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 > 地图 >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相关栏目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热门栏目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推荐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

(共 4987 篇)

  • 1、 中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心得分享(4篇)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您也许正在阅读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兰亭集序读后感呢?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心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中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心得(篇1)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能够观宇宙之无穷,俯能够察万类之繁盛。在那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能够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那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述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他说:人生的欢乐是极有限的,待欢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人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礼貌的思考。寿夭、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

    综观全篇,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5]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中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心得(篇2)

    死,我们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惊慌不已,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生,我们留恋;在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年老后,我们多想一直睁着眼睛,多想看

  • 2、 2022年最新读兰亭集序有感汇编(4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想您对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此时你或许正为写兰亭集序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2022年最新读兰亭集序有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2年最新读兰亭集序有感(篇1)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美好的事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把时间当成宝贝一样,而是珍惜生命,怜惜如何度过时间。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但是,他们就像纸上的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曾经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曾经和同学们出外游玩,吃喝打闹,还以为年轻便是如此;曾经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还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她,我们应该用朗朗的读书声回报她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们应该友好地和她握握手;当你想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请不要带着喧闹同行,静静的一个人,大自然才会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美好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珍

  • 3、 王羲之兰亭集序学生优质读后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在读了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兰亭集序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我们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王羲之兰亭集序学生优质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王羲之兰亭集序学生优质读后感【篇1】

    高中就偏爱《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当时读来只觉得精短清透,字句顺滑如润却无雕凿之迹,称得上是即兴之作中的上乘作品。对于“兰亭“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满神秘的向往之情。遥想在山水环抱、诗酒交融的幽境里洒墨挥毫,落出飘如浮云,矫如惊龙的精致书画,是何等闲适风雅!

    再读《兰亭集序》时,除了品尝仍爱的清洗文风之外,更多追索的是文中的深层含义。兰亭位于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下,生于得天独厚的水乡之地;又恰逢天朗无云、草暖风微,群贤毕至,大家一齐探讨人生,是不由得对生命好处发出刨根追问,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作出总结归纳的。兰亭,这样一个巧致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从烟雨江南中秉着骨竹伞款步过桥,抑或是轻裘缓带的墨客骚人把盏临风,倚亭望月,感叹吟咏……然而,作者对于生命根本的诘问不是如此悠闲唯美、附庸风雅的,而是苦闷的、反复的、令人百思辗转的。《兰亭集》是与会的41位诗人的结集,也是41个人的思考结晶。

    之后查了资料,探索到了兰亭的真实境地:兰亭门前,有“鹅池”两字,各成风格,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共同书写的。王羲之的一笔绝妙书法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真谛来的。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的人生感叹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小问小论。对于我们学园林的人来说,如何开创一爿曲径通幽宛自天开的富有人性化、情趣化且恬淡文雅的园林天地,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古人往往是最好的教师,它告诉我们精神和性灵的力量是强大的。

    在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恐怖、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时段。魏晋的文章普遍受到

  • 4、 经典序作兰亭集序的读后感范文收藏(4篇)

    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在读了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我们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经典序作兰亭集序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经典序作兰亭集序的读后感范文(篇1)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东晋的名土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齐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如果临水而祭的话,就能够“除凶祥,去宿垢”《晋书·礼志》,文人雅集,自不免诗文唱和,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竟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艺术、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提到《兰亭集序》,人们首先想到书法,这篇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的书法艺术杰作,也堪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作者在宴酣之余,笔走灵蛇,兔起鹘落,一挥而就,篇中十七年“之”字,极尽变化之能事,洋洋洒洒,无一雷同。据云,他自此以后创作的作品再难其右,能够说,《兰亭集序》之于羲之,犹《广陵散》之于嵆康,无论就个人,还是中国文化而言,都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旷世佳作,它是作者多年艺术素养厚积薄发和实践创作天才灵感碰撞、交汇、融合的产物。令人遗憾的是,《兰亭集序》的真迹,经过数百年的辗转,最终落入了唐太宗手中,这位嗜字如命的贞观天子,百年之后把它作为至爱带入地下,此刻何处,已遥不可考了。

    幸好,我们还有《兰亭集序》文章可读,这篇金石之文在文学上的价值堪与书法比美,二者交相辉映,使后世之人得以诵吟之,呤叹之,怀想之,神往之……

    《兰亭集序》可是廖廖数百字,却堪称魏晋玄学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风澹泊自然,它的文笔清新幽雅,行文如“风行水上,略无沾滞”,又如深潭浅澜,显隐有致,王羲之举重若轻,以萧简之笔发深婉感慨之声,令人读之唏嘘不已,同时也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除了文学,我更欣赏文中所展示的风雅文化之美,兰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集中展示,透过聚会的盛况,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风雅文化的陶冶,文章虽无一字提雅,而又无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怀,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但,这一切并不是文章的主旨。

    《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宴游之乐的渲染、铺垫来引

  • 5、 学生课内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笔记4篇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其实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写出具体的心得、感受。阅读完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写读后感时,一定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可能你现在正在为兰亭集序读后感而烦恼!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学生课内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笔记,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学生课内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笔记(篇1)

    死,我们害怕;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们也惊慌不已,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远离,希望一直不会在某个转弯路口,碰见它。

    生,我们留恋;在年轻时,我们忘却关注这个世界;年老后,我们多想一直睁着眼睛,多想看看这我即将远去的花花世界。

    可人总是这样,在失去之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眼前美景,只留下唉声叹气,抱怨当时的无知。

    文中作者在兰亭集会上心情愉悦,此时的他却突然领悟到,快乐时光的短暂。死生亦大矣表明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我想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王羲之也不例外,他也想留住现在,尽情地享受在生的乐趣中,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谈志趣抱负;可是同时代有的人却随着自己的性情、爱好,不受拘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这是他们所追求的。当他们沉浸在自得、愉悦时,衰老却在背后不知不觉地到来,于是,人们感叹人生无常。有心智生活的作者更是感到悲痛,他知道只有珍惜此刻的生命,因为他无法改变下一刻的事态变迁。

    对人生的倔强执着,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哪怕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的机会都没有,它无情地朝着没有尽头的终点走去,一路上,留下多少人伤心的泪水,痛苦的呻吟,它也不闻不问,只是冷酷的走着,把我们甩在一边。

    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掌控命运?好想永远停留在此刻,这幸福的瞬间,然后把所以令人烦恼的东西都赶走,只留下美好的。

    但我们只有无奈地摇头。

    有所观察、品味、感悟,就足可充实我的人生!

    学生课内阅读兰亭集序的读书笔记(篇2)

    王羲之说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确,人生匆匆,短短数十载而已。所以他才认为死和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本来就知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幻荒唐的、妄造的。读那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正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才更加珍惜;正因为死生亦大,所以才有无尽的眷恋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并没有像王羲之那时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自在。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拥有

  • 6、 关于兰亭集序深刻感悟的范文(4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想您对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一篇优秀的《兰亭集序》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兰亭集序深刻感悟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关于兰亭集序深刻感悟的范文【篇1】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昭明文选里没有登录,古文观止里却赫然在目,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说新语》里虽有录入,却比现在的《兰亭集序》少了二百多个字,也留下一个大疑问。所以,在郭沫若先生为此大打笔墨官司之后,我们确实很难在文章内容上作什么评价。

    “死生亦大矣”,是对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老庄清谈的无情挞伐,这些思想即便是后人附会,我们也可以记到王右军的头上,因为凭右军的性情和作为,是完全可以担当这样的责任的。

    可惜的是孙绰、谢安等诸多高明之辈,他们在兰亭上写的诗,却被一纸序文遮蔽到毫无光彩,连陪衬都很勉强,这真让我们扼腕叹息。所以,我有时不免想,如果遇见子安或逸少这样的人,尽量还是少说话,留个名头,甘心情愿地做一片绿叶也算是幸运的了。

    关于兰亭集序深刻感悟的范文【篇2】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指尖在泛着历史气息的书页上轻抚,身心在经典韶韵中升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其精华所在,灵魂所托,它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它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王羲之在文章中写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认为,死和生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由生想到死,感叹人生无常,但又不是消极的心态。“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文章中还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政治恐怖、国家

  • 7、 2024兰亭集序优质读后感分享4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兰亭集序》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兰亭集序》的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24兰亭集序优质读后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4兰亭集序优质读后感 篇1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那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所以,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完美的事物。为了使自我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把时间当成宝贝一样,而是珍惜生命,怜惜如何度过时间。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可是,他们就像纸上的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我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我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以前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以前和同学们出外游玩,吃喝打闹,还以为年轻便是如此;以前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还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我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她,我们就应用朗朗的读书声回报她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们就应友好地和她握握手;当你想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请不要带着喧闹同行,静静的一个人,大自然才会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

  • 8、 大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个人心得精选(4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阅读完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兰亭集序》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个人心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个人心得(篇1)

    一千六百五十六年前暮春三月的一天,一群人来到一个叫兰亭的地方集会宴饮。曲水流觞,逸兴遄飞,坐中俊才豪杰,各个把酒临风,即席吟咏,好不热闹。参加的人或许不知道,这一场热闹,竟然能永载史册,而浙江绍兴的老农,更不敢想象这个叫兰亭的地方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化标签。毕竟,才子佳人相邀聚会,政客富贾附庸风雅,在习惯于山水寄情诗赋抒怀的古代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奇迹的发生,委实太简单了,仅仅就是因为一个三十二岁的太守的笔走龙蛇,使这次集会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文化活动,而小小的兰亭,也毫无争议地定格在了历史的文化标杆上。太守,就是当年的东道主王羲之,所谓的笔走龙蛇,就是王羲之用行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一个是书圣,一个是书圣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就凭这两点,兰亭能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瑰宝吗?

    《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昭明文选里没有登录,古文观止里却赫然在目,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而《世说新语》里虽有录入,却比现在的《兰亭集序》少了二百多个字,也留下一个大疑问。所以,在郭沫若先生为此大打笔墨官司之后,我们确实很难在文章内容上作什么评价。

    “死生亦大矣”,是对六朝明理的沉痛反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老庄清谈的无情挞伐,这些思想即便是后人附会,我们也可以记到王右军的头上,因为凭右军的性情和作为,是完全可以担当这样的责任的。

    大学生阅读兰亭集序的个人心得(篇2)

    读完《兰亭集序》,首先想到的还是生与死的问题。

    王羲之在文章中写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认为,死和生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作者由生想到死,感叹人生无常,但又不是消极的心态。“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然而我们都畏惧死亡,可是死亡并没有因为我们整天担心它,它就会偏爱我们而不来找我们。我想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试

  • 9、 兰亭集序的心得感悟范文收藏4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在阅读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一篇优秀的《兰亭集序》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兰亭集序的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的心得感悟范文【篇1】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东晋的名土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齐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如果临水而祭的话,就能够“除凶祥,去宿垢”《晋书·礼志》,文人雅集,自不免诗文唱和,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竟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艺术、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提到《兰亭集序》,人们首先想到书法,这篇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的书法艺术杰作,也堪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作者在宴酣之余,笔走灵蛇,兔起鹘落,一挥而就,篇中十七年“之”字,极尽变化之能事,洋洋洒洒,无一雷同。据云,他自此以后创作的作品再难其右,能够说,《兰亭集序》之于羲之,犹《广陵散》之于嵆康,无论就个人,还是中国文化而言,都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旷世佳作,它是作者多年艺术素养厚积薄发和实践创作天才灵感碰撞、交汇、融合的产物。令人遗憾的是,《兰亭集序》的真迹,经过数百年的辗转,最终落入了唐太宗手中,这位嗜字如命的贞观天子,百年之后把它作为至爱带入地下,此刻何处,已遥不可考了。

    幸好,我们还有《兰亭集序》文章可读,这篇金石之文在文学上的价值堪与书法比美,二者交相辉映,使后世之人得以诵吟之,呤叹之,怀想之,神往之……

    《兰亭集序》可是廖廖数百字,却堪称魏晋玄学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风澹泊自然,它的文笔清新幽雅,行文如“风行水上,略无沾滞”,又如深潭浅澜,显隐有致,王羲之举重若轻,以萧简之笔发深婉感慨之声,令人读之唏嘘不已,同时也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除了文学,我更欣赏文中所展示的风雅文化之美,兰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集中展示,透过聚会的盛况,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风雅文化的陶冶,文章虽无一字提雅,而又无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怀,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但,这一切并不是文章的主旨。

    《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

  • 10、 文学著作兰亭集序读书笔记通用4篇

    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阅读完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优秀的《兰亭集序》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文学著作兰亭集序读书笔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著作兰亭集序读书笔记【篇1】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东晋的名土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齐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如果临水而祭的话,就能够“除凶祥,去宿垢”《晋书·礼志》,文人雅集,自不免诗文唱和,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竟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艺术、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提到《兰亭集序》,人们首先想到书法,这篇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的书法艺术杰作,也堪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作者在宴酣之余,笔走灵蛇,兔起鹘落,一挥而就,篇中十七年“之”字,极尽变化之能事,洋洋洒洒,无一雷同。据云,他自此以后创作的作品再难其右,能够说,《兰亭集序》之于羲之,犹《广陵散》之于嵆康,无论就个人,还是中国文化而言,都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旷世佳作,它是作者多年艺术素养厚积薄发和实践创作天才灵感碰撞、交汇、融合的产物。令人遗憾的是,《兰亭集序》的真迹,经过数百年的辗转,最终落入了唐太宗手中,这位嗜字如命的贞观天子,百年之后把它作为至爱带入地下,此刻何处,已遥不可考了。

    幸好,我们还有《兰亭集序》文章可读,这篇金石之文在文学上的价值堪与书法比美,二者交相辉映,使后世之人得以诵吟之,呤叹之,怀想之,神往之……

    《兰亭集序》可是廖廖数百字,却堪称魏晋玄学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风澹泊自然,它的文笔清新幽雅,行文如“风行水上,略无沾滞”,又如深潭浅澜,显隐有致,王羲之举重若轻,以萧简之笔发深婉感慨之声,令人读之唏嘘不已,同时也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除了文学,我更欣赏文中所展示的风雅文化之美,兰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集中展示,透过聚会的盛况,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风雅文化的陶冶,文章虽无一字提雅,而又无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怀,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但,这一切并不是文章的主

  • 2022-10-11

  • 2022-10-11

  • 2022-10-11

  • 2022-10-11

  • 2022-10-11

  • 2023-05-07

  • 2023-06-03

  • 2022-05-14

  • 2022-04-22

  • 2019-10-20

  • 2023-01-24

  • 2023-02-16

  • 2022-05-12

  • 2022-06-16

  • 2023-04-09

  • 2022-05-16

  • 2019-09-21

  • 2022-05-15

  • 2022-09-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05-13

  • 2022-06-28

  • 2022-05-13

  • 2022-05-16

  • 2019-09-21

兰亭集序心得体会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兰亭集序心得体会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兰亭集序心得体会、2024兰亭集序心得体会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