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禁闭岛观后感 > 地图 > 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3-22 来源:互联网

禁闭岛观后感集锦(7篇)。

你对于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有想法了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的“禁闭岛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禁闭岛观后感 篇1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的背景像是发生在70年代左右,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比我预期的还早),军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同伴查克(马克·鲁弗洛饰)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在他的调查过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个编号为67的人,但没人承认这个人的存在,泰迪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他怀疑这个精神病院里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泰迪在一个山崖上的隐秘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了他这个精神病院在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她原先是这个病院的精神医生,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来的,还告诉了泰迪灯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准备上灯塔去调查。他上去以后没发现任何证据,却发现主管医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原先那个67号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医生希恩。医生告诉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自杀,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创造了一个凶手莱迪斯杀了他的妻子,自己则是一个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治疗他而编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医生只好对他执行死刑,因为他来到岛上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历过战争洗礼又患有精神病,潜在的危险很大。

泰迪最后清醒了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但当医生诊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希恩问他“你此刻感觉怎样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称呼让医生断定泰迪还没清醒过来,医生无奈地摇头,只好执行死刑。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此时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实泰迪已经清醒了,只是他宁愿选取像好人一样死去,也不愿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后喊了声“泰迪”,但泰迪没有回头,因为此刻他只求一死来解脱。于是他被带走了。最后的一幕是悲鸣的音乐和寂静的灯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热映的《盗梦空间》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错。这部影片以前拿过北美票房冠军,没有华丽的特效,显得很真实,值得一看。

禁闭岛观后感 篇2

在所有的惊悚片,人格分裂类型应该是非常独特的一型,同时只要剧本导演演员不至于太糟糕,就能被影迷奉为经典。从早期希区柯克大师的《精神病患者》,到《机械师》《致命ID》,还有杜琪峰的《神探》,几乎都是在电影临近结尾的给与影迷观影习惯的逆转。只要一种观影的心理体验,通常是极其畅快的。不说《机械师》在结局揭示前的晦涩,《致命ID》也是在电影完结前一秒,才真正的讲完一个人衍生13个性格的故事。《神探》倒是早早提出了故事的原本定性,但是同样让电影爱好者大呼过瘾。而2010年众多此类电影追捧者所等待的《禁闭岛》,又一次和观众来了一次心理悬疑的快意历险。

需要提到的是,《禁闭岛》有着和其他精神分裂类型电影不同的分歧,那就结局衍生的两种异议,其一意见是众人认定莱昂纳多所饰演的泰迪是本身存在的,他本身就是警官,但是在岛上所有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战术下,被塑造成他们设定的角色安德鲁,也就是三个儿女被妻子杀害,自己解脱妻子的二战后有严重心理战后疾病的警官。其二意见就是支持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就是安德鲁,泰迪只是安德鲁所分裂出的正义人物,以及杀害他妻子(没有儿女)的邪恶刀疤脸人物莱利斯。

两种剧情,你如何理解?

先表明一个立场,那就是在开场泰迪和搭档查克轮渡上对话的时候,我就基本猜测到了,《禁闭岛》讲的就是人格分裂。如果说,《精神病患者》是看到半个小时就大致明白剧情的话,《机械师》是因为之前就知道是精神类型电影,《致命》则是第一部在结尾才明白结局的精神类型电影(也得益没有看剧透)。那么在明白电影类型后,我所支持的观点是,后者,没有泰迪,只有莱利斯-安德鲁。

顺一下电影的次序:(有剧透,慎看)安德鲁是二战参战军官,因为目睹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惨剧,同时自己也参与了残杀战俘行动后,一直患有战后综合症,类似这样的综合症对于每次重大战争都有许多士兵罹患。而安德鲁患病后的症状是嗜酒,同时醉情于忙碌的工作,于是忽略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情感。需要提到的是,战争综合症不仅仅只针对参战士兵,士兵的家人同样深受影响,这大概是因为长久的离别,士兵患病后性情的异常,同样影响到妻子。这从安德鲁(泰迪)的梦里妻子拿着酒瓶质问,以及他公事回家第一件事是饮酒大概能知道,而在此时,妻子因为在精神病的折磨下,溺杀了自己和安德鲁的三个孩子,而安德鲁因为没有来得及救下儿女,一直愧疚于心,于是,讲战争见过的死尸的孩童和自己的孩子融合,同时,因为涉及对妻子的爱,记忆抹去了妻子残杀孩子的一段;与此同时,他解脱了痛苦妻子的生命,在深爱的女人死在自己身边的纠结下,他也选择了臆造了一段新的记忆,那就是一个嗜酒的杀人恶魔莱斯利烧杀了妻子。这两处的展现,一个是妻子虽然在烟灰的房间出现,但是细节却出现了腹部鲜血,这和后期他清醒的回忆枪杀妻子的位置是一致的。这点也表明,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世界,他们臆造新的世界,通常还是会有旧记忆的细节涵盖在里边。这就如何我们梦境里会出现许多和现实重合的小细节,但是事件却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并没有研读过任何心理学家,梦的解析家的著作,我只是本身是个爱做梦,同时细腻心理得人,或者这些小小专长,有助于理解剧情晦涩的精神类型电影。《禁闭岛》剧情的整个构成,就是在安德鲁的梦境,和闪现的自我选择的记忆里进行,同时整个岛屿的设计和人物,包括精神病患者,都是安德鲁的医生所设计的情节模拟治疗方案。因为在之前,安德鲁曾经找回自己的记忆,本身,因为安德鲁的罪行,虽然没有刑罚的惩责,但是必须进行脑部手术,切除分裂神经,同时也切除神经上所有的感受神经,也就是人无喜无忧,简单来说,就是比植物人强的活死人。

因为主治医生觉得此种医疗方法不人道(1954年的故事背景,此类医疗手术早已经取缔,但是仍然有运用在临床)。于是,主治医生绝对用一种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安德鲁,也就是衍生出来的泰迪找回自己的记忆。其实,这个剧情的设计,和《致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和《致命》不同,《禁闭岛》里的泰迪无非是分裂了正义的自己,泰迪,邪恶的杀戮者莱斯利,还有被陷害的医生,后被沦为患者的瑞秋,还有存在,但是臆造了交往的乔治。其实在电影的过程里,几次泰迪和几位医生的对话,都展现了很多电影的本质,也解答了影迷分歧;第一次四人火炉前的交谈,老者医生的对白,就是在暗示安德鲁战后征兆的提示。而电影所出现的所谓线索,比如谁是67的纸张,灯塔是手术室的提示,都是引导安德鲁去寻找自己,去破灭他的臆造,最后,让他明白自己经历的真相。

在一系列的能力里,泰迪也就是安德鲁,慢慢清楚的找到,事件的本身,和自己的病症的痛苦,在最后和乔恩医生的对话里,也就是泰迪认为的查克,他的那句:是作为野兽活着,还是作为好人死去。意义很明显,是作为安德鲁,明白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表达治愈,但是永远背负杀妻丧子和战后综合症的痛苦,还是选择作为正义的泰迪,但是却是精神病患者结束精神手术,失去记忆,做活死人,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而这样的选择,也让所有的观影者,唏嘘不已。

禁闭岛观后感 篇3

看此部电影,如果一开始时看到FBI就想到侦探片来看,看到主角到了岛上后的种种,确实有很多疑点与问题。比如主角经常情绪上的失控,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还有经常听到有人叫唤某个名字,那个名字的人是他所认为杀死他妻子的人。

到了最后的结果,联邦侦探是个精神病患者时,一切疑点与问题就似乎出现得理所当然了。了解电影情况发生的时间与背景,就能够从一开始发现主角的身份。主角最终选择遗忘,是因为过去实在是不堪回首,但逃避是没办法解决的。

我想表达就是,人的主观性的重要性。当我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的思绪是根据导演的拍摄方向走:比如,我会怀疑这精神病者监狱的医生是个坏人,总在谋划着什么坏事;还有失踪的女病人曾杀死过自己的三个小孩,后来无缘无故出现,但为何在这间房间里有67的数据纸条呢?是为了让主角去猜测吗?如果这是名精神病患者,这些是医生设计、护士和病人们配合的一部戏,是否真能猜想到病人会从67里面找到蛛丝马迹?有人说片中医生护士还有病人们都有提醒这位FBI探员(即主角)自己的实际身份,但正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刻意将自己的过去遗忘,只记住自己好的一面的身份,所以我不知道医生对真正的病人用这种治疗方法是否真的有效。看电影观众的我,跟FBI探员一样,从零开始,所以我自己是无法看到其他人所看到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们的暗示与明示的。也是说,正因为FBI探员也是刻意认为自己是正常人的话,理论上他也会看不出这些暗示,如果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暗示的话,那么他也理解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一员了。

而拍摄手法亦如此,很有节奏和循序渐进进入最后的阶段,揭露探员就是众多患者一员,唤醒了过去的伤痛记忆,他一直刻意忘记、不愿回首的过去,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治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控制他对别人的伤害性呢?是过去让他去伤害别人呢?还是他催眠自己为过去而脱罪是伤害人的原因呢?就算让他记起过去,他还是希望自己尽快忘却过去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最后也选择去除记忆。虽然我一向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必须由自己去承担结果。

禁闭岛观后感 篇4

看了一遍电影又看了一遍小说。先说下结论吧,医院有问题,泰迪本来是正常人最后变疯了。最后一节里跟他对话的恰克是他幻想出来的。

从一开始上岛就只有泰迪一个人孤军奋战,恰克是医院安排的,整个医院为了他的到来准备了一年,有他非常详细的信息。作为诱饵的女病人也是医院医生假扮的。他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病人已经好心提醒过一次让他跑了。后来在c区,趁着暴风雨造成的破坏,泰迪发现以前离开过的那个病人又被抓回来(那人肯定是送到了灯塔没得救了)。并且那个人再次提醒了泰迪身边的搭档不是他的搭档,后来泰迪已经对恰克起了疑心并且他跟病人的对话也很可能被人听到并记录了下来(后面在灯塔考利复述并改编了他们的对话)。恰克知道自己被怀疑后就没再出现,而且泰迪一直想要找的杀妻凶手的资料也是恰克给的,那也是提前准备好的。悬崖那里遇到的女医生也没再出现,如果她出现并且说泰迪确实是个病人那我相信泰迪就是个病人。但是没有。强有力可以证明泰迪有病的一个是c区被打得面目全非的人(没有再出现),另外一个就是逃亡的女医生(也没有再出现)。如果是扮演,他们是最好的信念颠覆人。

最后,泰迪的偏头痛,考利说是药物戒断,但是期间给他喂了那么多所谓的阿司匹林,怎么会是药物戒断。明明就是致幻剂,泰迪上岛前就知道他们有这个东西,逃亡女医生所说的致幻剂服用后的症状也都在泰迪身上体现了。并且他梦里那些荒诞不经的东西也都是在服药后出现的。

精神病院真是可怕,正常的人进去,哪怕表现正常申辩自己是正常的也会被当做精神病,无法自证清白。而看电影时我也认为剧情反转了,泰迪就是个精神病,但是其实那些都是考利灌输给他的剧情,在药物的作用下在大脑里上演。

禁闭岛观后感 篇5

禁闭岛观后感(一)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全剧终。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禁闭岛观后感(二)《 Shutter Island 》 --- 禁闭岛又名《孤岛疑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完全看懂,主人公到底有没有疯,到底他是莱蒂斯还是泰德,到底谁看到的是幻觉,主人公口中所说的"实验"是什么。先解释一下"实验",影片中所说的实验,其实就是脑蛋白切除术, " 脑蛋白切除术 " ,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曾经获得 1949 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通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也就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很残妨,无异于拿活人做实验,所以后来被禁止。整个剧情大至上是莱昂纳多所扮演的安德鲁是一个退役军人,参加过解放纳粹集中营的行动,目睹过一些很残忍的画面,回来后精神极度紧张,而且酗酒。他没有发现自己的妻子 Dolores 精神开始变的不正常,直到他的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淹死,无法抑制悲痛的安德鲁开枪杀死了 Dolores ,然后烧掉了房子。之后无法面对现实的安德鲁开始出现幻觉,并创造出另一个人 Teddy ,联邦调查局的 marshal .整个剧情其实就是精神病院里的人为了帮助主人公而演的一出戏,因为医生们是反对用脑切除术来治疗病人的,他们希望用正常的方法来使病人康复。 影片中有多处显示莱昂纳多所饰演的主人公 — 安德鲁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场景一:影片开头,船上,泰德晕船这艘船上布满了手铐,很显然这艘船就是岛上用来运载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从波士顿自己搭乘来的船。这艘船是专门为角色扮演准备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场景二:狱警收枪的时候作为一个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而且做了四年,在拔枪的时候却用了很长时间才拿了出来,这表明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探员,后面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医生。场景三:影片中间, C 病房,乔治诺伊斯"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计划,只是个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你准备的,你不是在调查,你只不过是迷宫里的一只小老鼠。 "" 你想揭开真相,那么你必须让她(你妻子)走。 "" 如果你没法忘记她(你妻子),那么你永远无法离开这座岛。 "" 他(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 A 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灯塔)了。 "在 C 病房,乔治诺伊斯在黑暗中一直在呼唤 " 莱蒂斯 " ,实际上就是在叫泰德。对话期间,他一直在提示泰德,这一切只是角色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岛,证明你好起来了,就得忘记你现在的身份。你忘不了你现在的记忆,你就离不开岛。最后,诺伊斯只好说,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其实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经被转移走了,但是以他现在的状态,看来最终也只能被送到灯塔去进行脑蛋白切除术。场景四:影片最后,医生与泰德的对话医生: " 我试着做一些人们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会放弃的。 " 此时,旁边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为大伙都知道他在角色扮演,觉得好笑。而医生的这句话,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医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德好起来,而不让他接受手术。医生: " 院长和海外委员要做他们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我们能让你变回正常。否则他们将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来保证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他们要弄死你知道么,安德鲁? "" 我在全体海外委员面前发誓我会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角色扮演,那将会让你好起来。我想,如果让你亲眼看到一切,你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和不可思议。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两天了,告诉我,那个纳粹的实验在哪里?那个穷凶极恶的实验? "此时,泰德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对于结局,大家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主人公仍然处于疯癫状态,有人认为主人公已已经清醒,但不愿想起以前犯下的罪行。我更倾向于后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本片绝大部分时间整个色调都是很灰暗的,但是在最后整个色彩却变的明亮起来,而且最后主人公有一句台词"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表明他已经清醒,但是他还是选择装作没有清醒,而去接受手术变成一个活死人。总的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悬疑片,莱昂纳多的演技也不错,总的主题其实还是反战。禁闭岛观后感(三):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脑前额叶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电影中主角是一个二战老兵,战后成为一名警官,有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主角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郁症,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 ,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 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 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 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 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 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 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 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禁闭岛观后感 篇6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简单的世界!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还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禁闭岛观后感 篇7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很有创意。让人看完片子后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我个人在看完片子后,认为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应该如下:

观众在看完5/4时,都还是认为主角是一个联邦的执法官来精神病院查案。看似这个精神病院的确是有问题。但影片最后5/1内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其实主角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前面整个故事都是院方为了给他治疗配合他演的一出戏,是想让他从幻想中恢复过来。最后他意识也恢复过来,还表示出感激之情(剧中神态可以看出),但他自知无法摆脱这个幻想,所以在最后还是选择死亡,他认为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他深知医生会对他再做鉴定。片尾 ,早上他装着变成了“泰迪”就是为了选择死亡,可以看出医生和他对话就是在鉴定他只否恢复,当医生看到他还是活在幻想中时,对院方表示他无可药救(看动作)。最后医生对他叫“泰迪”时,还是在试探他,但他并没有回头。说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泰迪”而是安德鲁,他只想解脱,不想回头。我觉地是导演高明处,让明白人可以看懂他是装成患病。剧中集中营的情节,我认为主角早年是当过兵(片子演的是1952年),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早回来解救他儿女,如同没早到集中营解救那些死亡者一样。他要杀了他妻子这个做法就像他对德国军官的愤恨让他不能痛快的死去是一样。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观后感(一)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禁闭岛观后感(二)

《 Shutter Island 》 --- 禁闭岛又名《孤岛疑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完全看懂,主人公到底有没有疯,到底他是莱蒂斯还是泰德,到底谁看到的是幻觉,主人公口中所说的"实验"是什么。

先解释一下"实验",影片中所说的实验,其实就是脑蛋白切除术, " 脑蛋白切除术 " ,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曾经获得 1949 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通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也就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很残妨,无异于拿活人做实验,所以后来被禁止。

整个剧情大至上是莱昂纳多所扮演的安德鲁是一个退役军人,参加过解放纳粹集中营的行动,目睹过一些很残忍的画面,回来后精神极度紧张,而且酗酒。他没有发现自己的妻子 Dolores 精神开始变的不正常,直到他的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淹死,无法抑制悲痛的安德鲁开枪杀死了 Dolores ,然后烧掉了房子。之后无法面对现实的安德鲁开始出现幻觉,并创造出另一个人 Teddy ,联邦调查局的 marshal .整个剧情其实就是精神病院里的人为了帮助主人公而演的一出戏,因为医生们是反对用脑切除术来治疗病人的,他们希望用正常的方法来使病人康复。 影片中有多处显示莱昂纳多所饰演的主人公 — 安德鲁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场景一:影片开头,船上,泰德晕船

这艘船上布满了手铐,很显然这艘船就是岛上用来运载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从波士顿自己搭乘来的船。这艘船是专门为角色扮演准备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场景二:狱警收枪的时候

作为一个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而且做了四年,在拔枪的时候却用了很长时间才拿了出来,这表明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探员,后面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医生。

场景三:影片中间, C 病房,乔治诺伊斯

"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计划,只是个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你准备的,你不是在调查,你只不过是迷宫里的一只小老鼠。 "

" 你想揭开真相,那么你必须让她(你妻子)走。 "

" 如果你没法忘记她(你妻子),那么你永远无法离开这座岛。 "

" 他(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 A 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灯塔)了。 "

在 C 病房,乔治诺伊斯在黑暗中一直在呼唤 " 莱蒂斯 " ,实际上就是在叫泰德。对话期间,他一直在提示泰德,这一切只是角色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岛,证明你好起来了,就得忘记你现在的身份。你忘不了你现在的记忆,你就离不开岛。

最后,诺伊斯只好说,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其实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经被转移走了,但是以他现在的状态,看来最终也只能被送到灯塔去进行脑蛋白切除术。

场景四:影片最后,医生与泰德的对话

医生: " 我试着做一些人们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会放弃的。 " 此时,旁边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为大伙都知道他在角色扮演,觉得好笑。而医生的这句话,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医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德好起来,而不让他接受手术。

医生: " 院长和海外委员要做他们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我们能让你变回正常。否则他们将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来保证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他们要弄死你知道么,安德鲁? "

" 我在全体海外委员面前发誓我会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角色扮演,那将会让你好起来。我想,如果让你亲眼看到一切,你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和不可思议。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两天了,告诉我,那个纳粹的实验在哪里?那个穷凶极恶的实验? "

此时,泰德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

对于结局,大家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主人公仍然处于疯癫状态,有人认为主人公已已经清醒,但不愿想起以前犯下的罪行。我更倾向于后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本片绝大部分时间整个色调都是很灰暗的,但是在最后整个色彩却变的明亮起来,而且最后主人公有一句台词"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表明他已经清醒,但是他还是选择装作没有清醒,而去接受手术变成一个活死人。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悬疑片,莱昂纳多的演技也不错,总的主题其实还是反战。

禁闭岛观后感(三):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脑前额叶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电影中主角是一个二战老兵,战后成为一名警官,有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主角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郁症,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 ,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 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 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 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 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 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 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 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禁闭岛观后感影评


《禁闭岛》是一部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鲁弗洛和本金斯利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电影,应片首播于2010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苦苦追寻的真相,正是我们一直无法面对的悲伤 。

自古以来,岛,一直是文学界的宠儿,它被赋予过多种含义,同样也孕育出了不少精彩的故事。禁闭岛,从第一眼看到LEO的这幅海报,就已经被这个画面所吸引,昏暗的色调,凝重的神情,远方的孤岛,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

*剧透预警*

一、故事内容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悬疑故事,主要由三条线交叉进行。现实世界、梦境世界和臆想世界。现实世界正常、有序,引领着观众将故事娓娓道来。而梦境世界则采用了过于明艳的色调,显得玄幻而不够真实,观众也容易分辨。至于臆想世界,则显得阴暗且诡异,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悄悄酝酿。

故事中究竟孰是孰非,孰真孰假,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发现:

第一条线:现实

影片一开始就是茫茫大海,联邦执法官Teddy同搭档乘船一起前往禁闭岛的精神病院调查一起人口失踪案件,同时,Teddy此行还有一个隐秘目的:寻找让妻子葬身火海的纵火杀人犯,雷迪斯。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变得扑朔迷离:失踪人员瑞秋似乎并不存在,而新来的搭档也同样可疑,精神病院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表面的一切仿佛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暗中酝酿。

经过Teddy持续调查,谜底慢慢浮出水平:岛屿的精神病院在利用精神病人做着恐怖实验,可以将人变成没有感知,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以用于新的战争。而由于Teddy的怀疑以及其自身丧妻的悲痛经历,已被精神病院发现了可利用的精神弱点,Teddy即将成为下一个实验对象。执法官Teddy决定斗争到底,暴风雨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条线:梦境

在Teddy的调查过程中,噩梦一直困扰着他。 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个梦境。

第一个梦境出现在调查开始的当晚,Teddy开始怀疑医院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梦境中,在烟尘弥漫的房屋内,妻子先是告诉Teddy瑞秋就在医院里,Teddy不能离开,然后又请求Teddy快点醒来,让她离开。我们可以注意到梦中出现的一些元素:酗酒、燃烧的公寓楼,妻子被烧焦的背部,妻子中弹的腹部以及湿漉的身体,窗外的小湖。最后,妻子在Teddy的怀抱中化作尘埃。

第二个梦境出现在瑞秋被找到之后,在与瑞秋对话中,Teddy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在服下医生给的药之后进入梦境。这一次梦境出现在纳粹集中营内,堆积的尸体触目惊心,瑞秋和一个小女孩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望着Teddy,小女孩反复询问着Teddy,为什么不救我,你本可以救下我们?画面一转,Teddy来到了屋内,看到了雷迪斯,狰狞的面孔,划过的火柴预示着他就是那个纵火犯,口袋里的酒瓶显示出他还是一个酒鬼。

突然,梦境中的雷迪斯变成了Teddy的搭档,很明显,此时的Teddy已经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搭档。

随后,瑞秋血淋淋的出现在面前,脚下躺着被她杀死的三个孩子,其中就有那个小女孩。Teddy抱起女孩,而女孩依旧不断询问着Teddy,为什么不救我?,画面回转到第一个梦境里出现的湖边,Teddy将小女孩放入湖内,看着小女孩慢慢沉入湖水猛然惊醒(其实还是在梦中),妻子从门外进来,依旧浑身是水。妻子告诉Teddy,一定要追查下去。

在Teddy的潜意识中,Teddy一直在不断的坚定自己。

一部优秀的悬疑片首先会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抽丝剥茧,然后将细节一步一步渗透给观众,就像青虫作茧,一圈一圈,一丝一丝。最后,当你以为一切就要按照自己认为的那样完结时,其实你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就在此时,邦!当头一棒,把你猛然拉回到现实,如同过山车的急转弯,拉回到真正的现实当中。你眩晕着、震惊着、大口喘着粗气,最后陷入深思。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优秀的悬疑片。

在电影的1小时47分钟前,现实,就如观众看到的那样,最后,Teddy不顾一切的冲进灯塔,一切阴谋就要被瓦解,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然而,在这个简陋的灯塔顶端,除了院长一人在安静的等他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失踪案件,没有恐怖实验,没有惊天阴谋。

真相,往往总是简单的,正因为有时过于简单,反而让人措不及防。

当心魔变成了雷迪斯的孤岛,连同真相一起,将雷迪斯锁入其中。逃离的雷迪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然而每当入梦,真相便开始反复的自由上演。这座孤岛就如同炼狱一般,将雷迪斯困在其中,任由其痛苦、折磨、挣扎。

Teddy最终亲手揭开的真相残酷到无法直面:两年前,在那个小屋边的湖里,他的妻子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而他,就是那个随后杀死妻子并纵火烧毁房屋的,雷迪斯本人!

最终,Teddy回忆起了一切:

当年从二战归来,成为一名执法官。战时因为一场解放集中营的战役而深受创伤,患上了战时综合症的他整日靠酒精麻痹,完全忽视了妻子的深度抑郁症。某一天,回到家中看见三个孩子被妻子溺死在湖中,彻底崩溃,开枪杀死了妻子并烧毁房屋,随后精神失常。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两年中,患有严重的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一味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无法面对惨痛的现实。

他的搭档,也就是他的主治医生,同院长一起顶着压力,想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于进他的幻想世界,然后再把他拉回现实,使他清醒过来。

当罪恶感变成了心中的梦魇,它就会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有时候,对于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产生的自责感,远比自己亲自做过更加可怕,那些原本可以改变而没有改变的过错,那些原本可避免而没有避免的伤害,成为了心中无法被赦免的罪恶。

清醒过来的雷迪斯坐在医院的台阶上,此时已阳光明媚,完全没有了电影开头时所呈现出的阴暗、诡异(因为那是雷迪斯幻想出来的)。而在最后一刻,雷迪斯再次做出了一个选择,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逃避。

是像怪兽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是清醒着作为一个残暴的凶手活下去,还是能以一个好人的身份安静的死去?最后一刻,雷迪斯清醒着选择了后者,当雷迪斯被握着手术器材医护人员带走时,画面先是沉默了数秒,紧接着悲壮的音符缓缓跳跃,一个,一个,敲打着观众的内心。

两年来,雷迪斯一直试图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不愿醒来。而真相,就像一个残忍又贪玩的魔鬼,在不经意间,在睡梦之中,悄悄的将其拖入现实。这一座孤岛,早已变成了但丁地狱,任其在轮回中痛苦、挣扎,一次一次,没有尽头。

最后,当镜头缓缓落回灯塔,故事结束。

灯塔,原本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在黑暗之中指引着方向。而在电影中,它暗喻着最终的脑部手术。一个残忍而又毫无道义的治疗措施。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选择却成为了雷迪斯最后的希望。

二、故事背景

为了更加透彻的看懂这部电影,了解本片的故事的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电影的背景时间设置在1954年,二战创伤还没完毕,冷战的阴影已经笼罩,随着超级炸弹氢弹诞生,民众间的恐慌感已升至顶棚。

在这种环境之下,对于精神病治疗的各种手段应运而生,脑叶白质切除术就是其中一种。

于是,这种手术是否应该被使用就分出了两派人意见,一派人主张使用,简单而又快捷,一劳永逸。而另一派人则主张通过精神分析的方式,进行沟通、疏导,让患者主动走出魔障,从而真正达到身心痊愈。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Teddy从悬崖边被典狱长带回,在回程的车上,典狱长发表了一通关于崇尚暴力的理论,最后挑衅着着Teddy,说,如果我现在咬向你的眼珠,你有能力制止我吗?

在典狱长这一派主张手术的人眼中:Teddy这样人死不足惜,他们就如同傻子一般无用,甚至还爱惹事,与其留着存有隐患,不如直接用简单的办法干脆而彻底。

看着这位典狱长戏嘲讽的表情,不觉让人对主角产生怜悯。造成这些人患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而他们,何尝不是一群苦苦挣扎的受害者。然而如今他们却像玩物一般,被人戏谑,甚至可以被轻易舍弃。

而所幸的是,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也有着另一派人的坚持,在主治医生和院长的眼里,他们是一群病人而非罪犯。当所有人都放弃了雷迪斯时,院长和他的主治医生依旧坚持着,没有放弃。

当最后一幕,雷迪斯故意再次犯病以求手术解脱时,我们可以从院长的表情中,体会出那种深深的惋惜和难过。

三、电影细节:

一部电影的成功,故事本身是否精彩至关重要,但好的叙事方法,同样举足轻重。电影中多处出现的细节和铺垫,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的立体、饱满。本片可以说是经典内容与精彩叙述的典范结合。

而这一精彩的表现就体现在电影的第三条线:臆想。

第一个重要臆想出现在Teddy对于病人卡恩斯大婶的询问中。当大婶支开医生后,迅速抢过Teddy的本子,写下一个字,run快跑,医院中不可告人的阴谋几乎呼之欲出,一切都显得及其诡异,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如果仔细回看,在这一场景中,我们可以发现几处较为明显的破绽:大婶右手持空杯喝水,喝完后左手放下杯子。大婶写完字后放下的钢笔笔头朝着Teddy,而紧接着下一个画面笔头又朝向了大婶。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导演是在用一种类似穿帮的手法做出铺垫,可以认为,大婶抢钢笔写字这一幕,是在Teddy的想象中自导自演完成的,Teddy的精神世界已经明显出现了分裂的迹象。而从大婶最后离开前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她已经完全被吓坏了。

第二个重要臆想出现在电影尾声,一切阴谋的谜底全都指向灯塔内部,Teddy执意独自前往寻找真相,拗不过Teddy的医生无奈只好自己先回医院找帮手,然而当Teddy无功而返后,发现医生掉落悬崖。善良的Teddy爬下悬崖,医生却不见了踪影。在困惑之际,Teddy发现上方的山洞出现火光,而洞中隐藏的正是失踪已久的真正的瑞秋,通过聊天,Teddy得知了惊人的内幕:医院在秘密做着活体实验,可以让人成为没有感知的战争武器,而Teddy,已经被盯上,即将成为医院的实验对象。

这一席对话,让Teddy更加坚定了要抗争到底的想法,而所有的谜底和证据,就一定要去到灯塔那里才能做个了断。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Teddy为了坚定自我而幻想出来的自问自答,由于过长时间的用药停止,Teddy的人格分裂症和迫害妄想症已经非常严重。

第三个重要臆想出现在电影最后,Teddy决定炸掉汽车以吸引狱警的注意力,从而乘机前去灯塔调查最后的真相。就在汽车点燃的同时,妻子带着女孩再度出现,随后同爆炸的汽车一起陷入火海。此时的Teddy已完全被内心的罪恶感多吞噬,由此产生的幻觉越来越严重,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分辨不出现实与幻想。

通过这大量细节()的铺垫,电影展现出了一个长期受病魔折磨,在现实与虚幻中徘徊而浑然不自知的精神病患者。雷迪斯的精神世界,早已千疮百孔。透过屏幕,观众几乎能够感受到雷迪斯身上所散发出那股悲凉和绝望。

四、故事后记

好的电影,会余味环绕,直至电影落幕,马勒那缓缓的A小调钢琴弦乐四重奏仍在脑海中久久回旋,悠扬而又凄美,仿佛已将我们置身于那座孤岛,独自徘徊。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岛屿,它们平时隐没在各个幽暗的角落,我们不愿去提起,我们害怕去想起。

然而每当夜幕降临,这些本是黑暗的地带,逐渐变得清晰可见,它们开始风雨交加,它们呼之欲出。

有多少次是在梦境之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实。又有多少次,我们从梦中惊醒,却陷入困惑,自己是否已真的逃离。

当这一座座岛屿再次隐没之后,我们朦胧的双眼,看到的究竟是现实,还是虚幻。

其实,任何的过往形成的岛屿,都是组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无论是面对还是逃离,它们都已经与我们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真正的我们。

就像一团浓烟,逃不离,也散不去。

我们反反复复,苦苦追寻的真相,最终到头来才发现,

正是我们一直不敢去面对的悲伤。

说真的第一遍真的云里雾里的,原本以为是如同悬崖边的洞穴里的瑞秋医生所说的一样是一个骗小李子自己是精神病的骗局,但是最后结束的有点突然,好像有什么不对的感觉,听着最后的音乐细细回想,好像明白了。接着快进二刷,开始的前提以小李子就是精神病,所有人都在演戏。开始是在游轮上,主角洗完脸出来可以看到出门还有一个铁门才是甲板(我们的前提是这一切都是在演戏)普通的船怎么有铁门,这个是专门为主角准备的,毕竟他很危险,也可能是他们运病人的船就是这样。出门和查克说话,想抽烟没找到,查克直接给他,主角说我明明记得在口袋里的(他是病人怎么可能有烟,这个是他自己的设定)查克也知道。见到副典狱长上车去医院,主角问,为什么这些人这么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主角很危险,而且副典狱长也说:这种时候没有办法的。(演戏的时候怕他突然发疯)在路上主角说这些铁丝网有电,因为他以前见过(废话,住两年了能没见过?),到了医院副典狱长要收手枪,主角的枪一下就拿下来了,查克抽了好几下才拿下来,看副典狱长的眼神就好像在说(能不能专业点,你演的是联邦警察)。病人也跟主角招手(因为认识)。在晚上问那个女护士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在主角后面的查克和那个黑人在说笑,显而易见他们认识,看到这里我都感觉他们演的好假,不过第一遍看不出来,在所有人说到希恩医生时,眼睛和镜头都会给到查克(就是希恩医生演的查克),反正盯着查克你就可以看出他在帮主角推进剧情,也在关系主角的安危,毕竟是他的病人,在悬崖边的山洞那一段我觉得可能是他自己的想象,在给观众混淆视听,不知道最后怎么回事,看到在最后的灯塔,如果你一开始就以这是演戏为前提来看就很好理解,玩具枪,入院报告,名字,照片和查克,就如同那个主治医生说的,这个是一个尝试,配合他的幻想来演戏,企图让主角清醒,如果不成攻典狱长就要把他杀了,因为主角又聪明又暴力,伤害了很多人,主角醒来后也说了他的事,他老婆把孩子都淹死,然后他杀了他老婆,因为不敢相信自己杀了自己老婆,就遍了一个故事企图逃避。还有最后的那一幕,我觉得主角是明白的所以是故意那么说,怕自己什么时候又失控伤害别人。你说在这最糟糕的是什么,是当一个活着的怪物还是一个死去的好人显然主角都明白,他选择后者,为了不再伤害别人。第一次影评,只是有感而发,觉得不说出来难受,虽然可能不对,不过动脑子真的舒服。烧脑剧果然好看啊,还有谢谢大家看到这,能耐心的看我写的软七八糟的东西,谢谢大家。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6篇


该如何下笔写一篇高分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和分析能力,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禁闭岛》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1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很有创意。让人看完片子后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我个人在看完片子后,认为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应该如下:

观众在看完5/4时,都还是认为主角是一个联邦的执法官来精神病院查案。看似这个精神病院的确是有问题。但影片最后5/1内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其实主角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前面整个故事都是院方为了给他治疗配合他演的一出戏,是想让他从幻想中恢复过来。最后他意识也恢复过来,还表示出感激之情(剧中神态可以看出),但他自知无法摆脱这个幻想,所以在最后还是选择死亡,他认为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他深知医生会对他再做鉴定。片尾 ,早上他装着变成了“泰迪”就是为了选择死亡,可以看出医生和他对话就是在鉴定他只否恢复,当医生看到他还是活在幻想中时,对院方表示他无可药救(看动作)。最后医生对他叫“泰迪”时,还是在试探他,但他并没有回头。说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泰迪”而是安德鲁,他只想解脱,不想回头。我觉地是导演高明处,让明白人可以看懂他是装成患病。剧中集中营的情节,我认为主角早年是当过兵(片子演的是1952年),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早回来解救他儿女,如同没早到集中营解救那些死亡者一样。他要杀了他妻子这个做法就像他对德国军官的愤恨让他不能痛快的死去是一样。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2

《禁闭岛》是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38 分钟,2010-02-13(柏林电影节) / 2010-02-19(美国)上映。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 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 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真是很烧脑的一部影片,是豆瓣高分电影,看着挺费劲的。不过,应该是一部好影片。当初看《盗梦空间》也很费劲,同样是小李主演,同样是高分电影。这两部影片好像还是同一时期拍的。

小李的演技真的不错。看得我有点难辨真伪了,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幻觉了。最后他好像妥协了,非常配合院方的想法。但是到结尾好像又出现转折,和那群人走是不是去做切除手术,消除记忆?

还是不要精神上的折磨了,真的很痛苦。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3

《禁闭岛》不愧为年度最佳惊悚心理大片,这部电影绝对对得起以上称号。能够说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它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更多深邃的细节,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许多人看完以后,也许已经被电影复杂的剧情和背景搞晕了,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当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后,才能逐渐看懂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以下影评会透露过多剧情,请确定你已经看过电影再来阅读以下文字,否则,你将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开始是暴风雨的前夕,摇晃的船舱和眩晕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岛,一下子就把气氛压抑下来了。主角泰迪是一个二战退伍的老兵,作为一个出色的联邦执法官,自动请命前来禁闭岛调查一件离奇的失踪案。他和新搭档查克一齐在暴风雨的前夕登上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一座精神病院。

一个淹死了自己三个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岛病房中人间蒸发了,泰迪立即自动请命前来调查此事,神秘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秘密,谁都不愿意提起,谁都不愿意讲述。泰迪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可爱迷人又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纵火案,一个叫安德鲁莱迪斯的人烧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后此人被送往了禁闭岛,从此人间蒸发,之后在询问一个从岛上回到大陆的精神病患者时,泰迪了解到岛上隐藏着极深的邪恶。此时,借着女病人失踪的契机,泰迪来到岛上,就是为了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和隐藏在精神病院深处的秘密。透过细致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点暴露了出来,泰迪发现岛上就应有一个神秘的第607号病人,但是岛上只有606个病人,他确信这些失踪的人都成为了精神病院院长的心理试验的牺牲品,为了将所有人绳之于法,泰迪深入的调查了下去,此时,严重的偏头痛发作了,痛苦的泰迪经常陷入幻觉之中,他看见自己妻子死去的样貌,看见那个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说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最后,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和小岛相对隔离的那个灯塔,在询问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岩洞中本应在外度假的失踪女人的主治医师后,泰迪相信灯塔里就是邪恶实验的进行处。拍档也失踪了

,泰迪相信他被关在了灯塔里。于是泰迪孤身闯入灯塔,为了救出拍档和揭露邪恶。当打到守卫进入灯塔,紧张的来到最顶层时,颤抖的泰迪打开了关掉的门。却吃惊的发现:本来就应是实验室的地方,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医生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泰迪,缓缓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里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鲁莱迪斯,607号病人,二战归来的他因为过度杀戮和面临了过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溃,酗酒无度,妻子苦劝无果,烧毁了城里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错乱,最终,妻子淹死了三个孩子,而痛苦的泰迪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人格发生了分裂,为了逃避自己杀死妻子的事实,选取性遗忘了自己是谁,而捏造出了纵火犯安德鲁,而自己依然是执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闭岛来理解治疗,当时医学上流行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或者长期的药物抑制,而且对待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道。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就应人道的帮忙患者解除痛苦回复正常,于是采用了特殊的疗法,泰迪是医生一个风险极大的赌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道疗法的效果,他们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个主角,让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终自己来发现这一切但是是虚幻的,从而理解现实——自己是杀人犯,自己深爱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发现自己手里的枪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执法官拍档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梦里缠绕着自己的那个本就应不认识的小孩其实是自己的女儿,自己嘴里念叨的名字其实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鲁莱迪斯字母变换排列出来的时,最终泰迪醒悟了,他几乎

不能应对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天,当医生们检验疗效是否有效,是否反复时,泰迪假装自己又再次发病,治疗失败,并且作为危险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脑白页,从此“死去”。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第二个故事,第二种理解。即泰迪是正确的,这个岛确实邪恶,深牢里那个泰迪以前采访过被抓回来的囚犯,岩洞里躲藏的医生都在说明这个岛的势力多么庞大,正如医生所言,当你被定性为精神病时,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释都在展示你是一个精神病,没有人愿意听你,相信你。岛上的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折磨你的神经,使你发疯,最终证实你是一个疯子。岛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烟都是在伤害泰迪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其陷入幻觉中,以至于最终让泰迪确信自己确实是疯子,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最终,泰迪决定变成植物人,也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违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认为此种说法不适宜,我觉得是没看懂电影,望“像”生义了。首先,争议最大的是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阶上,一片阳光明媚,作为主治医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医好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医好”了,泰迪对医生说:查克(幻想中拍档的名字),我们必须要逃出去。医生以为泰迪又恢复过去的老样貌了,失望的回头对院长摇了摇头,院长也失望的摇了摇头,让人取出了手术器具,准备切除泰迪的大脑。当泰迪站起来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an.医生惊讶的站起来,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从容的走了出去,最后影片在灯塔中落入黑暗,剧终。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详细中的那样,医院是邪恶的,那么医生为什么还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长也不会失望的要准备手术了,泰迪也没有必要暗示其实医生们的好心和努力没有白费,他能够愤怒能够嘲讽而不会坚毅和从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戏。

还有就是主人公幻觉的描述,如果医生所说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确实是治安官,妻子死于安德鲁纵火,看起来也似乎是这样,一开始幻觉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烧焦的,真的存在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以下场景就无法解释了:泰迪抱住妻子时,其背后有鲜血涌出,这正是中枪的地方,同时大火的幻觉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给了他极深的恐惧,这在全片开始时泰迪晕船时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梦醒来发现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个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果不是自己深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有就是一向以来,泰迪脸上都有伤,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伤口没了,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对于结局那个灯塔,很多人认为是暗示邪恶的象征,但是我觉得这是影片内涵的表现,禁闭岛这个影名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这个关掉精神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小岛;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压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闭。电影的海报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灯塔一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人公想去灯塔其实就是暗示了潜意识中从禁闭中的突破,灯塔是来划破黑暗的。这部电影里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灯塔、虚构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当最终泰迪清醒了,无法逃避无法应对残酷事实时,他选取走向“死亡”也不要背负着杀妻丧子的悲痛和罪恶。

其中还有两处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始泰迪去医生家中时另一个医生以前对他说过:你是一个心理防卫很厉害的人。这就暗示了泰迪强烈的自我保护,使其陷入幻觉而难以相信事实。医生家中的音乐和泰迪进入德国集中营时候的音乐是同一个,这也是为了刺激其不断去回忆真实是什么。另一个是泰迪从悬崖回来的时候,警官(貌似是院长?)开车送他去医生那里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暴力的人,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医生的看法,他们相信你,但是我了解你,你心中的暴力无与伦比。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真相:医生们是善良的,选取相信病人,并且竭力帮忙其自我康复,而这个军人则认为这是无用的,就应和主流做法一样,切除其脑白页,让其永久“驯服”。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巨作,这部电影和《搏击俱乐部》很相似,讲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原计划由《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和布拉德皮特来完成,之后由于《返老还童》的拍摄而换成了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搭档。能够说姜还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将这种压抑穿过剧情,穿过时代传达了出来,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悬疑片,却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好评。迪卡普里奥的演绎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铁达尼号》里面那个青涩帅气的偶像演员了,实力和演技征服观众。

最之后探讨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背景和细节:电影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这个时候是冷战刚刚开始,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所谓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全国性的对共产主义的迫害和进步势力的打击,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断有人被迫害、被监禁、被拷打。冷战的重幕压抑而令人绝望。这正是和整个影片的氛围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起来。影片中多次出现病人说不愿意再出去,外面出现了一种炸弹,能够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个人又说了一句:其实最厉害的炸掉不是氢弹,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历史背景冲刷着这些可怜的渺小的人群,就像压抑诡谲的大海包围着孤零零的禁闭岛一样。灯塔是能够看见的,期望的灯塔和小岛被海水分隔开来,有人认为它是期望,有人认为它是罪恶的场所。一群扭曲的人蜷缩在一段扭曲的历史里,杯具的终章,还是泰迪的那句话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好人死去?”这又是莎翁式的慨叹。不仅仅仅是在说挣扎的自己,也是在说这个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取。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禁闭岛,我们一点一滴的煞费苦心的建立起这样一座禁闭岛,然后把自己囚禁在里面不愿出来,我们宁愿自欺只为避开那赤裸裸的真相~

何谓成长?那些鸡汤式的成长都是狗屁,正真的成为意味着内心结构的重新构建,而构建的前提是必须把原有的结构摧毁掉,这需要去质疑,去否定,去推翻~你必须成为一个“侦探”,你必须去寻找“证据”,而证据就是你每一个活生生的体验,每一个为经过任何删减扭曲的经验。

影片中,男主角是高智商的人物,但内心的创伤以及防御机制却让他对诸多破绽熟视无睹,内心深处,他并不想去揭穿这一切,真相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唯有躲在心理防御的铠甲下,躲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

这就像是一场战斗,充满未知的恐惧同时又充满激情,这是属于勇者的旅程,只有那些肯揭开自己曾经的创伤,肯卸下自己的防御机制,肯揭露自己编织的故事,肯放下自己的自欺面对赤裸裸的事实的人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部《禁闭岛》作为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的转型之作,因为剧情已经足够优秀,可以如是说,斯科塞斯只需要渲染好气氛,把握好原著的核心和尺度就是大成功了,而莱昂纳多则是想游走在思想幻境和崩溃的诸多内心戏,这绝对是一次演技的考验和提升,好在斯科塞斯御用的莱昂纳多在人物的刻画上,颇见功底了。而本部电影原本钦定的导演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大卫芬奇,主演则是同样被大卫芬奇御用的布拉特皮特。应该来说,大卫芬奇也许在内心戏的谋划上,要超出斯科塞斯,但是在电影的格调,气氛的渲染上,斯科塞斯也是有他独特的优势的。尽管莱昂纳多一直都不是真正的演技派演员,他演戏的脸谱化也是一直被大家诟病,比如在此部电影还是看到《血钻》的影子。但是个人觉得,布拉特皮特貌似也不是最佳人选。

写观后感时,不断的联想到罗杰斯《个人形成论》里的很多观点,这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对成长的认识——一个摧毁重建的过程。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5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的背景像是发生在70年代左右,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比我预期的还早),军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同伴查克(马克·鲁弗洛饰)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在他的调查过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个编号为67的人,但没人承认这个人的存在,泰迪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他怀疑这个精神病院里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泰迪在一个山崖上的隐秘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了他这个精神病院在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她原先是这个病院的精神医生,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来的,还告诉了泰迪灯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准备上灯塔去调查。他上去以后没发现任何证据,却发现主管医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原先那个67号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医生希恩。医生告诉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自杀,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创造了一个凶手莱迪斯杀了他的妻子,自己则是一个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治疗他而编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医生只好对他执行死刑,因为他来到岛上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历过战争洗礼又患有精神病,潜在的危险很大。

泰迪最后清醒了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但当医生诊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希恩问他“你此刻感觉怎样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称呼让医生断定泰迪还没清醒过来,医生无奈地摇头,只好执行死刑。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此时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实泰迪已经清醒了,只是他宁愿选取像好人一样死去,也不愿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后喊了声“泰迪”,但泰迪没有回头,因为此刻他只求一死来解脱。于是他被带走了。最后的一幕是悲鸣的音乐和寂静的灯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热映的《盗梦空间》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错。这部影片以前拿过北美票房冠军,没有华丽的特效,显得很真实,值得一看。

电影《禁闭岛》观后感 篇6

在所有的惊悚片,人格分裂类型应该是非常独特的一型,同时只要剧本导演演员不至于太糟糕,就能被影迷奉为经典。从早期希区柯克大师的《精神病患者》,到《机械师》《致命ID》,还有杜琪峰的《神探》,几乎都是在电影临近结尾的给与影迷观影习惯的逆转。只要一种观影的心理体验,通常是极其畅快的。不说《机械师》在结局揭示前的晦涩,《致命ID》也是在电影完结前一秒,才真正的讲完一个人衍生13个性格的故事。《神探》倒是早早提出了故事的原本定性,但是同样让电影爱好者大呼过瘾。而2010年众多此类电影追捧者所等待的《禁闭岛》,又一次和观众来了一次心理悬疑的快意历险。

需要提到的是,《禁闭岛》有着和其他精神分裂类型电影不同的分歧,那就结局衍生的两种异议,其一意见是众人认定莱昂纳多所饰演的泰迪是本身存在的,他本身就是警官,但是在岛上所有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战术下,被塑造成他们设定的角色安德鲁,也就是三个儿女被妻子杀害,自己解脱妻子的二战后有严重心理战后疾病的警官。其二意见就是支持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就是安德鲁,泰迪只是安德鲁所分裂出的正义人物,以及杀害他妻子(没有儿女)的邪恶刀疤脸人物莱利斯。

两种剧情,你如何理解?

先表明一个立场,那就是在开场泰迪和搭档查克轮渡上对话的时候,我就基本猜测到了,《禁闭岛》讲的就是人格分裂。如果说,《精神病患者》是看到半个小时就大致明白剧情的话,《机械师》是因为之前就知道是精神类型电影,《致命》则是第一部在结尾才明白结局的精神类型电影(也得益没有看剧透)。那么在明白电影类型后,我所支持的观点是,后者,没有泰迪,只有莱利斯-安德鲁。

顺一下电影的次序:(有剧透,慎看)安德鲁是二战参战军官,因为目睹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惨剧,同时自己也参与了残杀战俘行动后,一直患有战后综合症,类似这样的综合症对于每次重大战争都有许多士兵罹患。而安德鲁患病后的症状是嗜酒,同时醉情于忙碌的工作,于是忽略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情感。需要提到的是,战争综合症不仅仅只针对参战士兵,士兵的家人同样深受影响,这大概是因为长久的离别,士兵患病后性情的异常,同样影响到妻子。这从安德鲁(泰迪)的梦里妻子拿着酒瓶质问,以及他公事回家第一件事是饮酒大概能知道,而在此时,妻子因为在精神病的折磨下,溺杀了自己和安德鲁的三个孩子,而安德鲁因为没有来得及救下儿女,一直愧疚于心,于是,讲战争见过的死尸的孩童和自己的孩子融合,同时,因为涉及对妻子的爱,记忆抹去了妻子残杀孩子的一段;与此同时,他解脱了痛苦妻子的生命,在深爱的女人死在自己身边的纠结下,他也选择了臆造了一段新的记忆,那就是一个嗜酒的杀人恶魔莱斯利烧杀了妻子。这两处的展现,一个是妻子虽然在烟灰的房间出现,但是细节却出现了腹部鲜血,这和后期他清醒的回忆枪杀妻子的位置是一致的。这点也表明,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世界,他们臆造新的世界,通常还是会有旧记忆的细节涵盖在里边。这就如何我们梦境里会出现许多和现实重合的小细节,但是事件却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并没有研读过任何心理学家,梦的解析家的著作,我只是本身是个爱做梦,同时细腻心理得人,或者这些小小专长,有助于理解剧情晦涩的精神类型电影。《禁闭岛》剧情的整个构成,就是在安德鲁的梦境,和闪现的自我选择的记忆里进行,同时整个岛屿的设计和人物,包括精神病患者,都是安德鲁的医生所设计的情节模拟治疗方案。因为在之前,安德鲁曾经找回自己的记忆,本身,因为安德鲁的罪行,虽然没有刑罚的惩责,但是必须进行脑部手术,切除分裂神经,同时也切除神经上所有的感受神经,也就是人无喜无忧,简单来说,就是比植物人强的活死人。

因为主治医生觉得此种医疗方法不人道(1954年的故事背景,此类医疗手术早已经取缔,但是仍然有运用在临床)。于是,主治医生绝对用一种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安德鲁,也就是衍生出来的泰迪找回自己的记忆。其实,这个剧情的设计,和《致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和《致命》不同,《禁闭岛》里的泰迪无非是分裂了正义的自己,泰迪,邪恶的杀戮者莱斯利,还有被陷害的医生,后被沦为患者的瑞秋,还有存在,但是臆造了交往的乔治。其实在电影的过程里,几次泰迪和几位医生的对话,都展现了很多电影的本质,也解答了影迷分歧;第一次四人火炉前的交谈,老者医生的对白,就是在暗示安德鲁战后征兆的提示。而电影所出现的所谓线索,比如谁是67的纸张,灯塔是手术室的提示,都是引导安德鲁去寻找自己,去破灭他的臆造,最后,让他明白自己经历的真相。

在一系列的能力里,泰迪也就是安德鲁,慢慢清楚的找到,事件的本身,和自己的病症的痛苦,在最后和乔恩医生的对话里,也就是泰迪认为的查克,他的那句:是作为野兽活着,还是作为好人死去。意义很明显,是作为安德鲁,明白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表达治愈,但是永远背负杀妻丧子和战后综合症的痛苦,还是选择作为正义的泰迪,但是却是精神病患者结束精神手术,失去记忆,做活死人,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而这样的选择,也让所有的观影者,唏嘘不已。

观后感范文: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


在人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值得人们关注的电影作品,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感悟。认真记录好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1

今晚看了《禁闭岛》,那种局中局的感觉让我颇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闭岛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着主角泰迪的纠结,以及他的无处可躲,我在频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恩,从前看到后,发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人类的贪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去纠结…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现实,就好像单单一个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鲜活,就像是还活着似的,这不单单是精神上的错乱,这何尝不是内心的呼唤呢?在一次次梦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终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着自己搭档,而是却不知自己从来没有所谓的搭档,那一声声的boss在耳边嘲讽着,似乎是说自己无法摆脱受摆一布的结局!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离我们太远,又或者说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实验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回避着社会的一陰一暗面,可是我们在正视它的时候,何尝不会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着真想,却在一步步地迈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选择了另一种结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确的结尾,只是在猜测中相信泰迪会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心中知道,他会被带到灯塔中被做实验,开颅做一个怪物!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似乎这样的结尾是悲剧的,但是却是现实的,在那么样的强大组织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们不能期待奇迹的发生,因为即使是邪不胜正,少数服从多数的定理也是不可违背的…

或许《禁闭岛》会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虑那样的结局,因为那样的结局是虚伪,是为了大众的英雄主义而改编的,这样的结局是虚伪而更加遗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着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已经将他当成另一个试验品了,这样的结局难道不是最真实的吗…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2

本周在周四下午的消费心理学课程上观看了影片《禁闭岛》。观看电一影的起初并不能理解讲述精神病人的故事与“消费”有什么关系,但是再反复的观看后才渐渐理解在讲述查克的故事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心理学的原理。

在心理医生告诉查克他才是真正的雷迪斯的时候,他说查克想象出的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是同样字母的不同组合,用的就是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中用到对近似读音和字母顺序形成联系的方法。

同样的,在消费心理学中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比如广告中不断用产品名称和适用产品的场景等相关单词不断用同样的字符进行颠来倒去的.重复,给消费者实际造成不断强化的刺激。造成甚至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只要听见或看见广告词中的任意一个字符就能够联想到该产品的印象,并进行消费。这种利用消费者潜意识达到目的的同时有着一个好处,消费者会认为有着极大的自主决定消费的能力,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实际是按照商家设计的方式进行消费。

人的潜意识是一个完全唯心的世界,因为在意识中很难像跳出意识的维度去真正分辨意识的范畴,就像在梦里很难发现自己在做梦那样。商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来实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3

就《禁闭岛》故事本身的悬念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影片在谜底揭开之前铺设的那些精巧的细节却值得我们玩味。整部影片仿佛就是一座精心堆砌好的沙雕城堡一般,精巧而又充满韵味。

对于观众来说,在观看悬疑影片的同时寻找着可以揭示谜底的细节,并一同参与着解谜,这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快乐。

下面,我就把我寻找到的一些可以揭示莱昂纳多身份的有趣的细节和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次铺垫莱迪斯对水的敏感。

关于妻子闪回,镜头很快又切换到了水上。

激流。

高度紧张的持枪警卫

查克,也就是西恩医生,拔枪的动作很不专业,预示着他的身份有疑点。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4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简单的世界!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还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5

作为一个悬疑片,当然悬疑是很重要的。但是这部电影太悬疑了,以至于我第一遍都没看懂。大家的意见也和我一样,对结局很在意,一种是说主角疯了,另一种说没疯。

但是,如果看电影的人能想清楚几个问题,结局其实就很明朗了。

第一:《禁闭岛》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泰德口中的“实验”到底是什么?脑蛋白切除术,到底是什么东西?

先来解释第二个问题。“脑蛋白切除术”,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以前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透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请注意,这个手术是在1949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这部电影里故事的时间为何发生在1954年?因为在那段时间,脑蛋白切除术是医学界公认的,科学的,先进的治疗精神病人的方法。

明白了这点,其实结局就很好解释了。很遗憾,泰德的确是个精神病人。泰德口中的“实验”,就是先把人变疯,然后再用“脑蛋白切除术”来实验能否把疯子治好。但是他所想像的“岛上的人依靠对精神病人进行不断的实验来获取经验,对人类大脑进行控制”是不存在的。脑蛋白切除术在当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是就是一个手术,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什么实验。这个岛上的医院,正是在用这个手术来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

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就是岛上所有的人,在为泰德尽所有的努力。除了“海外委员会”的人之外,医生们反对用脑蛋白切除术来治疗病人,他们期望能用正常手段来使病人康复。我相信所有觉得结局有疑虑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这部悬疑片里,每一句台词都有含义,如果不对照着英文看第二遍,的确有点迷糊,下面我把一些能够证实泰德是个精神病人的场景复原:

场景一:影片开头,船上,泰德晕船

这艘船上布满了手铐,很显然这艘船就是岛上用来运载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从波士顿自己搭乘来的船。这艘船是专门为主角扮演准备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场景二:影片中间,C病房,乔治诺伊斯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计划,只是个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你准备的,你不是在调查,你只但是是迷宫里的一只小老鼠。”

“你想揭开真相,那么你务必让她(你妻子)走。”

“如果你没法忘记她(你妻子),那么你永远无法离开这座岛。”

“他(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A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灯塔)了。”

在C病房,乔治诺伊斯在黑暗中一向在呼唤“莱蒂斯”,实际上就是在叫泰德。对话期间,他一向在提示泰德,这一切只是主角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岛,证明你好起来了,就得忘记你此刻的身份。你忘不了你此刻的记忆,你就离不开岛。

最后,诺伊斯只好说,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其实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经被转移走了,但是以他此刻的状态,看来最终也只能被送到灯塔去进行脑蛋白切除术。

场景三:从C病房出来,悬崖

查克:“在他(莱蒂斯)的档案中,没有会议记录,没有照片,很奇怪。”

查克是在提醒泰德,莱蒂斯的身份是空的,没有这个人,实际上是想让他发现,他自己就是莱蒂斯。

“你觉得波特兰的空气怎样样?”

“我来自西雅图。”

关于波特兰和西雅图的问题,泰德不止问了查克一遍。因为泰德之前的记忆就是空白的,他记不住别人说过的话,也记不住自己的身份。

场景四:影片最后,医生与泰德的对话

医生:“我试着做一些人们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会放下的。”此时,旁边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为大伙都明白他在主角扮演,觉得好笑。而医生的这句话,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医生是想透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德好起来,而不让他理解手术。

医生:“院长和海外委员要做他们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我们能让你变回正常。否则他们将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来保证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他们要弄死你明白么,安德鲁?”

“我在全体海外委员面前发誓我会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主角扮演,那将会让你好起来。我想,如果让你亲眼看到一切,你就会明白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和不可思议。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两天了,告诉我,那个纳粹的实验在哪里?那个穷凶极恶的实验?”

此时,泰德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

写字板上,那四个名字,一一对应,泰德=安德鲁,瑞秋=安德鲁的妻子。至于第四条规定,我没想出来是什么,我想也可能是翻译有误。

争议最大的结局,有一个细节: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色调,但最后,阳光明媚,一切都变得真实起来。这暗示着泰德已经清醒过来,但他不愿意想起以往的一切,所以选取到灯塔去理解手术。最后查克的一句:“泰德。”代表医院的无奈,只能尊重病人自己的选取。

当我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感觉一切都很明朗,根本没有什么异议,这就是结局。至于有些人说,这个电影想告诉我们,人都有两面性,又是本我又是自我,我觉得没那么深奥。此刻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电影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1、二战对许多美国军人都面临着精神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幻觉的问题,影片其中一个含义还是反战。

2、脑蛋白切除术在近期遭到人们的质疑,这是一个可笑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无视人性,对病人是一种摧残。其残忍程度甚至和纳粹拿活人做实验没什么区别,所以才能让泰德产生这样的假象和幻觉,二者之间不能说没有联系。

这就是我从电影里看到的两点资料,电影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在战后,美国还存在着一个拿活人做实验的秘密基地,这很可笑。

影片禁闭岛精彩观后感范文

观《禁闭岛》有感


《禁闭岛》观后感

看此部电影,如果一开始时看到FBI就想到侦探片来看,看到主角到了岛上后的种种,确实有很多疑点与问题。比如主角经常情绪上的失控,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还有经常听到有人叫唤某个名字,那个名字的人是他所认为杀死他妻子的人。

到了最后的结果,联邦侦探是个精神病患者时,一切疑点与问题就似乎出现得理所当然了。了解电影情况发生的时间与背景,就能够从一开始发现主角的身份。主角最终选择遗忘,是因为过去实在是不堪回首,但逃避是没办法解决的。

我想表达就是,人的主观性的重要性。当我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的思绪是根据导演的拍摄方向走:比如,我会怀疑这精神病者监狱的医生是个坏人,总在谋划着什么坏事;还有失踪的女病人曾杀死过自己的三个小孩,后来无缘无故出现,但为何在这间房间里有67的数据纸条呢?是为了让主角去猜测吗?如果这是名精神病患者,这些是医生设计、护士和病人们配合的一部戏,是否真能猜想到病人会从67里面找到蛛丝马迹?有人说片中医生护士还有病人们都有提醒这位FBI探员(即主角)自己的实际身份,但正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刻意将自己的过去遗忘,只记住自己好的一面的身份,所以我不知道医生对真正的病人用这种治疗方法是否真的有效。看电影观众的我,跟FBI探员一样,从零开始,所以我自己是无法看到其他人所看到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们的暗示与明示的。也是说,正因为FBI探员也是刻意认为自己是正常人的话,理论上他也会看不出这些暗示,如果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暗示的话,那么他也理解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一员了。

而拍摄手法亦如此,很有节奏和循序渐进进入最后的阶段,揭露探员就是众多患者一员,唤醒了过去的伤痛记忆,他一直刻意忘记、不愿回首的过去,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治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控制他对别人的伤害性呢?是过去让他去伤害别人呢?还是他催眠自己为过去而脱罪是伤害人的原因呢?就算让他记起过去,他还是希望自己尽快忘却过去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最后也选择去除记忆。虽然我一向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必须由自己去承担结果。

观禁闭岛有感


禁闭岛观后感

个人表示看过的悬疑片不多,觉得拍的最好的就是这个《禁闭岛》了。真的做到了看到结尾才恍然大悟的地步,一直被骗了2个多小时,最后面以为自己知道真相了却又被告知自己错了。这种快感加上导演脍炙人口的拍摄手法再加上莱昂纳多的剽悍演技,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莱昂纳多我是从《盗梦空间》开始认识,之后又看了他的《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还有这部《禁闭岛》个个都是大片。这部片子找他演主角我表示观众享福了。至于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嘛,我看过的为数不多,只有《好家伙》《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禁闭岛》这几部。这两大实力派明星阵容上阵,在烂的片子也有的看,更何况是这么一部近乎完美的悬疑大片。要说悬疑片虽然我没有看过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为数不多的好的悬疑片。至少在《电锯惊魂》系列《非常嫌疑犯》《记忆碎片》《致命ID》《楚门的世界》《西北偏北》这些公认优秀的悬疑片中,个人认为,是高于它们的。

至于剧情方面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颇为不理解,主角和那个所谓的搭档在那个小房子里避风的时候,男主角说他调查灰木崖很久了,那个所谓的搭档的任务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只要最后让男主角了解到自己是个彻底的疯子就好了,为神魔还要说什么有可能是你在调查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调查你,现在你落网了,被他们捉到了。这些话呢?这不是误导主角更加发疯吗?不过虽然这一点我没有想通,但是还是不会影响到我对影片的高度评价。更加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数影片最后的结尾,我还以为电影结尾不是男主角又再次忘记了事实,开始了幻想,然后被迫做手术。就是当男主角认同自己原先的想法是错的,这一切都是假的后,监狱长有暗暗自己自己成功的将一个明白人骗成了一个真正的疯子。没想到,没有再次的重复,也没有再次的事实颠倒,而是一切都明白了,但是主角为了自己不再糊涂,不再发疯。便装自己疯了,故意让工作人员切除他的脑记忆。这个结局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给我印象深刻,比较反常,特立独行。

总之故事什么的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只用超爽来形容它。

《开端》观后感(集锦7篇)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开端》观后感(集锦7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开端》观后感 篇1

生死较量,正本清源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

让中国共产党代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他们先后到达莫斯科的竟然还有国内其他形形色色的所谓的“共产党”组织代表,而且有两家已经获得大会的代表证。一家是由姚作宾等人组织的所谓“中国共产党”。另一家是由江亢虎组织的“中国社会党”,自称党员数达到52万之多,建立有490个支部。后屈服于袁世凯淫威,曾宣布解散。江亢虎原是无政府主义者,作为北大名教授,当时的社会影响不亚于李大钊和陈独秀。眼下,他以“中国社会党”和“东方无产者代表”的双重身份,取得了出席共产国际三大的代表证,并获表决权。

前景,因此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如果江亢虎代表的“社会党”、姚作宾代表的“共产党”,和张太雷、俞秀松他们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都被共产国际承认,那么,中国今后将同时存在三个“正统”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国革命将面临复杂的局面。

如果不能及时正本清源的话,正在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就有夭折的危险,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将被重新改写。

6月22日,即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之日,俞秀松十万火急地发出《中共代表俞秀松为姚作宾问题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声明书》,指出“自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姚作宾等其实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第二次中国学生大罢课期间已成为中国学生唾弃的卑鄙叛徒,没有任何资格同共产国际进行联系,并要求共产国际撤销对姚作宾所谓的“共产党”的承认,取消姚作宾出席大会的资格。

接着,张太雷、俞秀松又发布了《张太雷、俞秀松给季诺维也夫的信》,揭露江亢虎是十足的政客及其反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强烈抗议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承认江亢虎的代表资格:“鉴于资格审查委员会给骗子江亢虎以代表资格,本代表团认为有必要提出抗议,特作如此说明:江亢虎以何种名义出席代表大会,是代表中国并不存在的中国社会党?而在这并不存在的社会党里更没有什么左翼,那么他以何种名义参加?江亢虎在中国只是作为一名总统顾问为人所知,他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如果第三国际允许北洋政府的总统顾问参加,就会失去中国青年的信任,给我们重大打击。”

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国际派驻远东的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以最大的支持。舒米亚茨基帮助张太雷完成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同志的报告》。

共产国际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代表们的意见,经过研究后,果断地收回了江亢虎、姚作宾的代表证。对此,江亢虎表示“抗议”。随后,江亢虎悻悻回国,写了《新俄游记》一书,开始攻击十月革命。

后来江亢虎投入汪精卫怀抱、姚作宾在抗战前期投靠日寇成为汉奸的事实,也佐证了这场生死较量的必要性。

《开端》观后感 篇2

“南陈北李”事务缠身无缘赴会

这是一次表面看来毫不起眼的会议。与这次会议失之交臂的李大钊和陈独秀或许没有预测到,这次会议被后来的历史赋予了多么重要的意义。当时这两位享有极高声誉的知识分子领袖,后来被并称为“南陈北李”。两人在1920年2月前往天津的途中就畅谈过建党的方针策略,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对于这次大会,陈独秀因刚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不久,事务繁忙,无暇赴会,于是委派陈公博代表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包惠僧为私人代表去了上海。儒雅温和的李大钊时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校务格外繁忙,而且,还要全力领导已持续几个月反对北洋政府拖欠教育经费的“索薪斗争”,实在分身乏术。当然,陈独秀、李大钊虽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在中共创建史上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1921年7月23日晚,树德里的李公馆一楼客厅内,一个大方形餐桌,十几把圆形椅凳。15名年轻人齐聚于会议桌旁。其中的13名代表是接到上海的书信秘密赶赴这里开会的,他们是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两位高鼻梁的共产国际代表端坐桌旁,他们当年也许预料不到,他们参与的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竟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这群年轻人以后峥嵘的人生岁月来说,这次会议或许只是历次有惊无险经历中的一次,以致多年后,他们中竟无人能确切回忆出这次大会的具体日期。

《开端》观后感 篇3

梦想是成功的开端,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感悟着自然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我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也要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题记

镜头定格在了一位奥运冠军身上,出场的是游泳运动员焦刘洋,她在前不久的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为国家赢取了一枚金牌。可是,奖牌的光芒掩盖了背后的辛苦。

冠军姐姐的演说让我们震撼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平常人游泳顶多游个几百米,而奥运冠军呢?每堂训练课都要游一万米。一万米,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她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了下来。俗话说得好:“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正是源于这种对自我挑战的`精神,并且不断地超越自我,焦刘洋姐姐最终才成功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

是什么激发着焦刘洋姐姐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是梦想。焦刘洋姐姐小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她从五岁开始,就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踏进了体育殿堂,向着当游泳冠军的梦想进发。每当她游泳比赛得了奖,就会央求妈妈给她“颁奖”。小小的焦刘洋站在椅子上,充满激情地和妈妈一起大声唱着国歌,然后,妈妈庄严地给焦刘洋“颁奖”。这些都说明了焦刘洋姐姐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希望为国争光。她渴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能够接受那至高无上的褒奖!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我目前已经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七十多篇文章了,同学们都称我是校园“小作家”,而我也由衷地热爱上了写作。我能在写作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不就是因为厚积薄发吗?我三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五岁能自如地阅读各类书籍,六岁拥有了自己的小电脑,每天都坚持写日记 。渐渐地,优美的词句从我的笔下流泻了出来。每当有灵感的时候,我总是文思如泉、笔下生花,能够写出一篇篇或清新或梦幻的好文章。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作家。我知道,目前我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但是,就像《开学第一课》里的奥运冠军焦刘洋姐姐一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现实与梦想之间那道巨大的天堑填满,顺利到达梦想的彼岸。

梦想,是成功的开端;努力,是成功的基石。《开学第一课》,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让焦刘洋姐姐成为心中最美的榜样,向着我的梦想进发!

《开端》观后感 篇4

中国共产党一大刚开始是2113在上海举行的。_年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市4102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1653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秘密召开,各地的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12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了全国的53名共产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广州代表陈公博;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旅日代表周佛海,此外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列席了会议。

7月30日,会议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开端》观后感 篇5

“李公馆”里讨论党纲和决议

那是一个让人慵懒欲睡的夏夜,“李公馆”内秘密聚集的13名中共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却目光锐利,激情澎湃。由于“南陈北李”的缺席,大家推举学生运动的领袖张国焘为大会主席,年轻的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记录员。大会上,马林分析世界形势,介绍第三国际的活动概况,说明中共成立的重要性等,滔滔不绝,竟讲到了深夜。马林体格强健,说起话来往往表现出他那议员型的雄辩家的天才。他坚持自己主张的那股倔强劲,好像要与反对者决斗。毫无疑问,这些特质深深震撼了这群青年人。十几年后,毛泽东还记忆犹新,说马林“精力充沛,富有口才”;包惠僧也回忆:马林对马克思列宁的学说有精深的素养,声若洪钟,口若悬河,有纵横捭阖的辩才。

第一天,张国焘介绍了大会筹备经过,提出必须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24日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25日、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党纲与政纲是最难于拟订的,但大家一致认为非有这一文件不可。张国焘等人汇集陈独秀和各代表所提出的意见,先行拟出两个草案,再交由李汉俊、刘仁静、周佛海等共同审查。

27日至29日的三天会议,在讨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原则时,与会代表产生了激烈争论。由于代表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理解的不同,他们对待孙中山政府的态度、能否在现政府就职、当前共产党人主要目标是着重做学问研究还是积极从事工人运动等问题,均展开充分的论辩。最后,大家归纳出一致意见:中国共产党应确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着重理论研究和实际的工人运动,扩大共产党的组织与影响。

30日晚,大会开到第六次会议时,会场突然闯进一名法租界巡捕,马林不愧是一位革命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他立刻让与会代表转移。代表们离开不过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开了两辆卡车,载华探、法探及翻译等9名扑进会场。李汉俊与有意留下来的陈公博慎重周旋,化解了这次危机。“李公馆”是不能再开会了,经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牵线,代表们约定转移到距上海约100公里的浙江嘉兴继续开会。那天清晨,代表们乘上了上海开往嘉兴的火车,几个小时后,嘉兴南湖上聚集了这批革命者的`身影。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担心自己的“老外”面孔会暴露目标,没有随行。

浩渺湖波中,南湖的一艘画舫上,代表们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推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尽管此时他仍在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正式辞去公职,回到上海专任共产党书记一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关于工作任务的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开端》观后感 篇6

《被偷走的那五年》与《分手合约》有一个相似的外壳。都是白百何主演,都是喜感和悲情兼具,前半段都有一个关于5年的绳扣,后半段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坠落。但两部电影也是明显不同的:在解扣的过程中,《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结构更为精巧,《分手合约》的笑点更加密集。在坠落的过程中,《被偷走的那五年》像日剧,《分手合约》像韩剧。

《分手合约》说的是,一个发现自己身染重病的女孩儿,主动离男友而去。为了怕他伤心,更怕他一蹶不振,立下五年之后如果都还单身就结婚的字据。《被偷走的那五年》说的是一对蜜月中人遭遇车祸,女孩儿醒来时恍如昨天,事实上倏忽间5年已过,她丢掉了其间的全部记忆...

电影区别于电视剧不只在于长短,而在于电影可以用精巧的结构把一个小故事弄得隽永生辉。《被偷走的那五年》开始给观众的是女孩儿视角,让大家以为一切都在原地,谁知道此车祸非彼车祸,一千多天已经逝去。时空倒换,就会产生审美快感和解谜冲动。在白百何回访故友,观看录像,冥思苦忆的过程中,往事一点点连缀起来,一对情侣由蜜糖到怨偶的戏剧由此上演。

就像拼图游戏,碎片渐渐组接成形,剧中人开心并揪心,观众亦然。小感动如同溪流般哗哗作响,时不时把人心打湿。黄真真是个细腻而尖锐的女导演,之前作品多次触碰性题材,属于小众导演。这次她选了个大众化的故事,将都市白领男女的诸多生活烦恼融入其中:由如胶似漆到相看两厌,由事业竞争导致的怨怼,小三的诱惑和出轨的渴望,闺蜜翻脸成仇,等等。用洋气的手法写熟悉的题材,用俏皮的台词构筑生活氛围,影片前半截且行且笑且酸楚,轻舟已过万重山。

球赛分上下半场,这部电影也是。下半场哨响后,风云突变,精心培育后重新伸出的爱情嫩芽遭遇了严寒气候。本来是不该剧透的,但完全不剧透实在是说不透。打个比方吧,上半场是今年春天立了大功的小清新爱情喜剧,下半场则一头扎进了灰暗人生地带,探讨死生之间的残酷。

商业片是不怕死的,死常常是催泪的给力武器。但商业片不能死得很难看,因为凡是逼着观众去长考人生的电影都会抑制消费意愿。像《分手合约》一样以死神来袭为由头,极尽渲染彼此的相爱和成就,是聪明而有效的做法。《被偷走的那五年》在商业和写实的交错地带划过,真的写出了人落深渊时的绝望和无助。

在我看来,这么安排是上档次的,它让我想起了戛纳最佳影片《深海长眠》和新科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爱》。《深海长眠》探讨了安乐死的命题,《爱》探讨了爱到心神俱疲仍然光亮全无时,会出现可怕的选择。生命如此脆弱,现实如此残忍,古今中外不能外。

不过,《被偷走的那五年》在沉思片刻后又回到了大众喜闻乐见的道路上,给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这个出口是怎样的先不说,影片结尾让我想起了30年前的日剧《血疑》: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光夫拥着幸子,乘船远去。

应该说,白百何与张孝全比她与彭于晏更登对。彭有鬼马气息,还是与广告里的桂纶镁更匹配。张孝全憨厚深情,不离不弃的事儿放他身上,更可信。这是一部流畅的商业片,其中不乏深思段落。这是黄真真满载进击内地之作,其品质高于《分手合约》,甚至《失恋33天》。至于市场表现,我就不预测了,稳妥的说法是:天知道。

《开端》观后感 篇7

20xx年3月28日写

想必屏幕前的你一定知道《开端》这部悬疑电视剧吧,这部电视剧在前段时间是十分火爆的,主要讲的是游戏架构师肖鹤云和在校大学生李诗情在45路公交车上意外认识,并且经过了二十几次的循环后找到幕后主使,携手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带领了整个公交车上的人死里逃生。

这部剧不仅讲了肖鹤云和李诗情为了逃脱困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去破案的故事,还着重讲了公交车上每个人的背景,看完实属让人心酸。哮喘男孩卢笛坐这趟车是为了送去救助的猫咪、老焦的行李箱里藏着深深的父爱、西瓜大叔因为一条儿子的朋友圈携带着装着西瓜的蛇皮袋踏入了公交车……他们每个人都平平无奇,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地方,才让他们显现出自己的伟大。

《开端》名字的含义无疑是一个开车,一个端锅。随着故事里时间的流逝,才明白了他们夫妻为什么会选择带着一车的人前去跨江大桥,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因为他们的女儿在五年前也是在这座大桥去世的,他们对那次事故的审判十分不满意,因此一步步走上了绝路。锅姨曾是一位光荣的高级教师,却因为女儿的意外从此一跌不振,精神失常,并离开了学校。司机大叔曾经则是一名辛苦的货车司机,也为此和锅姨前往嘉林,秘密谋划着他们与公交车上的乘客们一起赴死的计划。

李诗情在一次尝试中无意将肖鹤云拉入了循环之中,接下来的每一次他们都在试图摆脱循环,可现实总是很不理想的。本以为能通过循环改变一切,对自己身体也不会有多大的伤害。然而,循环对于肖鹤云并不是无限次的,因为过度的劳累导致他的身心疲惫,他早已发现自己身体的不正常,但又不得不隐瞒事实,但他为了李诗情还有整个公交车的乘客,他只好不再顾及,身体越来越差。但幸运的是,在最后一次,肖鹤云还是醒了,终于战胜了困境。

在这次事件中,张警官和他的徒弟小江警官也被卷入了这场早有预谋的计划之中。张警官对待事情沉着冷静,无疑是一名身经百战、尽职尽责的好警察。而他的徒弟,自然也是一名重情重义的警官,但遇事并不比师傅镇定自若,倘若你稍微有一点不对劲,他就会追问到底,就差没有和你拼命了。他们身上的品质反映出了现实警察的无私无畏和临危不惧,向警察致敬。

这部剧是值得一看的,它承载着无限的爱,默默地感化着人世间。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禁闭岛观后感集锦(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禁闭岛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