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 > 地图 >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3-15 来源:互联网

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精选7篇)。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精选7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1

读书与革命——《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其中毛泽东的形象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面容瘦削,比一般中国人高,背有些驼,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没错,这就是毛泽东。这是斯诺在刹那间对他的印象,其实毛主席还有很多优秀品质。

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斯诺第一次见到他时,毛主席正和两个青年农民谈话,还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从“认真”这个词语我可以看出毛主席特别尊重青年农民。虽身为苏维埃掌权人,但仍和百姓之间亲密交谈,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着实令人敬畏。

毛主席也是一个纯真朴实的人。斯诺初来保安,毛主席就十分热情地招待他,并在斯诺访问时把他所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问答,如: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红军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他全部告诉了斯诺。说明他不怕斯诺把这些告诉别人。对他这个老外没有戒备之心。从这些表现就可以侧面烘托出毛主席的善良、淳朴。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一个平易近人、淳朴善良......的领导呢?那就是——阅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毛主席就是通过这一阶梯成为一个革命领袖的。

小时候毛主席家境不是特别好,所以很早就辍学了,使他离书远了一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对艺术的追求,他不断找机会读书。特别是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这在大人眼里是禁书。所以他总是背着大人看。久而久之,这些书对他产生了影响。他相信了佛教,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后来又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学。为了学习先进教育,他第一次到离家五十里远的地方。后来去了长沙,读到了报纸,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

读书,使毛泽东从农民变成了唯物主义者。

读书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行动,可以改变一生。

读《红星照耀中国》,我收获了很多。你们收获到了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坚定斗争。本书收集和记录了作者与革命将领的谈话,以及与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人的谈话。作者斯诺断言道:“这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上丰富而又灿烂的精华。”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紧追不舍,红军不得不做出夺取泸定桥的决定。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沿着火墙密布的铁索,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成功夺下桥头,使红军主力顺利从泸定桥越过天险,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泸定桥水面几十丈高,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而大渡河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屏障,抵挡敌人的密集枪弹,勇往直前,他们这种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精神,像他们一样不怕困难,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敢面对;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本领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和富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安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3

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玻璃洒在我脸庞上,我又再次翻开了那本书,那已经全然泛黄的书页,在我看来是那么珍贵

你可听见远方的战火轰天震地?你可看见红军战士们的不畏艰险?你可知道他们的英勇善战?那一个个热血忠国的青年,他们的鲜血在红色岁月的长河中荡漾着。你瞧他们阳光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坚定的眼神,那如同钢铁般的身躯被永远记载在这本书上,这是历史上那不可抹灭的印记。闪闪的红星似太阳一般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曾经狼藉的大地,点亮了千家万户心中那盏炽热的灯。天空中的烟花四起,是欢呼,是雀跃,是人人脸上的相视一笑。当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伴着天安门前毛主席庄严的宣告,那段慷慨激昂的文字回荡在在中国人的心间,这是艰苦卓绝迎来的曙光。而这一切,这辉煌且值得铭记于心的一切,都被记录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这本书的作者,一个不畏惧生死的伟人,他正是埃德加斯诺先生,是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历史上最壮烈的一章。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活的,因为那些为共产主义革命而捐躯的男儿,那些感动天地的事迹,和毛主席,周总理联合一起的不放弃,革命将领的临危不惧,所以埃德加斯诺先生为之感动,才会用最真实的语言和内心无比深刻的感触来描绘他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这是最真挚的文字,是走进人民心里的一股暖流。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这种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到了,才有了这部流传至今的佳作。在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栩栩如生的,他们有个性,有志向,甚至是连一个不起眼的抗击敌人的毛孩儿都是活灵活现,仿佛真的领着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的路途。这部作品是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是他用自己的灵魂在书写,他的文字是红军们最真实的模样,让这五星红旗的光彩在中国天地间绽放开来。埃德加斯诺先生为记录这壮丽的一幕幕,放弃了在自己家乡舒适的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事业,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那么的让人震撼。

是《红星照耀中国》让金沙江不平凡,赤水河不简单,泸定桥不寻常。血染江山,战死沙场,即使脸上是血是泪还是伤痕累累,也不会放弃,因为长征万里是为了未来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未来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饱饭,为了未来没有尽头的繁荣昌盛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清楚的明白,如若没有红军战士用自己的身躯铸就的中国,那现如今我又该何去何从呢?我还会像现在这样衣食不愁吗?那些共产党员们为我们开了先河,为我们铺上坚实的道路,给了我们现如今美好的生活,这是多么大义凌然。身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为此自豪。

《红星照耀中国》是暑期让我心灵震颤的好书,是伴我同行的佳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4

当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心里就接连不断地冒出了好几个疑问。这本书讲的是旧中国,还是如今世界上已能站稳脚步的新中国?如果是旧中国那讲的是不是激烈的抗日战争;如果是新中国,那讲的又是什么高科技呢?再一看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于是,我又想:如今的中美贸易战争打得这么不可开交,那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又是持何种看法的呢?带着种种疑问,我推开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大门。

全书一共分为12个篇章,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四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和第五篇长征。

第四篇中的那位共产党员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这一篇章里,毛泽东接受了斯诺的采访,讲述了他自己早年热爱读书的经历,尤其是进入长沙后不断退学进入新学校直至最后考入长沙师范学校才暂时停止了奔波。毛泽东的读书经历不禁让我想到了1919年5月4日的青年爱国运动,引发这场运动的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仔细一想,连学生家们都开始罢课示威,足以见得当时的政府是多么的腐败。

第五篇讲的是长征,我在不了解长征的情况下,误以为所谓的长征是因为共产党被国民党联手打败了,红军为了保留住余下的红军战士才开始长征。其实不然,红军战士之所以长征是因为蒋介石的五次围剿。虽然前四次围剿红军战士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并缴获了敌军的弹药、武器作为补给,扩大了自己的兵力。但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动用了约90万军队,成千上万座小型碉堡,大量重武器以及400架飞行战机,如此凶猛的火力,让红军被迫无奈的选择了长征,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报仇雪恨。但是,长征路上同样是困难重重,过草地、翻雪山、飞夺卢定桥,没粮食的部队只能煮皮带吃,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与我们相比,红军不知道要比我们惨多少倍,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当中国人。我希望红军战士们这份坚持不懈、敢于斗争的精神能够永远地传承下去,也希望未来人们口中所说的不仅仅是红星照耀中国更是中国照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5

寒假的一天,我拿起了这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本以为这是一趟无聊的读书之旅,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深刻的沉思,因为我不光是体会到先辈的英勇无畏,更是因了解而更加地钦佩。

这本书是一本记述红军生活的书,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而写。作者从中立者的角度,在这本书中记叙了有关红军的重要事件和红军伟人的生活习惯,还记叙了许多我们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伟人事迹。这本书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红军的感情变化。从最开始的害怕,到接受,到喜爱。可以体现出红军的和蔼可亲。总之,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红军。

在这本书的开头,埃德加。斯诺写他对红军不太了解,听了传言甚至怕红军身体里的病毒感染到自己身上,以至于他开始是很惧畏惧红军的。但是到后来,他看见了红军对自己的真诚和友善,以及红军将士们的大胆。再后来,他又遇见了许许多多红军的领导人,并细致地记叙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了解伟人更多的生活习惯,亲切可感。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

这本书记叙了红军与人民的关系: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个红军军委,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些小学生愿意给红军通风报信。告诉红军国民党的动向。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红军领导人的住处都没有警卫站岗。反观蒋介石,出门就必须要有几个警卫员跟着他。并且他并没有被悬赏首级。红军领导人这么放松是因为人民对他们的信任。这也体现出了一个哲理。只有爱戴人民,人民才会爱戴你。这就是斯诺渐渐喜欢他的原因,也是人民爱戴的原因。

这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红军领导人生活的家常便饭。有一次就记叙了斯诺在讲话时,一只飞蛾飞来落在油灯上,小心翼翼的把飞蛾给抓住,给旁边的警卫员看,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不是正是一个亲切和蔼的领导人的形象吗?

红军不是神,红军也是有血有肉平凡质朴的先辈。开卷有益,掩卷有味。这真是一本让人真切地了解红军了解伟人的书啊!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6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600字:

看着你吹着空调、吃着零食、躺在沙发上翻阅《红星照耀中国》,我想我们都应该感恩!虽然我们没有经受那血与火的洗礼,却始终身处红星所照耀的光辉中。藉由亲子共读活动,我在看书也在看你:很欣喜地看着你从漫不经心到认真品读,很欣慰的看到你被革命领导者的风采折服,用心去了解那段历史、感悟那段历史。从中你看到了艰辛与毅力,也看到了除学习成绩之外所必备的品德、见识、人缘等个人素养。

而妈妈则更关注于第四篇中毛主席关于童年及在长沙的求学历程的自述,因为这是与你目前的年龄相契合的阶段。旧社会的腐烂、人民的苦难,恶劣的社会环境激发了毛主席对真理、知识的渴求,毛主席之所以拥有被你艳羡的绝妙文笔和广博见识,得益于他的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地理历史、进步报刊……由他自述为:贪读不厌!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想、信仰时广泛学习尝试:警察学堂、肥皂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退学自修直至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向书学也向人学,他的政治思想在不断转变不断修正,最终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旦确立理想更是百折不挠,不断努力奋进。革命领导人们从革命的废墟上兴起苏维埃,赤手空拳从失败中斗争出一个胜利的结果来。

时至今日我们万分荣幸地躺在革命先驱们的胜利果实上,也依然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那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在求学期间应该怎么做呢?希望你能追随伟人的脚步在没有找到人生目标时广泛阅读、深入学习、锻炼体魄、勇于尝试寻找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

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坚实后盾,将与你结伴同行,一起成长,不断增加我们人生的宽度、深度和厚度。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 篇7

一位英勇的将军,指挥红军完成一次次“以少制多”的战斗,他就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的伟人面纱被揭开。向我展示了一个坚贞不屈的勇士形象……

彭德怀的幼年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心灵。他从小就有能力照顾自己,当被老师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揍了老师一下”,这一举动是多么与众不同,使彭德怀先生的勇于反抗的精神爆发出来,这就是彭德怀“不屈”精神的起点。当时社会的,彭德怀家庭破裂,他的专制祖母甚至把他赶出家门,但是,彭德怀并非“近墨者黑”,当他看到穷人饥饿、富人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场面后,起了恻隐之心,他带领农民反抗,坚贞不屈地为农民而战,为穷人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彭德怀的思想与共产党发生了惊人的碰撞。当他被逮捕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每次他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次再说”,他像所有的共产党人一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威胁,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看到彭德怀“昏过去了好几次”,从未招供过军事秘密,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更为彭德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所感动!

彭德怀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共产党,都说“童年是长大后的影子”,幼时的遭遇使他早已具备了一位红军战士所有的精神。当斯诺采访彭德怀时,他对战术的熟悉对时局的看法让我为之赞叹。彭德怀认为游击战是红军取胜的关键,为了压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红色游击队蓄势待发。他们宣传共产主义,不畏艰险,与农民共同战斗,是“不屈”;他们凭借极小的兵力与敌军拼博到底,是“不屈”;他在重重封锁下,“用树皮做短衫,把裤腿剪下做鞋子”,是“不屈”……是共产主义之光照亮了中国,更是像彭德怀这样战士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为那缕红色增添了光彩!

彭德怀说:“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正是他这种以人民为本,以战术为要,以坚持为钢的战斗理念打败了国民党,使红色中国闪闪发光!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更应接下重任,学习像彭德怀那样坚贞不屈的精神,我们要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还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

彭德怀不仅是一位红军战士,还是每个共产主义者的榜样。他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闪耀,使他们团结起来,让祖国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7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7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1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纪实类文学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锁在了作者名字这一栏,为什么外国人要写这本书?于是好奇心便激发我读完了这本书。

最终看完发现,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十分客观地陈述了战争期间的事情。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刻,我发现历史并没有我所了解的那样简单。我看见战场上那英勇奋战的军人,他们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我听见每一次战争的枪炮声,它们声声入耳,十分残酷;我闻见每个战场上血洒的味道,它们血染战衣,凄惨无比……总而言之,斯诺以十分细腻的手法写完这本书,每一章都使我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征那几个章节,曾经学习《七律·长征》时,仅仅体会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并没有完全了解困难如何解决。但当我阅读完时,不能说是感同身受,不过我很清楚,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种幸福安康的生活,每一个为成功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在看最后一篇“再回百色世界”时,我也曾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也曾暗骂帮着外人出卖自己人的愚蠢;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在那个不被世界看好的中国,在那个有家却不敢回的时光里∶有为未来奋斗的人,有卖国求荣的人,有无家可归的人,更有无数的冤民。

而现在,21世纪的今天,是和平安稳的时代,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中国,是四海都可以为家的时光里∶仍有为未来奋斗的人,但少有卖国求荣的人,更没有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去谱写属于我们的新时代的篇章。

如今再次回想之前的疑问,那便是迎刃而解了。我明白,这是见证者对事件的叙述,也是他们记录的历史故事。我清楚,《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记录了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一本书,是无数革命人一生的写照,亦是后世千百万人民了解历史的有效资料。

最后,我想说∶百年沧桑,中国巨变。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2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但真正坐下来静静的细细的翻看却是第一次。打开它,一幅幅画卷跃然眼前,一个个故事向我们诉说,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革命先烈们却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革命先驱、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红色之旅对斯诺来说是一段神秘而又奇妙的旅程,一个外国人竟然和千万里外的东方古都的农民、战士有了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斯诺的这本书,我理解他分为5个部分,探索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由来、长征、同红军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带着疑问,走进了红军生活的地方,从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他也对共D产生了最初步的认识,慢慢的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导,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巧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原,头上顶着战斗机,面前迎接着大自然带来的挑战。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毛主席说过:“年轻人就像八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最终是属于你们的。”我们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应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幸福与安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心怀感恩,把长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华立誓,不负眼中星辰熠熠,我们要做新时代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新时代青年,肩负初心和使命,敢试敢为,勇敢的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奋斗向前,扬帆起航。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3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完成了本书的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的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1936年,斯诺孤身一人前往当时中国革命战争最危险、最凶猛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

在这本书里,感受到斯诺笔下的毛主席是多么和蔼可亲,宽厚大度,勇敢无畏,让我感受到毛主席爱人民,爱社会的感情,为祖国强大起来做出巨大贡献。红军的军队是铁打的,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红军的兵官,从不把自己当做领导,不端起领导的架子,以身作则,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红军的长征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惊险万分,无论是四渡赤水,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都显示出红军的有勇有谋。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让我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知。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4

在20世纪初期那个刚刚建国的时候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烽火连天,但就是这样的年代,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进了黑暗,而《红星照耀中国》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而他的作者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评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把红色中国故事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这本书中,红色中国故事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班死板,无趣。这里有好几百万的人民生活在这里,而苏区的管理可谓是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用来做课本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解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主席,在书中的第四章,就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透过这些文字描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歌颂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其实还干过许许多多的大事。原来毛主席童年时期也是个有点叛逆的中二少年。而且毛主席十分的和蔼友善,对老百姓也非常好。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读了好几遍。

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会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而在这本书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所谓的红军的长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岭,还是在湍急大河,又或者是刀山火海,我们的红军战士都从不退缩。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难关,也许即将到来的是死亡坑和红色信息深深铭刻于战士们心中,他们绝不放弃,这就是红军的长征精神。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体会到了那不屈不挠的红军精神,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5

1949年前的中国,也许并不完美,但是她却拥有一群完美的缔造者。

——题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无疑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但是却只被浓缩成了几个伟大的代名词;无数英烈光华闪耀的姓名,仅仅只是被“共产党”,“红军战士“这样笼统的称谓所代替。

我,不知所言。

今天,我想有些人,也应该被铭记,比如“邓发”。

邓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国共内斗,共产处于下风之时,依然铤而走险,深入敌内,不断提供重要情报。可以说,共产党的胜利,邓发功不可没。

在《红星闪耀中国》中,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于邓发有如下一段描写:“他的青铜色的脸上露出恶作剧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副墨镜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伪装,他并不是个坐办公室的官僚,而是个户外活动的人。”

短短几行,却饱含了不少的讯息:邓发是个卧底,他熟知作者身份,且经常锻炼,身体健康。

在书中对邓发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去描绘,只有寥寥数百字,而字字皆为精髓,我读到的是一个幽默风趣,在敌人的狼窝中,凭着冷静睿智,与敌人周旋,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心态,不畏任何危险的伟大共产党员,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为国无私奉献的邓发。

我想,新中国的成立,也是有着许许多多像邓发一样的人,发着光,发着热,尽管最后泯于无形。如果树立一个纪念碑,或许应该有许多从未耳闻,却立下丰功伟绩的英烈被铭刻吧。

也许1949年前的中国并不完美,但是,她有一群完美的缔造者,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今天这个前途无量的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6

我父亲是一个米商,虽然粮食缺乏,可是它仍然从我们乡里运出大批谷米到城里去。他运出的一批谷米被穷苦的乡人扣留了。而他的愤怒是不可遏的。我不同情他。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小时候就已经不仅从家庭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站在群众和人民的立场上。可见他在年少时就具有了一种侠义。

站在国家、祖国的立场上进行考量。他曾读到过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在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对祖国的将来,觉得非常可忧。我开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可见_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愿意为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雄不会只停留在空话上,_同样还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我竟兴奋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上我和一个朋友剪去了我们的猪尾巴,但别的一些答应也要剪去的人们,到后来也没有实行他们的话。听了这一次的演说的后几天,我决定要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可见,_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把英雄的特质表现在了行动上。

_愿为国家复兴献身的英雄气概还表现在他的择业标准上。我决定参加正式军队,完全地帮助革命。它说了许多关于制肥皂对社会的好处,说它会如何使国家和人民富足。我改了我的投考警察学校的志愿,而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这广告应许着许多美妙的事情。它允诺在三年中教授学生一切关于法律的知识,并担保在这三年终结,学生马上变成京官。另一朋友向我建议,说国家现在在经济战争中,而现在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建立国家的经济专家。_就像范仲淹,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他希望能使国家和人民富足;他希望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京官造福百姓;他希望成为能建立国家的人才。总而言之,在他认为革命已经胜利的情况下,他希望能奉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

英雄不会单打独斗,而是众志成城。慢慢地在我的周围聚集了一群学生,这群学生后来成为了新民学会的核心,这个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有着广泛影响。可见_是具有领导力的,是眼光远大的。

我认为少年和青年的_是一个英雄。他是正义、侠义的,他乐于为国出力,他总是富于实践,他有领导力,他眼光远大。凡此种种,都是英雄的崇高品质!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篇7

无论是多年前饱受欺辱的苏维埃,还是现今日渐强大的新中国,其实,一直都有一颗红星,在我们的上方高高悬挂。只不过,时间久了,我们都已忘却了它。近日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看到了一位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后,那颗许久不被想起的,早已蒙上了灰尘的红星,在我的心里,突然发光发亮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摸着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去想象当时那般暗无天日的生活。可在此事中,我却不自觉地跟着一双无形的大手走进了书中,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跟随着埃德加·斯诺的步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毛泽东毛主席。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成为书记、主席后,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读书。但我错了。原来,毛主席从小就爱看书,并且上学习字,自己赶去离家50里的地方,只为念到书,只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他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更令我欣赏他的是:他很谦虚。在谈论自己时,他不自觉地就谈论到了他的好战友,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集体中,不骄不躁,平易近人,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不只是我们的毛主席啊!从上到下,从总司令朱德,又到彭德怀,还有张学良,再到那些不知姓名的士兵……他们谁不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谁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都是。他们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他们受伤时咬紧牙关;他们永远都将伤口留给自己,笑脸迎给我们。那时的红星十分耀眼,夺目;今日的红星更加夺目,更加美丽!这是美国人眼中的红军,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我们的红星,呵护好我们的中国!红星,是什么?我想,是先烈们的鲜血吧。请记住这样一句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重读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朱艺博

红军,一个广为人知的团体,顾名思义,这是一支充满着希望和勇气的队伍。红色象征着火焰,驱走黑暗,给予人们光明,火让人类文明不断的进步。在中国,红色代表的不止是国旗上一抹鲜红的颜色,更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永恒的信念。红军正是这样一支队伍,直至今日,那一抹红色丝毫没有褪色,在我们的心中却更加坚定,红军虽然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我们相信红星一直照耀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美国人,是第一个前往被国民党重重包围的“赤匪”根据地的洋人。在短短四个月的采访中,斯诺将这个红色根据地当做了自己的家,原计划92天也被延长到四个月。在武器弹药的较量下,这小小的苏维埃政权远比不上国民党的多方支援,拥有强大而先进的武器。众所周知,国民党用飞机、坦克、大炮,以压倒性的优势进行五次大围剿,企图“荡平赤匪”,多次重击,结果却差强人意。共产党这边却是完完全全的“农民军”,且不说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枪而已,这些大多数人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更谈不上什么兵法战术,就连自己的名字会不会写都是个问题。是人多势众?红军人数再多也是个不成熟、不完善的组织。孙中山在日本时,国民党就已经成立,武器是最先进的,官兵文化程度也是最高的,都是正规军事学院毕业,战术也是一流的。如此种种,就足以让国民党打得共产党“吃不完兜着走”。如此之差的环境却没有让红军屈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红军有何魅力,能让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洋人深深地为之折服?这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很好的诠释了红军的本质,让我感慨颇深。

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们推翻帝制,与地主、民团进行斗争,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哪一个不是为农民争夺利益,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他们完完全全为了人民百姓,所以深得人们的喜爱。而国民党帮助地主剥削农民,资金多得数不过来,这原本属于人民的财富,全都到了国民党手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中饱私囊,哪还有心思救国救民。人们受到了压迫,自然是拼了命的对剥削者发起斗争。红军纪律严明,善待百姓,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拯救了受到压迫的农民,作为剥削者的地主,对于红军的到来是闻风而逃。尽管他们帮助了农民,却不收一分一毫的好处,借了东西打下欠条。这与国民党是何等的不同,起初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推翻帝制,打压剥削者。可久而久之,国民党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将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团体,硬生生转变成了剥削者的帮凶,改变了孙中山先生的意愿。蒋介石不希望让另一个同样强大的政权,阻碍自己统一全国的脚步,蒋介石对红军起了疑心,在国际关系紧张的当时,蒋介石不与红军建立统一战线,反而将战争的火焰指向红军,使双方都损失惨重,有精良装备又有何用,中国人打中国人岂不荒谬。

在国民党的打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撤退到另一个根据地。于是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翻过了十八条山脉,二十四道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历时三百六十八天,这其中的困难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更可恶的是国民党还穷追不舍,企图“清剿”红军的部队。在这条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有被迫转移的农民与工人,一路上冻死、战死的人数不胜数,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红军每天都要走七十余华里,加之环境极其恶劣,气温时冷时热,在这荒野求生,红军每天只能吃野菜跟树皮,吃不到的战士们只能饿肚子,更别说要赶那么远的路,打那么多次遭遇战,填饱肚子都不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让他们坚持走过368天的长征?我想说是“唯信念不灭”。

在泸定桥上,敌人将沪定桥上的木板拆了下来。为了顺利过河,第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二十二名勇士,冒着桥对岸的枪林弹雨,将木板一块一块的放在铁索上,敌方的火力压制极为猛烈。不一会儿,打前锋的战士便中弹倒在了湍急的河流里,顿时“血花四溅”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不畏艰险,用最后一口气,搭上了木板,敌方气急败坏,竟丧心病狂的烧桥,剩下的几名战士用自己的身体扑灭了火苗。对岸的红军看着战士们的惨死,一个个端起枪向前方冲锋,他们的气势比大渡河的流水更加汹涌澎湃。一时间,另敌人闻风而逃。五星红旗沐浴着曙光在泸定桥上冉冉升起,年轻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染红了五星红旗,使红军的精神发扬光大。

为什么说唯信念不灭呢?他们的信念是什么?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民主,解放人民。相比国民党,他们有信念、有目标、有勇气。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国民党还是无法成功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就在于他们没有信念,为了荣华富贵,他们放弃了初衷,无论有怎样的优势,也只是没有意识的傀儡,怎能不失败?本书的作者斯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让我们较为真实的看到了红军战士的衣食住行和在长征中的故事。短短的四个月让这个外国人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揭露了国民党的丑恶嘴脸,高度评价红军对于中国做出的贡献,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老一辈的红色故事,和峥嵘岁月的艰难与不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无论是军事、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已逐步迈入世界强国的行业。这一切都是那些伟大的红军所给予我们的,中国在发展,人们在进步,红军已被新一代的解放军所取代,但红军的高尚品质却长存世间。红星在成长,闪烁着未来的曙光,这一切都是红军的精神铸就而成。作为新中国的成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红军的精神散发光和热,他带给我希望也带给我们勇气,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红军照耀着不止是中国,更是全世界。他的前景无限,让中国胜利的号角传遍全世界!(指导老师:张芝兰)

一个伟人的诞生一个时代的开始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唐宏宇

最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者斯诺在1936年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所掌握 的资料而写出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大多采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来描述中国的现状,描写中国人民的生活现状,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当时的思想状况,揭开了当时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读了第四与第五两章。这两章主要写了毛泽东是怎样踏上了革命道路以及长征期间的一系列事情。

在第四篇“一个共产党人的由来”中,斯诺用了六节的内容从毛泽东的童年一直写到红军的成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志青年,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目标的,在毛泽东早期的求学路上,不能说是一帆风顺。有来自家庭、社会上的各种压力。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虽然目光短浅,但还是明白事理的父亲,从普通农民到小资产阶级的家庭背景转换让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于是他确立了第一个人生目标,并为完成这一目标,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毛泽东求学生涯中,我个人最向往的就是他在长沙第一师范的求学经历,因为,在毛泽东那个时候的年龄层次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有实践精神的时候。

我觉得,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首先,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相关,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意思吧!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往往会诞生一个真正的伟人。毛泽东就正处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样一个时间点需要有一个人来带领中国走出一条道路,杀出一条血路。当然,毛泽东的成功不能全归功于时代,在同一时期有那么多青年,他们大多成了炮灰。可毛泽东为何能成功呢?学习,毛泽东的成功与他的学习密不可分。之前的学习为毛泽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为什么毛泽东既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又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原因。在进入长沙第一师范后,毛泽东结交了许多的良师益友。这些人在毛泽东之后的革命道路上或与他齐头并进或给予他莫大的支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有个人追求,并且能持之以恒的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下去。

第五章讲到了长征,从第五次围剿讲起,一直到过大草地结束。从中,我不仅看到了这一创世壮举同时也体会到一份无奈与惨烈。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然,推翻一个国家的旧体制建立一个新体制是必须有牺牲的。不过正如孔子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从这之间我体会到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国家的改变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人,还有人民的拥护,只有人民拥护政府才能使国家看到未来。

昨日的硝烟已经散去,鲜血也已经干涸,但这段历史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了解过去才会更好地认识未来,对于新中国年轻的我们这是在扫盲。

红色的信仰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唐炜翔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主要纪录革命领导人的言论的报道性书籍,作者埃德加·斯诺以西方人的视角来真实地记录下了八十年前的中国陕北的红色故事——甚至有的故事仅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详情,这本书没有什么写作技巧,更没有任何阿谀奉承的辞藻,有的仅仅是如同流水般的叙述,简单地对白与陈述,作者静静地描绘出了八十年前的红色革命及革命中的许多人物。

作者长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许多中国共产党领导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应为这样本书的内容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他站在非常可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仅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

“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激情。”斯诺在序中说。斯诺四处不断奔波于红色区域之中,就这样奔波了七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揭开了当时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那么红军与人民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红军是一支坚不可摧,战无不胜,深受人民爱戴,团结一致的一支由人民组成的军队,这一点各处都有体现。红军的领导人向来不说“兄弟们,向前冲!”,而是大声地呼喊着“兄弟们,跟我冲!”,首先在这一点,红军就团结了起来;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就连朱德总司令一个月的薪水也才五块大洋;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的与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军曾无数次的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然而正如多数领导人一样它却无数次的死而复生,且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不仅是红军自己说的,也是农民百姓、人民群众说的。如若要说红军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我认为用彭德怀的话“我们是鱼、人民是水,我们在人民之中如鱼得水”无疑是最好的说明。

也正是因为红军爱人民,人民爱红军,红军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也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红军才能在失败中站起来,继续与敌人作斗争。

有了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军队的多变战术和训练有素的士兵,但是书中描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些人民又是如何忍受住艰苦的生活环境,满怀激情?他们为何如此乐观?

信仰支撑着他们!当国民党高举手中的屠刀凶残地屠杀共产党时,无数的革命先烈因为信仰支撑着他们,才能够前仆后继!当共产党辗转于各个战场中时,是信仰支撑着他们,才能够浴血奋战!当共产党在雪地、草原、沼泽中弹尽粮绝时,是信仰支撑着他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的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也正是因为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站在世界的舞台,领先世界的脚步!

今天,我们的神舟飞船能够穿梭于天地之间;当我们的高铁能够遍布神州大地;当我们的航空母舰能够游弋于太平洋之上时,《红星照耀中国》中每一位人物的信仰,已经在中国的每一处开枝散叶。(指导老师:张芝兰)

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周慧

《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主要讲述了作者埃德加?斯诺在苏区(苏维埃)的所见所闻。

当看到书名和作者时,我疑惑不解。为何书名是照耀中国,却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美国人写的?可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起初时因为好奇才进入苏区的,可当他接触苏区后,便使他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我甚至毫不夸张地认为,中国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发表他的文章,他被迫迁居瑞士。可他不放弃,终于在1960年6月,他又来到了中国。他是中美两国关系第一个报春的燕子。《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前也历经劫难。他乘车回西安时,忘了拿回放在车上的是十几本笔记和全部的胶卷。司机让他明天再去取,可他的敏锐直觉是他连夜去拿了回来。果不其然,第二天就不让出城了,幸好昨晚拿了回来。从这本书的对话中可以约略窥知使红军成为不可阻挡的那种精神,那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文化。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的便是长征。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就一定一下子便可猜出内容,没错这章便是写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候没有车,食物也少,马更少,在这“三不足”的情况下,红军步行了二万五千里。食物不足,他们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其中的艰辛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但红军放弃了吗?没有!他们坚持了下来,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资源丰富,但我们敢胸有成竹地说自己可以做到红军做的事吗?答案是,不敢。我们从猿人到人类,从用天然火到用天然气,从用石器到用电器。但我们真的样样都进步了吗?我认为,我们有几样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那便是,强健的体格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猿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从早到晚不停的奔跑,狩猎,大自然并没给他们精良的装备,却给了他们强健的体格。红军长征不就是凭着这个,走过千山万水的吗?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个又怎么做得到呢?就说体育课吧,老师让我们绕着操场跑一圈,才跑了半圈的我们便气喘吁吁,从慢跑变成了走路,只有极少人能坚持跑到终点。有些甚至连走那半圈都不想走,直接从操场正中间横穿了过去。这样的我们,怎么敢说自己能做到长征?但除了这个,还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如果当时红军认为这个路程太遥远又太艰辛,是不可能完成而放弃的话,地图中可能已经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影了。我们经常会夸大困难,来找借口说服自己别去尝试了,不可能完成的。老师曾给我们拿来一套高难度的数学试卷,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完了试卷的一半。第一遍做时越过了那些难题,现在该来解决那些被我越过的题目了。每一道题目,我都扫了一眼,随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题目都好难,还是不做了,空在那里吧。我便放下了笔,开始等交卷。但光等未免无聊了些,我便又认真地看了看题目,挑选出几个较简单的做了起来。一个个算式出现在纸上,一张张的草稿纸被我填满。忽然,我茅塞顿开当了回“打虎英雄”,将那一只只的“拦路虎”打倒在地。这几道题并没看起来那么难。这便是不敢直面困难的害处,使人不去尝试便放弃。当你去直面困难时,便会发现困难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你对他的态度,它就像弹簧,你弱他强,你强他弱。

之前, 总听别人说红军的事迹,但我总觉得那未免带有夸张色彩。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看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勇气。现在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不应该学习红军吗?所以,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指导老师:张芝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勇敢、自信、乐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的纪实文学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些未知的红色革命。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一

初二(6)班 邱阳荻

在近代史中,中国有着一段红色历史,这段历史为何把它称为红色历史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脚步来看看。

1936年,埃德加斯诺带着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采访。他采访了长征工作者、红军领袖、医护人员、平民百姓收集了大量有关长征与红军的资料。斯诺用客观而不发激情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段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解释了中国红色革命,介绍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根据地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产生活等情况,也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以真人真事为本,全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他保持着严肃的新闻态度与强烈的追问意识,加上他娴熟的文字功底,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怀。让《红星照耀中国》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还有很高的文学品味。在斯诺的笔下,每个人物形象都生动鲜活饱满自然。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斯诺对红色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

长征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一段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原先的十多万人到最后仅剩八千余人。长征行程之远,人数之多,发生了成百上千的感动事件。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所说的就是红军强渡大渡河事件,在这次事件中,红军战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横渡泸定桥时他们与湍急的河水拼搏,与敌人的枪林弹雨斗争。红军战士凭借着他们的英勇善战,打得白军到处逃窜,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的哀嚎。战斗中虽然有很多人牺牲,但是也和好的保护了红军的主力部队。

红军战士们爱国的精神令我尊敬。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如今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是我们的幸运。虽然现在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并且,祖国的发展、强大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嫉妒。现在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努力读书,珍惜每分每秒的时光就是在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如果每位青少年都这么做,那就是报效祖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勇敢、自信、乐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的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非凡革命历史的魅力。这部红色中国的历史提醒我们回望历史,脚踏实地,勇敢走向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二

初二(1)班 夏子钦

在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途中,我看见深红的玫瑰花;蔚蓝的兰花每一朵花都宛如人境的仙女般美丽。在万千花海中一朵不起眼的红杜鹃显得十分别扭,整只花好像一阵风吹过,就为之折断。

天空阴阴沉的,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暴雨像一只迅猛的凶兽扑了过来 ,但我知道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希望出现在纪念馆里,我看着缴获的武器,我不禁想起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在百年前的革命年代,有一个青年出生在村子里,他受了六年的私塾教育,不满足这样的封建教育,留下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在当时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地主当道。一一个像这样有志青年站了出来,在这片昏暗的大地上燃起了红 色的曙光。

在国民党的铜墙铁壁包围下,外界认为红军只不过是几千名土匪罢了或者红军根本不存在。美国记者斯诺不过自己的生命危险进入了苏区,曾写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险一下吗?,这个代价不算太高。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在华南苏区,那里是红杜鹃盛开的地方,战士们曾在红杜鹃花丛里战斗,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这杜鹃花产生敬意。在第五次围剿中,红军不得不长征前往陕北,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言。当红星照耀在西北,每个青年都号召起来,组成苏维埃政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军的开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是人民自愿捐款。

在红小鬼的那一章,我感慨万千。一群不到十八岁的少年能够认识到红军是替穷人打仗的,去主动参加红军。有一个十五岁的廋弱青年,曾说: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够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我们只能想到面前的任务。谁能想象到一个青少年能够走完这二五千里长征呢?我看到了原本黑暗的中国在这一颗颗红星照耀下,变得生机勃勃。

暴雨停了,我望向馆外,一朵朵红杜鹃迎风而起,在雨水的滋润下傲然绽发。

杜鹃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富贵堂皇;也没有水仙那样冰清玉洁,亭亭玉立;但它包涵着革命者的鲜血,更涵着中国年轻人耐心,勤劳的品质。

黑夜将至,红色的曙光依旧照满中华大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三

斯诺将中国当时的事件记录了下来,一部分通过了别人的口述,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事件活着。在一九三六年这一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成为了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他带着关于中国战争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寻找答案。他也成功了,斯诺采访了众多参加过长征的在苏区工作、生活的、战斗的人,这些人里也包括红军的首领与干部,记录下了问题的答案,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斯诺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那一颗热情的心!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仿佛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品德。我走近了他们,一幕幕就如同放映着的电影一般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读书让人了解了历史,更加让人学会了思考。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难得精神!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看战争中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同时也是目前世界闻名的作家埃德加斯诺就很好地为我们表现了出来。

这本书中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苏维埃掌权人物,这里写的是斯诺来到西北,找到了当时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的地方还是半游牧区,那时的红军迁都到了那里。斯诺与毛泽东主席谈了许多夜晚,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口中知道了他的不少故事。毛泽东主席作为共产党的领袖,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但他却没有受过一次伤,实在是让人吃惊。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天生精明,生活上与共产党员们平等,却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才休息。通过这一章节我又了解了一些毛泽东主席,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这段历史是刻印在我的心中的,已经无法磨灭,红军们通过昂扬斗志为我们得到的美好生活,我绝不能够辜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700字


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手捧《红星照耀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作战,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多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

在作者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

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懂得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颂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


我会用英勇,顽强,勤劳这三个词来形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的内容。

英勇的意思是英勇:勇敢出众;勇敢出众的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每个人物都英勇善战。比如在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英勇、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这就是他们英勇的一个方面)。

顽强的意思是顽强:强硬;坚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比如在第五篇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长征这么的不易,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并且还活得很好,说明了中国解放军的顽强。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人民解放军都非常的勤劳、能干。这也是人民解放军对战国民党能成功的一大原因。

所以我认为用英勇、顽强、勤劳来概括红星照耀这本书是非常完整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很多,怀他小时候的经历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没有对这个世界没有信心。他17岁带领饥民去攻打粮仓。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

我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一段中,在表演途中我突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是我才看到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说明了他很喜欢小孩子,也没有官架子。

我从长征途中自己的马让部下们骑。说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兄弟情的人,也体现了他没有官架子,身为一个长官却把自己的马给部下骑。也说明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之间没有距离。

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所以我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先生

有关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


书籍是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仿佛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对于这种优质的作品,如果想要更好的进行了解和记录的话,可以尝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写出一篇有内涵的作品读后感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1】

倘若我从未选择过信仰,我将在黑暗中苟延残喘。

——题记

从小开始就对好人与坏人有一个清晰的辨识,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帮助他人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伤害他人的人是坏人。可长大后才发现,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愿意为了信仰付出自己,付出所有的人,就是一个伟人。

最近看完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心潮澎湃,才明白,是什么可以指引一个人去追寻光明,原来是信仰!

斯诺的语言朴实真诚,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词汇。他不仅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而且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人民抗日剧社、长征等。让我们知道,尽管生活坏境十分艰苦,生存条件十分艰难,可人们却仍是满怀激情,斗志昂扬!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如此乐观?是什么在坚强地支撑着他们?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当国民党举起屠刀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当共产党人辗转于被围剿被消灭的各个战场时,也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

斯诺一个外国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冒险,而且是生命危险去找寻红色足迹,亦是信仰。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共产党人点燃的星星之火才终成燎原之势;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最终才可以站上世界的舞台;正是有了这种信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

但愿以后我们仍然像曾经那样,像一个孩子,有一颗星,有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照亮我们灰暗的心灵。毕竟,有信仰,谁都了不起。从未接触过光明的人,才会如此执着于光明,执着美好的日子。上帝是如此的公平啊!他使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在暂时的光明中选择信仰,燃烧自己,发光发热。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都要努力的去追求,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把握当下,不忘初心,用正确的方式活出属于自己最灿烂的瞬间。足矣!在这一瞬间,主角是你,阳光将撕裂云层,降临到大地,只为让所有反对你信仰的人见识到你自己信仰的力量!

倘若我从未有过自己的信仰,那么我将永远不可能活出自己最灿烂的瞬间,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劫不复。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2】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听着《夜空中最亮的星》,我想起了那本《红星照耀中国》。

在整本书中,记录的所有事情是以埃德加·斯诺寻找毛泽东这件事记叙的。在此书中我最喜欢的人,大概就是作者本人,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地区,为全世界进行了一场报道,澄清了外界对中国革命的误解。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书中也有介绍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故事。

他在书中说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而就是他这种不惧危险勇于求真的态度,才让世界上的人真正地了解到这群可爱的人。在面对当时社会中种种对红军的不实报道,斯诺做到了如实报道红军的情况。如果换作他人,可能会因为当时的社会情况而不敢发声。

在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着幸福的生活,和平的社会,安定的国家,这些都是当年先辈们用他们的血和泪换来的。看着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看到了先辈们热血奋战的影子,看到了当时流离失所的老百姓的面容,看到了先辈们的无私品格。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3】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4】

我看那天,

白云朵朵之间,

淡淡一笔抹出的白,

悄悄一点点飞远……

我看那天,

太阳躺在正中间,

阳光似利刀,

直刺在妖魔鬼怪的心田。

我看那天,

有鸽群日复一日的训练,

缓缓地、悠闲地掠过天边,

一遍遍一圈圈……

我看那天,

夕阳扬起臂膀,

将天空撒成火红,

金黄,如佛光普照

照在这本就闪耀辉煌的大地上。

我看那天,

星空迷茫,

一颗流星划破天际,

载着梦想和希望,

冲向远方!

我看那天,

也不过如此,

因为在它之上,

有神舟、东方!

我看那天,

不过那样,

因为千千万万华夏儿女,

正在蓝天下,努力奋斗!

打造新时代强国!

创造属于自己,属于华夏的辉煌!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5】

书中作者描述的毛主席是一个生活简朴的人。

照理来说,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多个组织的委员,生活不说是大富大贵,那也应该是绰绰有余。但事实出乎意料,毛主席和他的夫人就住在两间四壁简陋的窑洞里,空无所有,只挂了一张地图。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没收了那么多达官贵人、地主税吏的财产,起码会得到一些他们的钱财,但这两间窑洞最值钱的物品是一顶蚊帐。

毛主席对着哲学、知识有着极为认真的态度。为了读一本书,推掉与他人的约会。酷爱读书的他,读书时每月都会花一元的钱去读报,所以他才能成为《湘江评论》的主笔,才能给后世留下《沁园春·雪》等作品。

一直觉得那些重要的领导人都会摆着架子,不易亲近,但毛主席却喜欢坐在观众中间在剧社看戏,吃饭时与大家拌拌嘴……毛主席很爱阅读,他熟读世界历史,对英国工党感兴趣的他,不断向作者发问,最后连作者都无法回答。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毛主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父亲是个中农,后来变成“富”农时,就让妻儿下地干活,所以毛主席六岁就开始干农活。后来他从八岁开始在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刚识几个字,父亲就让他记账,过得比下人还惨。之后他和父亲争吵,离开了家,待在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半年后湖南混乱,父亲送他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而他在那里重新开始读书。他后来来到长沙,参加了正规军,反抗清廷,又在湖南的师范学校里拿到了毕业文凭。

国民党五次围剿都以惨败告终。毛主席说过,红军的最重要的一个战术是进攻时集中主力,在进攻后迅速分散。红军一般采取波浪式或潮水式的推进政策。红军的胜利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基本干部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红军取胜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决心。

沦陷区的阴暗,解放区的明丽。那时中国的疆土就如一张树叶,只是缺了一块,而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这块树叶愈发完整。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6】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名著。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并着笔写下了它——《红星照耀中国》

在书中,作者斯诺以记者的身份通过“白区”,历尽千难万险进入“红区”开始了他的采访。采访对象许许多多,而对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和徐特立的采访记录尤为细致。对当地的农民、工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一系列的采访中,通过他们的讲述、行动,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斯诺以一名记者的名义向外界宣传真正的“红军状况”,传达红军的思想,使外界消除对红军的不实之词。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它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一大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友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了。在他眼里,毛泽东便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书中对伟大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而恰恰是这样一位喜欢憨笑的人,解放了新中国,成为一代伟大领袖。

初二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篇7】

常常听到“红军精神”一词,红军,意为红色意志的军队,历史上,苏联红军击败了穷凶极恶的希特勒德国,拯救了欧洲;而我们的中国红军,则走完了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支军队编制很小,装备简陋,他们号称是穷人的军队,凭坚强意志对抗着蒋介石强大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阀,我想象着:前进的红军前方是地方军阀的条条防线,后面是国民党中央军的穷追不舍,敌人的飞机肆无忌惮地暴露在旷野中的大部队上空投弹,这是何等残酷的局面!红军的减员每次都很严重,但每过一村一地,便会有众多青年前来参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了信仰,也为了活下去。

再说白军,白军指的是资本主义势力的白色军队,它的许多价值观与红军相反,比如红军官兵和谐共进,白军阶级森严;红军征兵靠志愿,作文白军征兵靠抓人……白军士兵没有意志,多不能同下级军官协调作战士兵受以压迫等等。这种情况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有所改善。为什么红军打也打不完,而白军却往往失利?在于共产党红军是正义的队伍,是穷苦大众的力量,他们散发着光芒,吸引黑暗中的人们靠近,一同将黎明唤醒,是信仰指引他们前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4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7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领导者,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谁让我们过上了这充满阳光与微笑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哀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文字谱写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


文字谱写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
文 熊方杰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像预想的那样向前向好发展,而这背后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
一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的一段历史,是国人的血泪史,值得每个人去了解的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谱写了红军的真实情况。它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写成了这本书。
曾经,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作为书名,以便掩护。因为这在当时是国民党禁止的。书的前几页写了探寻红色中国,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因为作者也是一名记者,所以他带着问题就乘上了去西安的慢车。
书中讲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壮大红军,统一中国的故事。本书出版后,风行各国。作者说到:“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列宁说过:“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作者解放后三次来到中国,收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会见。他是那么热爱中国,他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他为中国人民留下的精彩篇章。当我读到,“他躺在病床上,用尽全身力量,说了一句‘我爱中国’”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我想到在《开学第一课》里,那个致力研究中国汉字45年的美国理查德,为了研究汉字,他做了一万五千张卡片,八年时间花了三十万美金。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米斯巴教授,还有很多致力研究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我们真该向他们致敬!
外国人如此热爱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中国人,又有什么借口不爱她?
愿我们跟斯诺一起,重读红色经典!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书读后感(精选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