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航天观后感 > 地图 > 航天观后感

航天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04 来源:互联网

航天最新观后感通用。

编辑收集并整理了“航天最新观后感”。我们喜欢电影,是因为我们明白生活不能像电影那样乐观积极,观看到令人难忘的情节,总是能让自己深受启发。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观后感可以联系实际情况,围绕着中心内容,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1)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

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平衡的调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彻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勇气。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抛弃,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因为抛弃他们,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的未来,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2)

11月17日一个普通的夜晚,我们一家刚吃好晚饭,正在看新闻。突然看到了播放神八的电视镜头,我饶有兴致地观看电视播放的每个录制画面。

“今天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俄国后,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看完报道,我热血沸腾,脑海里不时回想刚才的画面,想象着未来的宇宙生活。

入夜,星星在神秘的夜空眨着眼睛,我进入甜蜜的梦乡。“现在是见证历史的一刻,金嘉宁小姐成为首批中国空间站的工作人员,我高兴得不知所措。我和亲朋好友一一挥手告别,走进了飞船舱内。片刻,飞船舱内一个甜美的声音响起起来“请系好安全带,火箭即将起飞。”我刚系好安全带,坐在特制的太空椅上,就听见外面在喊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点火,发射”。“轰”一声巨响火箭飞快地腾空离开地面。升入天空后,控制台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下达指令:“火箭送入正确轨道了吗”“火箭安全吗”“前方有太空垃圾吗”等等。飞船舱内几个机器人在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几分钟后,一个甜美的声音响起:“目标接近,三分钟到达中国空间站!”我起身,透过防辐射太空玻璃向外望。

“哇”我忍不住惊呼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一种撼动人心的美丽,无法用笔墨形容。一艘巨大的银白色战船漂浮在太空中,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战船上方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无风自动。下方有一个巨大的转轮,正缓慢转动以产生人造引力。船身镶嵌着巨大的镜子,将太阳光会聚到锅炉管道上,产生蒸汽,驱动蒸汽发动机,以提供电能……看着它,我有一种莫名的悸动,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传遍全身,觉得冥冥中我已和它相识了千年,那里就是我的归属……

“起床,小懒虫,太阳都晒到屁股了”我揉揉眼睛,从梦中醒来,沮丧地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小身板。唉!原来只是个梦,一个我与太空的梦。我想:只要我努力学习,这个梦就一定能实现。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3)

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荣耀归来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升空,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圆梦九天”再立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灯,我们从飞天梦中看到了浪漫瑰丽的想象,也经历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对梦想的坚守,也是我们对梦想艰苦奋斗的初心。从浪漫的想象到朴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国人丈量梦想的脚步,是中国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发现新事物的眼睛;一个民族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它是想象转化为成果的唯一途径。

星河滚滚入梦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把感性浪漫升华为科学实践的民族,从“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到“嫦娥三号”驶抵月球表面;从“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极富感情色彩的诗句中,我们找到了对飞天梦充满诗意与浪漫的表达,从一件件大国重器的问世中,我们找到了代际间的精神传承与接续奋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续。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从巾帼不让须眉的王亚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精神;从频繁调动重新清零、从头开始的叶关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从为国家需求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领域完成多项首创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攻关的探索精神;从胸怀祖国,放弃国外优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难,登上归国航船的钱学森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奉献的无私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学家脚步不歇,不畏艰难,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凭借着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一以贯之,一路闯关夺碍,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坚守中,将科学的“荒漠”变“绿洲”,创造出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传唱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还将继续鼓舞和推动更多中国人迈入探索太空的大门。

涓涓不绝,流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一部中国人的“飞天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浇灌出“浪漫的果实”,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远。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终极奥义,磨炼一往无前的勇气,汲取苦战能过关的决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4)

今天的太空授课直播正是一个学习航天科学知识的好机会。我认真的听着讲课,在惊喜连绵中,让我进一步放飞科学梦想。

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平衡的调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彻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勇气。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抛弃,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因为抛弃他们,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的未来,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航天最新观后感800字模板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航天最新观后感800字模板》,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1】

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荣耀归来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升空,中国人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又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圆梦九天”再立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灯,我们从飞天梦中看到了浪漫瑰丽的想象,也经历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对梦想的坚守,也是我们对梦想艰苦奋斗的初心。从浪漫的想象到朴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国人丈量梦想的脚步,是中国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发现新事物的眼睛;一个民族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它是想象转化为成果的唯一途径。

星河滚滚入梦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把感性浪漫升华为科学实践的民族,从“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到“嫦娥三号”驶抵月球表面;从“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极富感情色彩的诗句中,我们找到了对飞天梦充满诗意与浪漫的表达,从一件件大国重器的问世中,我们找到了代际间的精神传承与接续奋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续。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从巾帼不让须眉的王亚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精神;从频繁调动重新清零、从头开始的叶关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从为国家需求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领域完成多项首创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攻关的探索精神;从胸怀祖国,放弃国外优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难,登上归国航船的钱学森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特别能奉献的无私精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学家脚步不歇,不畏艰难,义无反顾投身航天事业,他们凭借着对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一以贯之,一路闯关夺碍,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坚守中,将科学的“荒漠”变“绿洲”,创造出航天事业的累累硕果,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传唱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还将继续鼓舞和推动更多中国人迈入探索太空的大门。

涓涓不绝,流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一部中国人的“飞天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才能浇灌出“浪漫的果实”,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远。我们要从“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终极奥义,磨炼一往无前的勇气,汲取苦战能过关的决心,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2】

王怡茹

“天宫课堂”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式,由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在中国天宫空间站为我们进?直播授课。三位“太空教师”为我们展?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冰雪”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我们的深思。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抛物实验,王老师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太空中抛物和在陆地上抛物不一样呢?。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的震撼,这也?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这次天宫课堂引导和?励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继续期待下一次的天宫课堂吧!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3】

苏联的一架载人航天飞船因一块隔热板缺了小小的一个口子,就造成了乘坐在上面的七名宇航员随着航天飞船一起炸毁了的航天空难。虽说那七名宇航员以身殉职了,但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神州号飞船是我国航天部门花费xx时间精心打造的载人飞船,它具有起点高、实用性强、一船多用、舒适度高等特点。从1999年以后,神州号飞船共进行了3次飞行,每次都成功升空,出色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然而这五次飞行,技术一次比一次先进。现在,我国在航天方面已获得了大量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实验研究成果,可见,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们知道吗?太空旅行对人类走出地球摇篮,到更广阔的宇宙中开辟新天地,建立新家园,具有重大的意义。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太空旅游会像今天的飞机一样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类之所以会想到去月球生活,主要还是由于人们自己的家园——地球被大肆破坏。假如人类真的能在月球生活,希望你们能吸取教训,不要让月球成为第二个“地球”!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4】

我爱祖国的航天事业也许是父母给予我一个特殊的“符号”—陶嫦娥,所以从小的我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我幻想将来有一天我能像嫦娥一样飞上天空,能在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中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家。小时候,我总缠着妈妈给我讲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妈妈告诉我,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xx年10月15日,我在电视的屏幕上看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xx年10月12日,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六号”再次将两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这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看了《我的祖国》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航天的感人事迹。第一个令我热泪盈眶的故事是万户飞天的故事,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两排47支的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巨大的反冲力将他送上高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一声巨响,第二节火箭筒在空中发生了爆炸,顷刻间,他变成了一团火球,坠落在地。万户牺牲了,万户为光荣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伟大的奉献,他那勇于探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不得不为他所折服,在人们的心中,会永远记住万户这个响亮的名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为“万户山”,而在我的心中,万户已成为了在我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一种鼓励,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激励我进步的理想。

第二个是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建设中,广大科技人员、工人、解放军官兵做出的贡献: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老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所以我要从小培养与同学团结合作,遇到困难要有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颗爱国之心,我相信我一定能的。我爱祖国的航天事业!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5】

观看完《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航天精神思政大课以后,我不禁百感交集。在十分恶劣的太空环境下,不仅有每90分钟就会发生的高温低温剧烈变化,而且还具有生命危险。很难想象航天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工作183天。如果是我,我可能连一分钟一秒钟都待不下去。想到这里,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我们中国航天技术,感到骄傲自豪。

从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再到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从原来的33天到现在的183天,再从航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在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航天技术正在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标准下,一步步提升。其中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载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看到中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航天精神,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做什么事情都是只说不做,为什么我不能像那些科学家一样,有了计划就立即实施,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我应该慢慢改掉这个习惯,比如说先认真练好每天1个小时的小提琴、完成自己定的背古诗任务的小计划小行动开始,再到将来考上心仪的大学,学到有用的知识,也为我们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的大计划大行动做起。

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现在还不能为祖国效力,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未来打下基础,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正是我们学习奋斗的目标榜样。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6】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日子!因为,我国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

听!“嘭”的一声,返回舱成功着陆,接着,耳边传来一阵沙石与返回舱的摩擦声,瞬间,又响起了一声声热烈的掌声。看!返回舱如同一只巨大的椰子,快速从空中向下落,刹那间,这只焦黄的“椰子”张开了巨大的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这把降落伞在空中逐渐张开,被风吹得鼓鼓的,带着返回舱缓缓在东风着落场着陆。顿时,着陆场上尘土飞扬。医护人员迅速赶来,确定航天员身体健康后,把他们一个个扶了出来。椰子似的返回舱、宽广的着陆场、三位航天员,构成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

妈妈一边看,一边摸着我的脑袋,给我介绍:“三位航天员返回地面一共要9个小时。其中,经过大气层时温度高达几千度,所以返回舱外面好像被烧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问:“他们出舱为什么要让人扶呢?”“太空中没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飘着的,与地面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从太空回到地面后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妈妈回答道。

看到最后,我不禁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扬我中华魂!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7】

20xx年4月16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三位航天员回家了。

看!三位航天员正“安详”地躺在座椅上看报纸似的手册。而地面上东风着陆场空无一人,已经为火箭着陆做好了准备,这次有5架直升飞机,搜救部队和医护人员。

听!地面正与航天员对话呢!“请航天员上报自身情况。”“洞一感觉良好—”翟志刚拉长了声音说道。“洞二感觉良好!”王亚萍用清脆的声音说。“洞三感觉良好!”叶光富不急不慢地说道。顿时,“啪啪啪……”的掌声响了起来。

此时,返回舱已飞出了“黑障区”如同火球一般快速下降,到了距地面五千多米的地方,返回舱扔出了引导伞,紧接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大伞快速打开,返回舱的速度慢了下来。不一会儿,返回舱一摇一晃地掉在了地上。搜救队员立刻架上为航天员准备的“滑梯”,两名搜救队员和一名医监医保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将三位航天员拉了上来,他们躺在特制的床上,被“睡袋”包着,被六位搜救员依次抬进了医保车中。

妈妈说这些航天员真不容易呀!而我在想:他们在外太空生活了半年之久,可真伟大!王亚萍的女儿一定会满怀期待妈妈会给她摘什么样的星星呢!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8】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们每一次飞天,都标定下中华民族向更远星空迸发的崭新高度。20xx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今年,三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又驻留中国空间站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多年来,一项项记录的刷新、一座座里程碑的建立,都是我国航天工作者奋斗不息、拼搏不止的业绩,他们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迈向航天强国扎实脚步,不断向世界亮出中国航天新名片。

即使飞向高远的星空,航天员也因有着坚强的后盾,与祖国大地牢牢连接。为了给三名航天员铺开一条更顺畅、更安全的回家之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采用多项经过验证的新型测控手段;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之后,东风着陆场搜索回收队迅速抵达;航天员出舱后,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与航天员进行沟通,对航天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每一次丰功伟绩,都是无数攀登者、奋斗者勠力同心赢来的。在轨工作的“太空出差三人组”,一直凝聚着世界的目光。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携手,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航天最新观后感【篇9】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项目(课表)包括: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3.太空转身4.浮力消失实验5.水膜张力实验6.水球光学实验7.泡腾片实验8.天地互动交流。通过观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让我明白了。

凝聚“意志力量”,抓稳筑梦“接力棒”。

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亚平心中的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凝聚成奋斗的力量。训练的难度高、强度大,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精神意志,从水下训练到离心机训练场,王亚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坚守、脚踏实地的行动、艰苦奋斗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推开梦想之“门”,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实干铸实成功的基石,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付出锻造出青春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向着梦想出发,要做披甲执剑的勇士,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斗争中砥砺品格,在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能够把握当下的一分一秒,迈出脚踏实地的步伐,奋力追逐青春梦想,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激荡“爱国情怀”,砥砺报国“奋斗心”。

巾帼不让须眉,“她力量”在浩瀚苍穹熠熠生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爱国志士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抒报国之情、立强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提升“学习本领”,夯实成长“基本功”。

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自觉学习、努力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把握新问题、新特点,在学习中增强创造力,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依靠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最新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


当我们从一部正能量影片中得出新的感悟时,优秀的影视节目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观后感就是记录一部影片给你的感悟和人生道理。写观后感抒发感想时不能脱离原片,只说自己的感想。那么,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模板有哪些?急你所急,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感到骄傲的日子!因为,我国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

听!“嘭”的一声,返回舱成功着陆,接着,耳边传来一阵沙石与返回舱的摩擦声,瞬间,又响起了一声声热烈的掌声。看!返回舱如同一只巨大的椰子,快速从空中向下落,刹那间,这只焦黄的“椰子”张开了巨大的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这把降落伞在空中逐渐张开,被风吹得鼓鼓的,带着返回舱缓缓在东风着落场着陆。顿时,着陆场上尘土飞扬。医护人员迅速赶来,确定航天员身体健康后,把他们一个个扶了出来。椰子似的返回舱、宽广的着陆场、三位航天员,构成一幅令人激动的画面。

妈妈一边看,一边摸着我的脑袋,给我介绍:“三位航天员返回地面一共要9个小时。其中,经过大气层时温度高达几千度,所以返回舱外面好像被烧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问:“他们出舱为什么要让人扶呢?”“太空中没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飘着的,与地面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从太空回到地面后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妈妈回答道。

看到最后,我不禁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扬我中华魂!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2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奔月”带回的月球特产,再到“天问一号”留下的中国脚印……中国航天事业“梦圆九天”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争当乡村振兴“急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结出香甜“硕果”。

以信仰为灯,找准“筑梦”主基地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从“东方红一号”问世到“北斗”造访苍穹,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为重、家为轻,以科学为重、名利为轻,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投身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事业,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断实现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点亮一条条“中国轨迹”。广大驻村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以奋斗为基,夯实“实干”发射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九天揽月、漫步星际、遨游太空……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坚守、是深山峡谷里的风餐露宿,它们无一不闪耀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基层一线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繁杂,驻村干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压的思想准备,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去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驻进群众“心坎”。

以探索为炬,点燃“创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特产……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梦圆九天”的逐梦路上,创新是化解危机、孕育新机的制胜法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一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驻村干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学深吃透,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善于结合乡情民意,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在探索新办法中带领乡亲群众开创致富增收新局面,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3

2200年,地球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与数量锐减,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海啸,地震愈演愈烈,天气不断恶化,一个月的时间都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鲜有几天晴朗的天气。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经过与多国成员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宣布开启“星际探索”工程,在地球外寻找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联合国组织星际飞船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工程。

一百年后,“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人们在距地球180光年的太空中找到了与地球温度基本相似的B星球,但当星际飞船初次发现这颗星球时,其自然环境可谓无比恶劣。只见它到处都是灰茫茫的,露出灰黑色的岩石,低处是厚厚的火山灰,天气电闪雷鸣,暴雨一阵接着一阵,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在仪器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处高地,开始了星际作业,他们通过机器人做好一块实验区,开始了植被营造工程,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他们终于在实验区内造出了一片绿地,慢慢地具备了自己制造食物的能力。联合国闻此喜讯,连忙组织第二批科学探索者日夜兼程飞向了B星球。动物学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水利工程师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发电机开始工作,人造太阳,人造月亮升上了天空,城市开始出现,B星球成了人类的一个新定居点。

地球上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更好的家园,不计其数的居民购买B星球的航票,谁都想率先饱览B星球-—这颗凝聚人类智慧的星球上的风景。

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早早地订了一张票。出发当日,我来到了首都国际航天机场,登上了一架星际飞船。在星际飞船第六宇宙速度的效率下,飞船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抵达了B星球。

刚下飞船,一名衣着整洁的男子便向我走来,友善地伸出了手:“你好,我是你的旅游向导,“我的内心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颗星球上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呢?他带上我骑上了一部名叫”意念飞行器”的机器,这其实是一架微型航天器,只不过还增加了人工指令的功能:如果乘客想去哪里就只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把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且它使用的燃料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这时只听向导中一声“彩虹瀑布”,眨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这座瀑布前。

只见这条雄壮的瀑布从高耸的山峰顶尖直泻而下,七彩的瀑布与激光融为一体,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变化多端,看得我目瞪口呆。向导又说:“瀑布里的水是能喝的,它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味道,里面有太空果汁,有西瓜汁,葡萄汁,草莓汁………”一口喝下去让我回味无穷,再往下看,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彩虹石”,在夜色下能发出梦幻般的七色光彩,到了白天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沉醉其中。

随后我参观了B星球科技城,科技城里到处展示了航天人开发宇宙未来的宏伟计划,有激光宇宙飞船,太阳粒子飞船,时空飞行器……使我目不暇接。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向导带我来到了B星球上赫赫有名的饭店——太空极乐饭店,只见这个饭店的墙壁是用水晶石制成的,发出夺目的光彩。大厅里的一面墙壁里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太空鱼,向导带我坐了下来,把手放在水晶桌上,通过一个“心灵点菜”的程序要了一些美味佳着,我看了这些无污染的食品马上狼吞虎咽起来,待我酒足饭饱,这一天的B星之旅也要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地球。

在庆祝“星际探索”工程圆满完成的仪式上,联合国秘节长深情地说道:“B星的建设,我们需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更要感谢航天工作者,若没有他们研发出的新型宇宙飞船,这项工程根本就无从谈起。”

是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第二个地球,我们才不必为地球因灾害毁灭而担忧。

航天铸就美好生活,造福地球众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信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个航天大梦,想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探索太空的奥秘!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之一。古人们便有“可上九天揽月”的奇幻想象,富有无边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们的航天梦早已在心中发芽……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_”随着乐曲在太空中响彻云霄,全国人民举国欢庆,载歌载舞……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在众人瞩目之下被长征一号送上了无边无际的苍穹,中国寥寥无几的航天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xx年10月15日,在甘肃酒泉,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直冲云霄,点火,发射!神舟五号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直线……在10月16日早,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回到了着陆场,为我们中国人的航天工程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天,数位科学家喜极而泣,在上古时期的想象现在终于成真!原来,那天正是20xx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同年11月27日,嫦娥一号成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新时代就此来临!

20xx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轨道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用在苍穹之中与神八、神九和神十成功对接。20xx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问世,也就相当于天宫二号为中国的空间站的历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在此期间,20xx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研发出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就在3天前,在海南省文昌市发射了天问一号,这是我们对火星的初步尝试,而天问系列则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但我们的梦想不仅于此……

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问一号的迈步,仅仅过了51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从一无所有到全国领先,这是数代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而在这一项项壮举的背后,每个人都是中国航天进步的见证者……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从成功登月到天宫号空间站建立;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无数科学家一个个日日夜夜不计付出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这是一部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每个人都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请让我们与航天事业共勉,努力学习,爱我中华!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5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6

20xx年4月16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三位航天员回家了。

看!三位航天员正“安详”地躺在座椅上看报纸似的手册。而地面上东风着陆场空无一人,已经为火箭着陆做好了准备,这次有5架直升飞机,搜救部队和医护人员。

听!地面正与航天员对话呢!“请航天员上报自身情况。”“洞一感觉良好—”翟志刚拉长了声音说道。“洞二感觉良好!”王亚萍用清脆的声音说。“洞三感觉良好!”叶光富不急不慢地说道。顿时,“啪啪啪……”的掌声响了起来。

此时,返回舱已飞出了“黑障区”如同火球一般快速下降,到了距地面五千多米的地方,返回舱扔出了引导伞,紧接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大伞快速打开,返回舱的速度慢了下来。不一会儿,返回舱一摇一晃地掉在了地上。搜救队员立刻架上为航天员准备的“滑梯”,两名搜救队员和一名医监医保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将三位航天员拉了上来,他们躺在特制的床上,被“睡袋”包着,被六位搜救员依次抬进了医保车中。

妈妈说这些航天员真不容易呀!而我在想:他们在外太空生活了半年之久,可真伟大!王亚萍的女儿一定会满怀期待妈妈会给她摘什么样的星星呢!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8

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直播、教育部网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探索太空给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方便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中发明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发明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别了“通讯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9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中国航天员顺利从太空回家了!

看!远远地一个白点从天空快速地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开启了降落伞,红白色条纹的降落伞像一朵盛开的大红花。只见,一个船舱掉落在沙土之中,扬起了很多沙土灰尘。直升机飞了过来,准备迎接三位航天员。就连一些小动物也来见证这一时刻。舱门打开了,工作人员赶快拿来一张小床,小心翼翼地将宇航员拉出舱外,让他们躺下。

听!“砰”的一声,随着一声巨响,飞船停留在沙漠中,静静地等待工作人员的到来。紧接着直升机的呼啸声,汽车的鸣笛声,工作人员的脚步声,现场记者的采访声,接踵而来。返回舱内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地球,感觉良好!”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看着这令人振奋的场面,妈妈激动地说:“这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一百八十三天,他们在太空中做实验、装机械臂、上’天空课堂’授课,任务很多很重要,这些都离不开他们辛苦的学习和训练。”

我觉得只要明确目标,一往无前,就会有新的发现和线索,能使国家的科技更强大,让中国声音响彻太空。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 篇10

第一次是东方红卫星上天,标志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问天成功,那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完全有能力独立发射自己的卫星了。第二次是杨利伟乘坐神五顺利升天并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人实现了载人航天梦想。神州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探索外太空以及登月的成功为期不远了。神八天宫对接成功激励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激励着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成绩差,有些同学的成绩好呢?那可能是因为有些同学太懒,不好好学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不能提高。我们可以借助航天员刻苦勤劳、细心钻研的精神,在学习方面:平时,要刻苦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考试前要认真的、反复的复习;写完试卷,要细心的检查。这样,成绩肯定会提高上去的。中国的航天人通过辉煌的航天成绩,给全体中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要相信自己,发展主要依靠自己,学习外人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自我造血能力。

中国人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只有依靠自力更生创造出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值得自豪的成绩。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中国航天人的自力更生精神,都应该有航天人的底气和勇气,把所有的行业都做成航天事业一样的地步,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祖国真伟大!向中国的全体航天英雄们致敬!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中国航天观后感(通用10篇)


在当今社会,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这次观看体验,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你对作品名观后感的基本格式有所了解吗?你也许需要"中国航天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1)

对神舟十三号而言,返回的过程同样复杂,而且困难重重,这些都需要航天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提前解决。

神舟十三号返回前,航天员就需要开始进行准备,一方面要调试和整理空间站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下一批航天员也可以顺利使用;另一方面,也要进行返回前的各项检查。

由于返回舱和空间站在太空运行时,是一个组合体,因此空间站需要通过多次的变轨和姿态调整,将返回舱带入返回轨道。

这个过程需要十分精确的计算,并且提前进行模拟,确保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后,能进入正确的返回轨道,同时还要保证空间站分离后,能重新返回飞行轨道。

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后,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就是穿越大气层。当返回舱位于距离地面100公里左右时,会经过卡门线,也就是太空界定的最低高度。

此次神舟十三号计划降落的东风着陆场,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而且时常伴有大风和沙尘等天气。

再加上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后,运动轨迹会受到大风等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地面人员快速反应,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

不得不说,航天器的整个返回过程,既让人期待,又充满惊险,这需要所有人都精神高度集中,并时刻保持警惕。

三名航天员即将归来,当返回舱返回时,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更是难以想象。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2)

苏联的一架载人航天飞船因一块隔热板缺了小小的一个口子,就造成了乘坐在上面的七名宇航员随着航天飞船一起炸毁了的航天空难。虽说那七名宇航员以身殉职了,但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神州号飞船是我国航天部门花费xx时间精心打造的载人飞船,它具有起点高、实用性强、一船多用、舒适度高等特点。从1999年以后,神州号飞船共进行了3次飞行,每次都成功升空,出色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然而这五次飞行,技术一次比一次先进。现在,我国在航天方面已获得了大量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实验研究成果,可见,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们知道吗?太空旅行对人类走出地球摇篮,到更广阔的宇宙中开辟新天地,建立新家园,具有重大的意义。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太空旅游会像今天的飞机一样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类之所以会想到去月球生活,主要还是由于人们自己的家园——地球被大肆破坏。假如人类真的能在月球生活,希望你们能吸取教训,不要让月球成为第二个“地球”!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3)

箭已上弦!

作为最后一个妆扮“嫦娥三姑娘”的人,操作手陈向东留下深情一瞥,转身撤离发射塔架。

这一刻,距离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还有15分钟。

这一刻,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中国人叩问天宇的“新长征”仍在延续——肩负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使命的“嫦娥三号”,即将踏上38万公里的奔月征程。

繁星闪烁,夜幕笼罩。“嫦娥”怀抱“玉兔”,就要出征。数盏聚光灯下,中国“探月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亮如白昼。

30度、90度、180度……环抱火箭的4组回转平台缓缓打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落落大方露出芳容。

“10分钟准备!”崇山峻岭间,传来01指挥员鄢利清洪亮的口令声。

修长的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双足迹”清晰可见。

火箭上端,雾气蒸腾,低温推进剂加注工作仍在进行。

“2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

发射塔架摆杆缓缓摆开,发射进入读秒,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5、4、3、2、1,点火!起飞!”发控台操作手白春波果断按下红色点火按钮。

1时30分,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翻腾,“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扶摇直上。轰隆隆的怒吼声,排山倒海般响彻山谷。

上升10秒后,火箭按程序转弯,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86次飞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130次探月活动,这是我国第三次发射探月卫星。

44年前,“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一段关于寻找“嫦娥”“玉兔”的对话录音,最近在互联网上走红——

“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

一位新闻同行诙谐地说:“下次再有人登月,我们的‘嫦娥’和‘玉兔’就会热情地迎接他们啦!”

飞翔!飞翔!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划破无边长空。

飞翔!飞翔!渐飞渐远的火箭,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汇入墨色天幕。

月城西昌,人头攒动,安全距离外的山间小路上,挤满了身着盛装的彝族村民。千百年来一直用火把驱赶黑暗的彝族同胞,世世代代把火当作至高无上的精神图腾。望着天上“会飞的火把”,彝族姑娘阿依尔果兴奋地说:“彝族人自古崇拜月亮,希望‘嫦娥姐姐’把我们的祝福和梦想带到月亮上!”

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三级分离……此刻,灯火通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巨幅显示屏正以动画的形式,实时显示着火箭的飞行状态。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神情肃穆,紧紧盯着大屏幕。在他眼中,这是如此熟悉的一幕,又是如此不同的一幕——

他仿佛看到:6年前,“大姑娘”“嫦娥一号”从这里发射升空,经过18天飞行进入环月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他仿佛看到:3年前,“二姑娘”“嫦娥二号”从这里壮丽腾飞,创造世界航天史上多项第一。目前,她与地球间距离已突破6000万公里,在浩瀚太空续写着中国人的梦想。

他仿佛看到:“嫦娥”姐妹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接力。她们一个比一个出色,一棒比一棒精彩……

飞翔!飞翔!此时此刻,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心,紧紧追随着“嫦娥三姑娘”不断延伸的航迹。

飞翔!飞翔!此时此刻,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紧紧牵挂着“嫦娥三姑娘”不断攀登的足迹。

1140秒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成功了!握手、拥抱、欢呼……大厅里,掌声如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松开了一直攥着的手,与同事紧紧相拥。

“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三号’奔月之路才刚刚开始。”孙保卫说,航天梦助推中国梦,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汇聚起来,就汇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果一切顺利,成功落月的“嫦娥三姑娘”,15天后将传回她踏上月球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那将是无数次在唐诗宋词里吟诵月亮的中国人,对这个距离我们38万公里的星球,最近距离的一次凝视。

月亮,离我们很远;我们,已离月亮很近……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4)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xx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需要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布“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魔鬼城”罗布泊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对他们而言,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地方,“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吃苦受累、向死而生的唯一目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后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重点工程。中国航天人无数次以战斗的状态和战斗员的雄姿,创造奇迹。2000年12月,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年过六旬的总指挥黄春平、总师刘竹生亲自爬上11层平台,一层一层仔细查看,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嗓子已经讲不出话来,但经过严密诊断后,凭着过硬的本领,他们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1月10日组织发射!”4天之后,一份长达50余页的报告《碰撞后火箭受损结果分析及处理措施》有理有据地给出了“可以正常发射”的结论。于是,火箭又重新耸立在发射塔架旁,并于xx年1月10日把神舟二号飞船如期、成功地送上太空。像这类的“特别”战斗和“特别”战斗员,在中国载人航天的队伍里不胜枚举,王永志、戚发韧、袁家军等,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讲出无数个生动的战斗故事。

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众多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展示了中国航天人卓越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xx年2月1日,正值中国航天员大队选拔首飞梯队的关键时刻,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当时,大家都为中国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担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员大队党支部收到了全部参训的14名备选宇航员递交的请战书,他们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再大的风险也动摇不了我们征服太空的决心。”一致要求争当首飞第一人。最后,杨利伟脱颖而出,于xx年10月15日英勇出征,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他经历了“惊魂26秒”的生死考验。xx年9月,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时,曾经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xx年11月11日凌晨零时10分,景海鹏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但每一次,他们都能坦然面对、沉着处置。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主持人直率地问景海鹏:“你们在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回不来?”景海鹏回答:“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使命重于生命。即使我们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5)

“五、四、三、二、一、点火!”期盼已久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10月12日凌晨点火升空了。那一瞬间,长征火箭犹如出渊的蛟龙拔地而起,披着绚丽的彩霞,迎着灿烂的晨光,费俊龙和聂海胜带着十三亿中国人的祈愿,开始了奔赴太空的旅程。

“神舟六号”,一飞冲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欢天喜地,它的飘逸回旋,叫几代的航天人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它的成功回归让中华儿女的信念坚定,再次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共进的民族。随着一艘艘的航天飞船的到来,无不是向世人展示着我们中国人的风采,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神五”发射成功,“神六”发射成功,它们标示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成熟,我国人民航天梦的实现。让我们感谢那些为了国家航天事业的人们,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全国人民要以航天人为榜样,爱岗敬业,把本职工作发挥到淋漓尽致。

我们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神州”飞船使我们的田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焕发出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深邃而博大,而它的继承人又是谁?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所以,从今天起,从此刻起,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学会关心他人,尊敬师长,自强自信……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6)

梦想是茫茫大海的那条帆船,轻轻游移;梦想是暖暖如意的那缕阳光,缓缓散落;梦想是皑皑白雪的那朵雪花,纷纷扬扬。

我有一个似远似近的梦想——航天梦。

儿时的我总是对繁星灿烂的天空充满幻想,星星那么明亮,它会像灯一样可灭可亮吗?星星会伤心不发光吗?月亮上有嫦娥吗?现在看来固然不会,但我对星空对航天的向往仍是掌上明珠——爱不释手。仍是一如既往的喜爱。

看到国家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不禁感到蔚然。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伟大成就,神舟11号飞船飞行任务的完成,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完成的历史使命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出的结果。今年的神舟13号上,承载着三名伟大的航天员,他们在太空中从舱窗上看地球,脚下边是我国的一寸方土。我想如果我是其中一员,时刻都能看到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我该是多么的兴奋!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读这句诗时,不禁想到面对如此近距离的天空,大鹏会如何想?一直向往航天的我,要是化作大鹏,首先便是游览蔚蓝的天空,随后便是群星璀璨的夜空,领域天空的美。童年时也总会画天空,描绘蓝盈盈的万里晴空,描绘深邃、璀璨、静谧的万里星空。内心总会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喜悦与向往。

虽然说如今去过太空的人并没有很多,但我会为成为其中的一员去奋力拼搏;虽然说我的科学成绩不好,但我会加强知识学习,学好科学,学好科学中的航天知识;虽然说梦想还很遥远,但我会慢慢靠近。

当梦想是冬日里暖暖热汤,让寒冷的你不再忧伤;梦想是黑夜里的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梦想是清晰可见的月光,让夜行的你不再迷茫。我愿插上蝴蝶的翅膀,追逐我的航天梦想。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7)

人们看到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我们人类也想在云雾缭绕之间,观赏世界各地壮美的山河,聪明的人们便发明了飞机,人类终于可以在天空中鸟瞰世界各地。但人类并不满足于现状,有了更加宏伟的计划,要去发现太空,了解太空,认识太空。于是设计师,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建造出了航天飞船。

别看我是个小学生,但我依然对宇宙有着浓厚的兴趣。浩瀚又神秘的宇宙都是我感兴趣的问题。20__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20__年6月16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时刻,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神州九号要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这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也能成立空间站,也在太空中安了一个家。神舟九号飞船的顺利升空,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着电视上、网络中一张张浩瀚的宇宙的图片、美丽的星空,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百里偷懒的玻璃球。蔚蓝色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森林,草原,银线般闪闪发亮的河流,朵朵的云飘浮在上空,流出一幅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油然而生。想着想着我似乎真成了一名宇航员,某年某月某日,我也穿着宇航服,乘着“神州N号”驾驶着宇宙飞船看到了美丽的地球,上面有碧绿的海水覆盖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辽阔的草原……很快,我到达了月球,下了飞船后就没有了地球吸引力。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犬牙般环形山,好像沙漠一般。月球表面是星罗棋布的高山岸石和一望无际的平原。穿上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衣服在太空中行走,就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自由自在。我把从地球上带来的种子育苗移植到月球上,栽种树木,养花种草……有一天,灰色的月球也会穿上绿色的衣裳。

我的航天梦想,并不是一个幻想,有句名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今天起,我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将来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还要发明一架更先进的宇宙飞船。研制出更先进的科技产品,让人类可以到火星上去居住,将来才能实现我的梦想。去搜寻太空生物,去寻找另一个地球,探索宇宙中的奥密。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8)

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实践经验、它的伟大精神,无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胸怀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圆梦的结果。没有古老中国的“飞天”梦,没有中国共产党作出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决策,没有几代航天人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的韧劲,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要创造奇迹是不可想象的。党的_全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向全党全国作出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总动员,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嘹亮号角。蓝图已经绘制,梦想已经起航,我们要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将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根据国情和国力,自主发展航天事业,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已经成为“国之利器”,谁能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党的_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学习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进取精神,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我们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不是靠空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换回来的,是靠全国100多个行业、3000多个单位、几十万科技大军风餐露宿、废寝忘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干兴邦、实干创造业绩,这是载人航天事业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学习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以兴邦为己任,不负时代韶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各尽其责、各尽所能,苦干实干,14亿多中国人就定能激荡出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航船就一定能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9)

今天,我们全家到南京国展中心看中国载人航天展。

展厅门前的广场上是一个巨大的整流罩。我们走进展厅,哇!整个展厅都是各时期的火箭模型。有我国最早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还有“长征号”系列火箭,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能把像卫星这样的航天器送入太空,但仅仅只能一次性使用,费用特高。

自古以来,人类就想在空中飞翔,载人航天飞行是最令人向往的。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航天员。在“神舟五号”舱前,我身穿航天服,站在有宇航员提写的“神箭”二字旁留影。

从载人航天历史图片展中,我了解到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叫加加林,世界上第一名女航天员,叫捷列什科娃,他们都是前苏联人。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是1999年发射的,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员踏进宇宙太空的开始,成为世界第三。今年10月,我国又将发射“神舟六号”,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飞速发展。

今天的展览真是太好了,使我获得了许多关于航天的知识,同时,我也为中国的发展感到骄傲。

中国航天观后感(篇10)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

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中国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通用


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光是会看可不行哦,还是要写一篇观后感的,你在查找作品观后感范文吗?你是否会对写作品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1)

20xx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

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是一种职业极其特殊的人,他们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并能正常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需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不仅要接受基础知识训练,体能训练,还要进行超重和失重训练,模拟飞行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这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在正常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航天员的日常,因着职业的特殊性,航天员为之付出了许多。很多人小时候都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那看起来好像是一件轻松且有趣的事情,殊不知,这背后是怎样日积月累的付出与痛苦,让我们向航天员致敬!

“嫦娥”“玉兔”“祝融”“夸父”“羲和”“鸿雁”“蛟龙”“天宫”“北斗”“鹊桥”“神州”……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象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将先人口中的神话变为现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砺向前。中国航天未来之路依然长远,就请勇往直前,向着浩渺的星空进发,揭晓寰宇的奥秘,缔造下一个奇迹,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2)

过去,想飞上天转一圈都是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如今飞上太空成为了一件可以实现的事情。

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学和宇宙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在宇宙探索这方面,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迈出了第一步。公元前776年8月21日,《诗经·小雅》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月偏食,比埃及最早的月全食记录早了55年。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中国便有了关于日珥的最早记载。《春秋。文公十四年》记载:“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而欧洲观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六百多年。此后,每一次哈雷彗星回归,中国都有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至19xx年,共有29次关于彗星的记录。

在古代,多数人坚信天上有神仙。传说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因为向往在月宫上的生活,向往能在月宫上抱着月兔,喝着桂花酒……于是他突发奇想: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封神时才能登天呢?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飞天呢?

只要能创造一个可以帮我飞上那九重天的东西,就不用再等待了,人定胜天嘛!后来,他就把47个自制的“烟花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双手还举着一个大风筝。他想用这样的方式登上月宫,然后利用风筝平安回到陆地。虽然,他因为这一次实验不幸死亡,但是他成为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去探索航天未知世界的人,而他的探索精神激励了后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到了20世纪末,飞机、轮船、潜水艇都有了,人类终可以上天入地,下到深海了。随着探索宇宙的科技逐步完善,人类进入太空已成为了现实——人们发现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天圆地方”,明白了不是行星围绕着地球在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其他行星在运转……如今,到了21世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还拍到了各种行星的照片。我们不仅看见了地球的美丽外貌,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各个行星,还看见了黑洞、太阳系,甚至是“UDFy-38135539”。目前,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系,还听到了来自天鹅星系的外星人的呼唤声。是的,探索太空,让我们收获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今年是_,中国航天人为党的百年生日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拍到火星表面形貌,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为了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访客……在此,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向那些艰苦奋斗的航天科技人员们致敬,是他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坚决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们让每一个送上太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原创”;是他们从零做起,有勇气,有创新,有目标,让“中国航天”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航天大国。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只要我们好学知识,练好本领,有目标,有担当,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且总有一天会与成功相遇。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康德

我五六岁的时候,也曾像张衡那样拉着爷爷去数天上的星星。爷爷总会耐心地陪我仰望星空,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你看它闪烁着金光,十分耀眼;这是牵牛星,这是织女星,它们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这是长庚星,黎明时分在东方出现就叫启明星……

有一年中秋节,我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又拉着爷爷去看星星和月亮。我问爷爷:“为什么月亮会发出这么耀眼的光?”

爷爷笑道:“这可不是月亮发出的光,这是太阳照到月球而反射出来的光。”“那月球原本是什么颜色?”爷爷说:“应该是灰色的吧!”“那太阳有多大?”爷爷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这就得你长大后自己去探索了。不过,从小就要勤奋不懈,坚持努力,积累扎实广博的学识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爷爷经常吟唱李商隐的《嫦娥》,我也会跟着吟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今我才知道,这飞天之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付出过多少沉重的代价。古有用生命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万户,今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物,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潜心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牺牲,才成就了我们的今朝梦圆。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十三号,这中间经历过多少沧桑,遇到过多少困难。虽然钱老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应该铭记他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在中国航天史上,不仅有像钱老这样的大人物,也有像万户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我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天强似一天,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三号搭载模拟人飞船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至最近的神舟十三号飞船,还有嫦娥系列、天宫系列、天问系列……无一不在昭示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曾通过书本了解过神舟五号的知识,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实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我也曾在电视上看过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过程,那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的橙色火焰,至今在我脑海闪耀;我还在太空直播课堂中观摩过崔志平、王亚平、叶光富等宇航员的太空实验,那些实验神奇有趣,奥妙无穷……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宇宙浩渺无垠,我们探索到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哪怕整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占的位置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火箭的速度一般是每秒2千米-11千米,而光速每秒大约30万千米,我们连光速都还没能达到。要知道,用光速从银河系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超过10万年的时间。但爱因斯坦说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探索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航天路漫漫,任重道远之。我们想要实现星际飞行,甚至星系飞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探索。浩瀚神秘的宇宙,等着我们,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去拜访你的角角落落。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4)

今天,神十三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很幸运能在屏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在看完航天员王亚平的采访后,我感触颇深,她不仅是为女儿摘星星的妈妈,还是我国首个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在她的采访中用轻松的语调谈起这180天的生活,但我们都知道这成功背后她付出太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坚持。面对挑战,她“就是一个字,练”!日复一日大过载、重负荷、高强度训练,为了克服男航天员相比于女航天员臂力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费更多的努力。不仅是“男航天员坚持多久,她同样坚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规定课时外自己加练1小时。如今,这场完美的太空行走,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意义。

我很喜欢王亚平阿姨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微笑面目,坚持下去就会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4月24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6)

4月24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xx年12月9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7)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8)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演绎着琼楼玉宇的清辉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迈奔放的古诗词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憧憬。“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手持风筝、火箭助力,渴望飞向太空的万户,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向往星辰大海!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梦从未止步。

仰望星空,梦想魅力无穷!我,通过层层选拔,从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员,被任命承担本次航天飞行任务,乘坐宇宙飞船驶进深远浩瀚的太空,喜悦、激动、自豪、忐忑……我来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我穿好厚厚的航天服,打开舱门,轻轻地漫步出来,感受月球的神奇和美妙。

回眸地球,我看到碧蓝的是海洋、苍翠的是森林、淡黄的是陆地和沙漠……茫茫太空中,只有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我控制好姿态,慢慢地把建造月球基地的材料一一瞄准,从宇宙飞船上搬下来,先搭一个框架,再搭板块固定,然后布置仪器,把太空实验的种子搬到基地植物研究室。没有地心引力,在失重状态下,每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像在一团棉花中跳舞一样。因为时间的延长,月球也由原来的热气腾腾变为阵阵寒意,我谨慎地完成了出舱搭建任务,如释重负,心生欢喜。

抬眼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了两个奇形怪状的“人”,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去,瞠目结舌地问:“你……你们?”

“别害怕,我们是火星科研团队,不会伤害你们!”他们从容地说。

“那你们来月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探索地球,怕惊扰你们,就先在月球上观测,竟然意外地见到了你们!”他们惊喜地回答。

“探索——美丽地球——宇宙万物?”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我们去看下一个基地模型。”

像是“南柯一梦”,这种星际穿越的幻想犹如一把钥匙,唤醒我对浩瀚太空的兴趣,打开了锁在我心灵深处的梦想,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看到了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听闻了感人的航天发射故事,幻想了一次美妙浪漫的太空旅行,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漫步太空问苍穹,赶超世界齐繁荣。”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探空火箭到嫦娥探月,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州十三号”,步履稳健,熠熠生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我们一代代的航天人攻坚克难,凭着对飞天梦想的执着坚守绘就而成。他们有“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天宫一号”设计师杨宏、“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有杨利伟成功飞入太空,“神州六号”实现多人飞天,“天链一号”驻守太空,翟志刚第一次出舱漫步,王亚平完成太空科学授课……一路传承一路走,不懈追求谱新篇。

我也有一个飞向太空的梦想,中国辉煌灿烂的宇宙征途会不断激励我,我相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奋力拼搏下,定会赓续传奇的飞天梦想。

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篇9)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关于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800字通用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在看到有意思的电影情节时,我们会忍不住进行“头脑风暴”。观后感,就是把我们看完某作品后内心有感触的想法写下来,观后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是我们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1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是什么呢?就是当一名宇航员,探索宇宙间的奥秘。

从小,我就向往太空。我每天晚上仰望星空,点点星辰犹如钻石闪耀,它们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调皮的眨着眼睛向我发出邀请:“到我这里来吧,和我一起玩啊……”我很想回应他们的邀请,于是我开始翻阅相关的书籍,学习相关的知识。

渐渐地,我懂得了很多航天的知识。我发现从古至今,人类想要飞上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止,千百年来,人们研究了无动力飞行器、有动力飞行器、有发动机的飞行器,一直到现在的航空器,科技一点点的进步,梦想一点点实现。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1969年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踏上地球……

而我们中国的航天梦也在逐步的实现着。从万户飞天到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到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乘坐飞船上的宇航员们给国家创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创举,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看着这一项项航空成就,我忍不住幻想,等我长大了,我也想成为这里其中的一员,也想为祖国争光,也想乘坐着宇宙飞船飞到宇宙去。

望着我的模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到太空会做些什么呢?

地球的人口逐渐饱和,也许我可以找到一颗适宜居住的星球,实现部分移民,这样我们的的家园就不再拥挤;地球资源日渐枯竭,也许我可以找到一颗不适合居住但资源丰富的星球,用它的矿藏填补地球的缺口……我想做的很多很多,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将会实现我的梦想!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2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会毫不犹疑地告诉他,“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驾驶着飞船在天空遨游,探索太空的一切奥秘。”

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对太空十分感兴趣。那个时候我在上幼儿园,总是会听见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关于航天的故事。那时候老师讲的是神州十号的发射过程,老师告诉我们现在中国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有多么强大。我听着听着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它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我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女性航天员。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上了小学。我放学后看到电视里神州十号、十一号的发射现象,满眼都是对航天员的敬佩与羡慕,航天梦就在我心中燃起了熊熊焰火,又似涟漪在心中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穿着洁白而庞大的宇航服,在大家的欢呼中登上了“飞船一号”。倒计时开始了,伴随着“三二一”点火的声音,“飞船一号”腾空而起,飞向了太空,我激动极了。

当我海沉浸在喜悦中时,我们已经登陆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之前中国航天员的足迹。一踏上月球表面我就被月球上奇特的环境深深吸引了,不远处还有一面中国的五星红旗呢!

这时,“叮当当……”啊!是闹铃在叫我起床了。不过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场梦。因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为了实现梦想,我从现在开始加倍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同时坚持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我的航天梦。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3

虽然我很小,但我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我可以登上巨大且豪华的宇宙飞船,在外太空遨游一番。因为这样就可以近距离看看我们地球村的“邻居们”—金星、火星、水星、木星、海王星,还有很多很多的宇宙成员!

在我上幼儿园大班时,我在电视上看到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载着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位宇航员叔叔,和人民的希望与自豪飞上太空。我关掉电视后找了一本关于宇宙八大行星和飞行器的书本看了起来。可能是因为太困了吧,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睡着了……

很快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我长大了,国家领导人派我去火星谈判移民的事情。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带着无比自豪和兴奋的心情坐着神州三十号宇宙飞船,经过十几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火星。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从飞船上缓缓走了下来,火星的温度可真低啊!我从飞船上拿下了一袋种子,种在火星的土壤里,在旁边放了一个路灯一样的装置,他散发出柔和的光,种子立刻就开始发芽,从土里冒出头尖儿,不一会儿就开花、结果、长出一个沉甸甸的大茄子!我惊奇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东西怎么这么神奇啊!我又顺手种了几粒花种子,依然立刻就长出来并开了花!我定睛一看,两黄一紫,三朵花,开的非常鲜艳。

突然,一阵低沉而又怪异的声音响了起来,“你是谁?来我们这儿做什么?”“我是中国神州三十号宇航员,你又是谁?”我假作镇定的回答道。那个声音笑着回答:“我是火星人的使者,受领导指派与来自地球的使者谈判移民事宜。”话音刚落,一个奇异的生物从角落里走出来,他的头像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三只眼睛一眨一眨的,身体是青色的,瘦得皮包骨头,两只小腿上长着青蛙一样的脚掌,两条胳膊上有许多分叉和鼓包,手像章鱼一样有着吸盘,那样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我对着他说:“你长得可真……真奇特!”他笑着回答说:“是吧,我可是火星人中最帅的了!”“对了”,我说道,“由于地球村几千年的持续开发,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疫情肆虐,淡水资源接近枯竭……人类必须尽快想办法移居到新的星球,经过我们的探测,火星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你们的星球领主同意我们的移民计划了吗?”外星人回答道:“我们老大已经同意了你们的移民计划,不过有三个条件。第一,只能给你们提供三分之一的星球面积,第二,毁掉所有的武器;第三,不能发动战争。”“我代表人类答应您的要求,我们也呼吁宇宙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与火星人一起开拓美好的家园……”

“晨晨,醒醒!”在妈妈的呼唤中,我醒了过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经过这场梦,我对探索宇宙、探索未知世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结合当下疫情肆虐,气候乱象,各种灾难频发的现状,我也为人类命运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航天知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我航天梦想!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4

我最向往神秘的宇宙了。一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迷迷糊糊中,杨利伟叔叔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他微笑着说:“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去月球逛一逛。”我一听,高兴坏了:“好啊!好啊!”杨利伟叔叔拉着我的手,走到楼下,叫了一辆出租车,开往火箭发射台。终于到了火箭发射台,他穿上了宇航服。,而我穿上了小宇航服。好喜欢这种科技感的服装啊!我们登上了火箭,到了月球。

月球很神秘但又很荒芜。它的引力很小,我一踏到地面上,就觉得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脚下踩着一朵云。这是我第一次来月球,开心地用力往下一蹬,一下子蹦得很高。当我的脚重新踏回地面上时,心情也平静了一些,我抬起头,看见了天空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地球。突然,我看见了一条浅黄色的条纹,这不就是以前的古代中华人民千辛万苦建造的万里长城吗?

我正看得入神,这时,我头盔里传来了杨利伟叔叔的声音:“来,我带你看看环形山吧。”我们来到了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环形山旁,杨利伟叔叔告诉我:“环形山是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所形成的”。好壮观的景象,这颗地球的卫星有很多故事等着我们探索。

该回地球了,我恋恋不舍地走进机舱,回头再看了一眼月球。我们行驶了一半,警报声突然响了起来——一块陨石正朝着我们的宇宙飞船飞来。我吓得闭上了眼睛……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闹钟声把我吵醒了。发现我仍然在房间里好端端地躺着时,不禁松了一口气。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5

随着科技的创新,城市的发展,2025年的今天,我乘着自己制造的“飞马2025”火箭,穿着精美的配备齐全的航天服,向美丽的月球出发了!

在飞往月球的路程中,我看见了许多神奇美妙的景色。窗外,阳光把火箭的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火箭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景色十分迷人!我还看见了许多小行星,神奇美丽的流星……我高兴之极,迫不及待地拿出照相机,连忙把这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想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慢慢地欣赏。

到了月球上,我看见了许多奇特的生物。它们都在对我说话,但是我听不懂。我连忙从背包里拿出地球上最先进、最高级的语言翻译机,来翻译它们的语言。原来,它们都在说:“你好呀!”为了有礼貌,我也回了它们一句:“你们好!”就这样,我和它们一字一句的谈开了。谈了好一会儿,我给它们每个“人”送了一份电子手表,并教它们怎么用。它们也客气地送给了我许多的水和地球上需要的资源。并说以后我们地球缺少什么资源,它们都会无常支援,我连忙代表所有地球上人向它们表示感谢。

我和它们告别后,便高高兴兴地带着这些资源乘着火箭,返回了地球。从此,我们地球上的资源匮乏的问题就解决啦!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凌晨发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表示,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这不仅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太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__会上,赵__称,15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相关情况,神舟13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6次飞行任务是该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我想说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

赵立坚称,可以注意到这一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与神舟十二号相比,在成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们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7

1970年4月24日,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这是提前为国庆献上的厚礼,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快速跃升: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1999年到xx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我们以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飞跃!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神七出舱,“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这些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在170亿-180亿美元,超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xx的总投入。

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刚刚达到国际航天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在飞船研制技术领域,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领域,我国与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为xx到xx。

我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惟有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祖国的航天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继承中国航天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甘于奉献!

航天专家讲座观后感 篇8

我有一个航天梦。

我从小就对宇宙和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说月球上的月海;漂亮的土星环;绚丽多彩的星云;还有浩翰的宇宙。我梦想着成为一位出色的宇航员,能在宇宙中畅游、翱翔,探索其中未知的奥秘。

一天,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课。这节课的课堂设在距离地球300公里远的“天宫”号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中,而授课的老师正是在“天和”核心舱上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们。开课了,各位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后,只见聂海胜老师盘起腿,整个人在空中飘浮起来,原来这就是失重的状态。接着,王亚平老师使出“一指禅”,竟把聂海胜老师从飞船的一头送到了另一头,这让同学们很是兴奋,看来老师们在太空都成了超人!然后,大家又观看了有趣的水滴实验,陀螺实验,小球实验……这些实验结果与我们在地球上的完全不同,这让我对太空产生了更多的遐想。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驾驶飞船穿梭于各个星系,去火星旅游、去月球访友、去银河系探险……

梦想着有一天,我和朋友们乘着“火星五号”太空飞船去火星观光旅游。经过几天的太空旅行,我们降落到了火星上的航天中心。现在的火星有植被,有学校,有农庄……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科技将火星变成和地球一样宜居的星球,地球上会有很多人移民到了火星。除了地球和火星以外的月球、水星也都将会被改造成了宜居星球。我们以后还可以通过空间隧道将地球上的人传送到火星和其他星球上。人类终将冲出太阳系,探索和开发银河系,寻找更多的类地行星的伟大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这就是我的航天梦,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呢?

最新航天精神观后感700字集锦


或许"航天精神观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观看到令人难忘的情节,总是能让自己深受启发。此时需要将脑海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想法总结成观后感,观后感突出的是观看时的感受,要真切的表达出来。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1】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五千年里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大唐盛世,经历了清朝闭关锁国,也经历了国破家亡。但很荣幸我出生在欣欣向荣的祖国,如今的祖国在很多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沿,比如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我之所以这么了解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因为我读了《我的中国芯会指路的北斗》这本书。

这本书的开头是三个好朋友在讨论老师布置的作业: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为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想,出于好奇心,他们出去野外求生,由于天气的原因被困其中,后来蛋蛋表哥通过北斗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最终使他们获救。结尾是几个好朋友和蛋蛋的父母沐浴在夕阳下欢声笑语地踏上了回家的归途。中间部分阐述的是这三个好朋友探索北斗奥秘的过程。

这本书的作者以幽默风趣和慷慨激昂的语言叙述着中国航天史,书中令我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的故事是我国发射卫星,需申请频率,如果七年内不能发射且传回信号,则申请作废。眼看着离七年倒计时还剩三天的时候,卫星突然发生故障,在千千万万的北斗人的努力下,终于在最后前四个小时发射成功,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北斗卫星的合法频率保住了。也正是北斗一号才使我国变成了航天强国,而获得如此光辉的成就是靠无数北斗人不眠不休的工作,促使他们如此发奋工作的动力是他们的爱国精神,他们知道创造北斗的重要性,他们更知道自己站起来和被别人拉起来是两码事。正是因为北斗人的努力,才一步一步的把中国变成航天大国,使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有保障。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倘若盛世将倾,我辈愿挺身而出,报效祖国。浩瀚宇宙里的北斗卫星就是北斗人报效祖国的最好证明。

北斗卫星的问世,造福了千万百姓,作为其中的一员,北斗卫星也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早晨起床的精确的网络时间,吃的由安装北斗终端的无人机喷洒农药长出的小麦做成的面包,手机导航等都得益于北斗卫星。让我感触最深的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是去一个陌生的小吃街玩时,没做好攻略迷路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大舅拿出手机使用手机导航得知我们的位置,从而找到正确的出口,当时我还迷惑不解大舅怎么找到的出口,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也有北斗卫星的功劳。

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个夜晚,每当夜幕降临,抬头望着头顶那片星河,总感觉在无数繁星铺成的星河中,有我们伟大祖国的北斗卫星,顿时让我感到无比自豪,这一颗颗小小的北斗卫星,代表的是北斗人的航天精神,也代表着日益强大的祖国。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2】

航天技术一直是中国近些年一直要攻破的一个重要能力,现在的中国北斗卫星就是我国展现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契机。由于近些年跟美国的贸易战使得美国对我国的一些GPS导航系统进行了一些限制,所以我国重新启用了我们北斗卫星的导航系统,而且我们的技术还对外进行服务,所以很多国家非常喜欢我们国家的一些导航服务。

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他的国家实力,提升全球的重要地位,航天航空技术是必不可免的一种行为。从正面的意义上来看,研究航天航空技术不仅可以发挥出国家的硬食面的实力,也能够对外太空进行更深刻的研究,明白外太空之外的东西以及研究世界和宇宙的奥秘。从反面的意义上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航天航空力量,那么它就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全球定位和监控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繁荣富强起来。

未来的航空航空技术肯定是随着不断的'进步而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如今我们对于外太空的探索其实是一种未知的,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技术能够达到月球达到火星,但是我们载人航天的技术人员不能够实现到达火星的能力。而对于更遥远的外太空更是触不可及的一个存在,所以我们只能够通过望远镜来对太空进行探索,而不能实际的进行发掘。

如果未来的技术能够支持人类遥远的太空航行,那么为未来我们人类将有可能进行太空的移民,或者发现更多的太空能量。所以研究航天技术是每个国家都梦寐以求,也是必须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有的人研究航天技术是未来去统治地球,有的人研究航天技术是为了发现眼泪最终的奥秘,所以出发点的好坏决定了这个技术的成长空间,而中国的出发点永远都是放眼全球,展望太空的,所以中国的技术才能在这些年发展的越来越好。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3】

看了今天的直播,让我感受很深。我了解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他不仅体现在身体上和心理素质上,还体现在宇航员的智慧上。因为人一旦进入太空,将会面临着多重考验。比如在失重的情况下要怎么保持身体平衡;再比如在只有少量水和缺氧的情况下,需要宇航员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去生成水系统和制造氧气。他们要在保证实验平台正常运转的同时,保持减少氧气资源和水资源的补给量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长时间在轨任务圆满完成,这就是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原理,但是当我看到几代宇航员们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努力不断奉献的时候,我就特别自豪,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光点,梦想和希望是初衷、学习和坚持是过程、追寻和探索便是永无止境。

我观看了天空直播课堂,也跟着王亚平做了几次有趣的科学实验,觉得特别神奇。学校老师也会在科学课上给我们讲解许多科学知识,还让我们做过好多实验,每次实验成功都会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好奇心驱使我想了解更多航天知识,我会将这颗希望的种子在心里扎根,然后生根发芽再到长成参天大树。就从现在开始,在各个阶段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去追寻我心中的梦想。我希望能做一个像王亚平一样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人,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们都要向航天员们学习,去追逐梦想,勇于探索,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4】

周昕然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知道了在太空做实验和在地球上做实验的不同,许多在地球上做不了的事情在太空中都可以实现。

滴水成冰,“冰球”实为“热球”;水油摇晃混合,需要用绳摇晃旋转才能分离;液板用水连接成桥,合起来便像磁铁样黏贴;手拿物品抛出去,不成弧线倒成直线……因为地球有万有引力,这些在太空中看似简单的实验画面,在地球上却难以实现,但是在浩瀚无垠的太空,由于失重,所有的物体都悬浮在空中,我们才有幸看到这些有趣的小实验。

在落后黑暗的旧中国,中国人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中国人靠自己一步一步的实现了“飞天梦”,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不一定到一定,每一步都艰难得不可想象。今天的天宫课堂为我们探索神秘的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去发掘更多的太空秘密。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5】

是谁为了中华民族复兴漂洋过海异国求学?又是谁为了祖国强盛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从头开始?是谁奠定了中国核弹事业基础荣获“两弹一星”的国家勋章,又是谁将一生风斗献给了祖国母亲?是他,以身许国,严谨治学,赤胆忠心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动荡之时,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才能强国”,他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他通过聪颖的天资和刻苦的付出,以优异的成就留学美国。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报效祖国的初心,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倾注在原子弹研究上。他夜以继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工作手稿越积越多,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成为了美国科研机构核心成员。当他收到新中国母亲的召唤,他眼睛里闪烁着报效祖国的光芒,利索的整理好手稿,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美国人知道钱学森有着非凡的才能,便极力阻扰,大使来到钱学森家中说:“先生,如果你留在美国,我们会支付你一笔酬金。”钱学森挥了挥手,眼睛里放射出坚定的光芒:“中国需要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必须回去!”大使被他的赤胆忠心所震撼,只得恭敬地放行。

回到祖国的怀抱后,钱学森开始不分昼夜地演算,他深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万无一失。他将美国的先进技术与自己的大胆想法结合,加以创新。他的笔尖在纸面不停地书写,眼前似乎浮现出曾经中国人被外国人欺侮的画面;他想着中国往年的贫穷,落后,心中在呐喊:“用科技引领中国前进!”

1960年11月5日,中国的第一枚导弹飞向天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空中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朵;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个卫星在太空遨游。这是中国崛起的象征,这是世界瞩目的辉煌,这是钱学森等爱国人士心血的结晶!

哪里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最崇拜的便是那负重的人,那位以身许国,严谨治学,赤胆忠心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6】

石佳

“人间观之,只见是星,其中自有宫室居处,群仙皆游观焉。”浩瀚星空,是永恒的征途,彼时天星触不可及,今日天宫正建,中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星星。

今日神十三上三名宇航员再一次化身为空中讲师,为我们讲解了奇妙的物理知识:如梦如幻的太空“冰雪”,强大的水面张力,叹为观止的水油分离,颠覆认知的太空抛物等试验,使我如痴如醉。但最令人为之惊叹还要属那一台台设计精巧的实验设备,在这成果背后,必定有着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从零到有的奇迹,足以令世人惊叹,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这气势恢宏的空间站,处处展示着中国航天工作者们的智慧与伟大,也无不彰显着祖国的繁荣与强大。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勇于创新,勇于开拓,树立坚如磐石的信念,抖擞锐意进取的精神;应如凝结的“冰晶”,纯粹却也不失刚强;应以傲然的姿态,脚踏实地却又仰望星空,勇于追寻属于自己的飞天之梦。

航天精神观后感【篇7】

20xx年4月16日上午九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一个英雄凯旋的时刻,是一个让中华民族热血沸腾的时刻,因为三位航天员于此时回归!

看!高空中出现一颗小黑点,正急速下降,并迅速分成两部分,坠在下面的便是返回舱。“嘭”!突然,从返回舱顶部喷出了降落伞。伞在空中飞速膨胀,越来越大,最后完全张开。呀,好大一把伞!它的伞面可有120平方米呢,材质是特制的,薄如蝉翼却异常牢固,底下吊着的可是重达几吨的返回舱。三位航天员此刻正挤在小小的舱底,他们斜躺在那里,等待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最后,一声巨响“轰”—哇,返回舱落地时居然是直立的!东风着陆场上顿时飞沙走石,“呼—沙—”,尘土漫天飞舞,飞扬着的几十米高的尘土把返回舱团团包裹,“哧哧啦”,还能听见地面石子相互磨擦的声音。

最后,三位宇航员顺利出舱,接受采访。王亚平微笑着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顿时,掌声雷动。随后,三位航天员被抬上了医保车离开。

看着振奋人心的一幕,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她想为女儿摘一颗星星,其实她便是星辰大海里最大最亮的星星。三位航天员是中华民族中最大最亮的星星。”

无论航天员飞多高,走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我很自豪,现代的中国如此强大,我们将来也要为祖国增光添彩。致敬航天人,扬我中华魂!

航天观后感精选


下面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航天观后感》,你有没有为写作品名观后感而感到发愁呢?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知自己的观影体验,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航天观后感(篇1)

你喜欢航天飞机吗?听了我的介绍,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我的。

我的脑袋尖尖的,身体庞大,机翼呈三角形,体型是普通飞机的三倍多呢!我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机舱、机身和机尾。第一部分载人,第二部分是安装和回收人造卫星的地方,至于第三部分就是安装发动机的地方喽。

别看我个子大可我很灵活,飞得比普通飞机要快要高呢!普通飞机最高也只能飞到二万多米,而我却能在离地球十几万米远的宇宙中遨游。普通飞机最快的时速也只不过五百到八百公里,而我每小时却能飞五千多公里呢!了不起吧!

我的作用也很大呢!我可以让人类在太空旅行,让人们实现到别的星球上去生存的愿望。我最拿手的本领是用来发射、维修和回收卫星,甚至还能用来截获和破坏敌方卫星。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喜欢上我了呢?

航天观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航天的记录片,让我初步了解了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20xx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大草原上,听到杨利伟叔叔讲述穿越大气层时,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时,我真是既紧张又害怕。

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载着景海鹏叔叔和陈冬叔叔顺利返回地球。两位航天员出舱之后身体情况良好,这还得多亏了黄伟芬总教头的训练方法。

20xx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第二步,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了第三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迈入了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空间站取名天宫

20xx年4月29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两个月后,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开启了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之旅。

其实,影片里除了航天员,也有很多的工作人员,光辉背后是很多人的努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一个质的飞跃,中国航天事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吧!

航天观后感(篇3)

20xx年4月16日,是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日子,是一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日子,是一个被永远的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在历经183天的太空旅行后,成功返回祖国的怀抱。

看!时隔六个月,宇航员们的面容依旧是那么帅气和美丽。那大椰子般返回舱上的焦痕,见证了他们从深邃宇宙回来的痕迹。而那二十多件实验样品,又是多么伟大的非凡成就。

听!那边返回舱着陆一瞬间,那巨大的轰隆声让万千华夏儿子忐忑不安的心一刹那安静了下来。宇航员们自我感觉良好,这也表现出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骄傲与自豪,这些声音是多么了不起呀!

看着这激动人心的画面,听着那一阵阵掌声,爸爸骄傲地说:“这些年来,我们中国的经济、科技获得了巨大的腾飞,而三位宇航员在轨6个月又是多么令人振奋呀!”

我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有一群为国争光的航天员,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一艘艘装载着梦想的飞船飞入太空,让中国声音响彻太空!

航天观后感(篇4)

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xx年10月16日0时23分56秒发射升空,航天员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今天,我通过《航天记录片》看到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航天员可以在太空中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我们在地球上跳一米多高都要费很大很大的力气。这是因为地球的重力像磁铁一样把我们吸着。太空没有重力,让一切都变得好神奇。我想,长头发在太空里是不是全部都会竖起来,就像刺猬那样;是不是在太空里,不可能出现小朋友摔跤或者把碗呀、瓶子呀等陶具摔碎;在太空中搭积木能搭成功吗?想到这,我真想去太空一探究竟。

看完了航天纪录片,我对太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要增长知识,努力读书,长大了为早日实现中国航天梦做贡献。

航天观后感(篇5)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朗朗上口的古诗里描绘着古人对于太空的想象,听着嫦娥奔月、天狗蚀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我对太空也有着无限的憧憬,诞生了冲上云霄的梦。

地球、太阳、金星、木星、水星……在太空中是怎样浩瀚迷人?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神奇的故事?伴随着“神舟”的航迹,“天宫”的探测,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也帮我们揭开了宇宙神秘的一层面纱。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勇敢无畏的航天员,带着我们的期待,去发现与探索。

我骄傲,祖国的航天事业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星辰。我自豪,宇宙飞船搭载着我们千年的梦,一飞冲天,为我们破解一道道谜题,揭晓一重重宇宙的奥秘,带来一个个奇异的答案。

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星空是多么地浩瀚无际,星星是多么地灿烂明亮。我下定决心,从此刻努力,也要成为一名航天员,去实现我那冲上云霄的梦!

航天观后感(篇6)

我读幼儿园时,常喜欢跟着父母一齐看《西游记》,孙悟空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使他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羡慕极了。常常幻想自我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晚,我常梦见自我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梦呀!常使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是你夜里在长高,你没有翅膀,怎样能飞上天呢?我多么想长出一对大翅膀来呀!

我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从故事中明白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回到,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

我们的国家,航天技术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很快,神州七号就是中国国力一个很好的体现。前几天,“神州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叔叔绕地球46圈后,于9月28日安全回到,实现了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以本国研制的太空飞行器把本国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的国家,我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出舱镜头,心里是多么自豪。我多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自制的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在梦里,我乘着“勇敢飞天号”在星际间穿梭,我看见了美丽的地球表面上那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也看到了寸草不生的沙漠。飞船到月球30分钟后,我就接到了指挥部的出舱命令,我穿上航天服,怀着激动的情绪走出的舱外,去完成这次登月的任务,任务有两项,一是带着两类种子到月球上培育,一类是植物种子,另一类是粮食种子。如果培育成功,它们将使地球上茫茫的沙漠变成绿洲,荒凉的戈壁变成良田,处于饥饿的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二项任务是:在月球上发射一颗能预报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卫星,使可怕的海啸不在吞食人类的生命,使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惨景不在重演。我在月球上工作了半年多,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后,总部命令我回到地球,着陆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小朋友送我鲜

花,老师和同学向我招手,爸爸、妈妈也高兴地站在我身旁,我沉浸在无比自豪和幸福中。突然,妈妈把我叫醒了,人虽然醒了,但脑子里全是那充满神奇的航天梦,我把梦告诉了妈妈,还跟妈妈说:“这梦是真的,那该多好呀!”,妈妈说:“孩子,只要你有决心,从此刻开始准备,你的梦才会成真,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是为了和他人竞争,而是在一步步地进行自我的宇宙探索,更好地为人类作贡献,接下来还要实现登月和建立空间站等目标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建立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让科学家、宇航员做科学试验的,此刻人类已登上月球,正瞄准火星呢!”妈妈说。我想妈妈说的对,从此刻起,我要坚持锻炼身体,努力学习,为长大后成为一名中国航天员作准备,我要与同行一齐在空间站里共同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飞到更遥远的星球,实现我的航天梦。

相信《航天最新观后感通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航天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