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专题“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通过读后感,我们更加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可以通过读后感将新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你是否需要作品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克尔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能够自由吗?
弗兰克尔说,人能够达到内心的自由。
苦难痛苦对人意味什么?
弗兰克尔说,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弗兰克尔的心理疗法叫意义疗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个意义。我以为,因为人无法创造自己的生命,会终其一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理由,以求能给自己安全感——有了活着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兰克尔认为,不同的时期,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是的,活着是一个过程,变化多端。我们会追求很多意义,也得到很多意义。
对于那些,我们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让我们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们觉得不好,觉得虚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让我们眼里心里流泪的部分呢?弗兰克尔引用圣经的话:上帝会保留你的眼泪。不要软弱,但要允许自己流泪。这是那个创造人类生命的人所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痛苦、不快、胆怯、乃至犯错,是我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旅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风景,接受它们,宽恕自己。这样,才能有力量面对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名字很鸡汤,后来发现并不是鸡汤文,对于现在状态的我,它给了我重拾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方法(对的,这是本工具书)。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那么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帮助,尽快走出阴霾。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二战时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对待。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弗兰克尔坚强活了下来。他不仅超越了这地狱般的痛苦,同时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出独特的“意义疗法”。替千千万万的人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其意义疗法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例,互相印证。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能不那么引人入胜,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不那么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但是,作为一本心理学工具书专著,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书中阐述了找到人生意义的三大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许你会问:有这么神奇吗?一本书就人间值得了?接着往下看,本文会给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3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4
这本书被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作者弗兰克尔是奥地利的犹太人,在二战时候,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及哥哥都死在了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经过了这九死一生,他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把这段经历结合心理学开创了意义疗法。并且应用意义疗法,在余生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67岁时考了飞机的驾照,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在集中营时他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后来想到以后出去之后可以写一本≤集中营心理学》,最后他找到了“追求意义”的这个答案。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1部分就讲了在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讲了意义疗法的内涵,第3部分讲了找到意义的三种路径。这三种找到人生意义的方法是,第1种可以通过工作或者从事某种事业找到生命的意义,第2种是追求真善美或者追求爱,去找到生命的意义,第3种就是忍受无法逃避的苦难时候,选择的积极态度而找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一直有思考过的问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你可以怀着一颗利他的慈悲心投入到你所喜爱的工作中去,并且在挫折困难面前选择积极的态度,创造出生命的意义。
图片这本书谈到要找到生命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第3种就是在苦难中去积极面对,寻求出生命的意义。
其实既然要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要从生命本身去做一个思考。生命的本能追求的是永生或繁衍后代。为什么会有癌细胞就是正常的细胞,不能正常繁衍的时候它就去追求永生——细胞的癌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有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从繁衍的角度来看,到生命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
另一个角度看如何实现永生呢?那就是我们所谓追求的成功吧,在《左传》当中谈到的中国式成功的定义——立德,立功,立言。其实就是所有在世的人再也想起想不起你的时候,你就真正的死去了。只要还有人想起你,你就是永生的。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永生呢?那就是活着的时候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创造出伟大的成就,留下警示的名言。为后人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创造出离开人世之后的永价值。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谢谢各位宝贵的时间。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跃龙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5
本书的第一部分讲了集中营中的经历,从经历出发去分析,还比较有趣,有启发;后一部分讲作者的意义疗法,我读来觉得无趣,也读不下去。
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但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经受苦难成了一项我们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意识到了苦难中暗藏着的成功机会
作者一直在强调:哪怕有环境限制,人还是自由的;另一个是,苦难不可避免,这是我们的任务。这完全可以从集中营的背景下体会的到。
同时,作者在强调,最可怕的是放弃希望,失去生命的意义。
那么如何找回生命的意义:通过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而得到。
你经历的那些事情,任何人任何事也无法否认,剥夺它们的存在;
而展望未来,也就是继续追寻意义。总会有一个信念,一个东西,一件事情,一个人投注着我们的意义,让我们愿意继续为着这些事情活着,不只是活着,更是好好的活出意义的活着。
我之前想的,人生的意义的追求意义是不对的。可是,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人生的意义本就不是固定的,也无法去严格定义。
于我来说,也许真的是模糊的,但是我知道,我一直在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那么继续这样做下去,哪怕事情一直在不断调整,总是有意义的,这也许就是我目前的意义。又想到一个,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进步不断进步就是一件让人开心,感觉自己意义的事情。
以及,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跟老板打好关系很重要还有就是,作者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一个会用科学来解决自己问题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6
这本书值得每个思索及找寻生命的意义的人去看,当你看到弗兰克尔经历了集中营的非人待遇后,经历了怀孕的妻子因饥饿和疾病惨死在集中营,父亲及家人也都死在了集中营,作为战争及集中营的受害者,弗兰克尔不仅选择了原谅,更加选择了继续作为精神科医生去帮助他人寻找生命的意义。
世界上除非自己亲身经历,否则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没看这本书之前,也听说后战争时期大屠杀及集中营的事情,中国的电视剧中也有描述日军的种种残忍的行为,每当电视剧中出现伪军或叛徒时,内心非常愤慨,觉得他们怎么能够帮侵略者去伤害自己的同胞。看了这本书之后,想明白了一些,人性本来就是善恶交织,有些人为了自保,放弃了善恶,放弃了勇气,于是沦为了叛徒。就像集中营中的那些囚头,那些送其他囚友们去毒气室的人。
原来在那种非人环境下的冷漠、迟钝因为身体的自我保护,试想着如果在那种环境下还脆弱敏感,活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外界发生的有些事情虽无法控制,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逼不得已的,即使是在非常痛苦的环境下,我们也有相对的选择自由。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的犯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
作者对于他及家人在集中营的遭遇没有抱怨,相反的是,从集中营出来后,去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不仅是接待病人,弗兰克尔的书和演讲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找寻生命的意义,去渡过人生中最暗淡的时光。他的记住恩惠,原谅他人,也让我想起了许多像弗兰克尔一样有大爱精神的伟人,同时也惊醒及鞭策着我前行。
我忘不了别人给过我的恩惠,也不抱怨别人对我做过的坏事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7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星期一本来计划星期二准备星期三将要进行的班级讲课,但是星期二早上偶然打开了微信读书改变了这一切。这是我用最短的时间读完的一本书。对于很少读书,拖沓读书的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
生命的意义不知道周围的人是否会思考,我经常会想到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活着到底要追求些什么。记得自己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具体记不清了,就有过自杀的想法,曾一度觉得生命并没有什么意义。第一次明确的觉得生命可爱是在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记得当时就是走在教学楼外边都觉得柳树可爱,微风暖暖。后来当然也就逐渐意识到,丰富着生命的意义。
大学以后不像高中那样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己大概从初中就有规划和给自己制定规矩的习惯,虽然绝大多数都形同虚设,哈哈,但是确实还是有作用的,并且到后来,规划也越来越实际,行动率也越来越高了。但是到了大学,除非特殊时期,很少再给自己制定段时间短内的规划了,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自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虚无状况。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8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生命意义之再思考
李虹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德国纳粹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基督教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基督徒的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编者注:本文作者李虹和妻子诗盈是一对极不平凡的夫妻。他俩都因重疾被“压在轮椅上”,然而,他们却是坚强的“彩虹战士”,是一对“微笑着的灵魂伴侣”。是坚定的信仰,让他们把精神的力量转化成内在的胜利,让他们在苦难之中发出赞美,并成为了许多苦难之人的安慰者、陪伴者、帮助者。他们曾共同写下一本书《七米爱情》记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感悟。在去年maia’s举办的“美好的相遇”第二期征文活动中,夫妻二人同时参与,李虹先生的文章《心灵共舞》获得此次活动的唯一优胜大奖,而诗盈女士的文章《人生最好的美容课》也获得了佳作奖。)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二):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国网临沂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 张成相)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三):生命的庄严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曾觉得它十分“鸡汤”,一度想放弃不看。但又想我与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缘分吧,于是便将其看完。幸好,它也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个心理医生。书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他的意义疗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经历,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书名所言,意义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人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价值和尊严。在弗兰克尔看来,人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满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适应社会和环境。
一、拥抱生命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主要关注的是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的本质。而在对意义的追求遭受挫折时,人往往就会通过追求权财、追求享乐来得到替代性补偿。或者干脆误以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体而实质的东西。因为错把非目的作为目的,甚至饮鸩止渴,故最终造成的恰是他们生命的堕落与流失。
而在集中营的环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义,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时,也是能看到其意义的;正因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义,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在弗兰克尔看来,这些痛苦其实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这看起来很“鸡汤”,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无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意义疗法也能让人正视死亡。人的生存值得与否,这其实是一切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人心中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这部小说的主角福斯卡所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而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是要胜过死亡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尽量开发的。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些永远都不会被否定,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说,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它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苦难。”
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弗兰克尔选择了拥抱生命。
二、承负自由
意义疗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分析,但弗兰克尔着眼的是生命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讲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在这方面,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谓是分道扬镳。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的,而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因为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抑,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症状。这无疑是在暗示压抑欲望是恶的。这套理论的潜在观点其实就是说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认人的动物性,而否认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弗兰克尔则提出人应当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内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环境。
书中说到,就算经历了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辉。这是作为人所不能抹灭的尊严。客观环境是外在加与的,但在如何去面对环境方面,人应当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其实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作者举到罪犯的例子。他说,“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所有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厌恶这种解释,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麽样的环境,在是否选择犯罪这一点上,他们是自由的。
这些话真是给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们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们总会为罪犯的行为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而替他们摆脱责任。而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归咎到政府与体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无奈的、被逼的。公知们通过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从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责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实只不过是那些公知们进行反体制的工具罢了。在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无辜者。反对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违反了人性、抹灭了个体。反体制其实只是关怀生命个体的途径或工具罢了。而那些公知的行为无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为反体制而反体制,个人反成了牺牲品。在这其中,他们并不把罪犯当人看,抹灭了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
三、尽性俟命
其实,就算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遭遇再残酷的命运,人也是可以选择去捍卫其作为人的生命尊严的。当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也因为有这少数,我们就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能够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世间多么险恶和丑陋,也还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贵的心灵。对此,弗兰克尔更是喊出,“成为这样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能够超越兽性的,他们在本能与环境之间,能够有“我”存在。这是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价值与尊严。而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古人那些铿锵有力的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读懂了这些话,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家,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的士。其实对于行道,他们早已绝望。然而对他们来说,仁就是其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义之说。生命本来就是为了去实现其意义,去实现它的庄严与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经有无数的先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是光一般的存在。尽管弱小、尽管微茫,但只要有,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就永远是前仆后继。正如张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盏小灯火,别放弃希望。”
最后,我想以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尾:
“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须知光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我们当用眼中的光明照亮这个社会。”(文/谢立和)
《活出生命的意义》(精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00字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文/钱大喵
好像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很少提到生命的意义。
回顾中国近代史,倒是在经历抗日战争的时候,意义经常被强调。那个年代,生而为中国人的意义,就是保家卫国。抗战结束,内战爆发,水深火热之中的意义是解放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处在亟需解决温饱再奔向小康的阶段,所谓意义都是很实际的事,似乎大家摆脱赤贫以后,意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说起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作为伴侣的意义,也可能在说作为员工或者领导的意义。人,可以通过自己工作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中国,大多人是需要退休的,这就阻断了多数人通过工作的途径实现自身一生意义的道路。
另一层现实是,自小没有经过职业启蒙的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能在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呢?印象里,关于工作,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要求我干一行爱一行,也许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工作,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人是可以主动调节的,这个时候大概总要搬出那套想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理论,来证明工作和工作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有差别的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这个理论乍看之下无法反驳,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嗯,我想,也许这也是许多人并不能从工作当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原因吧。
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抑或为人伴侣,属于书中所述第二条实现意义的方式,人类生来就要寻找爱,通过爱与被爱看见意义。但是人生不总是快乐美好,就像书中写道: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是发现生命的意义的一种方式。随后作者又解释道,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而是,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生命永不重复,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对于苦难的看法与感受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这本书的作者在纳粹时期,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妻子均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促使他开创出了意义疗法。作者所受的苦难就是不可避免的苦难,在我想来,现代的普通人是幸运的,至少不必要遭遇这种苦难,或者中国抗战时期的苦难。
我们普通人的苦难,或许最多的还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坎坷,除此之外,算的上苦与难的大概就是生离死别吧。杜甫有句诗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大意是,只是因为死亡而离别的话只需要吞声哭泣就好了,因为死亡无法挽回,可是知道对方活着还要分别,那必然非常悲伤。交通科技发达的现代,距离造成的分别已经不需要像古代那般生别常恻恻了,死别,应该算是不可避免的苦难之一了。我们的启蒙教育习惯,是没有死亡教育的,而且,中国人都比较忌讳死这个字眼。我第一次接触到死亡,大概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年我的外曾祖母去世,只记得那天还需要上学,早上醒来妈妈没在身边,爸爸告诉我妈妈没在是因为外曾祖母去世了,我只是想到,妈妈会因为这个哭的很伤心,所以我也哭了。之后再对死亡有印象,已是初中,那年曾祖母去世,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爸爸在床边面对着窗户坐了一天或者更久,坚挺的背影透露出来的却是忧愁与无奈。那时候还不能理解死亡这个字眼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不能理解永远回不来的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故事,中国人很忌讳谈论生病跟死亡,尤其是与临终之人。一个人的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癌症,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全家就决定瞒着这位老父亲,怕给病人增添额外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这位病人隐约从自己亲人的态度中察觉出什么,每每想问清楚,却总也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家人总是告诉他就是小毛病不要想太多,过阵子就好了,病人就在这个善意的谎言中一天天衰竭,直到病情突然恶化而离世。也许,隐瞒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隐瞒真相也让临终之人失去了面对死亡的缓冲时间,也失去了实现遗愿的唯一机会。生老病死,是人必须经历的,那对待死亡,可能也只有好好告别。
若死别即苦难,那又怎样从这份苦难中找到意义呢。或许是警醒活着的人一辈子不长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许是提醒我们生活平淡但是不要忽略了平淡中的那一抹美好,又或许是在教会我们好好告别,不留遗憾。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愿每一个追寻意义的人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8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00字
——事物互相决定对方,而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书中所写的现代人普遍感到“人生无意义”确实戳到了我的痛点,有时会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读书毕业、工作挣钱、成长衰老、庸碌死亡,没有悬念,读书读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书,工作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然而我连自己喜欢什么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了。只能感觉到自己被裹挟在时间和命运的洪流里身不由己地向前翻滚,而我又拿不出坚定的意志和勇气来克服困难追求自我,总而言之,自己也是浑身的猫病,自己也对自己恨铁不成钢。
然而书中的意义疗法似乎提供给我们一个解决途径,与弗洛伊德学派“追求潜在欲望,看到自己的企图”不同,意义疗法相信“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哪怕在最窘迫的环境中,你也有选择的自由,你能决定自己成为哪种人。
书中提到: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又与“有用”不同,价值是人尊严的体现,作者认为把尊严和有用性混为一谈就是当下存在虚无主义泛滥的原因,我对此持保留态度,我认为作者的这个论断缺乏社会学含义。
我确实佩服作者能在集中营那种环境下以超常的耐力生存下来并保全了作为人的尊严,有时候苦难确实对人意义重大,痛苦对人也不仅仅是摧残,斯宾诺莎曾在《伦理学》中写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我们如果能明白痛苦的意义,那就可以超然痛苦,但是这个不是很容易做到。书中的某些观点在我看来更近似于中国一句古话: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我们心中认为的我们活着的意义。
人生意义在书中是找不到的,你必须投身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去经历,最后,在你的弥留之际,你才能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给我的感触是很深刻的!光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这本书并不厚,讲述了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儿医师。一个20世纪的奇迹。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以意义疗法为核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使命。弗兰克儿医师从奥斯威辛集中营人间炼狱归来。写下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
弗兰克儿医师以平淡的语气描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描述死亡与毒气。描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苦难,以及从苦难里如何借着意义地寻找,将自己超拔岀来,去重新爱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弗兰克儿医师能够撑过这几年的地狱生活。除了他超强的意志力。是爱让他活了下来。
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金球有20多种译本,是一部畅销名著!相关: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11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00字
没有目标,没有将来。读到这八个字的时候特别难受,感觉这就是说的现在的我。
我一直告诉自己,活下去就会看到好事发生,千万不要陷入那些难过的情绪中,不要被困难吞噬,坚持走下去。
如果跟可以想象的痛苦比起来,现在的境遇并不是到可以使个体如此痛苦的水平。可是真正的痛苦跟环境也许没有关系,当个体和环境没有良好的协作,痛苦的产生是那么自然。
看到作者在集中营后的思索,作者说,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不过他得迫使自己将精神专注于此。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可能对自己痛苦还是认识的不够全面,又或者痛苦的出处不应该是痛苦的原因,而自己并不能控制这一切。
如果要展望未来,我问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我能说出来,但那又好像并非是我真正所想。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能活的人才能生存。作者说: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其实长久以来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我们毋宁相信命运,这样失败来的可以接受一些。不是我们个体意愿有多差,而是我们个体命运没支持。想想也挺可笑的。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我们总是有能力,这一点我们要自信。
在了解我们的意义是什么之前,可能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意义。什么是意义,作者说意义是能意识到个体在环境下的可能性。但是我始终感觉除了这个可能性,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是发自于个体认知,又高于个体认知的。首先是意义的定义,然后是评价系统的对应。然后,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如何与个体以及环境匹配,但评价系统应该适应环境,还是适用人性?存疑。我不完全赞同生物学遗传。
如果痛苦可以消灭,就消灭它。如果不可以,至少不要被打倒。至此我突然想起海明威的一句话:你可以杀死我,但不能打败我。
作者说: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谢谢你,作者。愿在以后的日子我能更好的收获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的磨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00字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是著名心理学家,生活在奥地利的犹太人,曾幸存于集中营毒气室。
前言:是什么驱动着一个人活着?
弗洛伊德:追求快乐,内在驱动是性。
阿德勒:追求财富和权力,内在推动力是自卑。
第一阶段:意义疗法产生背景:集中营犯人心理发展阶段
恐惧:暂缓性迷惑,临死前的死刑犯抱有暂缓执行幻觉的希望。总觉得事情有转机。除了生命外一无所有。
冷漠:像死人一样没有情感。无法摆脱渺茫的状态-包裹自己免受外界刺激-回到原始状态-食物;害怕做决定,因为每一个决定关乎生死。
恢复:人格解体:一切就像是做梦,反而不真实。就像潜水员快速上浮,道德出轨。弗兰克的伟大在于他留在维也纳,帮助战后大批精神患者。
第二阶段:对抗痛苦的意义疗法的含义
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才是必要的。星期日神经官能症。紧张感-精神动力-生活的支撑。
意义疗法的内涵: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帮助他们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精神动力是人们生活最好的支撑。
极少数人能将困苦的环境看做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通过自我超越,达到了人生意义的新高度。举例:老头老伴去世后整日痛苦不堪,弗兰克对他说:如果你先于你太太去世了,那你的太太会怎么样?他怎么受得了,你现在的痛苦,其实是你在替他受苦;他的痛苦变成了对妻子的奉献。
通过痛苦并非找寻生命意义的必经之路。没有普遍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尼采说:如果你知道为什么活着,那么你就能生存。
第三阶段:怎么找到生命的意义?
1.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这个事业一定是让你觉得有意义的。成功和幸福只是投身事业后获得的附属品。
2.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3.去爱某个人。
弗兰克爱他的妻子。深爱一个人的时候,才可以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能,了解他的潜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000字
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个从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著名心理学家,一个为了父亲放弃美国签证而冒着被送集中营风险留守下来的儿子,一个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妻子的爱而在巨大磨难中坚持下来的丈夫,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纳粹集中营随时可能死亡的威胁,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折磨,似乎让大部分人都会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弗兰克尔也经历了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何还要坚持?
他自己思考并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三种方式,并据此创立了意义疗法,帮助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重塑了人生。值得回味的是,书中很多的语句都让人发人深省,促使我们去思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意义,而这才是一本书能够达到的最真切的高度。
弗兰克尔作为意义疗法的自我创造,源自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在奥斯维辛的那段惨痛并没能打倒他,也恰如尼采所言,他变得更加的强大,强大的体现不在于以自身的能力去对抗命运,而是把自己的命运放置于社会的历史潮流中,安插在人群的内心间,就像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他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别人发现他们生命的意义。
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三种方式:
1. 创造或者从事某项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自己喜欢并能体现价值的创造性的工作,能极大的提升个人的生存的意义感。人会变得充实而且幸福。在纳粹集中营中,重新编写自己遗失的心理学著作的手稿,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让弗兰克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
2. 全身心的体验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体验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爱和被爱。
艺术、宗教、文化、亲情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让人体验到美,体验到爱。有了女儿之后,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能够真正的不求回报的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面对苦难,永不放弃,战胜自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苦难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坚持让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能够直面苦难,以战胜苦难为骄傲,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一样,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战胜任何挫折,这种人是多么令人尊敬!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我,变成这样的人,那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集中营里,绝大部分的人是死于精神奔溃,丧失斗志,真正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们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自己的精神,在于自己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
生命的意义并没有伟大而卑微之分,强弱之分只在于我们对于这份意义的认识和责任。责任是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保障,自由必不可少,但自由并不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只有自我责任感的督使才能成就目标。哪些人能够在最惨烈的集中营中生存下来?弗兰克尔通过自己的观察给出了答案,是那些抱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且意识到这个意义是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人。找寻到意义,责无旁贷担负起这份意义,就像太史公写《史记》,缺一不可。
一旦这份责任感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很容易在困顿中放弃,放弃坚持,反而去追求短暂的快乐和享受,在书中有描述过那么一段真实的现象,当某个犯人早上不再起来,开始抽珍贵的烟时,那么他将在24小时内死去。从而反观社会性问题,享受短暂的快乐,追求及时的享受,恐怕亦是对生命意义的缺失,只是现今社会并不会如此的残酷,不过就最终结果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弗兰克尔基于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认为一旦人若是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便能自行克服那些意缘性的神经症,在书中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老头因为挚爱的妻子的去世而深陷抑郁不能自拔两年,弗兰克尔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是你先你的妻子而去世,她会怎么样?是的,相爱是两个人对等的付出,她会如同这老头一样难受,那么,他活着是为了承受这份不让她吞咽的苦果,这便是这份苦难的意义,牺牲的意义,也是他活下去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治愈了这个老头的抑郁,让他不再沉没在这份痛苦中不能自拔,因为他开始认识到他目前状况的意义所在。
难能可贵的是,弗兰克尔并没有否定宗教,他是真正做到中立接受,从他后面自身的生活中也能看出端倪。他能够很好的运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作为治疗的基石,在一个案例中,父亲因为儿子的死去而痛苦不已,而真实的痛苦原因是他的儿子会在天堂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具体因死因而定,而他老死的话却不高,他担心的是自己死后不能和儿子能够相遇相见,这样的问题放在咨询中恐怕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原因,都会尽量绕开宗教的因素而从情绪作为切入口,但弗兰克尔没有,他直接通过宗教中的教义,通过现世中忍受痛苦能够达到同样的高度,这赋予了父亲在生活中的意义,给了他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就这么简单,也有效。
从阅读开始,我便也开始思考,我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每个时间段这个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每个阶段都会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像书中所言,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事,那么人只会去做两件事,一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也就随大流,一件是别人希望你做的事。
至于如何选择,从事某项事业,如果上述情况下,我们在工作中找到了意义,那么同样是值得可喜的,或者通过爱一个人,真诚地去爱一个人,我们能够发觉她未完成的意义,那么对自己而言,也会更加的明朗,再者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即使如此我依然没有能够明白我生命的意义,但明白的一点是,我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我想做的事我不能放到未来来做,如果这个选择下将要面临某些痛苦,那些痛苦会然我成长地更加强大,去忍受它,何惧之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00字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拔出来,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00字
一本300页左右的电子书,读了很久才读完,不得不在心里怪自己堕落,自己的专注力在那去了?
看到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感觉是一本很有看头的书,所以在微信读书的书架上一眼相中它。
本书的作者叫费兰克尔,是一名精神科的医生,本书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牢狱生活,这部分读起来比较有吸引力,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本书作者能够幸运地走出集中营并活下来,是因为作者的强烈的求生欲,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然运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记得书里有个情节,在集中营的最后一段日子,有天来了辆卡车,要运走一批人。大家都认为上车的13个人都是运气好的,可以活下来的。而作者被点漏了,在那愤怒不已。可是几天后,作者得知,那批以为将要获得自由的人被锁起来,烧死了。而被遗忘的作者却幸运的活了下来。这个情节深深触到我的内心:有时,看似幸运未必真幸运,看似苦难未必真苦难,也许老天爷在考验你呢?
书的第二部分我是断断续续的读了许久才读完的,因为大部分内容偏理论,读起来有点乏味。但是,他说的许多关于精神疗法的理论是很不错的。我想等我心静下来,足够专注的时候,也许会读第二遍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你会觉得:和作者比起来,我们所经历的苦难不叫苦难,我们不应该埋怨生活,上帝对我们已经够好了。而作者也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17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700字
我想,无论是哪一个女人,只要曾经陷入过婚姻泥沼,想死的念头应该不止一次地从心头闪过。当然,有人不幸地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或自己去死,或带着孩子去死;更多的女人选择走出来,虽然走出来不会大富大贵,但从此的生活变得更快乐却是一定的。
然而,生活不仅仅只有婚姻一项,它还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坑和渣。只是要能把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态度问题,绝大多数时候,态度是直接关系到生活是不是充满希望的唯一元素。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片子叫《美丽人生》。讲述的是一对父子在集中营里的故事。当然,电影已经把在集中营里的生活进行了美化,有一点没有美化的是,进去的人能活着出来的是极少极少的。
还记得那位父亲带着孩子进集中营时对孩子说:“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游戏,捉迷藏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最终见到大坦克。”原话当然不是这样,大意却是如此。
父亲带在孩子在集中营里不断地躲藏着,让那些纳粹官兵无法找到他们。父亲清楚这样的游戏最终可能玩不到最后,但只要孩子能活下去,就好。
他们的游戏最终败了,父亲在被纳粹官兵抓走之前,告诉孩子:“你一定要躲好,因为游戏很快就要结束了,到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奖品!”父亲死了,孩子活了下来。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只要想起《美丽人生》这部片子的结局,我依然会突然地热泪盈眶。
前久,看完了维克多·e·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此时,我的孩子已经十五岁,此时的我,正走在自我变革的路上。虽然不止一次地看过尼采那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也经历了无数劫历,但对这话的理解还只是非常浅显的。
维克多·e·弗兰克尔,一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二战时,他被抓进纳粹集中营,其中一个包括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们并不能像《美丽人生》中那样还有力气和精力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每天必须做大量的体力劳动,每天只有一片面包和一碗汤果腹。在这样的情况他,刚刚进入集中营里还算强壮的他们,一天之后连走路都变得困难。
强壮的人被强迫大量的劳动,那么,那些不强壮的怎么办?不怎么办,他们分别进入了毒气室或者进入了焚化炉。在这群可怜的人当中,生存也是需要竞争的,只因为能吃得多一点,穿得稍微暖一点:“为了生存,他们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诸如人格,甚至还有暴力、偷窃和出卖朋友。我们这种人之所以能够存活,纯属幸运和上天的庇佑——不管你怎么说——我们当中最优秀的却没有我们这么幸运。”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像那种残酷的环境,所有人都会用自己可怜的食物去向管理他们的头头们换取一两只烟。但吸烟这种事在那里并不是为了解乏:“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经历的是什么,活下去见到妻子是那个时候维克多的唯一的目标。他不出卖朋友,他却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甚至在寒冷的冬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他都在不停地幻想与妻子在一起的样子,他不想在将来让妻子看不到他的身影而失望。
就怀着这样的信念,命运之神眷顾了他。他成了集中营里活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维克多并没有被这一灾难打倒,反而他开创了意义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看到这句话时,我想了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暗自感叹:这样的解释说明了为什么只有经过巨大挫折而不被打跨的人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一天天只会呻吟或者咆哮的人反而是水上浮萍。
就我们现在的社会中,那些顶尖的人物:马云、任正非、俞敏洪等等,他们当年没有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现在的成功,在当年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承认的挫折与绝望,只是他们挺住了,坚持了过来,实现了他们生命中的梦想。哪怕现在有无数人在骂他们,他们怎么又会在乎呢?如果能重新来过,骂他们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了承受他们当年所经历的一切?
2017年只有十二天就要结束了,此时,我也在深深地思考我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或许这个答案只能在几十年后才能给出,但我现在却不能放弃自己的行动,去和别人空谈活着的意义。
感谢阅读,我是彦绫
2017.12.19
读后感《「必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集锦》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