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 地图 > 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4-11 来源:互联网

范文参考: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集锦180字。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博览群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与其身。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对于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参考: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集锦18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一)

观看《榜样6》系列节目,为我们当下年轻人展现了当代各行各业模范党员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鲜活事迹,在这些先进模范党员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用一颗颗赤诚的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青春,用热血,乃至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人民幸福。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我们要带着信仰做好自己基层螺丝钉的本职工作,义务在手,责任在肩,使命在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坚守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作为一名青年社区工作者,我想说一批批优秀的青年社区工作者在基层历练和成长,我们会把为民服务的初心化作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安宁,用真情服务居民。

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二)

有一种人,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有一道光,照耀我们奋进的追梦路;有一座桥,连接我们与榜样,源源不断地传递精神力量,感召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榜样人物群星闪烁,榜样精神薪火相传。“什么是对党忠诚”“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时代的我们要怎样奋斗”……近日,央视播出的《榜样4》专题节目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七位榜样,如同划破黑暗的七彩光芒,用行动为全体共产党员诠释初心和使命,用精神润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赤诚的红色,是对党忠诚的信仰之光。红色象征远大的理想、火热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颜色。“时代楷模”张富清,深藏功名60多年,掩藏不住的是他对党忠诚的不渝本色。革命年代,他保家卫国,“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是燃烧的红色信仰;建设时期,他扎根基层,“党需要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是坚定的红色誓言;新时代,他永跟党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跃动的红色初心。读懂榜样张富清,把对党忠诚刻在信仰的旗帜上,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

贵重的紫色,是人民至上的宗旨之光。紫色代表尊贵。于共产党员而言,人民在心中最有分量,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无论党的建设还是推进事业,都必须牢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吃亏”书记李连成,真心诚意听民心、耐心实意解民忧、全心全意谋民利。他用“三次创业”带领村民“横跨三产”,实现了西辛庄“一穷二白”到“人均3万多”的致富转变、幸福飞跃。干部能吃亏,人民就享福。学习榜样李连成,以宗旨为底色,做真正人民公仆,集中精力办好人民的每一件事。

明亮的黄色,是青春壮志的奋斗之光。黄色给人轻快,充满活力的感觉。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她的地方。25000公里的里程数是她开拓出的“幸福路”,88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是她最美的青春成就。学习榜样黄文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做逆风飞翔、向阳而生的年轻干部,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永恒的蓝色,是默默坚守的奉献之光。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干事创业需要激情开启,离不开恒心推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创造的伟大奇迹。“全国劳动模范”唐真亚,35岁成为一名水上邮递员,55岁依然坚持在投递第一线。水上邮路20年,他以奉献为桨,划出30万公里,服务近300平方公里湖区。“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朴实的话语源自一颗永不改变的真心,如同广阔的湖面,是他一生永不干涸的信念。向榜样唐真亚学习,坚定心中路,踏稳脚下路,在平凡的岗位,用坚持书写成绩。

希望的绿色,是干事创业的担当之光。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历尽艰辛,破土而出的希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广大扶贫干部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实际行动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隋耀达,面对人人摇头叹气“没门路”脱贫的海南共村,这位“硬汉”用5年凿出一条“致富路”。调研参观、出钱出力、举家搬迁,他用实干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扶贫之花在共村的岩石上盛放。学习榜样隋耀达,积极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一名敢碰硬的钢铁干部,用担当作为浇灌人民希望和时代梦想。

光荣的橙色,是扎实勤恳的敬业之光。一身橙色工作服,穿在身上的是职责,扛在肩上的是岗位使命。“环卫天使”李萌,旁人眼中“跌份儿”的活,李萌用心干了8年,如今已是“三八女子抽粪班”的班长了。从时传祥到李萌,是奋斗者在推动时代向前发展;从“时传祥精神”到“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光荣”的火炬一直传递。向榜样李萌学习,在平凡的岗位干出精彩的人生。要在工作中努力找寻获得感,而非优越感,勤于钻研、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争做岗位标兵,勇做领域先锋,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浩瀚的青色,是科技强国的创新之光。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xx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中国力量的成功,中国创新的突破,是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人员群体以梦为马,实干为缰绳,在坚守中开拓创新的胜利。向榜样嫦娥四号任务群体代表学习,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锐意进取、敢想敢拼,铸造更多大国重器,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在事业的不断创新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榜样引领前进,使命呼唤担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值主题教育进行时,《榜样4》节目的播出,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和教育意义。沐浴榜样无穷的精神光芒,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党的忠诚好干部、人民的忠心勤务员、时代的不懈奋斗者、执着的大爱奉献者、坚毅的担当有为人、光荣的务实劳动者、前进的事业创新人,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三)

李白的《侠客行》里这样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几句写的是一个武艺盖世的侠客,在行侠仗义之后,拂衣而去,未留下姓名。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符合现在的人情世故的,因为所有人都在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傻人”才会深藏功与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会说又会做的人才更有前途,既然做了好事就要宣扬,这样才能让人去学习。但勋章就是勋章,就算无论是放在领奖台还是埋在地下都不能掩盖它的光芒。

这次的《榜样4》中就有这样一个“傻人”,他叫张富清,他将自己的勋章放在了箱子里,一放就是60余年,如果不是信息采集时发现了这个故事,或许他的功名会被永远的深藏下去。这是一个来自湖北省来凤县离休干部,是一位老英雄,他的奖章是当年西北军员会颁发的,上面写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虽然未曾亲眼看到,但我相信即使是在60年后的今天,他的勋章一定还是那么的闪闪发亮。

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幕后默默的付出,他们一直在完成任务,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们。这些人虽然低调但是却能让人信任,值得托付。他们就像我们电视剧、电影中经常看到的那些情报工作者、卧底工作者一样,他们的身份虽然不能公开,不能上电视,也没有采访,但是他们的奉献却从未停止,或许有一天组织会给他们准备一枚勋章,又或许他们自己却再也看不到这枚勋章了。无论这些勋章是否出现的大众的视野,也无论这些人的事迹是否会被人知晓,但是那些现实发生过的功绩不会因此而磨灭。虽然人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大家会记得有一个这样的人,他做了一件对人民有利的事儿。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示例,如跳下水救人之后又默默离开的英雄,扶起老人后送到医院后离开的善良的人,捡到东西送到失物招领处的好心人,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是在那一刻他的人是发光的。

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篇四)

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节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经过李连成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教育供给了重要学习资料。

这些榜样包括: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张富清;以“吃亏”换来百姓幸福的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在抗洪中牺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20年携带邮件划出20万公里“水上邮路”的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邮递员唐真亚;“宁肯一人脏,换得万家净”的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十所粪便清运工、“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举家“落户”山村的“羊书记”,海南省妇联驻保亭县加茂镇共村第一书记隋耀达;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的嫦娥四号工程党组织。

当晚,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经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了该节目。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见贤思齐,为中原更加出彩凝聚强大正能量,努力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

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五】

2020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让人生灵涂炭的战争。它让2020年的新年成为了一个充满热血与斗志的历史时刻,全国人民心心相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替代了往年铺天盖地的新年好,疫情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84岁高龄,一往无前的钟南山院士;坚持与时间赛跑,每天只能睡3小时的李兰娟院士;“一线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硬核”主任张文宏……他们主动放弃了春节的休假,请缨奔赴一线。医院里,病床前,是奋斗,是坚守,是医护人员坚韧不屈的毅力。

从一月底疫情爆发,到4月20日我们正式开学,每一个人都见证了中国抗疫的艰辛过程。在这一场面向全世界的大战之中,中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及时参与斗争,使中国在抗疫的难题上留下了亮丽的成绩。

回首看,参与抗疫的人群中,竟有?的人是80后,90后。也就是说,?的人都是青年。

五四青年节也才刚刚过去,那么,到底多大算是青年呢?共青团判定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4-28岁,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4-44岁。这么看的话,正在上七年级的我们离“青年”也就只差一年了。

成为“青年”,接过重任,我们又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在疫情期间,有这样一句话在学生间广泛流传:要做就做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简单来说,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常被人们拿来打趣。而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只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随随便便地说,而应该是脚踏实地地做。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无疑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树立学习的目标,仔细整理好前段时间线上学习的笔记,还可以每一天都反问自己:今天,我向上了吗?

到如今,疫情还未完全过去,抗击疫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学校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应该按照要求,带好口罩,按时洗手,少聚集,防控疫情,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成为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的人,为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众志成城,相信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疫情终究会顺利过去。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编辑推荐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5篇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书的一个名族是生命和灵魂,翟广顺教授一下午的倾情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名族的重要性。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所以学校提倡老师读书。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正因为如此,所以学校提倡老师读书。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学校提倡老师读书。

经过这几年的新教师培训,我深深地领悟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夯实教学基本功。时代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留,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培训还在继续,我会尽力汲取培训中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地做好教师这一角色,教书育人,在课堂中,尽力做到最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习得快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

教学之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此,我将把我的点滴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朱教授是一个扎根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积极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十几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现在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导广大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学生脱离单一评价机制下学习痛苦、生活失败的情况,让教师摆脱严厉刻板的形象,让一切回归“正常”,因为成长本应是人的本能,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们相信,理想的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强、善于和人相处、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学习、关注人类命运、坚韧刚强。而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人成为他自己。

《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有46封来往书信构成,每篇文章开头呈现一个现实中一线教师的困惑,后面是朱教授细致完整的回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朱教授的“答教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空中楼阁般的、来自所谓权威的、冰冷的方法论,而是一个认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人生智慧。它们不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那些老师们的具体问题,更在广泛意义上提出了具有适用性的方法。这本书从修正“教师”的定义出发,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教师,然后通过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从职业生涯、专业发展、教育生活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好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就我所感兴趣的问题略举一二,与同仁们进行分享。

1、幸福感从何而来?

以前有一个关于教师的段子广为流传: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以上内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教师这份工作的另一面,即与理想相对的枯燥甚至是失望。

在本书中,就有一个教师因为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问:做教师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

朱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给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幸福。

对于“幸福”,许过自己的看法,比如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别林斯基说得更彻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创造、服务、研究及分享。而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身应该能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事业。

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从时间看,工作占据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从结果看,工作最后呈现一个人一生创造出的价值。因此,从实现自我的角度看待工作,不断调和上述三种关系,收获内心的宁静,这就是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不仅辛苦,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不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每天的任务,而是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在每天单调而重复的工作中,怎样收获到幸福呢?我们必须具有科研的心态和精神,一旦有了研究的心态,我们才能带着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那么,每一天都是有区别而有意义的。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我们就能一边收获,一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然后,我们的内心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而生。

2、如何做科研型的老师?

一说到科研,许多老师总会认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神秘、困难的事,认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或者是感到没有时间,不知从何下手。但其实,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科学研究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一线教师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活,所以拥有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在书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自己的教育生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确地处理资料,超越实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找到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需要的材料,找到可行的方法,奏响了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

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张、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剧性成为“另类校长”。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最近到到书店转了转,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他在书的代序中很谦虚的说,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大体看了一下书目,感觉不错,就读了读。

郑杰校长在文中提到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下面几条对我的启发更大。

首先,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其次,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还记得,当时教某班的时候,我对班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认真完成。连续几天,这部分同学的作业都做了一半按时交了,我也都很满意,并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课堂上,他们也听得认真了,不断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再次,教师应享受生活。

不仅是教师,人——作为人都应该享受生活。看到这一条我不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则报告,现在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六十几岁,远远低于人口的平均年龄。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的比我们幸福快乐,尽管我们已远离了饥荒,先人们没有,在我们今人看来祖先们简直生活在地狱之中,分析原因,我们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适应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与孩子接触,班上不乏优秀的学生,聪明好学,讨老师喜欢,但也有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跟别的同学打架,让老师头疼上火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凭自己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用心去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建立老师的威信,以诚相待,,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当学生犯错时,耐心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张洁老师在书中指出,“对教师而言,享受胜过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每天与最快乐的人打交道,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童年常在。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

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此书指导下,我们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宽容的精神,享受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4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白下进校俞洋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5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集锦5篇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在阅读了作品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么样的书写出来呢?下面的“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是栏目小编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 篇1

主人公玛丽是个在印度出生的英国小女孩,一场霍乱让她失去了双亲,玛丽只得被送回英国,与自己唯一的亲人——姑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

玛丽的脾气很坏,总是无故向印度保姆大发脾气。玛丽生活在姑父的庄园里,脾气渐渐变好了,她很少发脾气,待人也很温和,不再板着脸了。

玛丽后来帮助姑父的儿子恢复身体健康,使她的姑父和她姑父的儿子幸福生活。

这本书让我明白:玛丽是一个好孩子,她从刁蛮任性变成了通情达理。玛丽刁蛮任性时没有人喜欢她。而她通情达理时人人都愿意和她一起玩。玛丽自从认识了女仆玛莎后,不再任性,她变得开朗,所以她拥有了好朋友。

其实,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很内向,从来不把心事告诉别人。我从这个学期开始,不会再内向了,我有事情会和别人说,我经常和好朋友聊天聊得狂笑不止。

就连我的好朋友都说我这个学期变化很大,说我不会再内向,而是变得很开朗。

瞧,这就是《秘密花园》带给我的影响,大家也去看看。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 篇2

玛丽·雷诺克斯出生在印度,她是个不招人喜欢,脾气又差的小女孩。她看起来非常憔悴,弱不禁风。

玛丽的母亲是一个大美人,她不喜欢玛丽,她只喜欢参加晚会或宴会。玛丽的父亲在英国政府工作,因为工作经常把玛丽遗忘,他们两个似乎都不愿意要这个孩子。因此玛丽是由奶妈带大的,因此,没大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场霍乱后,玛丽的父母去世了,家里的仆人还有奶妈都死了。而霍乱中玛丽却在育儿室中奇迹般的活了下来,那个时候,屋里只有玛丽还有一条蛇了,军方找到了她,并告诉她,她成了一个孤儿。

玛丽先是去了一个牧师家里,但是她觉得牧师家里又脏又乱,所以不喜欢,而且牧师的孩子经常捉弄他,叫玛丽为“玛丽小姐真自私”。

玛丽去了她的姑父家,遇到了一个平凡的女佣玛莎,又遇到了她的母亲索比亚太太。他们一家十几口住在一个农舍里。玛丽又在菜地里遇到了本·威瑟斯塔夫,并从他口里了解了秘密花园,又认识了他的知更鸟。玛丽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钥匙,并找到了大门。几天后玛丽又遇到了一个可以和动物交流的男孩—迪肯,并和他让秘密花园复活。接着玛丽在房子里听到了柯林少爷的哭声,并发现了他,和他成为了朋友。可他一直说自己活不了多久,因为他不能下床,出房间也只坐在轮椅上。他的脾气和玛丽以前一样坏,因为她现在已经变了,长漂亮了,脾气好了。

可是玛丽和柯林闹别扭。之后,就和好了,并带他到秘密花园。柯林学会站起来,可秘密花园本也来过。于是他们四人一起守护这个秘密。直到一天克雷文回来发现了自己的儿子与以前的不同。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 篇3

如果你爱听故事?又对秘密有着强烈的好奇感的话?那你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本书——《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正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自私、专横的英国小姑娘玛丽,当父母不信病逝后她被送到她舅舅克兰文家里居住。在那儿,她无意中获得了秘密花园的钥匙,又在知更鸟的指引下找到了隐藏的小门,并和仆人玛莎的弟弟——聪明能干的迪肯一起在花园里栽花种草。后来,庄园主的儿子柯林也参加进来,他是一个多病、瘦弱、脾气暴躁的小男孩,天天跟个小王爷似的。在这个美丽的花园里,玛丽和柯林改掉了所有让人讨厌的坏毛病,最终玛丽长成漂亮、可爱的姑娘,柯林长成了健壮、帅气的小伙子。这一连串的小故事生动有趣,令人手不释卷,看到最后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其实这里面还蕴含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要把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全部改掉,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这一点上,我比不过我们的主人公玛丽和柯林,他们长到我这么大,令人讨厌的坏毛病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所以他们成为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而我却做不到。我以后一定要知错能改,更要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我一定要把我冲撞长辈和他们斗嘴,这个坏毛病改掉,因为我们的主人公现在就是如此,我们要向他们俩看齐。

一个好习惯要21天才能养成,但是一个坏习惯,能在一刹那或一瞬间就能养成的,和我一起做一个好孩子吧。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读完了《秘密花园》这本书。《秘密花园》的小主人公叫玛丽,是个相貌平庸。脾气暴躁。人见人厌的小姑娘。

我很奇怪为什么玛丽脾气暴躁?原来玛丽的父亲是一个总是不回家的人,而玛丽的母亲也每天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根本不在乎玛丽的存在,只让保姆们照顾玛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玛丽当然脾气不好。

在一次瘟疫中,她的爸爸妈妈被夺取了生命是她成为了孤儿。玛丽有一丝伤心,不过玛丽不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死,而是因为她的奶妈也被瘟疫夺走生命。在她眼里爸爸妈妈还不如一直照顾她的奶妈呢!

后来玛丽被人们从印度送往了英国的约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园和姨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了被姨父克雷文先生锁死的花园,因为小姨就是在这个花园里意外死去。

她又结识了农家小伙狄肯,花匠本,姨父克雷文先生的孩子科林少爷——一个总就得自己会变成驼背、会死的少年。在他们的帮助下科林相信自己会永远永远活下去。并且也救活了秘密花园,让它重发生机。 就在这时在世界各地游荡的克雷文先生回家了!有两个原因:他想科林了;他做了一个非常逼真的梦。梦里,有一个甜甜的声音宅呼唤他“阿奇!阿奇!阿奇!”那是他去世的妻子的声音。他惊讶得跳起来,喊道“莉莲!莉莲!你在哪里?”“在花园里!在花园里!”美妙的声音回音道。他回到家里……

我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因为它使我明白了友情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我更希望拥有狄肯、本,科林那样宝贵的友情,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欢乐。

阅读秘密花园心得体会 篇5

那只黑色的凤蝶又一次出现在阳台外的花丛上。

是父亲的园艺技术格外高超么?的确,几棵和五岁孩子一般高矮的美人蕉上,已经开出了两、三朵桔黄色的卷筒状花朵;那一片和杂草相似的紫茉莉,也坚持不懈地在傍晚绽放出一颗颗星星般的紫红色小花;另外,栽在花盆里的一棵石榴,已经在火红的花季过后结出了两个喜人的绿色小弹丸;还有,那棵好像绿色小树一样伸展着枝条的迎春花,那一株一尺多高、点缀着淡紫色绒花的含羞草,以及不断抽发着新枝的杜鹃花……然而,问题在于:没有任何一个高超的园丁可以在砖头和石块上种出一个花园。而在阳台外的空间中,却正是堆满了这些东西。

借着花盆和苗圃里的一点儿土壤生长起来的几片绿色,不过是我们为自己的眼睛制造的一点安慰剂。可是,当那只黑翅凤蝶如同一位赴约的女郎,向每一朵花儿温情脉脉地致意时,这些家养的花儿却还是不免(至少在我看来)有些洋洋自得。它们仿佛也意识到自己是这片荒漠中仅存的一块绿洲,是夏日阳光下唯一的一线荫凉,是大自然尚未在钢筋水泥中泯灭的最后一个证据……

可是,当一个人类的孩子头也不回地从它们身边走过时,这些花儿的目光又是怎样的寂寞啊!

我们的心灵不也正和这些花儿一样,渐渐在寂寞中枯萎了么?有多少所谓的“坏孩子”是在父母的漠不关心中渐渐长大的?就像那个坏脾气的玛丽……

“当她是个多病、烦躁、难看的婴儿,她被带到不妨碍大人的地方;当她长成一个多病、烦躁、蹒跚学步的小东西,她仍然被带到不妨碍大人的地方。”

或是那个“印度王爷”一样对别人颐指气使的柯林——“我爸爸也不准别人和我说话。仆人不准谈论我。如果我活下来,我也许会驼背,但是我不会活下来。”

在这些孩子的心灵深处,隐藏的究竟是荆棘还是玫瑰?他们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线阳光似的微笑,或者,是一缕春风似的慰抚;一点雨水就可以让荒漠变成花园,可是滋润我们心灵的雨水又在何处?

当玛丽走进那紧闭了十年的花园中的时候,当那些枯萎的玫瑰再一次被惊奇地注视的时候,这个孩子荒芜了十年的心灵也第一次打开了它紧闭的大门。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一个能够与自然共鸣的灵魂,而一片泥土,一簇嫩芽能够教他们领会的哲理,更胜过一个图书馆和一百个只会背诵枯燥课文的家庭教师。

玛丽是如此的幸运,她在花园里找到了一个新的天地,这片天地充满了自由和创造的快乐;她也找到了一个新的朋友,这个叫迪肯的男孩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一个代言人;但是真正幸运的事还在后面,那就是在玛丽发现柯林之后的发生的一切:一个小小的花园使得性格、经历都截然不同的三个孩子聚在了一起,就像童话中才会出现的情形一样——当玫瑰开放的时候,王子也从魔咒中解脱了出来。柯林重新发现了生命的乐趣和意义,他也终于重新成为了一个可以自立在大地上的人。

“我要活到永远的永远的永远!”

当柯林这样放声呼喊的时候,他也许不知道,他已经道出了深藏在秘密花园中的一个永恒的秘密:这个秘密只有花儿们知道,只有知更鸟知道,只有春天知道,或许,那只黑色的凤蝶,它也知道。这就是为什么生命能够战胜死亡,为什么玫瑰枯萎之后还会再开放,为什么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仍然有一片片寂寞的绿色在顽强生长……

你还没有猜出这个秘密是什么吗?那么,就轻轻走进藏在你心中的那个花园吧,你会在凝视花开的那一瞬,找到最终的答案。

【实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儿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教学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幼儿的教育、家长的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园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幼儿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幼儿的评价。教师因幼儿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幼儿而存在。培养幼儿从小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筑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幼儿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幼儿的成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作为幼儿教师,在我的学生面前,我们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里面去,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并和你做朋友。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应该充满人情味……。

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班主任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

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儿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七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心得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书心得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这是一篇,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很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刚刚打开就被书中的精彩描述深深吸引,无法放下。深吟浅唱地翻过书中的每一页,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在字里行间不停地穿梭,就不由得把“生命化教育”当作一种信仰。这是一本让人流泪着又微笑着、痛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流泪还是欢喜,这本书都会让你迷恋上人的成长…….这本书其实是福建20位教师践行“生命化教育”以后得出的教育智慧的结晶。书中篇篇精品,当然如果你对此有所怀疑的话,你打开扉页或是任意一篇都会给你一个很好的证明。可以很明确地说,只要你读了《迷恋人的成长》,你心中就会充满了对“生命化教育”的信仰。书中的20位教师都是众人皆知的名师,他们是积极的生活者、真正的博学者和优秀的教育者。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生命的珍视,通过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让我这个刚从高校毕业的新人在踏入教师队伍之前就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形象。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爱,达到一种迷恋的程度,因此,能在如此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得到如此多的精彩发现。现在选取几个“发现”的片断,与大家共同感受“生命化教育”的魅力。发现一:“回想我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屯有不少理智控制不住感情的冲动行为,也有不少在情急之下所做出的莽撞行为,现在是后悔莫及呀!但我庆幸,参与生命化教育实验,我不再粗暴,不再简单,我变得成熟,变得有智慧了!在今后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个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很少有人能这样勇敢地分析、解剖自己,这样真诚地直面错误,立下要培养富有个性的人的诤诤誓言。发现二:真诚的“美化”。教师的爱能创设一个愉快的教育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烦恼、焦虑、紧张、害怕、反感等情绪是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脾气和情感状况下学习,将会抑制智力的活跃;相反,在愉快、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学习,则往往伴随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下而不易疲劳。当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学生们便也露出笑脸,教室里阳光灿烂,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因此,我想,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用智慧、用技巧、真诚地去“美化”学生的过错行为,用尊重、信任、激励去唤醒每个生命个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语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自己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勤于研究,勇于实践,把自己对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运用于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会更和谐,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富有人性。发现三: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理解作为生命表达的教育。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说:“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教育的智慧,不在乎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乎如何协助孩子培养智慧,因为知识都是旧的,生命却是新的。学习是种迈向未知的智慧和勇气,只有时刻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受,让孩子们真正地“做自己”,教师才能因着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师生才能共享生命化的教学课堂。发现四:把课堂当成生命中的一种美丽探险。黄瑞夷老师说,其实教师日常上课在愚钝和机敏之间往往也是这一念之差。全力关注学生我们就机灵了,全心关注教学环节我们就愚钝了。看来要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做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的:只有当教师所要教的教材在他看来浅显得如同识字课本一样时,他才能把精力从教材上转到学生身上,才是用一辈子来备课。教师教学要从关注“错”与“对”中转向关注差异,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成全学生,才算尊重个性,才是“目中有人”的教学,反过来学生的差异也成全了教师,一个教师的成长必是在错综的学生差异中获得成就的。让不一样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是对教师的挑战,挑战使他变得敏感、聪慧、富有才华;关注学生差异的课堂是开放的、是无法预设的,它只能凭教师的才情、文化的底蕴、教学的素养、生活的积淀,依学生的个性艺术化、个别化地处置,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长。关注“错”与“对”的教学,只能使教师的匠气日益加深,教学会让教师没有灵气,甚至走向反教育的一面,自然对学生是一种摧残。因此,生命化教育课堂提倡成全学生就是要成全学生的个别、成全学生的差异,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生命飞扬的教学。这20位老师的这些质朴真切的文字,来自于他们对生命及工作的深切感悟、智慧与激情。这些文字告诉我们:那个能够不断启发、感动、刺激教师的课堂其实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一页打开,都充满了对人的成长秘密的感叹和眷恋。教育的发端是爱和责任:对自己、对所有的生命、对探求未知的努力、对我们虔诚地期待又无法预知的未来。生命化教育行动沉潜而细致地深入到这20位教师的课堂。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富有生命真情的文字,以他们的坚韧与耐心,预示着生命教育值得肯定的美好可能。最后,我想用这本书的主编张文质先生的一段话与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奋斗和即将加入教育大军的同学们共勉: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位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开始;从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开始;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开始。轻轻地合上书,另一个教育世界却在我的世界打开。“生命化教育”留下的智慧不由地在我脑中激荡。当然书中也有缺点,诚如体系比较混乱,没有对“生命化教育”作系统诠释。但这丝毫不损它的魅力。捧起书的瞬间感悟,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追寻中的豁然开朗,就像“走进五月的果园,各色各样的果子累累垂挂在枝头,你打开你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采撷来的美好的果实”;掩卷后的理性思考,又似“走进上帝的伊甸园,你大胆摘食了智慧的果子,于是你通晓了一切。”那种对生命意识的尊重,会使你在潜默化的被“生命化教育”感动直至把你的生命意识唤醒,同时又悄然地把“生命化教育”作为你对教育的信仰。打开《迷恋人的成长》,开始迷恋人的成长吧!让我们一起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感受美丽的教育人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就应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决定,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我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惩罚。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务必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4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12年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12年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满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字就像螃蟹爪,弯弯曲曲,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字格里的生字都看不清了。后来我和她的家长的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个办法:在学校,只要能坐好,握笔姿势正确,就画一面小红旗;写好一个笔画,老师就大力表扬;在家里,家长每天拿出20分钟,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字。如果能一次坚持坐好、写好10分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例如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讲一个故事、做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邋遢、多动、蛮横无理的芳芳了。课堂上的芳芳平心静气地端坐着,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写字的时候,只见她头正、肩平,嘴里默念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这一切做好了,再一笔一画地描红、仿影、临贴,起、行、顿、收,写起字来抑扬顿挫,好象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她作业本上红圈圈越来越多,书包里整整齐齐,新书上干干净净她的爸爸激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字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人生仿佛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如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5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读书思廉活动,我认真学习了《管好自己是一种考验》、《长存感激之心》等文章,感受颇深:在我们感慨某个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下马,或者是唏嘘某座新投入使用的桥梁轰然倒塌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在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如何避免教学上的?我认为,必须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校正人生坐标,规范人生追求,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执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已经把教师的职责诠释得清清楚楚了。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用心教学。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忙着职称晋升,想要名利双收。于是,不知不觉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点,“心较比干多一窍”,千方百计地“补”习,“考”好成绩,“写”论文,“上”公开课,“指导”学生……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安全意识漠不关心,对教学、科研更是不屑一顾,职称、名利却样样想通过各种手段与别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等”。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年初涉教坛的崇高理想?面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管好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善用智慧,顶住诱惑;秉公用权,为人服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慎独慎微,自省自重;加强学习,明理立德。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学校是育人的净土。要让廉洁常驻校园,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支持,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学校廉洁建设的主人。活到老学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该甘于清贫、道德高尚。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作为教师,更要随时随地都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都应该以良好的品行、人格、气质、情趣来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严于律己,高尚做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真诚待人,注重品行的修养,向品行好的人学习。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做一个深明义理的人。在中外历史上重名轻利者不乏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秉公无私”的屈原,“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等等,都有很强的名誉意识,并以此加强自己的品行修养,促进自我完善,使得后人钦佩并效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防线。教师应该自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自觉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于律己,就要接受监督,不谅“小恶”。所谓“小恶”就是大家常说的犯小毛病。“小恶”因其小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我们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视解决“小恶”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应该看到“小”是相对的,“蚁穴”虽小,但久而久之,千里之堤可能毁于一旦;医生做手术,哪怕还有一点点病菌没消灭干净,也会引起溃烂,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恶”不可小看,我们应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最后,要学会感恩。一个人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成就了多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要感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知足。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分清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用“严于律己,高尚做人”的理念要求自己,真正使教学质量能稳中有升,做一个心胸坦荡的好教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6暑假,学校分给每位老师一本书,我读的书是《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下面是我读此书的心得体会:此书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工作起来都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每位名师都有各自的风格,8位名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有用不完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为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8位名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数号称“美国最好的老师”莱福。艾斯奎斯。当一名教师倾其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时,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知道美国传奇教师莱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国众多的名师中,很难有人如莱福。艾斯奎斯一般给人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听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就是一个人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的名师。他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主动教学生高等数学,让学生阅读原版文学名著,给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甚至在课间教学生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总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行政老师,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时工作时段的,8小时之外,他们同样做着学校里的千头万绪的事情。寒暑假和双休日对老师们来说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好的干工作的时间。我在暑假,经常来学校锻炼身体,看到学校行政和部分老师,几乎是天天来校工作,尤其是我们的陈校长,在暑假里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来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强付出,同书里的美国名师莱福。艾斯奎斯是一样的!学校行政这么超付出的工作电影,他们不分时间的默默付出,是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为了保证开学后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学生在新学期里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他们是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好榜样,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强的付出,有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观,我们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绩来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说的“成功无捷径”、“卓越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艾斯奎斯曾经“头发着火还在教”!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个学生点不着酒精灯,其它同学都要求进行下一步实验,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亲自帮她点,但无意中把自己的头发给点燃了,要不是孩子们叫了起来,艾斯奎斯还不知道。他说,“虽然这样很可笑,但我真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方向是对的——孩子们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须忽略。”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教师要真正热爱你的学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走过场,假惺惺地说要帮学生,心里却不太情愿。我们只有源自内心地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象艾斯奎斯这样的境界,这样,我们将会是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的,也会成为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艾斯奎斯说:“在小学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各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家长。所以,为了儿童最好地成长,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起着最好的、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操守,全身心地工作,发挥各自的岗位作用,为教育事业多多奉献出自身力量。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7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教育好自我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齐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我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我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老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在11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伍尔夫读书随笔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高中英语范文背诵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读书心得范文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高中随笔范文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书心得《范文参考: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集锦18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心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