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无问西东观后感 > 地图 >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2-09 来源:互联网

《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

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的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

《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一】

如果说,电影《无问西东》里这些人物,谁和生活中的我们最像,那便是吴岭南。吴岭南虽然实课成绩较差,但是国文却很好。身在洛丽塔的他处于青春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将自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即便身在国内顶尖学府,内心依旧迷茫慌乱。最终在一代文豪泰戈尔的一段演讲中与自己和解、释怀并做到影响他人。仔细想想,谁的人生中不是如吴岭南一样,有过迷茫期呢,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迷茫期的时候都有一个类似泰戈尔的人点醒自己,让自己从迷茫中解脱出来。

电影4个故事,很长又很短,像是一下子说尽了人世间的喜与乐,悲与苦,但是又意犹未尽,知道这仅仅是人物生命的某一个阶段而已,接下来还是要掺杂着悲欢离合过下去。通过此片可以看出,导演实际上是个悲观主义者,全篇传递了太多的悲观和伤感,然而也能看出她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她选择用“善良与爱的传递”这个意念来衔接四个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故事。

吴岭南从泰戈尔那里悟出了人生真实性的重要性,从而和自己和解并将此传递给沈光耀及西南联大的一众学生,沈因此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当空军,为危难中的国家出一份力,军中拥有较好物资补给,善良的沈光耀将军中的食物投放给蒙自村中的孩子,从而让陈鹏得以活下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陈鹏和王用失去生命的代价让李想不再懦弱学会付出,在灾难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又救了“陈”姓的四位双胞胎女孩儿,也许这四个孩子从小获得过他人爱的资助,也会将这份善良和爱传递下去。

最后不得不说,优秀的电影和文学等作品还是很伟大的,像是一个媒介透过另一个时空,传播世界和人性的多面性给观众,带给观众反思与爱,让我们学会在恐惧中拒绝产生恐惧的行为,在爱中散发爱的光芒,终于明白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二】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题记

有很多片段,不那么动人,我却忍不住泪如泉涌;有些片段,明明是该欢笑的情节,我却心中钝痛得无从适从。好的电影,有让人思考的力量。

在我看来,纷纷扰扰的尘世,有如一块巨形的磁铁,一级是利益的驱纵,一级是真我的回归。心灵的罗盘在这里强烈感应,唯有坚持真心,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无问西东》很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不是爱情片,不是战争片,不是文艺片,不是纪录片,然而爱情、战争、历史它都占了,却只为了讲两个字——“真心”。而“真心”二字,也正是爱、信念、同情之源。

一头雾水的开始,四个混战的时代,纵使电影伊始就直白地点破“真心”的中心思想,我也依旧迷茫。

以为是揭露职场竞争的险恶,以为是清华园里的爱情,以为是批斗那个一句话害死一个人的时代,以为是混乱年代仍求知若渴的信念……但其实都不是,导演如此含蓄,层层叠叠的铺垫,不过最终为了向我们说明一件事——无论这个时代是美丽还是险恶,我们都要始终保持一颗“真心”,为自己而活。

这部片子早早抛出“真心”二字,首先我就开始思考,何谓“真心”?

是吴岭澜坚持自己的心性选择了文科,而不是随潮流读理科:是沈光耀弃笔从军直至战死沙场;是王的伸张正义和坚定自己的清白;是陈鹏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核实验;是李想将自己的生命聊表了对放弃王的悔恨;是张果果继续选择资助四胞胎、选择安全性。

更深一层次的,我开始思考这些人的真心,他们的差异性的意义是什么?

很快我就明白了,这四个时代,同时也映射了一个人面对“真心”的四个过程:吴岭澜代表了人对“真心”的认知过程,从迷茫到坚定;沈光耀代表了对待“真心”的态度的转变,从犹豫到无悔;王和陈鹏则代表了从始至终不曾改变的“真心”,同一时期的李想代表“真心”从开始的持有,中途因世俗消失,最后拾回的过程;最后张果果代表从违背“真心”到重新面对自己。

这些人的真心都被质疑过,被自己质疑,被他人质疑,但是无一例外的结局都是坚持本心。

很多人都直至电影的最后,才明白这四个时代之间的联系,而后发出“终于看懂了”的感叹。

但是在我看来,导演的意图并不仅仅是让这四个故事看似连贯,她要向观众传达“真心”的更深的一个层次——“真心的延续”。

因为泰戈尔和梅贻琦的教导,吴岭澜才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而吴岭澜作为沈光耀的大学老师,则帮助沈在其未来的选择迷茫之际告诉他要坚持“真心”,如果沈光耀没有当上飞行员就养不活陈鹏,没有李想,也没有今天的张果果。

时代在变,每个人的真心也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坚持“真心”的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何所谓“无问西东”?唯“听从你心”是也。

《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三】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为社会之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说到底,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在最极端的时代,“说句真话”可能就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我们不批判“明哲保身”,但理应更歌颂那些敢于站出来面对千夫所指而不忘初心的人们。这些人,才是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康德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影片最后,逐一介绍了跑龙套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盛,看到了泰戈尔口中“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他们各自躬耕于自己的领域,抵御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内心,理应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名字,想必大部分都耳熟能详: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其说是一部清华的礼赞,不如说是清华精神、甚至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礼赞。

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有两个细节想说一下:

刘淑芬(演得真好)其实是好人。不是好人的话,她就不会供养男朋友上大学,就不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王而崩溃跳井。一个不被丈夫善待的好人,害了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最终一死一伤。没有人做错,错的是那个把错误无限放大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善恶不分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否定真实的时代。这无法不让人唏嘘。

关于沈光耀投喂食物的“真实与否”,我倒觉得并不重要。贫穷的孩子们光脚踩在红土地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追着“晃晃”洒下的食物,舔着甜蜜的冰糖。这一段情节,我理解为电影的理想主义,甚至之后,沈光耀的队友们也一起投下糖果和罐头。这一幕,是电影的高光时刻,是电影人和观众在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弥补现实中的无力。那个小小的降落伞,在我看来是如此浪漫。英雄的定义未必是刚正不阿、战死沙场 ,也可以是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PS,关于这部电影里的几段箴言,我另写了个文章,试图更详尽地阐述这个电影带给当代人的启发,感兴趣的可以看:

《无问西东》看完了,让我们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几段人生箴言

《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四】

20xx年xx月xx日观看了电影《无问西东》。

这部影片主要是通过四个故事,来讲述故事中的五位青年,在不同时代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故事之一:现代白领青年张震,面对有四个婴儿的贫困家庭,在帮与不帮中的选择。到影片最后他还是决定选择帮。

故事之二:六十年代,三个青年王、陈鹏、李想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通过他们介入班主任老师与其妻子感情不和这根导火索,而引出一场人生观与道德观的碰撞。在这场撕裂的斗争中,他们的师母自杀,老师懊悔,王差点丢了生命,李想在关键时刻,为了实现自己去大西北的目标,而放弃了王。陈鹏在感觉追求王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服从学校分配。最后李想为了救同事,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大西北,到死他都在懊悔自己的逃避。而王在陈鹏的帮助下,终于敢于面对现实,而选择了主动到大漠中去寻找自己的爱人。陈鹏在王需要帮助的时候,做了那个无怨无悔给王托底的人。

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

在炮火中,没有教室,在山洞、沟壑中席地而坐,挂一块黑板就是教室。瀑雨声盖过先生的教书声,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听雨声"四个字。雨水淋湿了先生、学生的衣服,打湿了先生、学生的头发,但没有一个人离开。

翻来西南联大的历史,朱自清吃糙米度日;闻一多靠治印换钱,2年留下1400多方印谱;华罗庚住牛棚;邓稼先的父亲邓以哲教授叮嘱儿子"好好读书,将来力图报国"。邓稼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临终时他还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 他们的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支撑了联大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吴岭澜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梅校长对他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最后,他在听到泰戈尔的演讲后找到了答案。

故事之四:面对国家山河破碎,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投笔从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沈光耀在经历了空袭,经历了死亡之后,激发了国家情怀,背着母亲报名参军,空投食物给那些忍受饥饿的孩子。在战场上以微笑面对死亡,在最后关头,驾机迎头撞向敌人。 他的原型就是清华学生沈崇海,当沈崇海发现自己的飞机受损,不能返回空军基地时,他驾机撞向了敌舰。 抗战时期,有1200名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其中14人以身殉国。

影片《无问西东》,表达了一种精神,就像西南联大校歌中写的"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整部电影通过四个故事的相互穿插,和年代的交替,把四个故事中的人物相互关联起来。就像一部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

在讲述的这四个故事中,"选择"始终贯穿在其中,它想表述的就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无论是张震,还是沈光耀,还是陈鹏,还是李想,他们都在选择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表现出来的是善良,是国家情怀,是一种责任担当。 爱你真爱,行你本真,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


相信再过不久,《开端》这部电视剧就要播完了,值得一看。看完《开端》后,我明白了:其实有时候,普通的平凡人更伟大,他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那么,你看完《开端》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一)

“白敬亭催更成功”的消息登上热搜榜,电视剧《开端》将在1月19日加更1集,为这部悬疑剧再添一把火。

“最省钱剧组”的梦中梦

电视剧《开端》讲述了游戏架构师肖鹤云和在校大学生李诗情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并在公交车出事的时间段内不断经历时间循环,两人从下车自救到打破隔阂并肩作战,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循环”的设定让同一个情节反复上演,截至第8集,李诗情和肖鹤云已经在剧中分别“死”了19次和14次。一辆公交车,十位演员,是电视剧《开端》出现最多的场景,演员们连衣服都不用换,该剧剧组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省经费的剧组”。

按说同一个情节重复这么多次,挑剔的观众早就该看烦了,但剧本的精巧设置让悬疑线层层递进,观众跟着演员和剧情走,在简单重复的场景里,快速理清了故事逻辑,怎样逃脱成了观众最注意的点。

最开始,李诗情自以为前五次死亡循环是云里雾里的“梦中梦”,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失败,直到第六次将肖鹤云拉下公交车,两人开始并肩作战。装病、强行破窗、抢方向盘均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躲过了车祸爆炸,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没想到车上还隐藏着真凶……主人公在一次次猝不及防的死亡中接近真相,也让观众有了“逃脱游戏”打副本的沉浸式体验。

全剧在第8集迎来一个小高潮,在主角找遍了车上每一个人的包裹之后,终于将焦点放在了坐在窗边的陶映红身上。她神情漠然地坐在窗边,脚边有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放着高压锅。当陶映红被发现就是凶手时,她立刻掏出刀来果断手刃眼前的小女孩,此时画面变成了黑白。

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二)

最开始的三集,我觉得李诗情(赵今麦 饰)拼命想救下车上的人,是因为她单纯的善良,抑或是她受过的高等教育,在潜意识里指引着她这么做。肖鹤云(白敬亭 饰)也加入找真相救人的行列,是因为他想摆脱循环。看到第五集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

他们是被乘客们的故事感动。那位蹲过监狱的大伯,即使他的妻子和儿子因为惧怕被人指指点点而疏远他,他却从未恨过妻儿,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仅仅是听说儿子想吃他亲手种的瓜,就风尘仆仆的去送瓜。还被李诗情善意的谎言感动到请吃瓜。

大伯的儿子也只是嘴上说说,心里还是记挂着父亲,那些思念的话没有机会,也不好意思跟父亲讲出口,却在李诗情的询问下破防了,同样破防的其实还有肖鹤云。

那个失业又失去住处的大叔,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却还在电话里关心女儿的学习。把想留给女儿的卫生巾当众拿出来给李诗情,也不惧怕旁人异样的眼光。他在精神层面和父爱如山方面,绝对够得上好父亲的称号。虽然他做的是小事,却看得出很善良。

“武装”得严严实实的宅男,他不会因为有哮喘病而停止爱猫,也没有因为知道自己要死于爆炸而退缩,反而是积极主动的想加入营救小队,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看似啰啰嗦嗦的药婆,家里常年有病人需要她奔波照顾,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形成很好的习惯,面对突发疾病的人,也是她最热心帮忙,她值得被救援。

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三)

1月11日晚,白敬亭的新剧《开端》正式开播了。这部剧由于剧情带有一定的悬疑色彩,在开播前就备受关注。赵今麦和白敬亭两人在以往的电视剧中演技相当不错,在这部剧中他俩的表现也很受期待。

《开端》作为一部时间循环短剧,主要讲述了主角肖鹤云(白敬亭饰演)和李诗情(赵今麦饰演)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并且在公交车出事的时间段内不断经历时间循环,从下车自救到打破隔阂并肩作战,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

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在于男女主角的演技很可。白敬亭和赵今麦作为新生代演员演技一直很不错,赵今麦在《初恋那件小事》、《小别离》等电视剧中的表现一直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而白敬亭在之前播出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一剧中的表现也很亮眼。在这部剧中他俩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赵今麦饰演的李诗情不断地经历时间循环,不断地经历爆炸,她的表现从第一次经历循环时的困惑和不解,以为自己做噩梦了到意识到自己在不断经历爆炸,知道会发生爆炸并且自己正处于即将爆炸的那辆公交车上时整个人紧张、惊恐的表现特别真实。

而白敬亭饰演的肖鹤云在经历爆炸死亡后再一次循环回到那辆即将爆炸的公交车上时整个人很紧张,一直在大喘气,在看到旁边的李诗情时又很震惊,整个过程都很真实,没什么表演痕迹。

2024《开端》的价值观深入挖掘(篇四)

嘴碎的直播一哥,他那么其貌不扬,还不受很多人待见,可这些完全不能打压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不仅敬业,还很重视公道。所以他帮过李诗情说话,也帮过其他人。

还有张成警官(刘奕君 饰),肖鹤云问他接到报警短信会相信并立刻出警吗?张成的回答迅速又干脆“会”,宁可被假警信息骗十次,也不想错失一次出真警救人的机会。

那个王兴德(黄觉 饰)虽然话少又有些死板,老是拿公交公司的规定说事儿,但说归说,每次遇到有人求助或者突发情况时,他都能认真对待,没有做完全的旁观者。

一路上都在听音乐还忍不住摇头晃脑的耳机哥,虽然目前的剧情还没有具体写到他,但我觉得他一定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车上发生的事情他都有参与,从不置身事外。

其实,不管是真落魄也好,还是假虚荣也罢。在车上的乘客,让李诗情看到了他们善良的一面,也在循环中发现他们各自让人感动的故事,所以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李诗情和肖鹤云是普通人,要不是被卷入循环,他们两个人甚至都不会相识。他们是平凡人,本来知道结局的他们可以独自安好,不去救人和报警,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他们用自己最普通的身份,做了最不平凡的事情,他们配得上伟大这两个字!

观《无问西东》有感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题记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只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电影里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这句话。当今世界,有多少人不是每天拖着一副虚伪的皮囊生活的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听从自己的心声呢?那内心深处的念想,无关他人,只属于我们自己,它不停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电影里的沈光耀出生于名门世家,本可以幸福安稳地度过这一生,但是他选择了离家远赴西南联大读书。在那个战争弥漫,人民处于水生火热的年代,他萌生了从军救国的念头。他参加了空军选拔并完美地通过,可这时母亲收到他要从军的家书,立刻马不停蹄地前往西南联大劝说他。母亲流着泪说:我想让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在母亲的劝阻下,沈光耀败下阵来,听从母亲的。可是那以后他的情绪就萎靡了许多。

当敌军突袭的警报响起,所有人匆匆躲进壕沟。在敌军飞机在上空盘旋的壕沟里,教授们捧着书,仍在传道授业。沈光耀的老师吴岭澜用泰戈尔的诗选点醒了沈光耀,当他再回到校区里,看到战火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倒塌的校舍、昔日与他一同抓蛇的孩子在母亲怀里奄奄一息他决定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弃笔从戎毅然走上了从军救国的道路。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奔赴一场盛宴。牺牲的时候他望向家的方向,但他从未后悔,因为他做到了内心最想做的事。

而他的老师吴岭澜,也同样做到了从心而行。当年因为文科考试满分、实科考试不及格,而被清华大学梅贻琦先生约谈。他说最优秀的学生都选择实科,所以他也不想读文科。梅贻琦问了他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于是他决定转文科,成了后来清华大学的教授,过上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

在吴岭澜身上,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我热爱历史,喜爱谈论时政,文科可算是名列前茅,但理科常拖后腿。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读理永远都是大势所趋,而我却背道而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读文科,做一名文科生。但文科生这一条路,注定要比常人背负更多的压力。我曾仿徨,也曾迷茫。站在这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到底是要在这百花丛中当一朵牡丹,还是做一枝独秀的傲雪红梅?内心的念想,似乎在不断地助推我走自己喜欢的道路。看到沈光耀内心笃定地奔赴盛宴,看到吴岭澜选择文科后,在一片雪地里碰着书本,露出会心笑容,内心的念想愈发强烈,愈发坚定我心中的文科梦。岁月峥嵘,文科依旧;初心不改,爱她依旧,无关他人,只问自我。

生命中总有疑惑的时候,当你需要做出选择时,尝试听听你的内心。正因他们每个人都怀有赤子之心,即使命运再来一次,王敏佳依然会写信指责长期殴打自己老师的师娘,仍还会在一片批斗声中昂起骄傲的头颅;陈鹏依然会不顾自己的前程,毅然带着王敏佳远走高飞;沈光耀依然会听从内心,奔向自己的死亡;吴岭澜依然会放弃实科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科。。。。。。。所谓的赤子之心,就像那初生朝阳一般,纯真无瑕,无畏敢当。生命中就该有听从内心的勇气,必须笃定,只问本心,无问西东。

然而如今更多的人却在违背着自己意愿,在职场上为了升职做着那些自己不愿做但又利己的污秽之事;在学习上,也为了日后的出路,学着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在日常交往上,尽管自己很不喜欢与此人交往,但又因他对自己的前程有利,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尔虞奉承;就像最初的吴岭澜随波而流,就只因人们口中的成绩好的学生都学实科,就放弃自己内心喜欢的文科,倘若他真的随了大流,他的这一生便真的只剩麻木和迷茫,只会把自己麻木地交给书本,交给知识;就像另一位主人公张果果他在职场的尔虞我诈、在利益的追逐平衡中丢失了内心深处的自己,在抚养四胞胎问题上曾想过抛手不顾,把自我看得过分重大,反而丧失了自我的力量。但他们最后都醒悟过来,选择了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给岁月以最好的回报,去做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岁月如梦,青春如歌。只问敢勇,无问西东。人生来应该是为自己而活,勿忘初心,在这个不完美的时代里,选择在当下活得真实,用一颗赤子心,活出只此一生的无怨无悔。岁月漫长,但青春说长不长。既然还年少,就全力以赴地拼一场,做最真实、最好的自己。他年若得青梅煮酒,亦能以年少就开始书写气略篇章,笑谈不愿怠慢与辜负的初心梦想。

观《无问西东》有感1400字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当张果果这段独白出现的时候,我思绪万千,泪水纵横。一部电影,横跨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用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给了我人生中许多未知的答案:人活着只为活得真实,从内心出发,随心所动,无问西东。

即使四代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那便是追随自己的内心,选自己内心所选,积极面对生活,保持本我,恪守真心。

吴岭澜受到大潮流的鼓动,一心想学实科救国,但经梅贻琦的循循善诱,明白了真实,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当沈光耀勇敢弃笔从戎,迈出那沉重而艰难的一步时,他便做到了追随内心所想!为了衣不蔽体的孩子们,他不顾一切地给他们投送食物,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李想,虽然为了一己私利而逃避了责任,但他的后半生仍然可歌可泣。为了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他扎根边疆,救死扶伤,这是他的选择;现代社会尔虞我诈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张果果坚定自己的选择,敢于冲破现实的迷雾,帮助了四胞胎姐妹一家。四代人,充当了当前社会的一面折光镜,折射出现实的种种不堪以及每个人在冰冷现实面前所保有的温度。

这个社会,听到的和看到的常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有多少人为了社会地位与利益,违背自己的内心,为了区区一个名利和社会地位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反目成仇。一天天,一年年,面对的都是虚伪的自己,面对的都是你争我斗,像极了宫斗剧。这些人永远都躲在襁褓里,当个婴孩,违背种种。他们,被利欲焚烧,被世俗埋没,寸步难行!就如官员,初衷是为了百姓,但到头来呢,却是贪赃枉法。只要我好,管你们是死是活。贪官的行为就是丢失本我的表现,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了致最珍贵的你。是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也是真实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面对纷繁扰乱的社会,能够坚守那份真心实属不易。一生真的太短,一瞬真的好长,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一天天的重复,一样又一样的重复。我们哪天不是机械地活着。盲目地活着?将自己交给书,我们就觉得真实。不,那不是真实,只是踏实而已。

我问自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所选的道路,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我真的不后悔吗?到底什么才叫真实呢?今天,终有所悟。真实,便是坚守自己的初心,随心所动,敢于同世俗抵抗。那么,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我还有勇气前来么?会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内心的选择,父母给了我生的希望,成长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我所经历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恰到好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自我,那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是我自己不敢去挖掘我的真实罢了。

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像沈光耀等人这般,敢于迈出哪一步,真正做到不为世俗所羁绊,随心所动。这就要求我,也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世俗中挣脱出来,从自私的襁褓中脱离而出。坚持自己的本心,坚信自己的珍贵,坚守自己的阵地,抛弃各种杂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问西东,只问本心,才能不为自己找到千千万万种理由逃避现实,以此迎合世俗,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很珍贵,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亦会被周围影响。所以,在各种选择面前,一定要坚守内心所选,做无愧真心的事,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生而为人,由心而活,不顾言语,不顾浪潮,不顾世俗,立德立言,只问初心,心之所向,不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我也不问西东


我也不问西东

一一观《无问西东》有感

◇周良贵

支部组织集体看了场电影,却没想到看场电影看出一肚子惭愧和自卑。花了二个多小时在时空中颠颠倒倒,在玩魔术般的镜头切换中始终没找着北,就像搞不清章子怡和章(獐)子岛什么关系一样带着一头雾水走出影院,我不得不严重怀疑自个儿智商是否有问题?

上网进行脑补,这才知道《无问西东》之名也取自清华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电影开篇歌曲就是清华的老校歌。该影实是为纪念清大成立百年而拍,说白了是一部献礼片,只不过在百年到来时却被莫名其妙束之高阁。这下给自己好象找到了台阶,到底是给一流大学立碑的,又都是一流大牌演绎,不搞个玄之又玄新之又新的咋显水平?或许这么长没让出阁,并不是传说的什么政治敏感性,说不定这片儿也让审片人智商有点搁顿?

一部电影装进了四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而且主题也定格在寻找真实、勇敢的自我,不少情节、场面虽然逻辑有些牵强但抓心也抓得一踢糊涂,看得热泪盈眶的人还真不少。至于情节人物,我想既然是为清大献礼,定然都是有原版模型或pS模型的,至于世纪风雨中成长的清大为何要选这几个并不很搭的情节,相信编创人员定然抱有良苦用心和目的,凭我越来越觉得有问题的智商自然说不出一二。总的来说是我本人格调低下,好的不想再多说,毕竟这电影对我有点伤,哪怕一剑还一剑,也得鸡蛋里挑些骨刺。恕我直说,第一根刺儿我最想问问这电影的导演,是否脑子坏了不?能不能少点在时空中倒来倒去,又不是培养飞行员为训练大脑的平衡而不得不如此,真的不怕人家晕吐吗?第二根刺,清大又不是中戏,干嘛尽挑那些大牌俊男美女,都帅得一塌糊涂,搞得半天哪人哪名哪时代都难辨,有意思吗?人家马云今天不也很成功吗?难道清大会以貌取人?还是清大太有钱太拉风?第三是关于那个老师许伯常和老师那个被其冷漠的"错爱"培养成渣滓洞狱警的师母或许真有其人其事,但也够荒唐透顶了,选这样的引线来导入文革的残酷和荒唐,并且不惜戏分,莫非是要荒唐对荒唐?当然最想挑的刺是现代广告人张果果和一众面孔,这个时代人的聪明智慧超过任何时代,但人性也更加复杂,四胞胎、亿家奶粉、老板、秘书、家属各有所想、各有所求丶更各有所疑,做人到这份上,我都不知道说啥,但张果果兑现了承诺,超出了期待。如果将这四个时代按时间前后排列,光从人性的光辉和个人追求、境界这一面来说,我斗胆说一句,真的十一代不如一代。

说是"无问",但从电影开场即充满了"叩问"——当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时,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整场电影最为可圈可点之处就是处处充满对人生的叩问、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叩问?好在在观者看来四个时代的四个主角最终都做出了不错的选择。战火纷飞、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年代你是选择安身立命,还是奋不顾身?特殊年代,身不由己,你是选择明哲保身,还是敢于申明大义、忠于真实?面对现代职场的浮躁与诱惑,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不忘初心?身居象牙之塔,你是选择成为民族脊梁还是成为精致的利已之人……电影中经典鸡汤熬了不少,喜欢喝鸡汤者可以去慢慢啜饮,细细品味。时代不同,扣问不同,但能不能、敢不敢有责任担当,没有私心和杂念,不畏世俗,真诚的做自己,毅然决然地选择真实、善良、无畏与同情,是对每个人人生最现实的考验。"世俗"的真实面孔就是明哲保身,它存在于每一个时代,如同空气一样包裹着日常生活,甚至让人习惯到无法察觉,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而我们这个时代,又在面临着怎样的"世俗"呢?

观《无问西东》有感 2000字


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观《无问西东》有感
刘钰君
指导老师:赖海宁
两情相悦如往常,道世事无常。生变幻,当头棒,猝不及防。你我曾如鸳鸯,儿女情长,执子之手盼白首共烛光。念念不忘,可有回响。心已伤,百孔千疮,我已遍体鳞伤,仍然故作强。
——小时《望》
《无问西东》跨越时空,从1921到2012,以四个不同的故事诠释了对“无问西东”的理解,并提出了追求真心的方法,“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1962的爱情中,或许大多数人会感动于王敏佳和陈鹏的爱情故事,而我却为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故事所唏嘘。一如影片所述,刘淑芬与许伯常本自情深,在刘淑芬供许伯常上完大学后,许伯常却不想娶刘淑芬了。于是刘淑芬摆出泼妇的架子拿着刀逼上门去,逼着许伯常娶了她,并在婚后性情大变动辄打骂。是,她捏造事实,构陷了王敏佳,毁了一个花季少女,那她自己呢?她又何常不是被毁掉的那个!
“当初是你说会对我好一辈子的。”“当初,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为什么?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就不能变。”在我看来,许伯常就是在为他自己的错找借口。亲口许下的誓言在即将兑现之际反悔,怨谁?刘淑芬也只是个为爱所困的女子,当她发现自己的所爱变心后是什么感觉?惶恐,焦急,不安还是绝望?但她仍不能放弃对许伯常的爱,那些缱绻时光,妄想用一生去抓住。
她只是为爱所困,她怨过,挣扎过,努力过,是许伯常没有给她机会。为什么要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却还吊着那么一丝希望?为什么在发现信是王敏佳写的时候不进行交涉?为什么?他没有责任吗?这个结果是他一手造成的啊!当许伯常在井口边声声呼唤时,是内疚多一点呢?还是日夜相处的点滴情谊更多一点呢?刘淑芬她只是怨怼,这怨怼酝酿出一个构陷,她想让王敏佳吃点苦头。所以当她看到王敏佳戴着反动的牌子被批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畅快的吧。她或许想:看不起我的人,我要你们付出代价。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一想到自己那么多年来的苦楚也就不在意了。她想要王敏佳痛哭流涕,忏悔,向她请求宽恕。可王敏佳她没有,她笑了,在荒唐而又郑重的批斗大会上,笑得那么凄美,暗含嘲讽。像是对现实,对人们疯狂的冷眼旁观,对刘淑芬的讽刺。无论如何,在精神上,王敏佳赢了刘淑芬。于是刘淑芬崩溃了,她大叫道“你们看,她在笑,打她。”那么愤怒的声音,疯狂中的人们是不存理智的。当她以为王敏佳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失魂落魄,她没想害死人,她只是想教训一下,教训一下而已。在回家的路上,她碰到了许伯常,他像往常一样把她当作空气。她想,他知道了吗?他知道自己构陷他的学生并把她害死了吗?她不敢想象,怕他伤心,也让两人的未来陷入黑暗。她或许想,她真是渣滓洞集中营中的敌人,没有她许伯常会开心吧。于是她走进院中,想起过去的缱绻时光,笑了,然后从井口跳了下去。她受不了许伯常的冷漠了,也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只好一了百。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刘淑芬也想有个人托着她啊,把她从那枯井里托出去。她的爱那么卑微,自认无错,可王敏佳一封举报信过来告诉她,她的爱不对,她错了。那,她该怎么办才对?谁又能告诉她怎样才能挽回许伯常的心?如果,如果她就这么去了,他不就会一直记得她了吗?她永远会是许伯常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经年大戏,谁是受害者?谁都是。刘淑芬死了,王敏佳毁容了,而许伯常,按他的性子,应该是一辈都无法从这个结里走出来了。
追求真心,无问西东。是啊,他们都追了啊。刘淑芬追了爱情,王敏佳追了自己的善心,许伯常追了自由。但追求真心也要讲方法,看实际的啊,刘淑芬的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可难道我们就该隐忍吗?真心?真心是什么?佛谓真心乃真实无妄之心,出六识,与六尘无染无杂。我觉得真心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关其他。像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一样,三寸金莲跨越太平洋;像三毛追求自由,肆意畅快;像鲁迅弃笔从文,遵循本心。只是在决定的刹那,一切就注定成为过去,没有回头路。我们必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然而并非所有的真心都有结果,一如刘淑芬对许伯常的爱,结局只是两败俱伤。
看看刘淑芬,谈得感性一点,你所给的就是他人想要的吗?有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用别人的方法疼别人。”有一个故事,学业结束,一个宿舍的人在聊舍长哪里好。舍长洋洋自得地想着他照顾过生病的舍友,保持了宿舍的卫生。然而舍友却说,舍长最好的是在有人睡了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轻手轻脚。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刘淑芬爱许伯常,并念念不忘。可婚姻,热饭终究不是许伯常想要的。真心的付出确实令人感动,但请顾及他人的想法、需求。念念不忘,可有回响?你本在平原湖泊,又何来回响?
刘淑芬的真心是好,但缺了点方法,少了点通情达理。世事无常,唯愿我们都能够遵循本心,都能被他人所善待。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
曾惠琳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当张果果这段独白出现的时候,我思绪万千,泪水纵横。一部电影,横跨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用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给了我人生中许多未知的答案:人活着只为活得真实,从内心出发,随心所动,无问西东。
即使四代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那便是追随自己的内心,选自己内心所选,积极面对生活,保持本我,恪守真心。
吴岭澜受到大潮流的鼓动,一心想学实科救国,但经梅贻琦的循循善诱,明白了真实,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当沈光耀勇敢弃笔从戎,迈出那沉重而艰难的一步时,他便做到了追随内心所想!为了衣不蔽体的孩子们,他不顾一切地给他们投送食物,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李想,虽然为了一己私利而逃避了责任,但他的后半生仍然可歌可泣。为了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他扎根边疆,救死扶伤,这是他的选择;现代社会尔虞我诈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张果果坚定自己的选择,敢于冲破现实的迷雾,帮助了四胞胎姐妹一家。四代人,充当了当前社会的一面折光镜,折射出现实的种种不堪以及每个人在冰冷现实面前所保有的温度。
这个社会,听到的和看到的常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有多少人为了社会地位与利益,违背自己的内心,为了区区一个名利和社会地位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反目成仇。一天天,一年年,面对的都是虚伪的自己,面对的都是你争我斗,像极了宫斗剧。这些人永远都躲在襁褓里,当个婴孩,违背种种。他们,被利欲焚烧,被世俗埋没,寸步难行!就如官员,初衷是为了百姓,但到头来呢,却是贪赃枉法。只要我好,管你们是死是活。贪官的行为就是丢失本我的表现,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了“致最珍贵的你”。是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也是真实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面对纷繁扰乱的社会,能够坚守那份真心实属不易。一生真的太短,一瞬真的好长,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一天天的重复,一样又一样的重复。我们哪天不是机械地活着。盲目地活着?将自己交给书,我们就觉得真实。不,那不是真实,只是踏实而已。
我问自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所选的道路,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我真的不后悔吗?到底什么才叫真实呢?今天,终有所悟。真实,便是坚守自己的初心,随心所动,敢于同世俗抵抗。那么,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我还有勇气前来么?会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内心的选择,父母给了我生的希望,成长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我所经历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恰到好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自我,那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是我自己不敢去挖掘我的真实罢了。
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像沈光耀等人这般,敢于迈出哪一步,真正做到不为世俗所羁绊,随心所动。这就要求我,也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世俗中挣脱出来,从自私的襁褓中脱离而出。坚持自己的本心,坚信自己的珍贵,坚守自己的阵地,抛弃各种杂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问西东,只问本心,才能不为自己找到千千万万种理由逃避现实,以此迎合世俗,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很珍贵,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亦会被周围影响。所以,在各种选择面前,一定要坚守内心所选,做无愧真心的事,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生而为人,由心而活,不顾言语,不顾浪潮,不顾世俗,立德立言,只问初心,心之所向,不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不辜负


不辜负

——观《无问西东》有感

张弦

老师说,现在是个好时代,不要辜负自己和时代。何为"不辜负"?老师说:不辜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最好,就是不辜负。似懂非懂,心里想,可是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是无法选择的,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也力不从心,时代所然怎么办?这一次,《无问西东》做出了回答。

一部电影,横亘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讲述了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不同时代他们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时代大背景他们无法选择。可是,在时代背景下,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和青春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20年代的吴岭澜,一心想学实科,有着根深蒂固的实业救国思想。迷茫困惑时,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一番话引发了他深层次的思考。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就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否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而最终让吴岭澜彻悟的,则是去图书馆听了泰戈尔的演讲,看见在泰戈尔身旁站着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笃定从容,充满自信,目光清澈。吴岭澜顿悟,选择了遵从本心,毅然弃理从文。

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沈光耀,"看起来什么都能做好",当看到孩子在日机的轰炸下死在母亲臂弯,看着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瞬间失去了生命。哪怕违背母命,他也要弃笔从戎,最终慷慨赴死。

60年代的王敏佳,明艳得像花儿一样。因为虚荣,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却被那个时代定性为特务、破坏他人家庭。在批斗会上,她的尊严被践踏,肉体被摧残,甚至生命也差点被剥夺。在李想和陈鹏之间,她终于明白,什么是背叛,什么是托举。曾经的鲜衣怒马都化作了那场暴雨,一座空坟埋葬了青春,却也使她做出了自己一生的选择。"上次我以为我死了,睁开眼看到的是你。这一次,我一定要在死亡来临之前找到你。"

李想选择了血书书写下的荣耀青春,却也同时选择了懦弱的背叛。好在"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

陈鹏,中国核工业的参与者,在前途面前,他说"我有人要照顾";在灾难面前,他选择了托举;当心爱之人下坠时,他义无反顾地托底。茫茫戈壁,当蘑菇云辉煌升起,火车上,他听着人们的议论,笑了。但是当看到他拿下帽子后,头上的斑秃还有肩头后背的落发,那一刻很多人哭了。

张果果,现代社会的精英男,职场上游刃有余。外表俊朗,内心冷漠,疑心重重,精于算计。然而,在最后面对四胞胎的无邪笑容时,终于说出了"我和你们不一样。"正如他画出的窗花,色彩简单明净,犹如他在挣扎之后的内心。这样的选择之后他应该是不会再被频繁的噩梦惊醒了。

四段历史,四段人生,他们的选择,没有辜负那个时代,没有辜负他们的青春。自然,也没有辜负自己。我是一个肤浅的人,在这部影片中,我不想说什么"热血报国""家国情怀"这些让我望而生畏、肃然起敬的词汇,作为一个经常拎不清的人,倒是被很多细节打动:

首先是米雪饰演的沈母,岁月从不败美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这个年轻时就喜欢的演员,上年纪了,依然美到了骨子里。一口软糯粤语,从她嘴里说出竟有说不出的熨帖。她阻止儿子当兵,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子孙,而是"怕你还没想好这一辈子该怎么过就没了",最后她站在沈家"三代五将"的牌匾下,身影如此落寞,孤单悲凉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作为一个母亲,听到儿子殉国的死讯,却依然淡定。翻看着儿子的素描,还没忘给前来报讯的大林小林端上一碗红枣莲子水。

其次,陈鹏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一个孤儿被全村人收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每次遇到"晃晃叔叔"投掷食物,大一点的孩子都会抱着他出去,给他分一杯羹。若不是晃晃叔叔的那些食物,就没有了后来的清华学生陈鹏。苦难中,一个个孩子蓬头垢面,衣不蔽体,唱《奇异恩典》的镜头亦让人泪目。那个断了腿的神父说,音乐能让人忘掉痛苦和饥饿。一群孩子虽然腹内空空,却依然听话地唱起了歌。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来自精神的力量。

还有西南联大,当面对外界环境的恶劣无法对抗时,"静坐听雨"四个字笔力遒劲,是一种诗意的美。当躲避空袭大家有条不紊从学校撤往防空洞时,抬着恐龙模型的师生,雪地里拉小提琴的学生,大家席地而坐,头上是轰鸣的轰炸机,而这些师生们依然在讲课听课。神情专注,表情从容。

还有一个镜头,刘淑芬跳井的那个,一个人要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如此生无可恋?一个沉浸在往事中不愿意醒来的女人,面对一个看都不愿意多看自己一眼的丈夫,无论怎么努力都回不到过去,真真是生有何欢死又何惧。

这部电影明明有那么多的瑕疵啊,为什么我依然会这么喜欢它?我喜欢这些人脸上飞扬的青春,那些明媚得如春天挺拔向上的小白杨一般的青春;其实,我也算是外貌协会的人,总觉得一个人的脸上写着他的心性和品行。我喜欢这几个演员,六年时间过去,这六年间他们都结婚生子,有了很多故事,但是,屏幕上的他们依然是那么纯净美好;我喜欢那些人脸上的淡定从容和目光坚定,毕竟这些在现代人脸上正在日益被冷漠和功利所取代;我喜欢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学习热情,喜欢那些落满银杏叶的大道;我喜欢那些银杏叶下的"万紫千红"和蚌壳油;我喜欢陈鹏和王敏佳在清华园里飞奔的身影,更喜欢茫茫戈壁上踽踽独行的背影……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抉择,痛苦或者艰难,然而,没有人抱怨。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并且在生活中演绎并践行,我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辜负",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时代。

张弦 陕西洋县人。

观后感《《无问西东》的价值观深入挖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无问西东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