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无问西东有感800字 > 地图 > 观无问西东有感800字

观无问西东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观《无问西东》有感1800字。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观《无问西东》有感1800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无问西东》跨越时空,从1921到2012,以四个不同的故事诠释了对无问西东的理解,并提出了追求真心的方法,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1962的爱情中,或许大多数人会感动于王敏佳和陈鹏的爱情故事,而我却为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故事所唏嘘。一如影片所述,刘淑芬与许伯常本自情深,在刘淑芬供许伯常上完大学后,许伯常却不想娶刘淑芬了。于是刘淑芬摆出泼妇的架子拿着刀逼上门去,逼着许伯常娶了她,并在婚后性情大变动辄打骂。是,她捏造事实,构陷了王敏佳,毁了一个花季少女,那她自己呢?她又何常不是被毁掉的那个!

当初是你说会对我好一辈子的。当初,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为什么?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就不能变。在我看来,许伯常就是在为他自己的错找借口。亲口许下的誓言在即将兑现之际反悔,怨谁?刘淑芬也只是个为爱所困的女子,当她发现自己的所爱变心后是什么感觉?惶恐,焦急,不安还是绝望?但她仍不能放弃对许伯常的爱,那些缱绻时光,妄想用一生去抓住。

她只是为爱所困,她怨过,挣扎过,努力过,是许伯常没有给她机会。为什么要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却还吊着那么一丝希望?为什么在发现信是王敏佳写的时候不进行交涉?为什么?他没有责任吗?这个结果是他一手造成的啊!当许伯常在井口边声声呼唤时,是内疚多一点呢?还是日夜相处的点滴情谊更多一点呢?刘淑芬她只是怨怼,这怨怼酝酿出一个构陷,她想让王敏佳吃点苦头。所以当她看到王敏佳戴着反动的牌子被批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畅快的吧。她或许想:看不起我的人,我要你们付出代价。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一想到自己那么多年来的苦楚也就不在意了。她想要王敏佳痛哭流涕,忏悔,向她请求宽恕。可王敏佳她没有,她笑了,在荒唐而又郑重的批斗大会上,笑得那么凄美,暗含嘲讽。像是对现实,对人们疯狂的冷眼旁观,对刘淑芬的讽刺。无论如何,在精神上,王敏佳赢了刘淑芬。于是刘淑芬崩溃了,她大叫道你们看,她在笑,打她。那么愤怒的声音,疯狂中的人们是不存理智的。当她以为王敏佳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失魂落魄,她没想害死人,她只是想教训一下,教训一下而已。在回家的路上,她碰到了许伯常,他像往常一样把她当作空气。她想,他知道了吗?他知道自己构陷他的学生并把她害死了吗?她不敢想象,怕他伤心,也让两人的未来陷入黑暗。她或许想,她真是渣滓洞集中营中的敌人,没有她许伯常会开心吧。于是她走进院中,想起过去的缱绻时光,笑了,然后从井口跳了下去。她受不了许伯常的冷漠了,也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只好一了百。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刘淑芬也想有个人托着她啊,把她从那枯井里托出去。她的爱那么卑微,自认无错,可王敏佳一封举报信过来告诉她,她的爱不对,她错了。那,她该怎么办才对?谁又能告诉她怎样才能挽回许伯常的心?如果,如果她就这么去了,他不就会一直记得她了吗?她永远会是许伯常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经年大戏,谁是受害者?谁都是。刘淑芬死了,王敏佳毁容了,而许伯常,按他的性子,应该是一辈都无法从这个结里走出来了。

追求真心,无问西东。是啊,他们都追了啊。刘淑芬追了爱情,王敏佳追了自己的善心,许伯常追了自由。但追求真心也要讲方法,看实际的啊,刘淑芬的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可难道我们就该隐忍吗?真心?真心是什么?佛谓真心乃真实无妄之心,出六识,与六尘无染无杂。我觉得真心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关其他。像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一样,三寸金莲跨越太平洋;像三毛追求自由,肆意畅快;像鲁迅弃笔从文,遵循本心。只是在决定的刹那,一切就注定成为过去,没有回头路。我们必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然而并非所有的真心都有结果,一如刘淑芬对许伯常的爱,结局只是两败俱伤。

看看刘淑芬,谈得感性一点,你所给的就是他人想要的吗?有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用别人的方法疼别人。有一个故事,学业结束,一个宿舍的人在聊舍长哪里好。舍长洋洋自得地想着他照顾过生病的舍友,保持了宿舍的卫生。然而舍友却说,舍长最好的是在有人睡了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轻手轻脚。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刘淑芬爱许伯常,并念念不忘。可婚姻,热饭终究不是许伯常想要的。真心的付出确实令人感动,但请顾及他人的想法、需求。念念不忘,可有回响?你本在平原湖泊,又何来回响?

刘淑芬的真心是好,但缺了点方法,少了点通情达理。世事无常,唯愿我们都能够遵循本心,都能被他人所善待。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观《无问西东》有感1400字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当张果果这段独白出现的时候,我思绪万千,泪水纵横。一部电影,横跨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用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给了我人生中许多未知的答案:人活着只为活得真实,从内心出发,随心所动,无问西东。

即使四代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那便是追随自己的内心,选自己内心所选,积极面对生活,保持本我,恪守真心。

吴岭澜受到大潮流的鼓动,一心想学实科救国,但经梅贻琦的循循善诱,明白了真实,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当沈光耀勇敢弃笔从戎,迈出那沉重而艰难的一步时,他便做到了追随内心所想!为了衣不蔽体的孩子们,他不顾一切地给他们投送食物,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李想,虽然为了一己私利而逃避了责任,但他的后半生仍然可歌可泣。为了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他扎根边疆,救死扶伤,这是他的选择;现代社会尔虞我诈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张果果坚定自己的选择,敢于冲破现实的迷雾,帮助了四胞胎姐妹一家。四代人,充当了当前社会的一面折光镜,折射出现实的种种不堪以及每个人在冰冷现实面前所保有的温度。

这个社会,听到的和看到的常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有多少人为了社会地位与利益,违背自己的内心,为了区区一个名利和社会地位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反目成仇。一天天,一年年,面对的都是虚伪的自己,面对的都是你争我斗,像极了宫斗剧。这些人永远都躲在襁褓里,当个婴孩,违背种种。他们,被利欲焚烧,被世俗埋没,寸步难行!就如官员,初衷是为了百姓,但到头来呢,却是贪赃枉法。只要我好,管你们是死是活。贪官的行为就是丢失本我的表现,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了致最珍贵的你。是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也是真实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面对纷繁扰乱的社会,能够坚守那份真心实属不易。一生真的太短,一瞬真的好长,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一天天的重复,一样又一样的重复。我们哪天不是机械地活着。盲目地活着?将自己交给书,我们就觉得真实。不,那不是真实,只是踏实而已。

我问自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所选的道路,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我真的不后悔吗?到底什么才叫真实呢?今天,终有所悟。真实,便是坚守自己的初心,随心所动,敢于同世俗抵抗。那么,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我还有勇气前来么?会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内心的选择,父母给了我生的希望,成长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我所经历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恰到好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自我,那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是我自己不敢去挖掘我的真实罢了。

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像沈光耀等人这般,敢于迈出哪一步,真正做到不为世俗所羁绊,随心所动。这就要求我,也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世俗中挣脱出来,从自私的襁褓中脱离而出。坚持自己的本心,坚信自己的珍贵,坚守自己的阵地,抛弃各种杂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问西东,只问本心,才能不为自己找到千千万万种理由逃避现实,以此迎合世俗,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很珍贵,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亦会被周围影响。所以,在各种选择面前,一定要坚守内心所选,做无愧真心的事,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生而为人,由心而活,不顾言语,不顾浪潮,不顾世俗,立德立言,只问初心,心之所向,不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 2000字


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观《无问西东》有感
刘钰君
指导老师:赖海宁
两情相悦如往常,道世事无常。生变幻,当头棒,猝不及防。你我曾如鸳鸯,儿女情长,执子之手盼白首共烛光。念念不忘,可有回响。心已伤,百孔千疮,我已遍体鳞伤,仍然故作强。
——小时《望》
《无问西东》跨越时空,从1921到2012,以四个不同的故事诠释了对“无问西东”的理解,并提出了追求真心的方法,“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1962的爱情中,或许大多数人会感动于王敏佳和陈鹏的爱情故事,而我却为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故事所唏嘘。一如影片所述,刘淑芬与许伯常本自情深,在刘淑芬供许伯常上完大学后,许伯常却不想娶刘淑芬了。于是刘淑芬摆出泼妇的架子拿着刀逼上门去,逼着许伯常娶了她,并在婚后性情大变动辄打骂。是,她捏造事实,构陷了王敏佳,毁了一个花季少女,那她自己呢?她又何常不是被毁掉的那个!
“当初是你说会对我好一辈子的。”“当初,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为什么?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就不能变。”在我看来,许伯常就是在为他自己的错找借口。亲口许下的誓言在即将兑现之际反悔,怨谁?刘淑芬也只是个为爱所困的女子,当她发现自己的所爱变心后是什么感觉?惶恐,焦急,不安还是绝望?但她仍不能放弃对许伯常的爱,那些缱绻时光,妄想用一生去抓住。
她只是为爱所困,她怨过,挣扎过,努力过,是许伯常没有给她机会。为什么要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却还吊着那么一丝希望?为什么在发现信是王敏佳写的时候不进行交涉?为什么?他没有责任吗?这个结果是他一手造成的啊!当许伯常在井口边声声呼唤时,是内疚多一点呢?还是日夜相处的点滴情谊更多一点呢?刘淑芬她只是怨怼,这怨怼酝酿出一个构陷,她想让王敏佳吃点苦头。所以当她看到王敏佳戴着反动的牌子被批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畅快的吧。她或许想:看不起我的人,我要你们付出代价。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一想到自己那么多年来的苦楚也就不在意了。她想要王敏佳痛哭流涕,忏悔,向她请求宽恕。可王敏佳她没有,她笑了,在荒唐而又郑重的批斗大会上,笑得那么凄美,暗含嘲讽。像是对现实,对人们疯狂的冷眼旁观,对刘淑芬的讽刺。无论如何,在精神上,王敏佳赢了刘淑芬。于是刘淑芬崩溃了,她大叫道“你们看,她在笑,打她。”那么愤怒的声音,疯狂中的人们是不存理智的。当她以为王敏佳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失魂落魄,她没想害死人,她只是想教训一下,教训一下而已。在回家的路上,她碰到了许伯常,他像往常一样把她当作空气。她想,他知道了吗?他知道自己构陷他的学生并把她害死了吗?她不敢想象,怕他伤心,也让两人的未来陷入黑暗。她或许想,她真是渣滓洞集中营中的敌人,没有她许伯常会开心吧。于是她走进院中,想起过去的缱绻时光,笑了,然后从井口跳了下去。她受不了许伯常的冷漠了,也受不了自己良心的折磨,只好一了百。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刘淑芬也想有个人托着她啊,把她从那枯井里托出去。她的爱那么卑微,自认无错,可王敏佳一封举报信过来告诉她,她的爱不对,她错了。那,她该怎么办才对?谁又能告诉她怎样才能挽回许伯常的心?如果,如果她就这么去了,他不就会一直记得她了吗?她永远会是许伯常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经年大戏,谁是受害者?谁都是。刘淑芬死了,王敏佳毁容了,而许伯常,按他的性子,应该是一辈都无法从这个结里走出来了。
追求真心,无问西东。是啊,他们都追了啊。刘淑芬追了爱情,王敏佳追了自己的善心,许伯常追了自由。但追求真心也要讲方法,看实际的啊,刘淑芬的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可难道我们就该隐忍吗?真心?真心是什么?佛谓真心乃真实无妄之心,出六识,与六尘无染无杂。我觉得真心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关其他。像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一样,三寸金莲跨越太平洋;像三毛追求自由,肆意畅快;像鲁迅弃笔从文,遵循本心。只是在决定的刹那,一切就注定成为过去,没有回头路。我们必将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然而并非所有的真心都有结果,一如刘淑芬对许伯常的爱,结局只是两败俱伤。
看看刘淑芬,谈得感性一点,你所给的就是他人想要的吗?有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用自己的方式爱自己,用别人的方法疼别人。”有一个故事,学业结束,一个宿舍的人在聊舍长哪里好。舍长洋洋自得地想着他照顾过生病的舍友,保持了宿舍的卫生。然而舍友却说,舍长最好的是在有人睡了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轻手轻脚。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刘淑芬爱许伯常,并念念不忘。可婚姻,热饭终究不是许伯常想要的。真心的付出确实令人感动,但请顾及他人的想法、需求。念念不忘,可有回响?你本在平原湖泊,又何来回响?
刘淑芬的真心是好,但缺了点方法,少了点通情达理。世事无常,唯愿我们都能够遵循本心,都能被他人所善待。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
曾惠琳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当张果果这段独白出现的时候,我思绪万千,泪水纵横。一部电影,横跨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用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给了我人生中许多未知的答案:人活着只为活得真实,从内心出发,随心所动,无问西东。
即使四代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那便是追随自己的内心,选自己内心所选,积极面对生活,保持本我,恪守真心。
吴岭澜受到大潮流的鼓动,一心想学实科救国,但经梅贻琦的循循善诱,明白了真实,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当沈光耀勇敢弃笔从戎,迈出那沉重而艰难的一步时,他便做到了追随内心所想!为了衣不蔽体的孩子们,他不顾一切地给他们投送食物,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李想,虽然为了一己私利而逃避了责任,但他的后半生仍然可歌可泣。为了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他扎根边疆,救死扶伤,这是他的选择;现代社会尔虞我诈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张果果坚定自己的选择,敢于冲破现实的迷雾,帮助了四胞胎姐妹一家。四代人,充当了当前社会的一面折光镜,折射出现实的种种不堪以及每个人在冰冷现实面前所保有的温度。
这个社会,听到的和看到的常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他们的念头来。”有多少人为了社会地位与利益,违背自己的内心,为了区区一个名利和社会地位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反目成仇。一天天,一年年,面对的都是虚伪的自己,面对的都是你争我斗,像极了宫斗剧。这些人永远都躲在襁褓里,当个婴孩,违背种种。他们,被利欲焚烧,被世俗埋没,寸步难行!就如官员,初衷是为了百姓,但到头来呢,却是贪赃枉法。只要我好,管你们是死是活。贪官的行为就是丢失本我的表现,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内心。
影片的最后,屏幕上出现了“致最珍贵的你”。是的,每个人都是珍贵的,也是真实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面对纷繁扰乱的社会,能够坚守那份真心实属不易。一生真的太短,一瞬真的好长,我们哭着醒来,又哭着遗忘。一天天的重复,一样又一样的重复。我们哪天不是机械地活着。盲目地活着?将自己交给书,我们就觉得真实。不,那不是真实,只是踏实而已。
我问自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所选的道路,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我真的不后悔吗?到底什么才叫真实呢?今天,终有所悟。真实,便是坚守自己的初心,随心所动,敢于同世俗抵抗。那么,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我还有勇气前来么?会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内心的选择,父母给了我生的希望,成长给了我前进的勇气,我所经历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恰到好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自我,那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自我,只不过是我自己不敢去挖掘我的真实罢了。
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像沈光耀等人这般,敢于迈出哪一步,真正做到不为世俗所羁绊,随心所动。这就要求我,也要求我们每个人从世俗中挣脱出来,从自私的襁褓中脱离而出。坚持自己的本心,坚信自己的珍贵,坚守自己的阵地,抛弃各种杂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问西东,只问本心,才能不为自己找到千千万万种理由逃避现实,以此迎合世俗,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很珍贵,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亦会被周围影响。所以,在各种选择面前,一定要坚守内心所选,做无愧真心的事,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问西东!生而为人,由心而活,不顾言语,不顾浪潮,不顾世俗,立德立言,只问初心,心之所向,不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我也不问西东


我也不问西东

一一观《无问西东》有感

◇周良贵

支部组织集体看了场电影,却没想到看场电影看出一肚子惭愧和自卑。花了二个多小时在时空中颠颠倒倒,在玩魔术般的镜头切换中始终没找着北,就像搞不清章子怡和章(獐)子岛什么关系一样带着一头雾水走出影院,我不得不严重怀疑自个儿智商是否有问题?

上网进行脑补,这才知道《无问西东》之名也取自清华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电影开篇歌曲就是清华的老校歌。该影实是为纪念清大成立百年而拍,说白了是一部献礼片,只不过在百年到来时却被莫名其妙束之高阁。这下给自己好象找到了台阶,到底是给一流大学立碑的,又都是一流大牌演绎,不搞个玄之又玄新之又新的咋显水平?或许这么长没让出阁,并不是传说的什么政治敏感性,说不定这片儿也让审片人智商有点搁顿?

一部电影装进了四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而且主题也定格在寻找真实、勇敢的自我,不少情节、场面虽然逻辑有些牵强但抓心也抓得一踢糊涂,看得热泪盈眶的人还真不少。至于情节人物,我想既然是为清大献礼,定然都是有原版模型或pS模型的,至于世纪风雨中成长的清大为何要选这几个并不很搭的情节,相信编创人员定然抱有良苦用心和目的,凭我越来越觉得有问题的智商自然说不出一二。总的来说是我本人格调低下,好的不想再多说,毕竟这电影对我有点伤,哪怕一剑还一剑,也得鸡蛋里挑些骨刺。恕我直说,第一根刺儿我最想问问这电影的导演,是否脑子坏了不?能不能少点在时空中倒来倒去,又不是培养飞行员为训练大脑的平衡而不得不如此,真的不怕人家晕吐吗?第二根刺,清大又不是中戏,干嘛尽挑那些大牌俊男美女,都帅得一塌糊涂,搞得半天哪人哪名哪时代都难辨,有意思吗?人家马云今天不也很成功吗?难道清大会以貌取人?还是清大太有钱太拉风?第三是关于那个老师许伯常和老师那个被其冷漠的"错爱"培养成渣滓洞狱警的师母或许真有其人其事,但也够荒唐透顶了,选这样的引线来导入文革的残酷和荒唐,并且不惜戏分,莫非是要荒唐对荒唐?当然最想挑的刺是现代广告人张果果和一众面孔,这个时代人的聪明智慧超过任何时代,但人性也更加复杂,四胞胎、亿家奶粉、老板、秘书、家属各有所想、各有所求丶更各有所疑,做人到这份上,我都不知道说啥,但张果果兑现了承诺,超出了期待。如果将这四个时代按时间前后排列,光从人性的光辉和个人追求、境界这一面来说,我斗胆说一句,真的十一代不如一代。

说是"无问",但从电影开场即充满了"叩问"——当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时,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整场电影最为可圈可点之处就是处处充满对人生的叩问、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叩问?好在在观者看来四个时代的四个主角最终都做出了不错的选择。战火纷飞、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年代你是选择安身立命,还是奋不顾身?特殊年代,身不由己,你是选择明哲保身,还是敢于申明大义、忠于真实?面对现代职场的浮躁与诱惑,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不忘初心?身居象牙之塔,你是选择成为民族脊梁还是成为精致的利已之人……电影中经典鸡汤熬了不少,喜欢喝鸡汤者可以去慢慢啜饮,细细品味。时代不同,扣问不同,但能不能、敢不敢有责任担当,没有私心和杂念,不畏世俗,真诚的做自己,毅然决然地选择真实、善良、无畏与同情,是对每个人人生最现实的考验。"世俗"的真实面孔就是明哲保身,它存在于每一个时代,如同空气一样包裹着日常生活,甚至让人习惯到无法察觉,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而我们这个时代,又在面临着怎样的"世俗"呢?

无问西东观后感1800字


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由章子怡、黄晓明和张震等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四个不同年代中的来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并最终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的故事。网友对这部电影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总是诸事顺遂的人,大概是很少会去思考一些终极性的问题吧!

比如人生的意义,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我为什么而活?我到底要怎样过这一生?

他们只会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是顺其自然地循着普世的价值观惯性地活着。直到生活当中的某些舒适突然戛然而止,引起了他的痛苦,引起了他对于人生对于人性对于自己的一些反思,思索。

《无问西东》里面讲的是关于三个不同时代的善良的人,在面对亲情与民族大义、友情与个人前途、道义与信任、善心义举与被利用时所呈现出的灵魂深处的挣扎,以及最终作出了听从本心,无问西东的抉择。

刘淑芬是爱许伯常的,在许伯常最困难的时候资助他上学。显然,刘淑芬就是给许伯常托底的那个人。

可是在许伯常有能力的时候,也许是他们之间终究是有着文化层面的差异吧,许伯常却不愿意为刘淑芬托底。

表面上刘淑芬总是殴打辱骂刘伯常,外人不知的是许伯常对全世界的人都热心有爱,唯独对刘淑芬冷漠、无视、不屑、这一切都使得刘淑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她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加上王敏佳写的祸出事端的那封信,直接导致了她后面极端的行为,逼死了王敏佳,也逼死了自己。

其实他们两个都是善良可怜的人,但是无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刘淑芬能够早一点意识到这点,放下执念,放彼此一条生路,从一开始就不跟许伯常结婚,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许俩人都能够得偿所愿也未可知。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不求孩子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只求孩子健康平安就好。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堂堂华夏,举国上下,无以安放一张小小的书桌。

面对母亲的担忧与国家的危难,沈光耀最终选择了听从本心,保家卫国,瞒着母亲去当飞行员,最终牺牲。

王敏佳是一个很单纯又有点虚荣心的女孩子。她看到老师许伯常被师母欺辱,仗义直言,跟同学李想一起合写了一封信,一式两份送给了师母和师母单位。令师母大受刺激。直接导致了她后来的悲惨命运。

李想在大家追问信是谁写的关键时刻不吭声,王敏佳独自承担了后果。

在大家群起而攻之王敏佳的同一时刻,另一边是李想戴着大红花开表彰会。

滂沱大雨中,王敏佳独自一人躺在地上,大家以为她已被打死了。陈鹏赶来救了她,并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沈光耀在当飞行员的时候,经常违反军规偷偷给附近村子的孩子投放食物,使得这些孩子们得以能活下来。

陈鹏就是这个村子中其中的一个孩子,孤儿。最终也用所学为国家研究出来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原子弹。为我们这一代的国泰民安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李想在支边的过程当中,怀揣着对王敏佳的内疚,陈鹏的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张总的父母。

现代社会白领张总在现代社会压力山大。他不满上司David的不义,纠结Robert劝他出卖上司,以及怕对四胞胎的救助,却终被恩将仇报。

最终张总战胜了自己,拒绝了Robert的提议,给四胞胎父母交了三年房租,并给她们安置好工作,而四胞胎的父母也没有不知感恩,而是给他送了四个孩子的胎毛笔作为纪念。

关于一种精神。

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一群清华人仍然不忘做学问。屋内,大雨淋湿了老师的衣服,老师仍然在给他们讲课;屋外,老师带领着学生雨中喊着口号继续跑步;空袭来临时,他们躲在防空洞里,听老师给他们讲着恐龙、黑格尔

这一群清华人也向征着中国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不管我们是生于何种时代,在复杂的社会中生活,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到底要怎么过完这一生?

正如影片中吴岭澜老师明明在语文方面有天才,却屈于现实认为学理科才在社会上吃得开。包括到现在,大家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听了梅贻琦校长的一席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就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一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以及泰格尔的演讲,最终也选择了听从本心继续读文科,不再迷茫。

愿我们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可以为自己托底的人。如果没有,也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最后,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观《无问西东》有感:不辜负


不辜负

——观《无问西东》有感

张弦

老师说,现在是个好时代,不要辜负自己和时代。何为"不辜负"?老师说:不辜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最好,就是不辜负。似懂非懂,心里想,可是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是无法选择的,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也力不从心,时代所然怎么办?这一次,《无问西东》做出了回答。

一部电影,横亘四段时空,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讲述了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不同时代他们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时代大背景他们无法选择。可是,在时代背景下,他们对自己的命运和青春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20年代的吴岭澜,一心想学实科,有着根深蒂固的实业救国思想。迷茫困惑时,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一番话引发了他深层次的思考。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就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否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而最终让吴岭澜彻悟的,则是去图书馆听了泰戈尔的演讲,看见在泰戈尔身旁站着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笃定从容,充满自信,目光清澈。吴岭澜顿悟,选择了遵从本心,毅然弃理从文。

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沈光耀,"看起来什么都能做好",当看到孩子在日机的轰炸下死在母亲臂弯,看着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瞬间失去了生命。哪怕违背母命,他也要弃笔从戎,最终慷慨赴死。

60年代的王敏佳,明艳得像花儿一样。因为虚荣,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却被那个时代定性为特务、破坏他人家庭。在批斗会上,她的尊严被践踏,肉体被摧残,甚至生命也差点被剥夺。在李想和陈鹏之间,她终于明白,什么是背叛,什么是托举。曾经的鲜衣怒马都化作了那场暴雨,一座空坟埋葬了青春,却也使她做出了自己一生的选择。"上次我以为我死了,睁开眼看到的是你。这一次,我一定要在死亡来临之前找到你。"

李想选择了血书书写下的荣耀青春,却也同时选择了懦弱的背叛。好在"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

陈鹏,中国核工业的参与者,在前途面前,他说"我有人要照顾";在灾难面前,他选择了托举;当心爱之人下坠时,他义无反顾地托底。茫茫戈壁,当蘑菇云辉煌升起,火车上,他听着人们的议论,笑了。但是当看到他拿下帽子后,头上的斑秃还有肩头后背的落发,那一刻很多人哭了。

张果果,现代社会的精英男,职场上游刃有余。外表俊朗,内心冷漠,疑心重重,精于算计。然而,在最后面对四胞胎的无邪笑容时,终于说出了"我和你们不一样。"正如他画出的窗花,色彩简单明净,犹如他在挣扎之后的内心。这样的选择之后他应该是不会再被频繁的噩梦惊醒了。

四段历史,四段人生,他们的选择,没有辜负那个时代,没有辜负他们的青春。自然,也没有辜负自己。我是一个肤浅的人,在这部影片中,我不想说什么"热血报国""家国情怀"这些让我望而生畏、肃然起敬的词汇,作为一个经常拎不清的人,倒是被很多细节打动:

首先是米雪饰演的沈母,岁月从不败美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这个年轻时就喜欢的演员,上年纪了,依然美到了骨子里。一口软糯粤语,从她嘴里说出竟有说不出的熨帖。她阻止儿子当兵,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子孙,而是"怕你还没想好这一辈子该怎么过就没了",最后她站在沈家"三代五将"的牌匾下,身影如此落寞,孤单悲凉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作为一个母亲,听到儿子殉国的死讯,却依然淡定。翻看着儿子的素描,还没忘给前来报讯的大林小林端上一碗红枣莲子水。

其次,陈鹏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一个孤儿被全村人收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每次遇到"晃晃叔叔"投掷食物,大一点的孩子都会抱着他出去,给他分一杯羹。若不是晃晃叔叔的那些食物,就没有了后来的清华学生陈鹏。苦难中,一个个孩子蓬头垢面,衣不蔽体,唱《奇异恩典》的镜头亦让人泪目。那个断了腿的神父说,音乐能让人忘掉痛苦和饥饿。一群孩子虽然腹内空空,却依然听话地唱起了歌。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来自精神的力量。

还有西南联大,当面对外界环境的恶劣无法对抗时,"静坐听雨"四个字笔力遒劲,是一种诗意的美。当躲避空袭大家有条不紊从学校撤往防空洞时,抬着恐龙模型的师生,雪地里拉小提琴的学生,大家席地而坐,头上是轰鸣的轰炸机,而这些师生们依然在讲课听课。神情专注,表情从容。

还有一个镜头,刘淑芬跳井的那个,一个人要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如此生无可恋?一个沉浸在往事中不愿意醒来的女人,面对一个看都不愿意多看自己一眼的丈夫,无论怎么努力都回不到过去,真真是生有何欢死又何惧。

这部电影明明有那么多的瑕疵啊,为什么我依然会这么喜欢它?我喜欢这些人脸上飞扬的青春,那些明媚得如春天挺拔向上的小白杨一般的青春;其实,我也算是外貌协会的人,总觉得一个人的脸上写着他的心性和品行。我喜欢这几个演员,六年时间过去,这六年间他们都结婚生子,有了很多故事,但是,屏幕上的他们依然是那么纯净美好;我喜欢那些人脸上的淡定从容和目光坚定,毕竟这些在现代人脸上正在日益被冷漠和功利所取代;我喜欢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学习热情,喜欢那些落满银杏叶的大道;我喜欢那些银杏叶下的"万紫千红"和蚌壳油;我喜欢陈鹏和王敏佳在清华园里飞奔的身影,更喜欢茫茫戈壁上踽踽独行的背影……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抉择,痛苦或者艰难,然而,没有人抱怨。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并且在生活中演绎并践行,我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辜负",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时代。

张弦 陕西洋县人。

党员日志:观《无问西东》有感


党员日志:观《无问西东》有感

——孙凡

说实话,还没放假的时候朋友圈就被《无问西东》刷屏,寒假得空就约了朋友去看了这部所谓等了六年的文艺片。

在印象中绝大多数的青春片,为了引起特定年龄段人的共鸣,都是特定某一个时期的青春,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或者冯小刚的《芳华》。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四代人的青春,它的时间线,从1923年民国开始到2010年的现代,跨度将近100年。这100年里,又穿插了四段完全不同主题的故事。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快节奏的京城广告圈里摸爬滚打,西装革履,英气逼人。他算是个善良的人,帮助了一个外地来京的四胞胎家庭。但他发现那家人贪得无厌,于是他陷入两难境地。"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深陷职场名利、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年轻人张果果,最后他选择面对自己的真心。

王力宏演的是抗日时期的在西南联大求学的一名清华大学学生沈光耀,是个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与国的两难选择摆在面前,他毅然决然昂起头颅,弃笔从戎,当空军抗日去了。对他来说,那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大概就是在驾驶飞机的时候,飞到一片土地的上空,一次次将食物投向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刻,也是他驾驶着飞机,不顾生死,冲向敌军战舰的时刻。"妈,对不起。"生命的最后,他依旧坦然也无畏,沈光耀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正义不会缺席。

电影里,当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陷入绝境时,那个背叛她的人却在隔壁接受众人的欢送,只有陈鹏让她继续活下去。王敏佳被毁容后对陈鹏讲,"这段日子,我连眼睛都不敢闭,一闭眼就觉得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我特别害怕。"陈鹏对她说,"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王佳敏是无畏的,陈鹏也是无畏的。

而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才是这100年故事的开端。少年得志的吴岭澜(陈楚生)考上清华,他文科很好却读了理工科,物理成绩差令他苦闷。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泰戈尔演讲的时候说"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最后,吴岭澜潜心文学,在书卷中寻求救国之道,终成一代名儒。

我很喜欢开头那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每个时代,各有一群年轻的面庞,他们在各自的青春里成长,鲜衣怒马,风华正茂。然后在最好的年纪,面临最残酷的选择,他们每一个选择,都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生的答案。我们也是,我们的年代和平安宁,美满富足,没有战乱纷争,没有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所面临最残酷的无非是考研工作,无非是升学毕业,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确保自己回头看的时候不会后悔,那就勇敢前行吧!

这也许不是我看的最精彩的电影,但一定是我近期看的最感动的电影,正如电影传达的人生态度,不计较得失,无所畏惧。征途漫漫,道阻且长,但是怀有一颗"真心、正义、无畏"的赤子之心是多么勇敢可贵,所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观《无问西东》有感:真实的诠释


真实的诠释

——观《无问西东》有感

唐山一中 王卫国

上周,和女儿一起在威丽斯影城看了《无问西东》这部影片,之后这几天一旦有空,我们就讨论对影片的观感,都感觉对“真实”有了新的理解。哪究竟什么是真实?

真实,在辞海中释为:跟客观事实相吻合;不假。可我们看了这部影片后,感到该词内涵的多元与丰富,和大家分享一下。

真实≠踏实

影片中作为两个故事连接者(1923与1938),吴岭澜求学期间起初认为“踏实=真实”,直到得到梅贻琦指点,以及泰戈尔演讲时的启发,才得真实之真意。

他们师生之对话——

梅:如此天资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啊?

吴: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梅: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梅: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演讲的主题是“对自己的真诚”。这次演讲,促成了吴岭澜心态的最终转变,转学文科,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继而,与抗战时给沈光耀上课,在炮火连天中,讲授“真实”,埋下伏笔。

通过吴岭澜的思考求索,由实科的从众踏实,到经大师点拨,跟随内心依从所长,体会到“真实即为心之所向”而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感受麻木的踏实,而丧失了真实”;恰好,刚刚读到作家校长张丽君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常有人问她究竟为什么写作?也曾有记者好奇:你工作那么忙,却一直笔耕不辍,你的动力何在?她笑答:为了得到奖赏呀。对方追问:哪个奖项?她说:自心设的奖项啊!在她看来,写作本身,就是在领受着一种别样的“奖赏”了。心会和“写作”一起走,永远不分手。这可能就是真实的内涵,真实源自内心的需求、内心的驱动、内心的向往。吴岭澜的解读:真实=初心,无问东西,只问初心,只问自由。

梅贻琦、泰戈尔等大师对真实的解读开悟了吴岭澜,吴岭澜等大师又在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艰苦的岁月中,“静坐听雨”、“跑警报”、“雨中跑步”等等所表现出来的风骨、从容与执着,这些又开悟了沈光耀,使他们这些年轻人又依从内心,投笔从戎。他的英勇的真实源自:“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并且,他经常开着飞机,去给饱受战乱折磨的村民们空投补给,被贫苦的孩子誉为“晃晃叔叔”;1943年,在一次与日军的对抗中,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我军伤亡惨重。沈光耀在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后,撞向敌军战舰。他的同情、他的无畏,正好诠释了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What I Have Lived For)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他的“真实”对苦难的同情;他的真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畏。沈光耀的解读为:真实=盛放,无问东西,只问盛放,只问勇敢。

真实≠亲见

影片通过晃晃叔叔空投食物时,在疯抢食物的孩子中有陈鹏,他后来考入清华,与李想、王敏佳三人是中学同学,通过陈鹏又把抗战时西南联大的故事与文革那个特殊年代联结起来。在陈鹏大学毕业,想留下了照顾王敏佳,去医院找她时,恰好看到李想正在攥着王敏佳的胳膊,其实,是李想要去支边,老同学在教他针灸;可就在这时,此景恰被兴冲冲要向王敏佳表达爱意的陈鹏看到。陈鹏很伤感,以为她们“恋爱”了,不问清楚,就回去毅然同意去了九所进行核试验。这里,他的亲见并不等于真实。后来,王敏佳被师母诬告,不明真相的狂热的一群人,又以为真实就是所听。这里也给了我们对真实的理解:有时即使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未必“真实”。原因是:我们目力所及,有时不能看到过去,不能看清未来,只是看到一个窄窄的现实的片段,由片段自我感性的推断,就有可能有失偏颇,就可能远离“真实”;我们耳力有限,既不能听到前言,也无法听清来语,我们只是由听到的片言只语来做自我的推断,就有可能是断章取义,就有可能离“真实”较远。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终觉浅,欲知真实需“理性研判”,需左顾右盼、瞻前顾后,需链接好过去、现在和未来。

陈鹏得知敏佳被批斗的消息从第九研究所跑回来,正好看到血肉模糊的王敏佳,他以为王敏佳去世了,在大雨滂沱中为她掘墓。谁知王敏佳在雨中突然醒了过来,两个人在雨中又哭又笑着相拥;陈鹏伪造了王敏佳的墓,带着她回到自己长大的村庄。并且,对处于低谷的敏佳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还有,后来陈鹏为她寄来的雪花膏、银杏叶等等。这些激活了她生活的勇气,点燃了她前行的火把。真切地感动,源于真心的呵护。如影片中的主题曲唱到:

愿心之自由 共天地俊秀

有情有梦

是谁用 带露的草叶医治我

愿共我 顶风暴泥泞中跋涉

是谁说 经过的路都是必需

磨难尽收获

……

这时的真实,即是陈鹏与敏佳间的爱恋,她们之间,听从内心,挚爱彼此。陈鹏与敏佳的解读:真实=深情,无问东西,只问深情,只问相守。

影片通过李想对“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理解,在边疆遇到大风雪时,救下了陈果果的父母,使之得到了灵魂的救赎,也把过去与现在的故事做了链接。到了现实社会面对商界的尔虞我诈,现实生活的光怪陆离,张果果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善助。正如张果果所言: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陈国果的解读:真实=诚爱,无问西东,只问真诚,只求澄澈。

此外,在影片片尾长达7分钟的“彩蛋”中,诸多历史名人与国学大师悉数亮相,共同诠释了什么是“中国风骨”。也印证了,清华之大,源自“大师”辈出;清华学子之优,源自大师之教诲。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大师是一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有大师执教是这所学校的荣光,一个民族有源源不断的大师涌现,这个民族将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为师者,一定要努力把自己“淬砺”成大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能至,则是生之幸、校之兴、国之光。

影片以民国至今截取的四代青春故事作为主线,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把四个故事有机的联结起来,穿插讲述了四代清华学子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包含他们对所处时代青春记忆的审视和凝望。观后,使我对真实的内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大师”有了更执着的追求,在通向未来的途中:要真实相伴,青春不老,芳华永驻,初心不改,立德立言,无问东西。

2018年2月3日

2024观《无问西东》有感


观赏一部影片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在观赏作者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4观《无问西东》有感”,

2024观《无问西东》有感(篇一)

《无问西东》最刺痛我的,是影片的配角,夫妇二人。

丈夫和妻子二人,私定终身。妻子供丈夫读大学,大学毕业,丈夫当上了教师,却不愿娶她。妻子跑到丈夫学校,以死相逼,丈夫无奈只好娶她。婚后,他从未碰过她,而她总是打他。她说,外人只知道她打他,却不知道他打她有多狠,因为打她的,是他的态度。她说,当初他说要一辈子对她好。他说,人是会变的,为什么我不可以?二人手中的一叠碗碎在地上,她坚定地说,就是不能变。

她总是深情地望着自己的丈夫,可他对所有的外人温和,唯独没有给她一点好脸色。我可以感受到,心针扎般的疼。

一人变心,另一人便挥挥衣袖,洒脱离开。她又何尝不想拥有这番气度。

妻子,看着那门外,想着当初二人曾开心共拉手风琴的时刻,跳入了井中。丈夫大惊,赶忙跑到井边,半个身子没入井中,大喊淑芬,淑芬,后又在院子大叫,有人跳井了,淑芬跳井了。或许他从未想过,她会真的寻死吧。

她曾是善良的、温柔的,他的变心,使她性情大变。野蛮、霸道、残忍出现在她身上时,她浑然不觉。终于,当她意识到,自己间接杀死了,被她骂作破鞋,勾引她丈夫的假想敌、女学生后,她失魂落魄,选择自尽,而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她的善良吧。

人生说匆匆却也漫长,又有几人可以把一切看淡。

趁着还年轻,历尽生死离别、爱而不得之苦,或许年纪大些,也会多几分淡然吧。

2024观《无问西东》有感(篇二)

《无问西东》是我最近几年来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电影。刚从电影院里出来,就有一种立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里面的每一段资料都是那么的丝丝入扣,直击心尖。电影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不愿走,没有想到最终序幕的时候那么精彩,有那么多世界级的人物,真的很感动,很震撼。之后在手机上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电影一共演绎了4个不一样的年代,分别演绎了几个不一样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却是有关联的。那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道的能量。电影是从当代张震扮演的张果果的故事为代表开始的,然后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纪20年代。

第一个故事是1923年,讲的是陈楚生所扮演的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理科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梅校长对他讲的话让,说:“人把自我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可是仅有这些日子。”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校长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齐?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不解,直到泰戈尔访华演讲,看到台上的教师笃定而又自信,听到泰戈尔关于真诚的演讲,才释然明白,转去学文。

总结:遇到一个好教师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贵人指点,需要自我不断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进而遵从自我的内心。

第二个故事是1938年,讲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是吴岭澜的学生,家境显赫,文武双全,人长的也帅。当时正逢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教官的一席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自我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使沈光耀内心想要参加空军,可是受到了他母亲的阻拦,经过与母亲的对话,足以见得沈光耀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风,绝非一般家世。他母亲说:“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我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我,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在那个年代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并非一般的胸怀。就在沈光耀已经放弃这个从军想法的时候,战争发生了,日机对我国连续的轰炸,他看到被轰炸过后的一片狼藉,尤其是看到平日里和他一齐玩耍抓蛇的孩子被炸后,孩子的母亲那种痛苦、绝望又无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死在自我怀里时,让他又重新投军,选择了他认为的真心,舍小家,为国家。中间还有一幕异常感人,就是沈光耀哪怕是被长官体罚,也要开着飞机去给那些没有食物的孩子送食物的场面,并且不止一次。最终当他在战争中英勇又壮烈的牺牲后,才发现,原先沈光耀家族其实是“四代六将”,怪不得有如此好的家风。

总结:沈光耀是家世显赫,可是却没有贵公子的毛病,从小就处处比常人优越,但并没有骄傲,而是依然比常人更努力。他自信,从容,善良,待人真心,一身正气,遇事沉着勇敢,一表人才,几乎接近完美,更接近于道。最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光荣牺牲,从他身上看到了阳光,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第三个故事是1962年,由黄晓明扮演的陈鹏,由于沈光耀得救,才没有被饿死,之后上了清华大学,一向喜欢章子怡扮演的xxx,却一向没有表达心意。他们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李想。当他们三人看到以往很尊敬的班主任许教师,经常被他妻子李淑芬大骂羞辱时,她和李想就想教训一下李淑芬,于是联合写了一封信。结果被李淑芬发现后告发,李想为了争取去边疆的名额,不敢承认,就由她一人承担。当发现她和毛主席的合照是假的后,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欲加之罪,而最讽刺的是批斗她时,对面就是李想,他此时正在进行支边计划的动员演讲,风光无限。当李想在大会上说出划清界限四个字的时候,她失望透顶。之后又在李淑芬的挑拨下,她引起了众怒,空口难辨,被大家一哄而上的殴打至昏死,大家都以为她已经被打死,大雨来临之前,众人全部散去,留下她一人自生自灭。当陈鹏明白她被批斗后就拼命往回赶,当他赶到时,看到满头是血的她失去了生命体征,以为已经死了,悲痛至极,就准备挖坑把她埋了,之后在大雨中她醒了过来,二人抱头在雨中痛哭。陈鹏将她带到了自我成长的家乡安顿,并进行了告白,可是很快又去科研了,再回来时已是多年以后,可是村庄早已面目全非,全是批斗

过的痕迹,家没有了,她也不在了,他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到头来却是如此下场。

总结:一个时代的杯具,这是一个让人深感唏嘘的故事。首先许教师不爱他妻子,却在用刀以死相逼的情景下,勉强娶了李淑芬。婚后许教师对李淑芬无比冷淡,甚至内心是憎恨,活的很不开心。李淑芬自认为是爱许教师,实际上那是一种自私的绑架,感觉自我付出了那么多,却换不来许教师一刻的直视,内心不甘心,就互相折磨互相伤害。由于内心过于苦逼又极度敏感,心里早已经丧失了温度,最终把矛头指向了许教师的学生,为了解恨,最终挑拨发起了批斗,导致她被打到昏死,李淑芬自知罪孽深重,活着已了无生趣,便投井自尽。人如果没有一点哲学水平,将是多么的可怕和无知。当陈鹏看到李想拉着她的手时,能够格局大一点,哪怕抱着送祝福的心态走进一步,也就水落石出了。如果早些把内心的话表白,勇敢一点追求幸福,人生必须会活出另一番景象。许教师太懦弱,空有一身知识,可是都是些死知识,不懂人性,不会与人沟通,只会以冷暴力,以暴制暴,最终杯具了。

第四个故事讲述的是当代,电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由张震扮演的张果果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有良知的人。宁可成为公司领导之间竞争的牺牲品,成替罪羊,也不愿意用出卖来换取一己私利。之后又资助了四胞胎,当四胞胎的家属频繁找自我时,他中间也自我怀疑过,逃避过。之后随父母去扫墓,原先父母是第三个故事中李想用自我的生命所救下的,李想以往有愧与她,陈鹏对李想说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李想在死前只说了这么一句。可见李想把陈鹏的话听进心里去了,用生命救了两个人。之后是父亲的话让张果果警醒。主动联系了四胞胎妈妈,原先人家只是想将四只胎毛笔送给他。之后他看着四胞胎时出现的那句话印象很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应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总结:新生,代表着生机,同时也代表着轮回。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不一样,各有各的命运,然而什么是命运?命,也许是天注定,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我的父母,无法选择兄弟姐妹,但一个人的运是来自后天自我的修炼,合起来才是命运。所以,修炼的过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2024观《无问西东》有感(篇三)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为社会之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说到底,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在最极端的时代,“说句真话”可能就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我们不批判“明哲保身”,但理应更歌颂那些敢于站出来面对千夫所指而不忘初心的人们。这些人,才是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康德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影片最后,逐一介绍了跑龙套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盛,看到了泰戈尔口中“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他们各自躬耕于自己的领域,抵御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内心,理应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名字,想必大部分都耳熟能详: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其说是一部清华的礼赞,不如说是清华精神、甚至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礼赞。

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有两个细节想说一下:

刘淑芬(演得真好)其实是好人。不是好人的话,她就不会供养男朋友上大学,就不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王而崩溃跳井。一个不被丈夫善待的好人,害了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最终一死一伤。没有人做错,错的是那个把错误无限放大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善恶不分的时代,错的是那个否定真实的时代。这无法不让人唏嘘。

关于沈光耀投喂食物的“真实与否”,我倒觉得并不重要。贫穷的孩子们光脚踩在红土地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追着“晃晃”洒下的食物,舔着甜蜜的冰糖。这一段情节,我理解为电影的理想主义,甚至之后,沈光耀的队友们也一起投下糖果和罐头。这一幕,是电影的高光时刻,是电影人和观众在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弥补现实中的无力。那个小小的降落伞,在我看来是如此浪漫。英雄的定义未必是刚正不阿、战死沙场 ,也可以是柔情似水、接济苍生。

PS,关于这部电影里的几段箴言,我另写了个文章,试图更详尽地阐述这个电影带给当代人的启发,感兴趣的可以看:

《无问西东》看完了,让我们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几段人生箴言

观无问西东有感1000字欣赏


《无问西东》是一部由章子怡、黄晓明和张震等众多明星出演的电影,想必很多小伙伴们都有看过,影片主要讲述了来自清华的年轻人在四个不同的时代中不断挣扎前进最终寻找到真实的自我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昨天跟着孩子断断续续地看了曾经很火的电影《无问西东》,能力有限还是看不大懂,只不过多次被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我想电影的主题应该是年轻人不管去祖国的哪个方向,都是爱国的表现,都想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支边为他人牺牲的李想,制造原子弹大块脱发的陈鹏,都是好样的!尽管李想曾经是个懦夫,为了自己,为了一个支边名额,没有承认和敏佳一起写了那封信。

敏佳的被批斗被暴打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正直运动的可怕,普通人的无知,时代的裹挟,一个人的无助,动不动上纲上线的恐怖。

其中沈光耀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是将门之后,文武双全,家教甚严。多少次他开着飞机投食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孩子们称抖动飞机翅膀的他为晃晃叔叔,他的行为尽管一开始不被理解,后来感动了上司和同伴。一组飞机在天边的云霞中穿梭,只为了两个字同情。

孤儿院的孩子们在一个被炸坏了的神父带动下唱着动听的歌曲,企图忘记饥饿忘记战争忘记痛苦,他们用歌词中想象的美好幸福去抵挡困境,获得内心的安宁。

日军打下来八架我们的飞机,我哭了,他们对我们的飞行员进行扫射,坐在降落伞上的他们成了靶子,沈光耀不仅击落了一架飞机,自己受伤,而且他在最后一刻,让飞机垂直下落,炸毁了日军的一搜军舰,无疑他是智勇双全的!死得其所,壮哉伟哉!

我想,假如不是二战,假如他听从母亲的教导,沈光耀也许会寿终正寝,但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哪容得个体去选择生活方式。很多人去了罗布泊就再也没有了,很多人在战火中失去了一切,很多人还没有品尝世间的美好就走了我最怕你在下降的时候把我推开,我给你托底。这恐怕是最美的情话,在敏佳被误解被伤害的时候。他们是相爱的,他们彼此思念,他们都想找到对方。

西南联大的房子是师生自己盖的,下雨天漏雨,当老师的长衫上被打湿,当雨声嘈杂了课堂,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清秀的繁体字静坐听雨,那是杨振宁的老师啊!

警报来袭,他们在山洞里听陈寅恪先生讲文学哲学。那时那地,简易的黑板,殷红的土地,飞机的轰鸣,还有老师朗诵泰戈尔的诗句的声音会缤纷成汪曾祺等人一生最绚烂的记忆吗?

国立西南联大巍然屹立,学校的办学气氛让人向往,每个人都那么智慧向上,学生如饥似渴,先生声名显赫。所谓名校应该是名师荟萃的地方。比如沈从文,钱钟书,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他们是联大的老师。

滇缅公路是愚公移山的奇迹,美国飞虎队为我们的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个让人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可忘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感恩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英勇逝去的灵魂。

相信《观《无问西东》有感1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无问西东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