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绿皮书有感 > 地图 > 观绿皮书有感

观绿皮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2-02-08 来源:互联网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 【必备】。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在观赏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篇一】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句经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是这样的,明明存在着,却总是等待。感到孤独,何不走去呢?

这个以真实故意改编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一点复杂和温暖。《绿皮书》让我明白了尊严的重要,面对不公平的该有的模样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篇二】

看完电影《绿皮书》,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都说白人托尼是主角,而不是黑人唐谢利?虽然电影开头先出现的是托尼,但托尼生活的改变,却是因为谢利博士。反抗种族歧视的是谢利博士;雇佣托尼的是谢利博士;体现电影主旨的,似乎也是谢利博士。是谢利博士说出的“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而不是托尼。刚看完时,我甚至感觉,《绿皮书》就是从一个贫穷白人的视角讲了一个富裕黑人的故事。

这个富裕黑人的故事是什么呢?唐谢利要到南方做巡回演出,雇了满口脏话、抽烟成瘾、黑人工人喝过的水杯都要丢进垃圾桶里的托尼给他做司机。谢利博士举止儒雅,风度翩翩,和白人富人一般;托尼的生活几乎毫无尊严可言,一点钱都来之不易,因此开头他对谢利博士是抵触、羡慕又有些不屑的,再加上他种族歧视的倾向,二人开始动不动就会吵架、发火。而随着故事推进,谢利博士教会了托尼给妻子写信,教会了他诚信,不能无缘无故打人,教会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教会了他反抗歧视,更教会了他友情和信任。

这个富裕黑人的故事中,真正成长与改变的,是托尼。这或许就是托尼是《绿皮书》主角的原因。在我看来,《绿皮书》不仅讲了唐谢利反抗歧视的勇气,还讲述了这份勇气与尊严对种族歧视者的感染与改变。在1960那个“白人至上”的年代,谢利与托尼的友情和这种感染与改变,正是改善种族歧视现象所需要的。

今天的世界,或许已经没有了指明黑人允许进入的场所的“绿皮书”,少了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但在这个走向和平、平等与美好的世界中,种族歧视依然在角落中存在着,在笑容和鲜花和歌声中藏匿着。存在的,还有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外貌歧视。当大人认为孩子的创意不过是胡编乱造,当男性认为女性只能柔弱而不能坚强,当人们对于工人、对于清洁工嗤之以鼻,当人们在私底下叫着“日本鬼子”“阿三”“外国佬”,歧视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我们想过像唐谢利一样改变它吗?相信过人们也能够像托尼那样被改变吗?考虑过我们有能力让自己和别人更有尊严吗?

以上便是我对《绿皮书》的思考。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篇三】

两个小时的电影让人震撼,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电影,雪利博士总是有种很沉默的存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他第一次的开怀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电影中,当托尼开着载着雪利博士进入肯德基。托尼买了一个全家桶,在车上直接用手拿着吃,并热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鸡。雪利博士表示他从来没吃过炸鸡,并且对直接用手抓炸鸡这一行为非常抗拒,而后来还是吃了,并和托尼开怀大笑,学着托尼潇洒地将骨头扔在田野里。

正如电影里说的一样“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雪利博士虽为著名钢琴家,但因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独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内心筑起了一面高墙,竖立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但托尼的用自己的热情与豪迈打破了他与博士之间隔阂。在影片结尾,雪利博士最终敲响了托尼家的门,勇敢地迈进了第一步,迈向白人的一步,收获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抛瞄中,穿着西装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车边与无数田间衣衫褴褛的同胞对视,雪利博士的眼里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缩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觉得他高人一等。同样的肤色确是迥乎不同的人生,这让他无所适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鼓起勇气在一间黑人酒吧与同胞达成了和解,他在现在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命运又出来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托尼一直帮着雪利博士从挨打的人群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馆,保证博士的每一场音乐会不缺席、迟到,雪利博士与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听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托尼还将两个被黑人喝过水的被子扔进垃圾桶,哪怕那两个黑人刚刚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养。他将一个乱写信的小子变得有文笔,教他不能偷东西,不能乱堆可乐瓶。他们之间彼此拌嘴但又相互关心,他们相互包容,心灵距离逐步靠近,最终成为一个共同体。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类锲而不舍的价值。《绿皮书》中的那辆车为着友情与包容,一路向南。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篇四】

如果有两种人生让你选择:

一种是拥有高雅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天生的音乐才华,衣食无忧的生活,出口成诗的情思。但却也有着被歧视的肤色和孤独的内心。白天坐拥澎湃的掌声,享受他人的肯定,夜晚却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独自喝酒。

一种是有着简单的思维,发达的肌肉,无所畏惧的洒脱,粗枝大叶的快乐,难捱于胸的正义。但却也有着冲动带来的惩罚和生活的拮据。因为冲动打了人,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还是有妻子温暖的怀抱和孩子们的咿呀快乐。

你怎么选?

很多人说,这两种人生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将它们二者中和一下,那就是我的完美人生。可是,人生,真的很难完美啊。

电影《绿皮书》讲的就是这两种人生的故事。过第一种生活的是个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有才华,有钱,但是没有朋友,充满了孤独。过第二种生活的是托尼,没有钱,没有地位,却有家人,有欢乐。

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托尼的生活,虽然我们没有住城堡,有时还为了房租而出卖体力;我们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没人敬仰。可是,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活得简单而快乐。

一开始,我是向往唐博士的那种生活的,有自律,有尊严。可是,看到他在大雨中崩溃的瞬间,我发现,他并不快乐,他活得太拘束,太苛刻。有时,我们自以为拥有越多的头衔,我们越能快乐,殊不知,有时,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个枷锁。有时,正是因为一无所有,可能才更轻松,更洒脱。

放下我执,也许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如果不是给唐博士当司机,托尼不可能知道挑剔的音乐家也有背后的孤独,唐博士也不会了解一个世俗享乐主义者的快乐。

存在即合理,我们认定的不一定是最正确的,试着去改变,去接纳,去包容,可能才能体验更多,享受更多。真的有些明白了造物主的伟大,它给了玫瑰花的芬芳,也给了玫瑰花扎人的刺。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还有句更俏皮的话,所谓的人生,就是笑笑别人,被别人笑笑。

也许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是部很温暖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篇五】

《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钢琴家唐为巡回演出临时应聘的司机及保镖。唐是黑人钢琴演奏家。托尼有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家里来了两个黑人服务人员,用过的杯子都被他丢尽垃圾桶,而为了生计赚钱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机。

影片有非常多的对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种族、行为习惯、待遇等都有鲜明的对比。托尼虽然是白人但就是个小混混,社会的底层,啥不讲究,能吃能喝能睡,一点礼节没有,在黑人面前感觉有高贵的血统。唐是个黑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贵族的礼节,在白人面前忍让,在艺术上受到白人贵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样还是受到歧视,住黑人专用宾馆,不能和白人贵族一起用餐,白人贵族也是把唐作为一个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这样想,黑人刚刚获得平等的权力,在北方城市尚且还有种族歧视,在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执行,毅然决定去南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谓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制度规定了但没有去执行的等于零,执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了。

唐在巡演过程中处处小心,处处隐忍,在随着和托尼的接触中,慢慢释放了自己的压抑,结果都出事,托尼来救助。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慢慢消除种族其实,变成朋友。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绿皮书影评:绿皮书获奖引争议


如果说最近在影坛上有什么轰动的作品的话,除了很酷炫的战斗天使阿丽塔以外,就是这部有点意思的剧情篇《绿皮书》,可以说《绿皮书》收获了很多的奥斯卡奖项,也让它成为了一部有争议的电影,不过不影响这部电影的欣赏。

昨晚二刷了《绿皮书》。讲讲为什么喜欢。

我们不聊谁该拿奥斯卡。也许它确实配不上奥斯卡,但它还是一部好电影。

没必要为《波西米亚狂想曲》或者其他提名作品打抱不平而对《绿皮书》有情绪。所以我们就光说这部电影。

怪怪的。帽子那段剧情逻辑不自然,配上club里唱歌的bgm,开头就像个笑话。But not necessarily a bad one,因为大家都知道开头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只是在塑造Tony这个人物。

包括后面紧接着的吃热狗比赛、看棒球,都是底层白人的消遣。也是塑造人物而已,不多说,还行。

不过从这里开始,我就对男主的演技有好感了,演出了Bronx痞子的腔调,甚至说话都带Bronx口音,真的专业。如果我说让我想起了《愤怒的公牛》,应该也不算是对罗伯特德尼罗的侮辱吧。真的演技持续在线,无可挑剔。

至于阿里的演技嘛,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有一些小做作。但他这个角色就是要演出那种做作的感觉,所以这边的建议是不评价了呢亲。

下一个问题是不是因为他是黑人所以拿了奥斯卡男配?Fine, maybe. 但他确实演什么像什么,而不是演什么都像自己。

而且第一次从局子里出来,他说I assume that you hoped this could be an exception后的眼神,很动人不是吗?那段暴雨中的互喷,两人的表演也都很有张力不是吗?

很多人吐槽《绿皮书》因为正直正确拿奥斯卡,我不否认这一点。说实话,我也很反感正直干预艺术。

但抛开谁拿奖不谈,关于种族歧视、社会阶级的主题,《绿皮书》讲了一个感人但不刻意感人的故事。

首先,人物设定就很有意思。一个是上流社会的黑人,一个是底层社会的白人,一下子就建立了两个对立面。放在1960s的时代背景下,戏剧冲突再次加剧。

这也是为什么我明知道《绿皮书》是关于正直正确的陈词滥调,也几乎能预料到大团圆结局,却始终愿意看下去的原因。能预想到结局并不影响被触动。

就像Tony非常了解The deeper you go south, there will be more problems,但当他亲身经历那些种族歧视时,他还是被震撼了。

当他们抵达第一个垃圾motel,Doc很平静,就好像他早已料到。Tony却很震惊绿皮书上写的cozy as your own home,却是place like my ass。包括后来Tony在西装店看到Doc不被允许试衣服,也是非常无语。还有在酒吧被人欺负,无端被抓进监狱,甚至因为黑人的身份半夜不许出门,Tony都看在眼里。

在纽约生活了一辈子的Tony之前可能觉得对黑人的歧视只停留在观念里,或者只停留关起门来和老婆吐槽一下的层面。现在才知道并不,歧视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即便他一路上受到了各种震撼,Tony还是无法完全理解Doc的很多观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严。比如Doc坚持不用树林里的厕所,要回Motel,Tony问他,为什么要白白浪费半小时。

后来他们因为Tony打人被抓,当Doc告诉他,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Dignity always prevails, Tony也只是觉得他在装逼,内心os:你在这扯这些?还不如我几句bullshit有用呢。

所以暴雨天那场戏,Tony才会对Doc说Im way blacker than you。他打心底里反感自诩高尚的上层阶级,觉得自己站在一个无可指责的境地,也很不留情面地喷了Doc。

但有些痛苦,不设身处地,根本无法理解。Tony 不明白what it means to be black。他只因为有人骂他half nigger就心态爆炸大打出手,而这样的话Doc忍受了几十年,甚至更糟。

我很喜欢暴雨天那场戏的几段台词,我觉得是这部片子的精髓,完美展现了之前提到的那两个对立面。尤其是Tony那几句欠揍的话。那场戏的情感过渡、观念差异的过渡都很自然,再吹一波演技。

也是因为暴雨天的情感爆发,最后一晚在Birmingham的演出,Tony终于明白了对Doc来说尊严是什么。

又是对黑人的公然侮辱。

Doc对Tony说,I will play, if you want me to。

而Tony对Doc说,Lets get the fuck out of here。

我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成为了脆皮鸭男孩。

怪怪的。之前我说,《绿皮书》讲了一个感人但不刻意感人的故事,的确是这样,但除了结尾。最后几分钟大家一起过圣诞节的煽情简直堪比春晚小品,把正直正确表现得异常尴尬。至少我完全没有被touch到。

一部开头和结尾都无限接近平庸的片子。但是主体部分无论从主题、剧情、表演来看,都完美。

摄影?剪辑?几乎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不过也不是这部片子的重点吧。

评分的话,摸着良心我只能给7分。一分扣在开头,两分扣在结局。分不高,但《绿皮书》属于那种即使只有7分,我还是很喜欢的电影,所以评分真的重要吗?

最后我想说,这部片子要在影院看,效果会好很多。虽然它不完全是一部喜剧片,但笑点也不少。有些笑点一个人看笑不出来,可能会觉得尬。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对尴尬的笑点过于敏感。

管家那句Fill it out while you wait真的好好笑啊妈的。虽然我知道嘲笑口音是不对的,但Tony那句What?配上表情和语气, 我还是没忍住。

还有一个小细节,steinway斯坦威钢琴,傻子Tony记成stain way。笑死,过于真实。

D,E,A,R也蛮搞笑的。Doc,你认真的样子,像极了...天桥底下卖贴膜的?

对电影绿皮书的评价


这部电影真的是表现的赤裸裸,有一点点压抑的感觉,随着这位黑人艺术家,他站在黑白的分界线,黑人的世界进不去,白人的世界融不入。其实这也是一种悲哀吧,当然我们也要相信,以后这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以下是对电影绿皮书的评价。

真的很棒,恕我不能将这部电影和国产烂片相比拟。

如果要我用三个词语来形容这部电影,我会选择:歧视;虚伪;孤独。

歧视是这部电影的中心主旨。还记得我之前提过一本小说叫《白夜行》吗?在那本小说里,作者整本书没有明确描述过男女主角的犯罪策划,可是你却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女主角的身上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可怕的秘密。《绿皮书》同理。在这部电影里,全程没有出现过歧视二字,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歧视无所不在,而这种观念掩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表面上看,大家都能够和平平等的共处,其实,一切都是虚假的。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脑袋里面反复浮现一句话:这真是个虚伪的社会。当男主在舞台上表演时,底下的观众微笑地坐在座位上欣赏表演;而当男主离开舞台以后,大家却避之唯恐不及:不能在同一家餐厅用餐;不能在同一间旅馆睡觉;不能夜间出现在路上;不能在白人商店买东西;不能使用白人的休息室,一个国家级的艺术家,最后是在厨房的储物室置换自己的演出服,真的让人难以想象。看到后面,我就在想,当男主在表演时,台下的观众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观看演出?是一个艺术家在做艺术表演还是一个贱民在娱乐大众?

最后,是孤独。在舞台下,男主作为一名国家认可的殿堂级艺术家,住在国家音乐厅的楼上,住房布置的非常华丽,拥有各种艺术品;在舞台上,他是能够散发强烈魅力的钢琴家,连另一位男主,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游手好闲的平民,在听到他的演奏之后,都能够真心感慨:你真是个天才。可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泡沫一般的存在,看着很美,可是你一碰,就碎了。你一拨开这一切,看到背后血淋淋的现实,只会觉得触目惊心。

用一句话概括是;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一个人,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那个人。白人群体不接纳他,同种族的黑人群体和他不同阶级,无法共处,最后,他站在黑白两线的中间,进退两难。

拥有那么多的掌声,但其实,没几个是真心的。下了舞台,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黑人。一个被白人唾弃,一个不被社会接纳,一个只能躲躲藏藏的黑人。看到他以为TONY要另谋高就,在休息室不由自主地流了泪。然后带着红通通的双眼,放下尊严去求TONY留下来的时候,真的超级让人心疼。

幸好,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他在一家小酒馆释放了自己,也在TONY的家里重新感受到另一种归属感。能够做回自己,真的很不错。

电影《绿皮书》的观后感


静下心来看一个电影对现在的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心里浮躁,烦乱,思考的事情繁复又浅薄,没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没有感官刺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你大概能猜出我能看得下去的电影是什么样,当然是充满了昂贵的特效,充满了色情暴力或者笑料的那种,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只看那样的电影,其实这是大势所趋,多数人都是如此,这几年漫威和DC电影的剧烈崛起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部没有视觉刺激的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讲故事的技术,怎么把人拿住拿稳是一项直通心灵的技巧,我非常绝望的发现世间万物几乎都有规律和技巧,把控人的情感也是一种技巧,看《绿皮书》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时候看见本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时候,我心里会捏一把汗,因为真实往往意味着缺乏戏剧性。然后我就会怀着一种虔诚修习之心把电影看下去。谢利和托尼似乎就是注定会产生矛盾和故事的两个人,托尼是白人,有一半意大利的血统,在社会底层做着一份保安的工作,粗鲁简单又贫穷,性格直爽刚猛,暗藏着责任心和细腻。谢利是个黑人,同时又是一个天才音乐家,社会名流,三重博士,极具学识,修养和音乐技巧,在黑人歧视是社会严重问题的美国地位尴尬,(后来写进的同性恋身份又丰富和饱满了这个人物。)电影开头黑人修理工在托尼家修水管的时候,他妻子拿了两只水杯给他们倒水,托尼发现之后默默的把水杯扔进了垃圾箱,也算是一个引子。生活拮据的托尼在暂时没有工作可干的时候成了谢利的司机。

巨大的不同,隐约的相同和暗藏的矛盾可以让人产出好奇心,想着这样的两个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电影就以这样的开头展开。这种布局让我想起了一部情节上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影,相似之处却是很明显的,那部电影叫《触不可及》,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讲的是一个黑人应聘做了一个高位截瘫的富有白人管家的故事,同样精彩和引人入胜。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学识,种族,肤色,各种观念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个人,作为故事的主角,是容易写下去的,认识,互发观点之箭,矛盾的出现和激化,理解,弥合甚至到最后的惺惺相惜,应该就是一种情节上的技巧和套路。

《绿皮书》应该算是一部公路片,里面富含着丰富的要素,长途旅行,音乐,美食,种族问题,亲情,友谊,其实刚才我脑子里还有些别的词儿,但是一时语塞想不起来了。假如我以后试图描写什么东西,像这样的讲故事的电影中所蕴含的技巧是具有借鉴价值的,可以从头理顺一下在这样一个作品里,有多少个G点,都在哪里。

从舒适程度和叙事技巧上从上往下排是最合理的。

1、来自总统的帮助

在当时的美国,有一些地区夜间禁止黑人出现在街上,托尼和谢利的车遭受临时检查,被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恶警盘问,托尼在被警察知道有一半意大利血统之后,恶警羞辱他说:难怪你给黑人开车,你也是半个黑鬼,暴怒之下托尼一拳打倒了警察,然后两人被带到了看守所。这里描述了一个面目可憎的警察角色,长得很难看,说话很难听,耀武扬威,蛮不讲理,满脸全是丑恶,让人恨得牙痒,渴望给他各种惩罚和折磨。后来谢利在看守所里要求打一个电话:以公民权利之名。狱警难以拒绝只能同意下来,电话很快得到了回应,原来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谢利的朋友,接到谢利求救之后联系军方将领给看守所打来了电话,恶警被激烈训斥的时候惊诧愤怒又恐慌和屈服的样子就搔到了人的痒处。这种方法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被用的,用的夸张一点的话,带来的快感也是夸张的舒适,比如在以前很多电视剧里,把坏人描述得及其丑恶,主角以平民之身备受摧残,身边的人受尽委屈,最后主角以大官甚至皇帝的身份突然出现,让坏人极尽狼狈,这种场面总是让人期待,发生的时候令人异常舒适。

2、背后的枪和手里的枪

谢利在对黑人不友好的地区自己到酒吧去喝酒,被几个酒鬼欺负,托尼知道后赶到酒吧去营救谢利,把手伸到背后,做出掏枪的样子,救出了谢利。谢利问:你真的有枪吗?

托尼回答当然没有。这算是故事里比较紧张的一个情节,托尼展示出自己保安职业里面对三教九流的适应和套路。影片尾圣诞夜的时候,因为不满接待方的黑人歧视,两个人撕毁合同,来到一个黑人酒馆,谢利在吧台点单的时候不小了露富,被坏人盯上,两人走出酒吧的时候,谢利虽然全然不觉,但是托尼发现车后面有异动,立刻从身后掏出手枪朝天上开了两枪,把两个小贼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两次掏枪一次没掏出来一次掏了出来,前后呼应,有枪和没枪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个人亲密程度的变化,这也是一种技巧。前后的对应可以显示出一种精致感,对应物的变化也可以呼应故事里人物关系的变化。

3、炸鸡

谢利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尽管他平时总是带着一股阴郁:以他的话说就是,自己是黑人,不被白人所认可,他们请他演出,只是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同时因为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都要远高于一般的黑人,所以也不被黑人所认可,而且他是个同性恋,觉得自己连真正的男人都算不上。这段话只是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给自己的一个悲惨定性,并不影响他平时举动的优雅甚至高贵,这种优雅和高贵就给了炸鸡可乘之机。托尼在行车到肯塔基洲的时候,在路边店里发现了非常正宗的美国炸鸡,非常兴奋的买了一个全家桶,一边开车一边大快朵颐,他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拿着大块的炸鸡,那块炸鸡在他的右手晃动的时候还跟着抖动,表面的脆皮渣渣掉落,那种抖动又显示出这块炸鸡内部是多么鲜嫩多汁,这种用手抓着吃的粗鲁而又美味的食物对谢利而言完全是令人嗤之以鼻的东西,但是在托尼反复的要求下,他还是接过了一块,神情谨慎,带着反感和好奇,躲着油污,还问着:没有刀叉之类的餐具么?他吃下炸鸡的时候表情的丰富是让观众非常欢喜的。这种技巧的重点在于让一个原本没有体验过某种事物的人在威逼利诱下,怀着好奇心去体验这种事物,并且在体验之后有非常幸福或者有趣的感受。这里有一种同情的作用,就是说当你深入一个故事,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同情到其中一个角色身上,当这种事发生的时候,你就会想他之所想,爱他之所爱,而你喜欢一个人,就想和他分享一些东西,然后看他的反应,期待着认可和夸赞之类,如果同情的这个角色刚好这样做了,就会给读故事的人非常舒适的体验。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某方面的行家,另一方面的土包子,人们喜欢看土包子进城时候满眼新奇的样子。以前有个电影很厉害,叫做《泰坦尼克号》,里面有个女孩叫做萝丝,是个富家大小姐,和她对手的男孩叫杰克,是个好不容易住进下等仓的穷小子,当杰克在甲板上教萝丝使劲儿吐痰的时候,萝丝的新奇和快乐就让人非常舒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4、写给妻子的信

托尼是个粗人,他离家给谢利做司机要走两个月,临走的时候妻子嘱咐他说,长途电话价格昂贵,写信才经济些,一定要常来信,托尼毫无文采,写起信来味同嚼蜡,谢利于是开始教他写出美丽动人的信来,托尼的妻子收到信的时候,被美好的措辞感动到春心荡漾泪流满面。这种技巧主要是用一种技术和能力上的提升或者说蜕变,带来不同的效果,来给读者一种愉悦的感觉。这个方法是普遍的,例子太过于多了。

绿皮书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这个故事是有一定的主题的,从官面儿上讲,就是一个黑人音乐家靠自己的努力和命运抗争并感化周围的人的故事,基本上是平铺直叙的,不会让人迸发出肾上腺的光辉,也不会让人痛哭流涕,这种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即便是涉及到自我认识,人性剖析,美好的品格甚至灵魂升华之类的,依然是缺乏感官刺激的。想讲好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是有难度的,所以这个故事中所涉及的技巧其实很重要,但是在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些技巧实际上是一种不值钱的东西,技巧应该是完全为故事本体服务的,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如果本末倒置,那电影就将会,非常好看,但就只剩下好看了。

我觉得这些想法对我以后写东西将会有些帮助。

大学生的观后评语:观《开端》的感悟


不知道您有没有在看《开端》这部电视剧,如果没看的话真的很值得一看。如果你仔细研究电视剧《开端》,你会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与使命。你在看完《开端》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观后评语:观《开端》的感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大学生的观后评语:观《开端》的感悟【篇一】

主演同一件衣服连演8集没换过,场景也是重复利用,由白敬亭、赵今麦、刘奕君、刘涛等主演的电视剧《开端》,可能是正午阳光所拍过最省事的剧,没想到刚一开播热度就力压《幸福二重奏》、《输赢》等上星剧。

目前在播的电视剧中,首播时热度和口碑还能双赢的,《开端》应该是独一份。

对于正午阳光来讲,在之前《乔家的儿女》等几部重点大剧口碑接连失利后,这次总算扬眉吐气翻身了。

说真的,《开端》这部剧太好看了,我原本是追《雪中悍刀行》大结局去的,结果无意发现白敬亭和赵今麦新剧首播,好奇之下顺手点开,本来只想看一眼演的是个啥。

结果这一看就没停下来过,连倍速都舍不得开,一口气连刷六集,最后预告都没放过,还感觉意犹未尽,第二天眼巴巴等着更新。

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跟我相同的感受,第一集就被《开端》的剧情强烈吸引住,以至于垂直入坑出不来。

首先,作为科幻题材的短剧,《开端》演的是一场主角与时间循环赛跑,从而拯救生命的故事,其剧情之离奇,节奏之紧凑,在近两年所播过的电视剧中都算是少有。

赵今麦饰演的女主角李诗情,只是很平常地上了一辆45路公交车,没想到却因此陷入一场又一场循环麻烦中醒不过来。

因为她所在的这辆公交车不久后会发生离奇事件,而她也会在一次次循环中重复之前的经历。

当然幸运的是,每次醒来后记忆都没有消失的李诗情也在不停收集资料用来自救和救人。

就这样,无论两位主角如何选择,公交车的结局始终不能被改变,而当两人一觉睡醒后,新的循环又将重新开始,李诗情和肖鹤云该如何才能破局?

而公交车在出事前,连同司机在内总共就十个人。

大学生的观后评语:观《开端》的感悟【篇二】

悬疑之外探讨现实与人性

除了直面死亡,主人公在面对警方讯问时的对手戏,也是悬疑线的亮点。剧中有两个性格鲜明的警察角色,江枫是个热血愣头青,对主角们的“循环”说法嗤之以鼻。刘奕君饰演的张成是经验老到的刑警,虽然完全不信主角的解释却非常耐心。

悬疑线扣人心弦,循环逻辑展开后,一集一位小人物的故事又回归到现实,展现了人文关怀。他们身份各异,各有困境,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冀,通过他们可以看到生存的姿态,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全剧对人性的刻画也是观众的热议点。第四集二人因为“下车自保带着愧疚生活”还是“救人一次次面对死亡”而发生争执是第一个热议点,第八集找到凶手的情节引发第二次热议。第八集中的主人公遭遇了最惨烈的两次循环,也面临巨大的人性挑战,第一次肖鹤云中刀,李诗情被捅咽喉,恐怖的死亡时刻,炸弹依旧被引爆;第二次血战肖鹤云失手杀掉凶手,每一次都为了营救他人全力以赴,在关键的搏斗时刻,其他乘客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在面临危险时,这些人还值得被救吗?接下来的预告中,还有肖鹤云被误解的情节,二人如何破局更加值得期待。

《开端》中还穿插了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高颜值CP”,勇敢善良的女大学生与理智的游戏架构师在一次次经历生死挑战中碰撞出火花。紧张的剧情中笑料也不少,在遇见“二次元”黑衣小哥的故事中,各种热梗让熟悉动漫的观众由衷发笑。(李睿)

大学生的观后评语:观《开端》的感悟【篇三】

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人神秘兮兮地跟你说--他陷入了一段循环,你怎么办?是像剧中警察一般,带他去药检,还是像撸猫男一样,选择相信并加入进来呢?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经历过循环,但想必循环一定可以分为安全的循环和危险的循环两种。当然,不管哪种循环,最显见的特征就是,深陷其中的人必然是带有记忆的,否则别人也不会知道。

虽说任何一种循环都很让人崩溃,但危险的死循环无疑是有更迫切的解锁需要的。万一哪天宕机了,不循环了,人就死翘翘了。

所以,对深陷其中的人来说,能主动找到一个外人,告诉他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大概率不是逗傻子玩,可能真是出于信任,是觉得你能帮上他的。

你若对此嗤之以鼻,斥以为神经病,要带他去做药检,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万一是真的呢?

有位哲人说过,什么事情就怕个万一!

大家想一想,因为这个“万一”,我们做过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赌博、买彩票,等等。以买彩票为例,就算是没有人为因素,那概率也已经小到几乎没有了,不还是趋之若鹜吗!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


以下是绿皮书电影观后感,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部电影,知道这部电影是有争议的,但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受还是很不错的,或许在外国人的眼中会有一些有色彩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现象,想要打破,道路还很长。

自从尝鲜到百度网盘下载好的片子可以实现免费快速播放,我就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看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忍不住想快速播放,觉得看懂剧情就行了,而且这样更高效(当然是节省时间呀)。

你可能猜到了,会有但是。是的,绿皮书是越看越有味道,快速播放会影响观感和体验。所以,我就破天荒地以正常速度观看完了1个半小时多的电影,而且毫无枯燥之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的主要故事,那就是一位才华洋溢的黑人钢琴家和一个暂时下岗的意大利白人从互相排斥到成为好友的故事。

电影所处的大背景是美国种族隔离时期。小背景是黑人音乐家因为要去南下巡演,需要招聘一名司机。意大利白人Lip 因为超高的人脉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路南下的旅程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变好,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各种不公。电影中的黑人只有在表演时才能受到尊重,一下台就会受到不公。他只能按照绿皮书 Green Book 上的指示,去指定的餐馆、酒吧。

两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随之展现。黑人音乐家的修养与自尊心赢得了Lip的青睐。Lip 的处事能力非同一般,这样的能力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要工资高,受点苦也愿意。既然做了工作,我只做工作职责内的事,并尽力做好。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


《诗经》里有个成语叫七月流火,今年的7月可谓流言四起,虽然不是同一个七月,但也算七月流言了。其中最火的一是国内大学为外国留学生配备学伴事件,二是香港的暴乱事件。两者如果硬说有什么联系,估计只有话题的敏感性了,毕竟触及了当年历史的痛点。事关政治,不好妄言,但还是希望流言少一些曲解和恶意,多一些理性和克制,就像电影《绿皮书》一样,虽然是一部讲美国20世纪60年代种族歧视的电影,但没有过多的煽动和怂恿,也不显得教条和乏味,而是不落窠臼,把一个略显沉重的故事演绎得温情动人。换句话说,就是故事没有按照观众以为的剧本来演,从这点看,第9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确实实至名归。

电影《绿皮书》豆瓣评分8.9,成为十年来评分最高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主演精湛的演技功不可没。男配马赫沙拉阿里凭借此片再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名利双收。比较惋惜的是影片男主维果莫腾森无缘最佳。也许维果莫腾森这个名字让人感觉比较陌生,但如果说男主是指环王三部曲中的人皇阿拉贡,就会让人觉得亲切很多,不过是增肥40斤之后的阿拉贡,胖到真爱粉都认不出来,也只有在驾驶座竖中指的时候依稀可见人皇当年邪魅的风采。

《绿皮书》鲜明的特点是反转。首先是角色的反转。片中的设定,黑人唐是一位优雅的钢琴演奏家,白人托尼则是粗鄙的街头混混,但当唐离开他的钢琴座椅后,就像国王失去了王座一样,瞬间又从国王变成了奴隶,不能使用主人家厕所,不能和白人共餐,甚至不能在日落后出现在街道上。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那句音乐没有国界,但音乐家有。片中提到第一位公开演奏白人音乐的黑人音乐家甚至因此被白人当场拖下舞台群殴。托尼依然无比粗鄙,但再粗鄙的白人司机也有选择是否进入主人房子的权利,而黑人司机没有。

其次是态度的反转。托尼从最初高高在上的种族歧视者,到感觉自己才像个黑人,再到从唐那里学习写诗,再到主动维护唐的尊严。不断谦卑的自我和不断提高的灵魂两者的对比格外发人深省。唐从原来的游离黑人文化之外到尝试吃垃圾食品到主动走进黑人酒吧,使得他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行为不再高高在上而更有生活气息。

最后是人生的反转,托尼从穷困潦倒走到家庭和美其乐融融,唐从孤身一人走到拥抱友情,拥抱亲情,拥抱同胞。这一路就像他们走的巡演道路一样,明知道路曲折,依然一往无前。

影片还有一些小反转,也值得细细品味。比如托尼妻子为唐准备的三明治被托尼独自吃掉;片中根据绿皮书这本旅行指南找到的舒适如家的旅店被男主吐槽像他的屁股一样糟糕。这些细节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却又引人发笑。

文章剧透比较多,好在《绿皮书》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它适合多次观影。有些人喜欢它的高级笑料,有些人喜欢它的剧情工整,我喜欢的是影片传达的对戾气的克制,这在键盘侠,网络喷子横行的今天很有引导意义,它在豆瓣这一评分上8就出差评党的平台上能一直保持高分,本身也说明了观众对它的宽容和善意。

希望《绿皮书》的观影体验可以让观众再看各种事件时没那么容易走极端。就如同观影《肖生克的救赎》,希望从中看到自己的救赎一样,也希望观影《绿皮书》时,能像黑人看到那本出行绿皮书一样,看到人生旅途的旅馆。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通用(6篇)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观后感的写作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绿皮书》观后感记录下呢?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呈现“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1

刚刚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绿皮书》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奥利维那卡什和艾力克托兰达联合执导《触不可及》,因为肤色和阶级带来的冲突与交融,让尖锐的人性泛起柔光。黑白肤色加司机的主仆情,更像是摩根弗里曼与杰西卡坦迪主演喜剧《为戴西小姐开车》,用一道黑色的纯善,去打开骄傲的白色壁垒。

然而在我看来,《绿皮书》就是它自己。它有《触不可及》和《为黛西小姐开车》的交互与融通,但两部前作更多是个体命运的柔软,而《绿皮书》不仅有肤色、阶级、文化修养的冲突,还有对上层白人伪善的触碰,以及各种穿越时空的种族和社会问题的醒思。

影片如果有幸引进,必然是要吃片名的亏,然而绿皮书三字,却是这个故事的魂。1962年,白人至上和黑人民权运动空前高涨,黑人邮政职员维克多雨果格林为黑人出行编写了一个类如旅行指南的小册子,注明哪些旅馆与餐厅可供黑人入驻和用餐,这就是史上被称作黑人出行指南的绿皮书。

电影《绿皮书》的故事背景与小册子问世同年,同样有真人真事的依托,讲述意大利裔美籍白人托尼受雇为黑人钢琴家唐开车护航的故事。一个是白人江湖里善于处理疑难杂症的底层老炮,一个是黑人世界高处不胜寒的天才演奏家,两个不兼容的异世界人类组成组合,以公路电影和巡演模式从纽约一路南下,上演了一出两月时长的跨越种族、跨阶级的战斗情谊。

之所以强调战斗情谊,而非《触不可及》和《为黛西小姐开车》的友谊,是因为1962年的美国南部种族主义的大气候,就我们华北平原冬季的雾霾,同一片天空下难有幸免者。两人按照绿皮书指南出行,已经够小心翼翼了,但各种危机和壁垒依旧如雨后的沼泽。

事实证明,不按照绿皮书手册出行,是寸步难行的。唐两次出离绿皮书指南轨道,一次去白人酒吧喝闷酒,一次去浴室寻欢,结果都挨了揍,险些不得脱身并断送巡演。托尼一次开车走错路,也陷入了白人警方黑人不得夜出的魔障,这一次是托尼对警察出手惹祸,唐为了脱身动用了总统弟弟的关系。

就算是在巡演规划的路径上,歧视也是无处不在。有钱人给他的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但却不让唐用他家客用卫生间,而让他去外面的简易窝棚;伯明翰的接待经理表面友善礼节,唐的休息室却是个逼仄的杂物间,且不让他在演出的餐厅用餐。唐已经是多次在白宫演奏的大家了,却曾因为演奏白人曲目当场被打。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2

这部电影是大儿子,年初三回杭州时,强烈推荐我看的其中一部。第一次打开投影时,看见是老外都是用英文对话,影片一开始就是打打杀杀的场面,令我起了反感心,我就有了强烈的对抗心里,把这部电影拒之门外。

儿子到杭州时,就问我这部电影看了没有,知道我没有看,嫌看英文太累了。忍不住的又劝我:“绿皮书是去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马云去年最喜欢的电影,你们要学会欣赏这种电影啊!多看看字幕电影。”

让他这么一说,又和森宝打开看,这小不点嫌我不喜欢看英文,他还想了办法看中文版的。这下可把我的兴趣爱好给提高了不少分贝。和森宝一起看的那晚,太累没看多少我就睡觉了,孩子是把整部电影都看完了。

昨晚上,第三次打开此电影,下定决心晚上必须一口气看完。森宝在边上给我解释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一看才发现,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义的。也是我第一次,才能了解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岐视,黑人在白人眼里,哪怕黑人是很优秀的,只要下了舞台,黑人还是那么的没有地位。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粗俗暴力,在夜总会里打打杀杀做保镖的意裔美国人托尼。因为托尼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家里需要一份工作赚钱养家,马上要交房租都还没有着落。某一天,托尼带着孩子去吃汉堡比赛,一口气吃了26个比别人多了2个,赚回来了50块钱时。正好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应聘一位音乐博士的司机面试,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总比去吃汉堡比赛强吧!

来到面试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黑人古典乐钢琴家唐,原以为是医生。他需要一个司机兼保镖,托尼也是好几位唐的朋友介绍过来的,说这份工作托尼可以胜任。司机负责唐在南方巡演过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为南方种族歧视严重。家人一听说为黑人工作,都忍不住的岐视声。托尼虽然不想带来没有必要的麻烦,但还是接受了工作,毕竟他很需要钱。所以报酬比平时报得高了些,夫人也同意托尼去,条件就是要记得给她写信,圣诞节前要回来。

出发时,唱片公司给了托尼一半的工资,另一半工资是必须要安全的完成所有区域的巡回演出,如一个地方耽搁了,剩下的工资就没有。还给了一份绿皮书指南,上面写着在南方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不在内的餐厅餐馆是只限白人。接过任务后,托尼特别有信心能够完成。告别亲爱的家人们,启程出发到达南方。

这一路上,托尼和钢琴家唐原本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两人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基本没有什么交集。托尼简单粗暴满口脏话,不行就大打出手,可以边开车边抽烟边吃肯德基,还时不时的把垃圾往外面扔。这对唐来说,有许多的不习惯,但也有许多的无奈。

唐的每一次演奏,在台上都能换来无数的掌声。可是一旦走下舞台时,连上卫生间的资格都没有,甚至是买西服,因为是黑人宁愿不卖,去酒吧喝酒时,被别人暴打。开到一段路迷路时,警察见到里面做着黑人,下着大雨就要唐下车,种种的黑人不公平的待遇,托尼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挺身而出,要求唐下次要出去一定要带上他。

托尼经常要给爱人写信,每一封情书经过唐的指点后,写得都特别的动情。艺术家和保镖的文化水平,那是截然不同的。写着写多了以后,托尼自己也会写了,两人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入。

最后一站巡演时,钢琴家唐换演出服的地方都是杂物间。当唐换好衣服时,因为肚子很饿了,想去用餐结果被白人拒绝。后来没有办法接受,哪怕要付赔偿金宁愿取消演出。而唐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了捍卫自己的权益。当他们俩人走出来时,走进了黑人的酒吧,得到了很多黑人的认可,知道唐是钢琴家时,就请唐表演大肆享受了音乐的乐趣和喜悦。还吸引了许多的黑人来奏乐,一起分享着这份美好的快乐。

圣诞节当天回家的途中,遭遇了狂风暴雪,这次轮胎没气压,碰到了没有歧视的警察的提醒。托尼在途中实在吃不消,选择放弃回家,想到旅馆休息了。唐就让托尼休息,他自己冒着大雪把车开到托尼的楼下,把托尼叫醒后,自己在开回家,任托尼挽留唐到他家过节。

托尼的家境虽然很穷很暴力,但是他的家里总有一屋子的家人,在家庆祝过圣诞节。爱人一次次看着窗外,已经过节了,怎么托尼还没有回来。有爱人的等待是温暖的。托尼一进家门时,爱的气息扑面而来。没过多久,唐手棒着香槟出现在托尼全家人的面前时,大家喜出望外。

洞见:岐视种族,给对方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影片比较真实打动人心,一个人时代的显现,让我们对过去岐视加深了了解。钢琴家唐和托尼,两人不在同一个层次,又是不同的种族,在巡演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崎岖。这些经历促成了两人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的故事。结局是很温暖人心的,彼此之间的相互成就是最重的纽带。

我还是特别欣赏唐,在被白人的岐视下的勇气,还要参加巡回演出。唐曾经说过:“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想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种族的看法。一个人的梦想是支撑着你走向成功的方向。托尼的一句话:“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点亮了唐同时也点亮了我,也点亮了看《绿皮书》的观众。

我们愿意做自己心中的英雄,用爱撑起一片蓝天白云,改变可以改变的。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3

在一众好评声中去看了这部奥斯卡最佳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颜值爆表的俊男美女,却会让很多人看完之后会心一笑或是潸然泪下,可能最本真的人性的碰撞已经足够精彩。

故事以黑人种族歧视为主题,围绕一场巡演经历展开。黑人钢琴家为前往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南方巡演,高薪聘请了一个“能解决一切麻烦”的白人做全程司机,于是高冷钢琴家和胡说艺术家便展开了一场公路旅行,而绿皮书是一本专门为黑人而写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个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酒店和餐馆。

白人司机托尼原本处在社会下层靠体力谋生,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头脑灵活,身体强壮,很典型的世俗形象,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是一个爱家的人,明明看起来吊儿郎当浪荡洒脱的人因为家人的存在不得不去赚钱,即使是干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所以这才有了他和黑人钢琴家雪利的交集,而他原本也是对黑人有所偏见,曾经扔掉自己家里黑人用过的杯子。而博士虽然是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的伟大钢琴家,身份高贵,涵养深厚,可以说是超脱世俗的理想形象,但还是逃脱不了别人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所以两人从某些方面来说,势均力敌,都对这个世界有着无可奈何的一面。

在旅行刚开始,两个人就只是单纯的雇佣和被雇关系,互相看不顺眼,但一个因为涵养,一个因为利益,却又不能做出什么出格伤人的事,这样的关系显得微妙而有趣。第一场演出顺利进行,托尼在窗外看博士的演奏看的津津有味,后来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道,他就是一个天才。在前往下一个演奏地途中,在播放一首黑人音乐时,托尼因发现博士不认识其歌手而大惊。黑人歌手似乎是一个稀有物种,而同为音乐家的博士却不认识。而他们在雨夜被扣押,博士向肯尼迪的弟弟求救被放后,故事也进入了全片的高潮。当托尼吐槽博士太做作后,博士终于爆发下车,说出了他一直以来的憋屈:如果我不够黑,不够白,也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作为一个聪明人,托尼也马上理解了博士说的话的含义,知道了博士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破那种族差异,至此,我想托尼已经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对待这位孤独的钢琴家,而不是以肤色人种。作为一个排除在白人和黑人外的第三人群,博士是孤独的,但他却还坚守着,孤独的向前。就像托尼后来说出那句:孤独的人最难迈出第一步。

在最后一站,邀请者因为黑人身份拒绝了博士进堂入餐的要求。而这里托尼和博士的性格似乎因为那场对话发生了巨大转变:托尼变得更在乎大局了,而博士却开始争取自己的利益。由于邀请者的坚持,博士也强硬的放弃了演奏,转头和托尼去了一个黑人酒吧。随着女老板的“挑衅”,博士的一曲爵士让他找回了那种可能从未有过的做黑人的快乐。

故事结束时,本以为不想和托尼家人一起过圣诞的博士最后还是去了。一场旅行似乎让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有了交集,甚至成了能够互相理解的朋友。有时候,肤色只是表面的,偏见也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真正能够改变人种歧视的,可能恰恰是人性的美好。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4

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开头不够吸引人,当看到托尼和人比赛吃热狗,以26个获胜时才有了看下去的兴趣。之后,才进入托尼与唐·雪利一同去巡演的故事。两个阶层不一样的人在旅途中从雇佣关系到朋友关系,体现了友谊的进化。

种族歧视没有经历,阶层歧视也不想探讨,只是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友谊。

产生友谊的基础在于近距离接触。托尼与唐同乘一车,大部分白天时间都在一起,再不同的肤色与阶级也不能阻止友谊的产生。“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情谊与日俱增。他们有共同的行程,又主要在狭小的空间里,交流频率多了,友情也就产生了。像学生们,总是从离的近的开始交朋友。上大学以前,座位的左邻右舍是最亲近的;上大学以后,室友是最亲的。

友情的交流从吃喝开始。《绿皮书》里,托尼逼着唐一起吃炸鸡,分享美食也是在传递自己的善意。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大风大雨需要一起扛的时候比较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时候才是最多的。就像大学里的哥们,想表达下友情,总是以吃饭为媒介的,有时候还需要些酒助兴。在吃吃喝喝间拉近了彼此的友情。开学了要一起吃饭,放假前要一起吃饭,过节了要一起吃饭……

《绿皮书》里的托尼与唐,一起走过一段路,吃过一样的美食,友情自然产生了;我们也是,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只有同食同行的人才是对的人。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5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学生观看完绿皮书的收获和感悟 篇6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你去电影院看这部《绿皮书》吧,从你的视角你还能收获很多。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推荐5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优秀的《姜子牙》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读后感大全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 篇1

封神大战之后,昆仑弟子姜子牙率众神推翻残暴的商王朝,灭了狐族。就在他即受封众神之长时,因曾经的一个过错被贬下凡,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姜子牙为重回昆仑,踏上旅途,在残破的废墟中,他寻找自我,也发现封神一战背后的真切。看完《姜子牙》,内心感触颇多,久久不能忘怀。

天尊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主宰三界,为了选出心中的“神”,轻易地发动了封神大战,置小九命运不顾,置三界的生灵不顾,因为天尊认为在“苍生”这个巨大的概念面前其它都不值一提。姜子牙作为天尊内心最合适的“神”,却令他十分失望。姜子牙质疑天尊所谓的“苍生”。他更愿意相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善”。所谓苍生是苍海,每一个个体便如海中的水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初衷违背的手段又怎么达到最初理想的目标?姜子牙与天尊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姜子牙与天尊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不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这是我对天下苍生最好的安排”,而最后姜子牙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个怜悯众生的神,天尊只是受到了天道的惩罚,九尾也并未真正消亡。姜子牙无奈中斩断天梯,这只是天与地之间的宿命锁,可他却无法斩尽天下人的枷锁,这或许也是他至善的悲哀。

我们生下来便身陷囹圄,我们无法探求我们已知的世界之上的天道,更无法了解“天道”上面是否另有“天道”。我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天道,只是不同的“神”自我价值观念在人间形式化了,我们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接受上“上帝”创造的人间,我们何不像姜子牙一样,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自己的神呢?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 篇2

最近放出的《姜子牙》预告片中,官方自称是史诗级国产动漫,真是好大的口气!到底行不行,《姜子牙》还未上映,谁也说不准。不过在《哪吒——魔童降世》良好的口碑、爆棚的票房打下雄厚基础下,这牛吹得,还真不能不信。

其实,这都可以理解。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宣传噱头——“史诗级”已经是谦虚的。一部成本五十万的恐怖片,它就敢吹自己是贞子继承人。就像20xx年夏天的《上海堡垒》,人家还自诩媲美《流浪地球》呐。

通过《姜子牙》预告片的画质来看,水平已经达到国产动漫的顶峰,也就是与《哪吒》一脉相传,画质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部银幕之作能否禁得住观众的火眼金睛,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故事说的精彩,让观众看的感动。《姜子牙》能否在大年初一赢得观众的心,还是要看故事讲得好不好,其余的特效、画质等等都是起辅助作用。

《姜子牙》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很有意思,按照我们的思维惯性,故事应该是从姜子牙出山开始讲述,电影确实从姜子牙推翻商纣,赢得战争,即将封神那一刻,犯下过错,被贬凡间。

即将成神马上登上人生巅峰,一瞬间跌到谷底,这本身就极具有戏剧张力。而且姜子牙被贬凡间原因是没有对一只九尾狐痛下杀手。

要知道九尾狐在中国观众心目中,那是美女的象征,哪个男人不想被一只九尾白狐报恩?预告片看到这,我本以为《姜子牙》故事主线是人与妖虐缘。如果真的是人与妖之恋,那么《姜子牙》这故事实属太过狗血了,不过想想如果这样拍的话,还挺有意思的。

接着预告片往下,令我有点遗憾的是《姜子牙》故事主线不是人妖之恋,看来满足不了我的恶趣味了。预告片直接的说出电影主题:善恶抉择 ,也就是成为神的同时,是否要失去作为人的人性,只存在神性。善恶、人神之分是宏大的主题,能把这个主题讲好,避免长篇说教,无聊到观众在电影院打呼噜,非常依赖编剧导演的功力。

令人捏一把汗的是,两个导演都是青年导演,还有两个联合导演更是没有作品。四个导演中,只有一个李炜,导过《魁拔》,有意思的是20xx年,李炜导演的动画电影《我的师傅姜子牙》也要上映了……李炜导演这是和姜子牙过不去了。如果说《姜子牙》真的达到史诗级动画水平,四个青年导演会不会成为四个“饺子”呢?

《姜子牙》预告片透露的信息总结成一句话——姜子牙想要做一个有血有肉的神。在历史传说中,姜子牙封神这一段很是蹊跷。按理说封神的事,应该让神干啊,就像现在老板给你升职,不可能让你同事给你升职一样,姜子牙当时还是凡人,一个凡人却能把人封为神仙,看来老祖宗从骨子里就瞧不起神仙啊,好吧,扯远了。

回到电影,从预告片来说,《姜子牙》从特效、画质等制作方面,没有啥问题。是骡子是马就看《姜子牙》的故事讲得好不好了。最后,扯一下自己对国漫崛起的看法,个人认为当我们的动漫电影工业体系完整成熟时,那时候我们的国漫才是真正崛起。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 篇3

近日,国漫巨制电影《姜子牙》正式宣布定档2020国庆(10月1日),是首部回归院线的原“春节档”大片。电影同步释出“太公归来”版定档预告,首曝白发太公回归“众神之长”的高燃片段。此前,影片曾因疫情原因毅然撤档,此番归来“先撤先定”被赞“有态度”。定档消息仅20分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前列,引发万千网友“一起把这个年补上”的观影邀约潮,更有歌手周深等业内人士发博力挺。目前,电影《姜子牙》在猫眼等票务平台成首部“想看”破百万动画电影,堪称2020年观众“最期待”之作。

据《姜子牙》豆瓣页面介绍,本片的故事发生于封神大战之后。昆仑弟子姜子牙,率领众神战胜狐妖,推翻了残暴的`商王朝,赢得封神大战的胜利,即将受封为众神之长。在巅峰时刻,他却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战后的废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发现了当年一切的真相。

影片之所以深受观众信任与喜爱,一方面,离不开影片背后承载的“国漫崛起”情怀:据悉,导演程腾曾就职于美国梦工场动画,联合导演王昕曾在国际顶级游戏动画公司暴雪担任项目艺术总监,几位导演归国造梦,创新使用“金字塔式、螺旋式迭代开发”等先进经验,为国产动画工业化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片方“绝不糊弄观众”的严谨态度:“大”到严格考究中国元素,如采用“留白”的东方美学进行场景构造,通过翻阅《封神演义》《山海经》、参考3000年出土的文物来对花纹、法术等进行设计,力图呈现真实可信的封神世界;小到考究每个细节,如在三维动画中采用费时费力的全手绘方式来保证材质质感,花费10个月精细制作片头二维段落,其中单一画面的PS文件最多高达600多个图层,100%国产团队为这部东方神话史诗国漫注入了无数的心血。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 篇4

故事起源于商朝末年,妖狐九尾降世,祸乱人间,人、神、妖三界大战一触即发。姜子牙最终擒得妖狐,一举封神。在斩杀九尾之际,太公无意间看到的元神,揭开了一场埋藏在洁白新雪下,罪孽滔天的阴谋。

那一个无辜的元神是真实的存在,还是十二天尊口中的幻境,姜子牙被困在了两者交织的囹圄中。这关系到他最终做出的选择是向着善,还是站在了恶的身边。一个初心为守护苍生的神,师尊告诉他“圄于一人的善便是恶”,可“不救眼前一人,何护天下苍生”。

一场天机,让幻境中的元神真实地来到姜子牙的世界。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更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他走向了秘密的深渊。

可一条路越走到后面,当新雪下的伤疤再次被揭开,早已烂溃发脓,越发丑恶得不可直视。原来一切都是师尊布下的局,为了一统三界,祂以天下做盘,苍生当棋,就连作恶多端的九尾也在算计之内。太公深陷局中,抬头望天,未几的枯骨冤魂上,是一片要掩盖所有罪恶的新雪。高高在上、发色纯洁的神,心怀慈悲地坐在被血色染黑的乌云上,面色讽刺地注视人间。姜子牙用力地想要更加接近真相,却不知他终生所追逐的善恶,早已成为上位者游戏人间的武器。

大战后,天地间没有阳光。一眼望去,世间只剩望不到尽头的烟雾,和永远下不完的雪。岁月在等一束光的出现,来刺破这场虚伪的黑暗。

于是,就有了姜公一步步踏进深渊。一个场景故事的结束,马不停蹄地迎来下一个开场,似乎谜题永远是破不完的。高大巍峨的古战场遗迹,太阳照不进来的地方终归阴冷,人置身其中更是渺小如蚁;郁郁葱葱森林尽头的山洞里,又是阴谋揭开的起点;象征新生的归墟中,却爆发了故事的结局。连环一样的场景,一个接一个无比的顺畅。没人注意为何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妙,这究竟是师尊的推波助澜,还是天道的暗中安排。幕后的主使究竟是不是师尊?而天道穷究到底想干什么?主角姜公没有观众的上帝视角,他如今面临的难题是挚友和爱宠的离去。

影片的最后,太公一路兜兜转转,经过了无数纠结,终究又回到了原点——选择向善还是向恶。向着表面的善吧,可师尊是所有罪孽的源头;选择世人眼中的恶吧,但九尾只是高位者手中的提线木偶,它本性并不坏。影片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因为九尾并未真正消亡,师尊也只是受到了天道的惩罚。多智如姜子牙也想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他只斩断了天梯——世间最后一道宿命锁——人界了解神的唯一通道,从而实现了拯救天下苍生。

于是,我看到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迎来了春天。迷雾不复存在,人间从此有了光。但光的背后是否也藏着某个潮湿阴暗的角落,一只蜘蛛在结着下一张盖满人间的网。姜子牙斩断天与地间的宿命锁,却斩不尽天下人的枷锁。因为我们的灵魂本多轻盈,但只要一出生,就会被这肉体和各种污浊的欲望所拖住,这是有型的囹圄;而除去我们已知的世界,天道上面是否另有天道,祂们又在人间拢住了怎样一只铁笼?但人类在自保的同时,也断了探索更高深渊的机会。也这是未知的囹圄。

所以,我们生而身陷囹圄,穷尽一生也无法得知围墙外的世界是怎样。只是在这颗圆形的蓝色星球上一次次走回原点,烦恼着家庭和父母,学校和老师,公司和老板,快乐地无知下去。或许终有一天,通过某种机遇,我们会再次看到:蓝天之上,坐着一位高高在上、发色纯洁的神,而祂的眼睛,正慈悲地望着人间。

电影评价褒贬皆有,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它的。因为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而且每个人看待这些事物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看似简单的剧情背后或许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大学生观看姜子牙的心得感悟 篇5

要说20xx年最火爆的国产电影,毫无悬念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想想那时候天天爆满的电影院,以及刷爆朋友圈的影评,说是一个盛世阶段也不为过。

而作为在《哪吒》之后将要上映的接力作品《姜子牙》,目前也已经在网上有了许多的夸赞之声,说是《哪吒》后的又一神作。这部作品大胆地改变了我国的历史神话,并以“坚守自我”我主题,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东方英雄形象。

在剧情的安排上,姜子牙率领了众神一齐讨伐纣王,并且赢得了封神大战的胜利。但是因为姜子牙的一时疏忽,没有干净利落的将妲己斩杀,使得狐妖被放,引起了昆仑的大乱。犯下大错的姜子牙被毁部分修为,并被赶下了昆仑山,不仅在众神之间失了威信,更是被百妖唾骂是败类。

受尽冷落、失败与质疑的姜子牙坐在江边垂钓,就连申公豹都看不下去了,上来劝慰道:“你连鱼都放过了,就不能放自己一马?”(不过这部里面的申公豹有点丑,我就先不剧透了)面对这样四面楚歌的境地,姜子牙是如何走出这段阴影的,又是如何再度成为自己心里的“神”呢?

在《姜子牙》这部作品当中,他的形象完全一改我们印象中的那个长着长长白胡子,挂着一脸和蔼可亲又看透一切的微笑脸的老者形象,而是变成了一个满脸胡子拉碴,眼神中布满了不自信的情绪,甚至还有点强波正的中年大叔。没有了我们印象中的气定神闲,有的之后落魄和倒霉。而且从预告中也可以看出,姜子牙违抗了元始天尊的命令,拒绝斩掉善念,这样无疑也给观众们带来了一种思考——真正的“道”难道就是为了得“道”而滥杀无辜吗?

《姜子牙》所想要呈现给观众们的,应该就是姜子牙心中最为矛盾的情绪“神究竟是一折天道成神,还是要依着自己的道成神”?这种和我们正常理念所反其道而行的故事内容,以及打破约定俗成传统的理念,姜子牙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哪吒。

不过抛开这种沉重的设定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而且还是以萌宠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大叔带着小萌宠所带来的视觉反差萌,应该会在后期狂吸一波粉丝。(我并没有说四不相长得很像无牙,滑稽警告)

不过我觉得最令粉丝们激动的应该是,在这部作品里面,出现了这个系列神话的更多拓展!让观众们能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联想到更多的相关童话故事,增加了粉丝可讨论的话题点。在预告里面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有《封神演义》中的北海、元始天尊以及十二金仙等经典神话元素的出现,就不知道电影里面还有多少彩蛋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既然哪吒已经大热,姜子牙又即将“登场”,接下来又将会有哪个神话人物会出现在这个神话系列当中,就非常值得粉丝们的关注与猜想了。看看我们这博大精深的历史神话故事,我觉得只要有动画公司愿意做,这个系列的电影看到我老都还有剩。你们觉得下一部神话系列作品会是谁呢?杨戬、妲己外传还是沙和尚。

我已经准备好钱和时间了,现在就等着《姜子牙》的正式上映啦!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关于神话系列的电影作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觉得这篇文章有用也别忘记关注我,关注带土哥,追番永远不迷路!

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


每一个人在观看一部影片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观看完的《黑客帝国》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在繁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乏味而单一,观赏作品等于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黑客帝国》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 篇1

影片中尼奥通过网络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这个发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觉悟的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虚幻之中,而真实的自己却在另一个空间里被束缚着,也就是说,即使你现在觉得幸福抑或痛苦,其实都是一种幻觉,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电脑程序的设计,是你自己意识的一种创造。

所以,要想找回真正的自己,就要把眼前的一切都看空,即佛教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本心。

我们的本心,像电影中尼奥的肉身一样,XX满了管子,固定在一个个小小的容器中,难以逃脱,如果不拯救出真实的自己,我们的本心将会一直被囚禁,遭遇一次次的痛苦的轮回,一直生活在假象之中。

最终,尼奥觉悟了,成为了“theone”(救世主),成为了佛,他看透了一切,认识到世界原本是虚幻的,就像一堆程序那样没有实际存在意义,就在尼奥觉悟的那一刹那,他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他可以控制子弹,爆发出神一般的法力,普通人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之所以能力有限,受到电脑人的统治,就是因为将虚幻的世界当做真实,为程序所束缚。

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 篇2

《黑客帝国》第一部讲述的是诞生,一个平凡的网络朋克在父爱和情爱的关心下释放了自己的心灵,成了将人类救出虚拟世界的救世主。第二部讲述生活,这个救世主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探讨起预言和选择的关系,以及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部讲述死亡和新的开端,在救世主代表的人类和先知代表的机器共同努力下,战胜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还给人类和机器一个阴阳共生的和平。

同时,这个三部曲还是一部人类思想的大历史,从一个善恶对立的世界到一个善恶模糊的关系,直到善恶对立完全消失,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这正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先知的阴阳图案耳环正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 篇3

昨天便看了一半,今天又分别在中午和晚上看完了剩余部分,总的来说,给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冲击,也有一些启示,尤其是近期读了一些心理学之后。我曾经一直在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真实,因而接触了哲学、心理学和宗教,花了几年时间,我终究没能找到答案,便将这个问题搁置一边了。但依稀记得几年前的想法,那便是,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我是宇宙中某处的一团有形或无形的有着意识的物质,通过意识构造出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边的一切。那时候的思想,大概会被大部分人当成精神病患者吧。而黑客帝国中的想法安排,竟与我当时的想法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结合自己的学识,觉得一切竟是那么真实。

在片中,人们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我并非肯定现在我们所处世界的真实,只是片中的虚拟世界,是利用人们已经掌握的电脑科技所编写出来的,在那个庞大的Matrix中,有着与现实相像的人和环境,同时还有着相同的规则。这部影片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学之上,指明了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所见,所闻,皆是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触发电位,从而给大脑一个信号,从而使我们对此有知觉。因而直接而言,并非是物体让我们所见所闻,而是我们的意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同样可以感受一切,然而一切就如同做梦一般,因为他们的身体只是在电插座前,没有任何动作,而在Matrix中,他们却经历着生活,是梦,同时又是真实经历。Matrix中受伤或者死亡,同时也会作用到现实的身体上。Matrix与现实可以通过电话线连接,只有通过接线员将人们接回,才可以脱离Matrix,回到真实的世界。

大学生假期观看黑客帝国的心得感悟 篇4

在影片中,每一个城市中的人们都在为了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机器人乌贼大军进行奋战,包括尼奥,墨菲斯,崔妮蒂都在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奋斗。这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黑客帝国第三部曲中一名仅有17岁小男孩说过的话“机器人可不会管我是多大年龄,他都会杀死我的”。一名未达到参军年龄的男孩勇敢的来到前线参加战斗,并不是因为他勇气可嘉,而是因为在生与死面前,任何一个东西都没有生命不再重要,为了生命可以放下一切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利!

影片最终,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地上,“矩阵”建筑师决定给人类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类和平信念得到了实现。我看到的是每一个曾经为了自由而奋斗过的人脸上的笑容,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喜欢《大学生看电影《绿皮书》的感悟 【必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绿皮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