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窗边的小豆豆 > 地图 > 读窗边的小豆豆

读窗边的小豆豆

发布时间:2022-01-19 来源:互联网

读《窗边的小豆豆》想到的。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窗边的小豆豆》想到的”,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像小豆豆那样做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孩。长大以后,也可以像小林先生一样做一个小作家和校长。

小林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建造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巴校园,之所以说它不同的地方就是巴校园的教室是电车箱,在教室里你想坐哪里就坐哪里。孩子们可以在地板上画画,一天的课程非常自由,如果上课认真,下午就可以和老师一起出去散步。小林先生让孩子中午必须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样就能让孩子们的营养均衡。

小林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可惜的是巴校园最后被美国飞机炸毁了,不过我长大了,一定要建造像巴校园那样的学校。《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范文300字


暑假中我看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的是一位叫小豆豆的女孩的故事。她之前想当间谍来到车站后又想当售票员,最后又想当宣传艺人。她是个极其调皮的女孩,有一天,她上课的时候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让老师没法上课。最后因为她的调皮被学校退学了。

她又去了一个新学校叫巴学园。巴学园是个特别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等都是不动的电车车厢,上课的方式也很特别。她们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从没有家庭作业。巴学园还有独特的饭前歌,是小林校长用划船歌改编的,吃饭前还有一位同学讲故事。小豆豆刚来到巴学园的时候,小林校长足足听了她讲四个小时的话 ,在小林校长的教导下,她很快爱上了这个学校,变成了一个好孩子,开始热爱学习。还交了三本泰明和高桥君这些新的朋友。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都要像小林校长一样教导孩子要有耐心,让别人有信心。

读《窗边的小豆豆》 有感范文300字


【第1篇】

在岛国日本,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天真可爱,会对屋顶的燕子说话;她是普通人眼中的“坏孩子”,上课不专心,去窗边看风景,她还有一只可爱的牧羊犬洛基,你知道她是谁吗?

对了,她就是天真可爱的小豆豆,作者是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写了小豆豆的上学经历,她在巴学园里上着学,巴学园里十分奇妙,里面吃饭叫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里面上课在电车里上课,全校居然只有五十多名学生;巴学园里还有自己的树,练胆量……一些有趣的活动。同时,里面还有一位善良懂孩子心的老师_小林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小豆豆,她是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她和小林老师和同学们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开学前,小豆豆不是巴学园里的学生,她在一年级就被退学了,妈妈带她来到巴学园,他和小林老师整整讲了四个小时的话。

小豆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可是最后巴学园被炸了,结局十分悲惨,但我们一定得学习她的善良。

【第2篇】

我最近在看《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了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引导下,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变成了让别人都能接受的孩子。书中最让我敬佩的人是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他很理解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并用美丽的语言——直接用“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告知家长学生带的午餐必须要营养均衡,并为患矮小症的“高桥君”设计了适合他的运动会让他取得了冠军,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夏天时让每个同学光着身体游泳,消除了有缺陷的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自卑心理……

读了小说,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互相理解和尊重。认真倾听别人说的话也是一种尊重,就像小林先生听了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那样,而且不打一声哈欠,他可真好!我以后会认真倾听老师讲课;不插嘴,搅乱同学的思维。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别人。在家的时候和长辈讲话要注意语气和放是,要注意照顾到家人﹑同学﹑老师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你的尊重和理解。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近来,我读了一本日本女作家写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本书的主人公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全球发行,拥有读者数千万。而本书的作者就是因为书中的经历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彻子,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

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专门接受一些在其他学校不受老师欢迎的、调皮的、异想天开的,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经常做一些“怪怪”的事,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时,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有时甚至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等等一大堆的事例。她妈妈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扰同学麻烦老师了,最终要领着小豆豆到另一所学校——巴学园。她妈妈却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妈妈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小豆豆的妈妈带着她来到巴学院时,一切出人意料。巴校长小林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他很有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不打断,直到她想停的时候才停。巴校长还能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一些古怪行为。一次,小豆豆竟然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堆,校长先生看见了只是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哦!” 每次巴校长看到小豆豆的时候,总会寻找机会很自然地对她说出“真是个好孩子”。这短短的一句话发掘出了小豆豆内心深处善良的本质,让小豆豆时常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让人有些头痛的学生,从内心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她打心里喜欢上了小林先生和巴学园。

小林校长是位善解人意的好校长。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小林校长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枚不胜举。泰明是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但是巴学园里没有一个人歧视他,他也拥有很多的朋友。

我看了这本书后非常喜欢“巴学园”。巴学园是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小林先生很了解孩子,他因材施教,精心地设计教育方法,那些在别的学校所谓的“坏学生”,不受老师欢迎,在小林先生的培养下长大以后都成了才。不过,我也很佩服小豆豆的妈妈。当小豆豆一年级被退学时,她妈妈并没有泄气和责怪小豆豆,而是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为小豆豆寻找适合她的学校,最终小豆豆在小林先生的教育下成为一名大作家。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五)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上学的时候就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当时只作为一种消遣来读这本“小故事”的。读过之后,感慨万千。如今再读,依然觉得回味无穷,在这紧张的工作之余,特别是自己真正成为“育人”者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几乎人人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这种异想天开是何等的奇妙和伟大,但现实的教育世界里,这种顽皮和淘气却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似乎也忘记了,成长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微妙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有可贵的天真特质,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甚至把它漫不经心地遗失和随意处置。虽然自己是名初中老师,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依然有着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调皮”与“不听话”,但似乎自己太急于让他们社会化了,太希望他们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具备成人化的行为方式。

《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了学,来到巴学园。在这座叫“巴学园”的奇怪学校里,孩子们在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的教室里上课,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

校长会要求大家自带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午饭,也会自己策划包含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新鲜动人的场景,小豆豆也就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

重温这些场景时,不禁感慨万千,现实的教育为何如此乏味而单调!

为人师表后再次读这本书,最佩服的是书中的小林校长。他对任何一个孩子都那么有耐心。在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他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耐心的背后昭示的是何等的了解与爱呀!他应孩子们的要求精心创作了校歌,孩子们不理解不喜欢他也一笑了之;他为永远不可能长高的“高桥君”,精心设计校运动会,竟使高桥君每个项目都拿了冠军;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而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为笑。

他启发那个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就更充满了童心童趣:那个孩子在他的鼓励下说了这样的话:“哎——,早晨我起床了,然后呢——妈妈对我说快刷牙,我就刷牙了,然后呢,我就到学校来了。”这样的讲话,竟然赢得了礼堂里一片热烈的鼓掌,孩子们热情地为他找到了话说而鼓掌,以至于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听得太专心,把头不断地前探,竟至于碰到了饭盒上……

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另外一点就是,整本书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方式没有一点说教的模式,似乎这里的教师、这位校长不需要用我们所认为的“教育语言”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拿了长长的舀子,坐在厕所的掏口处,把厕所里的那些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时,校长先生竟然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

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嫌弃,竟然只说了一句“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仅此而已!这是对孩子多大的理解与信任呀!以至于小豆豆从这件事中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从此改掉了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的坏习惯了。在我看来,这件事使小林先生的体验教育达到了极致!正是因为他的理解与宽容,让小豆豆更意识到自己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是个很坏的习惯。如果校长当时指责小豆豆捞起东西造成了多大的麻烦的话,小豆豆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自己那个坏习惯。

其实,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形成优秀的品质,只能使孩子们内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强加的产生矛盾。作为一个班主任,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似乎说教的比重太大了:热爱学习、孝顺父母、爱祖国、爱人民、守秩序、懂礼貌、学会尊重等等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多少呢……再读这本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重要,学生的体验才是达到教育目的的真正灵丹妙药,而这背后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同感”。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带学生去东方绿舟,再次走到每次来都要领学生参观的智慧大道,我自己首先就感觉到没什么意思,因为每年来都会带学生在这条大道上转悠,学生也就转转看看而已,收获不是很大。但是这次教官的活动设计却让学生在了解了智慧大道上所雕塑的名人外也了解了什么是团结合作,什么是为他们着想,学生在活动中、在自己真正的心理冲突中反思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体验教育的精髓,感受到了体验教育的巨大能量。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教育观点:你想培养孩子哪种品质,那么就为孩子创造可以表现出这种品质的环境吧,让孩子不断体验这种品质,当孩子表现这种品质已成了习惯的时候,孩子的品质也就养成了。所以,重视体验教育,反对说教,这是小林校长巴学园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应该追求的!我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一个适时地反应,而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唾沫横飞,我们或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日常的教育工作了,教师更需要培养自己抓住教育时机的能力,而非上好班会课的能力。

读着这本书,重新体验着童年时代成长的历程,突然意识到,这个历程其实是创造力和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试探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在书的催化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回忆自己的童年,可能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小豆豆那么幸运,能够进入那样神奇的学校,遇到那么好的校长……在现实的教育世界里,或者说成人世界里,似乎没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样长大,“小豆豆”在成长的话题上便显示出了她独有的意义,我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才会让这么多的人感动,这么多的人为之动容。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巴学园”、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形成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四)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以前就听说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从没有机会静心阅读。现在借我们学校搞的这一次新形式的教研活动,也是刚刚读了一点。我感觉很有意义,收获也很大。现在我就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粗浅的一点感受和思考,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阅读中我对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小豆豆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初次见面;二是小豆豆掏粪找钱包时与校长的偶遇。

先说第一件事,小豆豆与校长初次见面时,校长让小豆豆坐到椅子上,然后转过身对妈妈说:“好,现在我来和小豆豆谈谈,您可以请回了。”······校长把椅子拖到小豆豆跟前,和小豆豆面对面坐下来说:“好,随便给老师说点什么吧!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讲出来。”·····小豆豆便立刻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虽然讲得有点颠三倒四,但小豆豆还是一个劲地讲着。·····小豆豆滔滔不绝地讲了这么许多。校长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说:“还有呢?”因此小豆豆更高兴了,便一个劲地讲了下去。······这就是说,校长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无论过去还是后来,再也没有那个大人这么认真的听小豆豆讲话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关键词就是:理解和尊重。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说,要带着爱心去教育学生,这已是大家的共识。至于爱的方式,可能就因人而异,因境不同了。有的以慈示爱,有的以严示爱;有时和风细雨示爱,有时暴跳如雷示爱。爱的方式恰如其分了,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浴甘霖;但如果稍有不慎方式不当,轻则给学生带来的是误解和抱怨,重则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乃至于滋生怨恨,最终造成师生关系的破裂。

2013年9月16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在办公室将其杀死。这件悲剧的发生就是例证。不可否认,孙老师是尽职尽责的,是爱学生的,但遗憾的是,他选择的爱的方式让他饮恨九泉,让同行扼腕叹息。我们就是这样带着一颗爱心以一种非爱的方式伤害了我们深爱的人,同时也伤害了我们自己。悲哀啊!

其实,这种悲哀源于我们不懂,我们不懂得如何去爱。为了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做到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再看文中的校长是如何做的:他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他把椅子拖到小豆豆跟前,和小豆豆面对面的坐下来,小豆豆讲的时候,校长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说:“还有呢?”。他是把小豆豆象自己的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做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的,所以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有了这样一位校长,心里就感到踏实、温暖,心情也愉快了。“若是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也不错呀!”。所以,初次见面,小豆豆就因为校长的理解和尊重,就对校长产生了信任。这样,以后校长对她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此种情境下,我们惯常的做法是什么呢?可能作为校长,就要盘问她的妈妈很多问题,问问她以前的经历或者性格,而很少去关注孩子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顶多再让她做一张测试卷,看看她是否有足够的资格入学。那样的话,我们就把孩子当成了大人之间交往的砝码,如果合格我们就交往,如果不合格,就一拍两散。这样的话,孩子的感受被忽视了,她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享受不到被尊重的感觉,自然对自己所面对的学校和老师保持一种隔离的状态,她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得其乐的事情,而在我们常人的眼中,她就会表现得如此不可理喻,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在小豆豆转学前的那个学校,老师就是这样描述小豆豆的。

想起我最近的一堂课,当时,我在带领学生朗读贾平凹的《风雨》,当时我原本的打算是让学生朗读一遍之后就进入讲解环节。谁承想,学生读完一遍后,仍然意犹未尽,有几个学生说,这篇文章语言太好了,我们还想再读,我当时就说,那我得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此话一出,众多学生竟然异口同声的高喊“继续,继续!”我想那就干脆顺着同学们的意思吧。于是那堂课,我没有讲解一句话,完全变成了一堂朗读课。下课后,同学显得很兴奋,直呼“过瘾!”而我也没有因为背离了原本的课堂设计而感到遗憾,恰恰是学生们的情绪感染了我,让我对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产生了更深的体会。我想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应当体现在这日常的教学情境中吧。

说句题外话,其实,何止是教学?小到一个家庭,夫妻双方如果有了互相的理解和尊重,肯定也会和睦相处,恩爱如初的;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民众的诉求得到了尊重,也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

理解和尊重应当是教育的基础,那么宽容和信任就更应当贯穿教育的始终了。

再说第二件事,当小豆豆郑重其事的掏着粪便寻找钱包的时候,校长正好经过,他只是淡淡的问了两句,“你在干什么哪?”“是吗?”就反背着双手象平时散步似的不知朝哪儿走开了。过了一会,再次经过时,校长把脸靠近小豆豆的面颊,以朋友般的口气说:“干完了要把它们都送回原处去哟!”说完了又和刚才一样,往别处去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如此宽广,心态如此平和的教育家的形象。他对学生的宽容与信任已经春风化雨般滋润到小豆豆的内心深处。

试想,我们惯常的想法和做法会如何?可能我们首先会大发雷霆,因为小豆豆肯定已经把周围搞得恶臭不堪了,再者说,她的这种行为也有很大的危险性,万一不慎,他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所以,我们就是耐着性子也要把他着实训导教育一番。但此时,她会想什么?她不会思考我们教导她的话语,而她最关心的应当还是那个掉到厕所里的钱包为什么没有找到,这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面对学生不可理喻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的思考他为什么会那样做,然后再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自己意识到错误,自然他就会停止自己的行为了。

再看小豆豆后来的表现,小豆豆遵照校长的要求,把小山铲平,把粪便全部送回了原处。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小豆豆“上厕所时绝不再往下看了”。而且从内心里认为校长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加喜欢校长”了。因为有了宽容与信任,校长不仅让小豆豆停止了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且还拉近了和小豆豆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校长并没有多做一件事,多说一句话,这才是最高明的啊!所以,在教育中,有时适当的留白,也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成长的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啊!

所以,信任比爱更重要。有时候我们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是爱学生的。”但是我们却没有底气对自己说:“我是信任学生的。”我们只有把信任交给了学生,学生也才会把信任交给我们。

又联想起我最近的一堂课。当时,我正慷慨激昂的给学生们讲着课,突然“哗”的一声,打断了我的话语,同学们也都吃惊的看过来。原来是一位同学的一摞书籍全部掉到了地上,只见他脸色通红的指着同桌说:“老师,是他给我扔的。”只见他同位也气恼的说:“是你先惹我的。”此时,我先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微微一笑,说:“我们要不要先把书捡起来?同学们都看着呢!”这两个同学或许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打断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不好意思起来。只见那个扔书的同学飞快的跑出来,把地上的书捡了起来,两个人一起很快就整理好了。我没有继续追问他们起纠纷的原因,因为我已经从他们互相合作一起捡书的动作中,看到了他们已经冰释前嫌了,我就没有必要再刨根问底了,我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处理的很好。这是对他们的宽容,也是对他们的信任。

理解与尊重,宽容与信任应该永远都是教育的主旋律。这就是我初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触。

最后用两位教育家的名言结束我今天的分享。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魏书生说:“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他还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祝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范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我读过的书中,每本都值得我赞赏,但我最想说的还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小豆豆和她的好朋友在“巴学园”上学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东京。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冒险》这篇故事。故事里讲的是:在美丽的巴学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树。而泰明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他到现在都没爬过树。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小豆豆,她顽皮又天真可爱,活泼开朗,展现出了她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可当我读到小豆豆诚心诚意地帮助泰明爬上“自己”的树,并和校长勇敢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时,我又很佩服小豆豆的大胆和自信。

我也非常喜欢那位慈祥、温柔、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小林校长和奇特的巴学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所以小林校长并不像其他校长一样,只追求孩子的成绩如何好,他热爱每一个孩子,总是对孩子们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而且还带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小林校长真是一个伟大的校长。

这本书让我记住了天真可爱的小豆豆,善解人意的小林校长,还有新奇有趣的巴学园……(章世好)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读《窗边的小豆豆》想到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窗边的小豆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