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安妮日记读后感 > 地图 >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互联网

《安妮日记》的感悟。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读了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的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安妮日记》的感悟【篇一】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 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 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 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 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的感悟【篇二】

读着此书时,想到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可是若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正当青春烂漫的好年华,正是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而又贪玩的年纪,却为了能够在纳粹的铁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过了两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不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还得忍受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还好,安妮有着乐观的心态,她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享受着偶尔阳光的恩赐,憧憬着得到自由时的幸福生活。

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单调的乏味,但是安妮有书做陪,有日记这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闷,还有彼德——这个似朋友又似恋人的相知相守,让失去自由的她偶尔能够开心快乐。

一场没来由的战争,让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对活着的向往让他们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却也难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亲人还是失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胀,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间不再风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杀戮。

《安妮日记》的感悟【篇三】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

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安妮日记》的感悟【篇四】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人,虽然十分富裕,但是自由却被严格限制,不能骑自行车、不能坐电车、晚上八点犹太人不准在大街上或在花园里——最终,安妮必须躲藏起来——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和朋友等8名犹太人躲进了安妮的父亲准备好的密室,从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6月12日,也就是安妮13岁生日的那一天,她收到了一本粉红色的日记本,安妮对它爱不释手。从这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也从这天起,安妮爱上了写日记,并给日记本取了个名字——凯蒂。

安妮的外婆去世了,父亲为了让她坚强起来,鼓励她:“无论活在哪里或怎么活,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希望。”从躲进密室的第一天开始,整个世界对于弱小的安妮来说,似乎都要翻过来了。从每天快快乐乐地上学到每天睡上整个早晨;从每天开开心心地在厕所里打水仗到每天小心翼翼的,直到晚上9点半才能上厕所;从每天一大堆男生围过来企图讨自己喜欢到被全家人讨厌,像看待一样看着她——

日子越来越难过,密室里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安妮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坏消息越来越多,盟军也没有一点进展——原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在如此令人紧张和烦躁的情况下被强行扯到一起,生活越来越困难。

一天中,那一个晚上,安妮梦见了彼得。一个她孩提时爱慕的人。这个梦让安妮对同住密室的、比她要大3岁的彼得·凡·达恩产生了特殊的情意。初见彼得·凡·达恩时,她觉得他是个又乏味又愚蠢的家伙。可是,过了大约一年半,安妮两人走得越来越近了——

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毫无舒适可言的房间,房间里的气氛和夜里不断传来的枪炮声,八个人同住一室的尴尬。这都参透出她天性里的活泼和漫不经心的从容。

安妮虽然被别人骂,被别人说时不会哭,不会脸红,也经常装傻。但是,她把这些都放到心里去,就好像来日无多,必须抓紧一样,一路狂奔。就这样,安妮在无人赞许的环境下学会了为人处事,学会了坚强。在仅仅一两年内,她就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了那么远,并在日记里将自己的成长这么丰富地展现了出来。

安妮认为到秋天或许可以离开这里。在秋天来临之前,她真的离开了那里——但去的是集中营。

就在前四个月,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在1929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1933年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7月6日躲入密室,1944年8月4日遭受背叛和逮捕,1945年3月初死于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就这样,她,这位天生的作家永远闭上了眼睛——

通过《安妮日记》,我们能看到一位花季少女在青春期的自我成长和人生定位,了解了一位犹太少女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的恐惧、谴责与坚强,也见证了纳粹反动势力的残忍手段与卑劣行径。这是一本赐予人们希望的坚强天使,安妮说,“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蔚蓝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怎么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解析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篇一)

近段时间,我在看由法国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的前两年写的,可以说吉蒂(安妮给这本日记起的名字)是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中唯一的情感来源,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她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更带着她对德国侵略军的憎恨,所以这本书不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对德军占领下的犹太人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怎样写日记,而且有认识了一些书中的朋友,学会了一些知识。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从书中我好像又看到了以前的中国:很懦弱,被日本,美国等地方逼着签丧权辱国协议,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让出去,可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正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把其他国家抢走我们的东西都讨回来。

从此以后,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篇二)

谁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会不假思索地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书好像是我的身体的一部分。当我看起书来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里。在那里,我又有许多的好朋友,我与鲁滨逊一起历险,在他身上,和他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他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我与小豆豆一起去巴学园,体验不一样的学校生活。

生日的时候,妈妈把《安妮的日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书中没有美好的梦境,书中没有有趣的童年,字里行间,都是苦难和艰辛。于是,我将书放在一边,不再去读。

可是,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给我买过一本好书。终于有一天,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嘉瑜,妈妈让你读这本书,是想告诉你,生活并不会永远充满阳光和雨露……”听了妈妈的话,我又一次捧起书来读。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灾难。战争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读着,我仿佛看到安妮她正趴在密室的角落里,借着那昏暗的灯光,在专心致志地写作,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这就是《安妮的日记》。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可怜的小安妮遭受太多的打击,太多的苦难。是什么让安妮在这样黑暗残酷的生活中一直坚持着,没有放弃生活的念头?这些点点滴滴,不难让我们看到她那颗坚强、勇敢的心。

合上书本,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让我去阅读这样的书了。尽管我现在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享受着阳光和雨露,但我们的周围不正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灾难吗?那让人不愿意回首的汶川地震,夺取了多少孩子的爸爸妈妈,让多少孩子成了孤儿?那让人不忍目睹的温州动车追尾,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人成了残疾……当灾难悄然来临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是被灾难吓倒吗?是被灾难吞噬吗?我是个很脆弱,很内向的小女孩,只要一遇上没有几分把握的事,我总会显得有些担忧,考试没有开始,我担心自己考不好;比赛没有结束,我埋怨自己没有画好……不知怎么的,那不争气的眼泪便像变戏法似的落下来。有什么要紧的呢?我擦掉眼泪对自己说:“没事,失败不可怕!”

我想起了安妮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不,我坚定地对自己说:“不,我也要像安妮那样。”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篇三)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人公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生活在荷兰的犹太女孩。希特勒的德军占领了荷兰后,因希特勒痛恨犹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杀荷兰全部的犹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捕,他们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个密室里,从此他们开启了二十五个月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还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没头没脑的为一些鸡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争吵不休,此外还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猫,每天跟安妮他们在一起玩。他们开始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们了解到外界的通讯员一个接一个的生病了,他们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买补给品和图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人给他们联系和通信了。后来他们一家人还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纳粹士兵抓走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来说,战争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内,寂静流动的空气,还有那每次空袭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沉默的空气压抑着在密室内生存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自由,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我们还要学会信守承诺,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宽容。正如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人。”一个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你不要去试图改变某一个人。你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篇四)

一点点翻开日记,最近一个星期里仿佛每天都在可爱活泼和智慧的安妮的陪伴下度过。我仿佛成为了凯蒂,仔细聆听安妮内心的诉说。

每天都能看见最深刻最真实的安妮,见证她的成长,仿佛我真的有了一位愿意向我吐诉真心的朋友。我实在是为扮演了世界上唯一能够看到安妮纯洁美好的另一面的人而感到十分开心和幸福。到今天日记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巨大的天外陨石撞上了一样,炽热而疼痛不止仿佛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种痛楚真实的有些不可思议。我想,我的一生中大概也不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失去所爱的感受吧,这么说也许是有些夸张,但却是最能表达我真实感受的话了。我想,一个人如果袒露真心地对待一个陌生人的话一定非常容易和快速成为朋友吧!就像安妮和凯蒂一样,穿越时空与安妮日夜为伴,可以说是我应该珍惜的一段经历了。

作为比安妮大七八岁的成年人,我却时时刻刻被安妮的话语警醒我时刻为这个上世纪的13岁小女孩而惊叹连连和自叹不如,我实在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年龄的孩子十分清醒和辨证的自我认知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超乎同龄人甚至大部分成年人的睿智和宽容,以及理性和充满哲思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有的合集,让我看到的绝对不是13岁小毛孩。而是文明世界的宝藏!

《安妮日记》解析感悟(篇五)

这几天,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产生了许多想法。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吧!

安妮是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因为希特勒上台后,十分排挤犹太人,所以他们一家搬到了荷兰。

之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了荷兰,因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许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犹太人中学,她学习成绩不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开始屠杀并囚禁犹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何4个犹太人一起住进了一个“秘密小屋”。

他们过着提心吊胆、见不得人的生活。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没有光的秘密小屋里度过了大约910个日日夜夜。

这本书也写了许多安妮对人生的感想,让我也学到了很多。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犹太人也应该像正常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现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穷人,比如保姆、临时工……

看了这本书我还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抱怨、放弃,应该勇敢面对,就像安妮他们,在这两年多的日子里,没有出过那一扇大门,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没有了粮食、差点被人发现……在他们的艰难面前,我们的小挫折又算什么呢?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在读后了《安妮日记》,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篇一)

在二次大战的硝烟中,在纳粹疯狂迫害的恐怖中,一位少女用日记记录了这可怕的一切。

这个未到花季的少女,迫不得已地躲进了密室。在花一般的年龄,却要接受这黑暗、动荡的年代,这公平么?枯燥的空气,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各种行为动作受到压制。黎明前的黑暗,怎么这么长!怎么那样不公!怎么如此令人难以接受!没有一个人可以忍受。黎明真的会来么?我在暗暗地问自己,从心底里祝福安妮……

密室中的生活枯燥压抑,但是绝不能放弃希望!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十五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那些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伟大、困难的男人!”……实在让人难以想像!在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将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在危难中艰苦成就,不顾一切,只为了一种信念。这个信念之火,在令人窒息的密室里还能燃烧吗?

我的眼圈有一点红,想说话却又动不了嘴,手有些颤抖——安妮被杀了!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距离她的十六岁生日尚差三个月。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安妮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什么?为什么正义的人总是难逃死亡?

牙齿紧咬着,把头往天上抬,我发现天空是那么蓝,这是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安妮在密室里比我们更渴望光明。敬佩,惋惜,悲哀,气愤……这些字眼交织在我的心里。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于安妮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并且,她的日记留传到了现在,这已经是最好的回报,可是我为什么却不能对此感到满意呢?

哎——轻轻地一声叹息,无言以对……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篇二)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 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 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 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 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篇三)

读着此书时,想到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可是若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正当青春烂漫的好年华,正是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而又贪玩的年纪,却为了能够在纳粹的铁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过了两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不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还得忍受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还好,安妮有着乐观的心态,她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享受着偶尔阳光的恩赐,憧憬着得到自由时的幸福生活。

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单调的乏味,但是安妮有书做陪,有日记这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闷,还有彼德——这个似朋友又似恋人的相知相守,让失去自由的她偶尔能够开心快乐。

一场没来由的战争,让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对活着的向往让他们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却也难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亲人还是失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胀,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间不再风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杀戮。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篇四)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读安妮日记有感。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中学生作文《读安妮日记有感》。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学习、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安妮日记》的心灵感悟(篇五)

《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

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每个人对于《安妮日记》,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希望对您有帮助。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篇一】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作文《安妮日记》读后感。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作文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篇二】

一只手挣脱命运笼罩着的绝望,同时,另一只手托起废墟中看到的希望。

安妮,一个犹太人小女孩,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庭。她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充实,即使在犹太人被一系列反犹法令限制后,她依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在少女的朦胧时期里与赫洛谈了半场恋爱。

然而,一张传唤令打破了安妮看似平静的生活,一家人与范·丹一家人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起初,安妮也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会拿自己与姐姐做比较,埋怨妈妈的偏心,埋怨范·丹夫人对自己的管教。渐渐地,她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后来的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那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孤芳自赏,必须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于是,她试着与妈妈和姐姐交谈,互相沟通,渐渐加深了解,增进了母女、姐妹的感情......

好像蝶蛹从茧里飞出来变成美丽的蝴蝶,安妮终于蝶变了。

你,自卑、敏感,少女的心思尤其的细腻,一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语总能成为一把利剑,几乎刺透你的心脏,压迫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窒息。你曾想过放弃生命,曾想过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里去生活,但一张张慈祥的笑脸始终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渐渐地温暖着你的内心,拼凑美丽的思绪,一个更加强劲有力的心脏开始跳动。你,开始接受一切真心的话语,抵挡一把又一把的风刀霜剑。自己原来的伤痕渐渐地愈合了,你不断地变得坚强、勇敢,也学会了用笑容愈合别人的伤口,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从天黑直到天亮。

哦,你蝶变了。

从年少的无知与懵懂到如今的懂事与顽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褪壳,一次又一次的蠕动,一次次的被流言压垮,又一次次的强撑站起。人们看到的只是曾经的你和现在的你,从来都没有看到曾经的你到现在的你到底经历多少风霜雨雪。

安妮如此,你也亦是如此。尽管蝶变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但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心性不同,终会塑造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那不像原来的你自己,百家笔记网是比原来更富有内涵的你自己。这个过程不仅是自我重新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安妮,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慷慨与贪婪两种极端的人性,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认定这个方向,不会被所处的环境所动摇。你,在这个过程中看清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利益捆绑,还有爱,爱超越一切,给身处混沌的你我增添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蝶变之所以疼痛,恰恰在于它的重新塑造,不断打破,不断整合,而蝶变的可贵之处,在于重新塑造了自己崭新的形象和美丽的飞翔。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篇三】

《安妮日记》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女孩写的。这让我更好奇了,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本日记记叙了在种族迫害下的八个犹太人躲进了“秘密小屋”。开始了他们28个月的藏匿生活。 这28可月有数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道“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恐惧中慢慢走出。 安妮还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总是认真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原因。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去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较难的思考题。刚看完一遍题目,我完全蒙了!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有些没耐心了:下一次再不会,我就不想了!我有马马虎虎地扫了几眼题目。哼!又不会!我不写了!可刚要放下笔的我转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她还仍然不忘写作,不玩学习,不忘读书。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学呢?我拿起笔,仔仔细细地看了即便题,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哦!我知道了!原来只有像安妮那样专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篇四】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的人生感悟【篇五】

当我爬在巍峨的黄山上,当我漫步在东方明珠塔之上,当我走在人民用血汗筑就的长城之上……每一次,这么多的“每一次”都让我有千言万语想高声呐喊出来,那便是让我最自豪的话语:“我有一个美丽的梦,美丽的————-中国!”这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这是发自内心的激情……

对于小时的我来说,美丽的梦想似乎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记得有一次,我在作画,一群女生突然走到我身边,冷嘲讥讽道:“咦?这是什么玩意儿?”“秋千”“什么,我看这是砖块吧!”说着她们都仰头大笑,还说我不是画画的料。我立刻红着脸,低下了头,我感觉我的心都碎了,这是我的梦想,却这样被侮辱。于是,我放弃了。因此在那时候,我眼中的梦想就像一个漂亮而又透明的泡泡,在广阔的太空中飘来飘去。可正当停留在自己眼前的那一刻,正想用手去触碰的它的那一刻,美丽的泡泡就这样————破了。因此,我从不相信梦想的存在。直至有一次品读完《安妮日记》,这才让我感受到梦想的伟大。

安妮生活在“秘密小屋”25个月。在漫长的日子里,唯有13岁的安妮用她富有生活气息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让她记录下小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真的很难想象,当犹太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安妮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就是这样的一段话,却让我感慨万千。安妮把写作当成心灵的支柱,即使常为这样的生活而沮丧,但从没有绝望过。她乐观地认为这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我在想,她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都能够坚持梦想,为理想努力、奋斗。那对于身在和平与宁静中的我们来说,为何不像她一样,勇敢而又坚定地放飞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成为一位像安妮一样能够追求理想的人,能够放手去追逐一切的人,能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中国依然存在。

《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读了作者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篇一】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安妮弗兰克,1944年4月4日

四壁密封,却渴望蓝天;生死一线,却坚信未来。这是我看到《安妮日记》前半部分的感觉,而当我更深入地体会这本书后,这个与我年龄相仿、天性自由的女孩,给了我更强烈的震撼。

她开朗、活泼,本该是大自然的宠儿,在自然界中自由嬉戏。但命运给她开了个大玩笑——她被迫在密室中度过了压抑、恐惧、沉默的两年,最终病死集中营。两年如影随形恐惧和沉默,这是所有人都难以承受的酷刑,但它却并没有改变安妮的天性,直到被抓走的前几天,她依旧坚信未来,充满希望,想笼中的雄鹰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努力脱开束缚。

她的充满理想坚定的行为与对生活细节的记叙深深吸引着我,驱使我不断往下看。但是,当我的目光停留在1944年8月1日的时候,我竟再也无法使眼睛向下看去——我很清楚,这是安妮最后的日记,写于她被捕的三天前,

《安妮日记》不是小说,因此它没有导演的事先伏笔提示,每一篇日记也没有那些煽情的藻饰,只有真情的流露。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我和安妮的对话而不是像看电影一样让故事从眼前飘过。对我来说,看这本书就如同安妮坐在我对面与我聊天一般亲切。试问,当你明知道朋友即将遇难去世,你还怎么忍心微笑着听她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热爱呢?我真想抓住她的衣领,摇晃她,大声对她说:“你就快被捕了!你的悲剧已经注定了!别再做白日梦了!”但坐在我面前的安妮依然在讲她的故事,依然微笑着述说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述说自己对盟军胜利的期待。

可怜的安妮!两年多来从未失去希望,极少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她的热烈期盼自由解放,重回大自然的热情。可是,就在自由女神快要对她展开双臂迎接她的时候,残酷的命运敲响了她小小的密室,纳粹的魔爪终于探到了她的藏身之地——密室被摧毁了,安妮进了集中营。

耶和华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向安妮伸出援手,给予她一丝怜悯。不,或许,安妮早已不需要什么怜悯了,尽管香消玉殒,但她的灵魂已经经受住了常人无法通过的考验与洗礼。她走得很远,远超过常人,她善良、开朗、无私、聪慧。她的肉体的存在已画上句号,而她的精神却永远没有停歇,依然为后人留下了意味深邃的无尽的省略……

我合上《安妮日记》,小心地把它放进书柜——那里放着我最值得敬仰珍惜的书籍。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去看安妮最后的日记。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它将再次被我打开——当我可以理解死亡的时候……

《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篇二】

我经过朋友的介绍读了《安妮的日记》,这是安妮·弗兰克留下来的日记。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关在密室里苟且偷生,或许她的生活就从此黯淡无光,然而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服命运的人。

安妮,犹太人,身处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税的迫害,躲进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开窗,密室里暗无天日,夏日里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妮一脸阳光,将内心的从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人们往往面临困境便轻言放弃,在绝境下失去信念,他们竟然都不如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坏的结局,迷茫着不知所错,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软弱蛊惑了信念,便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却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乱想中沦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药,有信念的人会在黑暗中看见希望,在孤岛上看见船只,在寒冷中触摸温暖,他们不会无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们会充满理想,不会在悲伤里沉沦。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品德便是:尊严,志向,信念。浮华一生,人生如梦,谁愿意寄人篱下,在挫折与自卑中度过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梦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严,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却通过日记在成长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她的年龄很容易让人想成一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她的年龄,她内心的温柔,从容,淡定谱写了一曲压抑下绽放阳光的青春歌谣……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的梦很美,她的微笑从来没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阳光也在,幸福尾随。

《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篇三】

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主人公安妮却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多之久。读完她的日记,我深有感悟,感觉领悟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长辈的爱护,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闭环境中记录着自己两年多的成长经历。她有过愤怒,有过失望,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得成熟,慢慢长大。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坚强,即使没有快乐,有不应该气馁。她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所犯的错,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仅如此,她还用这种乐观的精神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她的这种精神同样感染自由的我。让人很悲痛的是,最后安妮被纳粹抓走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日记的记录。罪恶的法西斯泯灭人性,妇孺儿童都不肯放过,他们让多少家庭破碎,让多少人失去生命。

读完《安妮日记》,我扪心自问,比不上安妮的坚强和乐观,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勇敢的面对现实。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当下,我们用将安妮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安妮日记》的深层感悟和启示【篇四】

1944年3月29日,波尔克斯大臣谈到,战后应该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日记或书信。当安妮爸爸独自抹着眼泪走出纳粹集中营,并接过安妮的日记时,《安妮日记》横空出世!

《安妮日记》向我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活情况和人物特征,

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深爱安妮的皮特、认真工作的牙医杜赛尔、强壮的爸爸、温和的妈妈、乖巧的姐姐、自以为是的达恩太太、爱抽烟的达恩先生···成熟的语句,生动地比喻···让我们看到的好像不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作家。

我看完这本书后为德国的行为而感到憎恨愤怒,为犹太人的处境而难过,为安妮的痛苦而叹气。

唉!世界为何如此不公!日记中的安妮并不是好孩子,她与妈妈吵架,跟皮特恋爱···但她不是没有优点的,她喜爱作文,能自我反省,能换位思考···我不得不说,安妮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许多人都赞扬安妮的写作水平,我也不例外,就连德国著名作家恩斯特·施纳贝尔都赞叹:“不论什么年龄来看,她(安妮)都是一个水平极高的作家,能在当时残酷的现实环境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推进,二战已经十分遥远了,现在我们口中只有周杰伦、张学友等人,

安妮虽然被历史的沙土掩埋了,但她的精神永久长存,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在读后了《安妮日记》,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一篇优秀《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篇一)

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和自由,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我们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小主人公安妮却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多之久。读完她的日记,我深有感悟,感觉领悟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长辈的爱护,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闭环境中记录着自己两年多的成长经历。她有过愤怒,有过失望,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得成熟,慢慢长大。即使没有阳光,也应该坚强,即使没有快乐,有不应该气馁。她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所犯的错,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仅如此,她还用这种乐观的精神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她的这种精神同样感染自由的我。让人很悲痛的是,最后安妮被纳粹抓走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日记的记录。罪恶的法西斯泯灭人性,妇孺儿童都不肯放过,他们让多少家庭破碎,让多少人失去生命。

读完《安妮日记》,我扪心自问,比不上安妮的坚强和乐观,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勇敢的面对现实。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当下,我们用将安妮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篇二)

有许多书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从中吸取精华和营养,更加茁壮成长。上个星期,我读了《安妮日记》,感觉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费兰克是一个二战时期、纳粹大屠杀犹太人时一个15岁犹太女孩。她有一个姐姐玛格,本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希特勒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费兰克家被迫住进了秘密小屋。此外,同居一室的还有一个牙医,几对夫妻,一个叫彼得的男孩。在这一段充满噩梦的将近25个月的危险日子里,安妮用纯真而感人的笔触记录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惧、害怕,以及与彼得之间真挚的少男少女的情意。安妮梦见亲爱的已经过世的外婆,梦见亲爱的朋友达莉,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心。而日记是她最好的倾诉,也是二战期间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一个证明!日记本是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的一份礼物,她给日记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蒂”,向它吐露自己的心声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助与烦恼,思考生命和战争……

在安妮15岁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八个人全部被捕。数日后,安妮和姐姐玛格死于集中营,八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在《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但是《安妮日记》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了: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一本日记,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体会到了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认识到了纳粹恶魔给人类整体以及每个个体带来的伤害以及无可弥补的伤痛!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感悟(篇三)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500字感悟


安妮的日记陪伴她走过了少女成长的几个年头,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开始,或许不是在6月14日的那个星期天——安妮得到这本日记的时候。而是从她出生开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开始。

当你——我亲爱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时,你才13岁,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你开始变得成熟,却还有着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轻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你格外惊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让你这么轻松地长大,他们抓捕同你一般的犹太人。一时间,犹太人四处逃窜。

你现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这必须小心翼翼,却好像被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开始反抗父母,或自诩自己为“神经病”。但你还是没有忘记学习,创造着内心世界的财富。“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这是少女内心的独白,却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坚强。

我从来理解不了战争,它只会让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侵略战争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贪婪,如果他真正拥有了什么的话,却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异罢了,他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15岁生命,扼杀在纳粹的手下,更何况,不止这一个安妮呢。

《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 (通用4篇)


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在阅读了《安妮日记》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安妮日记》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篇一】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日记,它就像是一个问题的阐述,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战争、思考生命、思考和平!它就像是安妮控诉的手臂,声讨着战争,声讨着那些打破她原本美好生活的人。

战争是残酷的,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少数人,而受难的永远是无辜的人民!

伊拉克战争就是二战的翻版!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而侵占了伊拉克,这位“无私的母亲”将本国千万母亲的孩子送上了战场,又将数千孩子的墓碑送还给了他们的母亲,再将数千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亲送上战场,而这一过程又显得多么的自;而在伊拉克,则有更多的母亲失去孩子、更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家园,伊拉克人民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就此不复存在,而这一切都源于个别人的贪婪。

和平鸽的嘴里因该衔着橄榄枝,而不是品着血红的泪!

《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篇二】

一点点翻开日记,最近一个星期里仿佛每天都在可爱活泼和智慧的安妮的陪伴下度过。我仿佛成为了凯蒂,仔细聆听安妮内心的诉说。

每天都能看见最深刻最真实的安妮,见证她的成长,仿佛我真的有了一位愿意向我吐诉真心的朋友。我实在是为扮演了世界上唯一能够看到安妮纯洁美好的另一面的人而感到十分开心和幸福。到今天日记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巨大的天外陨石撞上了一样,炽热而疼痛不止仿佛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种痛楚真实的有些不可思议。我想,我的一生中大概也不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失去所爱的感受吧,这么说也许是有些夸张,但却是最能表达我真实感受的话了。我想,一个人如果袒露真心地对待一个陌生人的话一定非常容易和快速成为朋友吧!就像安妮和凯蒂一样,穿越时空与安妮日夜为伴,可以说是我应该珍惜的一段经历了。

作为比安妮大七八岁的成年人,我却时时刻刻被安妮的话语警醒我时刻为这个上世纪的13岁小女孩而惊叹连连和自叹不如,我实在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年龄的孩子十分清醒和辨证的自我认知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超乎同龄人甚至大部分成年人的睿智和宽容,以及理性和充满哲思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有的合集,让我看到的绝对不是13岁小毛孩。而是文明世界的宝藏!

《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篇三】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

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的感悟和启示【篇四】

直到今日,我仍不愿去回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的战争,一想起它,脑中便会浮现出遍野的尸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泪,不要看到绝望无助的眼神,我要听到全世界人民高声颂读渴望世界和平的赞美诗,而不是吟唱无助的咏叹调。

初看《安妮日记》这本书,是我在书店闲逛的是时候,大概是出于好奇,拿起来,翻阅了一下,竟没想到会越看越好看,就把它买回家了。就是这样我与一名犹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心灵的交流。正是这番不寻常的交流使我的心灵有了如此的震撼与触动?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德籍犹太人,名叫安妮·弗兰克。当时,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是要遭到残酷迫害的。就在安妮过完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就开始躲藏生活。安妮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但更不能出发响声了。本来,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一个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

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生活快乐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击和折磨啊!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笔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勇,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啊!我记得安妮曾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我觉得只有人们才会愚蠢地去斗争,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痛苦的。如果人们用“善”,对待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一定可以成为朋友。

安妮虽然承受了这么多,但她非常坚强。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经说过: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经历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安妮所要承受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们大家都有一段困难的生活经历,为什么不像安妮一样,去把那些痛苦的经历“变成”一段有趣的冒险呢?让我们和安妮一样吧,让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变成”一段有趣的冒险吧!

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 (4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在阅读了《安妮日记》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您从《安妮日记》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篇一)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作《安妮日记》。我一听书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没意思,于是我就搁在一旁不管它了。可事实上这本书不是我想的那样。

一天下午,我觉得很无聊,想看会儿书。我来到书橱旁,用眼睛一扫,发现了我前几天搁在一旁的书——《安妮日记》。我即兴翻了几页,觉得这本书还不错;我又翻了几页,我便后悔当时我没先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很吸引人;我又翻了几页,那时的我已经放不下这本书了,我被这本书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书名中的“安妮”,不过她的全名叫安妮·弗莱克,她是一个犹太女孩。《安妮日记》这本书重要讲:安妮在13岁时,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因为那时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大量的追杀犹太人,因为他认为犹太民族是个极为劣等的民族。在逃亡的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但是最后,在那密室里生活的8个人都被抓走了,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这本书让人们全新认识了战争,让我十分震撼。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心里想:战争真是太恐怖了!为什么要有战争?难道各国之间就不能和平相处吗?同时,我也对安妮的命运而惋惜。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安妮活下去了,她长大后会是什么职业?著名的作家?著名的文学家?著名的科学家?不过,她已经去另一个世界了,但愿她在那会很幸福。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永远的天使——安妮·弗兰克,特地出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特地拍了关于安妮·弗莱克的电影,特地造建了安妮·弗兰克的纪念馆。

这本书不仅让我爱不释手,还让我有了对生命的感悟。

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篇二)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作文《安妮日记》读后感。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作文

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篇三)

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别的同学叽叽喳喳;她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儿,以后的梦想是当一个记者;她是好学的,尤其喜欢研究古代贵族家谱和读书……就这样的一个她,与我们普通的女孩子没有区别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绪。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课文,有关纳粹二战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无法想象,一个笑容明艳的美丽的小姑娘会和这样残暴的集中营有任何关系……她是安妮弗兰克,一个多话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好几年不见天日,直到纳粹发现了她。

我翻阅她的日记,发现她的日记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来。她的文字是那么充满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营后发生了什么,她的脸是那么可爱天真,让人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纳粹怎么下得了手?

一张图片一直在我脑中闪烁,那是一张犹太人临邢前的照片,被贴在奥斯维辛的长廊上。照片上的人无不目光呆滞,嘴巴紧抿着,好像都想说些什么。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寻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关在了这种地方。我心里祈祷着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这张照片上的人,还有400万人死于这个集中营,死去的人太多了,安妮的母亲,姐姐玛戈,范丹一家,杜瑟尔医生……我忍不住来回想着,这太残忍了!我有点受不了了,纳粹的行为令人发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一样的女孩儿,她们聪明乖巧,勇敢无畏地追求梦想。可是在集中营她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呢?怎样的死去呢?没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记录了下来。我们应该感激安妮,如果没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对纳粹的控诉,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荷兰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后屋设置了一个旅游景点,去的人络绎不绝。我可以想象窗中一双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张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安妮。

读书笔记《安妮日记》感悟(篇四)

读完《安妮日记》,安妮,这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姐姐,给了我太多的震撼。

为了躲避德国的追杀,他们一家住进了狭小的“秘密后屋”。他们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小心翼翼地活动在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足够食物的几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时刻担心被人发现,被纳粹抓走。这样的生活安妮足足过了25个月。面对这样的生活,安妮从来没有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呆过的“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25个月,那该有多可怕!——我得整天面对恐惧,在黑暗中摸索着行走,不能大声说话,甚至连上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死亡会随时降临。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渴望见到湛蓝的天空,渴望美丽的大自然,可是,我都不能!我一定会绝望,我想我甚至会发疯。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多么幸福!生活在党的阳光下的我,从小就在爸爸妈妈呵护下长大,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灿烂夺目,却经不起一丁点风吹草动。我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小的困难而苦恼,比起安妮,我所谓的“困难”根本不值得一提。

对于安妮来说,自由,理想,和平就是她的幸福,这些对于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时代的我来说,天天都拥有,安妮在那样的磨难中尚且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我还有什么借口说自己做不到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呢?

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面对困难,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强!有一天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一个不愿低头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

《安妮日记》(精选)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人公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生活在荷兰的犹太女孩。希特勒的德军占领了荷兰后,因希特勒痛恨犹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杀荷兰全部的犹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捕,他们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个密室里,从此他们开启了二十五个月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还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没头没脑的为一些鸡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争吵不休,此外还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猫,每天跟安妮他们在一起玩。他们开始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们了解到外界的通讯员一个接一个的生病了,他们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买补给品和图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人给他们联系和通信了。后来他们一家人还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纳粹士兵抓走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来说,战争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内,寂静流动的空气,还有那每次空袭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沉默的空气压抑着在密室内生存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自由,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我们还要学会信守承诺,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宽容。正如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人。”一个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你不要去试图改变某一个人。你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

安妮日记简介_《安妮日记》主要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简介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安妮日记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8226;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

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 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读书笔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另一方面,在阁楼中度过的25个月也是安妮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时期,她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因此《安妮日记》也是一位少女成长过程的真实记载。在开始记日记时,安妮称自己为“安妮”,逐渐地,她改称自己为“安妮·弗兰克”,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在当年的阁楼,今天的安妮·弗兰克纪念馆的墙上,有一道道铅笔做的记号,这是安妮记录的自己的身高变化。她第一次有了月经,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安妮甚至非常坦率地谈到了自己对性的朦胧的好奇,她称自己看到女性的裸体总是非常“激动”。在阁楼里,她还和彼德一起偷偷研究他们养的猫的生殖器官,并对彼德能如此冷静地谈论“性”感到非常钦佩。

《安妮日记》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周围人的各种观点,例如她对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担忧,因为她觉得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并对父亲与丹恩太太的调情非常反感(这几页的内容直到安妮的父亲去世后才被公开)。另一方面,安妮也尝试着在心理方面走向成熟。在避难的日子里,安妮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这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与她们相处。她试着和妈妈、姐姐交谈,与姐姐交换各自的日记,学习沟通与了解。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 (通用5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想您对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一篇优秀《安妮日记》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篇一)

《安妮日记》是犹太民族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经济大战中遗留问题下来的一本中国私人银行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进行躲避纳粹主义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工作生活。

1942年6月12日,安妮13岁生日,她收到一本日记,开始写。直到1944年8月,他们的秘密房间被德国警卫突袭。不久,16岁以下的女孩被伤寒杀死了。这本日记已成为人们深刻反思这场残酷战争的宝贵材料。

安妮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应该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但只是因为她是犹太人,纳粹德国的种族迫害,她失去了她的自由,她不知道有多少困难忍着,父母不知道争论如何多少次,多少次伤心,她是一个十几岁呀!

虽然对于安妮自己只有一个十几岁,但她的表现进行超出她的年龄的坚强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让我无比的感动和震撼!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篇二)

《安妮日记》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女孩写的。这让我更好奇了,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本日记记叙了在种族迫害下的八个犹太人躲进了“秘密小屋”。开始了他们28个月的藏匿生活。 这28可月有数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道“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恐惧中慢慢走出。 安妮还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总是认真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原因。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去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较难的思考题。刚看完一遍题目,我完全蒙了!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有些没耐心了:下一次再不会,我就不想了!我有马马虎虎地扫了几眼题目。哼!又不会!我不写了!可刚要放下笔的我转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她还仍然不忘写作,不玩学习,不忘读书。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学呢?我拿起笔,仔仔细细地看了即便题,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哦!我知道了!原来只有像安妮那样专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篇三)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 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 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 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 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篇四)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读安妮日记有感。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中学生作文《读安妮日记有感》。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学习、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和感悟(篇五)

伴随着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安妮日记》,这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所记述的在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在这个没有快乐、没有阳光,只有恐惧和黑暗的密室里,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诉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这本日记本,跟随着安妮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年时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它的书,整本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道理,而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这本书也没有其它书所具有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但它却有真挚的感情和少女般清纯的语言。这些特点使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从中读到历史和战争,也能感悟到安妮自身的那种乐观的思想。

在密室里躲避战争和灾难的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和行为。安妮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都写在了日记里。聪明、美丽和优秀的姐姐玛戈·弗兰克;偏袒姐姐,不注重妹妹的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平易近人,会安慰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自私、只为自己着想,对安妮不满的凡·丹夫妇;可爱、亲切和温柔的彼得以及有教养、亲切的牙医阿尔弗列德·杜瑟尔。作者对这些人物都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安妮了,那个开朗,活泼的犹太小女孩。我喜欢她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也喜欢她那永远满怀希望、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性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学习她那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容忍别人的品质。看过这本书,我从中读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这本《安妮日记》给我的感觉是紧张的,里面的密室虽然与世隔绝,但总有被发现的危险,我能感受到这八个人在如何恐惧,饥饿的状态下生存,他们受着战争和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下了这些故事。文章中讲述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那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写出了战争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除了这些,还有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和自己的苦闷。安妮把这本日记本取名“吉蒂”,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事。正是这本日记,伴随安妮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并给予安妮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的宣泄。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邪恶的,他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迫害,使无数家庭无法相聚,还有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厌恶法西斯,厌恶他执政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且也让我对安妮也有了更深的佩服,这个坚强,永不屈服的女孩。她在战争中成长,在困境中懂事,虽然她的生命在十五岁就终止,但她却留下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也会怀着一颗永不气馁不屈服的心,去面对人生当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一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更多

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青少版的美绘本《安妮日记》。内容是德国人杀犹太人,一提到这里,我觉得奇怪了,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德国纳粹觉得日耳曼人是高贵的种族却没有应得的财富,犹太人的血统低劣却掌握了太多的财富。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世界应该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请不要伤害自己的同类。

日记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同时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见,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以微笑面对生活。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应该向她学习。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二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一)

我经过朋友的介绍读了 【安妮的日记】,这是安妮弗兰克留下来的日记 。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关在密室里苟且偷生,或许她的生活就从此黯淡无光,然而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服命运的人。

安妮,犹太人,身处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税的迫害,躲进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开窗,密室里暗无天日,夏日里灼一热的空气令人窒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妮一脸一陽一光,将内心的从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一陰一影下生存。人们往往面临困境便轻言放弃,在绝境下失去信念,他们竟然都不如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坏的结局,迷茫着不知所错,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软弱蛊惑了信念,便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却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乱想中沦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药,有信念的人会在黑暗中看见希望,在孤岛上看见船只,在寒冷中触一摸温暖,他们不会无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们会充满理想,不会在悲伤里沉一沦。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品德便是:尊严,志向,信念。浮华一生,人生如梦,谁愿意寄人篱下,在挫折与自卑中度过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梦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严,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却通过日记在成长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她的年龄很容易让人想成一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她的年龄,她内心的温柔,从容,淡定谱写了一曲压抑下绽放一陽一光的青春歌谣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的梦很美,她的微笑从来没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一陽一光也在,幸福尾随。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二)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法西斯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一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她从小就因为血统和种族的原因而生活在一片危险和歧视中。可是,小安妮却不为此而伤感自卑,从不为此埋怨,而是坚强的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顽强的同残忍的法西斯做斗争。她虽然只是一个没有成熟起来的小女孩,却从不害怕与惊惶。从容不迫,使全家人在秘密小屋里生活了三年。

联想起我们,都是家中的小公子和小公主。大家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过分溺一爱一之下,我们都经不起挫折和磨难。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不是在父母面前,手曾破了皮,头碰一下,就会流一出眼泪。连这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如果我们处于战争中,后果将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也坚强起来,也勇敢起来吧!其实,逆境可以使人坚强许多。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三)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一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姐姐们都很一爱一她。但是大屠一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 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一爱一的兴奋 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一爱一、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一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一槍一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 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一爱一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大屠一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一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安妮日记》的感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安妮日记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