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 > 地图 >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1-11-22 来源:互联网

论持久战读后感(优质范文)。

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读后感的“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论持久战读后感(优质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重温这篇历史巨著,深感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www.dhb100.com/

文章发表于1937年全面抗战的十个月后,是主席以论持久战为题给延安大学的演讲。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以及全中国人民抗战的理论思想,文章写得大气磅礴,从战争胜败原因,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分析,再到预测未来战争走向,最后给出具体的战略战术策略。

七十多年过去了,持久战的理论到现在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现在中美双方渐渐从合作走向竞争,中弱美强,像极了抗日战争中的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以不断的小胜消磨敌人的意志;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摊牌;团结全世界能团结的力量,包括善良的美国人民和在野的民主党。这一阶段结束的标注,我以为是中美经济的势均力敌和台湾的回归,结束的时间点取决于美国发生内战的时间。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进入这个阶段的中美,会在全球各地展开资源和话语权的争夺。

人的一生也像是在打一场持久战,敌人就是永远不确定的未来。如何战胜它需要理论的指导。参考主席对战争胜负的内在原因分析,战争是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竞争,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争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弱势的敌人。而人生是学识、经验、习惯、身体的综合竞争,人生的目的就是不断的经历、不断的超越,人生的策略是不断地修炼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对工作来说,它的敌人是持续不断的新任务、出人意料的新知识,以及往往抓不住学不会的破坏性技术,如何征服它,我觉得论持久战这篇文章有几句话能指导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三是建立统一战线。第一句话说的是认识这个任务,第二句话说的是完成任务的策略,第三句话说的是与你的合作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我以为,对于任何事、任何人、任何时代,事情往往总是在不断重复,人们总是不断发现事物的规律,时代总是执拗地沿着它自己的规律不断向前。而你,越努力奋斗,越站在历史的进程上,也越容易接近目标。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延伸阅读

读《最后一头战象》后感(优质读后感)


仰望天空,和往常一样,还是湛蓝色,太阳还在精力充沛地温暖着人们。这一切似乎很平常,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读完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讲了一头即将入墓的战象嘎羧,奋力披挂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地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人觊觎百象冢里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悄悄尾随身后。茫茫暮色中,嘎羧凝望着江面,它回想起来了:这江水原本是血红色的,是抗日健儿和其它战象的鲜血染红的。朝霞似锦,嘎羧在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感受往日与伙伴们浴血搏杀的气息,它吼叫着,似乎在发泄心中的不平。它来到百象冢,找了块平台,站在上面,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二十多年了,嘎羧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在战友的墓旁“走了”。

人类文化和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沈石溪用出神入化的手法,把战象和抗日健儿写得栩栩如生,一切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在打洛江畔,作者又用十分伤心惨目的语句描写嘎羧在怀念战友和抗日健儿时的令人泪如泉泣的情景。作者虽然略写了嘎羧在战友的墓旁挖了一洞,但那痛不欲生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金钱、荣誉、地位这些都是人们最爱的东西,一但失去了,人将一无所有。人类文化的外壳和社会上种种虚伪的表象,让人们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了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如果人一旦拥有了友谊,那么金钱、荣誉、地位也会随之而来。人的一生要历经许多的风风雨雨,要受到一次次的磨练和打击,不可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生活中困难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要和关心自己的朋友同甘共苦,与他们肩并肩,手握手面临一次次狂风骤雨般的磨难,让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坚不可摧!就如嘎羧,即使死了,也要与伙伴们葬在一起,这忠诚、这友谊是人们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这里一切的一切。

友谊是人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之一。我们要学习嘎羧高尚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曾与我们肩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地道战读后感(优秀范文)


《地道战》,这个从小听到大的耳熟能详的名字,今天我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没想到我汲取到了许多与小时候看着玩时不同的东西。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地道战》的作者是周南平,本书主要写了抗日时期,冀中人民为了有效的阻击敌人,发明了一种新战术――“地道战”,并成功打败日军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情节深深扎进了我的心:一天晚上,日军准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发现了敌情,为了救乡亲们,顾不得自己的性命,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敌人来了,即使中弹也依然坚持,牺牲自己,让大家活了下来。

冀中人民是智慧的。为了防止敌人对地道进行破坏,抗日军民不断对地道进行改装:为使敌人不轻易发现洞口,他们巧妙的将洞口隐藏起来;为使敌人不轻易入洞,他们在洞口四周埋地雷、插刀片;为防敌人的水攻、火攻、毒气攻,人们将地道连接了暗河,准备了沙土,布置了“孑口”,放置了吊板,挖通了小道,使地道村村相连,户户相通,让地道进可攻、退可守,到了必要时,还能全身而退。

冀中人民是有谋略的。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各小组听令,各小组听令!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不许放空枪!”,冀中人民这个游击打法,真让人叫绝!敌人武器先进,我们正面打不过,就采用迂回战术,给了日军当头一棒。

当我郑重地翻过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老忠的英勇无畏的意志与冀中人民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年轻人总是这样,害怕失败,害怕遇到困难,没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遇到一点点挫折便放弃了,然而,老一辈的人都做到了,我们难道就做不到吗?老一辈的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要知道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不代表一群人解决不了。地道战的胜利还是归功于人民,人民帮助革命,革命带领人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www.dhb100.com

《茶馆》读后感(优质范文)


在大中华的半个身腔已被魔鬼的脚踩住,大中华的头颅已被魔鬼拳头击碎,只剩下了心房可怜的勇敢的不规则的尚在颤动……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老舍的著作《茶馆》完美叙述了这段不堪回首的时光,也更好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茶馆里人来人往,三教九流、各色人物汇聚于此,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将六七十个角色高度浓缩于茶馆中,通过他们的命运,展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尖锐对立和矛盾冲突,揭示了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历史命运,展现了一个个平淡人物的人生。

《茶馆》主要分为两个故事:一个是《茶馆》,另一个则是《龙须沟》。作者通过这两个故事展现了旧时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颂歌。

《茶馆》对我印象较为深刻:这本书通过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小小的舞台,极尽描绘了三个旧时代在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表现了埋葬旧时代,歌颂新时代的重大主题。老舍将当时的社会浓缩成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领导人的懦弱不堪,更将当时的平民百姓的苦楚描写的淋漓尽致:穷人卖儿卖女、富人打压百姓,那些所谓的“领导者”更是龌龊,免不得令人流泪心痛。

《龙须沟》更是揭露了“旧时代把人变成鬼,新时代把鬼变成人的社会现实”,老舍笔下的这部作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一在第一幕中,住在两岸的人民痛苦不堪时所言“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而饱经沧桑的赵老头看得明白“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啊!”这些都让人看到了最真实贴切的情感流露。到了第二幕,国民党反动政府彻底垮台,解放后的北京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好局面,龙须沟的社会秩序和民众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天下是变了,变了!穷人、老实人、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的头朝下!”这句话是多么贴切呀。至此,这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便达到了高潮,令人激动不已。

老舍将文字控制的十分到位:在令人发省的时候,突然迎来了悲痛;在欣喜若狂之时,却临来了重大灾难……这些文字带领着读者,在人不发觉的情况下,已融入到了其中。我想这便是老舍写作的一大特色吧。

这大中华心房每一跳动关系着民族的兴亡;每一启闭轻颤出历史续绝的消息。就是看一眼那滚滚长江与山水的壮丽,以足以使人咽下苦泪而想到地灵人杰而用不着悲观。(曾子妍)

故事的开始是在北京的裕泰茶馆,迎面而来的老北京味道把我带入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稍带热闹的场面与结尾处王掌柜上吊而死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幕场景下来,留给我的不止是我对老舍先生精湛的写作技艺的叹服,还有我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感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曾想倚剑走天涯,奈何服输于现实。”秦二爷在第一幕的正直与实业救国的决心让我震撼。在那个戊戌变法,军阀混战的混乱时期,大多数人情绪低迷,或愚昧无知盲目地抵制变法,或趁火打劫欺压弱小。大家像一盘散沙,又像一群吸血鬼,在各个地方张牙舞爪出演丑剧。而秦二爷不但没有同流合污,反而产生实业救国的想法,宁可自己一无所有,也要挽救这个迷茫的民族,岂不让人心中一颤,为之肃然起敬?

然而,一己之力终究寡不敌众。

在那个天色昏暗,烛光摇曳的傍晚,当年的秦二爷与王利发、常四爷再次相聚在裕泰大茶馆,他们身上均没有了当年的不服气。而秦二爷,也随着大茶馆的转让彻底向黑暗的现实低头,唆使劝诫其他人有点钱便要自私的去吃喝嫖赌,全然不要理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这已然不是当年的秦二爷,而杀死当年的秦二爷的,正是这黑暗的现实。它在黑夜中用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向所有企求挽救民族危亡的秦二爷们,然后又毫不犹豫的将它拔出。

将左右逢源奉为谋生之道的王掌柜,正直爱国、乐善好施的常四爷、丑恶的庞四奶奶、命运悲苦但仍然坚守正义的康顺子……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各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让我不禁感慨:他们都是想方设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中生存下来,他们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为他人生存下来。老舍先生让作品浸润在老北京的旧时代这样一个背景中,用动听的声音将故事娓娓道来。作为经典名著的它实至名归!

同时,《茶馆》中揭露的当时社会的黑暗令我痛心,它就像一个黑心女巫,豢养了许多以吃人谋生的动物,她不仅教唆动物去四处咬人,还要用自己的黑魔法把一颗颗跳动着的红心变黑。这部剧吟唱的挽歌,和着低沉悲伤的旋律,唱尽了当时人们以及社会的所有凄凉。当“莫谈国事”四字越写越大;当好不容易有了花生米却全嚼不动;当小二德子揍过一个又一个教员;当大家由热血沸腾到心灰意冷……我就知道,这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之处。

一曲《茶馆》呜咽声,唱尽多少凄凉痛。(钟桂香)

老舍笔下的《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清末戊戌变法之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风雨雨及广大人民的生活百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旧中国那个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岁月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感叹乱世中谁都不好过啊!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www.dhb100.com

茶馆掌柜王利发一生规规矩矩,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茶馆,他老不忘记改良,不愿落在人家后头,最终却只能在自己待了一生的茶馆里自缢。临死前他对孙女说:“这是我的茶馆,我生在这儿,也死在这儿。”读到这,我不禁喉咙哽咽,生活的大山,压得他最后只能用死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反抗世道的不公。我在想,一个人该是到多么无奈多么无能为力时,才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可能就像王利发这般,一辈子勤勤恳恳,一滴一点地努力,不触犯他人,曲意逢迎,却依旧保护不了自己的茶馆,眼睁睁看着茶馆被人抢去却无能为力。

书中像王利发这般的苦命人多之又多。常四爷为人刚强,慷慨施舍他人,清朝灭亡后他能自力更生,更是及时解决王利发的燃眉之急,最后却无奈地发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啊,可谁来爱我呢?”的感慨。秦仲义心胸开阔有抱负,企盼能进行实业救国,经过大半生的打拼,竟留下一句“有钱呐,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

茶馆里来自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世态人情,习俗时尚,真切自然地写出了那个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推行新思想新主张,却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皇权专制,广大民众哪有发言权利。军阀混战时期,政府只知争夺领导权控制权,却不顾人民安危,导致民不聊生人心涣散。在那个昏暗腐败的时代,正直淳朴,自强公正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东西,卑鄙无耻的统治者及高官却总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世道如此不公,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一个视人民群众如草芥的时代必然走向衰亡。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和平美好的时代,我更应该珍惜当下,展现新时代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年。(杨榕宜)

论语读后感(优质范文)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急遽变化的社会,每个人都面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生选择,还要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挑战,四顾茫然,心无所依。越是这样的时刻,人就越应该回到经典,寻找重要的精神滋养。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接下来我作为教育者,从教育态度、教育原则、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论语对我的启发:

1、教育态度:为人师表,以仁育人

论语虽然已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现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响。它提醒着我们:对学生要充满仁爱。

《论语》文中多处提到了仁爱。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仁爱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孔老先生的教育教学态度,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从来没有作为老师的那种骄傲高贵,他对自己的学生都关怀备至。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认为学术没有贵贱高下之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孔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以仁育人的教育原则,我们要学习孔子的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态度,每个人各有所长,相互学习才能一起成长。

2、教育原则:教书育人,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贡、子路这样)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论什么样的人,孔子都会做到不卑不亢,尊重他人,亲切交谈,鼓励劝勉。我们要学习孔子教书育人,一视同仁的教育态度,不分(贫富,智慧)类别,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不断从中积累教育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

3、教育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从颜渊的感叹中我们了解到“......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耐心的"循循善诱"的启发智慧,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子的教育手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导学生不到他经过苦思冥想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先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抓住时机,明确要求、触类旁通,因势利导、启发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策略,促进孩我们的孩子思维、智力、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论语》字数简洁,句句经典还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经验慢慢品味,结合生活不断思考。

《窄门》读后感(优质范文)


纪德的《窄门》读毕,稍感惋惜,我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多么的伤感,只因这是一个思量深沉的女孩做出的选择。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这份选择郑重而庄严,她虽痛苦却又深感慰藉。俗世怎么可以替她说不值得、说傻、说可惜呢。

阿莉莎深爱杰罗姆,这份爱至真至纯,至柔至韧。似乎她总在退缩,但都是她的牺牲。似乎她消极懦弱,但她什么都知道,且是最用力奔跑的那个。她爱家人,爱杰罗姆,但从不谈占有,她可以将自己压缩到一封信里,然后操持家事,依靠着文学和信仰,在光的背面思念着爱人睡去。

阿莉莎的选择是从何而来?与其哀哀不止,我想先理清楚这个问题。

因放荡的母亲饮泣,是阿莉莎怀抱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开始;感知到妹妹朱丽叶特的暗恋阿莉莎自残似的学着牺牲;而看着朱丽叶特获得的凡人的幸福,让阿莉莎清醒的看到爱情走入婚姻后庸俗的模样。

“我常常觉得,爱情是我拥有过最美妙的东西,我的所有美德都依附于它。它让我腾空超越自己,但若没有你,我会再次跌至平庸之地,回到极寻常的秉性中去。因为抱着与你重逢的期待,在我眼里最险峻的小道也总是最好的。”

万幸又万幸,杰罗姆一览无余的赤诚之心,值得阿莉莎燃烧生命推他入窄门。

只不过在纪德心中,真正入窄门的是他的表姐。他唯有在无尽的缅怀和敬重中执笔一生。

最后,再说点延伸:求之不得的爱和延迟的爱如何解。

“现在,我思忖自己想要的究竟是这种幸福,还是说我想要的是追逐幸福的过程?主啊!别让我拥有很快就能实现的幸福!教会我延迟幸福吧,一直延迟至来到您面前。”

俗人世界里,前者是红白玫瑰化成的朱砂痣和白月光,后者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浓郁。

不过这些都是过程,是被动,是顺其自然或尽力而已。

纪德想描述的,是渴望以凡人之力,将此刻化为永恒。

然非圣贤,故魂飞魄离。阿莉莎安息。

那两个年轻人自幼小时候即存在的互相倾慕,直到他们成年,亦未减退。在分离中,他们用书信抒写着心绪,纸上写满了思念,读着那些文字,也可以感受到他们情感的炽热。但只要相聚,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笨拙,他们的手足无措。仿佛见面抽掉了他们的灵性,使他们的每次相见都狼狈不堪。

当一个人向你回忆起他那疲惫的故事,你听得入迷,为他感动,为他忧伤,为他和她的未成正果的爱情而心痛,也为她的无情而愤愤。然后,你看到了她的回忆后,才发现他的回忆,只是他臆想的故事,而他的过去,充满着自私和偏执。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m.dhb100.com

他来自传统的清教徒家庭,并深受该宗教的洗礼,也有着为它服务一生的决心。他将得到她的爱看作是自己通向上帝的窄门的途径,这应该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苦路。他压抑他的爱,却同时希望得到她的爱,并责备她的保守,埋怨她笃信的上帝。然而,《窄门》并不批判宗教,因为宗教本身是一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你信它,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也可以选择不信。

因此,抛开对宗教的责备,那么所要责备的,应该是他自己。他克制自己,为了显示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却又希望她大胆表达自己的爱,为了获得生活的动力。他是自私的,他只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却经常依着感觉偏离航线,反过来希望她来拯救。这是一个爱情萌芽最终死掉的故事,她大他三岁,因而希望能看到他对爱情更大的执着。他爱得不坚定,寄希望于她的主动、她的包容,并对她的退缩而郁郁寡欢、耿耿于怀。

时间在一个人的回忆里是一维的,依着回忆者的节奏,只有前后,没有快慢。在一维的时间里,所有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都是单一的,由回忆者主宰,听故事的旁观者,只能全盘接受。幸好,《窄门》里是两个人的回忆,在最后的部分,她的日记出现了,只讲她的故事,在不确定快慢的时间节奏里,幸好有日记记录日期,向旁观者提供时间的真实节奏。也让旁观者将两个时间交织起来,故事因此瞬间立体起来。他看到的是她对爱情的犹豫,却没有看到她对爱情的担忧;他看到的是自己一腔热忱浇在冰山上,却没看到她多希望他能再坚持一下;他看到自己伤心地离去,却没看到她对他走的决然是多么失望。

《窄门》高超的写作技巧,在于特意制造了两个单一的时间线,又在末尾让读者能够自己去构筑完整的故事,因此这本书至少要看两遍。当初对讲故事的他的同情、怜悯和愤愤不平,立刻转为失望,并由此明白,他在她死后十年依然保持对这份爱情的坚守,是多么地装模做样并不由得对他嗤之以鼻。他的苦行,只是为了提高上帝所要求的德行,以进入窄门。这样如行尸走肉般高尚地活着,永远看不到人世间普通的光,只能活在自己虚无飘渺的黑暗世界里。这好像是对宗教的控诉,然而,这依然不是一本控诉宗教的小说,因为宗教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你信,才有。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读后感《论持久战读后感(优质范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论持久战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