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这段木头一定有虫观后感 > 地图 > 这段木头一定有虫观后感

这段木头一定有虫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20 来源:互联网

观《这段木头一定有虫》有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观《这段木头一定有虫》有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今天我看了一幅既搞笑而又感受颇为深刻的图片,让我来给大家来说一说吧!

这张图片的名字为《这段木头一定有虫》,说的是有一位伐木者来到丛林中伐木,嘴里叼着一根烟,拿着一把斧头,向大树砍去,这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那人的肩膀上,仔细地观察着那人木头一样的脑袋,并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张图片的含义犹如那只啄木鸟所说的一样: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砍伐树木的人的脑袋就像一段木头,脑袋里是充满了金钱虫正在侵蚀,脑袋里的那些道德部分正在被侵蚀,为了那几十块钱,破坏了山林,真是不值得啊!他们的脑袋一时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破坏环境的事例,比如2002年,位于南京东郊聚宝山的一块开发用地曾拍出9.11亿元的天价,被人们俗称为”911天价地块”。 2004年,这块地上近3万平方米的树木被南京建辉房地产开发公司组织工人非法砍伐,”砍”出南京近年最大毁林案,聚宝山的“绿肺”严重受损。虽然说我们身边是离不开树,平时的纸使用树来制造,还有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用树来制造,但树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节制的开采。如果我们不加节制的开采就会造成资源危机。为我子孙后代留一片好的环境吧!

最后我在这呼吁:保护我们的地球,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观《爸,我一定行的》有感


观《爸,我一定行的》有感

原创: 李义方

自打上次看了小涛的公众号推荐《爸,我一定行的》预告片,我就特别期待这部潮汕电影!终于等到今天上映,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大清早就去捧场了。9:55开播的电影,我9点就到场!结果去得太早电影院还没开门,我还以为是倒闭了看不了有些失望,正当我准备选择其他影院的时候,脑子闪过一丝念头去咨询一下大堂的保安,保安告知我影院还没倒闭,好尴尬,原来是人家还没上班。

几年前看了《鮀恋》后,心里特别期待还有新的潮汕电影可以看,虽然这些年老家也有好多的潮汕情景剧,比如《厝边头尾》,但感觉就是不够大气,而且笑点也很尬。很多年前看的《个银两粒》和《夏雨来》都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潮汕小品和情景剧的的经典。它们犹如八十年代的《西游记》,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直到看到《鮀恋》,我的心中重新对潮汕电影燃起了希望。虽然我不是什么资深评论员,但是看到电影中各种熟悉的画面,我的乡土情结还是被勾起来了。今天看的《爸,我一定行的》更是让回味无穷。这种情绪的激动远超于我以前看《鮀恋》的时候。今天看完回家再看介绍才发现,原来男主角369是个90后,这部戏还是他自己编剧的,我这个80后“老姐姐”不免得肃然起敬!

接下来是“严重剧透”,想去看电影的同学考虑清楚,最好保持神秘感再去看~

总的来说,电影中浓浓的潮汕风情让我倍感亲切!我一个80后的“老姐姐”看哭好几次,本来以为是搞笑片!没想到看的过程我是又哭又笑!抽纸把鼻涕眼泪都去了大半包!回来后又去豆瓣看了别人的评价,有捧有踩的。我觉得90后年轻人编剧的一部电影能做成这样实属不易,这比起那些所谓的什么超级大片好看多了!有人又在质疑这部戏是在消费什么乡土情怀,我觉得如果是真正好看的电影,即使拍成普通话我也爱看啊,可惜有一些“大制作”都无法做到啊。

其次,搞笑的地方好多,特别是那个校长讲话让我不由自主想起我们以前潮阳一中的后勤主任,一嘴“潮普”即严厉又亲切。每个角色特色都很鲜明!唯一一点小缺憾就是对白有个别土话可能不是很受大众接受吧。其实有些港片啥的也难免会有类似话语,只是在影片中听到了个别句子,可能会让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对我们潮汕地区进行“地域黑”了。整体而言笑点还是很多,这些年来能够让我真正开怀大笑的电影好像也就是这一部了?可能是因为家乡话听起来亲切,虽然也有人质疑编剧刻意制造笑点,但是我觉得这些年看个别综艺节目“抖包袱”也不见得能抖得这么好啊。

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电影中八处感动的点。看哭的地方太多了。在我身后看电影的应该也有不少是潮汕人,如果不是的话,他们听到我时哭时笑会不会以为我是个“傻纸”?(捂脸)接下来是“流水账”感悟——

第一次哭是看到369翻墙出学校被开除跟父亲说退学不读书,平时没什么脾气的父亲第一次真正生气“咆哮”了369,因为父亲深知不读书文化水平低会吃很多亏,恨铁不成钢。随后又接二连三帮369低声下气打电话联系工作。表面上对儿子很生气,事实上是很关心儿子。

第二次哭是看到369高中毕业“无所事事”七八年后想去深圳父亲不赞同,369绝望咆哮的时候。在七八年里,369试过去当摩托车修理学徒,去内衣厂上过班,还沉迷于网络游戏,后面也曾试过想在淘宝开网店,但是因为父亲的不理解不支持,浑浑噩噩过了七八年。我心里想,就是因为我们潮汕人性格内敛,即使关心彼此却又不说出心里话才会导致各种误会啊!

第三次哭是看到369去深圳的时候,父亲去到房间看到信件回想起369那些年提出各种想法却被否定的一幕幕,背景音乐也配得很到位!!!

第四次哭是看到369去深圳找小敏,却发现那个曾经一生所爱的女子已经有了男朋友,自己门不当户不对尴尬离场。为369心酸而哭。

第五次哭是看到369做直播网红卖保健产品因质量问题导致黄毛投诉,让爸爸在村里抬不起头,父子俩矛盾,父亲去深圳劝解双方吵架。父亲打了369一巴掌后,马上又伸出手想“和好”,但是369硬是不回家。

第六次哭是看到369最后想通不帮王总卖保健品在天桥下跟“死党”啃方便面后听到喝酒唱歌的老伯打电话后也打了电话给父亲那一刻。泪水决堤!

第七次哭是看到369从深圳回家遇到父亲外出买菜。父亲邀请369一起买菜,但是369回绝。直到369进屋发现父亲提前帮他洗了床单,心中转念又主动提出骑摩托车陪父亲买菜。路上,父亲坐在后座双手无所适从一直放在摩托车后座,后来主动把手“自然”搭在369身上,369嘴角露出了微笑,父子冰释前嫌。

第八次哭是看到父亲把原本准备给369读大学的钱给他拿去做生意后父子俩抱在一起那一刻。父亲跟369揭秘了外出“讨赚”的奥秘,有门路,有贵人。最后在小敏及其男友的帮助下,父子俩和“死党”一起到深圳开了一家网红牛肉店,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团圆结局我还是很喜欢的!

最后看完我还是不知道369这个男主的名字由来,这是我的一点小疑惑。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369是男主角的网络昵称。哈哈,但是如果可以在电影里面交代一下这个主角名字的由来或许还能再加分?看到最后,我突然发现饰演父亲的角色和男主369长得很有父子相,百度发现原来人家是真父子!父亲在剧中的表现真的很让我惊讶,他非常传神地将潮汕老父亲那种隐忍以及坚强刻画得很好。实在很为电影加分!

总之,我觉得这部潮汕电影还是可以的。笑点泪点都有,虽然可能有点消费情怀的“嫌疑”,但是我觉得其他也有一些讲情怀的大制作电影啊,我看未必就有人家90后编剧做得好啊。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四十几天就拍摄完毕的,那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更要加分,短时间都可以拍成这样,那如果再花时间打磨岂不是更了不起?当然,我也期待369能够静下心来继续打磨新的潮汕大片,我还是很期待的哦!以上只是我看完电影的一点小小体会,我不是什么专业影评师,说得不当的地方还望前辈们高手们不吝赐教!不喜勿喷~

有虫的木头人(看图想象习作)


有虫的木头人(看图想象习作)

谭铃园

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叫“榆木老头”的人,他以伐木为生。

他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三角形的眉毛,四方脑袋,成年穿着一件油腻腻的工作服,嘴里整天衔着一根香烟,活像一只狐狸。

一天, 他带着斧头,仍旧穿着那件带有腥味的工作服,拿着香烟,带着火柴就上路了。到了山上,他先躺在一截树桩上睡了一觉,没有谁去打扰他。睡了一会儿,伸了懒腰,来到一棵大树下,差点把那棵树臭死了。那棵树对他说:“你这个癞皮狗又来砍树了?你会遭到报应的!”忽然,“癞皮狗”听见乖巧的啄木鸟说:“你这个木头里一定是有虫了,还断了一截。”“榆木老头”一气之下就拿起斧头朝那棵树砍去。老树嚎叫着,像是在喊救命。这棵大树活了几百年了,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野蛮的行为,他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了,自己就要死在“癞皮狗”的屠刀之下了。树的汁液一滴滴掉落在大树脚下,“癞皮狗”的身上手上也沾满了“鲜血”,那是他罪恶的证据呀!砍累了,“癞皮狗”,就坐在地上,悠闲的抽着烟。园林管理员走到他面前对他严肃的说:“榆木老头,你在干什么呢?”榆木老头赶忙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下不为例,我一定改正!”管理员接着说:“你知不知道,乱砍滥伐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你知道吗?看你有悔改的认识和表现,就罚你300元吧!”榆木老头乖乖地从衣兜里掏出300元钱交给了管理员,垂头丧气地说:“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哇!”

榆木老头通过这次教训以后,再也没有砍过树。为了弥补他以前的错误,他就到园林山上当起了义工,以植树造林为乐。三四年之后,光秃秃的荒山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苗。政府为此要把“植树造林先进个人”的奖状颁发给他,他却不要,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说:“我以前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情,现在是在弥补我当年的过错,得这个奖励,我是问心有愧啊!”

如果今天从山上走过,仍然会看到一位弯腰驼背的在为树木们忙碌的身影。


有关观《萤火虫之墓》有感汇总(5篇)


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观看一部影片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观后感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关观《萤火虫之墓》有感汇总(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萤火虫之墓》有感(篇一)

生命的完结——《萤火虫之墓》

萤火虫,童年的夏夜里偶然会看到的可爱的小东西,曾带给我们难得的快乐。据说,泰国夏夜的海边树上聚集的千万只萤火虫,以相同的节律闪现,能构成类似闪电的壮观景象。萤火虫的光还有独特的含义:模拟求爱信号、诱异种以歼灭、打断求爱信号、离间对手热恋。可爱的萤火虫,现如今也难得一见了……

影片的开始就是主人公阿泰的独白:我叫阿泰,我生于1944年9月21日,晚上饿死街头。一身军装背着小布包的形象很容易让我想到我们老电影中的小英雄。但背景那刺眼的红色也使得影片沉浸在一片难以抑制的悲伤中。

阿泰死了,饿死在站台。被扔出的红色铁皮糖盒子把视线拉伸到一片广袤的田野里,激起了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一片祥和的温暖,妹妹可爱的身影也同时出现。兄妹俩踏上了“人生的火车”,记忆一点点播撒开来……

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妈妈的生命,爸爸在海洋舰队杳无音信,兄妹俩只好寄住在姨娘家。正如我料想的一样,姨娘充当一个后母的主角,对待自己的亲人很不和善,百般的刁难与难看的脸色,使得阿泰带着妹妹远离她遮风挡雨的房屋,栖息在无人烟的山洞中。这让我很无奈,无奈这无情的亲情!

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兄妹俩在一齐的场景总给我浓浓的温暖,妹妹甜甜的笑声也不绝于耳。这似乎开始了另一种崭新生活,一切都引领向前的步伐。但……特定年代里,没有住处,没有食物,没有金钱,甚至没有了值得典当的衣物,日子怎样能继续呢?阿泰作为兄长要照顾年幼的妹妹,渐渐演变到偷盗的地步,仅仅为了妹妹不饿肚子。当然他得到了一顿毒打。更可悲的是,他期望敌机来轰炸,这样他就能够趁这个机会到人家里找一找剩下的食物和有用的东西。不得不说,阿泰他的行为是不好的,甚至有些扭曲,但社会的根源促使了他这一行为。我们能责怪他吗?不,不能,怪只怪可恨的战争,和匮乏的亲情!

妹妹的身体越来越差,没有钱医治,更没有钱补充营养。等到阿泰取钱才明白连代表最后期望的爸爸也去世的消息,生活带给他的是接连的失望。但他不能灰心,还有妹妹等着他照顾。但是看到的却是妹妹奄奄一息的躺在山洞里,嘴里甜甜地吃着硬硬的扣子和泥巴,却认为是水果糖和蛋糕。这一幕很是让人难受,妹妹可爱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她玩耍的山洞前。生命中接连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三个人,谁能承受呢?想到那里,真的只有哭才能抒发心中的悲痛……

影片结束又回到红色的背景中,伴着点滴的萤火虫温暖光语,阿泰唤妹妹:夜深了,快点去睡。似乎给我们感觉兄妹俩还在,只是换了一个生活场所——天堂。

观《萤火虫之墓》有感(篇二)

传说萤火虫是在战争中死去的人的亡灵。你见过吗?如果见过,请为它们祈祷。

相信看过这部动画的人一定记得这样一句话:“昭和xxx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也是电影的第一句台词,瞬间就为它定下悲凉的调子。

刚刚看完了萤火虫之墓,哭的我稀里哗啦,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动画,也值得人们去反思!

它讲述了在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采取了长期的轰炸,故事主人公的母亲在一次空袭丧生,作为舰长的父亲也在战争中杳无音信,留下了年仅14岁的清太和4岁妹妹节子住到了远房姨妈的家中,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人在难以自保的情况下难免会变的自私起来,随着战势的恶化,生活变得越发艰难,兄妹俩与远房姨妈的关系变得越发不和,最终由于忍受不了姨妈冷言冷语的清太带着妹妹离开了姨妈家住到了一个废弃的防空洞中,日子过得艰苦,但却快活。

作为哥哥的清太为了妹妹表现得实在太坚强了,母亲的死一直隐瞒着妹妹,将痛苦独自一个人承担了下来,有努力的照顾妹妹,为了给的病的妹妹做点好吃的去农田里偷盗,结果农夫抓到痛打得遍体鳞伤又送到了警署。随着生活的日益艰苦,节子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当哥哥背着病重的妹妹来到医院时,却只是得来了“只是营养不良”这样的答复,“回去多吃点有营养的就行了”听得这话气得清太嚷道“我连吃的吃不饱,还能说什么营养!”

看着往日活泼可爱的妹妹一日比一日的消瘦憔悴的身体,我的心仿佛压了一块铅石,喘不过气来!

观《萤火虫之墓》有感(篇三)

萤火虫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神户周边为舞台,描述父母双亡的兄妹二人清太和节子艰难求生的悲伤故事。整部电影运用了情节催人泪下。具有鲜明的反战情节。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美日战争爆发,14岁的清太带着年幼的妹妹到处逃命,当他们到达防空洞的时候,母亲已受到了重伤,没过多久便不久便去世了。两兄妹自此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他们只好投靠了母亲的姐妹,纵使他们把家里所有的家当都送给了阿姨,但当食物吃完,他们就越感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清太决定带着妹妹离开独自生活。火灾硝烟中的生活并不好过,清太为了妹妹四处偷取食物,被警察抓去审问。最终妹妹还是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第一句台词。一个人的灵魂在冷冷的宣读自我的死亡的命运。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镇住了,我想,这不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死去的人怎样会说话这使我更有兴趣看下去了,但在清太的妈妈死去的时候,我就想,接下来,肯定会有许多人被炸弹炸死。

我看完这则电影时,感动的泪流满面!我们应当倡导和平,不要战争,让世界不再有硝烟,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不再有死亡。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战争时期的人们没有好日子过,就算有也是暂时的。所以,大家不要再战争了,让我们安心过着完美的生活!

观《萤火虫之墓》有感(篇四)

以前经常在课外书和影视推荐中看到宫崎骏的大名,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动漫,也就没怎么注意,大概知道他的动漫立意比较深刻,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我却从来不愿意去花点时间看看他的作品。不过在上个寒假,因为好奇,就把宫崎骏所有的作品全下载了下来,空的时候就看一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才知道为什么他能如此出名,以至于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说宫崎骏的动画是看不腻的,每看一次,总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能够有所收获。在我看来,宫崎骏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老幼皆宜,画面细致,想象丰富。其作品的主角大都为少年和儿童,所以是用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的。我很喜欢想象力丰富的作品,他大多的作品都是具有奇幻色彩的,因此剧情都很吸引我。不过,他的那部《萤火虫之墓》虽然没有什么奇幻色彩,算是写实的一部作品,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可谓是感人至深。

《萤火虫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神户周边为舞台,描写了在战争中父母双亡的兄妹二人艰难求生的悲伤故事。故事一开始便描写了一位饿死街头的少年,并以少年的回忆展开故事情节。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失去父母、失去家的兄妹二人不得不寄居在姑姑家,但是因为受不了过分的唠叨和排挤,受不了姑姑的冷嘲热讽和白眼,一心想摆脱这种寄人篱下的屈辱,想照顾妹妹,不让妹妹受委屈,兄妹俩选择了住进乡间湖畔一处废弃的防空洞,独自过起艰苦的生活。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战争仍未结束,人们依旧过着无法饱餐的日子,没有经济来源的兄妹,生活更是无法维持,最后只能靠哥哥偷东西来缓解一下两人的饥饿感。最终,妹妹还是因为缺少食物和疾病过世了。整部电影以哥哥的死亡开始,以妹妹的死亡结尾。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描写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反而带着点悲凉的温情,这是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一旦发生战争,那就意味着血流成河与百姓流离失所,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是,千百年来,人类之间的战争却从未真正停止过,就我从历史上所了解到的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就已经不计其数了,尤其是发生在近代的民族战争,死亡的人数早已无法计量,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全是靠着先人用血换来的。一想到这些,对现在生活中所不如意的事,也就毫无抱怨了,现在所该做的事是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观《萤火虫之墓》有感(篇五)

萤火虫之墓是1988年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日本动画。内容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神户周边为舞台,描写父母双亡的兄妹二人清太和节子艰难求生的悲伤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但这同时也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一边令人感动着,但作为中国人看完后思考时却又有愤怒。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是被感动的一塌糊,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悲剧。但当悲剧终于落下帷幕的时候,泪水还是不能抑制地满溢眼框,直到泪流满面。再见萤火虫,再见那漫天飞舞的美丽,少年和他的妹妹在这温馨的萤光中安睡在这萤火虫的墓地中,永远的,幸福的,安睡着。没有母亲面目全非的尸体,没有杳无音讯的父亲的死讯,没有被夷为平地的家园,也没有指桑骂槐的亲戚的白眼……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的安宁,这用生命才换来的安宁!

以死亡开始,以死亡结束。自始至终贯穿全剧的悲哀,如丝如缕缠绕着,让人心境犹如沉入厚重的泥潭,整个人消融在弥漫的情感中。而在结尾的那一刻,在明知道的死亡来临的那一刻,黑沉沉的一片悲哀爆发,把人死死地压住令人几欲窒息。飞舞萦绕的萤火虫,企盼永远不会吃光的糖罐,最后一起甜蜜分享的西瓜,放在衣服口袋里的揉皱了的爸爸的照片,生活能给予他们的也只有这些。

注视着灯火通明的城市,兄妹俩安详地睡去,那个糖罐此刻再也不会空了,伴随着永远的糖果的声响,一个普通少年,他只想养活自己的妹妹、和妹妹一起追逐那点美丽的萤火。但,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实现他愿望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死亡!

色调灰暗,充满了悲凉无奈的气氛。漫天萤火的美丽更加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以及带给人类身体以及心灵的伤害。发动这场战争的人类啊,你们有多么的愚蠢,你们又多么的冷酷和残忍!无论以什么名义所进行的战争,它所带给人民的,永远是不尽的悲哀和刻骨铭心的伤痛呢!而活着的我们,是否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祈祷呢?反思战争,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祈祷和平,祈祷和平永远不要再跑掉。

虽然《萤火虫》这部片子的主题是控诉战争,可是难以避免再现

军国主义的魂。让人看完后反思时不由得觉得不舒服。比如那个剖腹

的军人。比如哥哥在得知日本战败后的无望呐喊。也许是因为片子的背景是发生在日本战败后吧,如果把这对兄妹换成中国人,相信我对

这部电影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所以说我终究不能摆脱联想。

《萤火虫》是一部不考虑政治环境的影片,它以平民为基础,这也是高畑勋作品的特点,呼吁和平没有错,以老百姓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也无可厚非,歌颂爱与正义也是应该的,可是,对战争起因的反省和控诉也是重要的。

《萤火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部完全适应了时代的反战作品,他只突出了战争中平民的悲剧,却缺乏对战争起因的描述,在这一点上,它绝对是失败的,没有顾及上爱国观众的感受正是它最为失败的地方。

一部作品总有优劣,感动者多基于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对主人公的同情;愤怒者则大多出于自己的历史观。但不考虑政治方面的原因,这部电影不失为是一部值得我学习的片子。

观《最爱》有感(一)


《最爱》观后感

电影更多像是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源于生活,只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让人物极端化,矛盾尖锐化。濮存昕,蒋雯丽,陶泽如,蔡国庆,王宝强,孙海英,加上两位主演,影片可谓众星云集。对于影星演技的暂且不做评价,让我们更加沉浸到故事中去,感悟更多镜头背后的深意。

影片讲述了因为卖血而导致热病在乡村传播,一群身患绝症,每日面临死亡的人们的生活。引出的却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生命和爱情。粮房嫂偷米是为了获得自己劳动的回报,对别人的施舍去不屑一顾。得了绝症却没有丝毫对死亡的畏惧,仍然不许猪糟蹋粮食。王宝强一句我的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表述了被动接受死亡的那种无奈,而临别前仍然别一束美丽的山花在耳边,体现了对生命无限的热爱。精彩的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柱柱老爹代表了最宽宏,最忍辱负重的中国父母。两个儿子犯了再多的错,都自己承担下来,为了儿子的幸福不惜做各种妥协和牺牲。濮存昕演的大哥则走在自己的路上,为了摆脱贫穷而背叛了自己的良心。他对得意和琴琴结合的鄙视,全村人对得了热病的人的歧视和隔离,都是生活中各种世俗压力的反映。

赵得意和商琴琴因为热病而饱受家人的歧视与隔离,因为性的冲动和渴望而走到了一起。活着一天得意一天,生命随时会终结,得意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不再畏惧死亡,怀着最大的热诚过好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在火车前拼命的奔跑是他生命最美的绽放。琴琴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一份真挚的爱,明知自己无理取闹,可还是希望和得意一起上吊,为的只是验证感情的真挚。趁活着,结婚吧。得意为了让琴琴开心,也让自己更好的活着,背弃了世俗礼教,放弃了尊严,房产,毅然和琴琴结婚。结婚证与其说是获得法律的认可,不如说是给两人的爱情进行了一次庄严的见证。看淡了生死,琴琴依然对获得真挚的爱情而欣喜感动,并义无反顾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这份感情。得意每天耍赖不起床,伸出期盼的手等琴琴来拉他,更多的是对这份感情的依赖。琴琴离开了,就标志着自己的世界的完结。虽然两个人的结合出于扭曲的渴望,可爱情在两个人无条件的付出和抵死相依中得到了升华。

影片在审核的压力下被剪得有些支离破碎,可还是将最重要的含意表达给了观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这样的问题。影片中的人们用宝贵的生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多渴望象得意一样,勇敢的放下一切,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过好每一天,放肆的在火车头前奔跑,永不停息


观《搜索》有感(一)


《搜索》观后感

陈凯歌大作《搜索》拍摄于2011年,随后就爆出了高圆圆和赵又廷的恋情,也算是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因为看过一个馒头引发的xx之后我对于陈凯歌一直不怎么看好,对于高圆圆赵又廷这样的帅哥美女档深表无感,所以没有选择去电影院观看。后来听舍友们说片子不错,于是也产生了兴趣想要看一看。电影的备份在D盘存了半学期,假期时间终于才又想到拿出来看一下。只是没想到看过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无感,花了两小时的时间,我只买到了一个故事,而没有预想的反思,唯一印象深刻的台词,吃得起最贵的三明治,买不起最便宜的房似乎也并不是直切主题。想想两小时我可以听到近三十首歌曲,看一部奥斯卡作品的60%以上,两章左右的书籍,我只能说,这两个小时机会成本真的很大。

其实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的取材还是很独到的,陈大导演在这个方面还是显示出了一线导演的敏感。

从电子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们只花了不到一个世纪,简单讲搜索就是信息时代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一种网际服务。从最初提供简单的连接服务和文件下载,到后来的各大论坛的兴起,再到目前微博的火爆和云计算,借助科技的力量人们在网络应用上走得越来越快。人肉搜索也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众网友借助网络的连接作用并辅以人工手段弥补其不足之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中国式网络风景。从虐猫事件到贾君鹏事件,从网络打拐再到富二代炫富,一桩桩一件件都挑战着人们视听的极限。所以有人戏称,网络是个洗澡池,胆小的别来,胆太大的别来,有病的别来,怕生病的也别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网络正能量对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又看到了网络让人不寒而栗的一面,那就是发言权与隐私权之间越来越模糊的界定。人们开始搞不懂,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发言的底线,道德还是法律?如果说是道德,似乎网上打小三也并不违反传统道德;如果说是法律,暂时又无法可依。这里又成了立法的一个盲区和雷区:如果说我们把人肉搜索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似乎它又在传播正能量发挥舆论监督方面起着不容小视的力量,比如最近落马的房姐房叔最早都是在网上被披露的;但是如果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我们又在这个过程中失落了很多隐私的空间,又形成了新的冷暴力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网络不会成为某些人泄私愤的工具。

这部影片正是脱胎于这样的背景。叶蓝秋是思拓公司董事长沈流舒的一秘,长相出众,深受老板器重。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她偶然间一次体检后竟被告知自己已经是淋巴癌晚期患者。心情极度恶劣的她在坐公交车回公司的途中因为让不让坐的问题和一位老人发生了冲突,却恰好被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杨佳琪拍下。这段视频经过负责人陈若兮的策划在电视台播出,一夜爆红,她也成了人肉搜索的对象。偏偏这时她跟老板拥抱的场景被老板太太莫小渝撞见她的心里防线终于崩溃,找老板沈流舒借了一笔钱然后仓皇离开。

有一种力量在无形中迫使着所有人都按着既定的轨道发展下去。叶蓝秋死了;杨若兮丢了饭碗;莫小渝选择了离婚,沈流舒道貌岸然地继续做他的成功人士,但却成了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杨佳琪成了电视台的正式记者,成了和她讨厌的陈若兮一样的人

这个故事其实讲述的就是一群所谓有正义感的人一起害死了一个好人,当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事实时,这群人又推出了另一个人,说陈若兮是这个害死好人的罪魁。于是陈若兮也付出了代价。最后大家终于安静,相安无事,却没有人思考过,到底谁是元凶?

这是我能想到的影片的立意,但是真正从影片中得到的却远没有这样深刻。

首先来说下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我对于高圆圆的印象停留在《倚天屠龙记》里阴险毒辣的周芷若,后来她和成龙大哥合作的《宝贝计划》里阳光的小护士也还算得上是讨巧,但是在《搜索》中,她的表演则显得有些稚嫩。她本人的外貌有,气质也有,所以在表现叶蓝秋的知性和美丽的地方算得上是到位,但是在刻画她受到打击,被人肉,被鄙视的部分则显得僵硬。那种被误解,百口莫辩的无奈,那种到处受人指点的屈辱,想要解释又无从下口的彷徨统统没有很细腻地展现。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有她的自暴自弃。

人肉搜索则反映了人性中的一个阴暗面,也就是好奇欲,这在几乎潘多拉的魔盒打开的一瞬间就已经注定了。叶蓝秋是人肉搜索的受害者,最后杀死她的应该是所谓网络道德,影片前半部分表现的并不明显。但后来,在人物性格已经不太鲜明的情况下,剧情走向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就是她遇见了杨守诚。杨守诚这个人物的出现似乎对于描绘她在遭受搜索后的情感变化并无多大作用,反而让人觉得他的出现给了她第二春,似乎让她找到了希望。最后叶蓝秋选择自杀似乎并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没法和杨守诚在一起,这俨然成了殉情。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再谈一下陈若兮。纵观整部影片,姚晨饰演的陈若兮最得我心。里面陈若兮精炼霸道的御女范刻画得很传神。她是新锐媒体人,犀利,独到,有个性,为了自己利益不惜把杨佳琪拍摄的材料属成自己的名字。她是叶蓝秋事件最直接的幕后推手,也是最大的受益人。名利兼收之后,她忽然发现男友竟然跟叶蓝秋有联系,所以撰文爆料将叶推入最后的深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也不是终极赢家。在叶死后,她被毫不犹豫地推出来成了牺牲品。她是害死叶蓝秋中人的代表,但是她却成了第二个叶蓝秋。这是剧情理应有的走向,但实际上陈若兮最后的失去却是因为沈流舒的报复。这显然也是有违初衷。

这部电影里还有两张熟悉的面孔,饰演沈流舒的王学圻和他太太莫小渝的陈红。对于陈红,大概是因为陈导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对于王学圻,我只想说,您老的扮相比《赵氏孤儿》里年轻了。至于里面的角色,沈流舒倒也还算了;对于莫小渝和众多想成为莫小渝的人,奉送一句话,女性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永远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独立。

一部影片看完,前面的那句看似无聊的台词倒有了意义。吃得起最贵的三明治,买不起最便宜的房。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于外面世界的态度浮躁而简单。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想对于一件事情刨根究底。所以这部影片给我们最终的启发,或许就是让我们能在浮躁的风气中静静神思,多想一个为什么。正如那句老话,博观而约取。

已经废话这么多,最后简单地说一下我个人的观后感吧。取材新颖,立意上乘,剧本平庸,作品了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好故事,谈不上是一部好影片。

观《心灵捕手》有感(一)


《心灵捕手》观后感

电影《心灵捕手》是一部97年的老片,虽然因为罗宾威廉斯的缘故而早有耳闻,但一直未及观赏。这次由于心理培训得以如愿,自然感到愉悦。但是电影本身却并不是令人感到愉悦的喜剧片,而是一部反映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剧情片。剧中众多的心灵斗争,激烈的争论场面无不令人紧张,进而对主人公的命运、剧中人物关系感到忧心忡忡。

该剧的剧情是一名普通的美国青年威尔亨廷,在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担任清洁工期间,碰巧看到知名数学教授林保在告示板上给学生出的一道数学难题无人问津,回去仅在镜子上写下一串公式便迎刃而解。于是,便在学校的告示板上作了答案。当大家都在等待这位数学天才出现的时候,他并没有出现因为他根本不属于这里,不属于林保教授的讲堂。又一次,林保教授出了题,威尔信手拈来,将题作出。这次林保教授看到了他,他转身骂了一句,转身便跑。在哈佛大学的酒吧,威尔以自己深厚的学术修养羞辱了那自以为是的哈佛高材生,并赢得了少女施嘉娜的赞赏。这时,影片为我们展现的是a good boy who called )接着,肖恩说出威尔自身也并不十全十美,让威尔相信没有人完美。如果我们发现自身的缺陷却又不敢承认,就容易造成问题。当威尔对肖恩产生兴趣而反复提问时,肖恩嘎然而止,指出时间到了。

你有能触动你心灵的人么?肖恩指出威尔总是在逃避,没有胆量证实自己。一场激烈的争吵,肖恩赶走了威尔,以次让威尔讲出真话。威尔打电话给女孩,女孩坐上了飞机离开。威尔没有按时去接受培训,而是和好友查理一起去做力工。查理的一席话使他改变。我个人觉得,如果是肖恩让威尔学会正常思维,并有所改变的话,是查理的话让威尔醒悟。

故事终于有了转折,在肖恩和林保教授争执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威尔回来找肖恩。肖恩以自己童年的现身说法,肖恩反复强调,一次比一次坚定,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常年以来固守的心理防线终于土崩瓦解了,威尔大哭,将影片推至高潮。

最后一次,两人进行交谈。在与威尔的对话过程中,肖恩也认识到自己应该出去换个心情。兄弟们再次为威尔的决定推波助澜,一部车,足以让威尔踏上自己的征程.

从这部电影中,我也清楚地看到一个鲜明的咨询师的形象。威尔的案例虽属个案,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咨询的一般原则,那就是:沟通,建立关系,尊重对方的选择,不教具体的方法。


观电影《搜索》有感(一)


电影《搜索》观后感

当一个年轻而美丽的身体飘然落下,那么轻盈,那么幽然,仿佛秋叶般飘落大地,她陨落的美,在那金灿灿幕落的一瞬间定格了,让人爱怜,让人窒息。也许只有大地才能给她温暖的怀抱,接纳这个在人世间饱受寒凉的灵魂。

面对这样一个凄婉的叶蓝秋,痛苦的不只是一个杨守诚,还有每一个真相的亲历者。不让座事件就一定是叶蓝秋的错吗?也许只有当人们知道叶蓝秋罹患绝症后,才会能明白网络和社会对她仅仅在惊愕惶恐中的小小失误惩罚过重了。也许就是这种漫无边际的惩罚,才将一个美好的生命推向了命运的深渊。叶蓝秋之死,谁该来负这个责任呢?当人们打发无聊般的评头论足积毁销骨的时候,每个人似乎都停留在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的单纯句子里,而没有任何人去探究绝症对于一个生命的痛苦。对于叶蓝秋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公平吗?当听说所谓碘盐帮助人抗辐射的时候,超市排满长队;当《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成为畅销书的时候,绿豆变成了仙豆;当得知芝姐艳照泄露的时候,数万网民争相搜索。在这个内心空虚的群氓时代里,也许评论让座和搜索艳照成变成同一件事情,同一件打发无聊的网络事件,可就在这娱乐般的机械思维下,造成的结果不单是高血压和绿豆价格暴涨,更可怕的还有残害生命。负罪感,人能不痛苦吗?

可是,这又都是人们的错吗?老奶奶摔倒无人搀扶,忍受着冰冷地侵袭和漠视眼神带来的酸楚,这却发生在一个崇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国度里?开车撞人欲逃逸,看到受害人血字记车牌遂以刀取命,这竟发生在一个正值青春本应承载社会理想的大学生身上?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不断地盘问着人们,即便不愿去想不愿去听,也总有些事情无法设防般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大学生卖卵,中学生卖淫,富二代飚车撞人,小情妇网上炫耀玛莎拉蒂。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还分辨出对错吗?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了,问题不应该拿来讨论吗?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该。该不该给病人让座?该。只可惜,在万念俱灰的晕眩中,叶蓝秋没能让人们知道其实她也是个病人。于是乎,命运就把叶蓝秋卷入一场由媒体主导的声势浩大的道德运动中,就这样,她成了这场运动的牺牲品。叶蓝秋是不幸的,就算她美得像个天使,她也是上帝的弃儿。可就算叶落,她仍然保持天使的姿势飘然而去,因为她是知性的,她知耻,所以在死的时候仍然也保持着优雅的美。可是,她的死让人们更加地不解,那些炫富卖色的人为何不去死,难道真是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没死?

是否还有一人要受责呢?陈若兮,这个自始至终和叶蓝秋过不去的网络媒体人。若不是她撩动人心的文笔和敏锐洞察的专业素质,叶蓝秋不会成为众人唾之的小三,不会沦为人肉搜索的对象。 若不是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探求真理的气质,叶蓝秋不会被整个世界压的无法呼吸,不会让她的美丽化为灰烬。而她们之间的这种单向的矛盾,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悄然回转,使得这种矛盾好似又平衡了许多。因为叶蓝秋事件,原本属于陈若兮的爱情转移到了叶蓝秋身上;(观后感 )因为叶蓝秋事件,陈若兮得罪权贵被人陷害反成了道德罪犯被驱出媒体行业。失去爱情和工作,是报应吗?不。她只是个悲剧,并不是罪有应得,因为她没错,她的作为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负责任又高尚的作为。这样的人对于社会是珍贵的,只可惜,她同样是被命运捉弄的对象。看似对立的两个角色,在冥冥中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个失去生命,一个失去所有,更似天涯沦落人。而真正有罪的人,却从未受到过惩罚。

小三可恶吗?小三可恶啊,但是可恶的难道只是载体而不是附着在载体上更加丑恶的灵魂?比起可恶,她们更是可悲的。不知可单纯疑问:有多少光滑柔嫩的躯体被操纵在了横肉褶皮包裹中的丑恶灵魂之下?叶蓝秋越美,就越让人觉得可悲。美丽,为何要被丑恶所占有呢?也只有在叶蓝秋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个短暂时刻,她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却真实爱情。这个真实的爱情,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一个渺小卑微却真实的男人,杨守诚。而那个似乎至高无上呼风唤雨的老总情人沈流舒,却连叶蓝秋的死也不放过,再一次用虚情假意满足了他的私欲,成立所谓的救助基金。殊不知这个利好早就在这位成功商人的阴谋下增长了股票的市值。请相信,成功的商人永远不吃亏的!叶蓝秋美得让人叹息,可悲得让人窒息,生命与身体同样被这位残忍的操纵者奸污。这位操纵者,仿佛已把野心膨胀到了各个角落,为了所谓的成功,在他眼里,一切都是他通往更大成功的交通工具。他可以把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当做一场政治秀, 可以把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当做维护形象的摆设,可以在外搞完小三后反过来斥责妻子:我沈流舒看上的女人,你管得着吗?如何正确看待这样一位所谓的成功人士呢?也许他老婆莫小渝体会最准确----虚,却还很猛。

搞小三的人一定虚不用说,当手下张沐把莫小渝的电话短信记录这么快地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可想沈流舒有多猛。你想啊,如得不到公安部分手谕,从通信部门取得他人信息该会是什么样的高难度动作啊?你想啊,得罪了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大人物,像陈若兮这样的小人物又能有什么日子好过呢?一旦沈流舒大发雷霆,那该有多猛。看到叶蓝秋和杨守诚的照片后,他恼怒情人的背叛,一百万分手费不追回并不是他慷慨大方,我不喜欢把给了女人的东西再要回来说的是如果他喜欢,分手费要回来又有何难?面对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猛将,只有他搞你,你搞不了他。

也许只有莫小渝最后的不辞而别和离婚协议才能算上回刺了这位大人物的温柔一刀,这一刀虽然温柔,但它有标志性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代表了小人物反压迫反操纵,求自主求自由的诉求,同时更是讽刺了普通意义上的成功标准。可是,对于沈流舒这样的成功商人,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照样活得好好的,照样工具他人,掌控命运,无人能与其抗争,无人敢与其抗争。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成功人士往往具有庞大的市场。无论是俯首帖耳的得力干将张沐,还是谄媚妖艳的新任秘书唐小华,甚至被蒙蔽的大众和各级利益群体,仿佛都从骨血里留露出对成功人士不同程度的好感。而这种好感对于公司的下属员工可以强烈到大晚上不下班地协助老总偷拍老总的老婆,可以强烈到毛遂自荐蒙蔽同学陷害正直媒体人。凝视公司里沈流舒,张沐,唐小华这三位主,回溯历史,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围绕在一个皇帝上的太监和宫女的奋斗史;前卫新潮,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里人五人六的猪,干瘦的狗和妖媚的鸡。

可曾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群氓行为,该死的没死,和这三种动物的形成呢?试想下,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人们给丢了,却又把它看得肤浅了?试想下,假如你是杨佳琪,你将在真相加亲情与私利间如何取舍?假如你是莫小渝,来世你还愿意嫁给沈流舒吗?假如你是叶蓝秋,复活后是否还愿意接受杨守诚的真爱呢?

也许你我,都曾不知觉地行走在群氓的队伍中;也许你我,都不自觉地穿插在各种关系的某个角色中

观《一梦十七年》有感


观《一梦十七年》有感

在浩瀚无垠的人类文明之中,用情字组成的词语可谓多姿多彩,如亲情、友情、感情等许许多多,但最令我过目难忘的就是亲情,这两个引人注目的字眼了。你知道吗?亲情不但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能拥有亲情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啊!

人世间,无论是亲生的父母,还是领养的父母,都会真心实意地照顾好孩子。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世上的一种既平淡无奇,又无与伦比的情感!这是我观看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一梦十七年》后的启示。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

维吾尔族青年司迪克夫妇一日夜晚在地下通道捡到一名汉族弃婴,为了抚养弃婴,卖掉了经营多年的烤肉店,带着取名巴合提江的汉族弃婴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巴合提江在父母精心呵护下快乐地生活着。父亲误伤歹徒,被法院判刑入狱。母亲的身体也被击垮了,这时候,他们给巴合提江找了一份差事,让他当兵去。巴合提江应征入伍。他常常请假回家看望母亲,领导知道后,把他母亲送进了部队医院接受免费治疗,父亲也被提前释放出狱。这就是真情、亲情,两个民族之间的亲情!没有血缘的亲情!十七年养育的亲情!军民如鱼水一家亲的亲情!

电影用令人感动的亲情牵动人心,我顿时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似地哗啦哗啦地掉了下来。至今,这部电影的情节还是萦绕在我的脑际,人物形象历历在目。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感人肺腑,是因为它所体现出来的全都是真情实感,让人品味到父母对儿女那譬如河流的源源不断的爱。这部电影由于用了很多很多的日常生活镜头,就像一幅画似的,把人间的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让人感到就像是身边所发生的事一样。小主人公的父母不论在任何环境下,想到的第一个人都是他们的孩子。只要孩子一遇到危险,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竭尽全力地保护他。

亲情,亲情。这不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情吗?我的嘴角一瞬间浮起了一丝微笑,脑海中一下子闪现出了父母亲那和蔼可亲的样子,以及他们对我那无微不至的爱。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在看完了《一梦十七年》那部电影之后,我对这种感情的理解和领悟就更加深刻了。生活就像一部电影,记录着点点滴滴感人的镜头。

虽然,父母的爱感动人心,可是有的同学不但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反而对父母有着一种厌烦感,以为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总想离开父母的管制,远走高飞。它就是少年发育期所共有的逆反心理。它有着巨大的魔力,你一旦进入了发育阶段,就会感觉父母总要伤害你,对父母的话也产生了怀疑。在这时期,学生最容易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有的学生长时间被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所吸引住,每天无限制地上网;也有的学生,看了暴力的书籍或电视节目后,就跃跃欲试,总想找几个人来练练自己的身手;还有的学生则为了不受到父母的拘束,离家出走。这样,小的会导致家人担忧,大的会使得家破人亡。我们要在生活中多理解、体会父母这份爱,珍惜好这份受用不尽的亲情,并且把它转化为动力,才能快快乐乐地在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亲情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感情。它既不分民族,也不分血缘。亲情是一把伞,能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解开心中的疑团;亲情是一叶帆,能让我们不断向成功的方向前进。但愿充满亲情的明天能够更加美好!

观《一次分离》有感


《一次分离》观后感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一起,在其怂恿之下,一起观看了据说获过很多奖项的伊朗电影《一次分离》。在观影的过程中,倒也情绪平平,电影没有给予我太多的情感冲击或启示。倒是在后来,逐渐的,发现这部电影的力量!

最开始我最好奇的是,电影为什么起名一次分离?是翻译之故还是原本就是这样。电影的英文名称是A Separation,Separation是分离、间距的意思,我比较认同一个网友的分析,电影名称更准确的应该是分离,A应该是一个冠词,而不应该作为一个量词,这样翻译以后,分离的概念就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的层面,而是可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发挥和扩展。

电影的情节也特别简单,两口子假闹离婚,西敏期望借离婚来威逼南方妥协,跟她去移民,但是钠德为了痴呆父亲的缘故不为所动,西敏一气之下搬回了娘家,于是钠德请了一个已经怀孕的妇女来看父亲。由于宗教戒律的原因,孕妇怀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看老人,而且没敢跟丈夫说。由于她在上班过程中出去看病,将老人一个人绑在床上,险些让老人发生风险,钠德一气之下辞掉了她并且将她推倒导致流产。于是其丈夫将钠德告上法庭,所有的相关人员围绕着法庭展开了全部的故事情节,有亲情、有爱情、有宗教、有社会政治所有的元素围绕着官司一点点走进、演绎、剥离、并一步步消逝。导演完全没有遵从一般电影发展的规律,有开场、叙事、高潮、尾声、余音在这部电影中,有的只是平淡的叙事,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水,不见波澜。

电影为什么叫分离呢?电影中,出现了各个层面的分离现象:

1、家庭的分裂:这是电影的主线,一开始就是一个分裂的家庭,他们怀着各自的想法。

2、亲人的离世:电影整体式灰色的,主人公是压抑的,围绕在钠德身上的父亲的状况一直逼迫着他,老人一直有离世的隐忧,似乎一不小心就天人永隔了。

3、宗教的隐形枷锁:电影中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迫于压力违背了他们的信仰。说的严重一点,每个人都是精神分裂的。

4、社会阶层的断层:钠德和西敏算是社会的中产阶层,孕妇和其丈夫则处于社会底层,法官则是代表高高在上的政府。这三个阶层几乎是无法沟通的、无法流动的、无法理解的,当他们因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无法实现多赢的,永远有一方是弱者。

就像很多人评价的,在电影的结尾,钠德和西敏分别在破碎的玻璃门的两端,看似简单的一步就可以跨越,但是似乎永远无法实现超越,他们的命运也在等待着别人的裁决。

那么在看完电影后,我们要想想这样的社会怎么会出现分离呢?是什么导致了分离?

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正是人们要去思考的。导演从他的角度发现了问题,我想他应该是有他个人的答案的,但是他并不希望强加于人,或者是没办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已经清晰无误地提出了问题。该怎么思考?该怎么回答?

伊朗有的,我们也有!伊朗没有的,或许我们也有!我们有分离吗?不是一次,而是持续的

观后感《观《这段木头一定有虫》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这段木头一定有虫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