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 地图 >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09-18 来源:互联网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精选)。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精选)",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学习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的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s://www.dhb100.com/

我在阅读中发现,每个伟大的人物在其成就背后都可能有缺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像袁老师说的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再毛病多的人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好的拿过来,不好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

哲学和几何数学分不开,科学性也是哲学一直所追求的,这让我理解了老师说的为什么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都很好、心理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这也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认识了。想要写好论文,熟练的统计功底必不可少。

哲学除了数学功底外,逻辑也很重要。提出假设、推论、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一切想研究的问题。古代哲学史中的哲学家都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的。

所以我理解到了,逻辑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自圆其说,然后交给世人去验证,认可的人越多,越能证明逻辑的正确性。

想要学好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点是要去除迷信和偏见。就像老师六祖坛经里讲的很多要义,不可有贡高心、傲慢心等,又像老师让我们背的大学中的要戒身有愤懥、心有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如若不然则心不得其正。

中国文化中的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修身养性好处多多。

今天读西方哲学史,惊叹东西方哲学的相同,是偶然还是自然安排,还是演化的奇妙之处。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荷马史诗,和中国古诗,差不多生发于同个时代,还是中国文字的优美,境界。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喜欢写诗,为什么,抒发情感。

时代文明的发展,差不多是在同个起跑线,全球多个文明一起发展,竞争,当然当事人肯定不知道世界的各个地方有一样的文明,都在寻找一样的问题,写一样感人的诗,记录当时的情景。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你看水的形态,天上下雨,流入大海,结冰,蒸发,云,遇到冷空气下雨,人需要水,植物,动物等都需要水,说明古人观察细微,总结经验,得到这个水是万物之源,中国也有上善若水之说。只是没有追问水之终极。还有说火是万物之源,火的形态,火的重要性,物质燃烧之后的灰烬,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是物质太单一了。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开创了数学,几何,科学之根基,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牛人。

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1+1=2三角形,这种只在我们思想理性里的数,也发展了演绎法,逻辑推理。如果没有数,估计就没有了后来的科学。

土气火水

恩培多克勒,确定世界是有土气火水这四种元素组成的,相互制约,平衡,中国也有金木水火土之说,他已经发现了空气的存在,他发现空气是一种独立的实体,证明这一点是由于观察到一个瓶子或者任何类似的器皿倒着放进水里的时候,水就不会进入瓶子里面去。

希腊雅典是个哲学的土壤,奴隶制和商业的发达,给这些哲学家,不用去耕种,就能过很好的生活,他们有充沛精力时间找寻神学的根本,万物的本源,我们看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构成的,到底有没有来世,如果有,怎么证明,看似很傻的问题,吃饱了没有事情做。可是会有意外收获。可能是我们现在说的生物学思维,自然生长。

商业的发达,也带来了财富,包容,更多的思想,汇总,有好的问题,解决办法,想法更条理,也更天马行空。

我认为《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学术著作,但也是一部科普佳作。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m.dhb100.com/

我还记得在接触哲学之前,“哲学”这个概念似乎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通过高中政治课的学习,我发现“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无数的答案,我最赞成“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西方哲学史》,我更加对此有所体会。古希腊著名哲人亚里士多德有许多论调在今人看来与事实不符,但在当时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哲人们能积极去探索、辩论的浓厚学术风气却是令人欣慰的。况且亚里士多德犯下的错误并未影响其“哲学家”的名号,反而激励更多哲学家去思考。因而产生了分歧,一个新的思路产生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也就产生了。这也验证了我的想法。当然也验证了发展观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的”这一观点。

在我看来,我们阅读《西方哲学史》的目的,不在于揪住前人的小辫子不放,嘲笑他们犯下的看似愚蠢的错误,而在于从先贤的曲折之路中拾取遗漏的养分。例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就与今天的原子论非常相似。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在他之前的芝诺。

在漫威大片《复仇者联盟4》中,复仇者联盟的成员们进入量子领域从而实现时空穿越,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穿越的前提是钢铁侠的“莫比尤斯环”模型实验成功了。实际上莫比尤斯环本身是一个悖论。一个环本该有两个面,但莫比尤斯环永远只有一个面,从外面进去的物体又将回到外面,这也是有关“变化”的一个悖论。同样的,芝诺提出了“运动不可能”悖论。最有趣的是“飞矢不动”——一支射向靶子的箭在任何既定的瞬间都在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上——也就是说,它是静止的或者零运动的,但零的总和不可能产生运动。这涉及到物理学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与今天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有着共性,似乎我们也处在一个“莫比尤斯环”中,古人未能解决的难题被历史长河洗刷沉底后,又被今人淘出思考,不禁令人感慨。

既然哲学教会我们思考,那亚里士多德肯定不仅有错误理论,一定也有正确的理论。原来,他在数学逻辑上有着突出贡献。他指出定义必须用先存在于所定义事项的某种东西来表述,实际上就是讲的是与定义有关的逻辑顺序,即先有事物本身再有定义。这种认识比19世纪的数学家们领先了千年。欧拉也曾说过“我决然不是先想到行列式的运算规则才提出行列式的”。

可见接触哲学以后,我们思考问题变得客观,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存在着矛盾与统一,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对与错只是每个人各自的理解与看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缩写一下。幸福都是相似的,悲剧却各有千秋。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m.dhb100.com

古往今来,人对于悲剧的领会,几乎是一切文学艺术的起源。人们对于美的赞颂,却好像是千篇一律,甚至像是空想,让人心生虚无。而前者却让无数的天才在往返之中留下让人沉思的篇章。

看看呼啸山庄里的悲剧吧,那种极其荒缪又现实的困境,仿佛一种魔咒,山庄里的人无法从中解脱。庄子则选择另辟蹊径。庄子仿佛也是看到了什么,从而从现实走向超越,那种内心冥寂,无处不在,无物不化,与四时而动,与天地同辩的逍遥,仿佛为人开了一扇门。庄子看到了什么呢?

上述两个例子,代表两种态度,一种是存在,另一种是超越。但从这向因果链的前一端回溯,他们看到什么呢?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无意中道出了人类的处境,人生而遵守着宇宙的规律,但在精神的世界里,仿佛有什么生命的规律昭之不去,那就是一切的苦难的起源。

人无论在思辨中或是在行动中,要不遵守理性的法则,要不不顾一切的寻求自我的律言。前者走向了何方?而后者的命运在历史中不断涌现,那就是无尽的盲目。而人类往往是在这两者中间的,当人类的理性意识被唤醒,精神得到了那源于自然法则,遵循逻辑的庇护时,却也发现,理性终究是理念性的。像是遥不可及的悬设,甚于虚无缥缈之上,人若是理性的机器,便给自由律判了死刑。而所谓的律言,则终究是心取相的结果,面临的是无尽的幻象。

这两种困境的起源是什么呢?

人精神世界的发展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文艺复兴以前,从古希腊的努斯与逻各斯精神开始,人的自我意识的萌动,揭示了人类的两种本能。其一是自由律,其二是以因果律为代表的理性。从此,人慢慢的看到了自身的困境。第一,理性的发展与揭示理性之不可能的矛盾。其二,自由律在指导人走向困境与人的思辨欲求的矛盾。

从苏格拉底的悲剧中,我们仿佛看到的是第一种困境。苏格拉底的毒酒祭奠了全雅典的良心。苏格拉底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的写照。人们对他的轻蔑要不是那种无知的恶,要不是那种被戳破的羞愧产生的残忍。前者属于无意识,后者属于欲求原则的非道德。这两种罪,都不自觉或自觉的将良知灌以毒酒。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体系都是对真理的探索。前者以努斯精神为主旋律,后者是为逻各斯精神所指导。前者追寻的是自由的善,后者是理性。但最终都不能让人满意,柏拉图对于自身的体系也归于理念的,即无法触碰的迷梦。而亚里士多德对于宇理性在指导思辨中法则,也只能算是起步而已。罗素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功与过只能算是齐平。他对于存在与是者的混淆,就是中世纪一千年黑暗的一个契机。

到了近代,enlightenment这个词很好的说明了人的状态。那就是启蒙!理性的呼喊成为压倒式的声音,人们都在为这个理想添砖加瓦,仿佛这成为了唯一的希望。思想家们都在用自己的话语诠释着理性,理性的主题之下,各种各样的学说纷纷作为,仿佛真理就在人们的努力中不断显现出来。

一个先行者,在思想的高山中沉默了十一年。

对于理性,康德这里的理性不是那种泛泛的即遵循逻辑,自然因果律等等理性法则的理性。康德称之为一般理性。而康德谈到的理性则成为纯粹理性,即作为认识先验理念的人先天具有的能力。而这两者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起源,即作为主体的人内在的渊源域。从这看来,康德这一做法无疑是釜底抽薪的。

康德对于理性的贡献,既是揭示,又是终结。他从上帝的手中夺过了理性。但结果又是一种悲剧。对于先验理性的二律背反,人类什么也不能做。人类的困境终于被揭示出来。同样被揭示的还有他的不可超越,不可调和。这同时又是一种警告,那就是人们不能超越自身去认识自在之物,以及人们在理性的思辨中不可避免掉入二律背反的深渊。仿佛一切都是徒劳。人们对于自身困境的认识终于清晰出来。

理性到此已经从天堂一般的幻梦,变成了残酷的限制。倒是应了尼采的呼吁:“上帝已死”。人类所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破碎了。

这,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当理性的神化破灭了,其实是人类的神话消逝了。人类之理性,再也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源流。在森严壁垒的自然中,我们从洞穴中开启一个个契机,催动着人类的发展。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类之理性与行动的鸿沟,我们蒙蔽了一些什么呢?

我们谈到的理性,从现象学的还原中,可以看到它,其实有很多种意向性。

作为人类认识先验理念的能力遵循逻辑自然因果律,演绎法则的思辨态度,前者,是一切人类知识的起源,而后者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特质。

他们分别面对两种困境。理性能力的局限性使人类无法超越自身导致在认识中先验理念与自身的二律背反。理性的态度,在行动中与欲求的矛盾必然的导致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中这个态度分布的各向异,从而使主体的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综合来看,这都是实践与理念的冲突。不过是更深层次及到人类能力与本质的冲突。

东方有些思想家,因为现实的困顿,走向神秘主义后,却与这一千五百年后的困境相遇了。也可以反过来说,西方的人性论,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归到了看似朴素简单的人生观问题。但之于这两种思想的航线,哪一个优越于哪一个,我认为这个问题始终都是存在着某些力量的引导而使其有意义。

面对这样的冲突,人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种,坚持理性在行动中的主导地位,而轻视别的什么法则,以非理性的思辨倾向,用自由律超越自身的困境。而这两种态度,又回归到了古希腊的两大人的精神,前者是逻各斯精神,后者则是努斯精神。后者在东方的智慧中普遍的存在着。在其理念世界中,通常都会附带极其高的审美价值。因为美的一个意义就是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肯定。

典型的有老庄思想。以坐忘,至虚守静修养功夫在精神的世界中,达到无物不化,无所不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在认识中,达到道通为一,是非两行。自因是最基本的存在的条件,那么经过修炼,在精神的世界中,他们的思想连自因都被淡漠了。

而前者,是孔孟。但把孔孟归为理性主义者,就犹如把朱熹归为科学家一样不可取。只能说,孔孟提出的的理想人格,倘若把知天命,立于礼,舍生取义这三种特质改为理性倾向去洗时代教条的话,那尚且可行。还有一种情况,是逾于两者之间的。一方面是思辨的强者,一方面在其思辨中能保持着与非理性的一定距离,又能走向精神的自由。那就是在菩提下证得无上正果的释迦牟尼。他可以说是较好的结合了理性与自由的代表。不住于相,经过修炼,阿赖耶识被层层洗去,成就般若智慧和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而能作如是观。通了无上甚深微妙法,经了百千万劫难。恒河沙数布施视作不住相的百千万分之一。

这种境界论,和老庄一样都是对人的自由的很好的诠释。

而在现代,这三种的代表,第一是后现代主义,本质主义。第二是存在主义。而生活,就在这两种之间。一方面是理念建构倾向,一方面是解构倾向,在两者中间的,就是审美。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www.dhb100.com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000字


本周继续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并对如下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首先,“一个判断虽然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是就其能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却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这就暗示了实用主义。”

读到这句话,想到了在《普通心理学》中学习第六章决策时,讲到行为决策理论时提到了西蒙的“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就比如我们买电脑,电脑的品牌多种多样,我们会综合自身的用途、预期价位、实用性等来进行选择,在这个范围内挑选自己满意的电脑并作出决策。

前两天听老师的录音讲到“失位”,即你不在你该呆的那个位置上。那怎么就不失位?灵活。其实“满意性原则”就是一种灵活,不应该在难以抉择的时候,事事都要求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找到满意的选项,在一定范围内学会适度的降低目标,也会是最优的结果。

第二,亚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的学说所主张的是,适度的资产才最能够与德行结合在一起:“人类并不借助于外在的财货才能获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财富要借助于德行;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着最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的无用的身外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身上找到的”(1323a与b)

抛开亚里士多德不信仰“平等”的观念不谈,我同意以上的观点。身外财货是需和德行、品质相称的,比如医生要有“医德”。医生需要有过硬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只有“德”“才”兼备换来的“自身财货”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当今社会风气过多的抬高了“身外财货”的价值,就如“土豪”原本的含义,即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所以一些商贩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唯利是图,却早已对“诚信”置之不理。还有一些现代的偶像剧,动辄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租的起一套豪华单身公寓。或者遇到一个“霸道总裁”,从此咸鱼翻身。

针对这些虚构的偶像剧,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对于正处于追偶像剧而又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会对这样的生活抱有幻想,这就是在传播一种错误的社会风气,传达一种不劳而获的“成功秘笈”。所以外在的财富是要借助于德行的,需要与德行、高尚的品质相称的。

《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其发展都体现了欧洲逐步摆脱教会全面控制、解放人性的趋势。本文将以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婚姻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婚姻状况,探讨欧洲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的发展趋势。

一、婚姻的结合

受基督教教义中原罪观念的影响,教会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基督教的早期传统认为,贞操优于婚姻,守身如玉是一种被推崇的价值取向,只有绝对贞洁的处子才能得救。而婚姻是罪恶的行为,婚姻的结合是由于人类卑劣的交配本能和欲念而带来的无奈之举。结婚总比受欲火煎熬好。(圣保罗)这句名言表明了基督教对婚姻的有所保留婚姻的结合仅仅有两个作用,一是繁衍后代,二是避免通奸。

这种传统观念与当时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相结合,就相应导致了各种婚姻结合条件、形式、礼仪等方面的繁杂苛刻。起初由于早期的基督教理想为保持纯洁和贞操,教会是自身置身于婚姻仪式之外的,尤其在西方。然而,随着教士的精神权威和控制影响到社会生活,人们邀请教士参加婚礼作为证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到后来演变为教士祝婚。但这种祝婚也仅仅存在于男女双方都保有贞操的婚姻中,对于其它被认为不纯洁的婚姻的结合教士往往拒绝祝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婚姻的结合一直在神性的影响乃至主导之下。而我们现代观念中的婚姻自由结合、爱情等因素则不能得到当时教会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认可。

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则为欧洲婚姻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作了关键性的过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被广泛宣扬,随着人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婚姻的结合原因逐渐倾向于自由爱情,且需要男女双方都自愿结合才能实现。原有的婚姻制度逐步瓦解。到了现代,婚姻结合的自由度、自主性、直接性等已经大大提高,公证结婚、恋爱结婚等成为欧洲婚姻结合的主流,神性对婚姻的主导逐渐让位于人性。

二、婚姻生活及同居行为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欧洲的婚姻及性生活自中世纪以来在社会习俗与观念中的发展。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婚姻有所保留,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婚姻性关系心存疑虑,哪怕这种性关系已经通过婚姻得到认可。最经典也是最激进的是中世纪时期婚姻对多比雅三夜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多比雅三夜是指在祝福以后的三夜,绝对禁止任何性行为。这种传统习俗明显是把神性凌驾于人性之上,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于是从十二、十三世纪开始,种种豁免出现,先是封建领主赎买新娘的初夜权,然后是新郎向主教赎买。最终迫于世俗的压力,到中世纪末期新婚禁欲由强制遵守的规定变为一种建议。人的本性逐步被得到尊重。

从中世纪早期开始形成了传统的分类等级:通奸、婚姻、戒欲和保持贞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整个欧洲的社会舆论及观念对性行为的排斥和抗拒。首先受到强烈批判的是没有结婚的同居生活在当时也被理解为通奸行为的一种。因为没有受到婚姻规范的性关系体现出人类欲念的卑劣和邪恶,是阻止一个人灵魂得救、灵魂飞升的行为。而婚姻尽管以正式的方式规范了性行为,避免通奸,但婚姻双方仍然要受到严格的指导和监督。在婚姻传宗接代的功能的指导下,性关系只在为生儿育女时才是情有可原的。因此除传宗接代以外的性行为目的都是人类淫欲的体现,都会遭到教士的强烈批判。然而,由于同居是自欧洲古代以来就存在的另一种特殊的婚姻模式,尽管基督教教义认为婚姻是对失乐园中原始婚姻的继承,但随着教会势力的逐渐衰弱,更多人认为先有同居后有婚姻,这样婚姻以外的性关系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没有婚姻这道法定或习俗的仪式或手续,并不会限制同居男女之间情感和性的交流和获得。因此同居这一体现人的本性与自由的行为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逐步被社会大众接受。

三、婚姻的结束

奥古斯丁在《论婚姻的好处》一文中谈到了婚姻的三个好处:繁衍、忠诚和神圣。这里神圣一词的含义为男人和女人要通过夫妻之爱去体会将基督和教众结合到一起的爱⑤,充分体现了在中世纪早期教会极力将婚姻归结为神性和神意,因此教会一直以来坚定地反对离婚婚姻一经祝婚结合,就体现了基督和教众的紧密相连,离婚不仅仅是婚姻双方关系的破裂,更是一种背弃教会、背弃上帝的象征。

在后来教会势力与世俗政权的对抗中,民事当局对离婚和再婚的宽容让教会一直强调的婚姻的不可分离性只能成为一种没有强制力的建议。尽管后来教会提出废除婚姻来掩盖婚姻破裂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婚姻自由即婚姻开始与结束的自由,随着人性和思想的解放,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们接受。既然婚姻的结合已经更多地倾向于情感的证明,那么当婚姻双方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感情破裂时,当然应该顺从本人的意愿离婚。这是近现代欧洲婚姻由神性神圣到人性自由的逐步转化。

四、结语

欧洲中世纪以来,教会势力与世俗政权相互斗争,基督教教义与人的本性相互冲击,从婚姻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为教会控制逐步衰弱,世俗政权逐步强化;神性对人性的约束乃至压制也逐渐被人性的解放而解除。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不仅仅是欧洲婚姻生活的发展历程,更是整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趋势。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犹如我们对于“美”的认识,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和追求、品格。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一: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诚然,他们两个也各说各是。康德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调和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黑格尔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前者的内容是超验的理念,而后者的内蕴则是绝对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最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竖起了美是生活的大纛。

作者在介绍不同时代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因而相当清晰地给读者勾勒出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轮廓。他不是把美学史上各种流派当作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纯思想材料来加以介绍,而是把它们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尤其是阶级根源上来进行分析,同时还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承续关系。例如,朱先生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于最美的形式所持的论点时,不仅将其同古希腊罗马时代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圣奥古斯丁及圣托马斯关于形式美的看法相比较,相鉴别,并且还指出它对后来德国启蒙运动时代文克尔曼、莱辛以迄于康德等人的形式美的影响。这样,就便于读者把了解到的有关形式美的知识串连起来,既见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在形式美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论点及其不同的侧重面,同时又能见出形式美的思想在美学史上的一个衍化的过程。这种“史”与“论”的结合,应该说是《西方美学史》的显著特色之一。

《西方美学史》是一部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于后人深入探究美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二:

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我们身边何时何地都有美的存在。美是什么?我们又对美学有何认识呢?我们有该怎样去理解美学呢?现在就来闲谈一下吧。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美学以美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体系化的学说,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美、趣味、感觉。

美学中美的一般表象有自然之美、身体之美、艺术之美。当落叶……这就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原因,也是自然之美的表现。身体之美,即各部分的比例以及肤色、动作、姿态符合人类的普遍尺度。它美的本质是健、力、美的统一,展现出人的活泼、勇敢、热情、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雕塑作品:《拉奥孔》等;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等;音乐作品:《田园》、《如歌的行板》等;小说:《红楼梦》、《西游记》、《家》、《春》、《秋》等;戏剧:《哈姆雷特》、《茶花女》、《屈原》、《日出》。这些是艺术美的所在。

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美的本质。柏拉图的本质论说明了美的本质是要经过思考,要用心灵才能体悟出的。一般人只是在现实中感受、谈论、把握着具体的美,而美学家却应该思考、体悟、把握具体美物后面永恒的美的本质。有了美的本质,人们知道自己以前认为的美,在严格意义上,不是美。在这一意义上:没有美学,人一眼皆知美是什么;有了美学,人皆知自己一眼所见之美不是美;懂了美学,就懂了美的后面有一个美的本质,那才是真正的美。

美学直觉说、内模仿和移情说是审美沟通的四种经典学说其中三种。这三种美学所侧重的研究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至于“什么样的事物才算美”也就是美的本质问题在他们看来还在其次。什么是美感经验呢?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研究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起我们的美感时,重要的不是研究花、鸟的生活和本身的特点,而是研究花、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惊心、溅泪)的特点。花、鸟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由于美感经验中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这派认为美学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分析种种美感的经验。诗歌中形象的朔造: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

美学还存在有经典的审美形态。《米洛斯的维纳斯》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美与崇高两种审美形态之一。她就像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的感觉,庄重典雅;但同时又令人感到亲切,貌美婀娜。丰满的胸脯,浑圆的双肩,柔韧的腰肢,都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女性美。她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和温柔,又有人类母亲的纯洁,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躯体呈螺旋状上升的趋向,略微倾斜,各部分的起伏变化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下肢用衣裙遮住,舒卷自然的衣褶显示出人体的动态,给雕像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喜、喜感、喜剧,在美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有一个理想的喜的形象,这个形象、符号、艺术创作,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就是寺庙里的弥勒佛,也有叫弥勒菩萨、大肚佛、或叫布袋和尚。大肚佛的形象所赋于喜的内涵极其丰富:气度、大量、容忍、善良、智慧、担得起放得下、知足常乐、笑口常开,不但自己心生欢喜,还可使众生皆大欢喜等等,既是男的形象,又似女的形象;不但使人知道什么是喜的典型形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形象令人感悟到喜的因果关系等等。这形象是感情美、心灵美、崇高的美、文化的美、艺术的美等等美的集合体。用这种形象来对喜进行概括,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千百年来,使无数人对喜有了开悟!

丑也是另一种美学中审美形态。美国planters peanut Company的腰果广告,此广告片运用一个“丑”女性为主角,横浓眉、不和妆容的红唇、宽大的水桶腰。然而让人惊讶和震撼的是,广告片中每位男士均为其驻留和关注,女主角的回头率可谓百分之百。最后,广告片用一简单情节,就是此产品在女主角生活中整理妆容的运用,将产品本身的香味留在身上,起到一种奇异熏香的作用,极大程度的诱惑他人。于此广告创意雷同又稍微有差异的有Dove起初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拍的电视剧《丑女无敌》,片中女主角实为一美丽女性装扮而成,但剧中穿插很多Dove的各类产品的展示和平面广告。最终,剧中的女主角以变美而终结,广告诉求为女性使用其产品而变美,心理上暗示人们购买其产品,只为变得更美丽。

美学中不仅仅可以说喜和丑是一种美的欣赏,泛悲剧也是美的体现。譬如:鲁迅的小说作品,《孔已己》中的孔已己,就是一个可气可笑可怜的小人物,他可有可无,受尽嘲弄,最后孤独地离去。悲凉之感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它可以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提高审美能力,以及看过鲁迅的《药》时,有人说,他觉得鲁四老爷有点冤枉,鲁四老爷既没有克扣祥林嫂的工钱,也没有打骂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把她抓回去作为商品换回儿媳时,他甚至觉得“可恶”。我反而觉得柳妈这个帮凶才是罪魁祸首,是她所代表的封建迷信害死了祥林嫂。

我们闲谈美学差不多了,我想大家从中也了解到美学。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展美育,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美学除了它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当今技术文明和商业文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离形而上,这无论于社会还是于人本身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创业史读书笔记(精选读书笔记)


《创业史》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描写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让在这个丰衣足食年代生活的我体会了当时农民为填饱肚子的拼搏和艰辛。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m.dhb100.com

实际上,对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一直有所误解。在我的认知中,“创业”应该是“赚一个亿的小目标”“搞个几十亩的大豪宅”这样干事创业者的行动。但是书看了大半,我却从没有看到主要人物梁生宝去为个人富有而奋斗“创业”,而是他与蛤蟆滩上几个能人的斗智斗勇,带领人们建立互助组、成立合作社的经历。我方知此“创业”非彼“创业”,不是狭隘的个人创立事业,而是为了众农民的家产努力打下基础。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离我过于遥远,或许是因为我从小衣食无忧,家庭美满,对于创立家业这一概念总是不能很好理解,但是重新回想梁生宝所作的种种努力,它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梁生宝是一位近乎完美的共产党员。他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思想觉悟高,面对个人爱情婚姻,他首先想到的是对工作和党的威信的影响;他沉着冷静,进山劳动遇挫时,他依然内心坚定;他大度宽容,即便有人因偏见对互助组造成影响,他也牢记党的精神,不意气用事。尽管蛤蟆滩三大能人地位高于他,势力广于他,心计深于他,但是梁生宝目光远大,一心为民,所以最终得以崛起,带领贫雇农翻身做了主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新社会农民的朴实无华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柳青的写作手法很细腻在描写一件事时通常会以其他人物的视角来叙述,通过这个叙述者的心理、神态、语言来揭示不同人物的情感。比如整天想着如何发展互助组的梁生宝.、旧社会思想深入骨髓而与儿子发生冲突的梁三老汉、在与梁生宝结婚和去工厂之间举棋不定的徐改霞,作者对他们几乎什么都写。这种“解剖式”描写不同于以往我读的小说引入入胜的急捉刻画,《创业史》将其中每个人物的灵魂都都描绘出了轮廓,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物思想生动地展现出来。七百多页文字,其实不过写了建立互助组和合作社两个简单的事情,但由于作者的精致文笔,使得简单的结构变得一波三折,令人回味。

读书时,我在书中许多角落感受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影子从剧情处理和写作风格上都有类似之处。不知是路遥模仿了他老师的写作方法,还是柳青的写作风格已深深影响了路遥?两部小说都是不朽名篇,但比较遗憾的是,《创业史》中办理合作社的结局还未明确,作者柳青便撒手人寰。虽然故事戛然而止,但从互助组的建设和劳动人民的合作中,我仿佛窥见了梁生宝创办合作社的成功和打下伟大家业的美好结局,这或许就是一种缺憾美吧!

这本书的故事对我的父辈而言就很遥远,对于我这一代更是难以想象。但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那些前辈们所作努力对我们的非凡意义,此时身在老家的我放下笔,望着不远处一片葱茏的田野,我仿佛望见了当年那些奋斗创业的农民“汗滴禾下土”的朴实和光辉。

潺潺溪水、雄伟高山,劳动的汗水给它们增光添彩;悠悠白云、挺拔青松,团结的口号令它们倍感自豪。最近,我读了《创业史》一书,被劳动人民的气魄深深地打动了!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创业史》是柳青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三大改造”时期共产党员梁生宝带领农民们共同创业的故事。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梁生宝的成长、农民们思想的转变以及农村话语权的交替,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这本书是紧紧围绕着“劳动”和“团结”这两点展开叙述的。《创业史》中的人们希望通过发展农业获得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发展农业的途径就是——劳动。劳动最光荣,因为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是劳动得来的:粮食是农民劳动得来的,用品是工人劳动得来的,真理是科学家劳动得来的,安全是军人、警察劳动得来的……而团结就是一种力量。梁生宝带领互助组进山,他们的目的是割竹子,而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十分团结,遇到困难就互相帮助,而且绝不因劳动量大小、伙食多少等鸡毛蒜皮的事情闹别扭。最终,这群干劲十足的农民达到了目地,每个人都赚了一笔。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名言警句都道出了团结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当年的劳动人民势单力薄,他们艰难的生活在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伟大的共产党让他们团结一心地劳动,才能够抵挡生活中的大风大浪。无论过去了多少年,我们都应该像当年的劳动人民一样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劳动!

在《创业史》中,我最敬佩的是梁生宝,因为他的大公无私。当梁生宝成为蛤蟆滩的一大能人后,不但没有把组织里的一分钱塞进腰包,而且吃了亏也无怨无悔,丝毫没想着要补偿。他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也是十分合理,没有因为谁和他不好就让那个人做苦力。反观郭振山,虽然同是共产党员,却在斗争中迷失了自我,变得自私自利、滥用职权,不把规章制度放在眼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公平公正、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绝不做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的人。

我敬佩梁生宝,还因为他的宽容大度。当互助组陷入低谷的时候,一些“识时务的俊杰”选择了退出,梁生宝不但没有大发脾气,而且告诉他们以后如果想重新加入,互助组还接纳他们。后来,他果然不计前嫌,欢迎曾经的“墙头草们”共同劳动。对付敌人最好的办法不是消灭,而是宽容和接纳。消灭了一个敌人,往往还会有人对你怀恨在心,冤冤相报何时了?而接纳了一个敌人,其他敌人也会看到你高尚的品质,你和他们就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当你宽容了所有敌人,也就天下无敌了!也就是这种品质,让梁生宝得到了他人的信任。

读完《创业史》,我还认识到了一个道理:成功的不一定是好的事物,但好的事物终会成功。往小处说,封建地主曾一直剥削农民,农村的话语权在他们手里。后来,有的农民开始反抗,话语权又落到了农民手里,但是其中有些人还是像郭振山一样自私,这些人终会被大家所厌恶。最终,只有像梁生宝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头羊”才能稳稳地掌握着话语权,因为农民们信任他们。往大处说,封建制度曾在中国流行一时,但是这种制度不被大多数被压迫者满意,于是他们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仍会有像梁大老汉、王瞎子一样顽固的人,但他们终将随着历史长河逝去。可见好的事物终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只要我们肯努力奋斗!

读完《创业史》,我不但学到了很多,而且被在创业路上奋力奔跑的人们所折服,他们的身影是何等美丽!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精选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精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篇1)

今年假期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了,周国平老师的《幸福的哲学》在幸福的哲学中,周老师主要谈到了作为我们人应该追求什么精神财富的观点。这一点很类似于我看的一本《把心安顿好》书的中的核心观点。面对纷繁的社会的现实,人们更多地被身外的东西所充斥着、迷惑着,被身外的功明,利益所引诱着,盲目地以为挣到更多的金钱和名利,过上奢华的生活就认为是真正的幸福生活。但不知,这种幸福是短占的、底层的、空虚的。在周老师的眼中,真正的幸福是要主重内在的生活,那就是精神生活,而这种生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智慧、情感、道德。这才是人作为高级动物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追求。如果抛弃了这些最高尚的追求,即使外表再炫耀,也很难达到或体验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幸福的哲学》中,周老师不止一次地谈到了阅读在精神追求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不管你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只要追求智慧、情感、道德,并以此来追求高层次的幸福的话,你必须先要阅读。因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先哲们通过书籍这一载体传下来的,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在谈到阅读时,周老师对国民的阅读表现得很忧虑,他认为当前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惊人,并且好多人的阅读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可是网络的阅读中能有真正的精品吗?无怪乎是些平庸的书籍和无关紧要的信息。当一个人的空间被这些东西占有了的时候,只能出现“看着热闹、看后无聊”的精神疲软状态,根本对人的精神品质起不到积极影响的作用。到底读哪些书为好呢?周老师说只有阅读经典,因为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财富。对一个有真正具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他绝对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历程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经典作品。

在《幸福的哲学》中,周老师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及了写日记的好处。写日记是跟自己的灵魂交流的最好的方式。当一个人的'灵魂独处的时候,它需要调整、反思与和谐,而写日记恰恰能补充这一点。用文字跟灵魂交流的时候不同于也优于其它任何一种方式。因为在用文字剖析自己的过程中,情感会被再一次激发,良知会被再一次唤醒,灵魂会被再一次审视。这个时候,人追求善良、高贵的本性就会自然地被文字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在平日里做事的时候,日记中的那个高贵的灵魂就会出来监督我们,促使我们更好地去凭良知做事。

《幸福的哲学》,看似是要从哲学的角度给幸福做一个诠释,其实不然。周老师在讲演的过程中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的所感所思给我们表达了出来,不愧为当代平民化的一位哲学家。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周先生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周老师的哲学思想能够影响多长时间,影响多少代人,我不敢预料,但我感觉最起码他的哲学应该能够引领当代国人。同样,我也不敢说阅读了周老师的著作,我追求到了幸福或者过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敢肯定地说,自己的生活不再浮躁、烦乱,我较之以前更能准确地认识把握自己,更能懂得平凡日子中蕴含的真正意义所在。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篇2)

休谟语录

1.恨也罢,爱也罢,思想、感觉、观察也罢,无非都是在领悟。

2.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3.环境适应自己性情的人是快乐的,而能使自己的性情适应所有环境的人是更优秀的。

4.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望,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快乐。

5.任何事物本身都既然不高尚也不卑贱,既不可爱也不可憎,既不美也不丑;事物的这些特征来自人类情感的特性与构造。

6.当自我不被考虑到时,便没有骄傲或谦卑的余地。

7.勇敢通常是最不稳定的性格,因为勇敢只是间歇性的表现出来,况且各民族中能表现出勇敢的人也不多;相反,勤奋和文雅却可能是一种稳定而普遍的民族性格,不但能持续数百年,而且能变成全民族的习惯。

8.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9.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10.一个人不论赋有什么样的才具,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才具,并且不形成适合于自己才具的计划,那种才具对他便完全无用。

11.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12.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

13.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心里,最适合你的颜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14.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15.人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而这使政府的自由政体必定最终变为人类根本无法实现的构想,必定会堕落成为充满欺诈和腐败的普遍制度。

16.因果律并不是必然的真,而是忽然的真。所谓必然的真,也就是100%正确;忽然的真,则是有概率的,正确性不到2%,因果为什么会产生?人的思维习惯使然。

17.人的心灵十分善于模仿。任何一群时常交流的人,却没有养成相似的行为习惯,其美德与恶习都没有相互感染,这是不可能的。……因此,除了使用相同的语言之外,他们还一定会养成相似的行为习惯;每个人不但各有性格,而且具备共同的(或民族的)特性。

18.理性对于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没有影响。

19.在这一切吵闹中间,获得胜利者不是理性,而是辩才。任何人只要具有辩才,把他的荒诞不经的假设,说得天花乱坠,就用不着怕得不到新的信徒。获得胜利者不是持矛执剑的武士,而是军中的号手、鼓手和乐队。

20.能力永远和它的发挥有关,不论这种发挥是现实的或是很可能会实现的。

21.使我们对他人的骄傲感到非常不悦的,乃是我们自己的骄傲;他人的虚荣对我们之所以是不可忍受的,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虚荣的……一个聪明贤达的人能够自得其乐,无需考虑别人的短长;但是一个愚蠢的人却永远必须找寻一个更愚蠢的人,才能欣赏他自己的才具和智力。

22.理性乃是而且应当只是情感的奴隶,除了为情感服务并服从情感之外,决不能冒称其他的功能。

23.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受伤害的不幸事件的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24.纵观我的性格,我是,或可说“我以前是”(因为我现在必须用过去式来谈自己,这能使我更有勇气表达心迹)一个秉性温和、能自制、开朗、喜欢社交、性情愉快的人,能心怀友谊,但几乎不受敌意的影响,一切激情都节制有度。

25.假如一切东西都是无限的丰裕,那就不会有自私,不会有不公道,不会有财产权,不会有伦理学。

26.人们普遍承认,在各国各代人类的行动都有很大的一律性,而且人性的原则和作用乃是没有变化的。

27.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人只有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

28.理智是并且应该只是激情的奴隶。

29.习惯就是人生的伟大导师。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

30.人们用不同的理由解释个各民族的特性。有些人将民族特性归因于精神因素,有些人将民族特性归因于自然因素。所谓“精神因素”,是指一切适于作为动机或理由影响心灵的因素,这些因素能使我们习惯按照某些特定的方式行事,其中包括政府的性质、公共事务的变革、生活环境的富庶或贫瘠,以及一个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等等。所谓“自然因素”是指气候的性质,他可以渐渐改变人们的特性和习惯,赋予人们特定的肤色和外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

31.德可以认为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只要那个目的有价值,达到目的的手段才有价值。

32.我们不能超越经验,这一点仍然是确定的;凡自命为发现人性终极的原始性质的任何假设,一下子就应该被认为是狂妄和虚幻,予以摈弃。

33.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34.所有的经验归纳都是由有限推导无限,由已知推导未知,根本无法保证我们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

35.我们不能从“是”推导出“应该”。

36.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心灵很擅长剪贴拼凑的工作。

37.天堂与地狱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好人和坏人,然而人类中的绝大多数,却游走在罪恶与美德。

38.任何科学都或多或少与人性有些关系,无论学科看似与人性相隔多远,它们最终都会以某种途径再次回归到人性中。

39.建立人性科学的全部材料是在感知中提炼的。感知作为意识内容的东西分为两种,即“印象”和“观念”,它们是两类知觉。

40.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

41.在社会的幼年期,任何一种性情若比其他性情丰富的多,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主导,使民族特性带上它的色彩。

42.我们还必须细心来培养一种真正的哲学,以求消灭虚妄假混的哲学。懒惰对有些人虽然能给他们防御住这种欺骗人的哲学,但是在另一些人,这种懒惰却又被好奇心所平压下去。失望有时虽然能得势,但是它在后来也许会让步于乐观的希望和期待。只有精确的和正直的推论是唯一的万应的良药,它可从适合于一切人,一切性格。

43.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像中归类。

44.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45.明智的人根据证据的多少来确定信仰的深浅。

46.欲望和爱好不超出想像的范围,它们只是情感的微弱影子和影像,而不是任何实在的感情。

47.自我只是一股股的知觉流,知觉是唯一的真实。各种概念是唯一的真实,而自然里并不存在概念;概念是本质要素的规则,而不是实际存在的规则。

48.慈善之心是一视同仁的。设若有人因为自己碰巧生而为人,就认为只应对人保持同情,而愤愤于别人对其他动物保持同情,则其人的心必然小于针头。

49.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头脑里。每个头脑感受到不同的美。

50.道德不是来自理性,而是来自道德感。

51.如果我们拒绝以上那些精细的推理,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最明显的荒谬;如果我们接受这些推理,那么我们又会完全推翻人类的理智。因此,我们要么选择一种假理性,要么就毫无理性。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篇3)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经典名言1.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2.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困扰。3.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4.我们生存时,死尚不存在;死来时,我们已不生存,所以死对我们毫无关系。5.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6.富裕的本质不是减轻烦恼,而是变换烦恼而已。7.如果你想享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充当哲学的奴仆。8.与正义为友的人,在哪儿都是安全的。9.在确保终身幸福的所有努力中,最重要的是结识朋友。10.最关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11.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12.不明智、不健康、不正直地生活是不可能活得愉快的;同样,活得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健康和正直。13.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14.我们说快乐是主要的善,并不指肉体享受的快乐;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静观。15.哲学家们的论证若无法有效治疗人类的苦难,这样的论证是没有价值的。若是无法解除身体上的疾病,医学可谓毫无注益;同样的,若是无法去除心灵上的苦难,哲学亦是毫无用处。16.欢娱本身并不是罪孽;但是,能带来一定乐趣的东西,同时也会留下比乐趣本身大出许多倍的烦恼。17.知足。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18.小心谨慎的人是没有必要对死亡感到不安的。19.凡不能满足于少量物质的人,再多的物质也不会使他们满足。20.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源于此。21.友谊真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22.宇宙是无限的。23.如果有一个神,那么,恶从何处来,如果没有,善又从何处来。24.当辛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辛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谋求它。25.死与我们无关。因为当身体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时,它就没有感觉,而对其没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篇4)

西塞罗语录

1.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意图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2.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3.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4.勇气就是对艰苦和痛苦的蔑视。

5.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

6.快乐一达到顶点便会使人产生厌腻感,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毫不例外的。

7.那些写书说名望如粪土者都没忘记把他们的大名印在扉页。

8.我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

9.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找和你相仿的人做你的朋友。能如此,友谊才能稳固地成长。

10.温柔,但不要软弱。

11.只有在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寻求快乐的人,才是自由地生活的人。

12.甚至不愿听朋友说真话的人,是真正不可救药的人。

13.甚至不愿听朋友说真话的人,是真正不可救药的人。

14.我宁愿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也不愿和这些人一起正确地思想。

15.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执迷不悟。

16.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17.剑的伟大就在于奔放不羁。

18.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礼节。

19.人生的跑道是固定的。大自然只给人一条路线,而这条路线也只能够跑一次。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各自分配了适当特质:童年的软弱,青春期的鲁莽,中年的严肃,老人的阅历,都各结出自然的果实,须在它当令的时候予以储存。每个阶段都有值得人们享受爱好的事物。

20.理智可以说是生命的光和灯。

21.人们称那种马上想到该做什么事的人为最聪明的人。

22.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23.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24.习惯比天性更顽固。

25.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26.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27.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

28.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29.闲暇不是心灵的充实,而是为了心灵得到休息。

30.哲学是一切艺术之母。

31.一息尚存,就不放弃希望。

32.敌人就在自己身上,我们应与自身的奢靡、愚昧和犯罪行为相抗争。

33.劳动使人忘忧。

34.人抛弃理智就要受感情的支配,脆弱的感情泛滥不可收拾,就像一只船不小心驶入了深海,找不到碇泊处。

35.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36.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认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37.智慧是对一切事物产生这些事物的原因的领悟。

38.世界是本书,不从旅行获得充足,而是为了心灵获得休息。

39.不同的品格导致不同的兴趣爱好。

40.到了没有人自甘堕落的时候,人也就不会因为诚实而到赞誉了。

41.屋顶上省了一方砖瓦,屋子里烂了。

42.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43.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44.如果一个人能对着天上的事物沉思那么在他面对人间的事物时他的所说所想就会更加高尚。

45.智力享受的方法很多,而且各种各样,我是指明智而有教养的人,对这样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思考。

46.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47.做好份内之事不应该受到奖励,因为这是我们的义务。

48.聪明的人绝不会相信叛徒。

49.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加富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

50.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

51.夏日里燕子随处可见,可一到寒冬,它们便远远离去。…虚伪的朋友也是这样,他们在生活的晴天中出现,但一看到灾难的冬天即将来临,就全都跑得无影无踪。

52.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53.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4.没有什么东西比变化万千的情节,荣枯无常的命运更能取悦于读者了。

55.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56.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57.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58.站岗时时睡大觉等于叛变投敌。

59.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60.闲暇的目的不是为了心灵获得充足,而是为了心灵获得休息。

61.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62.对好人仁慈比对富人仁慈更有益。

63.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黑夜。

64.仇恨终将泯灭,友谊万古长青。

65.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

66.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

67.世间的一切都写在脸上,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如果能将真实情感隐藏,社会将给予他丰厚的回报。

68.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

69.时代不同,习惯也不同。

70.即使你享受幸福,享尽荣华富贵,要是没人像你那样衷心替你高兴,怎能有莫大的快乐?同时,处在逆境时,如果没有人把它当作比你更沉重的重荷,必然更难以忍受。

71.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72.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

73.荣誉像影子一样紧跟着美德。

74.不搽香水的人才最好闻。

75.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76.人的正确思想总是紊乱的思想和生病的肌体一样是不可能健全的。

77.视觉是我们最敏锐的感觉。

78.哪里好,哪里就有祖国。

79.不管被害者是有名人士还是无名人士,杀戮之罪都是一样的。

80.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81.朋友,就是另一个自我。

82.真正的哲学是满足于少数评判者的,它有意的避开群众。因为对于群众,哲学是可厌的,可疑的。所以假如任何人想要攻击哲学,他是很能够得到群众赞许的。

83.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84.命运女神不仅自己盲目,而且还使自己所偏爱的人也变得盲目。

85.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86.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87.法律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88.谄媚是罪恶的侍女。

89.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

90.对哲学怎么称赞都不会过分,因为它能使其忠实的信徒毫无苦恼地度过一生中的各个时期。

91.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

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最幸福的果实;

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92.恶意是狡诈的。

93.真诚是公正的基础。

94.政府的行政机构就像一家信托所,须为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受委托人的利益去工作。

95.仁慈是最受人欢迎的。

96.本身不知道如何过一种愉快而幸福的生活的人,无论什么年纪都会觉得活得很累。

97.金钱带来的是荣誉和朋友,征服和领土。

98.普通而抽象的思想是人类铸成大错的根源。

99.整个宇宙是一个联邦,上帝和人类都是它的成员。

100.人民的安危应当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101.假定便利是友谊基础的人无论如何从友谊之链之中消除了最美好的一环。因为使一个人感到愉快的与其说是通过朋友而的得到的实利,不如说是朋友的一片爱心;而只有当朋友的帮助出自真诚的爱心时,我们从朋友那里得到的利益才会变成快乐。

102.没有城市就没有尊严。

103.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104.仆人的报告是最真实的。

105.因为不为全体人类所共有的权利决不是什么权利。

106.祖国是人民的共同父母。

107.事态糟糕时想知道如何悬崖勒马容易,可在形势还好的时候,想做到适可而止却很难。

108.蠢猪反过来教导智慧女神。

109.我喜欢青年人身上有某些老年人的优点,我也喜欢老年人身上有某些青年人的优点。

110.为了自由,我们臣服于法律。

111.正义在于遵守法律。

112.我认为灵魂是不死的,即便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也愿意这样错下去,因为这一错误给与我如此多的快乐,我不愿在我有生之年失去它。

113.全部依靠自己,自身拥有一切的人,不可能不幸福。

114.战乱之时,法律失语。

115.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116.权术永远无法和荣誉较量,这是毫无疑义的。

117.朋友间当遵守以下法则:不要求别人寡廉鲜耻的行为,若被要求时则应当拒绝之。

118.自然科学家的任务是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却要求被习惯一叶障目的人为真理提供证据,这样做难道不惭愧吗?

119. 没有书籍的屋子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幸福(篇5)

《幸福的哲学》是一本周国平先生根据自己的讲座自行整理的讲稿。在文中有很多当时的与大学生的现场互动,很有针对性,我想周老师的讲座对当时即将拓展自己人生的大学生肯定能注入新鲜的血液,突然对这些学子有了一份艳慕之情。他告诉我们人活着是否能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看价值观。也就是说想明白生命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首先是生命的快乐,周老师觉得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世界,但是生命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它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而这其实不用很多物质,很多钱。有一些需要,可以说是生命骨子里的东西,比如健康,享受生命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享受健康。是的,现在每每听到家人身体不适时,就觉得很紧张,也时常听到有人为了事业过于劳累等等,当然我们很敬佩这样的工作者,但又觉得有些许的遗憾,更有甚者,不顾自己的身体,纸醉金迷,更是不该了。我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从物质角度来看什么是幸福,那也不是金钱,是什么呢?他说对个人来说是健康,对人类来说是和平。

经历过许多种快乐的人,到最后会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周国平先生说了他人生中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个是他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碍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年龄问题,他就只是单纯的欣赏。在大学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称这段时期是青春期的阅读,没有目的,只是一种饥渴,一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和人生谈恋爱的冲动。他形容翻开一本书时的感觉为艳遇!“艳遇”这两个字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偌大的校园里总想着能与倾慕的男子不期而遇,那是心底的梦想,是少女的情怀,忐忑而不安,青涩而美好。周国平先生说艳遇的时候是一种精神得到刺激与满足时的惊喜。这种感觉,每一个深夜阅读过的人应该都有过的,在你没去过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写出了你的心声,或者让你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感觉,都可称之为艳遇。

他的第二段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为人父时。他说,当女儿降临之后,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婴孩,他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小生命让他的生活回到一种动物的最纯粹原始的状态。他喜欢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等一起琐碎的事情。他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甚至戏称自己是大奶瓶。他以为男性不能怀孕,孕育生命,喂奶,实在是遗憾!让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对女人的珍爱。在他的孩子会说话之后,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当孩子的秘书,记录孩子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说,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想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宝。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他不舍得让孩子的妙语就这样白白流逝。多么细腻的父亲,我也已为人母,与孩子的朝夕相处,陪伴着她的成长,有过无奈,有过不耐烦,但正如周老师所言更多的是惊喜,是快乐,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根据现实的环境,赋予其新的意义。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文中提到意大利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人体。意大利缺乏长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们几乎是处在不安定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人体,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诉求。

作者谈论尼德兰的艺术则从尼德兰艺术出现的综合原因以及尼德兰艺术的历史分段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从早期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再到伦勃朗的出现,尼德兰的艺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艺术哲学》中对希腊的艺术哲学进行分析,则从种族﹑时代﹑风俗三个方面进行。希腊人得行为方式,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成就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谈到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得不讲它的体育成就。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本书没有多少难懂的语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艺术哲学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哲学。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