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花开不败读后感 > 地图 > 花开不败读后感

花开不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互联网

励志文章《花开不败》读后感。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励志文章《花开不败》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励志文章《花开不败》读后感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高三的苦海中挣扎,一篇《花开不败》给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以无数的动力。我想要说的是,如今奋斗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我们,更需要《花开不败》的精神,因为我们仍然青春年少!

高中时代,我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它是“心中的睡莲”,已成片的绽放着许多不知名儿的小花朵,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鲜艳夺目。

现在我们平静下来一起回忆这个曾经感动过无数高三学生的故事。当初老师把这篇文章给我们时,我几乎是含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它教会了我坚强、勇敢、自信……甚至是我不能用文字表达的词语。文章是用浓厚的情感酝酿出来的。作者抱着那种乐观,痴痴盘算、傻傻得意,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敲响了复旦大学的大门。曾经是12年来的梦想,曾经是高中三年来拼搏的力量,作者在那三百多个饱含汗与泪的日日夜夜里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点。

我想只要我们心怀一种睡莲种子的美,我们会失败吗?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时被人斥为“没有数学头脑的人”,但是他不甘心这样的定义。他在以后的学年里努力学习和研究数学,初中未毕业的他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司马迁饱忍屈辱在那潮湿阴暗的牢狱里,不忘父命,在牢狱里著成中华大作——《史记》。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美,只要你心怀“花开不败”的念头,像作者一样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一颗睡莲种子终会萌发。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高三转到大学里来,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美丽的睡莲种子,它比高中那个时代的睡莲还要美,但是我们是不是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从高三的紧张中解脱了呢?以为上了大学就没有必要再那么紧张,可是上了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了吗?又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

比起那些初中就辍学而没有上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是幸福的,而我又有一种愧疚的感觉。幸福是因为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听老师讲课,而不必像那些同学一样四处打工,愧疚是因为自己没有珍惜过,假若,我和他们一样没有上大学,那么我会怎样,我的人生会怎样,也许我不会像那些坚强的人一样乐观的看待自己,积极的向往未来;也许那时的我才能真正明白现在的幸福,现在的美好。我们是否应该感触一些什么,明白一些道理,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我想,学校的五分承诺,父母的保证,老师的软磨硬缠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对自己理想执着的追求。因为它是我们拼搏的动力,前进的助推器。那么同学们,为了能让我们心中的睡莲依旧能花开不败,让我们一起鼓起理想的风帆、扬帆启航吧!

花开不败,不败的是内心的存在,只要内心不败,万物因你精彩不败。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格桑花开》读后感


《格桑花开》读后感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异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积累知识,还可以阅读中领悟到一些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所以,我们专业的阅读,也就会涉及到各类的作品,不局限于名着之类的,而爱情小说,却是尤为受到众人的喜爱。

初被《格桑花开》吸引,不是因为简介,不是因为里面的内容,而是这部小说的名字“格桑花开”,初看到觉得特别唯美,就不由自主的去借这本书来看了。由此可见,一本着作、以前文章的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格桑花,一种简单而又美丽的花,被西藏人喜爱甚至崇尚着的神圣之花,不止名字好听,花亦好看。

《格桑花开》,是一部篇页长达三百多页的长篇爱情小说,讲述的是一位上海女子谢欣然只身前往西藏支教,并在那里获得了她的真爱的故事。这部小说,同时也讲述了女主谢欣然支教环境的恶劣,支教的艰辛与苦累,但女主依旧坚持下来了,可见女主的毅力多不一般。

那里很落后,经常没电,吃也是个问题,太冷,有时候水全结成了冰,没电没煤气烧开水,女主渴得不行时只能啃冰块。,那里的人,信奉神灵,人去世后是水葬,所有当地人坚信鱼是他们祖先的化身,是神,不可亵渎,所以当地的人们都不吃鱼。

但是,当地的人们非常淳朴,都很照顾谢欣然这个外地来的支教姑娘,有吃的或者什么好东西总要分一点给谢欣然,当她病了的时候,即使是陌生人,也依然尽心帮她,而小说的男主人公,也是众多的一员,并且两人产生了爱的情愫,相识,相知,相恋,直到克服总总困难结成夫妇。然而,他们结婚后不久,男主人公因为救人却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女主人公尽管伤心,但还一直守候在西藏,为那里需要的人带去一份帮助,还为的事去守她那一份圣洁的爱情。

他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有的是平平淡淡,却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祝福的,却又让人心疼的,因为是真爱,却没有好的结局,造化捉弄人,就如《天鹅》中的爱情一样,都是真爱,都是发生在西藏的爱,却没有完全的结局,让人看了心疼不已。但是,这一份爱,是值得用一生去守候的爱。

这部小说,描写的西藏的景,静美,西藏的人,淳朴,这些,是喧嚣的城市所缺乏的,在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最初的人性的没也逐渐被埋没没有了,有的是玩弄权术,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少了份真情,却多了份防备。这部小说,让我动容,感觉到时在呼唤人性的醒觉。这也让本来就向往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向往西藏的我更喜欢西藏了。

《格桑花开》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谢欣然的爱情也贯穿全部,这样的爱,是圣洁的,令人向往的,并值得用一生去守候的。这样的爱,在当今看对象结婚要先问对方身世要有房有车的拜金生活来说,这样的爱,更显得珍贵了,更值得去追求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候。

这些,就是我读《格桑花开》所得的心得体会了。

《榴花开欲燃》读后感


《榴花开欲燃》读后感

近期偶然在《海平线——牟平作家协会官方博客》上读到了作家凌寒的散文《榴花开欲燃》,颇有感触。文章一展自然灵动的风格,用三个章节,分别引出乡情、爱情和生命三大人生的主题。语言的清新,并未削弱作品主题的凝重,阅读过程中,感觉正在品一杯纯澈而浓厚的香茶,是一段情感和思想的沉淀、抒发与放飞的时空旅行。

作者首先谈到了乡情。“最近有些想家,盛开的石榴花更让我蓦然升起一片乡愁,想起了故乡的那棵石榴树。” 乡情是久远的,它已掩蔽在我们生活的记忆深处,只有偶发的触动才能让我们的情怀回溯到这片人生最为自然的港湾。由此展开了作者对故乡那株石榴花及故乡一些人和事的记忆。

作者用饱满的笔触,这样描述:我还曾洒下了一些喇叭花种子,那种喇叭花比山村常见的喇叭花大,颜色也艳丽,紫红色,早晨花开无数,绿色的叶,鲜艳的花,覆盖了整堵墙壁,为园子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引得路过的邻人啧啧惊叹。这种类似的记忆每个人都有一些,它成了我们生命里最为平静又最为眷恋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情感最初的基石,由此我们才理解了什么叫情怀。我们注意到作者在这里的写作手法,从形、色、时、空、人等多个角度对花进行了描述,自然地引发出阅读者浓浓的情感。

然后作者转笔写到了父亲。进行了情和人的自然转换。“想起石榴花,想起故乡,更多的是想起父亲。”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一刻不停默默忙碌”的身影,是父亲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而因此父亲的形象又成了我童年回忆的一个背景。对伐掉石榴树毁掉小园子的心痛,父母那淳厚的感情,幼年时父亲对姐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都一一被引发出来,像呈现在一方旧桌上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因为对于亲人的爱,却很难做到淡然。对于故乡的怀念,就是对于亲人的牵挂。”作者以此结束了她的浓浓的乡情之旅。

接着谈及了爱情,“真正爱上石榴花,是在十八岁的夏季”,很喜欢这句话,这是一个属于爱情的年龄和季节,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已经远逝的青春时代。作者先由花引出林黛玉、梁祝,概谈了爱情。然后笔锋一转,“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直接探入了北宋文豪苏轼的情感世界。文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由此入笔更能写出爱情的真实的面目。从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身上我们看到爱情转化成的亲情,而随后的王闰之的爱情构成了苏轼的主体婚姻生活,王朝云则是苏轼的终身的精神伴侣,“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样美妙婉约的诗句用在王朝云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花本身就是爱情的象征,作者由花推出爱情,是一种自然的生发。也是作者的匠心独具之处。

随后作者由花触及了生命这一宏大主题。这里作者不再局限于石榴花,谈到梅花、芙蓉花,它们像石榴花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风骨。梅花“凌寒独自开”、“傲然却不耀目”,这样的品格深深打动了作者,为此作者甚至把笔名改为了凌寒,可见这一点对作者灵魂的触动。至于芙蓉花,作者用“空”、“独”、“寂”的精神界面,映照到诗人王维身上,抛弃名利的无度追逐,去追求生命的本真。

由此推发出对生命本体的热爱。即便是一个残缺的生命,它也一样有着存在的意义,有着完美的内涵。让文章的题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像一支乐曲进入了高潮,随着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在读者涌荡的激情中,作者如一位从容的指挥家又将笔锋平静地拉回到石榴花,“想起绿叶丛中那些绽放的石榴花,如一簇簇红色的火焰,怒放着生命的热烈与激情。”将花比作红色的火焰,是一种激越的想像,生命的激情似乎也要喷薄而出了。

这篇散文,行文流畅自然,洋洋洒洒,文风飘逸,从多个角度对石榴花进行了描绘和引义。这里还必须提及的是作者清雅脱俗的文学语体,随便选几个,如“花开一树灿然”、“红盈盈的花瓣随风飘落”、“他孤寂地快乐着,快乐地孤寂着”,正是在这样唯美深刻的文学语境下,我们进入了文章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处,与作者共同进行了一次非凡的精神之旅。

《杜鹃花开》读书笔记


《杜鹃花开》一文是彭愫英老师写的,我的心跟着她的文字描述,将盐马古道的历史翻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杜鹃花开到采访期井村老人,情与景交融。老人对往事的追忆,让我更进一步了解盐马古道。作者的一把好文笔和交织在文字里的情愫令我深受感动。《杜鹃花开》一文让我感触深深,原来,我们每天吃的盐巴,以前是这样得之不易,艰苦煮盐的盐工,穷得连一条裤子也没有,背夫的血泪和马帮的苦歌浸透盐马古道文化史,让我掬一把历史辛酸的泪水,诚如当年走在盐马古道的老人感慨,共鸣在这样的话里:能过着今天的日子,没有什么不满足了!
每当放假我回漕涧老家,爷爷、奶奶常跟我说起盐马古道的事情来。奶奶说:以前从拉井而来的背盐人经过我们这里,他们没吃没喝的。奶奶看这些背盐人可怜,把他们领回家里过夜。背盐人临走留下一小撮盐作为答谢,他们太客气了!奶奶撩起围腰擦了擦眼角说,当时的盐不像现在这样便宜,金贵得很
《杜鹃花开》一文提到漕涧,这是盐马古道线路之一的必经地。尽管政策性封闭了拉井盐矿,我吃不到味美的拉井桃花盐,但桃花盐的盐味,从历史的印辙里悠悠地向我飘来,从彭愫英老师深情的笔触里向我走来。
我听过彭愫英老师的文学讲座课,也读过彭愫英老师的很多作品,柔中带钢的文笔让我过目难忘。我印象最深的是彭老师在其主题为民族情结下的诗性魅力文学讲座中,形容自己丑陋,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让我联想到很多很多。
一位老师用丑陋这个词形容自己,你说这位老师真的丑陋吗?其实不然,这位老师谦虚的言行和朴素的着装,单薄的身影和坚毅的步伐,让我透过丑陋的表象,触摸一颗质朴却异常美丽的心灵。品德的感召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为人脚踏实地以及大爱情怀,这正是榜样的力量。
杜鹃花,多么普通的植物,由此拓开的历史情结,就像天空下着的蒙蒙细雨,浇在我干裂的心田上。

读者文章读书笔记


《读者》里许多文章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开阔了我的视野。它教会我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对我今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真是一本好读物啊!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者文章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者文章读书笔记1

《读者》是伴随我整个假期的一本杂志。内容包括了文苑、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悦读、点滴、互动和艺术等等。

“文苑”分为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和原创精品。它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物”分为人物和名人轶事。它告诉我许多伟人的往事。“社会”分为杂谈随感、话题和社会之窗。它告诉我许多社会上的变化。“人生”分为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两代之间、青年一代和校园内外。它告诉我许多人的一生。“生活”分为心理人生、经营之道、品位、生活之友和乐活。它告诉我许多生活的乐趣。“文明”分为在海外、他山石、风情录、军事天地、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史海拾贝和生物世界。它告诉我许多文明的重要性。“悦读”分为幽默小品、言论、漫画与幽默和影像。它告诉我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成为笑料。“点滴”分为意林、资料卡和点滴。它告诉我许多一点一滴都有含义。“互动”为互动。它告诉我许多人的困惑并解答。“艺术”为封面。它告诉我许多艺术的精华。

《读者》里许多文章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开阔了我的视野。它教会我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对我今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真是一本好读物啊!

读者文章读书笔记2

新学期,新气象。这学期老师还在班里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在假期期间我们每一个考95分以下的同学都有一项特殊的作业,阅读《读者》上的十篇文章。这是不是很简单呀? 不,还有要求呢: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划出好词好句和中心句。

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杂志,第一次看《读者》上的文章。《读者》的文章非常好,不仅有蕴含深刻道理的“意林”、风趣幽默的笑话专栏,也有情感真实的“名人轶事”栏目……但也有一些不适合我的,所以我精挑细选了一些适合我读的文章,《读者》的十篇 文章写完了,假期也结束了,转眼开学了。

现在《读者》成了我们班讨论的焦点。在每周一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和周三下午的两节作文课,是我们讲《读者》的时间。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上台讲,让同学们讲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老师还向同学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读者》这本书的文章有的让我落泪,有的让我开怀大笑。现在《读者》成了我身边最好的伙伴。我也成了《读者》最忠实的读者。

《次第花开》读书笔记心得感想


为什么选这本书?

2011年的时候我被海南出版社的任建成老师叫去,他很兴奋地给我展示了这本当时还没有上市泛着油墨香味的书。任老师说,真难得,一个人能把佛法讲的这么透彻,而且文字像诗一样优美。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久久不愿从那种平安喜乐的氛围中出来。后来我遇到和晶,她说她第一次读这本书,就打算把它当做一生的朋友了。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认识苦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叫做苦苦;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因为其本质为痛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这叫变苦;陷于轮回中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被种种烦恼束缚,这叫行苦。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对痛苦的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承认痛苦是正常的,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当中。

寂天菩萨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克服恐惧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万事万物都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这就是无我和无常。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面对无常,观察它,你才会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熟悉无常令我们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修行佛法的意义。

人身难得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佛经上说,如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广阔的海洋上,漂浮着一根木轭,上有小孔,海底有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盲龟浮出海面把头刚好撞进小孔中的几率,比我们获得人身的几率还大。

作为人,我们免于地狱饿鬼畜生的痛苦愚痴,也不会像长寿天的天人那样,误认为没有善念恶念的禅定就是解脱而失去修法的机会。若善用此人身,即身即可解脱。

安乐

放下执着就会安乐。但什么是执着?怎样才算放下?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不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注意观察你的各种情绪,能够帮你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这能帮我们培养菩提心。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自律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精神品质,也就是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不忍心看到另一个生命痛苦,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虽然我们有时候表现的自私冷酷,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

从长远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所谓的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无益的想象中。负面情绪的存在就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的目的是:不伤害。

皈依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开示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人们以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否则,我们不会那么精进修行,去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死亡只是目前这个生命的结束,而这段生命所承载的因果仍将继续下去。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假设,我有时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假设有来世。这并不比假设有明天或者明年更荒谬。对轮回半信半疑的人们,不妨采取“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轮回是否存在,同时不排斥了解更多关于轮回的知识。追求觉悟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突围,没有佛法的指引,我们永远都将被困在里面,原地打转。

皈依佛法需要胆识,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习惯这种不迎不拒的做法。

出离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就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

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我们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中握着的沙,抓的越紧流逝的越快。所以,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顺境如此,逆境更是可怜。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趋利避害是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替代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从抓取到舍弃,仿佛是一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

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

菩提心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m.i1766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做到这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大乘佛教徒为了一切众生的最终解脱而发愿修行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觉,这种发心称为菩提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以及安乐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这就是慈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痛苦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就是悲心;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这就是喜乐;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就是舍心。这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六度

六度,梵语称六波罗蜜,意为“渡到彼岸”。

布施: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着,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布施。

持戒: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戒律指适当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忍辱: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能接受。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

精进: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如果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就一辈子欢欢喜喜走在求知的路上,不因为漫长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禅定:禅定是舍弃散乱。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为都可以是禅定。

智慧:般若空性超越文字,它比较接近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修行对你来说,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

教育文章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小编精心整理了教育文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文章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读书笔记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教授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马加爵事件的解读,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 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上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教育文章读书笔记]

《木棉花开》读书笔记


人一出生就能感受到的爱是什么,但暗示母爱和父爱,而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天,是有父母陪在我们的身边,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转眼间让我们无比放松的寒假生活已经在恋恋不舍中结束,整个假期中有许多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最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是我和妈妈一起读书。其中我和妈妈读了一本《木棉花开》。

书里的一个故事:自行失踪记,它深深的打动了我和妈妈,也让我和妈妈体会了很多。这个故事讲的是:主人公是一个叫燕妮的小女孩,从小她的妈妈就对她有求必应,非常娇惯她。在她十岁生日那天,她对妈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妈妈没有答应她,她负气的离开了妈妈,结果无意中走进一个失去妈妈的同龄孩子小兰的家里。小兰担当起妈妈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任劳任怨让家里充满温暖。小兰的懂事触动了燕妮,让燕妮感到了惭愧,也意识到故意离开妈妈是一件让妈妈非常伤心的事情。故事的最后,妈妈在疲惫的寻找燕妮时晕倒了,再一次让燕妮意识到妈妈有多么的爱她。也让燕妮认识到任性是一件自私无知的事情,并决心做个懂事的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和妈妈体会深刻:妈妈说孩子如果从小不教育不正确引导,会助长一些坏习气,并教导我从小要学会自我控制,遇事不能随性而来,多和父母沟通,最重要的是尊重长辈,做人以孝为首,把孝顺做好了其次才能去做别的事。

经过妈妈的一翻教导我也明白了:我们处处、事事要做一个懂事、体贴爸爸妈妈的好孩子,遇到意见不统一时,要多听取家长的意见,不能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和家长赌气。我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换到爸爸妈妈的位置想一想:爸爸妈妈平常对我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让我养成好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我要认识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用一片爱心培育我、教育我。爸爸妈妈陪伴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要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学会独立和合理做事情。对父母懂得尊敬和感恩,并体贴父母。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感受最深的其实是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让我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重现在起就开始珍惜,开始报答,不然为时已晚,后悔莫及。

《青春励志》读书笔记


“朝气活力蓬勃……这原是属于我们的。”

自己,每想到自己,总是伴随着失落、伤感。“努力就会成功、坚强毅力……”这些让人听腻了的却是真理的东西,对我们还有多少动力?学业友情家庭,责任蜂拥而至扑向我们。

“好累!想逃避”每个人都会这么想,自己被困住了…

记得那个语文特长生-韩寒,学业一门独秀便声名远扬,自己又能怎样呢?记不得留下多少泪、记不清多少次不敢面对、要经受的总是残酷的,现实即是残阳如血般无情。

抬起头下雪了,夜一般的宁静,却体会不到心里去。好像化作一片雪花永不坠落的雪花,飞舞在空中洁净、一尘不染,漫无目地确是自由的。总是在心里憧憬把现实看做是童话里的世界(尽管不是那样),即使知道,但从未停止过-去幻想。

喜欢看《海贼王》这部漫画,想起里面路飞那个傻小子无论面临什么总会给人一个他那可爱的笑脸,可每次我都会被震撼,也许是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了的缘故吧!呵呵不过还是很喜欢的。

是啊,每件事总会有个结局,既然要面对…那为什么不笑着呢!即使是傻傻的一笑又有何不可?我懂了,我笑了!脸颊两侧上竟留下了两道痕迹-那是许久不笑的惩罚、是我人身起点开始的见证!

心中不再幻想。励志!去面对!

十六岁的我,十六岁的天空,是雨季、是花季?我会勇敢的说:是晶莹的雨露点缀下只属于我们的花季!

[《青春励志》读书笔记]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励志文章《花开不败》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开不败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