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李献计有感 > 地图 > 观李献计有感

观李献计有感

发布时间:2021-08-22 来源:互联网

观李献计有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也许"观李献计有感"就是你要找的,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李献计观后感

因为有自己所看重的、所珍惜的,所以我们会执着,会留恋,会去计较得失。当放下一切,真的可以如佛所言脱离苦海。但何人不计得失?那岂非无所恋无所惜。自己该珍惜的都没有,是有感情的人能做到的吗?人一生太短,看不懂起点与终点,因此会执著会留恋

李献计在成功通关之后不断地在不同的时代行走,一扇扇错误的门后有着各种的生活。但是为了找到能够拯救王倩正确的门,他没有停留在任何一个都可以重新开始的生活里。这种执着让人钦佩。

就好像是人在旅途,一辆开往终点的车,行驶在各色美景的路上。有人经不住美景,放弃了终点,而最终选择了中途下车,流连在路途的美景之中。而有人放弃了美景,一直秉承着自己最初的愿景,到达了终点。

往往,后者被人称道,因为他们经受住了诱惑,坚守了自己最初的冀希。毕竟环境在不断变化,人能够不为外界所左右,保持自我的坚守,着实不易。

但时代变迁,世界上的事物、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最初的愿望是否真的是你所愿呢?走到最后的有三种人,一种人坚守的是自己所愿,最终到达了终点,但也错过了无数风景。这种人里,有人说值得,有人说不值。但无论值与不值,都确实的错过;第二种人,亦所愿,但没达到;第三种人,所守非所愿,无论达否,具是遗憾。

留恋、执着本身,也在得失之间。

圣人眼中的生命是经历,而我们这些庸人眼中的生命却是选择。圣人坦然接受结果,随缘做好自己;而我们则在计较、选择,执着地对结果抱有巨大的期盼,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就陷入了落差的痛苦中。

痛苦和中途下车,都是失去。但这些人也不一定就没有所得。最初的憧憬并不美丽或并不可得,那么是执着于痛苦中,还是在新的美景中寻觅新的终点呢?失去的终点恰恰是得到的起点。只是人们看不到以后的情景,故看不透终点与起点的融合。

我们都是凡人,不能像圣人那样看开,能随缘放下。我们会因为珍惜而留恋、执着。只是别太悲伤,有些留恋不能放在手里,有些执着注定没有终点。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一)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20分钟的动画短片,可以说是2009年最牛屄的中国动画片之一(之所以加上这个“之一”,是因为我并没有看完2009年所有的中国动画片,或许还会有比它更牛屄的作品存在,所以我也不敢把话说满了)。这部动画片的气质其实十分谦虚,它没有花费哪怕一秒钟来阐述自己如何“牛屄”,只是自顾自地讲完了一个混杂着青春伤感和集体回忆的故事,然后就沉默地等待着那些可能会存在的观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我作为本片的一个观众,则是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看完第一遍之后,我马上又看了一遍。这个20分钟的短片里,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打动了我,以至于让我在随后的几天里,一直在琢磨着、惦记着这个动画片,并且固执地向那些我觉得值得让他们知道这部短片的朋友们推荐。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短片的故事并不深刻,结构也不复杂。我虽然对制作动画片的技术知之甚少,但也能大致地猜测到制作本片的技术并不复杂和昂贵,否则不可能由一个人就完成这个短片的所有制作(后来我才知道,本片作者“年轻优秀的飞行员”用了两年半时间来制作本片)。但就是这么一个相对简单的动画片,却凭借它独特的创造力,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动画片的所有印象。

作为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我所知道的中国动画片就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铁扇公主》、《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它们有一套完整、严谨的美学风格和叙事体系,并深刻影响了我的童年。然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长大了,它们也销声匿迹了。

成年之后很多年,我慢慢地知道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发生的故事。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所发生的种种巨变,一种风格的动画片消失不见,似乎只是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后,一些要么稀奇古怪要么似曾相似的“卡通片”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那种笨手笨脚的拙劣模仿,彻底暴露出了制作者既没想法又没办法的心态。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道路,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结果在现世的繁华中彻底抓狂,以一种大无畏的拜金精神和不要脸姿态,把中国动画彻底带到了沟里。

在这架轰隆作响的体制战车勇猛无比地向着沟里猛冲的时候,《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这种独立制作的中国动画片,出现在2009年,并凭借网络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它们的观众。起码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李献计历险记》这种“一个人的大片”,让我重新对中国动画片的未来产生出信心和期待。

《李献计历险记》最大的意义就是“无意义”,作者在制作这部片子时所耗费的一切精力、时间、成本,都不是为了某个明确的利益目的,只是因为心里的某种不可遏制的欲念──他想做一个动画片。

现在,他做成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对于《李献计历险记》为什么如此牛屄的原因,一定有很多解释,我想任何一个解释都可以从某一方面给出答案。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些出色的动画片都是“一个人的大片”?

中国向来不缺天才和领导,但缺乏一个让二者互不干扰的环境。对于《李献计历险记》来说,出于我个人的恶毒猜想,这部片子如此出色,也许和“年轻优秀的飞行员”在制作本片时并没有领导经常过来关心和指导创作有很大关系。

因为《李献计历险记》是这么有趣和肆意,我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领导”能够如此重口味。《李献计历险记》自说自话,不管不顾,肆意妄为,自娱自乐,它虽然棱角粗糙但生猛无比,在“领导”看来,它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类片子──因为看完它以后,虽然人人都有话想说,但却不可能提出什么“指导性”的“创作意见”,只能让作者按照他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结局或者牛屄,或者傻屄,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他自己的灵魂和热血。

在所有的影视类型中,或许只有动画片才能在现有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做到这种彻底的自由和奔放。一个人,一台电脑,再加上无法衡量的内心冲动,就可以在动画片这个领域让自己的梦想得到释放。而这一点,正是中国电影最稀缺的资源──在其他类型还无法看到曙光的情况下,中国动画片用“一个人的大片”证明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而这正是所谓“原创力”的最佳体现。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二)

两个电影都是在godsend的推荐下看的。李献计历险记还看了多次,而秒速五厘米则是断断续续看完的,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前者印象深刻,而对于后者则很难激起打开再看的欲望。

李献计历险记的故事几近荒唐。一个有差时症的男孩子为了和分手的女友复合,结果疯狂地打一款游戏,以期回到过去。他卖肾请来了日本的游戏高手,为了能筹钱买到禁药同本·拉登死磕,过程中还救了美国总统的女儿。不过这些荒唐的东西在鄙人有一个严肃的内核,就是这个李献计同志对于感情的一种近乎洁癖的执着。

在很多理性的人看来,李献计的行为无异于一个疯子,至少是极端幼稚。他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浪费自己的生命 ,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疯子却能够打动很多人,为什么?因为我们也曾经“李献计”过。片中的李献计应该是很多男孩子曾经梦想 过的,甚至是很多男孩子现在正在做的吧,只不过他们的方式各有各的差异罢了。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想对那些理性的人表达什么不满,毕竟自宗教改革之后,理性的光辉早已开始照耀着我们的世界,如果没有理性,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一群如同浪潮里的学生那样的疯子。

很多人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说给自己感触最深的是这句话: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鄙人没有经历过恋爱,当然也就不知道分手是什么感觉,但是我想我能够理解那种痛苦的程度。很多人成功地走了出来,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而李献计这种方式虽显的极端,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只不过在很多理性的人眼中,这种方式有点丢人和幼稚罢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影片中给我触动最深的可能是王倩唯一和李献计对话的那段。李献计吃掉了那个商品C,然后在海边和王倩相遇。虽然王倩苦苦相劝,但是李献计仍旧“执迷不悟”,表面上总是显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似乎李献计这一切和王倩毫无关系一样。我想很多男孩子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吧,在女孩子面前,有些时候即使心里很难受,心如刀割,但是仍旧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好像这种儿女情长只属于那些无病呻吟的小布尔乔亚们,是为我们这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钢铁战士所不齿的。看到这里,我虽然没有像一个小布尔乔亚一样流下眼泪,但是我仍旧若有所思。

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偏向于美国的动画片,我想看过《黑客帝国》的动画片的人对这部动画片的风格不会陌生的。影片最后,李献计虽然想明白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个道理,但是生活的惯性仍旧让他继续着自己的游戏,直到找到王倩的那一天。见到王倩之后,“即使最简单的对视,也能刺痛李献计坚硬神经的最深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那些坠入情网的,还是想走入围城的,抑或那些爱情上的犬儒主义者们,应该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和李献计一样能够刺痛我们神经的画面吧,即使这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说实话,秒速5厘米我有些没看看懂,尤其是第三部分。在我眼中,影片中除了唯美的画面之外,我很难再找出吸引我的地方,何况我对于美的反应总是有些迟钝。对于这个电影,我实在是找不出什么说的。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三)

在2009年底,本人再次经历一段低落期,身边的好友都十分不解,这也正常,因为我这个人就这样无常变化,谁也不知我内心的转变,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正在这时,知道了一个叫《李献计历险记》的动画,随手一点,尽然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傻。傻傻地低落,傻傻的哭泣,唯独剩下的是傻傻的自己。不知道这个自己还能走多远,应该还有很长的旅途,只是我却在这里原地停歇这么久,连我自己都该扇自己一巴掌。

故事的编排很有意思。前面一些情节,唯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点影子,作者将其放大化,将其神秘化,就是为了给出一个调调,他有问题,他是个受伤的人,他也是个神秘的人。给看客这种好奇心的设定后,后面就像剥洋葱皮一样,一层层拨开,直至最后,我们发现原来这只是作者在“李献计”挖掘的一段痛苦经历,而这段经历却加上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这点明显另一个wanted电影),放大这段历程,使得看客在欣赏大片之余还得到了一点感动,也抒发憋屈在众人心中那些不敢说的话。也许,这片就是一个发愤史,也许,这片就是作者对生活的一些唠叨话。不管怎么说,这片的效果确实能得到这段年龄群体的欢迎和厚待,也给在生活中迷途的青年一点指引。这些只是在我接受这“心理治疗”时候所抒发的感悟。

这片我也向一些年纪比我大的80后早期人员和70后人士提过,部分人看过后给我的反应是不懂,还有一部分人给我的反应的有些熟悉,而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唠唠叨叨地侃侃而谈。这里我想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不需要在一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痕迹,找到感情的抒发点,找到发泄的关键词,因为我们都太浮躁了。这个片子就是个浮躁的作品,拿给我们这些浮躁的人开看,有共鸣,有不解,有思考,有沉思,只是我们都用错了地方,因为这个不是神作,也不需要在此身上花下太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在这片中能看到浮躁的自己?

片中的“李献计”只是找到一个目标而去奋斗 ,到头来才发现,他为了这个错误的目标奋斗了一生。或许,这样的结果能让他有一丝舒坦,给余下的人生抹去这样的遗憾。但是,他所交换的代价实在太大,他所使用的时间也太长,只是一扇门,只是一扇能看透心理的窗口,只是寻找能打开那时记忆的钥匙,非要用这样的代价去换得,值得吗?

这点同样适用于我们。我们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顾及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体验,却放弃了更多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目标迷失,我们难以在社会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厌倦在这浮躁的社会中生活,我们没有一刻喘息的空间。那些过去美好的记忆却沉淀在记忆的最深处,而那里也是我们最难抓取的地方。或许,正是因为要抓取这个东西,我们错过了身边很多的机会,浪费了众多能在自己身上发展的机会,最后,仅仅只剩下最后这点个人满足,而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笑着。或许,这就叫做迷茫吧!

片中还有一些调侃的地方,特别是那段改版“康熙来了”,还有那一年半的经历,处处有发泄人们心中愤慨的影子。我相信这是一次发泄,而不是一次噱头。这是第一次给中国原创动漫写感想,如有过激之处,可以提出,我会虚心采纳。

最后,我说想说的是,这部和《打,打个大西瓜》,我更喜欢《打》,至少他很直白、很直接表露出作者想抒发的东西,而不像这部用凌乱的平凑拼出这个凌乱的我们。

《李献计历险记》观后感800字


《李献计历险记》观后感:致所有在爱里孤独执着流浪的人

从不觉得孤独是一个不好的词汇或者是一个不好的形容词,已经看过好多遍《李献计历险记》,这个不到半个小时的短片,是几年前在杂志上推荐看到的,看的时候是抱着这部片既然是很喜欢的杂志的推荐而且好像动画效果做的还不错的心理去看的,因为好像被导演采访时京片子的语气所感染,所以去看了。
李献计是一个诙谐的名字,王倩则是一个在人群中叫一下会有很多人回头的女孩的名字,不知道是导演故意的设置,让这两个人的故事从名字就可以看到天差地别,还是无心的设置,故事是很新颖,游戏的设置和创意也很特别,在看到王倩和李献计在海边的默声对话的时候忍不住流泪,而且之后每一次看到这个地方就觉得眼泪忍不住,我不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但是几乎每次感情有问题或者不顺畅的时候这部小短片我都会重新看一遍,越来越觉得爱是一个人在信仰里孤独的流浪。
短片里面的李献计因为差时症和同样患病的女孩王倩认识并且相恋,初始时的爱情都是美好的,两个人在人民公园约会的时候经常会扮演不同的人,因为差时症的缘故故事里面李献计说我很感谢这个病,让我和倩扮演的人生可以以世纪为单位计算,和相爱的人以世纪为单位在一起是所有人的梦想吧,所以他们是很幸福的,可是像两个精神病人在一起很开心一样,当一个人病好了之后,这一段感情并不美好了。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王倩病好了之后,李献计得到了一个打穿之后就可以穿越的游戏,在游戏中踏上了寻找王倩的旅程,他说我只想回到王倩病好之前和他在一起,他坚信自己可以打穿这个游戏,为了打穿游戏,他把双手换成没有痛觉的钢铁假手,卖掉自己的肾请来日本的游戏高手,为了买提高反应能力的药剂去运送文物,和本拉登死磕,这也许是为爱情做的很疯狂的事情了,但是谁不曾向往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呢,每个青春期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疯狂的希冀。
在寻找和执着的过程中,李献计真的如愿以偿的打穿了游戏,可以并不能把握自己所穿越的时间,所以执着的一次又一次去打穿这个游戏,其中的一次他打穿了游戏见到了王倩,王倩劝慰他不要执着,留在当下的现实中,也许两人之间还有可能,李献计只是说,你知道,怜悯的爱情不是我想要的。。。。时间汹涌的流逝中,李献计也在汹涌的流逝,当他终于找到那个对的时间对的人的时候,岁月的斑驳把他雕刻成了一个不能配得上王倩的老年人。故事的结尾李献计说,当我看到王倩的时候,好像瞬间经历了一生。
我不知道这个结尾是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心中隐隐的有失望,但是却又无可反驳,好像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坏的结局,也许曾在爱有些人在爱中这样孤独执着的疯狂过,也许也有人没有这样的感受,终其一生在勇敢和犹豫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也许有些人清醒理智的主导着自己的一切,不允许误差的存在,或者在最后都及时调整了这个误差,可是在看到那些默言的对话的时候情绪会在一个瞬间被勾起,然后带着叹息慢慢消逝。
每个人活着都有爱,亲情之爱厚重且无以为报,友情之爱包容互助有无,爱人之爱则像是冰糖葫芦一样,带你瞬间体会世间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到的味道,但是却都是爱的味道,李献计是一个人在爱里孤独执着的流浪,但是至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因为他的人生很单纯,只有爱,但是生活并不单纯,所有的爱都是爱也都是牵绊。
执着可以堕落,但生活必须推着我们向前走也许这正是我们都做不到这么纯粹的原因吧。

观《李春天的春天》有感


《李春天的春天》观后感

这一天总是想说点什么才能安心,躺在床上的时候才不会那么焦虑。就像每日都要给男朋友打电话一样,不是为了询问他每日去哪了跟谁在一起什么的,只是单纯的想听听他的温柔的声音,这一日的疲惫劳累不开心都消失了。这也许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虽然我还在赶qualifing report,但是还是忍不住看了会《李春天的春天》,继而忍不住想写点东西了。今天正好看到李春天收到梁冰爸爸寄给她的信,在看过信之后她决定去找梁冰,把藏在心里许久的话说了出来。这一段拍的特别真实,因为我看到李春天的闪闪烁烁的眼神,我知道她是不自信的,正如她自己了解的那样。她觉得她似乎没有对生活的发言权,所以她不敢在外人面前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她就鼓起勇气,开始不紧不慢的边说边思考。眼神时不时停留看着对方,但大部分时间她在看着别处,我想这不是她的不自信,她那样幽深的眼神早就穿透了人心,对于生活她何尝看不懂了,只是她自己常常试着去包容,于是在李春天的生活里,你很少能听到抱怨这个字眼,是不是?

观《李保山》有感600字


观《李保山》有感600字

原创: 我回来了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去看《李保山》,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以为会是个乏味的电影,想着有机会就溜。可结果却是,连卫生间都没去一次。看完整部电影感触还是很深的,尤其几句台词,触动比较大。

"站在今天看明天。"

听过无数次类似的话,却很难做到。不是因为看不到明天,只是今天容易出现"突发事件".许多看到的明天,只会成为日后马后炮的谈资。就像马云说的:"很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看明天不难,每个人都喜欢假装正经地想"大事";看准明天,也不是特别难,只要多看、多想,基本的大方向都是能看到的;难的是敢于为看准的明天而去改变、坚持,毕竟明天有太多的可能了,失败和成功或许就在你现在的一念之间。

"一个人的脾气和他的格局有关。"

你的格局多大,你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格局大的人不一定会很成功,但至少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失了方寸。格局一方面是见识的表现,一方面也是自信的体现。因为见识足够,所以能够见怪不怪;因为有着自信,所以能够坦然面对大多数的情形。

同时,格局会对选择会产生巨大影响,格局越大,看到和想到的事物就越多,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就越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这是电影中李保山的老师对李保山说的话,他想让李保山明白有些事,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努力到最后,有些事情本就是需要接力的,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跑好自己的那一棒。

人不会青春永驻,但时间总是向前流逝,也差不多是时候从父母手中接过交接棒了。可能还没准备好,也可能毫无头绪,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不接交接棒的理由。先开始跑起来,然后结果交接棒,最后把我们的这一棒跑好。

好吧我承认, 我自己也觉得我在讲一些大道理、空话,三句话我还没能完成任何一句。但总觉得慢慢来吧,有了觉悟,后面应该会越来越好的。

观《李茶的姑妈》有感


观《李茶的姑妈》有感

原创: 江南教育

世界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但是世界上的悲剧大多和金钱脱不了关系。——三毛

国庆节放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这部电影。刚看到这个影名,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许多问题:李茶的姑妈是谁?她怎么了?电影为什么叫李茶的姑妈,而不是直接叫李茶姑妈的名字——莫妮卡?后来听说这个电影是麻花电影,搞笑类型的,就更加感兴趣了。

电影一开始为我们介绍了李茶,他是一个痴情的人,追求露露五年,终于露露答应了他的追求,并决定和他订婚。这个电影的剧情就是围绕李茶和露露订婚开始的。当后面得知露露愿意和李茶订婚的真实原因,我不由得为李茶感到悲哀。露露的爸爸的公司濒临破产,他听说李茶姑妈特别有钱,便想让露露和李茶订婚。我想,就算他们最后在一起了,也不会快乐的吧,因为他们是被金钱和利益所捆绑的两个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原则、尊严、梦想等等。

电影最让人感触的事就是那个大渣集团的小职员,他在集团辛苦打拼了五年,眼看着别人升职加薪,他却原地踏步。对于这次莫名的和经理出差,他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为了升职加薪,不惜一切,于是假扮上李茶的姑妈。期间一路坎坷,最后随着大渣集团的破产,他也失业了,最后事业上一场空。这个小的职员就像现在很多职场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梦想,热情,每天努力工作着,但是命运有时却和他们开着巨大的玩笑。我一直都相信释迦摩尼所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中所要遭遇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巧合,而是你该要遭遇的,你战胜了它们便成功了,你若在它们面前低头了,你也许真的失败了。”

电影最荒唐的事就是两个年过半百的男人,为了金钱,竟然争着要和莫妮卡结婚,甚至为此要自杀。金钱或许真的是万恶之源,因为金钱,这个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了私心,他们相互猜疑,相互暗算。记得有个名人说过:“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因为金钱,社会道德正慢慢变得薄凉,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金钱关系。我想,这个应该就是电影想要反映出来的主题吧!

我们应该像小时候唱的儿歌一样,在马路边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对于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起贪欲,禁得住诱惑;对于人和人之间,多些真诚,少些套路。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美好。

文字 | 方星星 18计算机3班

看变形计有感


看变形计有感(一)

无意之中看到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在节目之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苦,什么才是汉子,什么才是母爱与父爱,在爱的阳光下,心灵一次一次的被冲洗。在苦难之中,求学的艰辛,那些山区的同龄朋友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为美好生活他们在奋斗着努力着。

但在节目中,那些富贵的公子哥们,他们在苦难面前,在贫穷面前,在条件困乏的大山里,他们没有了公子哥的气概,他们露出了人的本性,他们流露出着他们的爱,他们的心灵被一次又一次的洗刷。

原本为我天下的公子哥们,在大山之中,他们发现了人的本性,他们用自己心灵的去传递了自己的爱,在大山的生活中,他们看到了大山的孩子对家的责任他们对父母的理解,他们对朋友的关爱,他们在生活中的独特的快乐,他们在贫困之下对知识的渴望。“公子哥”们在体会着大山父母的艰辛,他们学会了为他人着想。他们的人生观在大山的生活中从新建立,他们流露出了真心的泪,他们的心灵遭遇了一次彻底的洗刷。

大山的孩子们在面对从不敢想象的富裕生活中,他们体会了城市孩子的所谓幸福,他们在繁华忙碌紧张的城市之中并没有忘记现实的自己,他们看见了只有在书中电视中看见的东西,他们并没有忘我,他们只是在励志要好好读书,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感受那些幸福生活。他们在紧张的生活中,知道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别人永远不能帮助你,他们让城市的父母知道了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其实要的只是父母的一点精神上心灵上的关爱,他们要的不是名牌,不是金钱。

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孩子心理想要的是什么,多少父母给了自己孩子想要的东西。大山的父母给了孩子们贫困让他们知道了知恩图报,但却没给他们一个快乐美满的生活.城市的父母给了他们物质金钱的满足,却少给了他们他们想要的爱。

看变形计有感(二)

从《变形计》开播以来,我一直作为它的忠实粉丝,密切关注着,几乎每一期我都看过。《变形计》真是一剂良药,抚平了城市少年内心的狂躁,安慰了农村孩子脆弱的心灵,这真的是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让人警醒,又让人深思。

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一味的索取,还是一位的给予,似乎都太过极端,凡事还是需要掌握“度”。

每每看到城市少年悔恨的泪水,变形意味着成功。其实每个孩子最初都是天真善良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铸造了截然不同的性格。要说其中的过错与责任,我想父母也是脱不了干系的。“钱”对城市家庭来说,不值得一提,因此他们肆意挥霍,任意妄为,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他们也因此忽视了家庭给予他的温暖以及亲人们的关爱。而农村孩子,一直保留着内心的那份纯真与美好,他们怀揣梦想,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也常常会“为五斗米折腰”,但他们始终捍卫自己的尊严。当两个家庭互换,换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孩子们灵魂深处所缺失的东西,后者才是意义所在。因此,我们看到原来越多的变形成功的家庭里,城市孩子变得勤奋上进又不失爱心;农村孩子变得奋勇拼搏又不失纯真。原来的东西还保留着,没有的东西也被弥补的很好,我想这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变形计》给人希望,让人重生,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

看变形计有感(三)

在毛泽东时代,夫妻之间有矛盾有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教育,如今的年代,没有那些政策,也不再有人无偿而有义务地要帮助你,但是相应地在这个年代出现在《爱情保卫战》这样的节目,让人们看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社会公德。在毛泽东年代,讲劳动最能改造人,于是上山下乡改造知识份子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大革命,毛是相当有远见的相当伟大创造历史的一代英明领袖,只不过人无完人,他也有犯错和能力有限的时候。

今天,我们都来看看湖南电视台的《变形计》,就不难发现,毛的英明和远见。并不是说每一个生活条件好的人都丧失神志,但确实人的本性就是这样越是安逸享乐的生活越容易使人的思想品德丧失。城市里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还玩得好,正所谓“玩物丧志”,而一个人的良好的品德,心灵上的真善美,往往是在劳动和吃苦中激发,坚强的意志力也往往是在困难与汗水中得到磨练。

观电影李保国有感作文


7月27日,**县数百名党员干部、教育科技扶贫工作者及部分驻村第一书记满怀激情观看了影片《李保国》。“我宣誓,争做李保国式扶贫干部,学习李保国精神,争当新时代楷模。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传承优良作风,勤奋为民务实,忠诚干净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语气铿锵、群情激昂,电影放映前,**县80余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齐声宣誓,道出了全县600余名驻村干部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决心和信念。看完衡水首映片,感触很多,李保国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学习和深深反思的地方。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996年岗底村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救灾指挥部官员提出简单的解决村民当前利益损失的方案遭到李保国坚决反对,李教授主张救灾不仅要解决村民的当前困难,更要保障村民以后的生活。相比救灾官员的目光短浅,李教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救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贫困状况,显然更切合岗底村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当前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在回应群众现实问题时应该学习的地方。

第二,国家利益为重。影片中李教授在河北农大培养出的优秀博士生陆超毕业后想和女朋友去美国发展,李教授却对他说:“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坚持劝他留下来为国家效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李教授毫不犹豫地让陆超留下来继承了自己的扶贫事业,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他的学生们带了好头,在榜样力量影响下,影片最后出现了无数个当代愚公的继承者,完美的诠释了国家利益为重的真谛。

第三,接地气。剧中李教授给岗底村村民上第一节课讲解管理苹果树的知识,村民听不懂,他发现必须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影片以后的剧情中,李教授和村民接触总是用最通俗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大家,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带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只有俯下身子接地气,深入群众中去,才能得出有用结论,赢得群众信任,取得事业成功。

第四,干事业需持之以恒。李教授在向村民推广促苹果红的纸袋时,大多数的村民不领情,甚至用李教授自掏腰包买来的纸袋糊窗户。李教授没有放弃,苦口婆心劝导村民用上纸袋,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教授的妻子带孩子来到村里探望李教授,孩子因村民对其父亲的不满被打,李教授也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事业……,最终,35年扎根太行山区,取得28项发明专利和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开展培训800多场,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创造经济价值35亿元以上,李教授赢得了岗底村全体村民的信赖并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浮躁之气盛行,当今社会的人们似乎缺少了干事业持之以恒的毅力,李教授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持之以恒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的道理。

第五,和谐的家庭是成就事业的后方保障。影片中李教授的妻子郭素萍带着孩子探望李教授时,孩子被欺负受到委屈,郭素萍出于对孩子的心疼责怪了李教授,但事后郭以邀请李教授跳舞的方式表达了对李教授的坚定支持,在影片之后李教授扎根岗底村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一直可以看见郭素萍的身影。家和万事兴,夫唱妇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郭氏向我们很好地说明了上述道理。

第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影片中改变岗底村贫困村面貌的是李教授的老师于宗周,李教授,李教授的博士陆超,他们师徒三人用自己所学到的农业知识因地制宜地帮助岗底村脱贫致富。知识就是力量,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至理名言。

第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影片中省扶贫办召开的会议上,某领导未经调查就说岗底村土质不可以种植红树,李教授当场对该官员说“你调查过吗”并拂袖而去,经开发治理,李教授治理的荒山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脱贫攻坚行动中,每一个扶贫人都应该学习李教授这种精神,俯下身子,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找出致贫真正原因,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立下愚公移山志,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第八,技术长在泥土里。片中李教授朴素的这句话,说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攻坚扶贫中,贫困群众为何致贫,贫困户需要什么,面对致贫原因如何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真正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对岗底村土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李教授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适应当地发展的扶贫新模式。

第九,诚信是人最大的资产。李教授带领岗底村村民种植出质量好、价值高、行情好的苹果,因一批苹果不合格李教授亲自开着拖拉机将苹果销毁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的神经。这一幕和当年海尔张瑞敏将不合格的冰箱销毁如出一辙,人无信不立,诚信永远都是一个人的无形名片和最大资产。

第十,有担当,讲奉献。“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活着干,死了算!”……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李教授向我们广大共产党员展现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有担当!

第十一,爱人民,人民爱。影片最后,载着李教授骨灰的灵车缓缓向岗底村驶去,虽没有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但站在路边送行的人群传达出来的心情是一样的——不论伟大与平凡,只要你心中装着人民,你将永驻人民心中!

观《李司法的冬暧夏凉》电影有感


观《李司法的冬暧夏凉》电影有感

原创: 何清明

离观看《李司法的冬暧夏凉》电影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是他那化着妆的样子与群众联欢的情景依旧印象深刻,特别是在群众家里发生事件后,没有御妆就前去处理事件,被误打昏醒来后还忙着调解纠纷,他的为民情怀深深的感染着我。

剧情里的主角将现实中的司法工作者的日常描述得活灵活现,以点带面的映射出全国司法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部门,人少事务多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到开展普法宣传小到每家每户的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去处理,只有把可控的矛盾在基层化解了,一寨一村的安宁才得以延续,社会的稳定才有保障。

李司法的工作同样也反映出了每一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结果的好坏同样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最直接检验工作成效的方式就是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重新犯罪率。管理服刑人员的工作不一朝一夕的事,和基层司法工作一样,需要一种长期打交道和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处理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摆摆道理有时候就可以处理好;处理服刑人员之间的矛盾关系涉及到执法问题,需要民警对监规纪律掌握得精准,处理结果做到心服口服。

观影所得,李司法代表了在基层一线的司法所人员,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情怀;联系监狱工作,把教育改造好服刑人员的工作同样升级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大墙内的执法延伸为服务于国家的安全稳定,保障人民民安居乐业。

做好监狱工作,李司法成为了一面镜子,他对人民群众的情怀和对工作的热爱,成为激励监狱人民警察扎根监狱事业中的一种催化剂。同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才会显出你的不平凡,只有把监狱工作的小事做好,服务社会的大舞台中你才有大作为。

观“心灵清泉”微讲堂有感——小谈李苏


周五,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了“心灵清泉”微讲堂,其中有三位同学提到了李白与苏轼,令我受益匪浅,我便浅谈一下我对李苏二人的一些小见与感悟。

苏轼
首先,说一下苏轼。有人曾说,“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是洒脱不羁的才子苏轼,也是冠绝古今的文豪苏子瞻,更是“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的苏东坡。他是我十分敬佩的诗人,是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才子。
回顾苏轼的一生,应当是破碎浮沉、跌宕起伏的。他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壮志豪情,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自此,“苏轼”就变为了“苏东坡”罢。起初,苏东坡在黄州“四无”——无财、无粮、无友、无住处,一度深受打击,再加上生活所迫,他也曾如常人一般迷茫、愤恨而无措,可他毕竟是苏东坡呵!短短几年,他便从昏沉的泥沼中拔身而出,开始乐观地适应、生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走出困境,在黄州安居乐业、体味人生。仿佛命运再不堪,在苏东坡那里,都会变得宽阔、平淡,都会变得有趣。
阅读苏轼的诗词,苏轼有趣的灵魂便可见一斑了:他是一位美食家:“平生为口忙”“人间有味是清欢”,他在一个偏僻的小州,忘却了自己的悲痛,乐呵呵地“烹羊宰牛”,炖着“东坡肉”,炒着几道小菜,几壶小酒满上,岂不美哉?他是一位慈善家:他组织民间慈善机构,掘井取水,使百姓不必再用污浊渠水,劝导百姓以药治病,亲力亲为,救死扶伤,甚至开门授学,使当地读书求学蔚然成风,“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一个人,便托起了一座城,一个州;他还是一个好朋友,“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说不上哪天,他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你门前,笑眯眯地邀你同他游玩哩!
苏轼,“人而仙者”。他本是个平凡而苦命的人,却从平淡的生活中悟出几分“仙气”,凭借他的“仙气”来解脱人生的愁苦。
或许,苏轼的一生以这句词概括最为妥帖罢: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白
提起中华传统文化,无人不想起唐诗;提起唐诗,无人不想起李白。李白,使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诗仙”,是中国最有名的诗人——上至白发老叟,下到蓬头狡童,无一不读过李白的诗,无一不认识李白。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也被贺知章惊叹为“谪仙人”,乃神人也!那么,李白究竟神在哪儿呢?
外貌。李白自身气场很足,人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白本人也“自恋“地描写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虽然可能含参夸大地成分,但也可见几分李白身上的“仙”气。
爱好。都道李白平生爱好有三,饮酒舞剑吟诗,这也确实不是谣言。李白到底有多好酒呢?孤独时,得意时,惆怅时,欢愉时……无一不是喝酒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正是李白的好酒,才使得他的诗中总留有一股令人“欲醉还休”的神韵罢。难怪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学识才华。毫不夸张的说,李白是个天才:“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自小,他便展现出夺目的光华。他一生作诗,流传下来1000余首,更多的,可能已流失于历史的长河了。
李白的一生也如苏轼一般,坎坷波折,壮志未酬。临终前,他自己也感慨,“大鹏飞兮振八方,中天摧兮力不济。”可回顾李白的一生,确实快活肆意的——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半生游玩交友饮酒,无拘无束。就像余光中先生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被称为“仙而人者”。

苏轼是“自人而仙”,李白是“自仙而人”,若把他们比较呢?是没有结果的。李白像邻家的兄长,兴致来了便同你高谈人生理想,苏轼则像可亲的长辈,带着人间的烟火气,跟你闲聊二三;李白像天上月,苏轼则像案上茶;李白心怀星辰宇宙,苏轼放眼苍茫人间……这样的他们,怎能让人不心生喜欢?
就像有人说的那般,“李白是用来崇拜的,苏轼是用来喜欢的。”他们都是我十分敬佩的诗人,也是诗词界巍然屹立的两座高峰!

且留忠魂映太行(观电影《李保国》有感)


且留忠魂映太行(观电影《李保国》有感)

河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的主旋律电影《李保国》,通过李保国师生三代扎根太行,开荒拓土,接力扶贫,科技富农的感人故事,艺术再现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三十五年如一日,坚持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精神内涵。

影片节奏紧凑,情节曲折,让人时而握紧双拳,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流满面,尤其是电影当中的几句经典话语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1

第一句话,"一个人不要老想着爬多高,要想根儿扎多深。"

这是李保国教授说给他的学生的话。他自己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李保国教授的一生淡泊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沟里的农民脱贫致富。他把根深深地扎进了太行山,把一片深情献给了这群最让人牵挂的人。三十五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区的沟沟洼洼,每年在山区的时间都在两百天以上。

为了摸清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教授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点着油灯彻夜研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通过影片的讲述,笔者看到了一个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形象,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

第二句话,"活着干,死了算!"

这是躺在病床上的李保国教授听到农民们种果树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毅然拔掉针头,冲出病房,奔向心中挂念的山沟时说的一句话。

短短的六个字,是如此的斩钉截铁,坚定有力,振聋发聩。

在笔者看来,这句话充分展现了李保国教授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共产主义信仰,一种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责任,一种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把一生交给党,交给国家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3

第三句话,"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

这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这位太行赤子的传承精神,这片热土培养了李保国,还有他的老师以及学生,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为太行披绿、为富民奉献,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品德。

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曾经说过,他"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黝黑的脸盘下挂着几撮胡子,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很难看出谁是教授".影片中时刻传递着一种社会正能量,传递着这种"太行精神".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4

影片中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这对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感召!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想有所作为,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喊喊口号,还必须要沉下心思,俯下身子,踏踏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永远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才能真正把握李保国精神,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在工作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影片的结尾,李保国一身豪气,大步向前。在他的身后,莘莘学子步伐从容,前赴后继。画外音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当其时也,画面与话语交融,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李保国教授的事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代中国,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怎样才能凝聚中国力量,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正是:

三十五载染风霜,扎根泥土挺脊梁。

中国精神今犹在,且留忠魂映太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李献计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李献计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