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社会性动物读后感 > 地图 > 社会性动物读后感

社会性动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6-25 来源:互联网

社会性中的人性 ——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山彬加代子。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社会性中的人性 ——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山彬加代子,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社会性中的人性
——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山彬加代子
高一1班 候勇志
山彬加代子这位“来无影去无踪”的角色,着墨不多,看似只是一个龙套,但她却也为《流浪地球》增添了诸多“人性色彩”。
加代子的出现是为人民“叛变”做准备的。加代子与男主的相遇揭开了两人的爱情序幕。男主在进行中断达两个世纪的奥运会中机动冰橇拉力赛时,深陷于四周无边无际的黑暗星河。人类本是群居动物,孤独常常是人类最致命的敌人。在胆怯得差点哭出来时,他遇到了一位日本选手。没错,就是山彬加代子。
在漫无尽头的冰原之上遇见一位长发姑娘,男主连一句话都还没说,甚至还没看到她长什么样子就把自己的后半生决定了。加代子也是和男主一样,神奇般的去“领了证”,而且还神奇地获得了生育权。

两个人便开启了自己的实验探究与社会实践的航程。
加代子的出现无一步联系着“流浪地球”的变化与未来。然而,她鲜明的人性光辉却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加代子也是勇敢得无话可说,飞机窗外的反物质爆炸的闪光也不能让她畏惧那么一分,即使后来因为闪光而失明了一个多小时。
伴随着加代子的是“流浪问题”一个接一个提出,地球的逃亡之路程也快接近了尾声。离开木星时,地球已经不再需要返回,很明显,地球的逃亡是一个单程之旅。漫长的流浪时代真正开始。
不知飞了多少个月,所谓的“人类文明”的火苗开始蔓延了。
在人类文明的混乱中,加代子也被这火焰所感染了,接过了冲锋枪……而此时的男主也没有闲着,参加了联合政府的军队。
这些盲目从众的群众认为氦闪的魔爪不会伸向自己,一切都和平时一样,加代子也是如此。
夫妻俩人结婚还没多长时间,各自就背起了枪械准备“刚枪”了。可事实并不是如此,加代子是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女子,在男主与那十几万群众斗争的时候,她已经战死在了澳洲。
加代子与男主的婚姻产生在因日益浓重的人类灾难而对爱情已渐麻木的时代。虽说是夫妻,但她仍然没有丝毫犹豫地听信传言,与政府,乃至自己的丈夫对抗。

“人性”的本质大概就是“社会性“吧!这个世界,哪里又有单独的人呢?怎会有单纯的人性呢?
人类面临灭亡危机时刻的山彬加代子如此,今天,我们大概也是这样吧。
点评:
科幻获奖小说《流浪地球》中的山彬加代子不是刘慈欣着力刻画的人物,但是,在这篇读书随笔中,作者却在为数不多的着墨中,独具慧眼,将于东鳞西爪中捕捉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由此对人性的社会化现象进行了思考。文章发人深思。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人性的一面镜子 ——评小说《流浪地球》


人性的一面镜子
——评小说《流浪地球》
高一13班 董信善
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流浪地球》爆了。很不幸,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但我有幸拜读了小说原著。虽然人物塑造上大相径庭,但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及其深刻的主题,仍触动了我的内心。
小说中对于“我”的爸爸的描写篇幅很少,却把人物塑造得很形象生动。
当看到爸爸对妈妈说,他爱上了我的老师,并打算离开“我们”时,让人感觉他很渣。但妈妈却一点也不在乎。当人的生命都很难保证时,当逃亡的欲望压倒一切时,原有情感真的会消失,但,这就是真正的人性,人性中总是充满自私、贪婪与欲望。当求生的欲望极其强烈时,情感就像赌徒在盯着收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上口的水一样吧。
这就是真正的人性,卑微而又自私。
当看到父亲在行动中牺牲时,我的心又仿佛被重重揪了一下。父亲诚然有着人性所固有的自私,却也不乏大爱。父亲虽然心怀小家,但他却也心怀“大家”。他为了人类的事业而牺牲了。他的死不仅是没有痛苦的,还是光荣的。正如小说中所说:“人类将自豪地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就是人性,人性的纯真与伟大,坚守与忠诚。
这就是真正的人性,伟大而无私。

而小说的高潮部分,不禁让我扼腕长叹——当发生叛乱时,地球派的五千人自守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他们本可以战斗到最后,但他们选择投降,因为他们怕战斗伤害他们的家园,他们可爱的地球。
但他们却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直到牺牲,因为他们坚信“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但讽刺的是,当他们死亡的那刻,太阳氦闪爆发了。“岸上的十几万人呆住了,似乎同海面上那些人一样,冻成了一片僵硬的岩石。”而“海面上最后的地球派仍稳稳地站着,仿佛五千多尊雕像……”
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性。在这个世界上,有亮必有暗,有黑必有白,有善必有恶,有伟大必有卑微,有自私必有无私,而《流浪的地球》恰若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性的样子——光明与黑暗共存。
点评:
对于《流浪地球》而言,视觉的震撼当首推电影,而给人心灵带来更大震撼的,自然是小说中对于复杂人性的表现。人性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好坏标签,如小说中的“父亲”;人性也从来没有所谓的非黑即白,如小说中的地球派与反对派。这是一篇深入思考后的读书随笔。

眼眸中的瑰色星海 ——评电影《流浪地球》人物韩朵朵


眼眸中的瑰色星海
——评电影《流浪地球》人物韩朵朵
高一1班 康文珂
“戴上这个还能吹泡泡糖吗?”
“户口,你有没有在听我讲话?”
孩子气的问题接踵而来。虽然《流浪地球》的影片时长近两个小时,其间不断被科幻的场景和丰富的想象所震撼,可每次回想,脑海中铺天盖地是她的笑靥。她清清的眼眸里,是亿万星辰共舞,是无数烟火摇曳。
澄澈的眸光流转,纯真的笑容透着天真的皎洁。她有着初中生该有的可爱模样:穿着中国特色的校服,嚼着泡泡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让我探究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她的圆脸上——即使是在人心慌乱、不见春阳的逃逸岁月,在这个天空与人心都是灰蒙蒙的时代,孩子们的眼睛里依旧是晴空万里。是韩朵朵的一双眼眸,是孩子们的纯真眼眸,燃着一个时代一个行星的希望之火。孩子梦一般的眼睛,是一个时代的朝阳。希望,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其实,每一部作品中都应该有孩子的存在——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所有的问题都能变得简单;从孩子的心理去感触,简单的世界又变得细腻;从孩子的眼睛眺望,才能看见一整个世界。
当收养并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韩子昂在高楼之下牺牲,她声嘶力竭地哭喊,向着牺牲的爷爷呐喊,向着逃逸时代呐喊,向着太阳呐喊……可她盈盈的泪水啊,再也不会折射出只有在太阳下才闪现的七彩的光彩。在一个孩子的泪光里,折射出一个世界的伤痛和悲苦,这是《流浪地球》中逃逸时代共有的悲伤。
在回家与运送火石的岔路口徘徊,是选择奔向地下城里的家,还是毅然奔赴“战场”,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孩子身上可贵的人性无疑是任何一个时代中最珍贵的东西。地球与木星就要相撞,在全人类陷入无尽的悲哀与绝望中时,是在绝望中与家人拥抱,还是飞蛾一般扑向那看似根本不存在的火光?她也曾挣扎着说要回家,也曾问自己为什么做那么多无意义的挣扎,也曾怨恨过没能救爷爷的救援队的王磊队长,这本就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自私。可痛苦的挣扎之后,她的目光投向似乎毫无希望的前方——最纯粹的人类便是孩子了吧!韩朵朵的选择就象征着复杂人性中最可贵的那一部分——不熄灭希望的火焰,我们一心向前。

孩子的眼睛里看见希望的火焰几欲熄灭,残存微弱的火星,便会站起来向世界呐喊,要让全世界都听到,要让太阳和木星都听到,要让遥遥无期的整个宇宙都听到——这,正是我们,是可敬可畏又可歌可泣的人类,是生生不息永不低头的人类文明永葆绿色的芽!
我跌入她的灿然星眸,在浩瀚星海中,看见一整个世界的模样,瞥见一个宇宙的烂漫。
是谁的眼眸盈满瑰色星海?
点评:
小孩子说出的话更真实,不经修饰的美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最平凡的韩朵朵身上被赋予了最珍贵的也是最平凡的生存权,在韩朵朵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灾难中人类的渺茫希望。本文没有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人物性格上,而是透过人物言行,剖析了人物灵魂深处更为厚重和深沉的悲凉与不屈。

荒野中的人性 ——我观《荒野猎人》


荒野中的人性
——我观《荒野猎人》
文/史先慧
年后的第一次大休,去支持了小李子的《荒野猎人》。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白人入侵美国中西部,大肆砍伐森林,猎杀野兽,与当地土著矛盾尖锐。主角格拉斯与同伴入侵苏族领地,大量猎杀动物获取皮草,受到苏族人围攻,死伤过半,乘船撤离。苏族人穷追不舍,无奈弃船上岸,森林荒野里逃生。格拉斯误入熊领地,遭母熊攻击。虽最终击杀了母熊,但在双方激烈较量中也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咽喉撕裂,血流汩汩,一度昏迷,奄奄一息。同伴只得用担架抬着格拉斯逃亡。
大雨,暴雪,陡峭的山路,里族人的追击,加上菲茨杰拉德为代表的不满抱怨声,队长亨利终于做出帮格拉斯痛快“上路”的决定。可犹豫再三,仍下不了手。于是一百美金高额悬赏,征求队员留下来守护格拉斯,陪伴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并要好好安葬。格拉斯与印第安女子一起生的儿子霍克及儿子的好友吉姆无偿留下来,以便所有赏金留给菲茨杰拉德使其勉强留下。
“只要得一息尚存,就不能退缩。深呼吸,不要间断,深呼吸。”妻子温柔的话语反复在耳边回响,唤醒格拉斯生的欲望。其生命的坚韧激起菲茨杰拉德的烦感,多次目露凶光。终于趁霍克与吉姆都不在场,逼迫格拉斯答应“帮他停止呼吸”的方案。在实施“捂死”格拉斯之时,霍克归来,目睹一切,强烈制止,激烈争斗,被利剑刺死。菲茨杰拉德以追杀迫近欺骗吉姆,把格拉斯抛弃荒野。
翻山越岭,涉江渡河,风霜雨雪,茹毛饮血,千难万险,步步惊心。格拉斯终于回到白人聚居地。完成复仇。
激烈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的惊险遭遇,让人感叹格拉斯强大的意志力。疾风、骤雨、暴雪,湍湍急流、陡峭悬崖、荆棘荒野,身体伤痛、野兽威胁、异族追杀,同伴的背叛抛弃,丧子的精神打击……能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的苦难,肉体上、精神上的,重重叠加,都没能动摇其生的欲望。格拉斯比海明威塑造的以桑提亚哥为代表“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系列“硬汉”还从容镇定、百折不挠。如果起初照顾儿子、陪伴儿子、不辜负妻子期盼是其活下去的动力的话,那么,儿子被杀后,复仇的种子在其内心生根、发芽,促使他内心不断强大。活着,总要有点意义,有些希望,有所守护。于是,他活了下来。
影片亦折射出人性的考验。前有猛兽,后有追杀,山高路远,天气恶劣。生死关头,面对重伤的伙伴,如何抉择?队长犹豫片刻,选择了善,选择让良心心安;菲茨杰拉德选择了恶,美其名曰帮对方解脱。所有的果,必有因。听其言,观其行。杰茨费拉德与吉姆的对话已暴露其人格。他讲到自己的父亲曾告诉自己:“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一只鸽子,射杀它,然后吃掉。”说完面露狰狞地狂笑。
于是明白了他一切丧心病狂、丧尽天良所作所为的缘由。一个没有信仰、无是非对错、无敬畏悲悯、无道德底线的人,注定是可怕的。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心中埋下的种子,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言行。正如格拉斯归来复仇时对队长亨利所言:“菲茨杰拉德眷恋的东西太多。”他利欲熏心,金钱至上,冷漠自私,无所不为。忘却了世间还有诸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格拉斯在接连失去儿子、好友后,刻骨仇恨也未对菲茨杰拉德直接下手,“让复仇之剑掌握在上帝之手”。没有亲手宰杀痛恨的仇人,血债血还,一尝报仇雪恨的快感。因为除了头顶的星空,他还敬畏心中的道德律。心中有上帝,有信仰,坚信上帝的公平公正,会惩恶扬善。
入侵,滥杀,破坏,造成种族矛盾突出,但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在广袤洁白的雪地里,格拉斯遭遇印第安人的追杀队。但因其在逃亡过程中,解救过首领的女儿,对方放弃复仇,放弃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一路追踪的敌人,避免了再次杀戮,避免了新一轮矛盾,避免了冤怨相报。拿出善意,不再贪婪,真诚交流,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情节不复杂,主演几乎无台词,真正在“演”。生吃鱼、马肉,躲进马腹中取暖等情节,的确是用生命在表演。面部表情、情绪情感变化不多。克制、理性,也许就是剧中主人公需要的坚毅性格。
冲着《泰坦尼克号》的男主去的,欣赏到《荒野猎人》的男主。二十年岁月,不动声色。主演还是那个,观众也是那个,心的地图却已沧海桑田。
观后即感,凌乱不堪。当时书写潦草,自己字迹已辨认困难。周末有闲,敲打键盘,是录之。

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 ——评电影《流浪地球》


田文一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在未来地球原理太阳系,进入地下城生活。刘启带着他的妹妹偷偷离开地下城。因为刘启违法交通规则进了拘留所。又因为刘启的一拳打在墙上,造成了拘留所塌陷,影响到了发射器,而后木星要撞击地球了,刘启和一行人通过自己和他爸爸的协作,成功让撞击模型的冲击力反冲,让地球远离木星。
影片是由刘慈欣编剧、郭帆导演的。电影的开头先回忆了主人公小时候,然后又回到现在,尔后又引出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最后,地球又开始了几百年的流浪计划,让我们又在后面的情节中展开了幻想和期待。
这部电影的某一些场景采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画出了主人公刘启和他妹妹的心理。比如他们在上海的金贸大厦,刘启的爷爷为了提前让队伍早点到达目的地,牺牲自己时,刘启和他妹妹非常悲痛。
电影就是用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刘启和他妹妹失去爷爷时,那种悲痛伤心、绝望的情感。这个场景令人十分感动,唏嘘不已。
我认为这一部科幻片,是我国有史以来做的最成功的科幻片,他的科幻的程度既达到了科幻片应有的效果,又不是太过于夸张。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呈现出一种科幻、高科技的风格。但是这部电影的内在,又有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感情在这部电影中,是一部令人意味深长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观后感,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科幻的旅程,“流浪”的地球

博罗中学高二(21)班 赵文慧

指导老师 温海峰

在刚过去的新年中,我在新年的第十分钟坐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的思考,所以我用笔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这部电影99分,不给满分的原因是电影就像作文,在中国一篇作文给满分,其本身就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品味电影的内容,首先能让我贯穿这部电影感觉到的一个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作为支配地球唯一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与地球不可分割,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就是包括不管是男女老少,贫困富贵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建成的,没有全人类的空前团结,相互协调,是不可能将井然有序的将行星发动机以相同的规格修建在相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思考,假如哪天真的在现实中,太阳真的急速老化,要吞没地球,人类达到电影所说的空前团结,会不会愿意接受联合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这是我无法解开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法干涉的,只有灾难发生的那一天,事实才能给我们答案,我选择相信一起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我们终究只是五维空间中事件可能性的一个分叉,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实践。

但是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衍射出的一个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团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全团结?我总结了全人类不团结的几个基本原因,能源空间,宗教信仰。但我感到讽刺的发现若灾难发生,在灭顶之灾下的人类,如果还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分歧,彼此内斗,到最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不会有争赢的那个奖品,这是一场注定没有意义的没有胜利的竞争,除了给对手带来打击之外,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斗争的一方终究会灭亡。

想到这我不禁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放下恨与妒忌,放下歧视与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人类共同进步呢?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哲学性思想推动人类发展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人类团结攻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上而不是在彼此斗争上,尽快张洼更多的智慧和科技,当灾难发生时,没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那就不会有人带着遗憾离去,不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不用靠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去获得庇护,我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思想境界比我高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道理会有比我懂得更透彻的人,我只希望这些人能产生影响,量变引起质变。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支线剧情,就是航天员刘培强和他儿子刘启之间的父子感情,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和父亲关系十分冷漠的人,所以我在他们之间看到了我和我父亲的影子,刘培强为了人类,放弃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处时光,常年不能和儿子相见,使得他们自己产生了误会甚至是仇恨,其实以观众第三人称的角度,会觉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好解决,有一个能为人类做贡献的父亲应该是每一个儿子的骄傲,我们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启应该理解并支持他父亲的工作,并引以为傲,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没有父亲的儿子和没有儿子的父亲都是人间的悲剧,当这种悲剧发生在无辜的自己身上,谁都会产生抱怨,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父亲而是我的父亲,我想刘启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在最后,得知父亲将牺牲自己保全全人类的刘启,也许是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以及对父亲的不舍,依然哭的十分悲痛,再多的仇恨都抵不过父子之间的血肉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看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不要等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

然后就是我对火种计划的思考,其实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身,就是延续人类文明,在这一点上,火种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看似并不矛盾,但是其实我觉得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这个概念太大了,更深入一点,有人可能认为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但其实我觉得都不是,真正该得到延续的是人类的感情,刘培强在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这是我和我儿子的最后一次团聚,为了地球,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看到这里,我觉得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要保护的不是这个行星地球,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它想保护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以及过年团聚的亲情,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如果最终真的放弃了地球,执行了火种计划,等人类到达了新的家园,靠受精卵大量繁殖出的没有情感的人类,他们没有父母,他们只有人类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那么人类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又不如说是一个文明没落了和一个新的文明的觉醒,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希望与大家分享,另外,这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光论其品质,绝对不输好莱坞大片,他会给你一种很陌生的感觉,你之前不会在这种水平的特效下看到那么多的中国汉字以及其他中国元素,中国地名等。

流浪地球观后感

八十班 韩晴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问:这堵墙是什么?——是死亡。

在发现未来400年内,太阳内部将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地球也将被摧毁时,人们做出了人类史上最大胆的计划——让地球去流浪。这个时代,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已经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底,深入了整个人类的灵魂,而正是这种刻入骨髓,深入灵魂深处的恐惧,推动着人类离开太阳系,到宇宙中去流浪。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为无数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它包含着人类这个种族亘古不变的永恒心声——我们要活下去。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时是归期。太阳的氦闪是流浪地球的主导线还是一次契机?如果人类不能带着地球去流浪,那,何处又是居住地?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类还是地球?

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处是归途,又何时是归期?流浪啊流浪,既是流浪又何是因由,又如何停止?流浪地球,流浪啊流浪,流浪的是地球还是人类,是人心还是人性?

有一道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如今这堵墙究竟是什么?

《破冰行动》中人性的多面性


《破冰行动》中人物性格比较明显,或嫉恶如仇,或残暴贪婪。但是有两个人物性格却极为丰满,他们都有内心的挣扎和反思的过程,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更接地气,更有存在感。
林宗辉,在塔寨属于不起眼的三房,没权没势,还经常受到大房二房的欺压。他,是一个不言苟笑的人,眉头永远紧蹙着,好像一直在沉思者什么。忧郁的眼神中透露出冷冽,让人不敢接近。他是一个坏人,制毒贩毒,他也有参与,也会分到一杯羹。为了维护宗亲关系,他也充当着逆来顺受的角色,向许多村民一样,他一再地维护和纵容林耀东的行为。三宝被害,二宝被打残,他选择忍耐;胜文被逐出塔寨以至于到最后被杀害,他选择忍耐;胜武逃离,怀孕的小玲被监视,不得到医院检查,导致胎死腹中,他还是忍耐;胜武被捕,命丧黄泉,他仍旧选择忍耐。他想过反抗,但是强大的宗亲关系使得他一再退却。他们是同宗同脉,他出卖林耀东,出卖制毒贩毒的村民,他就是宗族的罪人。所以,最后在李飞等人的劝说下,他虽然拿出了制毒贩毒人员的名单,但在祠堂整整跪了一天,他在向祖宗赎罪,他是塔寨的“叛徒”。最后,他撞到柱子上,被林耀东用枪打死。我想,就算林耀东不杀他,他最后也会选择死。拿出名单的时候,他已做好准备。
其实,林宗辉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他是一个在坏人堆里有良知的人,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小玲肚子疼,他不顾大房二房的反对,毅然决然把她送到医院。面对马仔的威胁,他用浸满鲜血的手予以警告。大房逮捕胜武,他在关键时候送来钥匙,帮助胜武逃跑。祠堂里的巅峰对决,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想当村主任,想通过正确的方式引领大家致富。他看到制毒贩毒带来的利益,蒙蔽了塔寨村民的心,他担心,塔寨的人民将会万劫不复。他看到村里老老少少都在为制毒贩毒狂喜,看到他们一副副麻痹的面孔,他想塔寨的未来在哪里?最后,与其说他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把名单给了警方,不如说他是从大局考虑,为了塔寨的未来着想。
辉叔的人物性格是丰满的,他是坏人,但又坏得不彻底。所以,我们对这个人物怎么也恨不起来。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忧郁阴鸷的面容下,隐藏着的无比强大的内心。
马云波,是禁毒局副局长。是一个满腔热血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
剧情刚开始,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英雄,在东山的几年工作中屡创佳绩,获得了无数的光荣称号。他的师父是李维民局长,李飞又对他及其信任,是一个满满正能量的人设。但是最后真想浮出水面,我们看到了他就是贩毒分子的保护伞,就是接受了三百万的贿赂的人时,唏嘘之声一大片。怎么会?但是真相就是这样,人人敬畏的缉毒工作优秀者马局,却是收了犯罪分子的贿赂的保护伞。这就像年年被评为禁毒模范村的塔寨,却是贩毒制毒的最大窝点一样讽刺。
是什么让马局变成这样?是他的妻子于慧吗?妻子替他挡枪,身中一百多颗子弹,能捡回小命就不错了。可是却要忍受万般疼痛的侵袭。毒品能够减少疼痛,能够让妻子活得快活一些。正好有个契机,贩毒分子找到他,不仅给他妻子提供毒品,还给他巨额费用,更主要的是能满足他当英雄的虚荣心。他有过思考,有过坚决地反抗,甚至拿枪指着犯罪分子,但是,最后仍旧是妥协退让。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好丈夫,但在工作中,他不是一个好领导。最后妻子的死让他了无牵挂,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走上正途,回归到好警察的行列。
马云波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面对犯罪分子毫无惧色,无所畏惧。但是他误入歧途,也许是身不由己,也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能够感觉到他的不开心。人有时候对自己也是捉摸不透,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定立场,做勇敢的自己。

这两个人物之所以丰满,是因为他们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的内心。我们有时候,干坏事了,心里总是充满恐惧,想要变好,但需勇气。我们面对一些诱惑,有时却也难以把控自己,激烈的内心活动,让我们不断反省,这样才能明白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总之,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定目标和方向,做正直的人,做有价值的事。

观后感《社会性中的人性 ——评小说《流浪地球》中的山彬加代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社会性动物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