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 地图 >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6-24 来源:互联网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最近,有一部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电影很火,得了奥斯卡奖。终于在上海上映了,在妈妈的邀请下,我陪她去观看了这部电影。这是一部音乐电影,讲述了皇后乐队的真实故事。
皇后乐队成立于1970年代,是英国最成功的、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著名的歌星Lady Gaga也是因为皇后乐队 《Radio gaga》这首歌而得名。这部电影为我们揭示了乐队成功的秘诀和背后的故事。皇后乐队在当时之所以如此火,如此受人喜爱,主要因为他们的歌曲唱到了人们的心里,与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他们的歌唱给那些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人们。主唱弗莱德在影片中讲道:“他们四个是格格不入的人,他们为格格不入的人而歌唱。”特别是那首《波西米亚狂想曲》尤为著名,这首歌除了摇滚风格以外,还加入了歌剧的成分,曲风前后不同,这首歌曲长达6分钟。剧中,乐队的经纪公司要求皇后乐队走一贯的摇滚路线,但是皇后乐队始终不愿意重复自己,更不愿意与其他乐队一样。他们坚持尝试不同的曲风,这也是他们受人喜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部电影有一个打动我的剧情,是关于主唱弗莱德的亲情关系。弗莱德是一个印度移民,他最初在飞机场当搬运工,他长着龅牙,讲话也不是很利索。他一开始并不被乐队其他成员看中,他的父亲对他去唱摇滚也不认可。弗莱德表面上对家庭叛逆,但内心还是想得到父亲的肯定。虽然他还是坚持玩摇滚,但是谨记父亲的教诲:要做一个好人,做好事。他和他的乐队去“拯救非洲慈善音乐会”无偿献唱之前,他去了父亲的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父亲,并最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皇后乐队成为摇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合,他们最辉煌的演出就是“拯救非洲慈善音乐会”。在这场演出中,他们唱了很多经典的歌曲,每一首都脍炙人口,并且嗨翻全场。这场演出也将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我们坐在电影院里为那些美妙的音乐如痴如醉,就像看了一场演唱会一般激动万分。走出电影院,我受妈妈的影响,也成了皇后乐队的小粉丝了。我下载了他们的歌曲,反复地听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2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选择看这部片子,主要是受了扑面而来的评价影响,记得当时听得最多的是,简直是听了一场演唱会。是的,本片的一大特色也确实如此,通篇下来完整的表现了很多经典歌曲,现场感十足,真的不亚于一场隆重的演唱会,也让我这个对Queen乐队仅仅停留在we will rock you等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又听到了那么多震撼的歌曲,简直太享受了。不过,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主唱,尤其是这个略显特殊的身份,即使作为一个这么有名、有钱的名人也无法应对自如。在那个年代如此,在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开放开来,更不用提平等了。不知道何时这才能成为所谓社会的主流,得到大家真正的认可,变成人们理解的正常现象,不再被特殊对待,过上所谓的正常生活。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5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能够在环贸体验IMAX版的波西米亚还是很震撼很带感的!一部有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持的电影,一个传奇乐队诞生和辉煌的故事,一个摇滚时代的音乐盛典!
作为传记电影,还原历史的同时却少了人物性格的描写,而乐队成员间的矛盾冲突也仅靠吵架来诠释,全篇太过依靠音乐来渲染情绪,那些脍炙人口的神曲被放大在IMAX银幕上,第三排的体验犹如演唱会现场,万人空巷的盛况更是如此,拉米马雷克激情投入的精彩演出撑满全场,不禁还是会为这么一个人物落泪,只要拍拍手跺跺脚,不用乐器也能摇滚,没有配乐也能掀翻穹宇,在IMAX厅感受摇滚音乐在那个年代的风靡是个不错的选择!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5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9排7座



We Will Rock You。
很多年前,听到这首歌,震撼的音乐写法,大概就是这样。
又过了很多年,才注意到原来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为什么是皇后,不是国王?。
又过了很多年,看到了这支乐队的主唱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一年是2019年3月份。
如果不是这首歌,不会去关注一部上映的电影,更不会关注到一个主唱,和他的摇滚历程。
个人传记电影的切入方式基本以年代或者事件切入的多,以代表作的角度,也许是音乐界的打开方式。
Rock You代表了皇后乐队,Rock You代表了弗雷迪,RockYou代表了摇滚现场,Rock You代表了英国,和它的伦敦奥运开幕式。

Bohemian Rhapsody。
原创力是皇后的第一机动力。
从开始他们玩声道,到之后的玩歌剧摇滚。弗雷迪的爆发力不仅仅在于他的龅牙,更在于他的头脑。如果没有弗雷迪的孤注推力,皇后乐队可能还是微笑乐队,驻唱某个酒吧,演出等打赏,然后各自回家,找一份主业工作赚钱养家。
激情,桀骜,放纵,和不在乎时间。
所有的元素都标明,原创者的构成成分。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谈判,只有干不干,砸不砸你家窗玻璃,和创作过程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小宇宙极限,然后生下他们认为独一无二的旷世杰作,比如Bohemian Rhapsody,剩下的,交给大众的感官和打榜单吧。
弗雷迪的自以为是的小样儿,他的手势,他的腔调,他的做派,的确让人想给他一顿不打折的暴揍,可是他的坚持却又让人见识到惊为天人的演唱。
下不下手,反正他都能赢。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或许弗雷迪沾了主唱的光,或许就是以弗雷迪的皇后乐队视角,整部片子的镁光灯都围着这位英年早逝的主角转,但摇滚王者也是有团队的。
即使李白的三技能打完野回来能越塔五杀,也应该记住王者荣耀有三条兵线,五个王者的配置,没有其他四个人,任何一个英雄都会被狂虐。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的切入,是在团队内部争执时,那个牛顿淡定的拨弦开始的。这是片中春风化雨般将歌曲与情景的无缝接驳,让人为之动容。直到后来弗雷迪单飞,爆丑闻,患艾滋后重归团队的办公室,大家熟悉而陌生的味道,都是满血复活前的期待。
正如大多数乐队的结局是以解散告终,不管谁曾是MVp,都是团队的荣耀。

We Are The Champions。
这首大合唱,也是大绝唱,通告了一个劲量的摇滚风暴。
已过多年,历久弥新,音乐响起犹如不隔夜的火山,这大概就是经典的特征。
然而,我依然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和各自在乐队的角色,但我又多记住了他们几首代表作,和曾经的皇后时代。
毕竟,代表作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封面。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4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昨天,与好友又一次来到了亚洲最大银幕,观看了在本届奥斯卡获奖4次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有人抱怨国家电影局剪掉了太多,但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大陆上映,本身就是一个惊喜
拉米马雷克的影帝表演成功地展现了弗莱迪摩克瑞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了解了一群与我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中,出现片名之前是弗莱迪走上舞台的画面。在那个镜头里,观众本来看到的是弗莱迪的背影,但随着镜头推进,画面变成了弗莱迪的视角。这预示了整部作品叙事的视角,这种手法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中也出现过。

紧接着,电影回到了弗雷迪的青年时代。这种倒叙的手法在传记片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关于传记片的主角,观众多少是有了解的,影片没有必要用故事制造悬念,倒不如开头就把故事的结尾放进去。这样既突出了人物奋斗的历程和性格的变化,而不是人物的结局,更何况弗雷迪的结局并不是很圆满,又体现了人物在巅峰时期和在奋斗初期的对比。
影片十分具有年代感,使用的配乐都是皇后乐队的歌曲。展现乐队到处巡演的蒙太奇中,影片故意使用了风格过时的特效。
影片受到奥斯卡青睐的音效和剪辑也十分精彩。虽然电影被删减的痕迹较重,但最佳的观影方式还是在电影院。在乐队表演We Will Rock You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座椅在震。此外,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首部将立体声运用到剧情当中的电影。片中,弗莱迪让剪辑师把一句唱词做成双声道后,我们能清楚地通过影厅的立体音响听到效果。影片中乐队在录Bohemian Rhapsody中的高音伽利略时,特意先加入了一段公鸡的镜头,让观众以为这是鸡的声音,非常具有喜剧效果。
总之,《波西米亚狂想曲》对任何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推荐给朋友们!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8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杨晓林:《新民晚报》约稿。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被称为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佛莱迪摩克瑞的传记片。他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因缘际会,毛遂自荐加入杰泰勒与布莱恩梅的乐团,用自己横跨四个八度的超广音域、高亢璀璨的音色与戏剧化的表演方式,铸就了皇后乐团的旷世传奇。影片神还原了诸多场演唱会,如《波希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等划时代名作的创作和演出,特别是1985年Live Aid援非义演,表现得极为震撼和富有感染力。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特别之处,在于表现天才歌手辉煌成就的同时,细腻地叙说了这位龅牙叔音乐之外的另类人生。影片没有如众多充满正能量的传记片一样,用春秋笔法为长者讳, 为逝者讳, 为尊者讳,编织一个激荡人心的励志故事讲述传主逆势而上,通过拼搏奋斗战胜时乖命蹇,战胜先天缺陷和人性弱点,最终王者归来,或成圣作祖,进阶为人生赢家。而只是娓娓道来龅牙叔是何许人也?影片还原了传主佛莱迪的本真面目,重点展现了他的感情生活他的天赋异禀、他的自卑敏感、他颠覆伦常的性取向、他的神经质,他的苦恼和叛逆。本片虽然讲的是摇滚巨星的另类情感,但卒章显志,曲终奏雅,强调了我们是一家人,要在一起的亲情主题,非常符合欧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主题表达和戏剧冲突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传主与亲人和合作伙伴的摩擦及和解来完成的。
首先是和父亲及家庭信仰之间的矛盾。摇滚乐的先锋叛逆精神与主流社会恪守的中庸保守传统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佛莱迪的家人是虔诚的波西索罗亚斯得教徒,而天生异像的龅牙叔逆行其道,我行我素,与父亲摩擦不断。影片表现了龅牙叔忤逆父母时的矛盾心理和对亲情的渴望,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演唱《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当他唱到MAMA,并对画面献飞吻,画面切到他父母的画面,让人泪目。最终他义演的成功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与家人和解。
其次是和妻子的矛盾。佛莱迪的性取向为主流社会所侧目,他最终死于艾滋病所引发的肺炎。作为同性恋者,佛莱迪心有千千结,觉得对不起妻子玛莉奥斯汀。他先后与pA唱片公司执行官David Minns、吉姆赫顿等同性伴侣交往,影片点到为止地表现了他的非主流情感经历,这种悲情畸恋在他演艺的巅峰期受到媒体的责难和攻讦,他不胜羞辱的尴尬处境令人唏嘘同情,影片表现了他的内疚不舍和举止无措。最终义演成功,他也得到了已成为人妇的前妻的理解。
第三是和合作伙伴的矛盾。虽然佛莱迪在舞台上举步生风,挥洒自如,但私下却是内向而害羞的,他常常通过貌似桀骜不逊的言行,举办挥金如土的舞会等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愧疚。影片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虚构了保守不懂变通的EMI唱片公司老板极力阻拦新歌发行,最终摩克瑞愤然与其决裂,另辟蹊径取得了成功。后来他为利所惑,极度膨胀,听信谗言与众人决裂单飞出个人唱片,当弄明白真相后,他毅然离开了男宠保罗,选择了回归,向合作伙伴衷心道歉并得到了谅解,义演大获成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为主流社会所推崇的人。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作战如此,拍传记片亦然。我以为,没有把摇滚巨星的逸闻轶事编排成一部遵循常例的励志片,而是还他的本真面目和情路历程,即是本片不同凡俗之处。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5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淼星人

一部让人血脉喷张的片,观影过程中一直在皮肤高潮,甚至五脏六腑都随着激动或者舒服,全程无尿点,让人感到了激情的一生。一个充满热爱和活力的人的一生。

首先是牙叔对音乐的绝对自信,i decided who i am,i am proformer。从开始就暴露出来自己强大的野心,从不知名起决定出唱片的魄力,到被经纪公司赏识的时候,要更多更多,一种全然的自信,从开始nobody时已经展现。让我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人是天生就知道要做什么,天然的天赋和使命感要把一种新的东西展现给世人,牙叔就是。有人是一辈子找寻自我,比如黑塞的荒原狼或者毛姆笔下的人物。这还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啊。在音乐不被经纪老板认可,甚至记者采访会上无一例外都是问家庭私人生活的时候,一样坚持自己的音乐。

与在舞台上迷人自信的自我完全不同的另一面是脆弱的。这让这部电影让我感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性取向方面,牙叔是同性恋,在当时是件很严重的事,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问题了。但是,对当时的人而言,从认识到自己是个gay,到开始面对这件事,中间有巨大的鸿沟和纠结。在自我的虚无方面,能看到当开始功成名就时,牙叔搬进大房子,mary在对面住的时候,感到寂寞,到和对面的mary玩开灯呼应的游戏,到邀请团员留下吃饭,被婉拒时的落寞,到开荒诞的party,人群熙熙攘攘,以此排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寂寞,好像黑暗在追赶自我的自我坦白,这些脆弱的袒露让我感到这事一个活生生的人。而这一面与舞台上那么大步伐昂首挺胸充满激昂的牙叔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对比。 关于舞台上的自信和精气神,让我想起儿时小朋友的舞台表演,老师无疑是让表演出夸张的自信和精气神,那种外界强加进去的精神,与牙叔这种燃烧自我的发自内心的自信真是完全的不同的事情。让我看到一个人燃烧自己时候的那种灵活活力的魅力。

然后是,父亲的影响,从开始时候,父亲的善言善思善做的教诲和不被认可的自我否定,在歌中唱出“我甚至希望自己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上”,让人心疼,可见家人的认可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即使全世界认可你,但是缺乏父母的爱依然会让人缺乏存在感。想起一部恐怖片《灵异第六感》,当科尔的母亲终于接受科尔能看到亡灵后,科尔告诉母亲,外婆的亡灵曾告诉他。母亲曾经到外婆的墓地去,问了外婆一个问题:我有没有让外婆感到骄傲。而外婆的答案是,每一天。那一刻,不仅仅是母亲泣不成声,我也一样。牙叔,他逃避身世,自己改了名字,美其名曰“我从不回顾人生,只愿向前看“最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让人感动,抚平了内心的不安。

与父亲和解

在音乐上,独创性,一往无前,甚至在最后知道自己得艾滋以后,跟团员说,不要同情我,做好音乐,那种燃烧自我的劲头,让人动容,touch of the heaven。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骗不了人的,打动人的就是打动人的。刚好看到新闻,爆出来一个我还算比较喜欢的国内独立音乐人花粥抄袭旋律的事,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对比简直就是汉化版。天赋和独创性这种东西真是没办法。这部电影还原度极高,观影过程中一直被牙叔的舞台魅力打动。真是极大的愉悦,二刷imax选座时候看到中间一列全是单人占座,就觉悟到应该有很多人去感受牙叔的魅力,妥妥的情怀啊。

另外,电影里,mary作为一名女性简直太棒了。在牙叔自己还不肯承认自己是gay,声称love of my life是为mary写的时候,mary很冷静的说,说出来,这不对,比牙叔更清楚他不爱自己了,她说我甚至无法责怪你的难过,虽然mary只是时装店的售货员,那一刻我也为她的冷静和独立而鼓掌。如果在中国,已婚状态,估计要上演个貌合神离,或者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分家产的戏码吧。后来,在牙叔被paul欺骗不知情音乐会的时候,是怀孕的mary上门点醒了牙叔。真是虽然不是恋人,但是mary很清楚牙叔就是为音乐而生的人,一个真正了解他的挚友。

然后就是乐队成员,不得不承认,queen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个人。创作的过程都是团队成员的碰撞才有那么好的音乐。在单飞后认识到其他团队成员的重要性,道歉时候,可以看到团队成员们并没有责怪他。早已原谅了他。牙叔真是幸运遇到很好的人生伙伴。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燃烧自己的牙叔,一个有自我迷惘的牙叔,一个孤独的人,一个对音乐有至高追求的牙叔,一个天赋才华横溢牙叔,一个自信充满个人魅力和舞台感染力的牙叔。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到一句话,维特根斯坦临死前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3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摇滚不死,皇后永存!谈到摇滚乐,皇后乐队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尤其是主唱佛莱迪摩克瑞那颇为争议的一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关于这个乐队的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真的让人激动,尤其是本片主演拉米马雷克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全片开场由牙叔的《Somebody To Love》开始,开始讲述了皇后乐队的传奇。开头讲述了牙叔那独树一帜的拿立麦的方式的由来,后面又提到《We Will Rock You》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虽然我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已经是90年代了,但还是激动不已。


虽然牙叔的私生活那段被剪了,于情节有些脱钩,但这不重要,能重温这些名曲在我看来已经足够。

影片最后的高潮在那场1985年的Live Aid演唱会上,《Bohemian Rhapsody》,《Radio gaga》,《hammer to fall》,《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直到最后的全场大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s》这个时候我的眼眶已经有些湿润,尤其是在IMAX的屏幕下,深深的浸入感体验,仿佛让人回到了1985年的伦敦温布利体育场,尤其推荐!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6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有的时候,音乐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

哪怕你听不懂它唱的内容,不了解唱它的乐队或歌手,但只要旋律一响起,这些丝毫不会影响你对它们的喜爱,甚至还会忍不住哼唱起来。

所谓的音乐无国界,大概就是这样样子。



《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s》就是这样两首神奇的单曲。

电影中,当Queen在录音室排练《We Will Rock You》时,砰砰啪的旋律一响起,我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比比皆是。



其实,影片并不是Queen的记录片,而是主唱弗雷迪莫库里的个人传记片。

影片也铺设了两条线,主线是弗雷迪的人生成长轨迹,你能看到他如何从一名热爱音乐的机场搬运工,一步步成长为一代摇滚巨星。

同时,在他光鲜又短暂的人生背后(去世时年仅45岁),也有着出柜、患艾滋、私生活放荡等争议的一面。



副线则是Queen乐队发家史。他们从一个籍籍无名、险遭解散的酒吧驻唱乐队,逐渐成长为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期间,他们也经历了一炮而红、走出国门、主唱单飞、成员内讧、险些解散等变故。

两条线在片尾最后20分钟的音乐史上最伟大之一的拯救生命(Live Aid)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相交汇。



除了几乎神还原Queen20分钟的经典演出外,这也是正处于人生/职业生涯最低谷的弗雷迪和Queen乐队,一次完美的绝地反击。

此时,它所呈现出来的励志主题,同样令人激动到热泪盈眶。



2018年11月在北美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以52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豪取8亿+美元票房,最终高居全球票房榜第六。

但因为种种原因,内地未能引进,它也是去年全球票房前15名里,唯一一部未能在内地上映的电影。



好在这个遗憾很快在今年得到弥补。

在饰演弗雷迪莫库里的拉米马雷克,拿下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后,内地火速引进《波西米亚狂想曲》,并于3月22日在艺术联盟院线上映。



不过相较于135分钟的原版,影片内地公映版本中大约有4分钟左右的删减,内容主要集中在弗雷迪身上,包括同性亲密行为及相关台词,女装MV《I Want To Break Free》,还有就是弗雷迪身患艾滋病的部分戏。

整体来说,这些删减对影片剧情的影响并不算大,但从弗雷迪角色塑造而言,确实大大削弱了人物的完整性。

我一直认为,一个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除了在成就上的高光一面,也肯定有人生这样或那样的至暗时刻,有时候这些阴暗面会把人击倒,但更多时候激励着你向前迈出更大更远的一步。



都9012年了,类似的好电影何时才能原汁原味、一刀不剪的引进?

我期待着那一天可以早日到来。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7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由英国和美国共同制作的音乐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最后大放异彩的故事。是一部向皇后乐队致敬的电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今晚又翻出Live Aid的录像看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你可以让他演巨星的生活和故事,但巨星在舞台上的样子、他的台风是绝对重现不了的,Mercury千锤百炼的气质不是几个分镜头就能拍出来的狂热粉丝冷静下之后突然反应过来,如果说我之前觉得全片最亮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场表演的复刻,就算它还原度百分之一百,那这个电影的最终意义难道在于给之前表演的录像重制一个高清版?

去拍一个全世界无人不知的巨星,从哪个角度去拍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希望看到的肯定是不为人知另一面,或者探讨一些的更深入人心的东西,而绝不是百度百科中就能看到的人物简历。再去想一下电影情节,百科介绍说他在哪一年干什么了电影下一段就演出来了。简直如假包换。

当然我们对巨星的缅怀,因为只要还有世界杯在还有奥运会在,只要没有人能写出另一首chanpions,只要世界还有摇滚乐有人还在跺脚rock u,the Queen就永在。所以才说相当于割了一轮韭菜。

有一说一,片子拍的就那样,但传记片本来就容易获奖,因为有无法计算的情怀在支撑,只要拍的及格,片子本身的元素有印度裔+同性恋+艾滋病+底层当了摇滚巨星,如此正直正确,入围也能理解吧。

当然最佳男主角是绝对没得可黑的,他对Mercury的塑造已经足以以假乱真,奖是实至名归的。作为一个普通粉丝质疑的点只在于,我觉得应该拍出更好的故事,应该有更好的剧本。表演5分剧情3分的话,4分还是担得起的。

而且听说这部片完全在the Queen活着的几位在旁边盯着的加持下拍出来的。那不奇怪了,拍的时候会有很多限制你这不能拍,那个不能拍,给出了范围都不能拍就真的没劲了。但还是理解吧,Mercury虽然去世了,但几位伙伴还在经纪人还在唱片公司还在,的确很多东西都是有商业利益的,是不能随便碰的出了事谁当得起噢。

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


《波希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是一部音乐传记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相信喜欢他们乐队的人有很多,大家不妨去看看这部电影,小编今天也带来篇波希米亚狂想曲观后感影评,一起看吧。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QUEEN乐队,看此影片也是因为热搜板上偶然一眼瞥见。观看后的感觉,这部传记以电影的形式播出,只是因为电影形式作为视听享受的最好载体,而其真正要展现的魅力实际在音乐上。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年月里,有着从未进入你眼界的巨星,他在天空闪耀的光芒在达到地球的时候,你还未出生,当他陨落的时候,也未在你稚嫩的眼眸里留下一道细微的伤痕。相比于甲壳虫、迈克杰克逊,QUEEN乐队大多不为80后所知。然而在上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追忆中,QUEEN乐队终于从故纸堆里被翻找出来,拂去浮尘,晒去霉菌,为世人所瞻仰。这时,我们才发现真正的艺术与时间无关,从那泛黄的书页里渗透出来的韵律,依旧动人心弦。

由于电影本身是QUEEN乐队成员送给弗雷德的礼物,又跨越了QUEEN近20年的演艺生涯,2个小时的电影想要完美承载乐队成员的寄思、粉丝的期盼、乐队的历程、音乐的成就、弗雷德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有取舍,毕竟对于QUEEN乐队,对于弗雷德,有太多的角度可以展开,而影片选择了以一种青春纪念册的方式来展现,表达出来的自然是无数highlight时刻,却弥漫着离别的不舍之情。对于经历过这段回忆的人来说,教室午后的阳光、飞扬的粉笔屑、运动会的呐喊声、晚自习的灯光、考场沙沙的书写声都能让人热泪盈眶,往坏了说是贩卖情怀,往好了说是润色回忆;而对于局外人来说,他需要有偶像剧的观感,才能融入到这份纪念册里,毕竟谁不喜欢看放学路上秒速5厘米的樱花飞舞、篮球场上暴力灌篮的热血贲张呢?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之后,再去观影,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落,更不会有电影沦为MV的嘲笑。不可否认,电影浮光掠影的推进,蜻蜓点水的展开的确略显仓促。从弗雷德加入smile乐队、第一只畅销曲、《波希米亚狂想曲》的诞生、创作《we will rock you》、直到最后的live aid终极演出,好像一场高潮迭起的party,女主人不停地变幻地装扮,在一首又一首的舞曲中粉墨登场又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翩然谢幕。一首又一首的QUEEN经典曲目被当作转场音乐,带着观众在那黄金年代里跳跃,仿佛这世界只不过是专为为QUEEN搭建的剧场舞台,帷幕降下拉开都是QUEEN的表演。

以这种方式呈现QUEEN乐队的音乐成就的确是最快、最全的方法,也让本片成为一个顶级的视听盛宴。在QUEEN的台前、幕后、工作、家庭中,人们听见、看见、感知、理解,融入。前一秒轻弹钢琴倾述心声,后一秒身着亮片挥舞话筒;前一秒明灭台灯暗喻孤独,后一秒头戴皇冠傲接拥戴;前一秒录音棚里高声嘹歌,后一秒酒醉狂欢后无声落泪。如同一场盛世嘉年华,最华丽的服装、最精致的妆容、最优雅的身姿、引领着狂热的人们在乐园里盘旋。就好像迪士尼乐园的精髓在他的烟火一样,这部电影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它以分子量级的精度完美复刻了当前live aid慈善演出的辉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角度分毫不差,22分钟6首歌曲似乎是对弗雷克人生的总结。即使没有看过影片前半段,单独去看这最后的22分钟,也会被QUEEN的表演征服。而在经历过影片前述的乐队分崩离析、为钱单飞的迷茫、小人遍布的蒙蔽、挚爱失联的麻木,此时此刻乐队家庭的配合、全情投入的演出、万人合唱的现场、友人恋人的陪伴,让这22分钟变得更加有意义。

更加可贵的是,在这些光鲜亮丽之外,影片适时地穿插了弗雷德的个人情感与偶尔迷途。一场接一场的歌舞升平总会让人审美疲倦,这么说来百老汇的音乐剧也许需要和莎士比亚的独白结合才会更加动人。弗雷德的《love of my life》是唱给玛丽的,从相识到分离,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也许是对陪伴最好的诠释,毕竟经历过取下婚戒的伤心,还能在弗雷德即将错过live aid的那个关键雨夜出面关心,这也许是超越爱情的那一线羁绊。在演艺的巅峰,弗雷德曾经迷失过自己,以为自己是乐队的唯一灵魂,这促使他做出单飞的错误决定,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即使他真的是那唯一灵魂,没有了乐队family的肉体的温暖,他永远只是一个冰冷的存在,而冰冷的存在并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歌。弗雷德有过一段黑暗史,在与乐队成员分道扬镳之后,在与挚爱mary不再形影相随之后,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染上了艾滋病,影片既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故意回避,就是将事实放在那里。这时的弗雷德总会在一群陌生人的狂欢后,于黑暗里窝在沙发的角落体会到一丝落寞。毒品、酒精、性总是能制造那一刻绚烂的欢愉,但是代价就是挖空后一刻的所有感觉,这时候寂寞就会乘虚而入填满身体,如同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一般,宣告精神的死亡。

还好,弗雷德最后醒悟过来了,也许太晚,也许还不算太晚,还是在那个《雷雨》般戏剧化的雨夜,以他之口,说出一段震撼我心的话:你知道人什么时候会觉察自己已经腐烂了吗?彻底腐烂的那种?是果蝇,肮脏的小果蝇,来残渣上大快朵颐,但如今已经不剩什么供它享用了

未来狂想曲观后感影评


《未来狂想曲》是一部于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该剧剧情诙谐幽默,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相当高,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未来狂想曲的剧情简介

以革命性的角度观看演化史,让观众能描绘数百万年后地球的面貌─人类届时已经离开散居在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地球只剩下难以想像的植物与动物形态。這個崭新的系列节目将预测5百万年、1亿年与2亿年后的世界,探索未来地球动植物特殊的改变。根据全球顶尖科学家现有的方法论思考模式,这些立论确凿的臆测将解释影响演化发展的环境与遗传因素。

网友评论:

一切都是在幻想,而且都是在狂想,但是人类的幻想实现的机率是非常大的,从早期的电影就能看出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以前人们幻想的未来里,看了这个片子你更可以感觉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沧海一粟,时间飞逝

看了一集,有点抗拒心理,这种东西标榜科学是不是有点过呵?贝利预测世界杯那可是作为反向指标来看的!!!专家要有专家的操守,不然和巫婆神汉也没什么区别了()。500万年、亿年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先说这么多,能不能看完要看心情了。

果然很扯。对于没发生的,和发生过的,一切推测都是扯淡,只是,主要就看你扯得多有根据了,这就是能力。挺恶心的,对鱿鱼乌贼之类情有独钟。看来软体动物有前途。我原来还一直认为是比较低等的动物,不屑于吃呢!

有趣的紧

这部纪录片很有意思~

这要是整个3D效果绝对不比阿凡达差,关键是:那还是咱地球!而且想象的科学理论够充足。

我连一亿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都知道了 我可以去死了

即使我们都已经活不到下一个世纪,仍然可以通过影像意淫N个世纪以后的地球

感觉是个轮回啊话说人类之后,乌贼将作为智能生命统治这个星球吗?

这个超棒的!虽然有些地方觉得还是想象力不够,既然都几十亿年后了,干嘛不想开些,没必要总是依照着如今的生物来吧

人类消失了以后,动物们还能拼死拼活

人类思维,依旧是地上坦克状生物,水里航母状生物,天上直升机状生物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