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分手大师观后感 > 地图 > 分手大师观后感

分手大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17 来源:互联网

电影《分手大师》观后感。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电影《分手大师》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分手大师》观后感

文/满囤儿

作为和巨无霸《变形金刚4》同天上映的电影,依然能够保证超高的上座率,《分手大师》为内地电影狠狠地出了口气。而谈到这次票房上的分庭抗礼,很多人都会感慨一句:杨幂的粉丝太厉害了。虽说《分手大师》的票房不全是杨幂的粉丝所贡献,但是能够硬抗变4的冲击,杨幂的票房号召力贡献了多少毋庸置疑。之前杨幂的电影票房好的时候,往往有别的因素分功,这次则是实打实的考验。而这实打实的票房成绩证明了,杨幂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具备硬号召力的华语女星。

出道以来既经历了大红大紫又经历了大规模质疑,促使杨幂以超过行业常规的速度成长着。大批粉丝的热情支持,保证了她被投资方所青睐;而她本人每次均能够出色地演活角色,又回馈这投资人的期盼和粉丝的期待。久而久之,当粉丝们可以做到先看杨幂后看擎天柱的时候,杨幂的票房号召力便硬起来。这种硬号召力保证了片方可以不拿她的生活炒作,也一样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今许多华语女星,一有新片上映就曝光情感问题。也不想想,这种靠炒作吸引来的关注,能转化成票房吗?如果观众对你的关注只是因为你做了些奇葩事儿,那我们只要知道你的奇葩就好了,干吗要买票进影院看你拙劣的表演呢?无法转化成票房的关注度,都是虚假的、软的,经不起其它影片冲击的。唯有硬号召力,可以让一个明星的新片屹立于任何档期,不惧怕任何对手。

杨幂能够获得足够的硬号召力,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得益于她如今所具备的表演弹性。有弹性的明星很多,比如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身材就很有弹性。这部片子瘦几十斤,下部片子立马胖几十斤。这种每部新片都有不同数值呈现的弹性身材,就相当吸引人关注。观众总想知道他又把自己变成了什么新三围。与这样的直观视觉例子相同,表演的弹性也非常重要,是可以直接作用于观众期待的。明星的表演有弹性,才会在每年和观众见很多面的情况下,依然让观众对你有所期待。

近几年,小荧屏和大银幕都时不时见到杨幂的身影。题材、类型和风格的多样性,让我们看到了杨幂表演的弹性。不过真正能够在一部作品中就充分利用杨幂的弹性的,当属这部《分手大师》。在这部差点儿沦为百变大咖秀的影片里,杨幂饰演的叶小春是一个略有分裂的女孩儿。她的性格、事业、爱情,甚至是世界观,都不处于稳定世界。她是大师制造出来,又失去控制的作品。她在这个情景下可以变身女汉子,在那个情景下就会化身萌妹子。她没有心机,可以让你一眼看透;同时她又有着深深的野心,让你无法理解。

叶小春是当今社会繁杂化后所产生的悲剧型人格。她的单纯善良被人利用,被人为地复杂化。想要解开这样一个女孩儿的心,就得一层层往里走,不管上一层与下一层的反差有多么大,都得接受。叶小春在我们身边很多,可是像杨幂这样把她的一层层剥开让人看的机会却很少。她在一层层深化叶小春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表演弹性令人惊叹。略显磕磕绊绊的演艺之路,没有让这位童星放慢脚步,反而令其更快成长。演技已经发展处弹性的杨幂,已经可以去尝试更深层的角色塑造了。是不是该考虑在商业女王的同时,冲击一下各大影后奖项啦。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分手大师》观后感600字


《分手大师》,这部貌似荒诞无厘头的喜剧电影,将讽刺和批判的炮口对准了在中国大地上横行多年的成功学。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涌现出来。成功学在这个过程中应势而生,开始疯狂地生长。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成功学这锅鸡汤,越熬锅越大,越熬锅越多,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在成功学道上混的所谓大师,成功学可以说是大行其道,有点势不可挡的架势。不过,同样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眼睛也越来越雪亮,智商也越来越高,渐渐地,很多人民群众也觉醒了,我们一定要成功吗?成功一定有意义吗?成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吗?成功了就一定幸福快乐吗?成功就一定要不择手段吗?成功会让我们失去什么?渐渐地,人民群众只想大声喊:成功学?你妹啊!是的,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成功学是一剂毒药,毒害人间好多年。

《分手大师》幽默搞笑的外表下,讲述的其实是一个严肃的故事已经觉醒的叶小春(杨幂饰)和成功学分手的故事,电影中的唐大师,只是一个象征,杨幂真正要分手告别的,不是唐大师,而是坑人的成功学。而分手大师梅远贵(邓超饰)所象征的,则与成功学相对应,是什么呢?是成长。是的,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也可以说,《分手大师》讲述的是叶小春和梅远贵共同成长的故事梅远贵和唐大师的一单生意,让叶小春看清了唐大师的真正面目,看清了成功学的真正面目,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也看清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梅远贵,获得了真正的成长;而这单生意让梅远贵获得成长的,是爱。因为年少时的家庭变故,梅远贵长大后变成一个爱无能的人,虽然他泡妞无敌,也擅长帮别人分手,但是,在爱的方面,他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成长,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的去爱过。爱,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体验,爱决定了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和深度。没有爱,梅远贵的人生是异常残缺的。但是,在这单和唐大师的生意中,梅远贵发现并爱上了自己的真命叶小春,拥有了他内心深处异常渴望的如自己父母一样的完美爱情,获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

其实,在电影的开局,梅远贵帮助众多明星成功分手的案例,已经很明确地传递出一个信息:幸福,和成功不成功一点关系都没有。小伙伴们,成功学是一剂毒药,我们还是快乐的成长吧,有时间,和爱人或家人一起看一看好玩有趣的电影,多好。

分手大师观后感200字


分手大师的剧情简介
茫茫人海,风雨飘摇,俯瞰城市,每一个大厦每一个窗户里都有无数男女为了感情哭闹,争吵,自杀,上吊!单身,不是问题,恋爱,才是烦恼,分手更是难题,谁能救万千痴男怨女于水火?分手代理,应运而生。
梅远贵(邓超 饰)是一名专业的分手大师,谈过76次恋爱,分过77次手,了解男女情爱上的弱点,致力于解决人来情感问题,专门为各种情侣恋人办理分手,分居,离婚以及分家业务。他发明的无痛分手法,无痛苦,不麻醉,没有后遗症,一经治愈绝不复发,药到病除,绝对可靠。迄今为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一共帮助2000多对夫妻恋人成功离婚或分手。其间,见证了各式动人爱情破碎的时刻,也见证了各类爱与不爱的悲欢,他的全面独家分手方略成为广大想分手男女的福音和救命草,客户络绎不绝,往来者奇葩不断,其中不妨各种学派的专家大师级人物。


不黑主演,实话说最初还期待看个顺眼的爱情喜剧但真心是玩儿过头了,花絮也能剪成电影?毫无剧情逻辑可言,二逼至死。



整部电影就是邓超的百变大咖秀,充斥着综艺节目式的笑料。但是,剧情毫无逻辑,敷衍到了极致,喜剧电影,不等于小品集锦。杨幂的表演倒是不过不失,但是,如果这个角色换成孙俪来演,或许会更好些。


看了以后不心塞了,还有邓超又贱又帅的脸,足够好了。

《分手大师》观后感800字


《分手大师》观后感

每个人都很忙碌,偶尔感觉到麻木,想找点乐子就点击了《分手大师》。
毛里求斯海外取景,最豪华的明星阵容,三百多个笑点,赢得了六亿票房,这些都不点评。说句实话仅仅是冲着它是个喜剧而看的,没想到笑过之后,还有些许的感触:每一份精彩的收获背后都是一份艰辛的付出。
《分手大师》是邓超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其背后的心血付出也挺多。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二三十种不同的造型,犯贱,搞怪,耍二,脸皮厚的像城墙,嘴巴碎碎念的像老妈子。男扮女妆,穿高跟鞋,跳热舞,这些种种只为博得观众一笑的镜头无一不透漏着一个字拼。
当然,六亿票房不是光靠说喷出来的,人家的宣传力度也是蛮拼的。两波人马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各个城市宣传。与观众互动时,邓超自曝:我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大多数时间花在宣传上。抓住观众的心灵,煽动群众去观看影片,想出各种方法:唱,跳,玩游戏,拉进与观众的距离为娱乐而工作,为工作而娱乐。
每一个精彩的人生背后都有一个拼搏的故事。也许我们大都只看到了他们的光鲜,其实背后的付出才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的。
大一,似乎是紧张后的松懈,忘记了分数刚出来的痛楚,忘记了高三的奋搏。似乎是从众的随意,想要随遇而安,想要轻松挥霍?而似乎更多是开始的迷茫,未来的不确定。总之,少了拼的动力、拼的方向。开学时,老师说了一句话: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运动和阅读。是,我可以运动,也喜欢阅读,也许是个人问题,没有具体要求,没了分数的衡量,没有直奔的目标,剩下的除却茫然还是茫然,我不知道到底得到了什么。看过《分手大师》之后,笑过之后,唯有感叹:每一步都是拼出来的。于是,多了些反思。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还是有新的梦想,新的目标。暂时的迷茫在邓超拼字冲洗之后目标清晰了许多。四年,似乎漫长,但也许短暂地稍纵即逝。在轻松的时光里慢慢积淀,一步步迈出,迈的踏实,迈的坚定。方向,梦想,人生道路,希望当我回转头来,处处充满自己拼过之后无悔的脚印。
拼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我不能眼睁睁地任由人生颓废。演员为了一部电影,努力地笑,努力地哭,努力地逗比当然,在自己的人生电影面前,更应该拼地彻底拼地毫不犹豫。
一部电影,笑过之后,于自身之中悟出些许,都已很不错,某天回忆,《分手大师》让我在某时曾感受到过拼的力量。
2016年随笔整理
2018年整理时有感:
日子真的稍纵即逝,大学四年,悄然而过。再回头看时,已是毕业生,那年的文字尚显幼稚,却也干脆。
那年,有遗憾但无后悔。今天,有胆怯却无放弃。
大一,迷茫。大二,颓废。大三,明晰。大四,奋搏。这四年,真的成长了太多,努力走过,所以无悔。但目标未达,遗憾自责也很多。
失败多次,打击多次,内心越来越胆怯,也愈来愈坦然。胆怯的是自己努力不收获,坦然的是,最坏不过失败,初心更清,坚持更进。
请允许我再多一次努力,去完成本该完成未完的目标。

分手大师观后感1000字


 邓超转型导演的首部电影作品《分手大师》,与《变形金刚4》同期上映分流了一些观众,截至周二的不完全统计,票房已达2.19亿。电影的映前发布会上,邓超自称要贱到底。导演陆川的父亲陆天明也借着微博开腔:一个不缺名不缺利的年轻影星,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下作卑贱的事?这部东西只要是正常人就会感到恶心。
爆米花电影的节操被吃掉了?
坐在电影院30分钟后,我才明白一个真理,国产电影如同中国足球,短时间内你最好不要期望它们会有质的改变,目前它们做得最好的就是宣传片和预告片。
《分手大师》噱头十足,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广告真有血脉贲张之感,题材耳目一新,演员独具风格,一扫当时大屏幕上腻腻歪歪的小清新恋爱风格。是,我们这样的成年人,谁喜欢看纯洁得连接个吻都要铺垫50分钟的电影?
坐在电影院30分钟后,我才明白一个真理,国产电影如同中国足球,短时间内你最好不要期望它们会有质的改变,目前它们做得最好的就是宣传片和预告片。《小时代》的预告片剪出来完全就是一部当代中国的《基督山伯爵》,恢宏大气格调高雅,据说那是一场呈现给90后的纸醉金迷。
我相信邓超的邓氏喜剧定位没有那么幼齿,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年的中国电影老是想着一件事,怎么满足所有中国人的愿望?几乎你能梦想到的一切元素都会在一部电影里集中呈现:一次出国旅行,一栋豪宅,一辆看上去很帅的车,几个年轻漂亮波很大的美女不然观众会失望的,谁都想进电影院看点不一样的,对不对?满足完观众的愿望,还要满足导演的愿望。
邓超的愿望是想扮演每一个人。所有男人的所有形式,幼稚的成熟的寒酸的高雅的贫穷的富贵的,这还不够,还有所有女人的所有形式,狂野的典雅的热辣的温柔的不羁的纯情的每一场戏都铆足了劲倾尽全力,做演员真是相当不容易。
但故事不好看是千真万确的,这个故事本来有一个绚彩的开头,你几乎要相信今天这40块钱没白花了,直到叶小春出现,这个被定义为女汉子的女主角,身材单薄脸也单薄,发起狠来像小兔子在挠痒痒一样,世界上怎么会有体重不到90斤的女汉子,这根本不科学。
其次女主角对成功学大师的一往情深,让你总是融入不进剧情。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乱搞,导演不想拍一个庸俗的爱情故事,于是觉得故事有什么稀奇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观众起码都看过成百上千各式各样的爱情电影,我要把每一个情节都弄得足够无厘头,这样才有笑果啊。
只是哪怕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好歹都会有个说得过去的故事。《分手大师》笑点密集,情节却充满不合理性。或许你要说,这种不合理性也是一种笑果。那么你看的不是一场电影,而是相声大会,或者段子手合集。
当电影中的段子开始越来越密集时,我以为导演忘记了一件事,当经过漫长的拍摄期,每天刷着微博、朋友圈的观众们,兴致勃勃坐在电影院时,他们难免会发现一些半年前的老梗,不禁仰天长叹:都过期了还拿来用!
当然,也一定会有无数观众表示,进去笑了一场真是开心,从此腰不疼了腿不痛了,精神倍好身体倍棒,吃吗吗香。 □毛利(专栏作家)
喜剧电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近日,作家编剧陆天明炮轰《分手大师》,且喊话导演邓超的妻子孙俪,请她管管邓超。这一事件,引发了围观群众对于喜剧电影的意义所在的讨论喜剧电影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大家分明要在舆论场里对喜剧电影做终极意义上的哲学讨论,当然陆天明要孙俪管邓超是很有喜剧效果的。
一言以蔽之,喜剧电影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有多种类型片,喜剧电影就是负责搞笑,走遍天下也是这个道理。改编自先锋、非主流话剧的《分手大师》,可以带给特定观众笑的效果,即便不够高冷,至少做到了娱乐功能,当然本片无法起到什么教育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中国的艺术(从京剧、相声到电影)都秉承着教育第一、娱乐第二的创作理念,教化第一的固定思路最终走向创作模式化的死胡同。年轻的一代人也需要娱乐,他们有着太多的正能量教育机会,如果连去看喜剧电影也被训诫,也许只有在正反乌托邦小说里才有可行性。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看喜剧电影在做什么,又有多少人是因为看电影听相声而走上不归路?
卓别林够高冷,能够符合教条意义上的喜剧电影,许冠文、成龙、黄百鸣、陈佩斯、金凯瑞、周星驰、冯小刚、宁浩等主导的喜剧电影,风格与形式、主题与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冷面笑、无厘头、动作喜剧、社会喜剧、黑色幽默等等多元存在,才发展并且丰富了观众的娱乐生活,当然他们的某些电影在公映之后(甚至是多年之后)被赋予其他审美层面的追加褒扬,也是很正常的结果。然而,喜剧电影作为精神产品中较为通俗(不喜者经常使用低俗、庸俗、恶俗、烂俗等词汇来界定)的类别,创作者只能先从幽默、搞笑开始,这就是把握住底线,喜剧电影不搞笑,才搞笑呢!
那些立志创作喜剧电影的电影人,还是先从怎样搞好喜剧要素开始吧。喜剧的技术、艺术、故事、情绪等都大有讲究,可深挖之处甚多,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喜剧资源很是富裕,邓超应该向周星驰、金凯瑞学习精益求精搞喜剧,跑偏了的批评者陆天明这一点说得对,当前的喜剧表演者距离周星驰、金凯瑞太过遥远。至于喜剧之外的、对于时代精神的反映(陆天明语:没有信仰没有底线,这在我看来都是轻的,我觉得处于崩溃前夕),那恐怕不是喜剧电影人能够指明的方向。
最后说一句,个人觉得《分手大师》一般般,可以看看没什么特别值得表扬或批评之处。

分手大师影评


分手大师影评

牵手的甜蜜是短暂的,分手的痛苦是永恒的,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分手大师》

当爱情的小舟被打翻,让我们友好的说一声:比比芭比波比!献给毕业季的你们:毕业季就是一个分水岭,刚刚毕业的你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尤其是男生,从校园生活走入社会的你,分手也好、找工作也罢,你挺过来,就像蚕蛹,像凤凰涅盘的你,终有一天你会成为职场精英。

邓超第一次自导自演的“超氏喜剧”电影,根据同名人气话剧改编,由内地着名编剧俞白眉改编剧本及联合导演,邓超、杨幂领衔主演,梁超、柳岩、孙俪等倾情加盟。

明星演员的加盟自然给电影赚足了看点以及影迷的眼球,当然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明星大腕的加盟,而是每部电影中它所存在的意义,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一、影片开场“毛里求斯”“国王”“美女”“高富帅”

影片开始娜扎《分手大师》热辣迷人饰演“小庄”一角色,也许向邓超最后说的一样,她是一个自始至终都知道需要什么的女人,不管是剧中被韩寒所分手,还是去追求所谓根本不存在的毛里求斯共和国“国王”,那都是她!

二、带孕出演的杨幂,女小人物角色似"疯狗"

杨幂的演艺生涯的确是蒸蒸日上,刚刚为人母的她,进组拍摄《分手大师》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她自己已经怀孕。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也看到剧中好多摔打的戏份,想想明星也是不容易的,那些光环背后是曾经经历过鲜为人知的痛苦所换来的,也许跟杨幂本人所写的《得不到的就都不重要》文章一样,“那些黑她的人还是爱她的”,因为黑到深处自然粉。

大家看看这样的数据:“2014年中国名人榜”,综合榜前十名分别是:范冰冰(蝉联榜首)、刘德华、周杰伦、黄晓明、章子怡、杨幂、林志玲、李娜、吴奇隆、成龙。

第6名,没错,这些确实是她靠自身努力所换来的,摸爬滚打中不停的拍戏,戏中又不停的NG,也许你会说她们是赚的多,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因为当你还在凌晨熟睡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还在寒冬刺骨冷风中拍戏。

三、邓超无厘头“炫”出每个角色

为什么用“炫”字?整场电影的线索走下来,的确是邓超的个人表演时装秀,过多频繁的跟换角色反而让这部电影失去了“喜剧片”的光环,相反有点像情景喜剧的短片。

影迷们真正笑出来的声音也不是“开怀大笑”,好的喜剧确实应该存在调侃、隐喻,但这部片子太直接了,也许是第一次的缘故,邓超还没在喜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想尝试更多角色所带给他的感觉。

因为他以前演出的作品都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演艺的渠道又太用力反而不适合喜剧的“料”。即是能够出彩驾驭各种角色,但是已过而立之年的邓超,依然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因为:“我还没开始青春。别人‘致青春’,我的青春是‘永不消逝的青春’。”(这心许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他缘故吧)

分手大师影评观后感范文大全


《分手大师》影评观后感:低俗喜
点击:54日期:2014-10-06
点击:201日期:2014-08-23
点击:144日期:2014-08-22
点击:184日期:2014-07-07
点击:57日期:2014-07-04
点击:117日期:2014-07-03

电影《分手合约》观后感


电影《分手合约》观后感

2013年的春天绝对是华语爱情电影的春天,自《101次求婚》从西游那帮妖魔鬼怪口中抢得2亿票房以来,《北京遇上西雅图》和《致青春》又先后突破5亿大关,而在这两部现象级爱情电影的间隙,则是韩国导演吴基桓的《分手合约》,由于姜戈的临时退出而捡了个大便宜,1亿8千多万的票房绝对是赚他个盆满钵盈!

《分手合约》既然采用了白百合作为女主角,影片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想利用她在《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形象制造话题效应。的确,她在影片中饰演的何俏俏继承了黄小仙的所有类型特质,有点自恋,有点自卑,有点神经质,又有点为爱痴狂,还有个天天和她推心置腹,处处为她出谋划策的男闺蜜毛毛。而影片的前半部分也的确跟《失恋33天》的风格相似,痴情女见到负心男找了个白富美,于是想方设法试图与其竞争,即使竞争不过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吴佩慈饰演的白富美周蕊,温柔体贴美丽大方,无论什么方面都完胜俏俏,却像是个假人,面对未婚夫的前女友竟一点也不吃醋,这也为后面的真相揭露埋下了伏笔!

其实就这样女小人物大战白富美,外加个男闺蜜插科打诨,还真是挺有趣,何况影片又加入了美食的元素,亚洲厨王争霸赛上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三尺,而酸、甜、苦、辣四种味道同爱情的滋味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尽情拓展,拍出一种活色生香的感觉来。然而别忘了这是韩国导演的作品,又怎能少了绝症这个必备添加剂呢?于是影片的后半部分剧情急转直下,先是彭于晏饰演的李行真情告白,原来那一切都是他故意安排好的,白富美不过是个女演员而已,根本不是所谓的第三者。而正当真相大白,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即将归于圆满之时,狗血的剧情才正式登场。(观后感 )绝症,又见绝症,为什么就不能搞点别的创意呢?而且之前随便怎么胡闹都没事,非要在自己即将成为全天下最幸福的人时咳得肺都要出来了。这只有糊弄那些对爱情抱有幻想的青春期小女生,对一切经历过爱情风风雨雨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免疫的!

之后的情节也挺感人,女孩为爱付出了一切,男孩也为了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角色缺失而努力做了自己该做的,即使未能挽回生命,也挽回了爱情。所以如果把影片《分手合约》分为两部分,每部分都可以打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正是因为中间那个硬梆梆的情节点毁了影片的整体架构,使其跟那些生死恋的韩剧一样变得俗不可耐!

电影大师兄观后感


《大师兄》之一部由甄子丹、陈乔恩和喻亢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去看了甄子丹监制兼主演的《大师兄》。

说实话看之前我还是纠结了一下的。去豆瓣看了下评分只有5.5分,上周看《欧洲攻略》时的不适感瞬间涌上心头。

但是看完这部片,感觉其实还OK,虽然缺点很多,但相比时下流行的各种毁三观的国产圈钱片,流量片,炫富片,前任片,小三片,诈骗片,屎尿屁片之类,这部《大师兄》的主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我宁可花钱看这样的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员陈侠(甄子丹饰),担任一个问题班级的班主任,他没有循规蹈矩,而是用非常规的教学方式,投其所好、努力修补和学生的关系,解决他们的家庭矛盾和生活困难,最终获得了学生和教员们的一致认可,期间不仅用一身功夫击退了前来闹事的黑道人物,也让学校度过了被撤校的危机。

其实这种尽职尽责的班主任悉心教化问题学生的题材,早就被拍烂了,早在20年前就有漫画改编的经典日剧《麻辣教师》,至今无人超越,而这部《大师兄》从剧情到人设,和《麻辣教师》非常类似,可以说新鲜感几乎为零。

虽然题材有些过时,但如果能讲个有趣的故事也不错,但是影片很多时间都在一本正经的说教,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太多,让人略感沉闷。

但是我个人认为,本片最大的问题,是问题学生家庭矛盾化解的太快,完全不合逻辑,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家庭矛盾的积累了数年,怎么会凭你一个新来的班主任家访几次就能轻易改变的。

另外故事中的两场打戏的前因后果,也显得有些突兀,感觉好像是为了打而打。

但是不得不说这两场打戏,算是整部影片为数不多的精彩场面,现年55岁的甄子丹,动作场面依然凌厉凶狠,看着就疼,整个打斗过程非常有甄式风格,酣畅淋漓,非常过瘾。

这部《大师兄》固然缺点很多也很明显,但不要忘记这毕竟是一部小成本的校园励志电影,除了甄子丹也没什么大咖。故事中的几个年轻演员,演技略显青涩和单薄,但还不至于让人出戏,至少我觉得完胜国内大多数流量和鲜肉。

而林嘉华、骆应钧、李枫等脸熟却总叫不上名字的老一代香港艺人的演绎,也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影片中也提到了目前香港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新移民的歧视问题,香港学生的自杀问题,香港的教育机制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并未深入探讨,有些流于表面,但至少是提出来,摆在了观众面前,有心者自然会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这部片绝对不能算在烂片里面,我可能不会特别去推荐它,但如果花点钱进影院看一下,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在看该片之前,我先比对了一下豆瓣和猫眼的评分:猫眼9.0,那么对应在豆瓣上,起码应该是7分以上。结果我错了,是5.5!因为早之前,我先看了它的预告片,自己就对甄子丹去学校当老师,就觉得新奇、稀罕,对该片有好感,所以就先入为主判断,这次又是豆瓣不公!

但观影之后,对我个人感觉来说,我觉得这次冤枉豆瓣了,这次是猫眼评分虚高!豆瓣的5.5,实际上我都觉得还稍微高了点,还可以往下降降!

整体来谈,这个电影的剪辑节奏,给我感觉非常不舒服!让我觉得突兀、尴尬!很多戏,它该有的那些情绪、也完全没有在我身上激发出来我尤其对音乐有很大意见,有些地方觉得完全是文不对题,我应该出来的情绪不但没有出来,反而还感觉怪怪的而对演员演技的尴尬,我认为这锅可能应该主要由国语配音来背众所周知,人的声音可以塑造人物,但有些角色的配音,我觉得真让我出戏,因为情绪没有到位有些地方的戏(比如卡车碾了假小子赛车、她爸痛哭那场),我觉得在剪辑上(也就是故事的讲法上),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如果换一种剪法,或许就不但能弄出包袱、而且还可把它抖响;但它现在给我感觉,就是它让观众以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从一开始就洞悉一切,平铺直叙,讲得一点峰回路转都没有,把包袱搞得荡然无存,弄得给我一点情绪上的起伏都没有

不过,我觉得它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动作戏部分精彩;而且对电影创新来说,也就是在老套路里融入新元素,这点他也是做到了,尽管结果不那么理想

首先声明,观点仅代表个人的主观感受!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不管什么意见,只要他有自己的道理,我都欣赏!

个人很不认同有的影评人,这个字里行间处处透着骄傲、居高临下,好似自己才是这个宇宙评审的权威,文艺的中心甚至有遇到不同观点的,还去怼、去杠、给人贴标签所以我这个再次声明,只代表个人主观感受

因为要等人,所以没那么多所谓,看到有甄子丹老师就直接买了票来看了。

但是真的尬出天际。

首先就开始的三观来说,导演过于包庇差生了,在篮球社团里抽烟导致有很大的烟味,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几个主人公的不对,而导演却夸大了优等生的不满,将矛头指向本身没有错的人,我们的主人公们因为不满受到嫌弃把可乐玻璃瓶扔在赛场上导致有人摔伤,更加没有道德底线,而导演却把他们一个个成功洗白,并且丑化摔倒的篮球队长。

另外,后面主人公们一个个的情感线,尴尬的我在电影院低头不忍直视大矛盾在一次很奇怪的谈话中就可以解决,酗酒成瘾的人渣爸爸因为一次甄子丹的开导就改过自新了?因为一次赛车比赛父女俩的关系腾的一下就变好了?爱如果那么容易被感受到的话,那这么多年在干卵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奶奶和孙子的那条线,还是比较写实的。除此之外无话可说。

老师因为打架厉害被学生崇拜,因为上过战场很帅,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出发点。

故事很杂,甄子丹让孩子们的改变很唐突,尴尬的我寒毛直竖

一分给甄子丹老师,一分给最后社会大佬的钢琴

第一条:表明观点,我并不是粉丝,我主要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评论的。

第二条:愚生以为剧情略显生硬,但确实存在电影中社会现象。

第三条:思考并解决方案。影片中的社会教育现象,是否存在,答案 是。 分别是四个教育现()象:

第一艺术类教育教学现象、及人种歧视,当我们老师发现此类问题解决方法:1、鼓励学生 2、让学生展示自身特长 3、认可学生。

第二爱好类教育教学现象、及男女歧视,当我们老师发现此类问题解决方法:1、与家长做好沟通 2、对学生做好相应的讲解及法律法规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爱好学习 3、认可学生。

第三自闭类教育教学现象、及家庭暴力当我们老师发现此类问题解决方法:1、与家长沟通,讲述家庭暴力的危害,并对情节严重者报警。(教师可以建议,但并无执法权,至于相关部门的处罚,可能会涉及到具体措施,并定期回访了解,并不是一味说把家长捉进去什么巴拉巴拉的) 2、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3、鼓励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并认可学生。

第四自立类教育教学现象,并有暴力倾向当我们老师发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1、用合适的语言进行家访(老师在家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陈述,不可挑起家庭的矛盾) 2、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问题,对学生问题做出相应措施(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可能会遇到学生不会表达,学生会暴躁会焦急,对此问题也不要怕,做好安抚工作,使学生保持理性) 3、认可学生做的对的地方,与不对的地方说服教育。

第四条电影与现实的差距,电影所表述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特点,主要是素质教育犹为突出,但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个近乎全能的老师才能完美贯穿素质教育,能打能说能艺术又有高强度的教育能力。现实是我们社会中乃以应试教育为主,依旧是一考定终身,对于问题学生避之不及,且老师本身是有缺陷的,有的老师教育能力强,有点老师教学能力强,有的老师专业能力强老师本身能力也是有局限性。

第五条教育制度。我认为教育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事,是所有老师一起共同努力??,是学校、社会、老师、学生多方努力,才能打造良好的素质教育。而大师兄更强调的是一个好老师,而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好的教育制度。一个好老师教好一个班或几个班,一个好的教育制度能教好一个社会。可惜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是所有老师都热爱这个事业??。(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方式)第六条评分依据:案例表述6分,教学方法7分,教育理念8分,教育制度改革程度7分。

对于之后教育电影的建议,从教育制度入手,学生学习不是遇见一个好老师,而是遇到一个好的教育制度。一个好的教育制度是从国家政策、社会团体、学校组织、教学团队找到学生内动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8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很方便就能看到电影或者电视剧,在观看时,我们内心深处往往会有一些想法。这时我们应该飞快地写好一份观后感,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分析作品。“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为小编为您收集并提供,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1

由陈正道执导,任鹏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主演的电影《记忆大师》,即将于20xx年4月28日全国上映。日前,电影曝光一组黄渤、段奕宏的猫鼠游戏主题剧照。剧照中,两位主演身处幽暗的审讯室,二人或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或若有所思、愁眉不展,让本就错综复杂的烧脑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全新剧照的曝光,烧脑故事加影帝飙戏,也令影片的期待值一路飙升。

黄渤段奕宏梦幻阵容实力演绎携手上演悬疑烧脑记忆追凶

《记忆大师》作为大师系列的又一力作,男主角江丰(黄渤饰)因记忆手术失误错载他人记忆被警察沈汉强(段奕宏饰)列为连环凶杀案的犯罪嫌疑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悬疑烧脑故事。正如导演陈正道本人所说:《记忆大师》是一个挑战,故事是三线叙述,多达七个主要角色,两个凶杀案,一个造假的软科幻,还要讲述夫妻关系和家暴主题。段奕宏也坦言:面对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还真不能仅仅用烧脑两个字来涵盖。

除了全新的精彩故事,升级版的大师阵容同样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华语影坛两大影帝黄渤、段奕宏的实力演绎,被网友称为梦幻阵容。在最新曝光的猫鼠游戏剧照中,记忆嫌疑人黄渤或双手被铐在密室,或被关押在审讯室接受盘问,身陷囹圄的他惊慌失措、惶恐不安,而作为警察的段奕宏保持着一贯的沉着冷静、应对自如。二人为事实真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合力上演了一场悬疑烧脑战,到底真相如何?只有等到4月28日方能一见分晓。

黄渤段奕宏首度合作突破自我互飚演技观众点赞

《记忆大师》是黄渤和段奕宏的首度合作,两大影帝的强强联合令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爆棚,有观众表示黄渤+段奕宏,低调实力派,就冲这演员阵容,必须去看,还有的观众直言《记忆大师》光看演员阵容就知道是好电影。两位的合作对观众来说是惊喜,对演员本身更是得偿所愿。此前,段奕宏曾表示参演《记忆大师》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黄渤,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中国男演员之一,而黄渤更是高调称赞段奕宏老师对角色的见解很独到,很高兴和这样优秀的演员合作,一部戏里有几个这样的演员,电影的品质就有所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记忆大师》是黄渤首度出演的悬疑烧脑类型电影,此前多以喜剧形象示人的他,如今为记忆追凶严肃起来,令许多影迷们期待不已。陈正道导演表示:《记忆大师》对黄渤来说是大翻盘,跟他以往塑造的经典形象不一样,我身为创作者和参与者都很期待。而有着悬疑专业户之称的段奕宏在影片中再度饰演一名警探,一向以寻求突破表演为初衷的他也透露:这个警察角色与我以往的角色一定会有差异和区别,沈汉强这个角色非常难把握,给了我一个没有结论的表现空间。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2

《记忆大师》是从由黄渤饰演的著名作家江丰到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记忆删除手术开始的,江丰和由徐静蕾饰演的妻子张代晨婚姻破裂,江丰因此决定删除与妻子相关的记忆。与我们所认知的删除记忆不同,江丰进行的删除记忆并不是记忆完全不存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删除的记忆,而没有当事人的那种情感投入。但不想江丰的记忆意外与别人互换,江丰也因此卷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中。《记忆大师》是围绕江丰恢复记忆的过程展开的,江丰展开记忆的过程也是段奕宏饰演的警官沈汉强破案的一个过程。在破案的过程中,江丰性情大变,一改往日的.温和。沈警官的个人引导和记忆不断的恢复让江丰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但是本着对自己和太太的救赎,江丰努力不断走向事情的真相。杨子珊饰演的大夫成为了江丰的怀疑对象,也成了这部电影中最大的牺牲品。当然故事的结尾有一个有些意外的结局。

关于《记忆大师》这部电影网上评价不一,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逻辑性不强,凶手的出现转折太过生硬;有人说这部片非常好看,但需要多刷几遍才能看出端倪。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第一种看法,但我觉得黄渤和徐静蕾的表演的确不错,对于一个平时看电影只看热闹的人来讲,第一次感觉一个演员演的好是葛大爷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表演,第二次是《记忆大师》里的徐静蕾和黄渤,对我而言徐静蕾不再是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了。不知道是剧本的原因还是表演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段奕宏饰演的沈警官并没有那么可圈可点,反倒是黄渤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表现不俗。我并没有怎么看过徐静蕾演出的作品,但她在这部电影的表演我个人认为绝对对得起她演员的这个身份。

这部电影穿插着两个家暴事件,家暴影响的不仅是夫妻,更对孩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家暴对家人的伤害不仅是身体,更多的心灵,身体上的伤害还有治愈的可能,心灵上的伤害基本很难治愈。不管这部电影的评价最终怎么样,这部电影的立意非常好,我在网上并没有找到最新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数据,只找到一份20xx年的数据,这份数据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直观的感受: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当然也有报道显示现在男性遭受家暴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增加。无论是怎样家暴并不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情,如何降低家暴事件的发生和有效减少家暴受害者的伤害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底《记忆大师》的定位是一部悬疑片,而不是反家暴的宣传片。虽然《记忆大师》的悬疑定位有一些bug,当江丰在电影结尾时对自己老婆说的那句Nicetomeetyou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电影的结局也是一个符合大众道德观的结果:有对无辜逝者的惋惜,也有对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期待。毕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隐忍都能有人疼惜,这部电影传递出了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希望和温暖。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3

感谢记忆大师,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很长时间后,能够有一部电影正视 家庭暴力、性别特权、控制欲 等等比较尖锐的问题。而主角黄渤和段奕宏,因粉丝群年龄范围比较广,这个确实可以覆盖到大众观影群,个人觉得对成人本身以及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会有警醒作用,能够引发大家对这块问题的思考,所以坐等各大v发声。

然后,我不对电影做技术分析,只说说我的观后感。

我看完电影后,第一个反应是庆幸和感激,庆幸我没有经历过对心理创伤影响最恶劣的肢体暴力和控制欲问题,成功得躲过去了。所以虽然我也会有某些心理障碍,但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它们,不对周围造成负面影响,能够回归正常生态,感谢。

怀着这份感激,我梳理了下我是怎么躲过去的:

(1)我没有遗传暴力基因,且幼年期没有长期生活在一个肢体暴力环境中,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暴力倾向,而且坚信以后也不会有;

(2)我的父母在彼此出现婚姻矛盾,无法调解时,选择在我刚出生没多久就理智分开,而不是争吵打架到不死不休,所以我也没有关于家庭暴力的记忆;

(3)外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她就像父母那样很爱我,这份爱没有杂质,有缺失但已足够护全我,我就是借由这份安全感,能够不在乎周遭人异样的待遇,以及来自语言或者肢体的伤害,也对父母的抛弃没有产生很难消解的坏情绪;

(4)外婆去世后,我有四年的时间需要寻找收留地,其中两年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里,但那个时候我已在读高中,心理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影响。

我其实还挺害怕面对暴力的,所以我现在也在通过很多方法,去强化我自己:

一是暴力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敏感的识别出那些暴力诱饵,在暴力发生前采取科学的措施;

二是让自己心理世界更完整更坚强,在对暴力say no时,可以更有底气和勇气;

三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或状况,都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个施暴者。

影片里面最让我值得学习的,是江丰在交换了沈警官记忆后,能够战胜怪物记忆,不通过那一段记忆定义“我是谁”,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才能分析出真相,如果不是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内心不会这么坚定。

所以对于“我是谁”的回答,到底应该用什么去定义,现代心理治疗手段,虽然不会像电影一样可以无损伤的改变记忆,但可以通过被他人深度催眠、长期的心理暗示,或者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欺骗我们,自动选择遗忘或改变那些令人崩溃的痛苦场景,这些都能够或多或少地改变记忆中的某些场景或片段,所以当记忆偶尔不在线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应该怎么选择。

除了记忆与“我是谁”之间的哲学关系,还有个地方可以研究下,就是在江太太看完音乐会,和江丰见面的那一段,江太太虽然知道江丰是好人,很温和,但面对江丰的改变时,江太太选择了不信任,最后却被拖入更危险的状况。

这牵扯出一个问题,当一个自认为很了解的朋友或者伴侣,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现性格大变,且我们没有时间去考察真相或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异常时,我们应该怎么对待Ta,是不是要继续保持信任,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不相信Ta,自己会失去一个可以帮助Ta的机会,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诱导陷入危险;如果相信Ta,也可能会被Ta带入困境,受到伤害。

电影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不能否认周边也会有危险人物的存在,多多观察,修炼自我。

最后,我对黄渤的崇拜更上一层楼啦,他已是我心中最优秀的演员,没有之一,而且是永久的。特别是黄渤与另一个犯人对视的那一眼,我真的立马炸裂,太帅了!!!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4

作为一部没有冗长的故事,主要人物只是个位数,只凭着导演对影片结构别出新意的架设,对细节炉火纯青的驾驭,演员对人物细致入微的诠释,却拥有了别具一格的魅力,碎片的成功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而影片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在貌似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的庞大未知的人物内心世界及环环相扣纠缠难明的人物关系,甚至于人物的命运,故事背后的本质,这些“表象”都被导演通过一句句台词,一个个场景,人物的每一个表情及动作这些所谓细枝末节完美的掩盖,必须得经过各位看官刨开一层层泥土,仔细雕磨,反复推敲,始得重见天日。

个人认为,碎片的不易理解,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

1.首先是整个故事的时间设置问题:整个电影故事发生时间完全设置在主角有了失忆症之后,这样,把握主角心理状态等细节问题考验导演,而理解其心理则考验观众,故事可说完全架空,人与人的关系扑朔迷离,主角的过去完全来自他不可靠的,或者带有自我欺骗性质的回忆,因此,莱纳的妻子是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完全不易下定论,而只能通过观众对细节的摸索,研究,之后猜测出最可能的答案,因此,这么说也行,那么说也行,每个说法都要假设主角的妻子在那次事件中死去,则假设主角完全不可靠的记忆在这个地方正确;主角的妻子在那次事件中未死,而是他亲自打针害死,则假设泰迪最后的谎言为真,各种说法来自于各种假设,假设的成立才能印证事实的成立。

2.接着是由于电影结构问题,电影采用倒叙+顺叙相结合的结构,而其中以倒叙为主。倒叙的好处是可以引人入胜,每个片段都有其前置剧情,而观众往往因为不知道前面的事情,而对发生在此时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从后事产生对前事的假设臆想,直至故事慢慢往前发展,再将自己的猜测推翻。而不利于观看的便在于由于前面的事情还未发生,观众对后面的事情,哪儿是人物性格命运的关键点,哪个动作,哪个思想,哪个心理活动是来自于前面的事情的影射,这些都难以把握到,因此必须要再次将电影再重看,甚至还须再看顺叙版,再看影评,再自己推敲,才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3.导演习惯于制造悬念,而故事本身全是透过主角,一个失忆症患者的第一视觉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听着真话谎言,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几乎全是分别以不同的时间与主角独处,而关键人物娜塔莉,泰迪,吉米几个关键人物甚至根本就没有在同一时间在相同的场景出现过,因此他们可以对失忆患者的主角说更多的谎话,而主角几乎根本没有能力拆穿,即使拆穿了,只要当时没用笔记录下来,过几分钟立马又忘掉,因此,分清他们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而导演乐于如此,他们的谎话不能拆穿,主角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控,故事的发展更是扑朔迷离。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碎片的探索,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研究出来的不仅很可能没用,甚至可能会出现种种误读,看官可以尽量对所想所知所探索的进行阐述,却没人知道真假,更有甚者,就算出现了两个完全相对的论调,两方也都完全可能在片里找到站得住脚的论据。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5

正如同这个简单的英文单词所表达的一样,遗物,或者是纪念物,正好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关键词。leonard内心里所存在对于妻子的记忆,那本读过很多遍的小说,刻在手臂上的Sammy以及那些一次次提醒他的字母,每一样都是leonard选择来作为心里那段伤痛记忆的见证。

leonard,我想,正常人应该都很难去想象他的生活吧。每次从睡梦中醒来,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时间似乎从来都没有流逝,整个世界对于他而言是一个不再流动的静止的世界。这样的一个不能产生短期记忆的大脑,却整个充满了一股复仇的欲望。我想,也只有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感情,才能支撑着这样的他继续活下去吧。

电影的结尾让我真正从心底感到一股悲伤的情绪,这样的事实,我想任何人都是无法承受的吧。leonard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为一件早就已经解决的仇恨去继续寻找。每一次复仇的快感只会持续那么短的时间,接下来又是相同的循环。对于没有记忆作为生活支撑的leonard来说,也只有靠这样才能寻求到继续往下走的意义吧。

leonard突然让我意识到,其实生活本身也许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靠我们人类的思想去给各种各样的经历或者是琐碎的东西赋予各种或大或小的意义,如果哪一天我们突然失去了记忆的能力,不再记得自己走过的每一条街道,遇到过的每一个人,不再想起前一分钟让自己微笑或者是愤怒的事情是什么,那样的生活没有谁会喜欢的吧,光是这样想想就会觉得心里面升起一股冷冷的寒意。也许不再有忧伤,不再有眼泪,但是同时也不会再有快乐和雀跃的心情,就像阿信之前说过这样的话,以前上课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上课铃,老盼望着下课铃的响起,但是等到后来再也没有上课铃声以后,我们才恍然,没有了上课铃,也就不会再有下课铃了啊。所以我想,记忆之于我们,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不管是伤痛的记忆,还是快乐的记忆,都代表着我们曾经那样存在过,不会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的生活,需要记忆来维持它的真实性,而记忆,从某种层面理解,也就是现在的我们,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好的,坏的,我想我都要以一颗更坚强的心去接受。我们能够拥有记忆,这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也许我们潜意识里有有这样的贪求,希望自己拥有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但是正如上课铃下课铃一样,那样的愿望本身就是彼此矛盾的。

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坚强一点,能够去感受更多的喜怒哀乐。恩,就是这样。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6

前两天去看了《记忆大师》提前场,总算对国产类型片找回了一些信心,这部电影不仅值得二刷,甚至三刷我都不会嫌多。

《记忆大师》是一部科幻架空设定下的悬疑片,科幻是外表,悬疑是内在。

一般的悬疑片,越是震撼越是怕被剧透。

比如《灵异第六感》,如果你看之前就知道布鲁斯·威利斯是鬼,观影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有人在你看《禁闭岛》之前告诉你小李是疯子,那你们之间一定有仇。

但《记忆大师》很有趣,当你看第一遍知道了凶手是谁后,第二遍再带着凶手的身份去看,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细节与线索,感觉就会像是用另一个角色重新玩了一次解谜游戏,甚至会比第一次还更加有趣。

是不是很神奇?

正是这种少见的观影体验,让我对这部《记忆大师》很有好感。

虽然它也并非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影片,但我真心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种工整精致的华语类型片。

《记忆大师》是导演陈正道继《催眠大师》之后的又一部悬疑片,编剧也依然是《催眠大师》的任鹏。

《催眠大师》在当年绝对称得上一匹令人惊艳的国产黑马,无论口碑和票房都不错。

而《记忆大师》无论是从叙事格局还是剧情复杂程度,都是对《催眠大师》的全面升级,没有像许多系列电影那样陷入一部不如一部的怪圈。

对了,《分手大师》和这个“大师系列”可没有任何关系。

《催眠大师》的故事基本全部集中在一间房子中的两个人身上,而《记忆大师》的舞台则扩展到了一座城市,主要人物也成倍增多,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导演的野心之大。

讲真,我相信就算把这个剧本免费送给绝大多数华语片导演,他们也没有能力把这个故事给说清楚。

《记忆大师》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是基于一个近未来的软科幻设定。

在《记忆大师》的世界中,虚构的T国拥有一种科技,能提取人的记忆,让他们变成自己记忆的旁观者,虽然不会忘记,但也不会再对这段记忆有任何情感。

黄渤饰演的著名作家因为与徐静蕾饰演的妻子情感破裂,而决定去修改自己的记忆。但徐静蕾知道后却要求黄渤取回自己的记忆,不然就拒绝离婚。

阴差阳错,黄渤发现自己取回的记忆属于一个连环杀手,杀害的对象都是长期遭受家暴的女人。

因此,黄渤开始与正在调查一起家暴丈夫杀妻案的警官段奕宏合作,以记忆为线索找出真凶。

在片中,重新载入的记忆需要三天才能完全恢复,所以黄渤脑中的“杀人回忆”是逐渐浮现的。

而导演陈正道还为影片建立了一种“可穿戴记忆”的概念,记忆的错乱还会引起装载者性格的改变,观众可以感受到黄渤逐渐从一个温和的好男人,变成一个暴躁的凶徒的整个过程。

简单说就是,记忆的改变会影响人的性格。

据说,导演在剧本的每一部分,都列上了黄渤脑中两种性格的比例,而黄渤在片中也凭借自己的演技将这种一个人逐渐变成另一个人的情节体现的淋漓尽致。

《记忆大师》的“精致”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陈正道电影的一贯优点。

首先是外在美术设计上的精致,充满上海弄堂风的建筑,蒸汽朋克风和复古风相结合的道具,构建出了一座独特而颇具韵味的架空城市。

唯一让我有些出戏的是片中的手机与电脑,与我们平常使用的竟然别无二致,和其他道具的美感差了一大截。

但毕竟是在架空世界,这也不能算是什么大问题,再想想其它地方的优秀,我很自然的原谅了它。

片中有一段是黄渤翻找案件卷宗,据导演说卷宗制作了几百份,没有一份内容与照片是重复的。

电影人对自己的作品有多用心,往往体现在这种细节之上。

《记忆大师》不仅面子精致,里子也很丰满,悬疑片最重要的当然是“悬疑”二字,要在有限的人物中让观众不断怀疑究竟谁是凶手。

为此,陈正道在片中放置了许多细碎的线索,其中不少是现实生活中警方办案会碰到的“无用线索”,出现的合情合理,又能误导观众和剧中人,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记忆大师》也不是那种最终最终用观众不可知的线索破案的低级悬疑片,真凶的线索不但一直真凶的线索不但一直铺陈在影片中,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你不会是恍然大悟,而是有一种果然是他的感觉。

《记忆大师》中的真凶是谁其实并不难猜测,它做的好的地方恰恰在于,让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断怀疑自己的判断,全神贯注于剧情,戏剧张力做足。

当年《催眠大师》的结尾颇受诟病,因为导演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详细讲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打乱了影片原本很好的节奏。

《记忆大师》则没有这样做,所有的前因后果早就藏在了影片中,等着观众自己去探究。

如果你看完第一遍还有很多地方没想明白,再去看第二遍的时候,大概会惊呼“我擦,原来在这里导演就已经铺好了线索。”

要不是拿片中情节举例会涉及剧透,我一定列一张自己发现的影片缜密细节的单子出来。

要让我说《记忆大师》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那就是把有限的时长绝大多数都用在了案件的侦破之上,对黄渤和徐静蕾夫妻的人物情感渲染稍有欠缺,有些破坏了一部分人物行为的可信度。

不过,两位演员还是靠演技撑起了这两个人物。

除此之外,《记忆大师》的古典配乐用的有些太满,但这显然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黄渤和徐静蕾这对看起来不怎么搭调的夫妻,在片中的深情相爱完全没让我觉得违和。

导演自己说,当时拍摄黄渤与徐静蕾结尾处重聚相拥的戏时,两人突然舌吻了起来,剧本中压根没有,就是情感到位了演员情不自禁,把导演都吓傻了。

然而,最终的公映版本中这段戏却被导演忍痛删掉了。

混蛋!

《记忆大师》中的真凶与黄渤一样,也被交换了记忆,所以当你二刷时,会明显体会到真凶的性格朝着黄渤的方向转变。

真凶扮演者润物细无声的演技完全不输黄渤,不能指名道姓夸奖TA真的很遗憾。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7

●主线剧情不错。画面精致,打光和配乐有恐怖氛围,要去看的朋友务必结伴。段奕宏和黄渤演技为全片增色不少。尤其是黄渤,演出了双重人格的感觉。

●本片有一点出彩,反映了家暴对孩子和女性的影响,加上恐怖的气氛,是极好的反婚教材——我真的是在夸这部电影,没说反话。

●细节和台词实在是对不起主线,悬疑推理最需要的是细节铺垫,观众看的也就是细节手法,本片的重要细节却生硬得排队扑街。配角扁平化,导致关键剧情转折不合逻辑。

●这么好的主线配上烂到可以拿去冲马桶的表达水平,结论是有好的想法固然是进步,问题是能不能执行得漂亮。

注:抖S和抖M都是日源词,抖S指有虐待倾向(的人),抖M指有受虐倾向(的人)。“抖”是日语“ど(ド)”的音译,有“非常、超级”的意思,S是英文Sadism(虐待癖)的首字母,M是英文Masochism(受虐癖)的首字母。

在电影院里觉得这部电影还挺恐怖的。看完和朋友去吃了小龙虾,然后做了半夜噩梦。

对剧情和叙述的感想是:水平不过硬的时候,写作文绝对不能先写正文再起题目。按主线的水准来说,《记忆大师》确实可算是优秀的国产推理电影,然而表达的水准大大拉低了观影体验,我在推理过程中的一点点摇摆,全是因为演员的演技说服了我。很多桥段的衔接明显是因为剧情需要这样一个结果,于是草草安排了一个衔接过程,生硬突兀,单薄又可笑,以至于电影后半我和朋友的观影重心变成了找bug。和主线深厚丰富的安排比起来,我怀疑这部电影是不是由两个编剧分开创作的剧本。

另外,电影里警察系统的运作方式明显违和,感觉更像是港片。我看的时候拼命和朋友吐槽,哪国的警察工作起来是这样松散的。并不是说不可以——电影背景是架空的都市——然而漏洞过多,警察力量弱得不像话。结果就是全片只有主线剧情一马当先闪闪发光,其他铺垫、设定、表达都苍白灰暗难以说服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当推理过程和线索出现的时候,仿佛满屏幕都写着“看我看我看我~我在告诉你谁是凶手~”

有反转,然而也不能说服观众。假凶手按真凶手的吩咐一步一步推动剧情的时候,说了不该由TA说出的台词。因为这句台词,我认为假凶手是知情的帮凶。真相大白时,凶手的叙述却说假凶手真的是无辜的路人甲。

你都聊爆了好吗~既然你不知情,那是因为什么说出了聊爆的台词啊~

哎真是浪费了一个好素材。

这部电影倒是有一个亮点,主线剧情说的是家庭暴力给女性和孩子造成的伤害。配合电影恐怖的气氛,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大多数的确会对家暴的危害有一点点感同身受的体验(我的直接体验是愈发不想结婚了……)。看电影时,我和朋友说被家暴了不但抖M还秀恩爱,这不科学,走出电影院后却想,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近几年家庭暴力问题在国内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在救援处置方面,受害方的弱势地位几乎和以往一样没有改善。当我们以为离自己很远的社会黑暗面被这样艺术化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除了无力,更会对视若无睹的大环境感到恐惧吧。

电影记忆大师观后感 篇8

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 Memento 是比较早期的片子,但非常值得一看。

电影的主轴在于复仇,但是主角的设定非常有趣,片中男主角因为大脑受损而患了「顺行性遗忘症」(Anterograde amnesia)。

主角会忘记「罹患」疾病后发生的事情,丧失了短期记忆的能力,这种疾病最早是在1957年一位叫H.M.的患者身上发现,他的智力、表达能力都正常,但无法学习新的词汇跟新事物。这种患者经常会反复文同样的问题,忘记几分钟前所告诉他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更新」自己的记忆,但记不住。

因此在片中,男主角需要靠着照片、纸条、文字刺青等,记录当下的讯息,还有别人所说的话来当作备忘录,用自己片断的记忆,逐渐拼凑出来所谓「事件」的原貌。然而,仅仅依靠外界的这些讯息,拼凑出来的事件,真的是主角所期待的「真相」吗?

导演的剪辑,完全展现主角混乱的心理状态,以及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实际上面临的困境─片断而混乱的记忆。

特别推荐的是「逆序」版本,如果看的是「正序」,根本难以理解导演厉害之处,正序倒序交错进行…「真实」与「虚假」的记忆…就剧本而言,也非常精采,看怎么利用主角的疾病,来设计杀害他人。

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中呈现出「记忆」本身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本身的影响,记忆到底是怎么形塑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情绪?

当没有了记忆,生活应该如何继续?我们又应该选择相信什么?

分手合约观后感


分手合约观后感

《分手合约》是我一直很想看的一部电影,也许是爱屋及乌,因为羽凡,我也时常关注白百何,昨天终于在朋友那儿传到了这部电影。

一直听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今天一睹,别的不说,光这眼泪就没停过。虽然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流眼泪也是经常的,但像这次这么久久停不下来的,还是少数的几次之一。刚开始的时候哭,是因为觉得这种爱情很让人羡慕,我一直觉得他们最后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流的眼泪是一种幸福的感动。一纸五年的“分手合约”,见证着两个恋人五年间的经历。五年之后,男主角终于要和女主角完成约定时,女主角却癌症复发,不能和他度过余生。这一次的哭泣,是伤心、是悲痛,同时还是感动。

在爱情中,我愿意做像何俏俏那样甘心付出的人,为了我爱的人不伤心,默默的承受着命运带给我的苦痛。但我也希望有一个李行那样的男人,可以一心一意爱着我,为我做出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味道。终归我还是一个不能只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凡夫俗子,何俏俏不一样,她从来不跟李行倾诉她的苦,她说:“我觉得不公平,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我对你的需要远远超过你对我的需要……”就因为这样,五年前因为癌症,她选择离开,独自一人承受,后来病好了,她为她的爱情、为他努力;当幸福就要将临时,命运又跟她开了个玩笑,癌症复发,而且是晚期,这是五年后,还是因为癌症,她依然决定离开,不求他的理解,只希望不要让他永远在悲伤中度过。这是真正的爱,因为她做了自由的选择,离开,就是她的选择。对于李行来说,他也做了选择,他选择守着与俏俏的回忆度过余生!

电影中很多情节都是俏俏品尝李行的菜,或是独自一人,亦或是李行亲自为她做,这些味道都是属于俏俏的,李行的心都是用在俏俏身上,而俏俏的餐具艺术品所倾注的灵感也是来自李行的,他们的艺术品都是他们对彼此爱的展现。尤其是在电影接近尾声的厨师争霸赛的决赛现场,李行拿着他为俏俏做的汤向她求婚,这汤里的心意与爱意,也只有俏俏能品的出来!

不管做什么,想要做好,唯一的捷径是用心、用情。就像李行的菜品、俏俏的餐具,因为里面蕴含着爱、裹藏着情,所以动人!

喜欢《电影《分手大师》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分手大师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