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35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35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3500字
写作也是一种速读术
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很想买。转念一想,家里一堆没拆封呢,看完再买吧,于是就彻底错过。
偶尔狠狠心买回家,却发现根本没时间看。便随手塞进包里,准备挤地铁等公交时,赶一回碎片化学习的时髦。
终于,个把月了,再看到包里的这本书,顿生厌倦,怎么还没看完!当初兴冲冲买回家,最终买到的是一个决心:再也不买书了,浪费钱……
抑或是咬着牙坚持看完,晒过朋友圈,便把内容全还给了作者。
我们地球人,难道已经不能静下来看完一本书了吗?
许多人知道读书好,却从未因读书受过益。很多人特想读书,可生活的快节奏,偷走了他们太多时间、太多耐心。
这种窘境,让一些人发现了商机,他们雇佣一些人,把嚼得稀烂的二手知识,卖给你。音频听书、读书笔记各种精致,想学吗?掏钱吧。
更奇葩的是,还有人教“快速动眼”训练,用眼球的移速提高读书的速度。
然而,《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来自日本的职业书评人,每年700本阅读量,坚持了10年之后发现:现代人关于阅读的焦虑,不在于眼球运动的速度,而是对读书有着错误的认知。
1
执着是你对读书最大的误会
读书慢,是因为太执着。回想一下,你是不是这样看书:从左到右,逐字逐句,一行一行,生怕自己错过了每句话。不小心走了神,还要退回去一下下。
可是你手里捧得那本书,真的值得我们如此仔细吗?作者说,现在的书,已经对不起在学校养成的阅读习惯了。老师教的那套方法,逐字逐句阅读,揣摩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用来读经典大家的经典之作固然是好方法。
问题是现在市面上90%以上的商业出版物,根本不值得你如此仔细。大多数作者也不是鲁迅、沈从文。我们真的不需要拿出读《朝花夕拾》和《边城》那样认真的派头。
然而一本再烂的书,也总归有它的可取之处。而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烂书”里的宝藏。所以,快速阅读的第一步,就是找到那些可以快速阅读书。市面上多数的经管类,商业类,观点类,非虚构类几乎都是可速读的书。
选到书之后,该如何读才能提速呢?以下是我总结的作者的方法,你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认真阅读序言和目录。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他写书的时候,花费精力最大的部分是序言。一般在序言里,作者会写为什么写这本书,主要为了表达什么,传递什么,以及整本书的概况,哪些是重点等等。这简直是跟作者对话的好机会啊,很多人却都直接跳过了。
另外一个精华就是目录。大多人只把目录当索引,真是浪费。因为目录往往是编辑和作者花了很大心思编排的结果。他们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线性结构,层层递进地引你入胜。
从目录可以看到作者的逻辑框架,用心的你一眼就能识别: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哪里只需要了解一下,哪里需要重点停留。说白了,目录是一张阅读地图。
第二:章节内容跳读法
前面说到,很多人读书速度慢是因为不舍得丢下每个字。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啊,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动补漏的功能。比如说,我们看到A…C,大脑就会自动推断出…是B。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很多书,根本就是用来跳读的。比如市面上的商业类书籍,一般都是这样的框架:理论——事例——结论。相信我,跳过那些事例,直接看结论,一点也不妨碍你理解,就算真的理解不了,就再跳回去看事例呗。
第三:搜索关键词。
这个方法仅限于你带着特定的问题,或者特定的目标时使用。比如你特别想搞懂小标题里的某个关键词,那就直接去找关键词吧,直到搞懂为止。
第四:只读5行。
每个章节只读前五行,和结尾5行。作者以为,这样也不会妨碍了解正本书的内容。不过就我而言,这个有点难。毕竟作者已经有了:每年700本,坚持了10年的阅读量。大家不妨试一下,不行就结合前面的方法,肯定比一行一行的快,且效率高。
2
写作是一种读书方式
少年时代,我最最喜欢的一部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全集》。印象最深的是:福尔摩斯经常强调“观察”和“看见”的区别。
有一次,华生问福尔摩斯,“你说,咱俩总是形影不离,为啥都是你先发现真相呢?”
福尔摩斯说:“因为我在观察”。
“我也在观察啊”。
“那好吧,门口的楼梯你也每天走,一共有几级”,福尔摩斯有点不耐烦。
“我不知道,不过这跟办案有关系吗?”。
“17级。你只是看见,我这才是观察”。
读书也是一样的,很多人的阅读行为只是输入信息,而真正有效的阅读,是将看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最好的方法,就是像福尔摩斯那样,看到之后输出一次:楼梯是什么形状,有几级台阶。对于读书而言,最好的输出方式,就是写作。
作者在这本《快速阅读术》当中提到的呼吸式阅读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读书就像吸气,写作是呼气,只吸气不呼气,很快便吸不进任何气体了。
写书评、记笔记并不是书评人的专利。作者推荐了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推荐你借鉴一下。
三个“一行”策略
一行采集:作者建议,用一张A4纸,像下图一样,先记录页码,在页码之后写下触动自己的精彩内容,记住,只能写一行。
由于是手抄,你会非常珍惜写下的每个字,在构思怎么写字数最少的过程,就是一次信息再加工。更美妙的是,比起电子版的笔记,纸写的东西,我们更愿意时而翻看一下,而且积累多了更有成就感。
一行精华:摘抄就是淘金。你只能写下一行最精华的部分。取舍的过程,就是发现宝藏的过程。
一行评论:很多人喜欢边读书边划线,这样做的人,你有没有发现,等你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想不起来为啥这句也划了线,当初打动的你原因,你忘了……一行评论的作用是记录感受,写下触动的原因。
我自己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确实会加深理解。
3
定期断舍离,治疗“只买不看”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国内流行的“断舍离”风潮,实际上是源于日本。作者作为一名日本土著,说是日本的年轻人,越来越崇尚一种叫做“不拥有”的生活方式。
努力减少物品的数量,把不需要的东西都扔掉。如果你看过《断舍离》这本书,就会发现,其实扔东西是一个治愈系的,甚至有点禅修的过程。通过观察自己对物品的态度,可以发现未知的自己。感兴趣的可以来看看,我也写过笔记,待会附在文章底部,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书架做断舍离,其实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不是有句这样的鸡汤嘛:“判断一个人,先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再看他读什么样的书”。
这事自己做,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总结一下,近三个月看的书,都是什么类型,哪些让你着迷,哪些让你厌倦。我就发现,我最近看得写作类书特多,看来我还是纠结自己的写作功底啊。
而对于那些“只买不看”的朋友,断舍离也是你的药。别觉得心疼,一本新书,放三个月之后就不是新书了,可读性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就是放在那里,你可能再也不会看,干脆扔掉给新书腾地方。
读书也应该培养一种“不拥有的智慧”。我相信,买书或者读书都不是为了把自己搞成一个收藏癖。我理想的读书状态,应该要让知识像音乐一样流入心底,那些真正触动我的,自然会留下印记,而那些无感的,扔掉又有什么可惜。
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战线拉得越长越疲惫、越厌倦。当你看到一本书,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就失去了读书本来的意义了。
与其拖拖拉拉“碎片化学习”,还不如抽一个周末,一口气读完。越是读得时间久,越难捕捉一本书的全貌。如果经常是看了结尾忘记了开头,那就是浪费时间。
4
写在结尾
很多人以为:速度的代价是牺牲质量。其实不然,反而拉长战线,钻进细节,更不利于了解全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即读得快,又读得好。
第一,选那些可以速度的书,非虚构类的书,9成以上都是。
第二,借用跳读法,抓取关键信息,快速找到一本书的宝藏。
第三,定期断舍离,发现爱好和不足。
第四,趁热打铁,一口气读完比拖拖拉拉吸收好。
每年700本这个数字,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我们毕竟不是书评人,读书于我而言,只是愉悦自己的方式之一。要知道,大字不识也照样享受人生。
假如读书带来的压力甚于享受,不读也罢。
喜欢就点个赞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1400字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1400字
阅尽千帆颜愈少,万里归来少年心;
回首风雨萧瑟处,人生至境是有趣。
————Elson辉哥
这是一本足够有趣的书,这基本上就是我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了。
刚开始对这本书颇不以为然,《快速阅读术》?不就是快餐吗?怎么可能有营养?读到序言,读到第一章,仍然不认同。一天两本书,一年700本,10年7000本,每本书还有书评... 这是读书吗?我就是一页一页的撕书,恐怕也没这么快吧?难道读书就是量的游戏?就是为了跟别人炫耀的?还好,我有一个还算比较开放的思想,一个以认真著称的日本人写的书,还有这么多读者,或许有些道理,最不济白眼一翻,痛批一顿也算是有趣的经历吧。
大约花了1个半小时快速读完了这本《快速阅读术》,blow my mind! 我这个老司机的三观又更新了一次。这本书可能是在读书观念方面近些年我读过的书中最重要也最实用的一本。
运用这本书交给我的办法,我提炼出这本书的精华就是:
“而阅读的妙趣,不正是在于邂逅“那一行”吗?”
好了,鼓吹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放下你的Ego, 给这本书一个机会的时候了。给她一个半小时,也许她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本书的最后探讨了作者对于读书意义的思考。花一点时间说说我的看法。作者这10几年读了成千上万本书,在我看来差不多能成精了吧?结果作者的结论是,读书只是享受阅读乐趣,跟音乐一样,并非必须,也不是为了提高知识和修养,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很实在很平和的观点,然而如果10年大量的阅读,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书不白读了吗?作者自己也说,只要书从心中流过,哪怕很快,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到底何在呢?
很欣赏作者说的一句话:
“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于收集知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
这体现了作者非常不错的谦虚自省的修养。然而我认为这种修养正是从大量阅读中来的,是一种“阅尽千帆颜愈少,万里归来少年心”的从容。
冯友兰大师说,哲学基本上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主要是提高人的境界。什么是人生境界?这境界真的就没什么用吗?禅宗佛家,无论渐悟还是顿悟,都讲究一个“悟”字。然而悟了以后呢?答案是该挑水挑水,该砍柴砍柴,该食色食色(食色这句是我说的,圣人可没这么说),该干啥还干啥,只不过,这世界在他们眼里已然不一样了,做的一切事情都突然有了明确的意义。通俗的讲,这不就是活明白了吗?那大明白都有点啥好处呢?我随便列一列吧:
自信,不怕尝试,不怕犯错误,也不怕批评
不再从单一角度看事情,认识世界多了很多维度
了解任何问题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答案,体认到自己心里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答案
不太容易被别人忽悠了,但更容易欣赏不同的观点
认识到凡事的万千可能性,不局限自己,不画地为牢
观念是一切行动的起点,而知行合一的关键是找到好的方法,并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方法极为重要
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念,但不介意甚至主动与人沟通
最好的创造总结自己的思想并与人沟通的方法是写出来,这是价值(影响力)创造的过程
写一本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审视一下上面的诸多大明白的好处,这不就是一种有趣的境界吗?觉得凡事有趣,觉得别人有趣,觉得世界有趣,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有趣。原来人生的至境就是——有趣。如何到达“有趣”的彼岸呢?或许按照《快速阅读术》里的方法大量阅读,是个不错的方法,也就一个半小时,何妨一试呢?
3/9/2018 辉哥于 Dunkin Donuts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1700字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1700字
前几天读一篇文章提到钱钟书先生,众所周知的钱先生博览群书,许多书籍的内容能够整段整段的背诵出来。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体会却是:很多书,我们读得再仔细,读完把书一合上,很多细节是想不起来的。或者过了一周,再想这本书的内容,竟然能够想起的不过一两个场景或者一两句话而已。
后来看到日本一位书评人印南敦史说,对于一本书他只需花20-30分钟阅读,然后花60分钟撰写书评。他说阅读一本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所以这样一来阅读是不是就感受轻松多了?
持有这个观点的书评人有多厉害呢?他曾经是一个慢读者,从1页读5分钟到一年读700本书。是日本专业的书评人,每月要为将近60本书撰写书评。这些数据是不是很惊人?那他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写印南敦史写了一本叫做《快速阅读术》的书专门来介绍自己的速读方法。很值得想要提高速读能力的我们学习。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中作者把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称为流水式阅读。简单的说就是读书要像流水一样从心里流过,而无需花费太多时间通读细读。因为无论怎样的通读细读,一本书能够让我们记住的往往只是一两句话,一两行字。既然如此,我们只要确定关键字句,去书中搜索它们即可,就偈作者说的:“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在介绍流水式阅读的技巧之前,作者首先提到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我们难以实现快速阅读,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不好。比如阅读的时候读到重点字句我们喜欢在书上画线。但实际上线画过之后,我们几乎不会再重复阅读,所以这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在这里作者提倡一种阅读方法叫呼吸式阅读,用以解决我们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并保证在阅读的同时对一些关键词,核心内容记忆深刻。呼吸式阅读,就是把吸气比作读,把呼气比作写,记笔记,摘录重点字句。做到边读边写,这样对于书的内容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
这里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呼吸式阅读的方法步骤,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最后是自我评定读书足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快速阅读术》这本书来详细学习。
好,在学会呼吸式阅读之后,便可以熟练运用它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了。怎么来提高呢?作者详细跟我们介绍了流水式阅读的技巧步骤。
提高阅读速度的重点在于,在掌握呼吸式阅读之后,如何运用它,做到真正的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实际学习和操作起来都非常的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方便快捷的速读方法。我们可以用只读小标题的跳读的方式来快速获取书中核心内容。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和目录。并据此确定定义该书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接下来我们只需在“一目十行”的阅读当中去搜索关键词。
通过序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确定书的重点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书的结构框架,并因此而确定我们阅读的顺序和阅读的重点章节。从而更好的控制阅读速度与时间。
看到这里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序言和目录的!以前我们读书是从来不读序言和目录的,而是迫不急待的直接翻过这两部分,进入书的正文。所以从现在开始改掉这种错误的阅读习惯吧。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阅读的同时不要忘记前面提到的呼吸式阅读的方法,边读边写,摘录重点内容,写下读后感、评论。
当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流水式阅读之后,我们的速读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读更多的书籍了。
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还专门为大家介绍了实现多读的方法。比如制订阅读计划。以一周为大单位,提前做好下一周的阅读计划,包括每天需要阅读的书籍。并且坚持做到当天的书当天必须读完。今日事今日毕嘛。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里作者还介绍了选择书籍的技巧,书籍的获取渠道,整理书籍的方法,都非常的实用,值得我们借鉴并运用到实际阅读当中。
这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速读方法:流水式阅读。正如作者说的,阅读一本书,我们只需要找到那“一行精华”并为已所用。而掌握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的精华——流水式阅读,我们便完全可以轻松的将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到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甚至同样也可以象作者一样,只需花20-3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本书。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分享模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也许"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分享模板"就是你要找的,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分享 篇1
如何做到“一日一书”!
作者是一个书评家,需要大量阅读书籍并输出书评。而大量阅读的需要就是快速阅读,“现在,我大约每天读两本书,按照这个速度,每年能够阅读700本以上。坚持10年后,阅读量将累计达到7000本。这并非天方夜谭。”在读之前,确实觉得是天方夜谭,这样的速度真的可以记住书里的内容吗?
我读的书大多属于文学类小说,虽然看的速度不慢,但是也是属于细嚼慢咽的类型,一本书快的话一个星期,慢的话说夸张点,可能会拖半年。正如作者所说,一本书如果10天没有看完,基本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在信息爆炸,时间紧迫的时代里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并且把它读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快速阅读法跟之前读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流水式阅读:适用于非故事情节的书籍,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分享 篇2
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很想买。转念一想,家里一堆没拆封呢,看完再买吧,于是就彻底错过。
偶尔狠狠心买回家,却发现根本没时间看。便随手塞进包里,准备挤地铁等公交时,赶一回碎片化学习的时髦。
终于,个把月了,再看到包里的这本书,顿生厌倦,怎么还没看完!当初兴冲冲买回家,最终买到的是一个决心:再也不买书了,浪费钱……
抑或是咬着牙坚持看完,晒过朋友圈,便把内容全还给了作者。
我们地球人,难道已经不能静下来看完一本书了吗?
许多人知道读书好,却从未因读书受过益。很多人特想读书,可生活的快节奏,偷走了他们太多时间、太多耐心。
这种窘境,让一些人发现了商机,他们雇佣一些人,把嚼得稀烂的二手知识,卖给你。音频听书、读书笔记各种精致,想学吗?掏钱吧。
更奇葩的是,还有人教“快速动眼”训练,用眼球的移速提高读书的速度。
然而,《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来自日本的职业书评人,每年700本阅读量,坚持了10年之后发现:现代人关于阅读的焦虑,不在于眼球运动的速度,而是对读书有着错误的认知。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分享 篇3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像听音乐那样读书,听与读非常相似,没有人强求记忆音乐。”
我曾经以为,读一本书,要一字一句地读,才对得起辛苦写书的作者和想认真读书的自己,可是这样读下来的'速度却很慢,总是“心有所求,力有不逮”的感觉。曾经也很享受逐字逐句读书的乐趣,有些字句一时明白不过来的,或是遇到好的,就会回头再读,品味其间的深意和乐趣,自己这种醉心读书的情景,也只限于学生时代。
读完印南敦史的这本书,此刻便改变了想法,原来读书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一种是知识获得性书籍的阅读,这需要快读;一种是享受趣味型书籍的阅读,这可以慢读。
人进入社会和工作后,越来越多的阅读是需要知识获得性的阅读,我一直读书很慢,常常令自己着急,有时干脆泄了气,不读了,因为还有许多必须要做的事情等着呢,有些可有可无的知识,也就可看不看罢了。然而那些买了的书,摆在那里,还是心痒痒的,买它的初衷当然是想了解它的。所以现在看来,有些书是可以用流水式或跳跃式的方式来读(如果不是逻辑性很强的书籍),不必考虑有什么负罪感,若觉“力有不逮,唯有从心”,寻找书中自己最想了解的部分来读,这就会使自己快速阅读成为可能。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800字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800字
2019年No.3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培根怎样实现快速阅读?
一、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
认知误区:执着于仔细阅读。然而,即使放慢了速度,非常仔细地阅读,也并不意味着能够牢记书中的内容。
改变认知误区:
二、培养阅读习惯的步骤
1.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
2.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可速读和不可速度书服从9∶1原则。
3.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尽可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避免厌倦。
三、呼吸式阅读方法
“手抄魔法”的优势:可以深入理解内容;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使成果一目了然。
四、流水式阅读规则
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1.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2.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3.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提高阅读速度的4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五、多读方法介绍
1.如何选择书籍?
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日一本视同等闲
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花费时日的阅读,安排在自由日进行
2.如何获取书籍?
获取书籍的来源要不拘一格:图书馆、二手书店和实体书店。
3.如何管理书籍?
舍弃不需要的书
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
每三个月整理筛选一次
读书速度应视书籍而定,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提及: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精选8篇
书读得多了,无形中会为我们披上一身铠甲,当我们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好的读后感应该展现您对书籍的独到见解,读后感怎么才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呢?您是否想了解更多有关“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的信息编辑为您提供,只供参考的资讯信息!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1)
像指导类书籍,我觉得还是能够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宜,如之前所说大道易简。
对比之前所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本书固然是好书没错,但是不知是写作本身如此还是翻译问题,部分地方缺乏条理,有些跳跃),这本书更为简明扼要,有些时候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所言,也没有过多“专业词汇”(当然词汇问题我怀疑是译者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转化为中国人话),作为指导性图书来讲,我觉得这本书更好。
下面说说这本书。
首先,本书所提倡的快速阅读术,是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产物,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书籍,比如专业书,当然还有自己想细细品味的书。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读书并不是要吸收100%,而是要邂逅1%。
有了这个前提,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其他指导性意见,第一是将阅读变成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具体方法是固定时间阅读,开始的时候不宜太久,作者建议10分钟。养成习惯后,可以逐渐延长。第二,对于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可以跟适合的一起,比如阅读1小时的话,可以前30分钟细读,之后快速阅读。第三是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生厌。这点给我的启示是接下来或许可以用短时间专攻《神经病学》。第四是很多人都提倡的,输入和输出并举,可以摘抄,之后用短短的内容概括大量信息。之后作者还提到了选书和整理书籍等,对于我目前来说似乎没太大启发,也就不写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2)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印南敦史
强迫自己把书100%记住无异于让读书如上刑般痛苦,即便是真的读完了,能记住个10%就不错,也许过了一年只剩1%。
大部分人应该都还记得上学时候学的鲁迅的文章,但是大部分内容已经没有印象只记得一两个句子,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是,这一两个句子不就是那些学过的文章里真正打动你的吗?这也许只占整篇文章的1%,而那剩下的99%,你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是,记住这1%就够了。
花一周时间仔细阅读一本书,一个月之后,仅能记住1%的内容。那么,同样花一周的时间,我们快速阅读10本书,一年之后,就能记住全部内容的10%。后者岂不更加理想?——印南敦史
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快速阅读法,就是让你快速地找到书中的宝,让这些少而精的宝如流水一般流过你的心田,因为要记住的东西少了,所以才更容易记住。这1%的精华会勾起你对书的其他回忆。在愉悦状态下人的记忆总是深刻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愉快地阅读呢?
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听故事看绘本?因为没有人强迫他们去记住书里所有的东西,他们的大脑没有负担,因而容易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
我们也可以学学孩子,用一种让自己的大脑没有负担的方法去体会阅读的快乐。
怎么做呢?
印南敦史在书里提到了呼吸式阅读法。
呼吸式阅读法是为了写而读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以写为目的是为了防止遗忘。
作者给出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呼吸式阅读步骤一:“一行采集”,摘录最有魅力的片段
看书的时候,看到让你有感的片段,用A4纸把它原封不动地摘抄下来,并在开头表明页码。注意摘抄控制在几行之内。
呼吸式阅读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在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已经摘录了一些片段,看完之后,我们查阅自己摘抄的东西,找到最让你钟爱的那一行并标记出来。用作者的话说,读书就是为了邂逅这一行,这就是探宝的愉快过程。
呼吸式阅读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最重要段落
读的过程是吸,摘抄和写才是呼,而“一行评论”就是最重要的呼。另外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日期、书名、作者,再将“一行精华”摘抄到笔记本上,在其后用30-40个字写下“一行评论”。这行评论会帮助你记忆阅读这本书时的心情。
呼吸式阅读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轨迹
以12本书为单位,每读完12本就从“一行评论”里回顾一次自己的摘抄和感想。你会发现来自不同的书籍的摘抄和感想中的某种关联。
作者在《快速阅读术》中提到,回顾时最好思考以下问题:
1)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2)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3)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确定自己今后的阅读方向,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读完12本后,从中挑出你认为最佳的书。一年后再从这些最佳的书中,再挑一本最佳的“最佳”的书。
这一步评定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你回顾阅读时的感受,并养成定期盘点的阅读习惯。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3)
作者在书里指出“什么时候都能读”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读不了”。原因就是许多事情打扰你阅读。你需要做的是把阅读的时间固定下来。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固定时间的前提下形成的。比如你到点就得吃饭,不管饭菜好不好吃;你到点了就会犯困想睡午觉。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如果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像到点吃饭、到点睡觉这样简单的习惯那就好了。
作者印南敦史在书里建议我们利用工作前10分钟、午饭后10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阅读。
为什么是10分钟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制造一种紧迫感,让自己集中精力去阅读,去书海中寻着宝藏,去邂逅那1%的感动。
为了能让自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快速地看完一本书,单单固定阅读时间是不够的,还得选择那些适合快速阅读的书。
哪些书适合快速阅读呢?只要排除那些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就可以,如小说、散文,以及严谨的学术类。作者明确指出,书评人阅读的书有九成是可以快速阅读的。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也适合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术》里提到,书籍是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我们平时也喜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无法做到行万里路,用快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在有生之年读万卷书还是可以实现的。
或许,在你读到5000本书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不同于500本书的世界,甚至发现了比阅读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4)
很多人喜欢阅读,又焦虑于自己读书速度慢。每每看到有人一天可以读完一本书,就羡慕不已。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可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改变执念。
读书的人都有一个执念,就是希望可以通读全书,恨不得完全吸收整本书的信息。其实,成年人的阅读并不是这样一回事,我们读书更多是为了汲取需要的养料。所以详略得当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吸收需要的知识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怎样读。作者介绍了呼吸式阅读的方法,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三个一”。第一个“一”,一行摘抄。读书的过程中采集最具魅力,自己最有感触的部分。这时候最好是用笔写。因为用笔写的话费时费力,所以,写下来地往往都是斟酌后更有感触的内容。第二个“一”,一行精华。读完整本书后,从摘抄下来的文字中选取其中最精彩的一句。第三个“一”,一行评论。回味整本书,通过这一句精华,写下自己的评论感受。这样一来,一本书中对于当下的你来说,最明确的感受变跃然纸上了。你也成就感满满。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流水式阅读的方式。首先是概览全书,包括书籍的标题,封皮,目录部分,这样一来书籍大致有哪些内容就了然于胸了。而且在此时也会快速确定读这本书的关键词。
然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好标记开始略读。一般来讲重点看选取的小节的前5行和最后五行。一般来讲,中间部分很多都是具体事例论述部分。通过开始和结尾部分的叙述,很容易就知道这一小部分具体讲述的是什么。
最后就是根据关键词,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调节速度。关键部分,慢下来细细品读,其他部分略读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会详略得当的快速读完这本书了,读书的速度也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5)
经常有人询问格格怎么才能提高阅读,怎么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才是最好的,怎样能快速阅读一本书?正好这本书可以给大家排忧解惑,带大家走出困境。
当然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仅在书籍内容之中,通过“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就能找到乐趣。“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而且快速阅读术更适合那些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的。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这本书非常适合你的需求!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的书友来说,本书介绍的方法可能并无裨益,也有很大程度的难度。所以你就更加需要思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的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不再好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浮云!
何况,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上向我们涌来,或许,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剧增,才导致很多人“读不了书”或“读书速度缓慢”。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一、首先要从读书理念的转变:从存储式阅读到流水式阅读。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归根结底,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欠妥。
二、如何养成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多读规律”的三个步骤
1.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也就是自律!
2.首选那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般书评人阅读的书,九成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你可以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
3.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这是一个原则。
“夜晚读书”难以形成习惯:
早晨睁开眼后,不要马上起来,继续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这样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当然这个要因人而异,因为像我就习惯了夜读,白天需要上班,夜深人静的时候让我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三、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
1.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2.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一行采集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一行精华
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我所谓的“一行精华”。
一行评论A5
也只是对于上节所述“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从这个角度简单记录下来即可。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3.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就是反复甄选精益求精!
四、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格格觉得此刻我就是把作者的序和目录在摘录的感觉)
目录就好像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因此,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
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提前策划一周必读书目,然后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以“一周6本”为基准。
五、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之外,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重要的是,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不应仅仅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储存在身外。实现这一目标的技巧,善于利用“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六、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1.如何收拾书架,舍弃不需要的书
2.书架的流水式管理方法,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是基本原则
3.整理书架的原则:每三个月一次
4.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
就让我们干脆摒弃“将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将其转变为“记录在身外”,看一看用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否可行。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6)
一、每天同一时间固定地点读书,最好是早上;
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
三、计划每周阅读的书目,集中专注阅读一本书。“与其拖拖拉拉地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
光是看不是自己的,看+做=我的
使用呼吸式阅读:吸呼读写
快速阅读过程中,采用“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记录模板,写下日期、书名、作者、摘抄、一行精华后,写下30-40字的感受体会。
定期盘点、回顾自己喜爱的书籍,也应成为好的阅读习惯中的一个环节。在回顾短评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如此,看清了自己的阅读偏好,就容易明确后续阅读书籍的大致方向,确定自己的意向。
跳读:以小标题为单位,选择性跳过不必要的章节
实现快速阅读的技巧:1.细读目录;2.仅读开头结尾5行;3.确定关键词阅读;4.多种节奏阅读
实现多读的方法:
1.制定一周阅读计划,有了下一个预约之后,就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为了在今天(这段时间内)把这本书读完,应该怎么读,以及用什么样的速度去读。“什么时候都能读”其实意味着“什么时候也读不了”
2.打破兴趣,增加喜欢的书籍,可选择他人喜欢的书籍阅读
3.不能快读的书籍可以与其他快读书籍并行阅读
4.书籍来源可自图书馆、二手书店、实体店
5.最好每隔三个月就整理一次书架。
今天使用指法快速阅读这本书,用时50分钟,不得不说是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快速阅读并不会抛弃书里的“知识点”,而是为了邂逅那20%的有用信息并输出,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通过目录一边阅读一边摘录,对书中发的内容及时整理,也增加了我的吸收速度。回头也需要整理自己的书籍,确实存在买了之后不看的情况。书不在读的多少,而在输出的内容有多少。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7)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觉得,与不读书的人生相比,有书籍相伴的人生更加幸福愉悦。
读书的最終目的是享受多读书的过程。
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读书是为了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汇小溪以成江海。在汇聚细碎知识片断的过程中,这些片断将逐步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說形成自己的知识晶体(古典《跃迁》中提到的观点)就好像孩子们的乐高积木,由一个个小碎块拼接成各种形状或事物。不奢求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个大型积木块,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积木碎块。
阅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仅仅“吸气、读取”,当然会感到憋闷难受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吸气过度感到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用古典巜跃迁》的观点”輸出倒逼输入”.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在阅读的同时,随时将触动心灵的文字记录下来。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读书之魂,凝于一文.阅读的妙趣,不正是在于邂逅“那一行”吗?读书不是测量,更似探宝。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自己遗忘阅读时体会到的感动。
流水式阅读也有规则:1、提高阅读速度的4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2、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一:书籍最初部分的阅读方式可决定阅读速度的90%。目录就好像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因此,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阅读目录,还可以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的推进过程。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二:为什么仅需5行就能对内容心知肚明?一般来说,一本书正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章、 节• 段。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三: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明确阅读目的,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四: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掌握最舒适的阅读节奏
划线读书所收获的不过是一种错觉,第二天,所有的内容就都从记忆中消失了。
因为想要记住,所以忘记!不要记忆,而要记录。
读书的妙趣,就在于产生兴趣的那一瞬间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篇8)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500字:
我自认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当看到一个理念说输出是最好的输入时,我觉得每认真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自从有这个念头之后,看书却越来越慢了。
所以看到这本书名叫《快速阅读术》的书时,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字数不多,所以一向看书很慢的我,这次居然很快就读完了,并且觉得获益匪浅。
作者是印南敦史先生,曾经也是一个读书很慢的人,自嘲读一页书需要5分钟,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他成了一个书评人,每个月写60篇书评,一年可以读700本书。
其实现在我们想读书却读书慢的人,总会觉得阅读量减少了,作者阐述的理由就是阅读量减少很正常,因为我们觉得的读书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但是现在手机网络都很发达,我们每天也会读大量的新闻和文章,但是这些都没有归结为阅读。
作者有一个特别触动我的理念是,像听音乐一样去读书,不用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束缚。我们听音乐的时候不会提醒自己现在是前奏,现在是副歌。即使我们以非常轻松的心情去听音乐,也依然会记得一些旋律。所以印南敦史先生说不需要把读书想的过于沉重,不用读完一本书要全部记得,哪怕一本书里有一行文字一个片段触动了自己,那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全书除了分析阅读缓慢的原因,介绍阅读理念之外,也讲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选书的方法,管理书籍的方法。这本书最大改变了我的就是读书的心态,不会再强求逐字逐句的读。
最后作者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书评人,也说了自己的体会:读书不应该是一个强求的行为,不要把读书想的过于沉重,更好的是享受阅读。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这是书里面的一句话。感谢这本书让我遇见了这行字文字,我应该不会再惧怕读书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900字合集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一本书里面藏着一个世界,读作者写的作品让我们变得自由。写读后感就像一次反刍,让我把知识嚼烂咬碎,营养吸收得更好。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1
我自认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当看到一个理念说输出是最好的输入时,我觉得每认真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自从有这个念头之后,看书却越来越慢了。
所以看到这本书名叫《快速阅读术》的书时,简直是如获至宝。这本书字数不多,所以一向看书很慢的我,这次居然很快就读完了,并且觉得获益匪浅。
其实现在我们想读书却读书慢的人,总会觉得阅读量减少了,作者阐述的理由就是阅读量减少很正常,因为我们觉得的读书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但是现在手机网络都很发达,我们每天也会读大量的新闻和文章,但是这些都没有归结为阅读。
全书除了分析阅读缓慢的原因,介绍阅读理念之外,也讲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选书的方法,管理书籍的方法。这本书最大改变了我的就是读书的心态,不会再强求逐字逐句的读。
最后作者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书评人,也说了自己的体会:读书不应该是一个强求的行为,不要把读书想的过于沉重,更好的是享受阅读。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这是书里面的一句话。感谢这本书让我遇见了这行字文字,我应该不会再惧怕读书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2
就如同书名《快速阅读术》所写,读完此书用时2小时8分,确实很快,也许是受了书名的暗示。诚如作者所说,这不是一本教人快速阅读技术的书,而是从梳理自己的阅读态度,也就是如何看待阅读和快速阅读这件事出发,重新认识阅读。阅读就像欣赏音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享受快乐的那部分,阅读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阅读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1、像听音乐一样读书。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一方面把读书与听音乐类比,使读书成为轻松有趣的事情,音乐是可以边做其他事边听的,当然也可以专心致志的听。书也是如此,可以轻松的读,也可以认真的读,不同的书不同的读法,只在使自己愉悦。
2、流水式读书。传统的读书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甚至是为考试记忆而进行的储存式读书,因此,难免自己和自己较劲,一定要记住些什么。与传统的储存式读书相对的是流水式读书,如清泉流过心田,在自然而然中留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没有了强迫没有了纠结,读书是如此自然美好。
3、书有三类,选对很重要。作者把书分为三类:一是对自己无用的书(不是无用的书,是自己不需要的书,属于其他人的领域)。二是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如理论性非常强或是要特别专注地学习的书,就像有些音乐是需要安安静静凝神静气地欣赏一样。三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快速阅读就是选择这样的书。我认为本书就属于这种书。
4、养成读书习惯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固定时间甚至固定场景。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靠习惯的惯性力量减低做事的难度,阅读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而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验提出,清晨读十分钟书,一方面克服了起床的痛苦,另一方面10分钟读书不过瘾,更激起了读书的欲望。
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不仅考虑是否想读,还考虑是否可以快速阅读,通过阅读数量建立成就感,更想阅读,快读与慢读书的比例为9:1。
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与昨天不同。也就是换着读,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天天吃一样的,否则就是山珍海味也会吃腻。同时要注意打歼灭战,争取一天读完一本书。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不专注做一件事,前面的功会白费,读书也一样,不在短时间内读完,再每天换书读非常容易丢掉对全书的逻辑认识。
5、呼吸读书法。倡导边读书边写笔记,用呼吸做比喻,读书如吸气,写作如呼气,有吸有呼,实现正常循环。因为写是经过思考的,对读是最大的促进,是真正的吸收。
6、呼吸式阅读的三一四步:
三一:一行采集(读到佳处就摘抄,读完全书再翻阅,重新整理成一册,制作阅读集锦录),一行精华(从一行采集中选出最打动自己,最有价值的一行);一行评论(留住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凭一行唤起全册记忆)。
四步:加上第四步自我评定(读12本书后选出最佳的一本,看看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类型,全年再选出最好的一本)。三一加上最后一步构成呼吸式阅读的四个步骤。
7、快速阅读的秘诀和步骤
秘诀:不求记忆地阅读
步骤一:读序言和目录判断是否可读,也对全书有框架了解。
步骤二:对章节段,读最初的5行和最后的5行。如很多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中所写:书不一定要依序阅读。
步骤三:带着目的去阅读,“遇见”想看的内容。
步骤四:调整阅读速度。看书中有意高速自己加快或放慢速度。如同看此书,因有快速阅读所以潜意识中就加快了看书速度。
8、选书与管理书
选书和读书最重要的一点是:计划。明确目标,有压力就有完成的动力!定好每周的阅读书目,定好第二天的阅读书目。
管理书籍要使用断舍离,从留下什么书才能知道自己在意什么,认识真正的自我。在这个“不拥有”的时代,信息知识像物质一样极大丰富,不要“占有”,选择必要的有价值或者有感觉有感动的。
9、读书的心境
书并非非读不可,因此阅读生活应该是快乐的。读书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素质,读不读书不能判定高贵与低贱,读书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保持13岁时的心境去读书,那是人生特有的青春萌动的少年时代。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3
经常有人询问格格怎么才能提高阅读,怎么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才是最好的,怎样能快速阅读一本书?正好这本书可以给大家排忧解惑,带大家走出困境。
当然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仅在书籍内容之中,通过“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就能找到乐趣。“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而且快速阅读术更适合那些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的。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这本书非常适合你的需求!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的书友来说,本书介绍的方法可能并无裨益,也有很大程度的难度。所以你就更加需要思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的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不再好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浮云!
何况,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上向我们涌来,或许,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剧增,才导致很多人“读不了书”或“读书速度缓慢”。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一、首先要从读书理念的转变:从存储式阅读到流水式阅读。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归根结底,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欠妥。
二、如何养成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多读规律”的三个步骤
1.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也就是自律!
2.首选那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般书评人阅读的书,九成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你可以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
3.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这是一个原则。
“夜晚读书”难以形成习惯:
早晨睁开眼后,不要马上起来,继续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这样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当然这个要因人而异,因为像我就习惯了夜读,白天需要上班,夜深人静的时候让我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三、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
1.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2.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一行采集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一行精华
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我所谓的“一行精华”。
一行评论A5
也只是对于上节所述“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从这个角度简单记录下来即可。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3.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就是反复甄选精益求精!
四、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格格觉得此刻我就是把作者的序和目录在摘录的感觉)
目录就好像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因此,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
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提前策划一周必读书目,然后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以“一周6本”为基准。
五、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之外,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重要的是,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不应仅仅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储存在身外。实现这一目标的技巧,善于利用“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六、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1.如何收拾书架,舍弃不需要的书
2.书架的流水式管理方法,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是基本原则
3.整理书架的原则:每三个月一次
4.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
就让我们干脆摒弃“将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将其转变为“记录在身外”,看一看用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否可行。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4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慢读,细读,全读的强迫症读者,对于如何阅读不同书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于是乎,对于快读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好奇,而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看完整本书。
个人而言,对书中提到的部分读书观念体验表示有共鸣和认同,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并非真的`“阅读速度慢”,而是被“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而破除像“如此珍贵的文字,一词一句都不能遗漏”这样的阅读心态对于我而言是必要的。同样这本书也使我反思过去自己对于阅读技巧的不够成熟,如对任何书籍易采取单一的阅读节奏,无重点无目的性,这不仅影响了单位时间的阅读量,更大的弊病在于影响个人对于书籍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看到的是单个的字词和短句,而忽略了段落大意和行文脉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完也仅是读了,并没有真正抓住它的核心和主题。
另外,谈到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作者认为,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而读书的想法很无聊,这让我无法苟同,为了享受阅读过程而读书固然美好,但却不能因此否定或者贬低他人读书的特定目的,读书应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甚至于多重需要的,纯粹的为享受阅读而读书对现实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活在理想社会之中。
总结一下,本书内容非常口语化,偏向于个人经验谈,有一些可取之处,是作者所说的那种可以快速阅读甚至于跳读的书籍,很普通的书,有与我症状相同者可读一读。
最后,附赠一句话,读书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以此警醒自己!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5
“我很想读书,可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我很想读书,可是我一看到书就困得不行。”
“我正要读书的时候,孩子要我陪他玩……”
“我正要读书的时候,突然接到快递电话……”
上面这些借口是不是很熟悉呢?是不是总觉得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侵占你的阅读时间呢?
如果还抱着“有时间就读”的心态,你的阅读时间就一定会被其他事情侵占。避免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前制订好一周的阅读计划。——印南敦史
你发现了吗?上学有课程表,施工有施工进度表,工厂生产有生产计划表,销售有销售计划表。只要这些计划确定了,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岔子,即使中途出现了一些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总能够让计划顺利完成。
读书也是如此,同样需要做计划。对于一个大量阅读的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一天能否读两本书,而是不知道明天读什么书。
为了实现“一天一本”的阅读节奏,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确定好明天要读的书。——印南敦史
以一周六本,一天一本为基准,留下一天做计划。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除了运用呼吸式阅读法外,还要务必“今日书,今日毕”。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6
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很想买。转念一想,家里一堆没拆封呢,看完再买吧,于是就彻底错过。
偶尔狠狠心买回家,却发现根本没时间看。便随手塞进包里,准备挤地铁等公交时,赶一回碎片化学习的时髦。
终于,个把月了,再看到包里的这本书,顿生厌倦,怎么还没看完!当初兴冲冲买回家,最终买到的是一个决心:再也不买书了,浪费钱……
抑或是咬着牙坚持看完,晒过朋友圈,便把内容全还给了作者。
我们地球人,难道已经不能静下来看完一本书了吗?
许多人知道读书好,却从未因读书受过益。很多人特想读书,可生活的快节奏,偷走了他们太多时间、太多耐心。
这种窘境,让一些人发现了商机,他们雇佣一些人,把嚼得稀烂的二手知识,卖给你。音频听书、读书笔记各种精致,想学吗?掏钱吧。
更奇葩的是,还有人教“快速动眼”训练,用眼球的移速提高读书的速度。
然而,《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来自日本的职业书评人,每年700本阅读量,坚持了10年之后发现:现代人关于阅读的焦虑,不在于眼球运动的速度,而是对读书有着错误的认知。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7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像听音乐那样读书,听与读非常相似,没有人强求记忆音乐。”
我曾经以为,读一本书,要一字一句地读,才对得起辛苦写书的作者和想认真读书的自己,可是这样读下来的'速度却很慢,总是“心有所求,力有不逮”的感觉。曾经也很享受逐字逐句读书的乐趣,有些字句一时明白不过来的,或是遇到好的,就会回头再读,品味其间的深意和乐趣,自己这种醉心读书的情景,也只限于学生时代。
读完印南敦史的这本书,此刻便改变了想法,原来读书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一种是知识获得性书籍的阅读,这需要快读;一种是享受趣味型书籍的阅读,这可以慢读。
人进入社会和工作后,越来越多的阅读是需要知识获得性的阅读,我一直读书很慢,常常令自己着急,有时干脆泄了气,不读了,因为还有许多必须要做的事情等着呢,有些可有可无的知识,也就可看不看罢了。然而那些买了的书,摆在那里,还是心痒痒的,买它的初衷当然是想了解它的。所以现在看来,有些书是可以用流水式或跳跃式的方式来读(如果不是逻辑性很强的书籍),不必考虑有什么负罪感,若觉“力有不逮,唯有从心”,寻找书中自己最想了解的部分来读,这就会使自己快速阅读成为可能。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8
作者在书里指出“什么时候都能读”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读不了”。原因就是许多事情打扰你阅读。你需要做的是把阅读的时间固定下来。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固定时间的前提下形成的。比如你到点就得吃饭,不管饭菜好不好吃;你到点了就会犯困想睡午觉。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如果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像到点吃饭、到点睡觉这样简单的习惯那就好了。
作者印南敦史在书里建议我们利用工作前10分钟、午饭后10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阅读。
为什么是10分钟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制造一种紧迫感,让自己集中精力去阅读,去书海中寻着宝藏,去邂逅那1%的感动。
为了能让自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快速地看完一本书,单单固定阅读时间是不够的,还得选择那些适合快速阅读的书。
哪些书适合快速阅读呢?只要排除那些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就可以,如小说、散文,以及严谨的学术类。作者明确指出,书评人阅读的书有九成是可以快速阅读的。而《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也适合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术》里提到,书籍是用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我们平时也喜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无法做到行万里路,用快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去读书,在有生之年读万卷书还是可以实现的。
或许,在你读到5000本书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不同于500本书的世界,甚至发现了比阅读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9
绝大部分人不可能读完《快速阅读术》就能一年真的就能读完700本书,作者之所以能达到这一水平,除了与他的阅读方法有关外,与他的工作性质也是密不可分的。
简单来说,作者把书分为两种,可快速阅读的商业畅销书和不可快速阅读的情节故事强的小说故事书(小说,散文等)。书中作者提到的一些阅读方法确实很实用,比如同时阅读几本书,比一直单调的读一本要好,流水式阅读方法,寻找关键词方法,阅读序言和目录,跳过内容阅读小标题的方法,“论点——论据——总结”可以直接跳过论据部分,阅读“论点——总结”而不会使逻辑缺失。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一些价值观,功利心太强,读书才是痛苦的过程,这与我们从下到大接受的教育有关。上学老师总是要求我们把字一个一个看,唯恐漏掉书中一些信息,所以我们现在看书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自然看的很慢。作者提倡读书是个享受的过程,就像听音乐一样,没必要去记住音乐的每一个旋律,但是音乐中自己喜欢的那部分还是留下来了。看书也是一样,不管看的多慢,一段时间后,留在记忆中的还是只有那些触动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看书应该享受的看,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快速阅读并不会比慢慢阅读少。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10
像指导类书籍,我觉得还是能够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宜,如之前所说大道易简。
对比之前所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本书固然是好书没错,但是不知是写作本身如此还是翻译问题,部分地方缺乏条理,有些跳跃),这本书更为简明扼要,有些时候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所言,也没有过多“专业词汇”(当然词汇问题我怀疑是译者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转化为中国人话),作为指导性图书来讲,我觉得这本书更好。
下面说说这本书。
首先,本书所提倡的快速阅读术,是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产物,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书籍,比如专业书,当然还有自己想细细品味的书。快速阅读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读书并不是要吸收100%,而是要邂逅1%。
有了这个前提,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其他指导性意见,第一是将阅读变成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具体方法是固定时间阅读,开始的时候不宜太久,作者建议10分钟。养成习惯后,可以逐渐延长。第二,对于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书,可以跟适合的一起,比如阅读1小时的话,可以前30分钟细读,之后快速阅读。第三是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生厌。这点给我的启示是接下来或许可以用短时间专攻《神经病学》。第四是很多人都提倡的,输入和输出并举,可以摘抄,之后用短短的内容概括大量信息。之后作者还提到了选书和整理书籍等,对于我目前来说似乎没太大启发,也就不写了。
快速阅读术读后感范文 篇11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印南敦史
强迫自己把书100%记住无异于让读书如上刑般痛苦,即便是真的读完了,能记住个10%就不错,也许过了一年只剩1%。
大部分人应该都还记得上学时候学的鲁迅的文章,但是大部分内容已经没有印象只记得一两个句子,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是,这一两个句子不就是那些学过的文章里真正打动你的吗?这也许只占整篇文章的1%,而那剩下的99%,你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是,记住这1%就够了。
花一周时间仔细阅读一本书,一个月之后,仅能记住1%的内容。那么,同样花一周的时间,我们快速阅读10本书,一年之后,就能记住全部内容的10%。后者岂不更加理想?——印南敦史
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快速阅读法,就是让你快速地找到书中的宝,让这些少而精的宝如流水一般流过你的心田,因为要记住的东西少了,所以才更容易记住。这1%的精华会勾起你对书的其他回忆。在愉悦状态下人的记忆总是深刻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愉快地阅读呢?
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听故事看绘本?因为没有人强迫他们去记住书里所有的东西,他们的大脑没有负担,因而容易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
我们也可以学学孩子,用一种让自己的大脑没有负担的方法去体会阅读的快乐。
怎么做呢?
印南敦史在书里提到了呼吸式阅读法。
呼吸式阅读法是为了写而读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以写为目的是为了防止遗忘。
作者给出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呼吸式阅读步骤一:“一行采集”,摘录最有魅力的片段
看书的时候,看到让你有感的片段,用A4纸把它原封不动地摘抄下来,并在开头表明页码。注意摘抄控制在几行之内。
呼吸式阅读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在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已经摘录了一些片段,看完之后,我们查阅自己摘抄的东西,找到最让你钟爱的那一行并标记出来。用作者的话说,读书就是为了邂逅这一行,这就是探宝的愉快过程。
呼吸式阅读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最重要段落
读的过程是吸,摘抄和写才是呼,而“一行评论”就是最重要的呼。另外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日期、书名、作者,再将“一行精华”摘抄到笔记本上,在其后用30-40个字写下“一行评论”。这行评论会帮助你记忆阅读这本书时的心情。
呼吸式阅读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轨迹
以12本书为单位,每读完12本就从“一行评论”里回顾一次自己的摘抄和感想。你会发现来自不同的书籍的摘抄和感想中的某种关联。
作者在《快速阅读术》中提到,回顾时最好思考以下问题:
1)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2)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3)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确定自己今后的阅读方向,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读完12本后,从中挑出你认为最佳的书。一年后再从这些最佳的书中,再挑一本最佳的“最佳”的书。
这一步评定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你回顾阅读时的感受,并养成定期盘点的阅读习惯。
读后感《《快速阅读术》读后感_3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西游记读后感3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