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三杯茶读书笔记 > 地图 > 三杯茶读书笔记

三杯茶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三杯茶。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不同的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三杯茶”,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三杯茶》这本书是高二的时候我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而现在,再次回想起这本书,虽然我已经记不起当中很多具体的情节了,但当初那份最真实的感动和震撼依旧还在。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我很纳闷为什么叫三杯茶?封面明明是三个小女孩在认真地看着书啊,怎么会是茶?后来,在书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原来,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 三杯茶,是巴尔蒂人交朋友的方式。而奉上第三杯茶之后,他们就把你当成了家人,用生命保护你的家人。这样的话语着着实实让我感到窝心和温暖。

书中的主人公摩顿森是一味酷爱冒险的登山家,但一次他在攀登K2峰时阴差阳错地迷路了,而且和他的队友失去了联系。致命的问题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下,他没有水也没有食物更没有一个庇护的地方。然而,命运却让他遇上了巴基斯坦山区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科尔飞村。那里的居民拯救了他的生命。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地的贫苦的村民为了让他尽快恢复体力,用他们的稀缺之物----糖给摩顿森煮了甜茶,并且把家里最好的棉被给他盖。这让我深深地反思----试想一下,当一个陌生人来到你家时,你会把你最珍贵甚至是最稀有的东西和他分享吗?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包括我。事实上,别说陌生人,即使是朋友也不一定人人都能这样做到。更何况科尔飞村民的生活十分拮据,这更衬托了他们无私善良的高尚精神。此后,从第一杯茶到第三杯茶,从陌生人到愿意以生命守护彼此,三杯茶代表的是他们之间珍贵的信任,更是一生的承诺,也是摩顿森这个旅人,改变世界的开始。

在科尔飞村的日子,当摩顿森看见凛冽寒风里,当地小孩只能跪在户外霜冻的土地上,或坐在脏污的泥地上上课时,他被深深震撼了。他了解到村民穷到没钱聘请老师,而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有一间学校时,不知道哪来的信念和勇气让摩顿森向村长哈吉阿里承诺,他一定会回来为科尔飞村的孩子办一所学校。说实话,当时我完全不看好这件事,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安慰村民的承诺,不具有任何有效实施性。因为建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很多人力资源。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身无分文的美国穷小子,为了实现对科尔飞村民的承诺,为了让科尔飞的孩子们能够上学,他用他可以做的一切甚至不止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在努力。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到处请求募捐。我记得最清楚的数字是他写出去580封信申请捐款,但是仅有一封回信,但是就是这仅仅这一封回信也足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他想,至少还是有人赏识和支持他的做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霍尼尔帮他解决了第一笔资金问题。那一刻,摩顿森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变卖了家当飞往他心中那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他留下承诺的地方。重重磨难下,第一所学校建立了。

十二年,整整十二年,摩顿森一直坚守这诺言,并且还成立了中亚协会。随后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区,六十所学校陆续成立。摩顿森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远负盛名的慈善家。

对于摩顿深,我是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一个人,如果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即使是普通的事,那也是伟大的。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极深:我们要做的事也许只是落入大海中的一小滴水,但如果没有那一小滴水,大海就会小很多。永远不要空说,实践和坚持才是关键。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三杯茶》读书心得


摩顿森的故事正如特蕾莎修女的格言所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提炼,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服侍众人。有意思的是恰好摩顿森跟特蕾莎修女也有过一面之缘,本书中对此有较为具体的先容,感爱好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章节。从这个故事中,我还学到一个道理,假如你是出于良好的动机,只要坚持不懈,总会形成一股气力与你共同前行。摩顿森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就是由于他动机善良,同时还坚持不懈地努力。
另外从《三杯茶》这本书中,我们还能了解到很多关于巴基斯坦地区的人们生活情况,印巴战争和美国攻打阿富汗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伊斯兰世界的宗教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国的看法等等,当然这些资料相较于葛瑞格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而言,都只能算是bonus了。希看大家能够往阅读此书,得到自己的收获。

大学生读书笔记参考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些不高兴,但是,应该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会发现美。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又玩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大学生读书笔记参考]

大学生寒假读书笔记


大学生寒假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

一夜,确切的说是彻夜,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一夜看完有点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论怎样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都会给读者一个基本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对于我来说是很深很深的,所以我将这个印象写出来,同时写一下我的观感。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我不想详细的叙述小说的内容,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显然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随口都能数出好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显然,我无法做小说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但是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114网,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实际上笔者本人也不曾有过真正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要有这种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这就是《许三关卖血记》。这些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我想,《平凡的世界》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的命运、家庭命运、社会命运维系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上,尊重规律,变革制度,建设和谐社会才是中国农村、中国希望所在!

大学生寒假读书笔记——《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是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它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从贝多芬身上,我们能学到了许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读书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大学生暑假读书笔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其实这本书,在初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看了几章就没有了兴致,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

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仍然对韦翰产生好感,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与偏见正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大学生入党读书笔记


近来,许多的人和事引发了我颇多的感慨,有感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雄壮气魄;有感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所见所学;有感于展校长在我院先进性教育活动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所有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我和周围许多的同学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来越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逐渐变得“小家子气”了。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算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孝顺父母,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我和校园里许多的同学一样,生活在考英语四、六级、考研究生、评奖学金等等纷纷扰扰的具体事务之中,认为这就是目标,在这些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朝着最终目标——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并为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而高兴、而满足。

我们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了,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没有人会对此产生质疑。当听到类似于“要为人民服务、要为祖国做贡献、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言论时,我们常常会认为是空话和大话,一笑而过。

而当我发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等理念被真真切切地实践着,并且这些事迹在一时间如雪片般涌来,冲击着我的感官时,我意识到是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展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应该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性的思考,在对个人价值和人类终极价值两者的追求中,应该把个人价值的追求放在一个更大、更高的层面上,那就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民族,甚至是为了全人类这样的追求。校长的话非但没有让我觉得空,反而让我觉得很惭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小到大虽然我们学过、看过、听过不少英雄事迹,也曾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激励过,但在成长中却越来越多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了。我们注重个性张扬,维护个人权利,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淡忘了青年应有的理想和使命。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中,看了《张思德》,读了《党旗在召唤》,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那种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境界,那种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缺少他们身上那股“大气”。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从媒体上看到、听到许多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我被深深的震撼着。在重现的历史中,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没有祖国和祖国的富强,就没有我们个人的前途。

而祖国的形象就是在千千万万为她而奋斗的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怀着这种为祖国的信念,祖国的形象才能如此鲜活而充满生机。如今,虽然不再需要我们抛头颅了,但为祖国洒热血的豪情却是需要我们代代传承。

当抗日战争的回忆和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让我再一次面对这股“浩然之气”时,我觉得我已经没有理由逃避和漠视它了。正如展校长对同学们的希望那样:我们都应该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服务于我们的民族和社会。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才能实现,我们每一个人也才会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读书笔记《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三杯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杯茶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