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鸟读书笔记 > 地图 > 鸟读书笔记

鸟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读书笔记。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考琳·麦卡洛《荆棘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考琳〃麦卡洛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艺术才能,她从五岁起就写诗歌,讲故事,学画画。《荆棘鸟》的问世使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传说这种鸟,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脱了...作者以荆棘鸟为名,是有象征意义的。荆棘鸟象征着执着、无畏而又悲怆的追求,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毕生追求,而最终牺牲了了生命。也象征着生命最终的绝唱,如流星划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丽。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全书分七部,每部以一人为中心,但又彼此联系,前后呼应。本书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极具个性。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丰满的的奇妙人物。

作为一部巨著,很多东西让我有的可读。如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时间关系,我在文中重点读了主人公梅吉的经历,所以就重点讲讲我读到的梅吉及读后的感受吧!四岁的梅吉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礼物洋娃娃一样,温顺而美丽、可爱。岁月流逝,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着。金红色的美丽头发,灰色的眼睛柔和、纯洁,象一对熔化的宝石,或者象卢克眼中看到的:是融进了蓝色光谱中的一切颜色,柔软的身材,娇嫩的体态。这样温柔、美丽的结合,世上仅有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特殊的迷恋。熟练地给弟弟妹妹换尿布时的梅吉象个小妈妈,那些动作让拉尔夫着迷。费兰克走后,弟弟小哈尔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顾小哈尔的过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断增强,她甚至觉得她就是小哈尔的母亲,并渴望真正成为母亲,成为菲那样的女人。母性为梅吉增添了圣洁的光芒。梅吉天真烂漫,纯洁无暇,这朵玫瑰一尘不染地静静开放。

作为一个美丽的女性,梅吉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坚韧。在15岁遇到初潮,单纯无知的她以为得了绝症,沉默地隐藏着自己的恐惧。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梅吉最打动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执着。拉尔夫几乎就是梅吉所有的梦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尔夫英俊而优雅,父亲般的慈爱,兄长般地关怀,带她参加集市,教她骑马,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时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于是这个男人在梅吉的心灵里撒下了爱的种子,她对拉尔夫的爱情,一天天随着她的成长,不可抗拒地发芽、开花。为了这爱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来换取。然而她爱上的男人却把自己给了上帝,她永远无法得到这个男人,这就是对于梅吉,是最锋利、最长的荆棘。尽管梅吉在执着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受到深痛巨创,体会到了爱的刻骨铭心,生命却有了完整的意义。在爱的寻找中,她理解了母亲,在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她终于发现并从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儿。上帝并没有带走一切。梅吉因无法得到而显得孤单与可怜,她的灵魂只是在戴恩和拉尔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花开花会落,即便消亡也会变成春泥,这无穷无尽的循环,生生不息,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感叹梅吉的顽强,感叹一个女性能够如此默默地的坚持!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小说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实而残酷的。一个个纯真的女孩成为坚强的女人然后成为伟大的母亲,这个历程的确令无数人感慨!对于我们这些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中国人,尤其是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应对无数大灾大难的中国女性,从没有把自己示为弱者,无论是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还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鲜花掌声,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献劳动,中国的半边天岂止是半边天,简直就是坚韧顽强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业的女性,总会不难发现那份可贵的坚持与顽强! 所以我喜欢书中顽强的梅吉,苦苦追寻又无怨无悔的梅吉!

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正像书中最后说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明白白的,而我们就是要像荆棘鸟一样发出绝唱。 最后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荆棘鸟读书笔记500字


十几年前一个无聊的假期,随手拿来一本被书名吸引的厚书。就这么一直读了下去。回忆起来是当“肥皂剧”消磨时光的,也是年少不能理解作者的下笔用意。事后多年才知道这部书1977年问世即在西方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以女主梅吉与拉尔夫神父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克里夫家族半个世纪兴衰故事。更是享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这次把这本书翻出来,短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本书带有强烈的边疆文学色彩,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描写阿拉斯加的美国边疆文学有类似之处。可能因为描写故事发生地都是远离世界中心和文明中心的边疆之地。澳大利亚和美国近代作家写作风格虽然都是源于英国的英语文学,但与之截然不同。没有了英国文学华丽的辞藻和修辞。代替的是朴实无华,贴近生活的词句。正像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和本书作者考林·麦卡洛一样都是出身社会底层。跟着作者的笔触,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澳洲的魅力田园风光。

用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解释本书得名最为准确“我们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的荆棘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而且从来不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荆棘鸟读书笔记600字


《荆棘鸟》的畅销不衰证明了它的确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说。这魅力首先来自它的主题:爱和命运。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考琳·麦卡洛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考琳·麦卡洛的开卷语是这么写的: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去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深痛巨创换取的最美好的东西。

荆棘鸟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假如你不如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残酷了下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最幸福的时候,也是痛苦将至的时候。

梅吉就是这只荆棘鸟,为了这段美丽的感情,承受一生的痛苦。虽然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戴恩带给她希望,可最终上帝还是将他召了回去。直到这时候,梅吉才残忍地将秘密向拉尔夫和盘托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结局。

荆棘鸟读书笔记2000字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发现。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还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奥娜;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在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因为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时刻都是在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曾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爱恋的孤独坚守,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落笔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爱得愈沉。

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7篇


书籍是我们人生逆境中最大的慰藉,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不会写读后感怎么办?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了《荆棘鸟》读书笔记。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1】

荆棘鸟,用荆棘刺穿自我的身体,一向讴歌,直到死去。鸟儿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书,我想我明白了。

菲爱着弗兰克的亲生父亲,尽管她的丈夫帕迪对她爱和尊重,依旧得不到她的一点笑容。对于菲来说,她对弗兰克的亲生父亲的感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荆棘;而对帕迪来说,他对菲的爱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荆棘。

梅吉爱着拉尔夫,可她嫁给了和拉尔夫相貌相像的卢克,而对拉尔夫的爱是穿透她的心的荆棘。而对拉尔夫来说,扎在他胸膛的荆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会权力,对于这两个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样选择,他都不能免于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荆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艺事业,或者雷恩,还是她自我?她的故事到最终也没有结束,所以不能这么早下确定扎在她心上的是什么。而很明显,戴恩的荆棘是他的教会事业,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种因果报应,他要被还给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荆棘隐喻一个人的执念,执着于什么,什么就会刺穿他的心,让他痛。而他依旧不愿意放下,在这种痛的驱使下,带着执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仅有这种痛能证明他存在的意义。

假如没有了荆棘,菲欢乐地和帕迪生活在一齐,拉尔夫和梅吉顺利的在一齐,戴恩做了个牧羊人。故事会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会腻得慌。

这就是人的故事。人总不会把自我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里边撒一把尘土。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荆棘,并毫不犹豫的把它插在自我的心上,然后淌血的心带来的痛感会给他源源不断的叫做勇气与坚持的东西。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2】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

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

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我看来, 《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 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熟练的写作技巧,非常传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写,和很多不经意间说出的经典的有哲理的话,使我不时的产生共鸣,所以会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同时又说不出它哪里好看。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3】

《荆棘鸟》的开头是这么讲的: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感情的矛盾挣扎之中,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

然而,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麦卡洛以一种平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其情节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触摸历史的鸿篇巨制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世间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十分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感情不包括怜悯的话。

读了《荆棘鸟》以后,想着它带血的啼叫,禁不住联系自我的人生。我曾深深的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便值得我为生命受苦。”是啊,为生命,为生存,为梦想,为爱,甚至为个人喜欢的一些些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4】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此刻,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以往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直至此刻,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仅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感情的无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最终落在了书页上。

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所以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感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所以,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可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

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我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以往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比较。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终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一样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一样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终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因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完美。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感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的爱恋依旧孤独坚定地守侯,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向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也是落笔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

能够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可是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的感情中以往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终的慰藉也最终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

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也是什么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从没有后悔,她也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也就爱得愈沉。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向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感情纠葛中我们也许能够领悟些不一样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在最终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也许真的,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此刻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终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样,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5】

拜读《荆棘鸟》至中途,感情投入已深。

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天可怜见,看得途中我总是想起这句话。虽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怜见,会喜欢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也同样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不会去恨里面的任何一个人---当然,我还没有看完全部的小说,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我总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场也太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吧。

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骑在自己那高贵的母亲的身上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是的,就是存在的价值,我想弗兰克一直这么阴郁这么偏激,也是因为找不到他存在的价值,所以他才会在成年后便离家出走。

不要告诉我妈妈,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个印象,在他杀人入狱之后----小说中对这一段的描写仅仅来自于一则新闻,一则入狱的新闻。

帕迪想要去找弗兰克----他是这么诚挚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嫁给他之前已经未婚带子,而弗兰克便是那唯一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但菲阻止了他,她精神崩溃(任何一个人都看得出来)但仍然阻止任何人去看望弗兰克。

我不能去,她的话中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示。但每个人都感到了她的痛苦。他看到我会伤心死的。哦,帕迪,那会害死他的!我太了解他了了解他的傲骨、抱负、想成为重要人物的决心。让他独自承担这羞耻吧,他想要的就是这样。你念念吧,千万别告诉我母亲。我们必须帮助他保守他的秘密。去看他,对他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关于弗兰克的描写到此处嘎然而止,至少在我看到这3/4的时候仍然不再有他的消息,就连梅吉也已快将他淡忘----在成年后的梅吉心中,弗兰克无异于已经简化成一个符号,一副画像,虽然她仍然毫无保留地爱着他。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6】

这篇小说讲述了德罗海达牧场上的人的故事,以三代女主人为主角。第一代为玛森和菲。玛森是一名富可敌国的遗孀,在丈夫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遗产并扩大了财富,终身未再婚。衰老后找来在新西兰到处打零工的弟弟帕迪一家,帮忙管理德罗海达。帕迪的妻子是一名富家千金,因私通一已婚男士生下弗兰克给家族蒙羞被嫁给剪羊毛工帕迪,婚后勤敏理家,但只爱弗兰克,忽视帕迪和他们的孩子。第二代是梅吉。梅吉是菲唯一的女儿,但一直被忽视,她的生命中有过弗兰克和拉尔夫,后来还有儿子戴恩,只是前者不堪受辱离家出走,神父投身教会,儿子也回到天上。第三代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这女孩性子独立,行事凭本心,只是内心不像她以为的那么坚强,她需要爱。总体来说,玛恩给她们留下了生活无忧的资本,她们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生命的长河中,她们是幸运的。

最不喜欢的是年轻时的菲,一心祭奠她失去的爱情,旁观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她的儿子们一辈子未婚,与她有很大关系,他们不曾体验家的温暖,所以宁愿把一切奉献给大地。比较喜欢梅吉,可能因为她的故事最圆满,行事也合乎情理,当然中途有一段她嫁给卢克的时候,我挺怒其不争,也连带反感菲。对朱丝婷无感,可能现实中最不会和这种人有交集,她目的明确,看似无情,只是用疏离掩饰了她的情感需要。

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死去了。深爱菲的帕迪,梅吉的哈尔,菲的斯图。后来也有人死在别处,葬回故里的,比如主的戴恩。似乎人死前对周遭环境的感受更灵敏,外界越美,他的死就越动人。

这家的男人们,很沉默。女性虽少,却似是灵魂。帕迪是大地,帕迪的儿子们也是。拉尔夫和卢克,外表相似,追求不同但本质相同,只是对梅吉的在意不同。戴恩肖似其父,对主确是真心爱戴。雷纳目标明确,手段高明。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过去了。

有点好奇,为啥男人们比女人们大那么多,其他西方小说也大多如此。

《荆棘鸟》读书笔记【篇7】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去发现。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还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奥娜;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在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也许是因为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无限憧憬,在初次读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时候,我的情绪时刻都是在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明白的,这份爱无论多么铭记,也终究只会化为回忆里逐渐淡去的风景。就如初见的时候,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也是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没有完美的终点,却矢志不渝;尽管清楚地懂得这份爱痛远远多于幸福,却至死不悔。荆棘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虽然短暂,虽然逝去,但歌声犹在,但爱犹在。绚烂的生命也从此不再苍白。

曾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重读小说的时候我就在想,麦吉,这个内向却倔强的女子,从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女人,从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到对无望爱恋的孤独坚守,她经历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挣扎,面临的究竟是多残酷的将来,但她依旧是挺过去了,并且坚持了她一直想坚持的爱。整本书从始至终几乎贯穿了麦吉的一生,作者在麦吉身上落笔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说,在麦吉飘摇浮荡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坚定、执着、不顾一切,即使痛也要爱着,即使受伤也要孤独地走下去。麦吉,就是一只荆棘鸟,她穷尽一生,不过是为了守住那渺茫爱情中曾经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尔夫的结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终于坍塌。然而,她依旧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宽恕。麦吉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她都得到了,像荆棘鸟一样,一旦走上了那条难以想象的艰难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无从后悔。荆棘鸟始终都是遵循着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痛得愈深,爱得愈沉。

在终于重读完《荆棘鸟》后,我才豁然开朗。经典都是随着自身的成长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感受。和从前初次被它吸摄的那个懵懂的孩子相比,现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会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将来,《荆棘鸟》会给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考琳·麦卡洛《荆棘鸟》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鸟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