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的意义 > 地图 > 读书笔记的意义

读书笔记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生活的意义》读书笔记2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的意义》读书笔记200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的意义》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有一次出差到东北腹地,目的是为公司讨债,明知这几年经济状况不佳,要不回多少钱,更何况是偏僻的山区乡镇。我们由佳木斯搭乘火车去那个小镇,火车中途上来的乘客很多,多是由郊区去小镇的当地的农民。好在他和同事买到了有座号的车票,可以把头伸向窗外,避开车厢里污浊的空气。那时正值六月末,一望无际的平原,让作者惊叹不已。火车又临小站,上来的旅客依然很多,这时,作者看到一位少女。他的外表很平常,穿一件干净的浅色连衣裙,那裙子使她在那些穿着肮脏的乘客中异常显眼,而且简直就是不合时宜。在她的身后跟着几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和女孩,乖乖的随着她往车厢里挤。终于,他们在作者的斜对面站住了,这是我看到你少女转过身用手比划着什么,因此,很快作者就断定那少女是为教师,带着他的几个聋哑学生。有乘务员过来卖雪糕。作者和同事各买了一只,那位少女也拿钱买了五只,但是他们一共有六个人,她把雪糕递给学生们,自己有在看书。雪糕实在是难吃,同事只咬了一口就扔了出去。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挤了出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一根雪糕。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能吃苦。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看完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感觉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点没有心理学著作的样子,比如《心理学与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床头一年了也没翻几页;其次是它浅显,几乎没有专业术语,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义治疗”就是启发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是网络鸡汤文也罢了,可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如此盛名写的书却这样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于是再翻一遍。

没有。

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给出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学苦练一样,弗兰克尔给出的生命意义也很简单:爱一个人且为之负责。

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呢。人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反复实践的过程。比如:保持身体健康、长期自律、持续成长等。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在我年幼开蒙时就已知道,可做到却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饮食、情绪平和、合理运动。在一桌美食面前说停止就住口,在对着识字卡读了十分钟“你、我、他”孩子还不认识时再读十分钟,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床上时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时。

长期自律不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习惯。放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执照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就会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仿佛取得了一种道德许可证: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纵一下自己。“我这周锻炼了三次,必须吃一块提拉米苏奖励自己”很可能一周的训练泡汤了;“我辛苦了几个月,现在喝了几杯酒开车有什么关系”很可能一个家庭就毁了。养成习惯可有效节省我们的意志力,一个有运动的习惯的人就不会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将多余的精力用在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上;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就不会恐惧百万字的著作,只需放在床头,每天翻上半小时,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持续成长就更难了,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地自我要求。有人从走出学校那一天不再成长,有人则停在工作几年后。其实成长从来都是“瞬间”的、而不是“持续”的。我在生产之前想着生产后花三个月恢复身体,孩子白天交给公婆,晚上和老公轮流值班照顾,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产之后才发现事实的真相:三个月刀口都长不好,婆婆连奶粉温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将感冒传给孩子引发肺炎。抱怨猪队友有用吗?这一切都需要我瞬间成长、拿出可行办法解决问题。像大S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降妖打怪。

弗兰克尔一生都对生命充满热情,67岁学习飞机驾驶、80岁登上阿尔卑斯山,愿我和他一样永远热爱自己的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优选笔记)


“生活是充满意义的,人们要摈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它还强调,生活是有终极目的存在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m.dhb100.com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伴随着阶段性的快乐和痛苦。叔本华说过,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无聊,不满足便痛苦,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不定。只有极少数人,经过层层历练,方能修炼出成熟的心智,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满心愉悦地面对这个世界。《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这本书适合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活在宇宙当中是无意义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造就,活出精彩。弗兰克尔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他在书中标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你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类在心里底层拥有一致的集体潜意识,当你看到一个人自我奋斗改变命运,或是看到真挚的爱情时,你会从心里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动,震颤整个内心。

我建立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通过阅读和写作,去探寻生活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包含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讲述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了意义疗法,这一疗法替人们找到了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www.dhb100.com

书中介绍意义疗法,是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戒也不是逻辑推理。用一种形象的方法来比喻就是,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作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书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诉我们无论怎样解释生命的意义,只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质,找到生而为人的源动力,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我们的生活。这一世才真的没有白白来过。

正如诗人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费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世纪名著,从1946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1200多万册。作者弗兰克尔(1905-1997),犹太人,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这本书,作者只花9天就完成的书籍,我反复花了半个多月才算基本读完。

难得可以通过此书,随着作者去亲历奥斯维辛等几个集中营的生活,了解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人为灾难。正因为是幸存者的笔,它的真实性就毋庸置疑,它的震撼力就永葆青春。关于二战集中营这段历史,再精的历史学家,再厚的历史著作,在这篇亲历者的文字面前,均显逊色,犹如打扮过的美女无法胜过质地纯真的美女一样。

很多老人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对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真的不相上下。可惜,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影响远不及集中营,甚至有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健忘,甚至否定。如果当初也有一个弗兰克尔式的亲历者,以书籍的方式将南京大屠杀记载下来,该多么有意义啊!

----养成书写的习惯很重要,平常的记述就可能成为不朽的佳作。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意义疗法)来论述追寻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突出的重点是后部分(意义疗法),前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是后部分的铺垫和衬托。

我不是搞心理疾病的学术研究,意义疗法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很难去评价。但作者的思路我很认同:对于过去因打击、创伤、失败、迷茫、困惑、压抑、空虚等因素造成的心理疾病,很多都是从原因分析、开导鼓励、帮助安慰等方面去治疗,这样只会让病人陷入无穷的痛苦回忆或虚无失望之中。而作者采取向前看的态度,从未来入手,从希望入手,以追寻生命的意义入手,以责任为支点,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环境,从而忘记过去的不如意,找寻自己的责任,迎接希望的未来。

这本书最佳词汇就是“责任”。与尼采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异曲同工。作者对责任与自由的论述非常经典:他视自由与责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

窃喜美国当政者还没有听取作者的建议,在西海岸建立一尊责任女神。要不然,唯我独尊、横行霸道,以东海岸自由女神为标榜的美国,到处宣扬其自由主义,弄得世界怨声载道。从风水学的角度讲,如果在西海岸再添加一尊责任女神来镇住的话,你叫我们中国如何去超越?

美国高举自由的大旗,行利己之实。什么国际秩序,什么美国优先,无处不显自私利己,不顾他人得失。这样的自由能行得通,能走得远吗?看看华尔街的贪婪,看看校园的枪支,看看政党的厮杀,看看黑人的穷苦。就明白美国华丽外表下不安的心。

转头看看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举国扶贫,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输出维和部队,推动一带一路,倡导命运共同体,等。无处不显责任担当,无处不显利他精神。就懂得中国朴实外表下的淡定。

----小到个体,大到国家,责任是自由的源泉,自由是责任的表现。

以责任为支点的意义疗法,在心理疾病治疗的应用来讲,我相信弗兰克尔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为什么别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没有被广泛宣传,甚至无声无息呢?

借用一句俗语来做不恰当的类比:“有钱说真话,无钱语不真”。当然这里不是说作者“有钱”,而是有“亲身经历”。正因为作者经历了集中营非人般的生活,能侥幸存活下来,这段人生经历就是这本书最值钱的地方。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经历的苦难不亚于弗兰克尔,书中描述福贵苦难而顽强的生命力也不亚于作者的经历。为什么《活着》没有《活出生命的意义》那么有影响力?也是这个道理:作者有其史实般的经历。

作者从1942年被抓,到1945年解放,经历那3年生死存亡的心路历程,辅以作者对职业兴趣的孜孜追求,在一个个生死抉择的瞬间,自己看到身边的情形,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再来总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早已胸有成竹了。从集中营出来修整一段时间后,花9天时间,就一泻千里,一气呵成。

作者获知失亲丧妻的重击后,没有忧郁不振,没有选择复仇,而是选择和解宽恕,用自己的余生来诠释《活出生命的意义》。除了继续从事一生钟爱的心理疾病治疗和研究,还写书(39部著作),还任教(哈佛、斯坦福等),67岁学开飞机,80岁登阿尔卑斯山。

中年的弗兰克尔在经历集中营那段黑暗的岁月后,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并且用其余生来帮助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生命之光:实事求是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是消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手段。

阅读此书,除了能帮我们追寻生命的意义,激发自己找寻生命的意义,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外,也给我另外一个启发。

这个启发是由几个串联起来的时间节点组成的。

1905年出生于奥地利。3岁,决心要做一名医生,经常花几分钟琢磨生命的意义。16岁,参加一个成人教育的哲学研究小组,演讲时说:“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哪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负担起生活的责任”。25岁,在维也纳大学诊所担任精神病专家。34岁,维也纳犹太医院,罗斯柴尔德医院任精神官能症主任。37岁,入集中营。40岁,集中营解放出来。41岁,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后面的经历就不赘述了。上述时间节点,给我们一个很强的信号就是:作者的兴趣是从3岁就开始有了,并且一生在兴趣方面工作。作者长期从事生命意义的探寻工作,并且16岁就悟出来“责任”是自己研究生命意义的基石。

二战纳粹集中营,虽然臭名昭著,但从某种意义来讲,成全了弗兰克尔。正是在作者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给予他这个生死历练的机会,让他在心理学的职业兴趣研究上,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最后,摘取弗兰克尔一句话:“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

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

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但是如何从简单中得到乐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个美的片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在这个物质诱惑的时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着金钱、地位。是的,追求自己要的东西固然没错,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为富翁时,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其实没必要太多的强求,开心就好。

快乐并不难寻。它隐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还隐藏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更隐藏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中偶尔地发呆,静静地沉思,轻松地阅读,放声地歌唱这都是享受。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乐无处不在。生活其实很美好。那些看不见的快乐。围绕在你身旁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和你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它们等待着你去掀开而一睹快乐的芳容。

我记得朱自清曾《荷塘月色》里写到: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我现在才知道早晨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就足以让我很开心了。清晨从窗户中射入的一缕阳光,春日里朦胧中听到的清脆的鸟鸣,路上轻轻抚摸脸颊的阵阵微风那会让你感到快乐。我记得曾看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快乐。当一个人悠闲地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大自然与人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西方有句古诗,我来自尘土,我终归与尘土。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鱼一样在水里,迎着粼粼的水波,荡漾着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鸟一样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与云为友,做天空的旗帜有了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摒弃作为人的所谓的高贵和自尊,真正的成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赏并赞叹种种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们有时就是一个鱼,有时就是一片云,有时就是一块石头,有时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思想是无边无际的,是自由的,没有谁可以干涉,可以阻止它的发展,只要你愿意,在思想中,一切皆可呈现。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早上好,都足以让我感到快乐。我现在愿意花时间在这嵌入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在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中找到了快乐。文字使我快乐。一直以来我都以写出的文字与别人分享而让人从中得到启发与思考为快乐的源泉。

这篇章中还提到了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只要你去挖掘,一天当中的快乐也许可以是一百则。

如果我们多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尊重生命,顺其自然,还自己一个自然的心灵,我们将生活得充实而快乐。静静地享受简单的生活,发现不简单的快乐,这才是享受人生之道啊!人生之旅,快乐是无限的。

《生活的难题》读书笔记


昨天朋友说感觉自己很失败,这突然让我想了很多。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有这种强烈的失败感,工作上犯了很多错误,待人处世上也受到很多的责怪,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都成不了,做什么都没信心。那是我最黯淡的一段时间。说这些,我不是想博得同情或者共鸣之类的。我只是想说,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因为每个人的心智的成长都是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的,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些自己未曾经历过或者超出承受能力的事情,那么很可能因为不知如何面对而造成很多失败。所以这种失败是必然的,不必过于自责,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去面对这些失败,因为它是一面双刃剑。我很欣喜朋友告诉我她觉得自己失败,这说明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已经领先了很多很多无法认识自己的人。

我想她的困惑应该在于如何寻找变失败为成功的路径。其实我也在寻找,而且这种寻找应该是贯穿一生的。最近看的一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书名叫《生活的难题》,是印度人克里希纳穆提写的,作者是享誉全球的哲学大师。其实我们的人生都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也经历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也积累了很多自己的阅历。但我们仍然思维混乱,仍然会面对很多事情不知所措,仍然会在很多事情上一错再错,我想那是因为我们缺少自己的一个思想体系,而我们的言行应该是由思想来指引的。思想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会给我们的人生带去质变。强大的内心建立在个人的思想体系上,思想体系建立在个人的思考上。

《生活的难题》是一本能让我陷入思考,让我反省自己的书。我常常看了几行,就会忍不住盖上书,纷繁复杂的心绪已经让我无法再读得进去文字。书的本质应该是给人带去思考,不是吗?特别推荐这本书中关于自我、自由、爱、思考等等的论述。如果你喜欢思考人生,那么你会喜欢上这本书的;如果你想思考人生,那么你一定要去读读这本书。作者:赵承祖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00字


光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这本书并不厚,讲述了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儿医师。一个20世纪的奇迹。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以意义疗法为核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使命。弗兰克儿医师从奥斯威辛集中营人间炼狱归来。写下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

弗兰克儿医师以平淡的语气描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描述死亡与毒气。描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苦难,以及从苦难里如何借着意义地寻找,将自己超拔岀来,去重新爱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弗兰克儿医师能够撑过这几年的地狱生活。除了他超强的意志力。是爱让他活了下来。

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金球有20多种译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000字


最近自己思考最多的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80岁,回顾这一生,我最怕的是什么,说实话把自己吓到了,甚至几度难过的大哭起来。其实,以我来说无法抛开工作谈生活(暂时没有小孩,所以时间基本属于自己),拿一天的时间说,有大半时间是处于工作的状态或为工作布局的状态,所以我很在乎工作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同事伙伴给我带来的温暖,可惜暂时这两点都无法满足,所以我有点苦恼。说完工作说生活,我很幸运,从艺川到少爷,遇到的两个人都是一顶一的好人,优秀的人,帅气的人,问题在我,其中也有很多我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无奈,所以我很担心自己八十岁还一个人孤零零的,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集中营的生活我真的是当故事看,因为类似的电影早已看过,这本书触动我的是书中很多引导,引导你去反思自己,唠唠叨叨,言归正传,说书!

“知道为什么活着,便能生存。”这是尼采的话,也是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多次重复提到的一句话。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不因这个人是否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头衔才有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存在无条件的意义。然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无意义感像感冒病毒,可能侵袭每个人的心灵。有时候,我们用无价值的忙碌填满生活,让自己感觉不到空闲,因为空闲会让我们害怕,因为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弗兰克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故事要从他集中营的生活说起。他做为普通囚徒在集中营的生活很艰难,他没有什么特殊待遇,仅仅因为医生身份没有被毒死,虽然在集中营的绝大部分时间他并没有做医生相关的事。他在里面的生活,光是看描述都让很多人难以忍受。而他在那样人间地狱里活了三年多。集中营里处处弥漫着死亡,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秒会被关进毒气室,或者感染,或者饿死,或者被心情不好的看守打死……

要在集中营里活下去需要勇气,而勇气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很多人就是在勇气失去后很快自杀了。当看到某个人5点起来不去上工,怎么喊都不去干活,拿出平时舍不得抽的烟点燃,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活不过48小时了。支撑弗兰克的勇气是他的家人,是他未发表的手稿。在书里残酷的叙述中,你也能发现些许美好的画面,愉快的笑声:夕阳西下,壮丽的美景;想念爱人的美好;囚徒们的苦中作乐、吟诗、自嘲等。在这少许的美好下对比出集中营里的凄惨。集中营把人性剥裂的很鲜明,人与人的差异变得更大。并不像弗洛伊德认为的:“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人的差别会消失,大家都会变成相同的表情,只有饥饿的表情。”反而让虚伪者的伪装撕开,让圣人的光芒没法掩饰。

集中营这样的事件是少有的人为苦难,弗兰克挺了过去,有运气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坚强意志的作用。因为他意识到不论发生什么,他依然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选择怎么去面对苦难。这也是他在书中表达的,不管境遇如何,你都仍有选择。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弗兰克在集中营的经历,而我认为弗兰克人生的整个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敬佩的。他熬过集中营的炼狱生活,出去后发现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兄弟死了……

后来他又有了爱人,结了婚,依然留在充满回忆的维也纳,这都需要勇气,需要对生命的热爱。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弗兰克67岁考到了飞行员驾照,80岁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还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疗法。他活了92岁。可以说,弗兰克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活出生命的意义,他清楚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拥有一份无法代替的意义。

当你清楚自己生命的意义之后,便会明白自己为了什么活着,那你就知道“如何”活下去。一想到自己存在与不存在这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差别的时候,人们会崩溃掉。

弗兰克讲到生命的短暂性,人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而这短暂也是最好的提醒,让我们知道要好好活在当下。要想方设法让意义实现,因为一旦我们利用某个机会实现了意义,它就安全了,它就永存在历史上。历史会永存。弗兰克认为人的价值与这个人一直同在。而世俗社会的标准认为: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这是很多人错误的等同,认为没用和没价值是一样的,没用和生活没意义是一样的。如果只认为有用才有价值,那和集中营的模式有什么区别?在集中营里没用的人会很快被送进毒气室洗澡。

人类存在于自然界,需要遵守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弗兰克在书中多次提到顺其自然。他出版了很多书,却没想到这本本来他想匿名出版的书收获了极大的成功。他多次叮嘱学生们,成功和幸福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产物,可遇不可求。而在现代社会太多人渴望成功,有时候太用力,反而会像沙子那样从指尖流掉。一切随心而走,并想办法去实现它,很多年之后,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寻找生命的意义也需要顺其自然。

弗兰克在书里提到的三个途径寻找生命的意义:

第一、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这一种意义很明显,弗兰克没有多说。

第二、从爱中找到意义。这里的爱的意义是指:深爱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去看到TA的本质,去看到TA潜在的力量,使TA发挥自己的潜能。按照弗兰克这样的思路理解:那么相爱的最高境界便是成就彼此。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当事人身在绝境,也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当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不仅会感到幸福,还能提高抗挫力,应对磨难的能力。

但没有人向往苦难,这也是弗兰克坚持的,他认为尽管痛苦悲剧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寻到意义,但这都是在苦难没法避免的情况下。当苦难可以避免的时候,那么消除苦难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故意去承受不必要的苦难就是自虐!

最后,希望大家能挤时间认真读读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读书笔记《《生活的意义》读书笔记2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的意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