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美术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 地图 > 美术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美术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美术教育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1

《美术学科教育学》读书笔记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2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书心得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3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美术教育随笔


篇一: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完善。

篇二: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读书笔记.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篇三:美术教育随笔

“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好吗?”每次上美术课,几个刚转到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会拿着笔,左看右看,看到别的小朋友差不多画完了,他就会眼睛通红的发出这一信号。刚开始,我便帮他画了大概的模型,然后让他自己画,可到下课了还是和刚刚的一样,看着那求助的眼睛,于是我便帮他了。但后来我发现,每次都是这样。我想这可不行,“不会”不是问题,“不学”才是问题。

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都是由家长代劳,所以遇到困难都是求助于他人,依赖性强,另一方面是或孩子在求助时我总是说“老师帮你”,“帮”字给孩子的依赖心理找到了支点。于是,我应一方面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让家长在家里提供画画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应该把“帮”字改为“教”字。

今天又是上美术课,有些孩子又喊:“老师,我不会画。”我说:“好;老师教你画!”我握着他的手一边画一边讲解,画到一半后让孩子自己画。并鼓励他们:“你很棒,画的很好喔。”几节课下来,他们都愿意自己动手去画了。

小学美术教育随笔


篇一: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这些就是我这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完善。

篇二: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读书笔记.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美术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发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怎样的引导幼儿大胆的绘画?以及教师怎样运用好美术活动中的范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从《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作者结合实践操作,给我们举出许多可行性的建议,获益匪浅。

书中讲到要让幼儿大胆的作画,就要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如要信任幼儿,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如提供给幼儿的纸不能过小,幼儿在绘画时会放不开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要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尽量的用情境、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这一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明显,活动中用念儿歌、或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幼儿参与的兴趣就会很高,反之,兴趣就会有所减少。根据不同的美术活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还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尽量采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要努力的去读懂幼儿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教师不要着急,要引导幼儿,肯定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赏将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对幼儿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的。

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绘画的范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赏,幼儿从中得到收获,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幼儿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幼儿的观察机会丧失、观察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得到禁锢,创造能力也受到发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应该是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是他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积极健康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其三,范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态,可以启发幼儿的思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是收获很多的,书中讲到关于美术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进一步理解了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的含义。

美术教学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美术生,你写过读书笔记吗?你知道美术教学读书心得是怎样的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美术教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学读书心得篇一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美术教学读书心得篇二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学读书心得篇三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美术老师教育笔记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常常会和小朋友沟通,这样会得到很多的体会,但是这些美术老师教育笔记最好还是记录下来才能让我们一直记住。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美术老师教育笔记,欢迎阅读!

美术老师教育笔记

周五晚上美术兴趣班快要开始了,张雨辰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他大声的对我说:毛老师,晚上好!

晚上好,快宸宸我们开始画画了!我笑着回答。

我们准备好一切开始画画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看见宸宸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

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宸宸,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

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画面要干净,颜色丰富才会觉得画面好,对于黑乎乎的画面总觉得孩子的绘画水平差,我真庆幸自己当时能多了一份耐心,是小心去寻问孩子,而不是冲动的去责备他。同是,我也庆幸孩子没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幼儿园里的老师,每天都有孩子们围绕在身边,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更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开发孩子的潜力,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的天分发挥到极致!

美术老师教育笔记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心得体会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读书笔记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的读书笔记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矗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学读书笔记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幼儿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是出国留学网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美术教学读书笔记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 ,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美术教学读书笔记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之心得体会


每个老师都要不断的学习,总结教育的意义,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之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之心得体会范文一】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之心得体会范文二】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现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认为很好的处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习惯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没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日后更大的问题。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表达的对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老师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难,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这样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强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学讲话时,我们可以不用厉声喝道:xx,闭嘴。尝试着说:有些同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告诉大家,等会下课我们来分享一下。结果可能会好的多。改变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留心观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实践,必然会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之心得体会范文三】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更多

美术教学随笔


篇一:美术教学随笔

1.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篇二:美术教学随笔

儿童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学、鉴赏等多种学科相融的复杂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是很难懂得。即便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亦或是书画名家,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我从91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在这二十余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和教育观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学质量过硬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我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教学内容既要专业性强,课堂气氛又要不失生动活泼。

(二)教学课程既要内容丰富宽广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三)教学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所需又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艺恒培训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必须坚持以上三条原则,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安排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师施教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和繁琐。

相信《美术教育读书心得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术教育专著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