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者读书笔记 > 地图 > 读者读书笔记

读者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读者青年的摘抄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读者青年的摘抄读书笔记,欢迎你的品鉴!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笔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者青年摘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爱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方式来写,虽然每篇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爱,诺琵斯骂培谛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人啊,他用他爱来熏陶他儿子,让他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人。第二节写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羞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一种高尚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篇二:《做最好自己》读书笔记

今年“读书实践成才”活动,管理局领导欣然为我们推荐了三本好书,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自己》没有辜负我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观点。但这本书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自省,让我对自己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一些东西。课前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理解。一本好书,不同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体会。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认识,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让自己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标准不是单一,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舞台,只要在自己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角色,将自己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还是普通平凡,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凌寒,兰幽香,竹坚贞,菊淡泊,他们都在自己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领域中尽显独特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梦想,或许我们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到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心态,改变自己情绪,改变自己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自己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位置是不相同,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优点与别人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道路是多样,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不同人。

结合当下工作,首先,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基础。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开始,一段新历程。在刚工作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不但当初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选择是否正确。这样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心态,连成功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对待老同志方面,老同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尊重。作为一名为老干部服务工作人员,要用真心换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心情和要求,得到他们尊重和支持,才能体验到其中无穷快乐。

做最好自己,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自己和今天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工作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对待老同志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书中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会不断地向最好自己境界靠拢。”

我想这也许不算最成功,但已经做到了最好自己。

良师益友对一个人成长大有助益,但良师益友却可遇不可求,良师尤为如此。可称之为良师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且善于思考者,如此才能高屋建瓴为人指出明路。虽然不遇良师并不妨碍继续前行,但良师催化作用,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加速成长。开复先生便是一位良师,《做最好自己》算得上这位良师悉心打造一本好教材,通过它,虽不曾与开复先生谋面,却不妨碍与先生神交,听着先生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辅以一个个真实故事,乐在其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照搬书中建议恐怕也不是开复先生希望看到,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再好一本书也不会让人读罢便脱胎换骨,成就一番大事业,它给人带来更多是一些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工作生活原则,和一些对待问题思考方法。

作为一名读者,我感谢开复先生带来了《做最好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致青年教师》


△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

△ 在和钱理群教授讨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三个关键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 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 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

△ 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感动。

△ 言行的底线,是不妨碍他人。

△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 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

△ 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 一节语文课后,学生或感动,或激动,或疑惑,或感概,或悲伤,或有不平之气,或有醒悟,或有疑问,等等,都是不错的结果,因为学习中有情感思维活动,这些,都会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听了一节语文课,做了作业,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那是最糟糕的。

△ 刚刚立足讲台,为什么就要急于报名去参加赛课?

△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

△ 教师的工作,很大意义上是留给未来的。至于我们的劳动价值,可能也得让后人去评说。为了明天的不后悔,今天就不要急。

△ 在学校工作中,最可怕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

△ 想以勤补拙,想到要多流点汗水,想到要多花点时间,可是这样做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

△ 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比分数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 不会学习,是当今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 有一次我在学生作文后面批了一句文章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纠正,那位学生在我的批语后面写的是我找到了四个。

△ 过去的教育强调不懂就问,然而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多思。思考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积累领域,可以利用相互切磋的方法,最后才是向教师请教。

△ 中国古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这样的教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当我悟出这弟子的真谛时,我为汉语的魅力而激动。

△ 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

△ 学校管理者要记住:这是教室,不是监舍。

△ 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 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

△ 多让学生说说话吧。现在多说说,在说中想,在说中提高表达的水平。未来社会,未必是言多必失,而很有可能是不言即失。

△ 我不喜欢所谓的正式谈话,而喜欢聊天。你可以学习传教士的虔诚,但是你不要在学生面前扮演圣徒,不要把学生的谈话当做布道。

热!寄小读者读书笔记摘抄通用100字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今年寒假,我读了《寄小读者》这本书。我深受感触。

《寄小读者》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最为畅销的儿童散文集,之所以能长久的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便在于那时年轻的冰心那未泯的童心,透明的真心,温暖的爱心,还有他那充满女性气质的清新佳丽的文笔。这一切使得《寄小读者》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至今仍温婉的流淌在我们的心底。

作为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翻译者、学者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冰心,她呕心沥血,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作品和人品,成了真善美的象征,布偶的我由衷的爱戴和崇拜。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分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寄小读者的书,这本书是冰心奶奶写的一本著名

冰心奶奶在这本书的一篇里写道,她很喜欢大海,也非常喜欢海边的小动物,同样,也很爱护它们。她在回复小读者的时候,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冰心奶奶正在海边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忽然看见一只海鸟在海里,不飞向天空,她很疑惑,海鸟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为什么只有这只海鸟不飞呢?于是,就走了过去,原来鸟的羽毛被一些东西刮伤了。于是,她就找来了一些可以处理伤口的东西,细心料理这只海鸟,海鸟慢慢好了,又可以到天空中飞翔了,冰心奶奶由衷地笑了。

心是冷的,泪是热的,让我们大家帮助别人吧!让我们都流出欣慰的'眼泪。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在1923-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冰心奶奶的文章时常出现花朵,小草,小溪,流星这些小巧轻灵的名字。读了她的通讯,我甚至能从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里体会到爱,对亲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

冰心奶奶喜欢小孩子,是因为小孩子天真、纯洁,又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大到一只大象,小到一只蚂蚁。冰心奶奶很自豪,自豪她曾经也是一个小孩子,自豪她曾经也有一颗充满爱的童心。

其实,每个大人以前都是小孩子(虽然很少有大人能记得这一点),都有一颗充满爱的童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也渐渐变得越来越硬。从原先误伤一只虫子也会伤心,死掉一只小鸟也会流泪,变得杀死一只动物也觉得理所当然。这时,他们的眼里只剩下了利益,心里,也早已没了爱。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大阅读课需要向学生介绍《寄小读者》一书,十一月底利用周末翻开这本书。喜欢里面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通讯五。读着读着,心中竟有一丝丝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车上遇见一对母女,那女儿不住地撒娇,要汤要水。母亲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似爱怜,又似斥责。这不禁让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亲,临风偷洒了几滴泪。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是呀,有谁能扯断这浓厚的母子情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养育大,给予我们爱,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温和的、是细碎的。然而也正是这种爱时刻围绕着我们,又是太细小了,使我们并不珍惜,有时甚至感到厌烦,那时我们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样挚热、像瀑布一样壮观的爱。

《读者》读书笔记


近几天,我无意中在《读者》这本书上发现一篇令我感兴趣的文章,而我越读越有劲,深深地被吸引住,才发现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欢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贼和夫妻俩在停电时所发生的事,在皇后区位于美国纽约市东部,那里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贫困,犯罪率高,堪称城市中的地狱。但是,那里的人们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停电事故中演绎了一曲催人泪下的爱的颂歌,因为丈夫的自私心不听妻子劝告,导致商店来了一个贼,而那个贼中了丈夫的陷阱,在这过程中他们夫妻中的问题也在一夜间解决了,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后得知那个贼就是好人汤姆。

对于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应该自私自利,应该胸怀宽广,在别人有困难时献出自己的爱心诚心帮助别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面对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宽容和忍耐的心对待一个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来对待这样一个盗贼,就像这半根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黑暗的世界。这个盗贼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险,不怕自己的名誉背上盗贼的罪名去帮他们夫妻解决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读完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无论别人存在于什么问题,我们都有一个宽容,忍耐和慈悲的心。这是一本好书,大家有时间也看看吧。

《朗读者》读书笔记


读《朗读者》的时候,是去年9月底。
德国人是很严谨的,他们的文字不华丽,不卖弄,笔触冷静而庄重,真实而简单。北大出身的钱定平先生更是把《朗读者》译得相当贴近中国读者:大气、正式,而又不失温婉的美感。
小说写的是一位少年(米夏)与一个成年女性(汉娜)之间纵贯一生的爱情。
米夏在15岁时遇到汉娜,他的情欲与爱欲都从她那里得到了满足。他是她的朗读者,每次见面,他都要为她朗诵华彩的篇章,他们都要用清水沐浴,然后行鱼水之欢。他们相约出游,他们一起看戏,他们也吵架。米夏慢慢长大,开始结交同龄女孩。后来忽然有一天,汉娜走了,从米夏的生活中突然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音讯。
两人再见面,是在法庭之上米夏是法院实习生,而汉娜,曾经是纳粹。由于自己的秘密(她不识字)与强烈的自尊心(她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她不识字),她放弃了升职机会而去做了一名纳粹看守。同样由于这个秘密,在审讯时造成了众人对汉娜的误会。米夏凭着对汉娜的了解发现了她的秘密,他在救她与维护她尊严之间徘徊了很久,但最终选择了沉默,汉娜被判终生监禁。
一段时间后,米夏开始给狱中的汉娜寄朗读的磁带,而汉娜竟然慢慢学会了读写,经常写些字条给米夏叙述日常生活,在我看来这就像一个小女孩一般可爱,在自尊与爱人之间,她选择过,也离开过,但她还爱,她想让他知道自己的一切,状态也好,心情也罢,无论她是20岁、30岁,还是50岁。是啊,女人爱你的时候,你就是她的全部,在她那里没有其它任何东西能和你相提并论。但是,米夏从未回过字条或者信,只是一次次地寄出磁带。这期间,米夏结婚又离婚,作为男人应该经历的似乎都经历了。
有一天监狱长打电话给米夏,汉娜刑期将满,而米夏是唯一与汉娜联系的人,请他接汉娜出狱。米夏为汉娜今后的生活作了安排,然后去见了汉娜。原先健壮美丽的汉娜已显老态,米夏不由显露出失望。其实,这可以理解,现实的汉娜与米夏记忆里的那个不一样了,以前的汉娜有着迷人的芳香与诱人的汗珠,现在只剩下老女人的体臭。他们的爱,永远有那么一种距离:米夏15岁时,是女人与男人、成人与少年间的心理距离;米夏30岁时,是犯人与公民、监狱与社会的时空距离;米夏45岁时,是一种由害怕产生的距离,似乎只有在某种距离外才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承载不了那么多,他们都有最后的一点幻想,米夏幻想着重逢汉娜时仍有年少时的那般冲动,汉娜幻想着重逢米夏时彼此能有岁月过去后的看破红尘。可惜,可惜,可惜,米夏流露出了失望,汉娜吊死在那个即将出狱的黎明。
是啊,汉娜有什么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呢!一切都要结束了,就在那个黎明,她将要出狱,她再也不会收到朗读磁带,她再也不会得到那种由距离产生的最真实的关心,她心中仅存的一丝温柔已经消散,仅存的一丝希望已经死去。她死了,上吊死了,死在那个黎明,就要出狱的那个黎明。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悲,更让人欲哭无泪呢?!有些希望,并不该有。有些爱,注定不能。
我相信,并且觉得所有人都该相信,米夏爱,汉娜也知道米夏爱,只是,真的只是,真的真的只是,他们不能爱。汉娜死后,米夏尽自己可能做了一些事。后记说这是他一生的忏悔。而我觉得,不,这不叫忏悔,而是延续。把一件应该做一辈子的事做完,而且,也许,这是最好的方式。试想,如果汉娜出狱了,接下来将开始的新生活,对她,对米夏,有什么意义吗?这是他们的爱的延续,并不因为一方的离开爱就不存在,相反,在他们之间,这样的爱,这样的不能,才是最最最感动,最最最让人一次又一次默默无语凝神沉思的。
法国《世界报》文学主编克利斯托夫施扎纳茨在书后评论中写道:不管我问哪个读过《朗读者》的人,他们都说我把它一夜读完。我相信,这本书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至少,他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也相信,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所沉浸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这部小说承载了太多,爱与性,爱与被爱,爱与背叛,爱与社会,爱与死亡,爱与生命。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还有令人无比安静的思考。
卡夫卡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这本书就是这样。

喜欢《读者青年的摘抄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者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