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长恨歌读后感 > 地图 >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长恨歌》读后感:爱恨一曲,何以当歌。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观看完的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长恨歌》读后感:爱恨一曲,何以当歌,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很多的悲剧都是因为性格中隐藏的人性之弱点,而这些性格都是在身边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长恨歌》读后感:爱恨一曲,何以当歌,希望你们喜欢。

她扮错了角色。起首一句错了,全篇都错。信心是错,希望也是错的。这是王安忆写于一九九五年的长篇《长恨歌》一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句话。虽说这句话形容的是将丽莉,却无疑也是对书中主人公王琦瑶悲凄命运最贴切之形容。但源于骨子里的叛逆让我觉得太过贴切的东西反而没有说服力。对,王琦瑶是扮错了角色,起首一句就错了,可就应该全篇都错吗?为何她的信心和希望皆是错的呢?

她是王琦瑶,可却也不是王琦瑶。她不仅是当时上海弄堂的女儿的典型代表,也是待字闺中女儿的典型代表,更是具有超越时代的长相出众女生的代表。因此我不愿也不想让她的命运走向悲剧,更不希望她人生的主旋律终于一个恨字。毕竟爱恨一曲,又何以当歌?当王琦瑶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被冠以上海小姐这样的殊荣。得到了一个好的开始,谁还会甘于平凡呢?哪怕自己愿意,可外界也会无时无刻提醒你不应甘于平凡。因此王琦瑶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看起来也是一个顺势之举了。淮海战役中李主任不幸遇难,王琦瑶亦只能被迫回归平凡生活。人是不得已回归了,可心又谈何容易能停止追寻呢?与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蜡几个男人的情感纠葛皆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最后还被长脚失手打死,命丧黄泉,何其可悲!但王琦瑶到底从哪里开始就走错了呢?为什么她又会一步错步步错呢?

我想之所以她最后以悲剧结束,其性格中隐藏的人性之弱点无疑是主导因素。而性格最初当然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首先,她是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在上海弄堂这样嘈杂混淆的地方长大,加之还有大户人家的闺阁与自己闺阁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便由不得怨艾之心生起,欲望之心生起,此二者皆为闺阁大忌,祸根一样的东西。此外,其亦为杂糅的闺阁。在新旧文化的相互影响下,便使她一颗心倍受撩拨,充满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花一样的年纪谁又不曾有个许许多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呢?但如若离幻想远远得还好,可无奈王琦瑶外貌出众,曾一次次与自己的幻想触手可及。片场的试镜经历,题为沪上淑媛王琦瑶照片的刊登,和有钱人家将丽莉的交往,上海三小姐的名号,这一件件的事情无疑使她那颗不切实际的少女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按照她外婆的话说人心是最经不起撩拨的,一拨就动,这一动便不敢说了,没有个到好就收的。当她发现自己做主角的日子过去的时候,心里不免就有些跌入谷底了。恰巧这时候代表权利和靠山的李主任的出现了,他就如一根救命稻草,有着虚荣之心的她又怎能不紧紧抓住呢?其次,她可不是天真无邪的小白兔。在复杂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她成长为一个知人情世故,善于抓住人心的聪明女孩。但正如《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却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一样,难以得到一个好的结局。有一句话说的好只世故而不世故,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王琦瑶在与吴佩珍,蒋丽莉交往过程中足以见证她笼络人心的强大能力;在接踵而至的晚会中,她快速的适应能力让人惊叹;在与程先生等几个男人的情感交战中,亦显得游刃有余和王熙凤相比之下,虽是小巫见大巫,但她悲惨结局无疑也倍受这个原因的影响。再者,其看似坚强的外表下藏着的那颗软弱之心也推动着她走向悲剧。试镜失败不敢直面只想着淡忘,甚至不惜与最要好的朋友吴佩珍疏远;害怕失败不敢轻易参加上海小姐的竞选,却又渴望站在高处;哪怕参加了上海小姐的竞选却不敢表现得太过认真,怕自己的那一颗自尊心被打击;李主任出事后她选择了逃避,到邬桥去疗伤这一次次的软弱使她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难以逃脱。当然,无法否定她亦是个坚强,努力生活的女子,可最后终是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命运。也许是造化弄人,也许是性格使然,谁知道呢!

当然,悲剧的形成往往是外界与个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除了其性格中的弱点之外,遇人不淑又何曾不是一个促使她一步步走错的原因。

第一个影响她命运的人无非就是李主任。李主任是军政界的大人物,四十岁的他在女人的事情上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主题。因此,李主任是没有爱的,当然也不需要女人爱他。他只需要将人的命运拿过去,一一给予不同的负责的同时,让自己暂时逃避现实的苦恼。他有正房的同时也有两门妻室,这说明了他无法给予王琦瑶婚姻的承诺。他除了给予王琦瑶物质与荣耀以及一点点的爱惜,其实什么不能给她。所以,随着李主任的离去一切也只能如云烟一般消失地无影无踪了。李主任能给她留下的除一些物质之外就只有一个不能消除的污点了重回上海之后,遇到的康明逊可谓真爱。然而,这样一段郎有情妾有意的恋情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我觉得王琦瑶在这段感情中是没有什么大过错的,她已经拼尽全力去争取了,至于得没得到都是命运使然。康明逊出生于一个传统旧式家庭,父亲是一个旧厂主,他是二太太生的,可却是全家唯一的男孩。家庭的特殊使他集娇宠于一身的同时又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人,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顺的男孩。综上所述,无论是封建家庭的传统观念还是他自身的处境及性格中的软弱,但无法让他与一个有着不太美好过去的女子走到一起。他自己也明白,王琦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拾回他遗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但他明知不行,却又不舍得放下。自私地为了眼前的快乐,祸害了王琦瑶终身。后来关系被家人知道,却不敢与旧家族正面迎战;王琦瑶怀孕却逃避责任,由着王琦瑶为自己找萨莎作为掩护。这般软弱无能的男性,自己都不知如何为自己负责又怎么能给王琦瑶一个承诺呢?而对于后来有着巨大年龄差的老克蜡,我觉得是难以冠以爱的名号。老克蜡只是一个怀旧的人,他遇见王琦瑶才让他觉得真正触及了旧时光,同情之心也就油然而生。至于后来的种种能否构成爱我也难以明白,我只知道老克蜡的出现使王琦瑶看到了生活的寄托,人到老年也许求的就是一个安稳和依靠了。可无奈,老克蜡还是辜负了王琦瑶。当老克蜡看到了王琦瑶将要碧落黄泉之时,却害怕了。哪怕他再崇尚四十年前,心却还是一颗现在的心。所以当王琦瑶托付终身的时候,他害怕了,用力地挣脱逃走,心里想着这地方再也不能来了。也许是因为年轻,所以无法承担如此重任,才选择逃离。可他终究还是留下了王琦瑶孤身一人。只能怪遇人不淑,王琦瑶在这三个人身上都错付了青春。在错误的人身上哪怕我们再用力也依旧难逃命运的枷锁,可似乎也没能为力,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其实王琦瑶所遇见的人并非都是错误之人,程先生就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对象。只可惜,王琦瑶自始自终都没有爱过程先生。程先生可以说是陪王琦瑶最长的男人,在几个男人中他出场最早,陪王琦瑶度过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时刻。程先生对王琦瑶可谓一见钟情,第一次给王琦瑶拍照就发现了她的美,欲罢不能。他终其所有帮助王琦瑶摘得上海三小姐的桂冠,却始终被王琦瑶当成垫底的,也就是所谓的备胎。在王琦瑶的心里,程先生是她小世界的一个俘虏,而李主任是大世界里的人。正因为这样,程先生哪怕一片痴心却抵挡不了王琦瑶一步步走向李主任的步伐。再次遇见之时,王琦瑶挺着大肚子,怀着康明逊的孩子出现在他面前。可程先生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不属于他的责任。我以为程先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可是我却忘了,程先生要的是王琦瑶的爱啊!可王琦瑶心里对他只有恩和义,唯独没有情。这样心有不同的两个人又如何能有一个好结局呢!我想,假如王琦瑶曾经没有得到那些所谓的殊荣,她也许能和程先生走到一起。可如果没有如果,后来也没有后来。

排除所谓的内因再细究外因,不难发现,其实家庭和时代的因素又都是王琦瑶以悲剧收场的原因。

在书中,细究王琦瑶的家庭,我发现,王琦()瑶的父母始终都是缺席的。王琦瑶出场时,提到了她的家庭。父亲是个惧内之人,自己则因为在家中最为年长小小年纪就做了母亲的知己。在王琦瑶选择李主任之时,父母皆没有极力反对,给予正确的引导。王琦瑶母亲是个势力的人,过去并不把程先生放在眼里。由此可见,其父母并没有尽到教导责任,反而促使了王琦瑶形成了功利之心。王琦瑶家人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到了王琦瑶生产的之时,其母亲对程先生、严师母、康明逊的态度都不无说明其家庭教育的失败。此外,其家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家庭角色的缺失显而易见。而当我们把目光移到时代的大环境,又会发现时代造就了王琦瑶也毁了王琦瑶。王琦瑶代表的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因此她无非就是时代的产物,身上带着的只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这一个又一个的原因都成了毁了王琦瑶的原因。我无法挽救她,因为是时代促使她终究走向悲剧。她已经以她的人生谱写了一曲长恨歌,但爱恨一曲,又何以当歌?我想,正如王琦瑶外婆的话,带着一颗平常心,才能寻到真好处,真快活。莫要像王琦瑶一样没了这平常心,只剩颗走了样的心,领会的也只能是走了样的快活。王琦瑶的时代已然过去,而我们的却还在继续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观《长恨歌》有感


观《长恨歌》有感
把长恨歌搬上荧幕,觉得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儿,因为王安忆的原著是非常的出色。所以想突破这一点多少也是有一点困难的。不过这35集的电视剧让我很出乎意料,拍的真心不错,呈现出来的效果也非常让人赞叹不已。少年王琦瑶由黄奕饰演,对于黄奕,我只认识她的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角色让我记忆犹新,尽管我觉得她还是有点不符合王琦瑶的某些气质特征,但在里面的演技还是耳目一新,打破我对她以往的角色扮演的看法。张可颐饰中年及后的王琦瑶,她是我很喜欢的香港女演员,而且把王琦瑶这个角色演得很好,眉宇神情都到位,关键她的气质更加适合演绎。电视剧的结尾王琦瑶没有死,编剧改编了小说的情节,不知道是否对王琦瑶这个人来说是一种仁慈?不过程先生走了,她的未来会很寂寞吧。想来,还是让王琦瑶死在长脚手下,更好。当年看完这本小说,非常不喜欢王琦瑶,如今看完这部剧,又想把书拿出来回味一番,因为对这个人物,我好像有了更多层的看法。他是个可怜可恨又可爱的人。有缺点也有优点,同时也有一种活在时代背景下的悲哀的原因。真心觉得如果当初选择了程先生,她的一生会幸福很多,平淡的过日子。人啊,就是有一种不甘心,想要走的更高的理想,有时候这种理想未必是好的。深刻记得小嫣红那句:你的梦,是永远不会实现的。好似下了诅咒一般。她的一生,到头来都没有结果。而程先生,陪伴了她大半生的人,我真的相当佩服这个男人,可以好到如此程度,让我又气又感动,王琦瑶真的是辜负了他太多太多。尽管如此,他对她还是无微不至,有时候真的为他觉得不值得。
看完了电视剧版的长恨歌我又去看了电影版的长恨歌。我觉得电视剧版的长恨歌和电影版的长恨歌还是会有些许的区别的,在我看来我更喜欢郑秀文扮演的琪瑶。在这里插些课外话。现在都很流行复古风,个人也比较喜欢复古风,郑秀文扮演的琪瑶我我更加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她的勇敢和现在大多数人缺少的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性格;爱的是即便她已经年过半百都有着一颗敢于突破世俗的心,她依然敢爱,甚至敢爱比他小很多很多的年轻小伙;爱独自一个人也能很好的抚养女儿成人的伟大,我们都知道生养一个人是多么的难,更不用说是一个女子了,敬爱!但对于琪瑶我也挺恨她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明明他知道程先生一直爱着他,但是她不理不会,更把程先生对她的爱当做是一种理所应当,最后那个年轻小伙离开她之后她反倒来是有一点怪罪程先生的,我觉得琪瑶是有一点利用成程先生对她的爱的,这样对他们两个都很不公平,在我看来!
书里的程先生 剧里的程士砥 程是底。第一次看开头的时候,前面序幕有一句程先生的独白,“她在我心里已经十几年了”,是谢叔自己的配音。两位女主演的也蛮好,竟然都有彼此的影子。
王琦瑶一生都在追梦,而程先生又是那么了解她,并且守护着她,守护着她的梦。
看到程先生照顾着怀孕的瑶瑶,真的很崩溃!连她亲妈都气得不管她了,可程先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怕的还是把瑶瑶一个人留在世上。 一直都觉得王琦瑶她不配,更不值得程先生,还有这么多爱她的人(包括她爸妈,莉莉,吴佩珍……)对他的真心付出,可爱情哪里有值不值啊,只有愿意不愿意。

程先生一辈子的我愿意,惹得我们一众看官的唏嘘不忿,心疼成海。因为我们也愿意。。。。。。
王琦瑶的选择或许虚荣,但也符合常理。即使在现代,漂亮又才干的女生也理所当然拥有更多的选择。
而在当时环境来看,王琦瑶并没有更多选择,爸爸病倒,家庭失去支柱,很快连现在的生活水平都维持不了。而经历了上海小姐的选美,她的眼界开阔了,迫切的想要跳出自己的圈子,事实上,她除了家世,难道不是比蒋丽丽来的更有灵气?而她的家世不足以支撑她跳出本身生活圈子的那种幻想。
而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难道她还可以靠自己来改变命运吗?不能。
作为一个漂亮的,见过世面的有点想法的女人,她也只能通过选择另一半来改变这种人生。除了程先生,就是李主任。程先生的性格实在优游寡断,虽然生活很有情趣,人也很好。但就是小职员,也没有更多的事业上的雄心壮志。
在王来讲,选择程或李,选择的即是一种生活。跟着李,可以让她窥见一点幻想中的生活。
当然,她太急切了,这样的选择完全可以等自己再成熟一点再做。
长恨歌,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那个时代女人的一辈子就是在那么一刻的关键点上,错过了,就很难回头。不得不说,当时就算在上海,仍然是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要求相当苛刻,这从王后来的遭遇可以看出。就算是错,也不应该让她付出一生痛苦的代价。王错的是没有拒绝诱惑,而身为当时的她,也只有点头或者摇头的份。
繁华如梦,梦终醒“那样的繁华,能让人做多久的梦啊。”
在书里对王琦瑶的不太理解经由电视剧里的演绎拨开了云雾。
阅读的时候更容易带入自己的情感,随着王琦瑶年岁的增长,自己的心也似乎跟着慢慢变老,想象着年过半百的她,难免再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中年妇女,大多都是安于现世的,一对比,王琦瑶真是很轻浮了。
剧也许是为了迎合观众,把很多人物隐而不露的方面表现了出来,书中稍显冷漠的人际关系也更加炙热,人物被美化了,连许多悲情之处也借助欢快的背景音乐减轻了沉重。特别是最后一集里,看到一个知命之年的女人那么努力的想要留住自己的青春,虽然做法有些荒谬和离谱,却显出一种遗世而独立的美感,油然而生的是一腔同情与敬佩。
回想年轻时的她,喝水不喜温吞,要么滚烫,要么凉透,这是她的爱情观,是凌驾于她的人生观之上的。因曾经绽放过,绚烂过,被人追捧过,即使已近繁华凋落,一经触碰,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也是难以自持的。时光在她身上似乎流逝得特别慢,那未老的容颜与倾人的身姿给了她重享青春的资本,却也蒙蔽了双眼。世间繁花终将凋落,人终敌不过岁月。烫水和凉水她都无福消受了,连那杯温水也没了,往后的日子,失去“退路”的王琦瑶还会继续折腾么?
合上书的当下,深感王琦瑶的悲源自于她的作,但剧终细想,这只是一个不甘于只是活着而尽情生活的人,人物形象更显高尚了。剧中多次拿她与费雯丽作比,现在回味,她还真就是中国的乱世佳人。
突出几处历史事件使剧在原有故事基础上更显真实和饱满,选角大多合适,演绎也很到位(味),若拍摄过程能多几分细心,剪辑过程多几分耐心,私以为这部剧必可谓上乘之作。
惊鸿一瞥,便是一生。

看完《长恨歌》想起这么一句话——“有时候,惊鸿一瞥,便是一生。”
这句话出自张爱玲,她在一篇叫《爱》的散文里写了这么一个“真的”故事,大概是说一个姑娘在15岁的某天晚上扶着自家的大门,正巧看到住对门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地,就问了他一句“你也在这里吗?”,之后虽然姑娘离家嫁人,但那姑娘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晚上那个年轻人和那一句话,虽然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这个故事似乎简单到让人觉得不值一提,但我相信看过文章的人脑海中总会闪出那么一两个人。如果要王琦瑶想来,她的脑海里应该会闪过几个男人,但我想应该不会有程士砥。
王琦瑶的命运可以说是被蒋莉莉改变的,在遇到蒋莉莉之前,她最多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王小姐,遇到蒋莉莉之后她成了上海滩有名的三小姐。王家并非什么大户人家,所以王琦瑶对于蒋莉莉家的一切都觉得羡慕,包括那个住在客房的李主任。王琦瑶就是在那一晚,对李主任走出轿车的那一瞥,让她最终输在了李朴之这个老男人手里。老男人总是神秘的,更别说这个老男人还是个特务,他于王琦瑶来说就像一个怎么探也探不到底的水井,她并不了解他,但就是这种神秘感让她就算溺死在井里也是微笑着的,于是她成了李主任身边的“金丝雀”,可惜这个老男人早早殉职留下她一人受尽唾弃。人们总说人生中的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更何况李朴之是因她而死。王琦瑶拿着李朴之抽过的烟斗,一拿就是12年。
王琦瑶的一生仿佛受到了一种诅咒,那句诅咒,她一辈子都没能忘记——“你的梦永远不会实现。”当李朴之的原配找到王琦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想王琦瑶这辈子都没能想到,这句话竟会概括了她的一生。
当她还做着和李主任天长地久之梦时,李主任竟突然葬身枪林弹雨之中;当她还做着和康明逊活在当下之梦时,康明逊竟不久就被许配婚约;当她还做着和老克腊春宵一度之梦时,老克腊竟立刻避之不及;当她做着和程士砥共度余生之梦时,程士砥竟也即将撒手人寰。“你的梦永远不会实现。”这句话如梦魇一般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于是她这辈子做的梦真的一个都没能实现。
于程士砥而言,就是当年在片厂瞥了一眼试镜的王小姐,让他这一生都没能走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知道他是不是名字取得不好,程士砥,所以他这辈子最多就只能当王琦感情里的一个“底”,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长期备胎。程士砥倒也未必是痴情,只是他这辈子都未曾得到过王琦瑶,所以他念了一辈子,等了一辈子,垫了一辈子也悔了一辈子。程士砥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他一辈子都没赶上好时代,上山下乡的时候他成了下放农村的知识分子,闹文革的时候他当了老师,反封资修的时候他又成了走资派的摄影师,他总是一副穷困潦倒,命运多舛的样子。他与王琦瑶不同,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个梦,就是能在王琦瑶身边永远和她在一起,而这个梦就要实现的时候他却要死了。
程士砥的悲剧色彩大多数来自时代的动荡,而王琦瑶的不幸是因为她在爱情这条道上一直走到了黑。就像她姆妈说的那样,她就是在感情道路上撞了无数次墙却总还学不会转弯,不过她至少是比被时代压迫和家里人断绝关系的蒋莉莉幸运的,至少是比接受父母安排嫁给康明逊的许媛媛幸福的。老克腊说王琦瑶的美是没有年纪的,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她都能和不同的男人惹出些是是非非来。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小姐,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举手投足间尽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对生活质量也很有要求,家里的摆设总是很精致,能搓麻将听评弹烧本帮菜,也能喝咖啡吃西餐跳交谊舞,“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等佳人着实难得。虽然程士砥才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未曾离开王琦瑶的男人,但我想王安忆之所以会把小说命名为《长恨歌》其实还是因为王琦瑶这一生都忘不了的初恋——李主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离死别之恨是没有尽头的。
曾晴辉

《长恨歌》观后感


四十年风雨飘摇,四十年物是人非。王安忆以一本书写一个人的一生,以一个人的一生映射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王琦瑶这一生正如她外婆心中所思一般: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她的一生,是穿插了几个男人生命的一生。看这本书的前半本对我而言是种煎熬,我并不能欣赏王琦瑶的矫情,做作,又自以为是中蕴含的美,但男人们却恰好相反,他们喜欢得很。譬如李主任书中多次描写他对王琦瑶产生一种叫“怜惜”的感情。除去她酷似阮玲玉的相貌,或许是这种自以为应付得当如鱼得水,实际上在饱谙世故的李主任面前是稚气未脱的行为取悦了他。于王琦瑶来说,李主任是“初恋”,是依靠,是情怀。他的种种都沾染着旧上海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生活的气息。作为“上海小姐”,人人追捧的姿态又有谁会拒绝呢?他们的感情放在现代小说中大概是一篇总裁文,只可惜这总裁已有妻室,年过不惑。虽说这样,他也是整篇小说中对王琦瑶最有恩有义的男人,毕竟他的金条,是王琦瑶度过后半生的唯一依靠。
有人说上海女人才是真女人,那么王琦瑶可以说是女人中的女人。优雅,感性,美丽,富于心计却又被自己的心计所惑。书中有这么一段话: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长得好,自己要不知道还好,几年一过,便蒙混过去了。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争着抢着告诉你,唯恐你不知道的。所以,不仅是自己骗自己,还是齐打伙地骗你,让你以为花好月好,长聚不散。帮着你一起做梦,人事皆非了,梦还做不醒。在上海这样一个声色旖旎,鲜衣怒马的城市,人很难保持清醒,尤其是王琦瑶这样长得好看的女人。这个女人的后半生,也就是后半本书,让人看得惆怅又消沉。她将虚荣当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小女人姿态。凡事不论大小,一定要与人争个高低,占个上乘才是。但一时上风又有何用?这女人的后半生,不是“悲哀”或者“忧郁”两个字能够概括的。私以为她最大的不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每一个细枝末节的选择,都成为致命的稻草。于这些事,她也是抱憾的。何以见得?从她不停地告诫女儿的朋友张永红的话中得以窥见。她说:你以为有多少光阴够你用的。别看这一时争先恐后,一眨眼便做鸟兽散了。女人呀,就那么一会的功夫,到最后被耽搁的,其实都是像你这样漂亮聪明的女孩。这句话她不仅是对张永红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她年轻时就像一团火,只管尽情的燃烧,烧着女人仅有的青春,但烧得越旺,越是什么都不剩。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
品品王琦瑶这一生爱过,或是爱她的男人。一个太不幸,一个太懦弱,另两个追求她,她不予回应,等到她下定决心,却又离她远去了。他们性格各异,却又出奇一致,他们是导致王琦瑶在闺阁中度过苍凉暮年的罪魁祸首。先来说说程先生。他是这几个男人中最早认识与追求王琦瑶的人,也是用情最久的人。整整十几年的光阴啊,从少女王琦瑶到妇女王琦瑶,他的耐心与坚定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那些留给王琦瑶念想的男人们都不曾虚情,但无人可及他的真心。他在给予王琦瑶的爱中迷失自我,盲目的追求心中的月光,以致忽略了他唾手可得的幸福---一直痴恋他的蒋丽莉。从情而言,王琦瑶追随的轰轰烈烈的爱他无法给予;从时间而言,他的深情王琦瑶无法负担。他是温和,儒雅又多愁。在得知王琦瑶有身孕之后还义无反顾地照顾她,买菜做饭,四处奔波。得知孩子的父亲身份之后他最终还是离开了,离开后才发现他其实一无所有。他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给了王琦瑶。直到后来文革开始,不堪欺辱的他选择了自尽:你有没有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所有的房间都裸着,人都走了,那房间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你真难以想象那格子里曾经有过怎样沸腾的情景,有着生与死那样的大事情发生。他的死,是空空荡荡,却又嗡嗡作响。
再说说“毛毛娘舅”康明逊。在李主任乘坐的飞机失事后,王琦瑶过上了混混沌沌,追忆往昔的生活。回忆对她而言似乎能当饭吃。她变成了包法利夫人那样的人,昔日繁华旧梦在脑海萦绕不去,余生从此用于追随泡影。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她遇见了康明逊。她在他身上嗅到了那种属于李主任的,上层社会的气息。整篇小说中,我最欣赏康明逊的开朗阳光。要说王琦瑶是水,李主任是烈日,那他就是水边的绿树,相映成趣。他与王琦瑶最是默契,有一些只有他们才知的用语,很平常,但对于他们却别有深意;他们心神领会,于无声处听真言。他们相爱相知,相互理解,却挣不脱世俗困扰。两人在一起,本意是抓住眼前的快乐,不想这快乐是掺着一半难过的。都没想到眼前的快乐其实是要以将来作抵押,将来又是要过去来作抵。人生是连成一串的锁链,想独取一环谈何容易。康明逊是王琦瑶经历心碎之后重见的一缕阳光,但也在她的后半生投下一片阴霾。这份感情是劫后余生,又谈何天长地久。王琦瑶也明白,他不可能为了她这样的女人与自己的家庭反目。人无完人,他也是这所有男人中最懦弱的那一个。在王琦瑶怀孕后他四神无主,茫然无措,说到底也是因为自己不能经济独立,走不出家庭的桎梏。这样一个男人,此后再也没有参与王琦瑶的生活,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女儿,还有那些缠绵悱恻的回忆。
其实在老客腊之前,王琦瑶还与苏联人萨沙发生了关系。但实际上她只是想利用萨沙来掩盖孩子的来历,因此这个人对王琦瑶来说,只是一个过客而已,可暂且不谈。认识老克腊时,王琦瑶已经老了,她已经迈入中年。老克腊比她年轻二十岁,却有一颗怀旧的心。因此在见到曾经是沪上淑媛的王琦瑶时,自然而然地被她吸引,为她痴迷。而此时的王琦瑶经济的太多,心中早已是伤痕累累。她对老克腊的感情实际上是一种寂寞了太久的依赖感,这样的感情并不可以称作是爱情。最终她对老克腊的深深依赖还是过于沉重,让他负担不起。就这样,老克腊也离开了她。这些男人,为她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王琦瑶在王安忆的笔下实际上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她们在当下现实中不复存在,是一个梦。她活在旧上海的回忆里,黑白电影里,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兴衰。她在天气好的时候拿出衣柜里陈旧的衣服晾晒,坐在木头的欧式桌子旁边抽着细烟,烟雾缭绕中眉眼随和,待到人们再去回忆,只剩下褪色的旗袍,五斗柜中老式的首饰盒,寂寞而凋敝的背影逐渐消散而已。上海弄堂因有了王琦瑶的缘故,才有了情味,这情味有点像是从日间生计的间隙中进出的,墙缝里的开黄花的草似的,是稍不留意遗漏下来的,无心插柳的意思。这情味却好像会晕染和化解,像那种苔藓类植物,沿了墙壁蔓延滋长,风餐露饮,也是个满眼绿,又是星火燎原的意思。其间那一股挣扎与不屈,则有着无法消除的痛楚。上海弄堂因为了这情味,便有了痛楚,这痛楚的名字也叫王琦瑶。上海弄堂里,偶尔会有一面墙上,积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爬山虎是那些垂垂老矣的情味,是情味中的长寿者。它们的长寿也是长痛不息,上面写满的是时间、时间的字样,日积月累的光阴的残骸,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这是长痛不息的王琦瑶。这样的王琦瑶,让人羡慕,让人怜惜。“爱丽丝”里的王琦瑶,“平安里”的王琦瑶,她们是没有年岁的。王安忆细腻的文字中描绘的是王琦瑶的碎片,一点一点拼在一起,凑成了无数旧上海小女人的影子组成的人物形象。
王安忆是个细腻的女人,她对于女人之间的那点细碎的心思理解剖析得十分透彻,文字也是细腻繁杂。而她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与事实不符的笔墨描写食物。李主任的死,康明逊的离开,她用的是平淡的字句,而弄堂中穿过的风与鸽群,每家每户飘出的淡淡灰烟却是用了大量的词藻描写堆砌。或许这才是她眼中的生活吧,由平凡的琐事组成,台上台下的人同流水滑过,却不曾留下任何痕迹。
对于王琦瑶的结局,我自是感到惋惜的。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王琦瑶怀着无数的秘密与心事死在了一个窃贼的手下。这让我在惋惜的同时,又感到一些纳闷——这结局过于仓促。前面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述情景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却对她的死寥寥数笔带过,这让我如鲠在喉。总的来说,《长恨歌》的剧情并不新颖,但王安忆细腻的描写使它不至于落入俗套。它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一代人的终结。

电影长恨歌观后感


电影长恨歌观后感

今天看了05年由导演关锦鹏执导的《长恨歌》电影。女主角王琦瑶为主线叙述了她的一生。

以当今的社会观点来看,她是一个重视感情比其他都重的一个女性。

她只爱她所爱的那个男人。即使在动荡的上海滩,她知道那个掌握军政大权的男人---李主任,生命最后一刻命运不保的情况下,她依然痴痴地等待着这个她心爱的男人。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之后,她毅然捐给国家那个曾经她深爱的李主任留给她的大房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她放下了这段感情。与此同时,她不同于风华雪月时代的女子,她很轻视自己的物质生活,她更追求的是精神生活------一个永远对她一心一意的男人。

第二感情,是在她在护士的时候,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张少爷。他们很快就投入爱河,甚至在她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张莉莉面前都纷纷介绍她的这位男友。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从一开始就默默爱着的他的摄影师,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埋在心底。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当王琦瑶得知自己有了身孕,而张少爷的父亲要求他去香港发展事业冲突的时候,琦瑶很勇敢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他离开,自己为了保住这个孩子,不希望由闲言碎语,就和一个病秧子的老头领证了,拍照的仍旧是那个默默深爱着的摄影师。

文革的时候,摄影师老周一直给他们母女俩弄新鲜的鸡蛋。到了80、90年代,王琦瑶已经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子,但是她和别人不一样,无论生活给她多大的磨难,她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快乐,教别人跳舞。在此时,一个比他小好多岁的男孩子和她发生了关系。这也是她最后命运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对王琦瑶印象深,是她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对她真正好的男人,但是感情生活中,男人当面对事业和感情冲突的时候,基本上都选择了前者。

命运很作弄人的,假如一开始摄影师老周就表露自己的感情,那么王琦瑶的命运是不是会不同呢?至少实现她的梦想。真的是应证一句话: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欣赏


《长恨歌》是一部由王安忆著作的书籍,相信已经有很多小伙伴们都读过这本书了,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长恨歌》:看完压抑到不能自已。大上海最美的女子之一,三小姐,只因贪恋盛世的浮华与不切实际的幻想,不顾逆耳忠言,亲自放弃自己大好的年华与未来,糊里糊涂一次次错付身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错失真爱,最终红颜薄命,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悲剧的一生,究其原因,用当代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可谓再合适不过,一生缺爱一生追寻爱,却始终求而不得,可惜可怜可悲可叹!王安忆用细腻的手法,诗意的语言,把小女子的小骄傲小心思小脾气写的淋漓尽致,把社会的现实冷漠与温暖贴心都委婉并清楚的展示出来,看完我久久不能释怀,沉浸在三小姐的故事里,疼其不幸,哀其不争。

长篇小说总有着一些特殊疗效,读完后那种虚无感总是那么明显。转念一想,大部头总是从生命的浮华和脆弱出发,结尾则必定是繁华后的一片空白,像是红楼最后干干净净的鹅毛大雪,曲终人散,然后就是虚空。

说王琦瑶是红颜薄命、但又不完全是的。一生中遇到的三个重要的人,一个是因为她太年轻、时局太混乱;一个是因为她太卑微、也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勇气时有时无;一个是她被年华侵占了太多美好、被时间打磨到不敢热爱。但也并不完全是薄命红颜的样子,她的一生就像是上海滩前的烟雾和霓虹灯混杂的夜晚,朦胧中带点色彩,色彩中带点惨白。她是白旗袍上的一点粉红,带些娇俏、但又不喧宾夺主的。真是这种红颜而又非红颜的薄命,才更加让人感到生命的浅薄。

看了几篇书评,喜欢王琦瑶的人不占多数。说她美丽,但却略显小家子气。算计着人与人的关系、算计着世界与人的相处,最终还是算不过命运的巨轮。其实啊,上海女子是王安忆所说细细碎碎的,是寻常家里的,是小家碧玉的,是工笔描摹的,是踏着高跟鞋于半夜时分踽踽而行在蜿蜒弄堂中的。王琦瑶有一种市侩()的小气,但这市侩的温情是你的,是我的,是上海女子的,是无数个王琦瑶的。这是在上海弄堂里,在上海这个被逼迫着发展着、向着外边世界开放着的城市,用属于它自身脏乱的黑暗和明亮混杂而生的女人男人一种属于他们的市侩气、属于他们的市井感。我心疼王琦瑶,因为她只能顺应着这个时代的发展,顺着时代参加上海小姐、顺着时代和三人打着麻将消耗青春、顺着时代度过自己的暮年,要让我想出她应该怎样不顺着时代,我是想不出来的。这是那时候的女人走过的相似的路,硬说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就是在时装潮流上显现出来的品位高低。

王琦瑶明明已经做到了很好,可她的生命最后还是碧落黄泉,一次又一次的心动带来的是怎样不完美的结局。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是注入王琦瑶生命里的一点活力。可是,阿二成了还是一张白纸的阿二,只是让人徒生怜惜;康明逊则成了有贼心没贼胆的粉面少爷;萨沙,老克腊,则更是对半丝半毫的进展就显出了怯懦。在这些没有结果的感情里,王琦瑶的矜持放下了许多,她张开着没有设防。她有一种约束中的自由,牺牲中的获得,她被自己感动和敬佩着。 她的的明哲保身是游离着的城市精神。王安忆所捕捉到的女人带着这种精神成全了自己也败落了自己她是个地道的上海人,她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兼容并蓄,但她改不了她的祖上的遗传:她身上所散发的是市俗可以仰见而不能成就的俗贵上海何尝不是如此呢?

很早就知道《长恨歌》这书,一直都是翻了开头就看不下去,这一回,终于把书看完。

全文很长,王安忆的描写和评价说的一样细腻,就像老上海给人的那种悠长的感觉一样。

中学生王琦瑶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开始享受到了美貌给自己带来的光环,她不可避免地享受了那种虚荣。

在程先生的慧眼识珠之后,王琦瑶当上了上海小姐,是意外,也不意外。而当了李主任的情人,也是她不能拒绝的选择。这是命运吗?美貌给她带来了一个权势倾天的男人的青睐,她懵懵懂懂地享受着。

爱在心里口难开的程先生,发掘了这颗珍珠,却被李主任采走了。

而王琦瑶的爱情并未维持太久,在那种等待的日子里,被爱着和期盼着,而李主任却在动荡的时日里坠机,留下了一盒金条给王琦瑶以备不时之需。

伤心之余,王琦瑶回到了外婆家,静待了些时日,被少年阿二激起了回去上海的心。

回到上海的王琦瑶,到护士教习所学习了三个月,得到执照以后,挂起牌,给人打针。王琦瑶还是懂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能让她的生命带来太大的变化。

空空泛泛的日子里,她又认识了康明逊,严师母的弟弟。一来二去,两个男女擦出了火花,也相爱了。可是,这是一份无望的爱情。康明逊家里不可能同意他娶当年的上海交际花做妻子。也许是王琦瑶太空虚了,她卑微又期盼地爱着,期待康明逊能够为他们原本就薄弱的爱情发力,去跟家里斗争。

康明逊是个没有担当的男人,他只想享受王琦瑶的爱,却没想过去为了她,与家里反目。当他明明知道了王琦瑶怀孕,也只能假装还不知道。

绝望的王琦瑶是爱着康明逊的,她在明白他做不了什么之际,失望,却又自己想办法,给孩子找一个现成的爸爸萨沙,一个苏联青年。这个青年虽然年轻,却深谙男女之事,他明白自己被利用了,就带着王琦瑶去做手术。后来,他又回去了苏联。

王琦瑶决定留下孩子。在这种无望的日子里,她又重遇了程先生,那个十二年前爱慕她的男人。这个男人一直单身,甚至如今还对已经怀孕的她有所期盼。

生孩子前后,程先生就像孩子的爸爸一样,跑前跑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王琦瑶。他的心底,甚至希望,王琦瑶可以以身相许报恩于他,可是王琦瑶,在经历了几个男人以后,发现自己已然配不上程先生,她不能害了他,于是就着一次两人的谈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对他的恩义非常感激,但是除此以外,只能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对于程先生而言,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残忍的话,如一把刀割断了他那薄如蝉翼的希冀。

王琦瑶的母亲对于女儿未婚生子的遭遇,感到痛心和不齿。

她甚至严厉地骂道:给你脸你不要脸,所以才说自作自贱,这贱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自己要往低处走,别人怎么扶也扶不起了!

王琦瑶经历了几个男人,可是却没有一个为他们的爱情争取,让王琦瑶的一生空余恨。

王琦瑶这一生都在期盼爱情,却最终都没有得到,甚至在为女儿薇薇准备婚礼时,看着薇薇穿婚纱,她都有种感觉,觉得自己终其一生,都没有几乎穿上那纯洁的婚纱。

《长恨歌》就像一首悲歌,王琦瑶的四十年,随着老上海的发展,哀怨曲折。

王琦瑶是美丽的,她的美貌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男人,甚至在后来年纪大了,都还能吸引一个个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可惜,没有一个人去真正爱惜她,一个个最终离她而去。

《长恨歌》的描述非常温婉细腻,却哀怨悠长,作者用稍稍嘲讽的笔调去诉说一个个女人的心境和命运。

这本书还不错,喜欢看小说的人可以看看,它很长,作者费了很多笔墨,在在都在诉说着女人无奈的命运。靠美貌维持的爱情啊,终将香消玉损。

它看上去夺人眼目,可是转瞬即逝。它其实是过眼的云烟,留不住的风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它迷住你的眼,可当你睁开眼睛,却什么都没有。

王琦瑶四十年的坎坎坷坷,追根溯源,是从这上海小姐的桂冠开始的。谁会知道那个不小心将她带上这条路的导演的这一番话,竟一语成谶。王琦瑶到最后不得善终,什么都没留下。

想起来,竞选上海小姐还是程先生的主意,加上吴佩珍的推波助澜,便顺势而走。和众人之力,竟也在达官贵人舞权弄势的背景下得了个第三名。

王琦瑶因片场试镜失败,导演介绍拍照认识摄影师程先生。程先生爱上王琦瑶是莫名其妙,却有点命中注定的样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想想程先生的悲剧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王琦瑶,因为在王琦瑶这里感情所挫,与蒋丽莉恋爱,意料之中以失败告终。在王琦瑶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无微不至。想想只有他对王琦瑶的爱是不求回报不计后果一往直前的。看似懦弱的他,在感情里却是最勇敢的。只是他从没得到的王琦瑶的爱,才是支持这勇敢的唯一东西。

程先生在文革刚开始的一九六六年,被安上情报特务的莫须有罪名,跳楼自杀。这一结局也让程先生成了小说里最让人扼腕叹息的男人。

直到李主任的出现,王琦瑶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主任是军政界的一位大人物。与程先生不同,女人之于李主任,正如妃子之于皇帝,王琦瑶似乎只算得上某一阶段得宠的那一位(可笑的是这众多中的一位,便是程先生的全部)。

李主任首先有权势,然后懂女人。年轻的王琦瑶成了李主任大世界里的俘虏。后来李主任意外死亡,留下了一盒金条。这便成了王琦瑶此后的经济来源,也是祸端所起。

王琦瑶回到了外婆的老家邬桥。邬桥是关于阿二的回忆一个浪漫的不接地气的少年。阿二眼里的王琦瑶,是诗人,阿二也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留给了王琦瑶一些单纯又浪漫的回忆,然后毅然奔赴上海,也把王琦瑶的心带回了那故地。向之所往,身之所向。

回到了上海,找一处庇护所,做个小护士。日子原本也可以波澜不惊。只是,背负这样故事的女人,全身而退的平淡似乎是奢侈的。平安里这个寻常巷陌,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在这里王琦瑶遇到了薇薇的爸爸康明逊。

我求的是你的心(王)

我怕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也不是不爱。只是对于有这般过去的王琦瑶来说,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康明逊远没有王琦瑶对感情的孤注一掷,也没有程先生对爱情的执着付出。甚至是王琦瑶怀孕之后,出计将孩子嫁祸给萨沙,来保全他的名声。名声不知道是否真的能保全,但是康明逊是彻底让人寒了心。

王琦瑶为他产下一女。康明逊却像一个过客匆匆来,匆匆去。王琦瑶独自把女儿薇薇养大到出嫁。

薇薇只是薇薇,她不是小王琦瑶,甚至也没遗传到王琦瑶的美丽。薇薇结婚离开,似乎也没给王琦瑶带来多大的改变。她好像天生适合一个人似的。

王琦瑶生命里最后一个爱过的男人老克腊,年龄相差悬殊,却志同道合。

我们还是修修来世吧(王)

修来世做什么

修百年才能同舟,修千年方可共枕(王)

既有今生,何必来世

我觉得到他们感情后段,王琦瑶已经不是原来的王琦瑶了。她只是一个汲汲求爱和陪伴的可怜女人。家门钥匙从落荒而逃的老克腊手里落到痞子长脚手里。长脚听说她当过上海女人,受过包养,家里藏着用不完黄金,这才给她招来了杀身之祸。

对于王琦瑶,我觉得与其说她是一个走上错路的堕落女人,不如说她是一个被命运安排的可怜女人。有些时候她都没有做选择,她甚至理智拒绝。只是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就像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有点美丽是原罪的味道。

王安忆写这本书的笔触非常细腻。上帝视角,看得明明白白,也写得细致通透。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感觉真就是这么个意思,她怎么就能这么自然流畅而又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真是精彩!很适合女生读的一本书。

只是,后来王琦瑶的突然转变,心理上还没能适应,死亡便接踵而至。然后故事戛然而止。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说铺垫不够,结尾有点仓促会不会有失客观。

长恨歌观后感:于繁华深处观望


《长恨歌》一书由王安忆所著,讲述了一个女人长达40年的感情生活,可能这就是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不妥协,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长恨歌观后感:于繁华深处观望,大家一起来看看。

《长恨歌》是王安忆于199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作品分为三部,讲述一个女人四十年中的历程,展现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历史,具有别样的上海风格和王安忆自身的个人特征。

长恨歌写的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故事,这首先与王安忆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她出生南京,辗转多地,一生记忆大多都在上海,童年时期老上海的生活对其影响巨大,《长恨歌》中的许多生活场景有着最典型的老上海的风范,均有深刻的上海烙印,这自然是与其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她所记录的上海,正是从繁华至极到衰落凋敝,王安忆将之具现化在一个女人一生的兴衰上,女主角王琦瑶生活在上海,她也就是上海。

看《长恨歌》,首先要懂什么是长恨歌,王安忆女士并没有很明确地提过《长恨歌》命名的由来。但是人人知王安忆的《长恨歌》,也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自然是王安忆取了白居易之意用了这个题名。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杨贵妃的故事,从现在的目光来看,就是一个草根偶像的一生。而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一句就与王安忆专写一章闺阁相像了。往下再看,若上海是大唐王朝的缩影,那么王琦瑶的前半生也会是杨贵妃的前半生,在第一部中她与李主任的爱情放大来看,也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同样是草根民女的极限爱情,同样的缱绻无绝,同样的悲剧收场。探寻其中缘由,就逃不过时代的因素了,同样是繁华到崩坏的时代背景,两部作品是有内在的精神联系的。这个恨,是无穷尽的,是带有时代性的,是每一段历史的杨贵妃们的,也是每一段历史的王琦瑶们的。唯一的不同,只能是在这前半段人生中,杨贵妃美人殒命,王琦瑶辗转他乡,她的恨和她的爱也随她的脚步,走进了繁华的更深处。

本作的女主角王琦瑶是谈论《长恨歌》无法绕过的标志,她是最上海的女人了,她就是上海本身,她是最繁华的上海的精华。她不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小姐,也不是落魄逃难的家中幼女,她是折中的选择,她是这大上海千千万万个弄堂的产物。她是隐秘的,是遮掩的,她没有太多的脸面走出弄堂的保护。但是她又是弄堂的结晶,她足够美,她的美能支持她走出弄堂,走出原先的生活。火热的心与羞愧的脸在她的身上结合。就连上海小姐的名次也是第三名。她的一辈子都在中上游游走,这是非常上海人的做法。上海人的精明和谨慎,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王琦瑶的前半生是风生水起的,至少对于一个弄堂出生的女孩来说,已是无数躲在房间中看言情小说女孩们的榜样。她不是新时代人们希望的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她依靠的是美貌,是别人的爱,她走的是旧式家长们最看好的路,凭着美找到了好人家,拥有童话故事后不会再写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又带有新时代女性的追求,即便是上天给的脸面,也要勇敢拿出来。她是有野心的女孩,那份野心大多是处于自信,也无任何可诟病之处。言情是写给大人的童话,蒋丽莉那么喜欢言情,她就是言情的化身。王琦瑶在出名后就离开了她,也仿佛是王琦瑶刺破了这言情的泡沫。王琦瑶是既现实又梦幻的,她现实地踏出了梦幻的人生。

王琦瑶的后半生却慢下了脚步,她虽然受到众人的追捧,可毕竟没有金钱帝国,她不是世界五百强的女老板,她仅是孤独的女人而已。孤独容易催生出好感,这话是没错的。这之后便有几位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从唤醒她的阿二,到带她回到老生活图景的严家师母,到不可割舍的康明辉,到老克蜡,这些人的出现,才将刚刚来到生活的王琦瑶又带上风浪顶端。当年的清澈的女生,已然融入了上海,成为上海众多肢体的一个关节。这自然是那时的王琦瑶没有想到的,又有谁能够告诉她呢。直到死,王琦瑶可能才知晓,一张照片究竟引出多少重要的选择。上海的委婉终究被她消磨在生命的延伸里,剩下的是上海人比谁都真切的一颗心。

王琦瑶是旧上海的结晶,这在她与自己的女儿薇薇的冲突中可以知晓。薇薇是新的上海的产物,她是下一轮历史的王琦瑶,她是时间的更新,也是王琦瑶时代真的终结。小说最后这两代人的冲突,是历史变换的最真诚的展示。最引人深思的部分,就是长脚掐死王琦瑶的那一刻,最后的最后,王琦瑶却死于金钱的欲望,死于其实她一生都没有珍惜过的东西,她是上海的女人,她爱的不是钱财脸面,她只求灯红酒绿中的一份爱。那个死在床上的女演员,原来已经这么久地警示了她。

本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程先生,她是王琦瑶的底,是这个世界里最后的不需要交易的温暖。程先生像是空气,他是在有风的时候才会被人感知的。当王琦瑶被鲜花环绕的时候,程先生都故意退出,只在王琦瑶真的需要这份温情的时候,适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程先生真的是好男人的代表了,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他就这么守着一份情,痴痴地过活着。这份爱意,是埋藏在灵魂里的,也是联系在灵魂里的,以至于当他十年后再看到王琦瑶母女,已经不再是当初镁光灯下的沪上淑媛,他都没有放弃过这份爱恋。他那么宽容,那么痴心,程先生不仅是王琦瑶的底,程先生也是上海男人的底,往前是如程先生般痴情,往后也能如他一样无味地生活,不必要太过波澜的人生,本身也识相,能进能退,痴心却不改。命运就是这么巧,我爱的与爱我的,就这样相逢又相离,程先生又何尝不是乱世里的可怜人,空空陪了一段繁华的青春。

本作叙述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很多的花样在其中,追随王琦瑶的一生,我们能目睹上海的变化,时代的更迭。王安忆在语言上的运用是足以称道的,她的语言里自有一股风气,那是上海人的风气,在她说解上海人的种种时,她的说解与描述本身又是上海人的,但与其辗转的经历有关,王安忆的语言比上海本身多一分明了清楚。她的用语是暗含幽默也绮丽的,她以一种玩味的态度来说解上海,她对人物内心的剖析是真正值得去看待的,那是突破了上海人的委婉脸面的,是直击人物内心的复杂和多层次的。

小说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奉上了一副精确的上海风情画。上海这座庞大的城市,收纳着全世界的一切,这里有你可以想象的任何一种生活状态。本篇小说最着力去描绘的,就是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他们是上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中西碰撞和互相渗透的产物,是要在唱片机里放梅兰芳的。而他们主要生活的地方,就是上海文化的印记和发源地,那蜿蜒进人心的弄堂。弄堂的构造就是上海人的构造,是上海生活的构造。华美的和污秽的在房前和房后分别出现,人心也一样。上海更像女人一点,流言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女性化倾向的词语。一个个的弄堂仿佛孤岛,他们之间蔓延的都是流言。流言和弄堂都没有贬义,当他们成为生活的原貌,真实就会赋予他们存在的必要。

支离歌观后感:一代农村青年的青春祭歌


《支离歌》一书由石凌所著,主要讲述了中国蚁民们的迁徙、劳碌、流血等流民图,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生产的艰难,大家有没有读过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支离歌观后感:一代农村青年的青春祭歌,大家一起来看看。

读石凌的长篇小说《支离歌》就像品尝珍藏千年的醇香美酒,越读越有味,掩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石凌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而感动,为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忍辱负重求生存的韧性叹服,为似曾相识的主人公的多舛命运而叹息,更为他们历经坎坷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欣喜。

认识石凌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是她忠实的读者和粉丝,读她的散文、书评,她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见解,常常令我惊诧于她这样一个文弱的女子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洞见来自于天然的灵性还是聪慧的顿悟?石凌的文章是有深度和硬度的,没有一定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的人也许读不懂她,而像我这样和孩子打交道的人,一直期望做她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只可惜才疏学浅,读懂她的作品是我最大的愿望。

是石凌在《支离歌》中对残酷现实的客观、理性的平静讲述的风格打动了我?还是作为主人公同龄人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作品对于作家来说,是她千辛万苦孕育出的孩子,我不知道石凌在写《支离歌》时对作品中的人物有没有掺杂自己的喜好?《支离歌》是我们渴望走出农村的70后一代的青春祭歌!石凌在《支离歌》中塑造了以江海岩、孙玉涵、袁宏涛、江海珍等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形象。

每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努力跳出农门,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村孩子身上都有江海岩的影子。我们凭借自身努力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笃定人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英雄的故事,在无数伟人、名人的励志故事的影响下长大的,青春的热血被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敢叫日月换天地等豪言壮语所激励,每一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每一个人都有英雄主义情结,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改造社会的崇高理想,即使不能济世安民也要造福一方,唯独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

从农村走出的我们这一代人是自尊的,敏感的,把尊严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在这个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时代,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权力、地位、金钱是成功的标准;尊严在利益、金钱、权利面前变得不值一提。江海岩一样从农村走出的知识分子,与时代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们怀揣理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拼命工作,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努力,被社会认可,出人头地,为父母争脸,光耀门楣。实际上,自尊敏感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孙玉涵是农村走出的职业女性的代表,是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她漂亮、有思想,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善良、忍辱负重的韧性,又有新时代职业女性理性通达、自立自强的品质。面对世俗偏见、家人误解和生活中的不幸,她没有被打垮,反而愈挫愈勇,她是这个污浊社会里的一朵莲花,自觉抵制了权力、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面对残酷的现实与爱人的误解,她脚踏实地,认真热忱地生活,孙玉涵勇敢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她给我们职业女性的生活选择有所启迪。一直以来,我觉得职业女性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是单位里的半边天、家庭的顶梁柱,诸多角色一样不能少,单位家庭让我们个个练就了铜墙铁壁般的坚强;双重压力下,许多女人不是成了女汉子,就是患上了抑郁症,生活让我们低到尘埃,然而,我们又不甘心沦为泥淖中的一粒。

江海珍代表了农村妇女中经历坎坷但不屈从命运的一类人。在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女孩从小被忽视,农村女孩在婚姻中被当成商品一样被交()易,很多农村女子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财迷心窍的父母不把女孩的幸福当回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不考虑女儿的生活是否幸福。江海珍没有多少文化,但残酷的现实教会了她生存的法则和本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脑海中残存的传统道德禁忌早已被生活否定,人一旦挣脱了道德的束缚,围绕利我的目的做自己想做的,就会活出真正的自我。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拼搏,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江海珍毕竟还是善良的,她资助贫困学生,这也许是她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救赎吧!

袁洪涛是我们敬佩的对象,他身上有中国传统农民的朴实、善良、诚实,他是肯吃苦,又有思想的新生代农民代表,他用自己的汗水辛苦创业成功,在打拼中不断成长。环境能塑造和改造人,在创业中,他渐渐抛弃了身上的小农意识,从同行的坎坷命运中,他又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也许他就是我们期望的,社会需要的有思想、有社会担当的一新型企业家。

《支离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写照,我感同身受,只有我们这些出身农村为了改变自身命运的人才能读懂这支奋斗者之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长恨歌》读后感:爱恨一曲,何以当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恨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