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了一遍花的文章写读后感 > 地图 > 读了一遍花的文章写读后感

读了一遍花的文章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时生读后感:重走一遍没有怨恨的青春。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时生读后感:重走一遍没有怨恨的青春”,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这一本书的作者是东野圭吾,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书中的宫本拓实是母亲未婚生育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送给他人抚养,最后他不再怨恨父母,给我们带来一丝安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时生读后感:重走一遍没有怨恨的青春。

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冰凉的身体,可以灌溉一个干涸的心灵,也可以拯救一个沦陷的灵魂。东野圭吾的《时生》就是带着这种力量。作者也赋予了它这样一种使命。

《时生》的文字有温度,它缓缓倾诉它的故事。它触及到的灵魂,它抚摸过的地方,如春风十里般万物丛生。

很多人读它,有人读懂了亲情,有人收获了爱情,有人重获了友情。我读它,想再走一遍青春,重拾一个无悔的青春。

1

《时生》中的宫本拓实是母亲未婚生育的产物。他出生后,被母亲东条须美子因家庭贫困无法抚育而送给他人抚养。

从一岁多开始就被生身母亲抛弃,这成为宫本拓实游戏人生的借口;养父母感情的破裂,让宫本拓实失去了本以维系的单薄亲情;女友单方面宣告分手,最后一抹感情寄托离去拓实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当得知东条须美子即将离世,宫本拓实在时生的威逼利诱之下前去探望她最后一面。

看到弥留之际的亲身母亲,宫本拓实没有悲伤。

宫本拓实觉得自己不如意的人生,都是这个女人将自己生下那刻种下的苦果。他是她亲手种下的种子,他倾尽全力长大,一个人品尝,这一路上风雨无阻,举步维艰。

对于那个时候的宫本拓()实来说,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怨恨:既然把我生了出来,又要把我抛弃,那为什么要生?走时,宫本拓实甚至对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说:这是自作自受。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没有做过选择。所以很多人,当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如意时,可以对着父母肆无忌惮地大喊:为什么要把我带来这个世界!

为什么要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当我们对着父母,对着这个世界讨个说法时,其实我们心里已经有了笃定的答案,呼之欲出,却不想承认。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出于的是对我们的爱。

但是,那个心里充满了怨恨的宫本拓实心里还没有对父母的爱,只有怨恨,恨亲生父母的狠心和良薄。

2

小说的最后,终于宫本拓实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是东条须美子和残疾人画家爪冢梦作男的儿子。

父亲爪冢梦作男在一场大火中身亡,母亲东条须美子本要和他一起赴死,但是在被大火吞噬的最后一刻,父亲爪冢梦作男给了东条须美子活下去的理由:

你应该加上我的寿命,长久地活下去。只要想到你能活下去,即便在现在这一瞬间,我也已经感受到了未来。就这样,母亲东条须美子带着父亲爪冢梦作男的遗作《空中教室》离开了火场。

尽管活了下来,但是东条须美子失去了活着的勇气,直到她发现自己怀了爪冢梦作男的孩子,她深刻认识到自己爱着的人没有离开,他的未来就在自己的腹中一个他的孩子,一个新的生命。带着这样的信念,东条须美子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地生下了拓实。

因为母亲东条须美子把他生了下来,宫本拓实才有了抱怨母亲,抱怨这个世界的机会。

而对于将我们带来这个世界的父母而言,我们却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是他们无法言语的未来。

3

当这一切都如浓雾散尽后渐渐露出真实面目的万物般清晰时,宫本拓实心中积攒了二十多年的怨恨也如潮水般退去。曾经以为被生身父母抛弃带来的伤痕也在一切真相被揭露后慢慢抚平。

当一切都结束后,他再次来到了母亲东条须美子的病榻前,发自内心地原谅了自己的母亲。而当他说出感谢母亲把他带来这个世界,并说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时,一滴一滴的泪从处于昏迷当中的东条须美子的眼角流落。

看到这里,读者心里那朵纠结的玫瑰仿佛也渐渐舒展了它皱褶的边缘,在感恩的泪水中肆意生长。

当我们曾经以为痛彻心扉的往事被放下,曾经以为无法消弭的伤害被时间抚平,生命原来可以这样神奇和美丽。感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正如席慕容在《在黑暗的河流上》所写的那样:

长大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4

时生穿越时光之旅给了父亲宫本拓实重生:重新拥有了爱人和被爱的能力,重新拥有了原谅和被原谅的勇气,重新拥有了活下去的信念。

我们没有宫本拓实的奇遇,没有一个人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去拯救我们的青春。那些残留在我们青春里的怨恨也好,遗憾也好,无法当成不存在或者没有发生过一般,被无法一我们或许也曾经像宫本拓实一样抱怨过我们的父母,将我们带来这个世界,让我们一步一履走得如此艰难;我们或许也曾憎恨过自己,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拼尽全力;我们或许也曾抱怨时间,为什么不把我们留在一生中最美的瞬间。

对于过去,我们只能宽容以待,对于未来,我们要全力出击。愿你的一生不后悔,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毕业生》有感:流逝的青春


《毕业生》观后感:流逝的青春

六月是属于毕业生的日子,美好的年华远去,告别青春,踏上另一段旅程。厦门是酷暑,凤凰花怒放,又一批学子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了校门,迈向更加复杂的社会。如果要以一部电影来概括的话,也许达斯丁霍夫曼主演的《毕业生》最具代表性了,伴着忧郁的《寂静之声》的旋律,站在十字路口的青涩少年的冲动、迷茫、天真和焦虑是如此的亲切,这就是人生,我们每个人必有的一段生活。

刚刚从校门里走出的本恩,面对未来,一片迷惘。包括父母和亲友在内的长辈们,都鼓励着这个年轻人继续加油,去追寻理想而美好的未来。此时,本恩父亲的好友鲁滨逊太太闯入了少年的生活。虽然早已年老,却风韵犹存,风流优雅,鲁滨逊太太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后生,开始处处勾引本恩。迷茫中的本恩意志薄弱,同时又按捺不住青春的躁动,于是和与自己母亲年纪相仿的鲁滨逊太太开始了不伦之恋。同时,鲁滨逊太太的女儿伊莱恩也毕业回到了家中。与伊莱恩的邂逅,真正激发出了本恩的真正的爱情,他抛弃了鲁滨逊太太,开始热烈的追求她的女儿,并迅速与之坠入爱河。愤怒嫉妒的母亲终于让女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伊莱恩最终和本恩分开了,并且迅速和另一个人相恋订婚。而本恩终于知道了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他发誓一定要挽回自己的错误,寻回这段属于自己的感情。

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这部电影还是关乎成长的,关于一个男孩怎样成长为男人。也许女性观众难以理解其中本恩的复杂内心,但是相信每个男性都会看着本恩的举动联想到自己而会心一笑。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学者们提出了俄狄甫斯情结,发现一个男性在幼年时期,潜意识里追求的异性往往是自己的母亲,因此会与自己的父亲争夺自己的母亲。一个男人只有成功的度过了这段恋母时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许多年轻的男性,都很容易坠入对母亲一样女性的迷恋之中。就像许多年轻的女孩会因为厄勒克特拉情结迷恋上父亲一样的男人。《洛丽塔》和《毕业生》正是这样两个角度阐述的最好例子。

女人是男人成长最好的老师。无论婴幼儿时期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怀,还是逐渐发育之后对其他女孩的刻骨铭心的初恋,亦或者与几个女性之间深刻缠绵的激情,男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在女性的包围里逐渐成长成熟的。没有经历过几段曲折的关系,难以锻造出一个真正的男人来。有学者说,东方人之所以阴柔,正是因为文化的关系,东方男人一直没能走出俄狄甫斯情结,所以才沉浸在许多中性阴柔的文化里,一如京剧,一如太监。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雷纳托因为对玛莲娜的迷恋而逐渐成熟,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过渡。而《毕业生》里的本恩,正是在最脆弱的时刻,陷入了俄狄甫斯情结的陷阱,迷恋上了鲁滨逊太太。此时的本恩,就是一个迷惘无助而软弱的年轻人。青涩幼稚的本恩,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母性的关怀,鲁滨逊太太成了这个空缺的填补。本恩成了老成的鲁滨逊太太手中的性玩物,而鲁滨逊太太则成了本恩寄托情感的精神和肉体上的靠山。

当然,本恩的救赎和成长还是寻回了,当然是通过另一个女性少女伊莱恩。伊莱恩的出现,激发了本恩内心深处雄性的本能,让这个男孩心底逐渐成熟的男性人格丰满和站立了起来。伊莱恩帮助迷茫中的本恩重新确立了方向,寻回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路。从对鲁滨逊太太的迷恋到对伊莱恩的爱情的变化过度,正是本恩内心深处的成熟,是本恩一点点从男孩向男人的艰难转变。电影在对本恩的这些转变的刻画上可谓十分细腻精彩,从他穿着父亲送的潜水装,在压抑和包围中沉入水底,在一个被成年人包围的世界里一点点艰难的站立起来,本恩的心路历程是十分曲折的。

这部电影处处充斥着青春的迷失和混沌。也正源于电影拍摄的背景。60年代的美国,正是最为混乱和迷茫的时代。越战的泥淖,肯尼迪的遇刺,民权运动的高涨,黑人和少数族裔的反歧视斗争在美国如火如荼。人们普遍陷入了信仰的崩溃和对未来的迷惘之中。这也就是垮掉的一代。《阿甘正传》用一种乐观浪漫的手法表现了美利坚的乐观向上,鼓舞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而《毕业生》则是这种真实的焦虑和迷茫的最好映射。本恩和周围的亲友们显然都过着富裕的美式中产阶级生活,有房有车,生活优越,却难以在精神上寻求到同等的舒坦。鲁滨逊一家表面的和蔼之下,是种种家庭内部矛盾与冷漠。而本恩自身的精神困顿,则直接代表了60年代美国人被压抑的躁动和困惑与迷惘。

《周恩来传》读后感:传奇的一生


你们了解周恩来总理多少呢?任何的伟大从来不是说说那么的简单,在背后的艰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到的,这本书让我们见证伟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周恩来传》读后感:传奇的一生,快来看一看吧。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查阅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一些资料。任何的伟大都不是像文字那般说的简单、轻松,很遗憾没能出生在()那个年代,没能经历那段纷乱的岁月,没能亲眼见证伟大的存在!周恩来总理亲身留给我们这一辈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张照片,一些单薄的文字和一个诺大的百废待兴的中国。

在看资料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第一个是周恩来总理如何能够具有改变自己、改变中国的初心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第二个疑惑则是总理的一生,无论是决策,还是看事、看人几乎没有出错过,为何会在新中国解放之后支持毛泽东主导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和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问题还得从周恩来小的时候讲起,家庭才是一个人思想培育、教育的起源之地。周恩来的母亲精明强干,使得周恩来从小耳濡目染。周恩来在不到一周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他认字诵诗,从小就培养了他丰富的感情,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历史、名诗熏陶着他的心灵,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衰弱的封建官僚家庭变得更加家境清贫困苦,两个母亲又相继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某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从小受过教育的周恩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从此开始意识到什么叫做国难家仇。之后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去书院读书,同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拍桌起身,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来的初心,国家的种种遭遇,家庭的种种变故,给了他最初的勇气和力量,他一生的事业,从那时就开始了。这之后周恩来从天津南开学院毕业,去日本留学,开始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法,正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此决定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就组织了社团开展反封建革命活动,二十三岁去到了巴黎,开始确定用何种手段改革,并且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救国救民的道路。

看不见远处的方向,只能看到在最终的地方有一丝丝光线,而周恩来有勇气追随着那一丝光线,他看见的只有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脚步。而这以后再很难看到有人、有组织有当初周恩来的勇气拍桌一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改变中国。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少,很多人看到问题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最终随波逐流。例如在教育板块,我身处的环境自然是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结果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个过程像极了周恩来十二岁时的誓言和誓言之后的事情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是道路艰辛,依然是只看得到自己的脚步和远处的一丝光亮,一群发起者、一个坚定者和一群跟随者,在做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份初心与勇气,两者是多么的相似啊!

好不容易打赢了小日本,打跑了蒋介石,到了那一丝丝光亮的地方,而这才仅仅是光线聚成太阳的开始。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周恩来这个时候开始着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一五计划自然是顺利的落实到位。而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而这种违反发展规律的决策也给了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主要领导人一个教训,总结出大量经验,进而下到基层去查探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第三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比较到位,但是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希望通过自下而上将资本主义的腐败阶层彻底清洗,并借此机会破除千百年的官僚思想,但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文革爆发了,随后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兴风作浪,不同派系之间开始勾心斗角。随着周恩来和毛泽东的去世,文革结束。这个不成熟的革命导致了诸多恶果,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大量学生投入农村造成文化断层,大量文物遭到破坏。但在十年文革中农民的地位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

不论是在大跃进还是文革这些非正常时期,周恩来都有意识到错误,大跃进时期自己都下到基层体恤人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段时期,举国人民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近乎狂热的崇拜、跟随的原因党带着这些农民成功解放了全中国,而毛泽东、周恩来又非常能为基层人民着想,群众相信跟着他们走就能过上好日子。以至于毛泽东在开展文革时的初心被曲解最终失败。而周恩来在两次运动期间,都是极力的降低两次的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人民的斗争不得不表现为各种迂回曲折的形式,时而公开地、更多的是默默地自行其是。这也就决定了周恩来的斗争方式不可能是直接地、公开地、大刀阔斧地反对毛泽东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要借助毛泽东的力量,才能取得治乱、纠左的效果。周恩来是清醒和理智的,当着群众被蒙蔽的时候,不容易接受真理,等他们慢慢党悟起来以后,就会拥护正确意见。所以正确意见的掌握是要经过许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胜利,为大家所接受。当然,这个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这个特殊时期周恩来甚至也曾被贬,但是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他当初的初心能够保持到他临终的重要原因。

当我真真实实的站在站在周恩来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他甚至比毛泽东都要正确,无限接近于真理,他的魅力不仅仅是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不是优雅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是他将初心保持了一生。

看完书,精神恍惚了数秒,仿佛见证了一个传奇。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900字


《奇特的一生》一书由格拉宁所著,讲述了一个人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从他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哪些?学到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奇特的一生读后感9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昨天睡觉之前看了一会刚买的《奇特的一生》

书中柳比歇夫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高兴有悲伤,也会有遇到糟糕的事情影响日程,但他又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有了不起的成就,他能准确感知时间的流逝,从二十多岁开始创立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坚持了56年。

这个方法很简单,即每天写下做了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记录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他有旺盛的精力,就算82岁去世之前的几年,每天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也有增无减。

他做了时间的主人,主宰自己的时间,他统计每天真正工作的时间。结果表明,即使如此高效,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也只有短短四到五个小时。

有句话叫:拼搏到感动自己。我们平时真的只是看上去很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没有取得任何满意的成绩。真实的纯时间记录会让效率现出原形。什么每天早九晚五、996,没开始干活就发个朋友圈先感动下自己。

大部分人工作时发呆,看手机,聊天,磨蹭...最后真正工作时间只有2个小时不到。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真相,不知道自己时间到底干嘛了,也不知道不但坚持不了长时间工作,连可怜的两个小时工作效率也极低。

所以需要把时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记录下来。只是流水账,没有多余的描述和情感。坚持下去就会吃惊的发现真相,因为时间不会撒谎,纸和笔不会撒谎,会撒谎的是你。

文博还看了关于此书的书评和其他所谓高手分享的时间管理法,发现高下立判。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更多的人都是用苍白的道理在讲自己的方法多么好,却没见他们做出什么结果。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自认为是老师的通病,以为自己看了几本书,每本提取几页揉到一起自己就是老师了。

文博研究并践行时间管理也有十年了,但依然不得要领。我深深知道时间黑洞的可怕,也知道这很难,要跟身体中遗传几千年的基因作斗争,人都是懒惰的。时间管理没法教更没法复制。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思维不同,能力不同,环境更不同,适合自己的才的才是最好的。什么叫适合呢?适合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产生好的结果。

时间管理是个高难度的学科,它只适用于有正确价值观,有远大的目标,并且精力旺盛的人。多数人的价值观就是赚钱加享受,一生终极目标可能就是结婚生子。很多人结婚之后突然迷茫压力倍增,体重也倍增,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一劳永逸是最大的谎言。

至于远大的目标和使命感,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关乎生命的意义和信仰,在这里不详细讨论。

所以,先做一个有趣的人。自律,高效,热爱生活。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600字


宇宙的一生这本书你看了吗?宇宙从发生开始都经历了什么?后面将会怎么样?下面的宇宙的一生读后感600字一起欣赏一下吧!

淼叔的《宇宙的一生》是一本让读者真正能探索到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书。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宇()宙就像神秘的院子。我们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可以揭开生命起源之谜。而宇宙的未来也关系着我们何去何从。

淼叔介绍,我们的宇宙起源起一场大爆炸。这个观念是由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于1927年首次提出,爆炸,是一种急速膨胀。勒梅特认为,宇宙膨胀意味着当时间回溯时,他会发生坍缩,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下去,变小,再变小,一直到它不能坍缩为止。此时宇宙中所有质量都会集中到一个极小的原生原子上,宇宙的空中结构就是从原生原子产生的。

在大爆炸后的扩散膨胀,宇宙迅速冷却下来,物质来源于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的10-?秒后,所有的粒子形成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等的基本粒子。但是这时的宇宙还是过于炽热和稠密了。这些等离子体没办法形成原子,随着宇宙膨胀,温度下降,质子和中子开始核聚变,结合更大的原子核。自由的质子和中子形成氘,氘再迅速融合成氦-4,这个过程持续了7分钟。因为宇宙的温度与密度迅速下降到核聚变无法继续的程度,这时,所有中子都已经纳入氦原子核,留下质量是氦原子核3倍的氢原子核,氢和氦刚开始处于电离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周围没有被束缚的电子。随后,宇宙持续冷却,电子被离子捕获,形成原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复合。在复合结束后,宇宙大部分质子被捆绑成了原子,这时离大爆炸已近38万年了。

后来,有了恒星,行星,星系,生命,人类

可以说,我们来自于宇宙诞生后迸发的尘埃,我们命运和宇宙变迁连在了一起。淼叔的《宇宙的一生》让我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

《人间失格》读后感:生而为人,不过一生


《人间失格》一书由日本小说家太宰治所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一个神经症人格的内心独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人间失格》读后感:生而为人,不过一生。

生而为人,对不起。太宰治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邂逅的。《人间失格》译为失去作为人的资格太宰治,这个谜一般的,如清风般的男人。在对人生与存在()价值这两个观念上的理解,无疑是透彻的、洒脱的。《人间失格》,因为一份细腻与温柔,而成就,一本书,一个人。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于1948年发表的中长篇小说,全篇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所以,这也算是太宰治的一部半自传吧。

他就像是小说的主人公叶藏,软弱、逃避、退让、妥协,一生充满可耻。但似乎,在这黑暗与人性并存的时代,他懂得比别人多些,想的比别人少些。他是孤独的,不能诉说;他是隐忍的,不能表露;他是理智的,不能感性。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他的麻木,豁达,置生死于不顾。

他谈论过那张照片上的男孩,表面上是在笑着,那种笑说不上可爱,甚至有些丑陋,那是不同于周围人的诡异的笑。或许,在太宰治看来,多余的情感,只会增加负担,就像那抹笑,只会显得其丑陋。孤独,是注定的。

虽然我的人生,阅历,经历远不如太宰治,但学习与生活上的不顺与失败似乎从未因为时间过短而迟来。在我最颓废的那一段时间,我遇到了我的挚爱《人间失格》。

这本引起自杀潮的绝望之书,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来到了我的世界,那段时间,每当我翻阅、融入到这本书中时,我总会被叶藏的思绪所感染,只敢翻看几页,就匆忙放下,因为它如此绝望,而太宰治先生的文笔又如此阴狠,如此简单直白,却如此震撼,一刀一刀足以让软弱的人完全崩溃。

后来的后来,我并没有如叶藏一般,孤独怯弱的走向末路,没有沦丧在绝望的深渊。就像我清楚那柔软的云能感受到更多的美的同时,也被痛苦所伤。那是叶藏,是孤独的太宰治,而绝不是我,因为,我还有执念,还有欲望。

太宰治给我的感觉太过干净,他是无,是风,是一切干净与透彻,就连离开,也是那么的匆忙,就像他未完成的遗作《Good bye》,他的一生,温柔得绝望,温柔得痛苦,连再见,都未曾来得及说。

在那痛苦的年代,他或许有过执念和欲望,但在惶恐与痛苦的消磨中,他的笔下,属于昭和时代的叶藏、沉迷酒精的那些痛苦而滑稽的人生,终究是逝去了。

《人间失格》写的是他的难过,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自己。曾有许多文学泰斗愤怒的批评这本书令人不愉快的、极端绝望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悲伤到令人不快的书。

但是,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这样温柔的太宰治先生;一生都在不断被划下伤痕,却从未选择攻击别人,而是选择自毁的太宰治先生,舍弃了执念与作为人的资格,只留下温柔,温柔的向世人诉说在你们绝望痛苦时,我希望你们看看叶藏吧,我无能为力,可我希望不要人人如我,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一直在想,在那一字一句的阅读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个痛苦却温柔的太宰治,坐在桌前,写下了《人间失格》,写下了他一生的夙愿。绝望的背后,是无尽的温柔。那一瞬,我与他有一个灵魂的交流。我一直在想,若是太宰治未死,或许写下的,不过是一句生而为人,不过一生。

以毁灭自身生命为夙愿的太宰治,一生追寻虚无和破灭。他是无,是风,是空,他讨好、恐惧,害怕被抛弃于是他抛弃了世界。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对不起。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500字欣赏


《奇特的一生》一书由格拉宁所著,教会我们计划,让自己的人生有充实感,你读过这部书了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奇特的一生读后感1500字欣赏。

这本书是俄国作家格拉宁的作品,可能是因为不太熟悉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或者翻译有些不恰当,总之,读下来的感觉并不是很流畅。作为纪实文学,自然,对于语言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苛刻,此事我便也大度地搁置一边。

此书的主人公是名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百()度百科上说这个人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但我觉得给他安了这些名头,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正如作者所说,他并不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论其在学术圈的成就,虽然我这个圈外人知之甚少,作出的评价不能说公正妥当,但就其成果而言,当今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冠的是他的名字(又或者是前苏联的学者鲜少得到关注认可)。故,与其说是学家,不如说只是学者,和当今的很多做研究的人一样,一生所做的也许只是在充实的别人的文献部分,到最后,真的说起其成果,仿佛用几个数字就可以衡量的(写了多少论文,发表了几篇,被引用了多少次)。但却正是这样一个非天才式的人物,才让我觉得格外的亲切。

柳比歇夫25岁起,便开始对于自己的生活做记录,无论是开始做什么,总要记下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算出每结束一份工作,花去的时间共是多少。作者最后也将柳比歇夫一辈子的成就归功于这个时间统计法,叹言,一辈子的时间原来有这么多,人可以做这么多事。出版这本书的人也打着时间统计法的旗号,向读者推荐,仿佛看完这本书,人就可以向柳比歇夫一样,成为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我这一周也试验了一下他的方法,但往往自己提手做一件事时,不会想起来纪录时间,这也需要时间。如果需要以上帝视角来看自己有多少时间,时间都用在了哪里,这需要长时间的纪录和推敲。

除却编辑所推崇的时间统计法之外,这本书的作者主要还刻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怪人形象。首先,光从柳比歇夫纪录自己的时间,并且坚持56年把自己所花费的时间分门别类来说,这种学习研究的行为模式也只有在孜孜不倦,钻牛角尖地学者身上才能发现了。更别说,他是将自己的生命作为研究素材,非常客观地,甚至有些干巴巴地,记下自己的生命过程,带着一种纯理性主义的色彩。

然而这种纯理性主义式的生活方式却往往是由感性所驱动。柳比歇夫是真真正正地在热爱自己所研究的事物,他甚至深信,昆虫学是最高尚的科学,它使人保留童年时代的优秀品质:天真,纯朴和容易对实物表现出诧异。确实,一个上了年纪的,仪表端庄的人,突然无视身旁的行人,跨过水洼去追一个甲壳虫。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婴儿般的纯洁和不顾一切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其他昆虫学家身上也有所体现,卡尔-林德曼说过它爱的三种生物,步行虫,女人和蜥蜴,他捉住蜥蜴后,吻一吻它们的头,又放走了。蜥蜴在正常人的审美中带着一些丑陋,然而昆虫学家是站在造物主的视角上去评判,生命即是美丽。我曾经看过达尔文的昆虫记,确有此感,里面原先那些恶心地,可怕的昆虫都被描绘的非常的生动可爱,用那么细腻,温柔的笔触,那么幽默和欣悦的视角去书写这些草丛里的谦谦君子(借用艾米莉-狄金森的话)。然而,在达尔文的个人生活中,却是充满了痛苦与折磨。但在这个可爱的学院式的避难所里,没有痛苦,也没有折磨,有的只是安宁。只有,对某样事物的十足热情,人才会到如此境界吧。柳比歇夫也正是如此,然而他的热情不光是对于昆虫,对于很多事物,也都是如此。

柳比歇夫作为前苏联昆虫学家,他的本职工作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便是协助害虫妨害局消灭害虫,然而他天性对于知识的渴求却总是让他纠缠到别的领域里面去。比如说,他突发奇想地作一些与他的老本行毫无关联的研究,从《论李森科在生物学中的垄断》到一篇堕胎的论文,从《论叔本华的格言》到《论叙拉古战役在世界史上的意义》,甚至在他退休之后,柳比歇夫写了一篇《论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这小品式的论文在当时一定惹了不少人的侧目吧。李森科与他有何相干?叔本华与他又有何相干?窗上的寒花真的很重要吗?然而这些完全是他兴趣爱好驱使下的研究 。其实所有人都曾像他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然而这童年时的品质,却都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也总想创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物,天真,对事事充满好奇与疑问,热爱钻研,纯理性。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仿佛读者看了恐怕也觉得无趣吧。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才能明白这样生活的趣味吧。

《你一年的8760小时》读后感700字


在工作生活中,你有没有力不从心的感受,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却没有效率,身心疲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读后感700字,从书中寻找答案吧。

其实很早就有朋友推荐艾力的这本《你一年的8760小时》就购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但是因为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觉得自己的时间管理的能力还可以,就没有真正的去看这本书。可是近段时间以来,明显感觉自己生活工作力不从心,工作上虽然早出晚归,每天忙忙碌碌勤奋辛苦,却总是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效率越来越低。恰巧特训营这个月的读书计划是自选图书,索性就读了这本。

我对艾力的印象一直就是那个《奇葩()说》里面一个不够奇葩的选手。当我刚刚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以为这本书就是一本简单的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但是,当我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对我来说根本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他改变了我的看法,他的努力和拼搏让我钦佩,甚至俞敏洪也在书中评价到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学会聚焦,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曾经和几个朋友聊过,发现不少人我一样,一方面在平淡无趣的生活里渴望鸡汤来给自己一剂清醒,但凡看到一些深度好文就会转发点赞。但是另一方面又从内心排斥抵制这些满是浓浓味精的鸡汤文,经常是上午刚刚斗志满满的转发了一篇鸡汤文,下午确发现今天该完成的工作因为拖延而没有完成。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热血沸腾,回到现实生活中后,该拖延的工作还是拖延,抱怨各种不如意的事情。总是觉得这骨感的现实和我们的理想走的越来越远了。但当读过这本术后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才察觉到自己的错误。鸡汤文本身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本身就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是我理解错了而已,我们只看到了各种鸡汤文中成功的结果,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别人为什么会成功;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成功,却忽略了那些成功的人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只有梦想的方向,却没有真正朝着梦想迈出第一步。

《一生的财富》随想250字


暑假到了,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生的财富》随想250字,供各位参考!

这世界上充满爱、充满温暖,常常会令人感动。

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生的财富》。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小男孩在春节期间和他的朋友玩爆竹做恶作剧,吓得一位老人摔在地上,小伙伴们都跑了,只剩小男孩一个人愣愣地看着老人爬起来。

看似简单的一个故事,蕴含着很多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对小男孩的那句话:孩子,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小时候,我肤浅地认为钱是万能的,能买到所有东西。其实爱、关怀、帮助才是无价的。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如果我们用真挚的心去爱、关怀他们,这些人心里就会存一份感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不正是当今社会上人们都应该努力的目标吗?小男孩没有走,他的心里不正是也有一种抱歉、关怀的感情吗?

如今,这种无价的感情仍然很少见。有的人随手将垃圾一扔,从未想过清洁工又要弯一次腰捡垃圾;有的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别人,头也不回往前走,从未想过别人心里如何想,运气不好还会发生起争执,破坏社会和谐;有的人见到乞丐,不屑的眼光留在他们身上,那些人就没想过他们是什么感受吗?那些人就不会去换位思考一下吗?

以爱心去关心一个人,以一份温情去帮助一个人,不仅为自己增添了一份无价的财富,更为生命增添了一份美丽!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评


看这部电影之前,几次刷电影推荐名单,《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榜上有名。然而每次看到影片的名字,就望而却步。一个遭人嫌弃的女人的人生经历有什么趣味可言。但是这部电影于平凡中不平凡。以下一起来看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评吧。

妹妹从小得病,父亲常常愁眉不展,松子为了博父亲开心,模仿小丑扮丑来逗父母开心。此后,她便经常作出搞怪的表情逗父亲开心。后来她离家出走,当回家看到父亲的遗像时,痛哭流涕。她一直在讨好父亲,希望父亲能够把对妹妹的爱匀出一些给自己。后来,松子不断地爱上一个又一个男人,他们对她拳脚相加,或是赤裸裸的利用,但她毫不在乎,她只是每一次恋爱都全身心的付出,尽管撞得头破血流,以致最终孑然一身,住在出租屋里,既不打扮,也离群索居。然而当看到喜欢的鲜嫩的少年偶像时,她还是竭力追逐,买海报,买CD,甚至将自己的一生都写在信里,期待偶像能够给自己回信,最终寄出的信石沉大海,她彻底绝望了,她宛如一具行尸走肉。松子死前还劝导孩子们不要乱扔东西,不料遭到孩子们的棒击而逝去。她就像一个打不垮的勇士,每一次跌倒后,又原地爬起,继续卑微地存活下去。

松子的悲剧命运植根于她的家庭。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对松子而言,爱和归属感成了她追逐的全部。当爱的天平向妹妹倾斜时,也就意味着父爱的缺失。松子用做鬼脸的方式来赢得父亲的爱,而她也养成了在紧张时无意识做鬼脸的习惯,这导致她在一次诚信危机中,为了保护孩子而承认自己偷钱,紧张之时对校长做鬼脸而被开除。正是这一行为导致了松子离开家庭到处漂泊。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松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起初,我对于松子与龙洋一的相爱感觉匪夷所思。是龙洋一毁掉了松子的一切。松子却还能接受他,一时觉得难以接受。但松子总是能够接纳他人,或许爱就是付出,不是索取是最好的解释。她用自己博大的爱来包容犯错的男子,一再泥足深陷,无法上岸。她的爱是如此沉重,以至于让每一个她爱的男子感到压抑,而选择了抛弃她。我觉得松子一直在用讨好父亲的方式赢得爱,结果却是揉碎了自己,也把她爱的男人逼得远远的。在爱情里,一厢情愿的付出在一开始就注定了逃脱不了的悲剧结局。就如简媜所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松子的一生也是普通人的一生的缩影。没有谁不渴望成功,也没有谁甘心变成松子。我们在观影之中往往会代入自身。如果我成长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我会怎样应对。先天的家庭构成无法改变,你会成为一个博家长关注的人还是成为遗忘在角落里的小孩。人人渴望成功,小时的我们都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获得光鲜亮丽的生活,受人尊敬,而历经时间的浸染,我们终于醒悟过来,我们只是凡庸大众的一员,可能碌碌终生,一事无成。

我甚至害怕自己会变成松子,被家人、朋友嘲笑、嫌弃。我们都可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不会像松子一样毫无保留地投入新的感情,却是在掂量、锱铢必较着自己的付出。松子的一生是缺爱而又一直在逐爱的一生。她温暖明亮,就像太阳照耀过每一个男人,纵然回馈的是冷语或拳打脚踢,她却那样毅然执着地固守着她终生仰赖的爱,纵然后半生穷困潦倒,回首往事,也无怨无悔的。

或许,那些抛弃她的男子,也会在午夜梦回,想到那个爱得如此炽烈的女子吧!

喜欢《时生读后感:重走一遍没有怨恨的青春》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了一遍花的文章写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