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坚不可摧》观后感400字。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坚不可摧》观后感4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坚不可摧》观后感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励志电影,因为它的通篇主旨是在讲述一个拥有信念或者说是拥有信仰的人与死亡不断做抗争的故事。
什么是励志?我所理解的励志是某个人做的某件事让人看到后或者听到后,由此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比如斗志昂扬或者热血沸腾!举例来讲,上学时候,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好好用功,就会给我们讲古代为了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和苏秦,还有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
然而,看完这部电影我并没有产生奇妙的那种化学反应,代替热血沸腾的是一种深深的沉思。电影《坚不可摧》讲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前奥林匹克长跑选手路易赞贝里尼驾驶的战机意外坠毁,路易与其他两位同机组员在海上漂流了47天之后,遭到日本海军长期囚禁,并受其中一位军官渡边长野残忍虐待,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念和坚定的信仰战胜了自己,这样一个过程。
每次看电影,我总是会有一种代入感,所以当主人公因飞机坠毁而在茫茫大海之上漂泊时,我提心吊胆,害怕他坚持不下去,当主人公被囚禁在日本集中营受到虐待时,我提心吊胆,害怕他就此放弃。我并不觉得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想并不是求生的本能支持主人公坚持到最后,因为与其在那种毫无尊严可言的日子中苟活还不如选择有尊严的死去!那么一定是他心中的某种信仰在起着作用,其中包含国与家,包含自我的救赎。
信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让电影中的主人公为之坚韧的活着,也可以让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坚不可摧》观后感1000字


当面对贺岁档各种大片云集已变的麻木时,当阅过2014各类型片已饱含对当前电影市场失望的心绪时,《坚不可摧》却又及时的补给了我对电影的热爱,让我坚信,优秀的电影带给人们的,是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或人物,引申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反思,以及激发出真切的感动,对生活的热爱,永恒的力量与信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原以为颧骨高高的冰冷女王安吉丽朱莉的导演作品,以及她的所有慈善及收孤等行为,不过是有钱任性所为,所以最初对此片并不抱太大期许,不曾想影片却如此的朴实动人,没有一丝卖弄的花哨或噱头,整部片子从头至尾充满了悲悯的、甚至救世的大气情怀,却又对生命如此的尊重、客观、冷静,而不愿掺杂自己的观点,就是让观众随着主人公的经历或悲或喜而不褒不贬,就象高高在上的看一段世间变迁,视角和着眼点着实让人佩服。
同时一位女性导演,主导这部全部为男性的战争题材影片,战斗,坠机、落海、求生、虐俘等场面段段都很精彩,着实能力不同一般。
或许许多人会讲,影片并没有象《辛德勒名单》或《拉贝日记》那样,着重笔墨于反战争主和平,也没有象《肖申克的救赎》中那样忍辱负重十几年磨一剑一朝逆袭尽享人生给人满满的正能量的励志情怀,或许难成经典,但我却大爱此片,与其说是反战或励志,我觉得倒不如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展示了人性的伟大与坚强。
人生的长河既短暂又漫长,当你浸蚀在痛苦的煎熬中时,每分每秒都度日如年,当你耄耋白发回首望时,却发觉人生不过是白驹过隙!
这样的人生里,若有一天,你被抛在无边的海洋上,一天、七天、一个月、四十七天,你看着同伴离去,看着鲨鱼等着你为大餐,这么美的碧蓝里,却渺无人烟渺无希望,而你,却还没有死去
若有一天,你也被抓入敌营,时刻担心明天的太阳是否照常升起,时刻恐惧下一秒的折磨又来继续,也时刻准备着从一个火坑堕入下一个地狱,而你,却还没有死去
当是生存还是毁灭,已不是《莎士比亚》中的台词,而是血淋淋的摆在你面前的现实时,你会如何抉择,你是否仍会抱有那遥不可及的未来与希望,是否还会以微弱的喘息继续坚守生命的延续?
当路易被迫举起巨石,超越能力极限以羸弱之躯托举起自己的生命之时,
我曾替路易有一刹那的犹豫,生死不过一瞬,当死亡变成一种解脱,当生已不如死时,你要怎样选择?怎样选择?
但路易不但坚持托举着巨石,而且最后竟高高举起时,我被深深的鼓舞震撼,那一刻,我禁不住热泪盈眶,那是生命的力量与坚强,是一首生命的歌!
我仿佛看到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中,人与狼的角逐中,彼此对生命的坚持不懈!
我仿佛听到了余华《活着》中,人类生生不息,野草般生命力抽枝扎根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现实中那些在生存与毁灭中俳佪的人们呐喊着,我要活着!
我大爱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对生命的真正解读,世间万物赐与我们生命,我们就是要努力的好好活着!

《坚不可摧》观后感1300字


安吉丽娜朱莉是我和丑丑同学最喜欢的好莱坞女星。她的美丽性感不可方物、女王气场无人匹敌、为人行事特立独行,在一众流水线式批量生产的女星中鹤立鸡群。更重要的是她的博爱与真诚令人敬重。她收养过三名不同种族的孤儿,她对苦难者的关怀帮助也使她成为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特使。这一身份使她能更多地接触到被战争暴行摧残的、失去家园的难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
为此,她根据自己在波黑难民营中所见所闻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血与蜜之地》。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圣经中天主向亚巴郎及其后裔许诺的我要带你们进入一个流奶淌蜜之地,而电影中,人的贪婪冷酷将淌蜜之地覆盖上了残酷的战争之血。这部电影我前段时间找出来看了,作为一名女性,里面没有小资,没有文艺,爱情也是杀戮,讲述战争对国家、种族、个体,尤其是女性带来的巨大伤害。
而这次,安神的视角又对准了另一处更臭名昭著的集中营,然后有了《坚不可摧》这部电影。本着对安女神的憧憬喜爱,我选择了进电影院观看。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男主角赞佩里尼是一名意大利裔的美国人,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赞佩里尼从小却是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为此,他的母亲经常为他祈祷,希望他成为一名诚实善良的孩子。一次机会,赞佩里尼的长跑天份被发掘出来。在还是一名高中生时,他就代表美国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但随后而来的二战打断了他的运动生涯,他成了一名军人,1943年,他所乘坐的战机在南太平洋上空坠毁,赞佩里尼与另一位幸存者,靠一艘设备简陋的救生艇,在海上奇迹般的漂流了47天后,被日军发现,遣送到日本集中营。在集中营里,由于赞佩里尼的不屈和奥运选手的身份,他受到了看守长渡边变态、非人的残害,遭遇非常悲惨,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屈服,直至迎来美军的营救。
正如这部电影的名称《坚不可摧》,我们看到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但坚不可摧的并不是肉体,而是信仰:当他在大海上漂流了四十多天,靠接雨水、吃生鱼肉、海鸟肉生存时,我们看到了被大自然摧残得瘦骨嶙峋的病态肉体;当他被皮鞭、棍棒、拳头抽打,被军靴踢踩跺踏、被各种变态酷刑折磨时,我们看到的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软弱肉体。但支撑这肉体生存下去的却是信仰坚不可摧的信仰。当赞佩里尼在海上漂流遇大风暴,随时会被巨浪吞噬时,他向天主祈祷:主啊,如果你能让我生还,我以后的生命都将属于你!。
天主给了他这个奇迹,而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在此后的2年中,他面临无数次的绝境、死亡,是信仰给了他愈挫愈勇的力量。锅炼银,炉炼金,上主炼人心(《圣经 箴言篇》17章3节》),磨难是天主给祂所拣选选的人特别定制的炼金炉,如同亚巴郎、约伯、多俾亚、保禄为的是使他们经过火炼,炼净他们如同炼净银子,试验他们如同试验金子。(匝加利亚先知书13章9节)。赞佩里奇就被安置在了集中营的炼金炉里。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变态的渡边让已经被折磨得羸弱不堪的赞佩里尼举起一根柱子,如果放下就会被射杀,衣衫褴褛,被煤渍浸染得肮脏黢黑的赞佩里尼趔趄着举起了柱子,尽管身体打晃,但他一直坚持着,这个场景很像《耶稣受难记》中耶稣背十字架上山受死的情形,那根粗壮的柱子压在这个看似一根稻草就能压垮的战俘身上,他背负的是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最终,被击垮的不是重轭在身的赞佩里尼,而是对面那个在他目光注视下的刽子手,他被赞佩里尼坚不可摧的意志击垮,唯有用对赞佩里尼暴风雨般的抽打及痛哭嚎叫来宣泄自己的崩溃。
如果你认为坚不可摧的仅是赞佩里尼在集中营炼狱般的遭遇,那就错了,这样,他和一般的英雄有什么区别呢?赞佩里尼的坚不可摧更表现在他战后的作为。战后,他兑现了对天主的承诺,走上了侍奉主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展现了基督徒惊人的宽容与爱,他不仅原谅了所有曾经伤害过他的日本军人,还亲自到日本,与他们和解,并在80岁高龄时,参加了日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
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窦福音5章44节)赞佩里尼用耶稣教导的方式展示爱的坚不可摧。在救赎、宽容、和解的爱之旅中,他到达了97岁的生命尽头,去年7月,老人安然辞世。而朱莉,也在筹备拍片时,与老人结成了忘年交。
今年年初,教宗方济各接见了朱莉,并观看了这部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
作为曾深受日军荼毒的中国,我们拍过许多反映抗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但震撼人心的有吗?同样是反映战争的苦难,作为男性的张艺谋拍出了秦淮河畔的脂粉气;而作为女性的朱莉,却拍出了西风烈、残阳如血的壮烈;相较国内抗战片为了不能忘怀的记忆主题,朱莉却表达了爱是弥合伤痛的唯一方式。

《坚不可摧》观后感450字


《坚不可摧》观后感
朱先泽

在央视6频道欣赏了美国影片《坚不可摧》,我真正被剧情中的人物、情景和细节深深地感动,爱憎及其强烈,心灵随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而震撼了。这部影片,描述了一群被日本鬼子俘虏的美国陆战队官兵在集中营和煤矿里受尽折磨的非人生活,集中表现了一个奥林匹克长跑运动员与亲人的悲欢离合。点面结合得十分惊奇,剧情跌宕起伏,而且视野也很开阔。当日本鬼子及其残忍地毒打俘虏的时候,我多次真想冲进荧屏画面场景,从日本鬼子背后狠狠地捅一匕首,看着失去人性的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在惊慌失措中奄奄一息断气才解恨。看美国优秀影片,没有看戏看表演的感觉,演员与剧中人化为一体,一言一行都真实可信。日本鬼子在战争失败前夕,本想无声无息消灭这批孤岛上的美国俘虏,幸亏战争突然终止,美国战俘得以九死一生凯旋,受到美国民众和政府的热情接待。最后,日本孤岛集中营和煤矿劳改营的罪犯,在服法改心革面之后,也返回了日本,没有被斩尽杀绝,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回归。
我看过很多国产的反映集中营和矿场的影片,特别是战斗片,我认为比美国这类影片的差距依然很远,缺乏有文化诗意的导演,缺乏有思想境界的编剧,缺乏真懂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制片人。此片的切入点很小,但反映的画面却很深远,而且耐人寻味。国产的不少影片,虽然画面华丽,演员漂亮,但言行与神情却常常在提醒观众,这是演员在认真表演呢,于是,观众的心灵很难遇上一两回真正的震撼。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也也很多被俘的官兵吗?如果如实地构思惊心动魄的故事,塑造几个令人无法忘记的剧中人物,吸取外国影片之长,一定可以拍摄出几部经典的故事片的。《血战台儿庄》和《芳华》影片中的战斗场面,就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对待自己被俘虏过的战友,在极左时代总是不与信任,甚至被冤屈地视为敌人叛徒与特务,这正是特别令人痛心的往事啊!

《坚不可摧》观后感1400字


在公司的年度会议发言上,有一项是关于企业文化宣讲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加上琐事繁忙,一直理不清头绪,颇有点捉急。却正好于这个时间观看了今年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坚不可摧》,虽然宣传得天花乱坠,也得到了几项提名,其实电影拍得乏善可陈,但其主题所表现出的坚韧的态度倒与我司企业文化吻合,于是作此观后感,权作为会议发言的一部分充数。

影片是改编自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人生:路易赞佩里尼,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意大利移民第一代后裔,曾经的奥运明星,是参加1939年柏林奥运会5000米比赛获取第8名并和希特勒握手的运动员(影片中含糊地以一场预赛的第一名来表达了,我不查还真不知道呢),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成为美军轰炸机机组成员,在一次救援行动中坠机,并在太平洋上漂流47天,后被日本人俘虏成为阶下囚。最后,战争结束后他终于回到美国,并克服了绝望和自毁倾向,重获新生。
他的传奇一生,被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著成了书,就是《坚不可摧》,而现在又被搬上了银幕。
朱莉作为一名演员,曾给我们留下过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其实就像很多演而优则导的情况一样,虽有科恩兄弟的打磨,影片还是处理的很一般。对战争的宏观的描述很单薄,从一次轰炸任务就直接进入到因搜救战友而坠海;而对童年的天赋开发的描述则有很强的模仿同时代阿甘的的痕迹,海上漂流的几十天里,隐约有点《少年派》的味道,影片的摄影画面很美,不是那种磅礴大气,但是细节特别丰富。
从影片描述主人公小时候的故事开始,就隐约感受到有点传教鸡汤的味道,从儿时移民到美国在教堂礼拜,到海上漂流时以上帝做为指引,再到战俘营的磨难以及获救后摆脱心理压力,贯穿整片,宗教救赎感觉强烈,这可能是西方美帝国主义典型的价值观体系。但在对应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主人公在面对种种几乎无法逾越的苦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时,表现出的坚强意志让人印象深刻。
他和幸存的战友菲尔、迈克三个人在海上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救生设备的筏子上,时时刻刻都在受着没有食物、没有水和暴晒或暴雨的煎熬之中,也永远都不知道是否可以获救。虽然面对着最困难的境遇,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获救之后的生活,他们从来没有绝望过,而是坚韧地面对所有的苦难,用坚持用信仰,面对了死亡一次又一次的临近。
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信念,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结局。影片中,路易用希望代替恐惧,坚持不懈地设法生存,而每一次的胜利都增加了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力量。另一个战友迈克的畏缩情绪让他变得不知所措,他越是不愿意参与其中,意志就越发薄弱,以至于在海上漂流了20几天后就死去了。应该说无论是路易的坚持信念,还是迈克的一蹶不振,其实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我们看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战俘营的日子,对路易来说有过之无不及,战俘营长官鸟人的近乎变态的虐打每天都会发生,当信念的力量使路易熬过一天后,他面对的将是另一天可能更为凶残的毒打;而坚持使战俘们看到战争胜利的希望时,他们会面对日本人溃败前的杀害,不管他们如何信仰上帝,上帝仿佛已经将他们完全遗忘了。路易在最终获救之后,曾有人问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会受到那么多苦难,我会自杀。这一段,对日本军人的塑造停留在一个极端变态的人物上,有点极端,不知道这部片子会不会受到日本人的抵制。
影片最后的对于获救后的路易的生活只是一笔带过,颇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对于路易战后的心理上克服绝望和战后综合症并成功出现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过程,交代的很简单,但是她耄耋之年参加奥运开幕长跑的真实镜头,让我很触动!

看完影片,我决定务必要去读一遍原著!
而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她个人的故事,在坚韧地面对生活的苦难方面,恐怕一点也不比她笔下的形象差。她从19岁开始就得了一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疾病。大多数的时间里,她都虚弱到不能离开家,甚至没法离开自己的房间。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她依然完成了两部引起广泛反响的作品,一部《奔腾年代》,另一部就是《坚不可摧》,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她对路易赞贝里尼做了75次采访,而这些采访竟然全部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以同样坚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作为观众或者读者的我们。

2015-2-4

首堂电影课《坚不可摧》观后感


《坚不可摧》
上周五,我儿子及其3个同学(年龄都在12、13岁)总共4个家庭聚会,我提议晚饭后大家集体去看电影《坚不可摧》,并以玩游戏方式组织写观后感,但实则是给4个要成长为男子汉的小男孩上第一堂电影课。看电影之前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并说明了游戏规则:
一、你认为电影里的男主角是男子汉吗?为什么?(比如男主角身上具有什么样性格品质让你认为他是男子汉?)如果不是,那么你心目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举例说明:如蜘蛛侠,钢铁侠等)
二、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男子汉,你认为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
三、你认为离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还有多少差距?为了成为一个男子汉,你准备怎么做?(列出男子汉成长计划)

游戏规则如下:
1、 家庭为单位,家庭内男子汉参与写观后感,下周四晚上6点前私信发给洪炜,由洪炜统一发到微信群内,家庭女同胞们负责评选。
2、 评选方式:数量2篇(满分)、质量(投票),两项各占50%。
3、 游戏评定一、二、三、四名。第一名家的孩子可以提议所有家庭成员玩一个娱乐类游戏。游戏内容(如我儿子提议的萝卜蹲、另一个男孩提议的撕名牌等)自己考虑,游戏仍取一、二、三、四名。(综合两次成绩,决出总排名)
4、 下周六再次聚会,仍然是吃饭看电影。费用产生方法:第一名全免费,第二名20%,第三名30%,第四名50%。
《坚不可摧》是以真人真事改编完成的一部电影,孩子看完都说好看,但是他们会写出什么样的观后感呢?我很好奇也很期待。这是他们的第一堂电影课,以后还会陪伴儿子上第二、第三堂课

不可饶恕观后感


不可饶恕观后感

昨晚看了一韩国电影叫不可饶恕,观后感如下:

故事情节 :
一个法医教授,多年前为了将女儿送到美国去治病,做了一次违心的假证,结果导致被害人家庭蒙受屈辱和不幸,罪犯逍遥法外。 被害人家庭的二个人开始对犯人和做假证言的人进行报复,报复最终降临到法医教授身上,导致法医的女儿被害,法医自己也因此自尽。
故事结局悲惨,情节发人深省 :
不应该为亲人利益或爱的名义而加害他人
不能说谎,不能作伪证
看似很小的错误,有可能招来致命的后果
不可饶恕和复仇的心理会把人变成魔鬼,最终导致灭亡

不可饶恕观后感700字


《不可饶恕》观后感

这是一部韩国关于悬疑恐怖题材的电影,说实话,看完这整个作品,前面与其他悬疑片并无两样,但结局却令我震惊,它没有像其他悬疑片一样让我感到后怕,反而是难过,那种十分压抑的难过,所有涉及这个案件的人物都死了,连主角姜教授最终也选择了开枪自杀,因为涉及这个案件的所有人,没有真正的受害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使他们自己变成了施暴者,因而变得不可饶恕,最终只能选择死亡来解脱。
死亡,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追求的,可是在片中,却成了他们比活着更好的选择。片中的两大主角,一个是姜教授,曾经的施暴者、如今的受害者;另一个则是李胜浩,曾经的受害者,如今的施暴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冷静。姜教授在作伪证出席庭审时,十分冷静,使得李胜浩的姐姐蒙受妓女的污名而死,而姜教授的女儿的病却因此而获得治疗;李胜浩在被捕受审时,十分冷静,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反而一步步引导姜教授为自己洗脱罪名,姜教授救女心切,却因此亲手毁了女儿的身体,尸骨无存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是存在一些漏洞的,一个国内顶尖的法医,怎么可能不知道被掉包了呢?当然也有人说,从头到尾尸体都是同一个人的,李胜浩之所以这样做只是给姜教授一种心理暗示,使其悔恨而已。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尸体是被掉包了的,尽管它存在着逻辑漏洞,但试想,在刚发现尸体时,谁会想到这是两个人的?而且还是自己女儿的身体?况且,两个女子年纪相仿,尸体又是被海水浸泡过,即使外表有差别也已经很模糊了。而罪犯也适时的出现,所以,还没来得及给尸体做仔细分析的教授便开始落入了李胜浩的圈套中,救女之心切,说不担心、不着急是假的,放任何一个人身上或许都很难再专注。
抛开情节,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导演到底为什么这样编排?这部片子跟其他悬疑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悬疑片在抛出案件之后,整个故事都是在围绕追查真凶而展开,但《不可饶恕》却是在追查真相,即犯罪动机。李胜浩年幼时亲眼看着自己姐姐含冤而死,且背上的是妓女这样一个污名,权贵继续潇洒,而本可以扭转这一切的姜教授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站在了权贵这一边,殊不知,自己这一举动给家庭破落的年幼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无尽的伤害,如果不是因为李胜浩的复仇,姜教授都很难再想起这件事,可以说,曾经给别人造成重创的事在自己内心却毫无波澜,这难道是可以饶恕的吗?李胜浩很聪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同样的手段反击姜教授,残酷的是,姜教授毫不知情,一步步走进李胜浩设计的圈套,最终发现真相时,却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来不及了。无奈、悔恨、痛苦统统交织在一起曾经带给李胜浩的伤害以加倍的形式返还到姜教授的身上,试想,带着这样的苦痛与悔恨,谁还能轻松地活在这个世上?
结局注定是痛苦不堪的,但是谢谢它给我们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可以犯错,但切不可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否则,因果循环,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喜欢《《坚不可摧》观后感4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