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勇往直前》观后感400字。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往直前》观后感4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勇往直前》观后感


原籍土耳其的德国人 卡德因(Birol nel)因妻子离开和失业对生活充满恨意,当摇滚和白粉不足以支撑他继续活下去时,他开车撞墙自杀,但没成功。在医院里,他结识父母也是土耳其人的、小他20岁的女孩 西贝尔(Sibel Kekilli),后者为摆脱古板传统的父母,用假自杀的方式来到医院,但其父母仍追到医院让她尽快嫁个土耳其男人。

在西贝尔的请求下,卡德因与她假结婚,两人说好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西贝尔 如愿过上饮酒作乐、频繁更换男友的自由与刺激兼有的日子,卡得因也因她的活泼与激情,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相安无事半年后,卡德因真的爱上了西贝尔,西贝尔 也在偶然间发现自己对 卡德因 的情人充满嫉妒,可是生活却于此时将两人的距离越拉越开。

影片试图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新一代土耳其移民面对现实与传统的冲突、感性与理性碰撞的困惑与挣扎。影片曾获200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以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是17年来第一部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的德国电影。评审团主席 弗兰西斯麦克道蒙说:我喜欢这部片子,它的题材或许并不新鲜,但导演却用了一种最强有力、最现代的手法来演绎它。 影片中大量有关吸毒和性的描写以及歇斯底里、自虐、爆力的场面以及伴随的土耳其民歌形成了一种反差的张力。

片中所表现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和个人认同问题在每个有着一定历史的民族中都会存在,但影片以 勇往直前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式,很难说是真正地直面这样的问题。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半泽直树》观后感


以牙还牙!揭秘日本大银行的内部战争——《半泽直树》观后感

十一长假期间,朋友推荐了一部日剧,就是这部《半泽直树》,刚看完第一集就已经被深深吸引,精良的制作,扎实的剧本,优质的表演,难怪在日本一上映就高居收视率榜首,正好帝都雾霾来袭,于是将全剧下载下来,一口气看完,实在是痛快!以下是我看完本剧之后的几点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

1、日剧依然在电视剧领域保持着很高的水准

在英剧、美剧、韩剧甚至泰剧日益流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在追日剧,的确是个问题!但《半泽直树》这部日剧证明,日剧依然有很高的水平,与煽情见长的韩剧,与情节和大场面见长的美剧,与宫廷内斗和抗日神剧见长的国产剧相比,日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对细节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剖析无疑都更加深入,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多看看优质日剧,不仅仅是因为日剧好看值得我们学习,更因为日本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通过日剧,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日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他们的优点和弱点,不要做脑残仇日派,要做理性的知日派!用句现在流行的话说,这才叫爱国!

2、日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日本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本剧通过主人公之口这样说道:“我们从国外买回原料,做成这样轻便结实的螺丝,再出口国外,汽车也是这样。日本资源匮乏,是靠工匠的技术、手艺,才发展成经济大国的。一颗小小的螺丝,包含着工匠的技术和心血。

我们总说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贫乏,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明治维新之后短短数十年就跻身列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打败英国,袭击美国?又为什么能在二战的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且被美国占领的情况下,经过短短三十年就再次成为第一流的发达国家,GDp总量仅次于美国,人居收入远超欧美?这应该是我们真正关心重视并重点研究和学习的,只可惜好多中国人只会空喊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的口号,却从来不会思考和学习,一群脑残是不可能建设一个伟大国家的!

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日本人的国民性,集体主义、危机意识、追求极致、吃苦耐劳、耻感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精神特质,使他们能够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为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可以付出一生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日本人往往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日本可能是世界上家族企业最多的国度,众多的家庭式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六个财团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日本经济的真正支柱,他们普遍都规模不大,但他们对产品品质的苛求,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自身品牌的珍视,对工作的勤劳努力,都让我们这个勤劳善良自诩的民族感到汗颜。他们可以把一门手艺,一个产品,哪怕只是做个寿司,只是做个螺丝钉,他们也会把它做到极致,做成寿司之神、螺丝之神,并且世世代代传下去,做到极致于是就形成了“道”!这是非常让人震撼的,试问,在我们这个浮躁的,人人渴望一夜暴富的社会里,有几家公司,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好好做产品,扎扎实实的做个百年老店?

我们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了,但是在质量和人均产出上,我们还差的太远,而差距更大的则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我们愿不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愿不愿几代人都专注一件事,从而把事情做到极致。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恒心和意志,恐怕我们永远都无法战胜日本!

3、银行在日本社会扮演的角色

银行在日本社会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控制日本经济的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六大财团,而六大财团最核心的就是银行!所以我们看到银行职员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犯错,被调到其他企业任职则被视为流放,可见银行在日本的地位之高!

而银行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本剧无疑对银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半泽这个男主角的父亲可以说就是被银行逼死的,但半泽并不认为罪魁祸首是银行这个组织,而是银行职员负责具体放贷业务的大和田,这明显是偷换了概念,所以原本应该对银行的报复在本剧中被转换成了对大和田个人的复仇,而半泽本人也一直试图用自己的行为说明:银行不应该不顾人死活一味的追逐金钱,而应该利用银行的资金改善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大的福祉。如果银行更人性化,更关注人而不是利润,银行就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为贷款人提供必要的资金,从而成为贷款的企业、个人的救星!

第一集的末尾,通过东京第一银行行长之口,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人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换算,我们银行职员被赋予运作巨额资金的权力,只要有心,这份权力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所以我才认为,我们银行职员应该关注的,不是钱而是人!

说的很高尚,但无疑太过理想化了,太美化银行了。银行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放贷!没错,银行的本质就是把资金放贷出去,赚取利息!有句话形容银行再贴切不过了:天晴时借给你伞,下雨了却来收伞。银行不正是这样吗?你赚钱盈利不需要资金的时候,他求你贷款,等你真需要钱的时候,他反而不贷给你了。所以,银行从来都不是慈善组织,不是救济救穷的大善人,银行作为商业组织,天生就是逐利的,对利润的追求才是其全部行为的动机,而个人根本就无法改善这一点,这也是造成半泽一家所有悲剧的根源!

4、日本企业里的办公室政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日本企业里办公室政治也是司空见惯,派系之争,揽功诿过,嫁祸离间,比比皆是,并不比其他地方的公司好到那去!

下属的功劳被上司占为己有,上司的过错却是下属的责任!这是很多大公司的常态,也是本剧的核心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不同的人显然有不同的办法,大部分人还是忍了,息事宁人,自己吃亏,但半泽不这样,他一直是战斗者的姿态,就像他自己常说的,要那些人:以牙还牙,加倍奉还!所以本片看着非常爽,就像青春热血漫画一样,不是吗?

其实,我也很欣赏半泽这样的人,为不靠谱的人背黑锅是很不值的一件事,对方不仅不会感激你,还会认为你懦弱,好欺负,愚蠢,以至于会变本加厉,权利从来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工作就是工作,没必要低三下四,做好工作,做好自己,要勇于善于跟办公室的恶势力做斗争!

5、想做成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要在复杂的局面和公司政治之中存活下来并做成事,不仅仅要有才能和品德,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否则,在打垮敌人之前,你自己可能就已经先溃败了,坏人和恶人由于较少的受道德、规则和法律的束缚,所以他们往往看上去更强大,更容易获胜,所以,要战胜他们,必须有更加强大的意志。

片中,半泽与近藤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才能,而在于意志,半泽意志坚定,为了复仇不顾一切,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就这分气势已经赢了七分;而近藤呢,内心软弱,经常被人欺负,差一点一蹶不振,还好在半泽的激发下重新振作起来,人的精神一变,整个人马上就不一样了,结果,原来那些奚落他蔑视他故意恶心他的同事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近藤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工作也蒸蒸日上。

6、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

日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秩序和礼仪都非常看重,可以说整个日本社会都建立在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礼仪体系中,在大公司里尤其如此,公司职员之间根据等级的不同,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权威,下级要服从上级,上级要爱护下级,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结构,所有人都要按规则往上爬,否则就只能在下层徘徊,所以可以看到,日本是真正的老人政治,年轻人即使能力出色,也很难晋升到高层职位。

不仅公司职员之间等级分明,甚至公司职员的太太们也会根据老公在公司的职位高低形成等级森严的圈子,这也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自然延伸吧。所以我们看到半泽的太太为了丈夫在公司的前程,也得巴结老公上司的太太,哎,不仅职员辛苦,一家人都很辛苦啊,所以,日本人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7、日本也是关系社会

跟中国一样,日本同样是个关系社会,关系跟规则一样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比规则更重要,人们会自觉的根据籍贯、学校、入学或入司年份等结成同乡、同学、同年以及同事等圈子,圈子内部的人自然比较亲密,互相帮助、相互提携,从而形成各种派系。

所以,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两个银行合并后,原银行的人还是自成一系明争暗斗;半泽跟自己同期进入公司的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这就是所谓同期(同年);同乡、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合作。大家有什么事的时候,首先是考虑有没有关系能解决,这点跟中国人真是很像:(

8、在银行,人事就是一切

确实如此!银行除了钱就是人,而钱由人来管理,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人事就是一切,想拿到钱,就要搞定人。

比如你想让银行放贷给某人,如果有人不同意,怎么办?你不能直接改变借贷规则吧,那就只能把这个不同意的人调走,换上同意的人,所以说,在银行,人事就是一切!

9、企业到底能不能做好,关键还是要看老板(经营者)

上半部破产的钢铁厂、下半部出事的大酒店和电机厂,都说明一个道理,企业到底能不能做好,关键看老板!老板不想做好,神仙都没办法。

10、关于本片结局的疑问

为什么不拿掉严重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大和田常务?而仅仅是降了一级而已?

这个问题的答案,片中已有交代,两个字:平衡!肯定不是行长自己那番冠冕堂皇治病救人的话,而是为了平衡!行长要考虑的平衡两个银行派系的势力,保持银行的稳定,对行长来说,这才是头等大事,其他的都没那么重要。而且这样一来,大和田必然感激行长,又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只能俯首称臣,再也不能构成威胁了。

为什么反倒要把立了大功的半泽调走?

片中没有说,但也不难猜测,半泽太正直,太理想化,同时又太冒尖,太强硬,这样的人很难驾驭,同时,又连续的犯了下克上这样的大忌,虽然从道理上说,他做的没错,但他的行事方式显然已经惹恼了上层的那些老头子们,连行长也说:“最后那点,你闹过头了” (就是让大和田常务当着众人的面下跪),可见,半泽升职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另外,后半部,行长明显的是在把半泽当枪使,现在使命已经完成,自然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了安抚其他人,只能牺牲半泽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个结尾,很黑暗,但是也很真实。

就像片中那位大叔所言:正义偶尔也会胜利的!是偶尔啊!

不过这也给《半泽直树》留了个尾巴,会拍续集吗?期待!

pS:

日剧喜欢在剧中插播广告,时间很短,每个大概只有不到15秒,因此并不影响观看,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广告只有企业名称和企业的价值观展示,其他的都没有,很简洁,很干净,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文:bluerain

前目的地观后感


前目的地观后感(一)

曹超

看了《前目的地》,写几句。澳大利亚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的评分是7.9分。这部电影的构思是我近年来看到最好,主题也超出想象。影片贯穿时空穿越这个看起来是有点老套。但是该片的特点是,出现在电影中的,两次出现的那句话“咬着自己尾巴的蛇。”这部电影的结构几乎完美无缺,就如电影多次所说的,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一样,就好像整个宇宙一样,是个完美之圆。也就是电影里面所说的,时间的循环,这个所谓循环,或许是一个时间奇点,最终什么都浓缩到一起,什么都由此展开。也许更恰当更简单的说,是一个莫比乌斯圈。经过几次穿越,结果形成一种循环,这与佛教的圆融的时空观是比较接近的。

这个电影最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是里面的主角通过几次时间穿越,原来都是一个人。这也是我没想到的。拙著《秋叶集》中有一句“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一部电影当然不可能拍出所有的人,只可能拍几个主角,任何一部电影都是不可能拍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这么庞大的宇宙生命全局的主题的。但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角原来是同一个人这个主题,而且男女主角竟然也是同一个人,自己的后代与自己竟然也是同一个人,这里面蕴含的比较微妙的含义,确实是值得再三思考的宇宙生命的真相。电影的主题构思确实接近了佛教所说的众生同体、同体大悲,宇宙生命的圆满圆融轮回、以及所谓的清净大海众菩萨这个法界实相。电影的几个主角原来是同一个人,以及电影多次说的:生命的孤独,面对真实的自己,另一个我,和生命的意义,也值得观众思考。

一般人对于佛教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不太理解的。这个“唯我”,与“无我”异曲同工,是佛教最深刻的观点,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佛经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表示三界之中,唯佛独尊,当救度天上天下,为天人尊,断生死苦,使一切众生得大安乐,故有此语。另,此语也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我”也可指众生皆有的佛性,从生命的本质看,每一个生命内在核心皆有佛性,这样具有佛性的每一个我、唯一的我是最尊无上的。因此,只要觉悟到自己的真实佛性,每个人都能见性成佛、唯我独尊。

我多次说过,当代的很多科幻魔幻大片,不仅贯穿现代物理学的观点,也处处渗透佛教的观点,这几乎是近年来西方大片的潮流。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所以,爱因斯坦所说的,佛教是与现代科技最接近的宗教,是最适应现代文明的宗教,这话不是没根据的。现代物理学包括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力学的时空观都与佛教的观点比较接近,这是很多东西方学者都论述过的。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电影中体现佛教的观点,只是从文化学,从一种文化观念上的阐述和解读而言。

此电影再三提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何在。按照佛教,生命的意义就是游戏三昧、慈悲普度、智慧觉悟、神通自在,当然,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是觉悟了的智慧生命的最高境界。另外,佛教所说的苦,空,无我,无常,觅身心了不可得,以及佛教所谓觅男女相不可得,非男非女,亦男亦女,无男无女。在电影的主题中也可以折射出来。

电影中所谓的读心术,其实是因为时间穿越的原因,换言之,也就是自己对自己前世记忆的原因,也就是佛教所谓他心通和宿命通的结合吧。这部电影说的也是时间局招募特工,现代西方电影流行将一些特工的身份特异功能化乃至神化,也就是一些特工其实是时空穿越者、特异功能者乃至外星人,这个我以前在对《源代码》等电影中也解读过。

至于电影里面的特工,杀害的一百多人,挽救了三千多人,又杀害了一万多人,等等,一与多,这种数学的增减多少,本身并没有多少意义,但是,这也许也能折射出很多社会政治现象背后(恐怖活动、谋杀乃至战争等等)不为人所知的深刻的宇宙生命奥秘吧!至于具体到一个人,作为一个正面特工的话,其任务或者说其生命的根本的意义,应该在于慈悲,利他。反之,一个反面特工,则更多的是利己,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和仁爱。而这部电影,既然男女夫妻母女正反主角,不管是主角简,还是爆炸犯,最终都是同一个人,那么,这就是从宇宙生命的唯一性圆融性这个根本上说,善与恶,在究竟的意义上,都与真正的我无关,就是奥义书上说的:善行恶行,两皆洒落!也就是《六祖坛经》中慧能所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我是谁?”这是永恒的对宇宙生命的追问,是自古至今无数哲学家宗教家思考的问题!佛教禅宗也经常以此作为参禅的切入点。由惠能的这句话,我们再去看看电影中几次出现的一句话:“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而且你仔细想过以后你会明白你是谁”,电影给出一个答案:原来都是自己!

前目的地观后感(二)

楚神奇

这个电影情节很烧脑,其实细想起来漏洞百出。我感动是1970年的john在1963年遇见jane的那一刻,镜头以仰拍的角度从后背移到转过身来的john的脸,演员演得真好,那一瞬间看得百感交集,如果你在时光中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你能够时光旅行,你会不会爱上从前的自己?

整个电影其实不是《恐怖游轮》式的死循环,因为两个时空的john能够同时存在并和谐相处;也不像在表达宿命,因为一切也是故事中人的有意安排。

若要解释,可以用佛教的“贪嗔痴”来解释,所有一切都是因为不甘忘却。

结合原著,对这个故事做个简单的梳理,这原著与电影有所不同,比较能看清前因后果。

《predestination》

1945年7月20日,一个女婴被丢弃在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门口。这个被取名为jane的女孩儿在孤儿院里孤独而压抑地长大成人,羡慕于围墙外的孩子都有父母的爱,她暗暗发下誓言:她的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她为此发奋读书,再加上不凡的天分,她的强硬与聪颖明显高于别的女孩。

但是她不漂亮,不可爱,在爱情上不能像别的女孩一样幸运,就在别的方面努力争取,她去参加了“太空天使”——外星军团辅助护理队,在竞争中过关斩将,一路被看好。

1963年4月24日,下雨的夜晚,夜校放学后,jane在路上遇到一个男人,莫名其妙地爱上了他。一夜情之后,男人离开,再没有回来。Jane怀孕了,因此失去了“太空天使”的机会。

Jane在医院里破腹产下一个女婴,婴儿健康。但是医生告诉jane一个意外的情况,医生手术时发现jane有男人和女人两套完整的生殖系统,前者没有好好发育,后者发育良好,但是破腹产时被破坏,不得不切掉;同时医生给jane修正了男性生殖系统,从此jane变成了男人。

打击接踵而来,一个夜里,jane的孩子在医院被偷,再也没有找到。Jane坚持认为,是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偷走了。

1970年11月7日,已改名为john的jane坐在纽约市的一个酒吧里,喝酒之后向一个男服务员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他状况很糟,经济拮据,心里充满愤恨,最糟的还不是要去习惯男人的生活习惯,而是他不知道如何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活下去,他的生活没有目标。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当初那个男人造成的,他恨不能杀了他。

男服务员并非普通人,名字也叫john,是个依靠时光机器来自未来的人,问john:如果我能把他带到你面前,并且确保你能洗脱罪名,你能不能杀了他?

他们一起穿越到1963年4月24日,仍是那个雨夜,1970年的john遇到了1963年的jane,john激动万分,对jane说:“你真漂亮!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吗?”1970年的john深深地爱上了1963年的jane。

未来的john站在暗处目睹了这一切,他离开这里,穿越到1964年3月10日,从医院里偷走了1963年的jane和1970年的john所生的孩子。又穿越到1945年7月20日,不舍地把婴儿丢弃在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门口。他再回到1963年4月24日,要带1970年的john离开,1970年的john不同意,认为自己很爱jane。未来的john问:“你还不明白吗?”1970年的john一脸震惊。

1985年8月12日,在洛基地下城,在john的引荐下,john加入了一个组织——外星军团辅助护理队,就是当初遗憾错过的“太空天使”,从此可以穿越时空去完成各种任务。

在一个任务中,john去往1970年11月7日纽约的一个酒吧里,以一个服务生的身份见到了1970年的john。他告诉1970年的john:“如果我能把那个男人带到你面前……”

1993年1月12日,洛基地下城,john回到自己的住处,认为自己为组织做的招募活动已成功完成,他想退休了。他想起这一生,深感疲惫与无力。蛇吞食了自己的尾巴,周而复始,何为始?何为终?他所思念的jane,永远都孤独地待在黑暗中。

前目的地观后感(三)

无限循环一曲悲歌

作者|某小轮儿

如果你喜欢科幻片,看完《前目的地》,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外祖母悖论”。“外祖母悖论”一直是穿越题材电影无法回避的一个逻辑漏洞,其实诺兰的《星际穿越》也没能补好这个漏洞,只是大家已经被诺兰精彩的叙事方式,和相对新鲜的科学概念征服,不大在意这个漏洞而已。

我们先说下什么是“外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这个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他的外祖母就没有他的母亲,如果没有他的母亲也就没有他,如果没有他,他怎么“返回过去”并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她?这就是“外祖母悖论”。

诺兰没解决这个问题很正常,当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也一样没解决,还照样拍了三四部续集。因为穿越题材的科幻电影的重点常常不在于此,更多在于拓宽观众的思维,造成各种奇妙的规定情境,让我们感受那些想象中的情境和困境。

那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所有科幻穿越题材作品无法绕开的逻辑悖论,是被解决掉过的。

《前目的地》改编自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短篇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而作者发表小说时是在1959年。作者用一个极其荒诞、孤寒的故事成功绕开了“外祖母悖论”。它的设定非常有趣。“外祖母悖论”的基础是我们人类是一代一代有序地传承下来的,每个人都必须有父母。该书作者创造了一个跳出人类传承结构的人。《你们这些回魂尸》的时空特工,他的父母全是自己!

也就是说,作者创造了一个没有外祖母的人类,父亲母亲全是自己的人类。这样一个人穿越在时空中,可以说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很多年前,我无意中看到这个短篇时,就觉得特别惊艳,现在依然能记得小说结尾处借主人公的口说道——“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可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你们这些回魂尸?”

说回影片,它将“外祖母悖论”推到极致。一句话剧透“自己促成自己跟自己发生关系生下了自己并将自己杀死”,也就是对白中一再提及的,关于鸡和蛋起源的终极奥义。

回想一下“还魂尸”这一专有名词,是指一种处于生与死的临界状态之间的活死人,即“会走路的死人”,与传说中的活僵尸极为相似。人类学家梅特罗在他的专著《海地的伏都教》中是这样描述还魂尸的:“他能行动, 能吃东西,能听从对他说话人的指令,他甚至还能讲话,但却没有记忆力,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

影片中的简、约翰还有代言人,在每次穿越后的时间点都是一具“孤独”的“还魂尸”。犹如约翰手上的那枚衔尾蛇戒指一般,首尾相连,循环往复,从无中来,到无中去。

有人将这归结为“宿命”。影片中的婴儿、简、约翰、特工、老洗衣工都是同一个人。人类也是如此,你、我、他、男人、女人、婴儿、孩子、青年、中年、老年、黑人、白人、黄种人……其实所有人都是“一个”。 这就像主人公一样,不知道自己的过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因他的过去就是他的未来,而他的未来也是他的过去。

可这部影片又并不只是为了重述一个宿命论或试图挣脱宿命的故事,它其实源于更古老的人类之王的俄狄浦斯的讽刺:聪明的俄狄浦斯猜出了斯芬克斯的谜底,他认识了三条腿、两条腿和四条腿的人,但自己被诅咒的命运恰正由此开始。之后他杀父娶母、自刺双眼、子女骨肉相残、到老还流离失所……

这就是人。一个自以为认识了人,认识了自己的人,一个人类中最杰出者的命运。所以索福克勒斯称呼他为“僭主”而不是“王”,意即僭越自己限度的人。

再看看今时今日的电影世界,当《星际穿越》、《她》、《超体》、《环形使者》、《超验骇客》这些诸多讨论时间、空间、人类生存为主题的电影喷涌而出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用想象力和科学实践力颠覆人类传统人生的时代。而这些影片中,和量子力学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就是人类的感情,当客观和主观搅在一起的时候,究竟人类最后会怎样?

《星际穿越》说,人类最终会解决时间穿越的问题,度过遇到的危机;《她》和《超体》以及《超验骇客》说,人类会超脱肉身的束缚,以网络作为载体,成为进化后的高等级生物;《环形使者》说,人类会追溯命运,苦苦挣扎,却最终摆脱不了时间的宿命;而《前目的地》则说,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

作为主观的独立人格来讲,在这种维度下的同一人格分裂之后是否还仍然拥有单一独立的人格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让人惊悚的想法是,反向思维下,人类是不是源于同一个人,因为不同时间维度的个体结合起来组成我们复杂的社会。或者,最后人类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人多维度的这样一个结果,然后走向灭亡?

如果说《星际穿越》成功向人类展示了多维空间的一角并且大胆地进行了想象,那么《前目的地》就详细描述了在五维空间生存的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间轴,相互交错、合作、相爱相杀的大胆想象。它证明了科幻概念尽可以天马行空,只要对细节精心经营,最起码能让人在那么一刻不得不信。

虽然这片子没有那么精致的技法和技术流,但却有着视觉的美感,穿越机器朴拙的数码盘,西装礼帽的冷战特工装束,颇有老电影的质感,上世纪60年代的宇航局内饰前卫又复古,有种架空了年代的乐趣。如果算上它本身赋予的延伸意义,其实也没什么烧脑的,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到中间部分就可以猜测到结局,无论开放亦或封闭,终不出几种意料之外。

所以,文学青年看后,也许会这样说,“我子是我夫,我夫致我死。我子杀我夫,我夫盗我子。哀哉生民梦寐中,轮回不得悟斯旨。人生茫茫究何似?恰似螣蛇食其尾。螣蛇食尽死还生,方生方死无穷已。”

大部分人看后,应该会这样说,“寻常讲轮回,都说苦集灭道,无以逃脱。今有一人,雌雄同体,跳出三界因果,仍归五行轮回。生命不过是一场提线木偶的游戏,多么叫人绝望。”

一路直刺观后感


一路直刺观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看《一路直刺》,看了好几遍,也没觉得腻,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部网络搞笑短剧是成功的,至少从观众的层面来说。

最明显的感受是,这部网络搞笑短剧充满创意,这也是网络搞笑剧成功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才能让观众捧腹大笑,只有创意才能让短剧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

举个例子,第二集里面第三个短剧,那个姑娘抱怨伴侣不肯给她买件衣服或者换个手机,一怒之下将手机砸在地上,结果手机里面砸出了一张百元钞票,看到这里,我已经是很意外了,也不会料到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圆这个场 ,但没想到,那个男的居然说 ,你把我的话费给摔出来了;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对上一幕的对称,男的把女的手机往脑后一摔 ,结果砸到了偷情男人的头上,女的很自然的回应到,哎哟喂,老公,你都把我微信好友给摔出来了。最后,两人互不相欠,只剩下目瞪口呆的偷情仔。

这段短剧虽然只有约1分钟时间,但却具备了几个成功的特质,第一,天衣无缝的对应,即将手机里摔出来的人民币对应为话费,将床下躲的情人对应为微信好友,如果用台湾娱乐圈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梗"接的很自然,不会让观众感觉生拉硬拽,而是会心一笑;第二,演员演的很自然,让这部短剧更是活灵活现。

又比如第一集里面第三个短剧,两个男人死后等待宣判是去天堂还是地狱,两个男人互相问对方是怎么死的,第一个吃冰棍的说他是被冻死的,第二个拿砍刀的说他知道老婆和别人偷情,他拿刀去找人,没找到被气死的,最后吃冰棍的男人无奈的说,当初如果你把冰箱门打开,我们两个都不会死啊,最后拿砍刀的男人才恍然大悟。

这段短剧到最后才让人捧腹大笑,回想起来是我觉得第一集里面最好笑的之一,原因如下,第一,人物的造型很搞笑,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睛,到故事结尾,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活宝可谓冤家路窄,一个是去偷情的,最后躲冰箱被冻死,另一个是去抓奸的,最后活活气死,但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两个人物不仅衣着喜剧,同时也暗示了剧情和剧情发展的方向,这里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良苦;另外,这部短剧一开始的配音很应景,营造出了阴间阴森恐怖的氛围 .

总的来说,《一路直刺》是比较成功的网络搞笑短剧,在这里,作为粉丝,我也提出几点建议。

1.短剧里的角色比较多,如果能给其中一些重要角色取一个名字,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强化观众对于演员的印象和认识。

2.可以适当将每一个短剧的时间进行延长,比如从1-2分钟适当延长到3-4分钟,这样的话,可以融合更多的搞笑剧情在里面,有点类似于《小人物男士》那样的剧情设置。

3.可以适当串联一些有延续剧情的短剧,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整个网络短剧更有弹性和延展性。

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一路直刺》,也衷心希望该剧越办越好,谢谢。

作者:杨可瞻

女城主直虎观后感影评


《女城主直虎》是一部由柴崎幸、三浦春马和杉本哲太等主演的专辑历史电视,首播于去年的1月份,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历史上的井伊氏,发家是要在井伊直政(虎松)长大以后,他作为德川四天王之一,统领井伊赤备,活跃于政战两道。在德川家移封关东时,四天王中最年轻的井伊直政获取了德川全部家臣中最大的封地,井伊家族在江户幕府时代长期担任大老的位置。而这样一个从弱小而奋起的庞大家族,最初的起源就是井伊直虎。在虎松幼年,她以直虎这样一个男性的名字担任了家督,抚养教育了虎松。可以说,作为一个养母和过渡家督,她做得非常好。由于她女家督的身份和井伊家的强盛,井伊直虎在游戏玩家和历史票友界人气相当高,也许这就是17年大河剧选她为主角的原因吧。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不同于阿江、笃姬、八重这些女性,直虎的一生没有什么显赫事迹,既没有战争也没有正直的相关记录,要拍她的一生而且要拍到50集,只能靠大幅度虚构。而且虚构出来的,必然只可能是家长里短的生活戏,不然难道编一段直虎清洲会盟正面怼信长?还是三方原空城退信玄?玩笑开大了,那估计评分更低。但是把直虎的一生拍成生活戏,男性观众首先就满足不了。生活戏虽然吸引女性观众,但是没有历史相关知识的女性估计也看不下去。于是收视就这么扑街了。所以,从这个人物选取的角度来看,和花燃一样,这是一部注定要扑街的大河剧。

在战()国时代的日本,就如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还是原始的分封制,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大名之间群雄逐鹿,而依附于这些大名的小大名们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井伊谷,是世代守护这片土地的井伊家的居城。战国的战火燃烧到这里,井伊不得已臣服于日益强大的今川家。为了防范井伊家的叛变,今川家一方面索要人质(筑山殿的母亲是井伊家前前代家主的女儿),另一方面拉拢井伊家的家臣(小野政次的父亲)。井伊直虎是今川家现任家主的独生女儿,即将嫁给井伊直亲(下一代家主)。

小野家在当时下克上的风潮中,也萌生了夺取主家地位的心思,政次的父亲陷害直亲的父亲,害的直亲逃亡多年,直虎也被迫出家。直到多年之后,政次的父亲去世,政次接任了父亲的工作。政次一直想为父亲的所作所为赔罪,一直暗中帮助井伊家度过重重危机。

政次表面上一直陷害井伊家,但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井伊家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保护直虎而死在爱人的刀下,相信他死而无憾。

直虎一直爱的是直亲,虽然直虎早早出家,直亲也娶亲生子,英年早逝。政次就是一直守护女主的男二号备胎,一直为了女主守身如玉(哈哈),直虎却一直视他为工作上的伙伴,但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一次。

政次也有红颜知己自己的弟媳阿夏,阿夏在守寡后一直守护者政次,相信政次的清白与忠心,但政次一直逃避,直到最后在临死之前,躺在阿夏的膝上,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有种《真田丸》最后真田幸村才亲了阿桐一样。

高桥一生很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角色,将政次的隐忍、无奈、爱意、嫉妒都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月下挥剑的动作也很帅气,这一次已经是高桥第五次出演大河剧,99年的元禄纷乱和04年新选组里的酱油,07年风林火山里武田信玄的家臣驹井政武,14年军师官兵卫里黑田如水的家臣井上九郎右卫门 ,一次比一次的戏份多,演技也更好。

记得04年堺雅人饰演的新选组的山南敬助之死和08年同样由堺雅人饰演的德川家定之死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16年真田幸村之死也很感动,叔也老演这种悲情人物。今年高桥一生的小野政次之死也可以与堺雅人相比较了。

先预定一下今年日剧学院赏的最佳男配角,相信高桥以后能成为堺雅人一样的优秀俳优,要是有朝一日能主演一下大河剧就好了。

自娱自乐吐个槽都有专家出来操心别人什么都不懂,要教日本战国史以及科普大河剧的亲请您多支持收视率不要来我帖子自我满足!可以认为我的影评烂,但就别为了我的知识面操碎您的心了呗。

看过的大河剧真的很少。除了《笃姬》和《大奥》唯一的时代剧大概就是《信长协奏曲》了。但是笃姬和大奥与女城主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笃姬和大奥的世界里女性的使命更明确,而在《女城主直虎》里,就有点莫名了,但又不同于织田信长,信长想的是一统天下,但直虎想的又相对简单,只要守护井伊就好!所以看到20集还没发现信长打过来的我内心只能如此觉得:信长你的动作是不是太慢了。【是!知道了知道了知道织田信长不会打过来了,我看过的男主时代剧就只有信长协奏曲,不拿唯一有对比的信长吐个槽,教授级别的你们怎么来自我满足!】

讲道理,看到20集最让我有共鸣的是直虎和直亲夫人俩人在井边数落直亲是多么虚伪这简直就是前女友与前妻对渣男的吐槽啊!两个水火不容的人在这一瞬间化敌为友了,多么和谐多么神奇!

当然了,这部电视剧支撑我看下去的还有一个动力就是柴姐和影帝这个Cp,对,我没有忘记伽利略Sp里他俩那一闪而过的Cp感,所以,我一定要在大河剧里再一次燃起我的Cp魂,虽然我觉得结果可能不会太好。

最重要的是,菅田将晖饰演的虎松如果再不登场,我真的就觉得这个大河剧就是成天教大家种棉花发愁但马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这种家庭伦理剧了。

以及,真的就是家长里短太多很像晨间剧呀,难道还不能让人吐槽?就像我把影评摆在这,觉得不好的人不也照样可以随意吐槽么。

《前目的地》观后感


《前目的地》观后感

云飞扬2046

在看《前目的地》之前,没有去搜索相关内容,只是因为本片是本届金爵奖入围影片唯一的科幻题材。正是因为如此,直到酒吧里他遇到她之后,她给他讲故事,我才发现原来如此。这不就是那部恶搞时空穿梭因果律的经典故事吗?当代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罗伯特海因莱恩的着名小说《你们这些还魂尸》,迈克尔彼得斯派瑞兄弟编剧并导演的本片,毫无疑问便是改编自这个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并不适宜在即将观看电影前阅读,最好是在N年前,这样对于电影剧情便是此曾相识,若有若无的印象最好,就好像还魂尸的状态。

伊桑霍克饰演一名时光旅行特工,他秘密穿越时空去阻止那些杀手和恐怖分子将要实施的罪行。他有着高超的技巧和精确的执行力,以保证自己在不同时空中不被抹去。然而,当他在1969年以酒保的身份掩饰时,遇到了情感作家未婚妈妈约翰,他们开始打赌,他讲了他还是小姑娘简开始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她从一个被抛弃的孤儿、应聘宇航员服务站女性成员未果、在补习学校读书并遇到爱人、意乱情迷之后被始乱终弃、剖腹产之时被发现是双性人、大出血子宫被切除被塑造为男人、为谋生成为情感小说作家,直到在酒吧遇到你。

代言人义愤填膺,表示可以帮助他找到那个坏男人,他们一同回到过去。本片的故事线和时间点开始进入紊乱状态,每个时间点的人物都失去了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一言以蔽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大终极问题统统没有答案。回到过去的约翰,与过去的简相爱,他们是如此的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情比金坚、三观完全相符、简直就是转角遇到爱、命中注定我爱你,嗯哼,他们爱彼此就是爱自己,希腊神话里纳西塞斯的传说,从水中倒影变为现实,如同水仙花自恋般一样狂迷。代理人的时间穿梭机器又连续使用了几次,向前向后,每次都有一定量的穿梭碎片出现,每次都对大脑记忆力产生一定影响,每次回总部做报告之后都会被重新修订记忆。

聪明的网友,早就在我言不及义的复述中发现了真相,真相是残酷的,也是反讽、戏谑和恶搞的。这个时候,必须再解释下仅仅出现在原着标题里的专有名词:所谓还魂尸是指一种处于生与死的临界状态之间的活死人,即会走路的死人,与传说中的活僵尸极为相似,人类学家梅特罗在他的专着《海地的伏都教》中是这样描述还魂尸的:他能行动, 能吃东西,能听从对他说话人的指令,他甚至还能讲话,但却没有记忆力,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

伏都教原本是流行在西非加纳等地的一种神秘宗教,白人殖民者的贩奴活动把它带到了中美洲海地等国,从此这种原始宗教便逐渐在当地的黑人居民中传播了起来。伏都 (Vudu) 的意思是精灵,这一宗教是以崇拜蛇神,笃信精灵和巫术着称的。在伏都教的邪恶行为中,最令人毛骨慷然的是制造还魂尸。据说伏都教有一些秘密组织,在巫师收取主家一定数量的金钱后,便施法向指定的某个活人施以毒咒使其死亡,再对其尸体施以还魂术使之复活,将其变成无知觉、无意识而能干活、任由主人随意奴役和支配的活死人。

还魂尸的本意,充满着神秘、惊悚和怪诞,然而《前目的地》以科幻电影作为包装,外表看来很有些现代电影的表征。在看片过程的前四分之一,观众更关注的是穿越,以及判断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很明显,原着小说和本片故事便是一次为创意,看似精明强干的代理人或者深情款款的简/约翰,在每个穿越后的时间点都是还魂尸。

本故事最为吊诡的,关键在于对于穿越后的调侃、反讽和恶搞,简、约翰和代言人,犹如贪吃蛇,首尾相连,循环往复,从无中来,到无中去,正如电影中的台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对了,这也是从幼儿园老师和博士生导师都在问的话题,本片让观众更是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懂他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点的分身,本片的系列穿越时间线彻底无序,违背了一切时空因果律,任你再好的逻辑推演本领也搞不清一个人是如何与自己结合然后生下自己再等到未来去谋杀年迈的自己的!

这样一个故事,绝对是对《时间机器》、《终结者》、《回到未来》、《大话西游》、《时间隧道》、《X战警之逆转未来》等电影和小说的反动,从事实上告诉观众不要相信任何回到过去的穿越故事,爱因斯坦会告诉你这根本就不可能,无论时间机器的设置多么先进或者理论如何玄乎,只要回到过去,即便不参与任何改写历史的事件,只要观察都会影响过去,任何一个不存在的粒子都会彻底改变过去的宇宙绝对密度,失衡是必不可免的结局。

剧透既不可能,剧透会刺激观众发出新的疑问,那就是这么搞怪的电影,能够拍的流畅吗?观影效果舒服吗?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本片看起来很流畅,叙事张力也很足,不要害怕看起来杂乱。《前目的地》能够被上海电影节选入主竞赛单元,说明其开放性、多元文化价值所在。


爱在午夜降临前观后感200字


《爱在午夜降临前》观后感200字
《爱在午夜降临前》影评:当杰西遇上赛琳我不想用一堆琐碎的言语去形容这片子有多好看,从巴黎到维也纳到希腊,这对有情人经历十八年之后也总算花好月圆,做了夫妻,生了女儿,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在唠唠叨叨中开始往结尾去走了。这期间,我同样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对杰西的心态感动身受,他会把赛琳写在每一本书里,他嚼不透她,又迷恋她,她是他一辈子的主题,而这恰恰是赛琳不太接受的地方,她总是怀疑他写的人物不是她自己,而是另一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被丈夫不停意淫着的女子。这种甜蜜的猜忌与不信任,引发到后来就成了一场争吵。但是不得不承认,杰西找了一个比他有趣得多的情人,她有幽默感,会逗他笑得像个傻逼,而这种幽默感在时间的洗涤中越来越亮,最后成了钻石。

电影《爱在日出破晓前》观后感


电影《爱在日出破晓前》观后感

我向往它吗?如果可能,我希望拥有这样一段仅维持了一天的浪漫情缘吗?关闭播放《before sunrise》的的窗口后,我脑海里浮现了这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维也纳、一日游、一见钟情、柏拉图式的聊天、一夜纵情、没有留下电话地址、相约未来这样的一场邂逅,在我看来太像一个五彩瑰丽的、不切实际的梦境了。这个梦太疯狂了,充满了激情、欲望、冲撞和试探,让人兴奋喜悦的同时,也伴随着惴惴不安的害怕。这场梦的进行,需要自信果敢的冒险精神而我啊,心里的自我设防是那么固执,无疑会减小碰见如此浪漫邂逅的几率况且,这样梦幻的一日情缘,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before sunrise》,中文译名《爱在黎明破晓前》,讲述了一位巴黎女孩和一位美国男人在维也纳游玩了一天的故事。塞琳和杰西,在火车上邂逅,相谈甚欢并一见钟情,于是约定同游维也纳,第二天便各奔东西:他要转机回美国,她则继续搭下一班列车回巴黎读书。

在维也纳这座艺术气息极强的优美城市,他们播撒下点点滴滴的交集,串联开一个个小故事。他们在大桥底下,和两位话剧演员相互调侃,在真言谎话间愉快地拿到了两张话剧门票;他们在露天咖啡厅碰见了算命的巫师,争论巫师是骗子还是神算;他们在僻静的街角遇到了一位流浪诗人,让他用奶昔一词作下诗歌,并于此进行了第一次争吵在公墓旁,他们探讨生死和灾难;在教堂里,他们讨论着赎罪和人性;在公车上,他们玩着真心话的游戏,探寻着对方的故事;在摩天轮里,望着灯光璀璨的夜景,他们情难自禁,拥吻在了一起交流日渐深入,他们的思想愈发契合;一次次争论,让他们放下了自我保护的武装。他们理性地约定再不相见,惟愿在彼此心里都存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他们是柏拉图之友,聊天的话题天马行空,从宇宙、生死、法西斯主义到男女关系、感情经历和家庭环境;他们的身体相互吸引,终于在那一月色安详的夜色中冲破了禁忌。经过一夜的激情,杰西和塞琳更舍不得对方了。在火车开动前的最后一刻,他们匆忙约定,半年后于原地相见。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如流水般顺畅肆意,如行云流水的文章,不拖沓,巧笔一挥,留下些许温暖和想念。影片中,维也纳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友好的人文风俗,让观影的我们惬意享受又漾起一丝温情。里边的音乐柔美而温和,使影片充溢着暧昧的气息和淡淡的忧伤,就好像杰西的眼神、塞琳的微笑那样,让人久久徜徉其中、不能忘怀。

看完电影后,可以发现,语言对话、交流沟通,在杰西和塞琳渐行渐近的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维也纳边走边聊,塞琳说她的父母是愤怒的一代,他们找得到攻击的对象是政府、是教条、是冷战思维;而她自己,却找不到对手是谁,只能空虚、落寞和不知所措;杰西说人们在技术的帮助下节省了很多时间,却不知道应该将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他们只是不断地去工作,没有想过去寺院里打禅;塞琳说迷失、痛苦或罪过让她着迷,她有时会觉得自己垂垂老矣,我的生活就像是一位老女人的回忆;杰西说他的确希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有自信承担得起这份责任,但我知道,我自己更希望能为某一事业而奋斗终生,甚至是死亡。而不是那亲密和甜腻的关系。

一次次对话,一次次思想的交锋、感情的碰撞。犹记得杰西曾说过:爱情是两个孤独的旅人逃避现实的途径。这句话我并不认同,因为我觉得爱情本是现实的一部分,遇上了爱情,我们的现实将更加完整、踏实,而不是与我们隔绝了。在我看来,杰西的世界观稍显悲观,他不承认世界上存在没有谎言的关系,因为他的曾祖母,在和她丈夫度过了一辈子的同时,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另一个人。杰西讽刺说:爱情就是靠谎言编织起来的关系。人总是会对别人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

我不否认,谎言是存在的,也许还是对关系有益的存在。但让人庆幸的是,我们都向往真实、纯粹,即没有谎言的状态。我不敢说人性本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向善而这,便是我们得以对别人抱有罗曼蒂克的幻想的理由所在。

记得在一巷口里弄里,塞琳无奈地对杰西说:若真有某种魔法的存在,我想,它一定产生于对沟通和理解的不懈尝试之中虽然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听了塞琳的话,我内心不由地感到悲伤。因为我们不理解对方,所以我们需要相互沟通和交流是的,这是真理但我们谁能保证,在沟通和交流之后,我们就能真正的相互理解了呢?语言可以消弭误会,却也可能增添新的误会。

世上那么多独特的灵魂,谁不渴望被理解呢?我们不断说话、不断地交换着想法,为的就是让我们相互理解。我很喜欢塞琳最后说的话:但,有谁会真正在乎?答案一定在这不断的尝试中。是啊,我们不在乎在沟通的同时也将层层累积起新的误解这并不是最终的答案。最终的答案,是存在于那不懈尝试、不断沟通的过程中的啊。

维也纳一日游,他们在不断地言语碰撞中交流彼此的故事、观点,交换着彼此的灵魂,并相互怜惜,相濡以沫。他们用语言试探着彼此的过去,用语言确定着对方的情意,用语言丰富着这一日的见闻。在语言、沟通和交流中, 达到了相互理解。

加一个前缀的假设,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存在语言,如果双方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我是否能够对第一段的问题问答YES呢?我会放得下心理的防线,真心希望拥有这样一段浪漫的邂逅吗?我认真地考虑了下这个已加前缀假设的问题,我想,我还是会固执地选择NO吧。因为,即使存在沟通和交流,我还是无法辨析对方是否在撒谎。我无法证实或证伪:他的过去有否出现过无数次类似的搭讪或勾引。

最重点的是,我无法承受一日美好后终究离开的冰冷无情。人走茶凉,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一种悲伤。如果结局不是美好的,那么我宁愿故事不曾开始过。唯有如此,方不会有怀念的痛苦、纠缠不休的如果当时、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挂不舍。


爱在黎明破晓前观后感欣赏500字


《爱在黎明破晓前》是一部由美国、奥地利和瑞士共同制作的爱情电影,相信不少小伙伴们都已经看过了,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美国青年杰西在火车上遇到和他相谈甚欢的法国学生塞琳娜之间的故事。很多网友都对影片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在列火车上与人邂逅,相谈甚欢,你会与他下车吗?如()你选择不会,那你可能失去了一次浪漫的机会,是的,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会被骗,会受伤,但还有一种可能也同样会发生,也许你此生最大的浪漫或今生相守的爱人就在此出现,也许你从此再也无法忘怀,也许它将承载你一生最甜蜜的幸福感觉,当然,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就像过往的每一个夜晚。

让我们幻想一下若有那么个夜晚,像我们偷来的时间,我们借用人间的宝地,行神仙的快乐!一切都变得那么的可爱,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着招人喜欢的样貌、让人刮目相看的才艺,还有装满祝福的慷慨,我们的快乐像施了魔法,真的,一切完美无瑕。

但当午夜来临,灰姑娘的南瓜车马上要消失的失落、惶恐、不舍袭来,我甚至来不及抓住他手,他就那么的将一只水晶鞋留在了我心里,却消失在的我视线里。在他消失的那一瞬间,世界像静止一样安静,而我的心也随即转瞬即空。

清晨,干净的街道,温暖的阳光,静静的湖面已再与我没有关系,那里还有他的身影、他的笑声、他的话语和我无尽的思念想念奢念。

九年后,我们终会相遇,可谁能未卜先知,谁会知道没有他的每个夜里,遗憾和忧伤侵蚀着我的意识、思想和爱,我就那么的看着一切,心里默默的说,怎么都不是你。

半泽直树观后感(精选3篇)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所讲的情节观看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半泽直树观后感(精选3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半泽直树观后感 篇1

《半泽直树》读后感800字!

在书中一幅介绍书中人物关系的图谱中,半泽直树的名字下面用括号标注了一行字——精英中的精英,别说,半泽真的是担得起这个名号,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无论是在本部,还是被外派,还是作为外派职员还能与本部相抗衡而且还取得了胜利,我想这样的他会风光回到总部这不是板上钉钉吗?而且,如果以小说中的战斗力来讲,我很期待半泽坐上东京中央银行第一交椅的那一天(笑)。

回到本作,作为第三部的(大爽文),半泽被外派到东京中央银行的子公司东京中央政券,从第一页开始,就开始好奇半泽如何大“杀”四方,重回本部,而这一切,就要从一桩企业收购案说起。

人际关系的派系分明、尔虞我诈是一定的,多方势力的鱼龙混杂、敌我难辨是一定的,以为胜券在握却遭反戈一击的滑铁卢也是一定的,还有,半泽只要认准了就一头干到底的拼劲与狠劲更是一定的。一直很喜欢半泽直树系列,不仅仅是因为魔挡杀魔的畅快,也因为作者的商战知识真的是很扎实,读完书,能学习到很多不曾了解过的新事物。一桩收购案,旁观者看着不过是新闻上的一个标题,底下确是暗流汹涌,为了自救而收购,为了生存而反收购,操控股票,临阵倒戈,更别说还有幕后黑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光是想想这一趟浑水就让人头皮发麻,半泽愣是从中理出了一条明晰的主线,你玩截胡的把戏,那我就做黄雀背后的猫,哪怕你是我的大老板。就这样,加倍奉还的半泽把上一部明明是大功臣却遭贬谪的闷气加倍奉还,班师回朝!

而作为本作的副标题“迷失一代的逆袭”,我想在读完后,大家一定也会有很深的体会,书外的很多年轻读者,不也是迷失一代吗?好在是在小说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森山幸运遇见了半泽直树——精英中的精英,近朱者赤,被感染着改变了许多,实现了精神与行动层面的双重“逆袭”,“要说能够改变社会的,那就是你们这一代了”,半泽把接力棒交给了新世代的年轻人,也是书外的每一个人,构筑一个“实事求是”的社会框架,抱怨是正确而必须的,但是光有抱怨充当一个旁观者那就是大错特错,要行动起来,要像半泽那样,认准了心中的正确就义无反顾!

明明是一篇大爽文,却爽的这么有内涵与深度,怪不得小说和日剧都在日本这么火爆,说起来,真的是越发期待日剧的播出了。

半泽直树观后感 篇2

《半泽直树》读后感2000字!

半泽直树系列至今为止最新的第4部在留下遗憾和希望的情况结束了,通览全书,这是全系列格局最庞大的一部,不仅仅单纯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博弈,还牵扯到了政党和内阁。在这么庞大且复杂的关系之中,如何把故事讲得丝丝入扣的同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极需功力。

池井户老师用了《银翼的伊卡洛斯》作为标题,实际上已经把本作的主题非常恰当地说明清楚了,甚至一整个事件都是伊卡洛斯神话的现代版本。在这个主题框架的限定之内,老师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逆袭剧本。

伊卡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相传他被关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上。为了离开小岛,伊卡洛斯在身上装上翅膀飞离了小岛。飞离之后他不愿意再停下来,最终,因为飞得离太阳太近,翅膀上的蜡被太阳的高温所融化,结果伊卡洛斯本人也掉到海里淹死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伊卡洛斯能够离开小岛,得益于他的翅膀,可最终死掉也是因为他的翅膀。

回到本作《银翼的伊卡洛斯》,“银翼”当然是指帝国航空,借着这个翅膀一直企图不断向上飞翔获得更多利益的“伊卡洛斯”非常明显就是作品中的进政党一伙人、东京中央银行中的旧T(东京第一银行)一派。

进政党希望借助推翻前执政党提出的帝国航空重振计划,快速获得国民认可,其中白井亚希子国土大臣更希望借助这一举动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而白井私下成立的帝国航空重振特别调差委员会负责人乃原正太也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压迫银行削减帝国航空债务完成重振计划,让他的名声一骑绝尘。旧T一派则是要隐藏合并前的一大堆问题贷款,打算顺着政府部门要求完成对旧S(产业中央银行)的打压。

但是随着帝国航空重振计划的发展以及以半泽直树为主的反对削减债务派的介入,这一帮人的计划全都变成了破灭的肥皂泡,所有人就像跳梁小丑一样落得了一败涂地无法再起的下场。读者看到这样的结局,不会对这些人有任何同情,反而拍手称快。

在这一部的开篇就用序幕形式交代了一个名叫牧野志的自杀男人的遗书,这个情节一直到全书后半才慢慢揭开它的幕帘,读者甚至由于前半段精彩的逆转剧而忘了还有这件事存在。而在本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抛出了东京中央银行董事纪本原来早就和进政党魁首箕部有所关联,进一步由律师乃原扯出了东京中央银行的前身旧T的肮脏往事,并顺利和序幕联系了起来。纵观全书,东京第一银行行长牧野志是真正可怜可恶之人,他有着银行家的热情,但又由于无法回避的问题贷款无路可走。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在位期间为了自己银行的发展和利益,对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最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能借自杀来试图中断连接,这本身不就是牧野志作为银行家的失败之处吗?

同样,半泽直树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在事件中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不仅要对抗银行内部的派系斗争,还要抵制来自政府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回避,选择了最艰难的直接对抗的方式来面对。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描写让我记忆犹新。第四章半泽拟好了拒绝接受放弃债权的文件后,给后藤部长看,有一句对环境的描写“阳春三月的午后,整个部长室都沐浴在和煦的艳阳之下。”当时半泽面临的困难是整部作品中最大的,随时可能背负着让东京中央银行的信用完全丢失的风险。这个温暖的句子出现在这里,似乎也是给面临极大困难的半泽安慰,同时带给读者还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感。“如果我们故意把歪曲的结论提交给董事会,那就是对我们自身存在价值的否定。绝不能为了谋生的五斗米而做出歪曲结论的事情来。”正是这种觉悟,屡次让半泽直树在绝境中突现生机。

当然,在第4部中,东京中央银行检查部的富冈和行长中野渡,甚至是金融厅的黑崎都在本作中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富冈和中野渡体现的是正直银行家的形象,敢于担当同时又有勇有谋,这两个人的形象比前几部更加丰满,也侧面明确了第2部结尾中野渡行长下放半泽是一种类似让富冈担任暗中调查官的举动。而黑崎真的是一个惊喜。半泽和黑崎在这一部一开始的那些互相对峙的场面竟然都是障眼法,作者在最后把黑崎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对半泽惺惺相惜的好对手,他们之间的默契真的让我大吃一惊。这个有着猥琐形象的男人突然之间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作为全系列的绝对主角半泽直树,这个角色通过四部作品完成了很大的成长。第4部完结之后半泽的形象和第1部相比已经完全不同,把原来给我的那种睚眦必报的个性完全摆脱干净,成了持续与不公义进行抗争的正义之士。半泽形象的转变是一个逐渐向上的抛物线,第2部中一点点扭转了第1部中半泽表现出来的那种黑化的倾向,塑造成为真相拼命的英雄。而第3部中虽然对抗东京中央银行是有一点针对的味道,但并没有着力在加倍奉还,甚至在最后关头还是想着给证券部门一个机会,更多地体现了其心中善良的一面,毕竟英雄不能仅靠着以牙还牙。第4部通过和中野渡的深入接触,更进一步成长,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企业和大众,而和庞大的敌人战斗,其人物弧光基本圆满,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领航员。

看完了3、4两部小说之后,如果让我来改编日剧,第3部的内容只需要占前1/3,后面用2/3来完成第4部最后的大高潮。第3部在关键时刻是靠着森山找到了杂技集团的死肋,半泽才能在最终完成了逆转,因此森山一角的演出在这一部里面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改编上也觉得应该在后半部门增加森山的演出,毕竟如果上半部分的重要角色用完即丢也太浪费了。第4部的剧情本来就有点按照剧本模式来写的,很多悬疑和紧张感的设置基本不用太变动,让我好奇的是这些新角色的选角究竟能不能很好地符合读者的印象。还有一点,小说中一直出现没有妻子小花,但是日剧中已经明确上户彩继续出演小花,让我非常期待未来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播放的这部剧集。

最重要的是,我是那么希望池井户老师能够借着日剧的播出,再次执笔关于半泽直树这个银行家的故事。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半泽直树观后感 篇3

昨晚终于看完了半泽直树的结局...

虽然只有十集...但是每集的内容都是那么紧凑...那么紧张...

绝对称得上是今年人气最高的日剧...

.

除了戏剧情节的好看之外...

半泽直树这个男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第一是他对工作具有使命感的态度...

半泽常说作为一个银行家...就必须有应有的使命感...帮助弱小企业...

他在大家都为了一己私利而将白变黑将黑变白无道德无底线可言的银行中...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一份微薄的使命感...敢于与比他大的部长...常务...甚至是行长对抗...这样的一份执着与坚持值得让人敬佩...坚信人性本善的半泽在履行银行家职责的同时仍然坚守着普世的道义...半泽就是一个不卑不亢不屈不饶的人...

.

第二是他对工作认真执着的态度...

为什么这部戏会让人觉得刺激...是因为在戏中每到最后的关头...最危险的时候...半泽总是能找方法解决问题...最后把问题化解...总觉得没有半泽解决不了的问题...半泽对工作的认真...对工作的执着总是坚持到最后一秒...半泽就是这样一个认真执着的人...

.

第三是他与渡真利、近藤之间的友谊...

什么叫男人之间的友谊...我之前不知道...看完半泽直树之后完全明白了...每次半泽有什么问题...出现什么情况...渡真利都会用尽一切办法帮助半泽...而每次近藤遇到困难...半泽也是这样帮助近藤...并且鼓励近藤...让人感动的是...最后近藤因为自身的原因不得不背叛半泽...让半泽陷入困境...但半泽却没有责怪近藤...反而原谅近藤...并且仍然相信近藤...因为半泽认定了渡真利与近藤就是他这辈子最好的兄弟...男人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干脆利落...一起做大事...我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为什么半泽能拥有两个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好兄弟...是因为他也愿意为朋友为兄弟赴汤蹈火...他用怎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也会用怎样的态度回报他...男人们之间的友谊往往更让人感动...

.

第四是他对妻子的那种温柔与爱护...

不管在职场上半泽是多么的犀利...或是遇到困难时多么的烦恼与落魄...回到家当妻子打开门的时候...半泽总是能以微笑相对...吃着妻子做的饭菜...跟妻子讲述银行发生的事...有时还摸摸妻子的头...告诉妻子一切都会没事的...在家里...半泽就是这样温暖...就是这样让人安心...半泽的妻子小花也同样让我觉得感动...跟随丈夫不停的调职不停的搬家...面对丈夫因工作没有时间陪伴旅游...因为丈夫工作的关系家里被搜查搜翻了天...小花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体谅与包容...在结局...半泽告诉小花可能又要被调职...小花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体谅与理解...甚至以自己微小的绵力接近常务的夫人...希望能帮到半泽...最终就是因为小花看似微小无用的情报成为了最关键的突破口...帮助了半泽...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成为像小花那样的女人...做到对丈夫体谅包容与理解...

.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勇往直前》观后感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