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

近期,昭苏县地税局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了《正道沧桑》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共50集,每集只有短短15分钟,片子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用词条式的表达方法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1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通俗易懂,意犹未尽,这本纪录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

看了这部记录片,让我再次觉得人类历史的发展绝对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的。只有人民群众产生了渴望,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影响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程。

当年马克思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他通过苦心研读划时代的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的辛苦钻研,他所著的《资本论》是文明史上的历程碑,为我们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知识和思考基础。

同时,他的人生也启发我们,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我国处在色还会主义发展初期,更需要我们每一代人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美德,热爱学习,艰苦奋斗、热爱祖国、乐于助人!

我们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陪伴着我们一起奋斗的还有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人,奋斗在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只要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篇二】

节目播出两天来,在密云全县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纷纷表示,该系列片通过“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诊断”的形式,讲述了社会主义500年中一个个核心人物的完整故事,让更多人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同时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民族复兴之路,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数百年来,国王一得瑟,议会就拿这个说事,搞得国王查理一世不胜其烦,干脆解散议会,自己玩了11年。《大宪章》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英国政治文件都有一个功能,如果议会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就拥有了“抵抗暴君”的权力:既然你查理一世掀了桌子不谈了,那就别怪我们兄弟不客气,甩开膀子干吧。1649年,在“光荣革命”中,查理一世被光荣地砍掉了脑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2篇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一)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伴随着那充满激情、响遏行云的歌声,我们沉浸在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乌托邦岛上,英国人莫尔在苦思冥想,为何会发生"羊吃人"的悲剧,怎样才能人人平等;太阳城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黑暗中顽强不屈地寻找光明,如同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叛逆贵族圣西门,为了探索真理,毁家破产,义无反顾,由显贵变成战士,由阔商变成穷人;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异想天开,大胆进行"法郎吉"试验,创造了"和谐社会"最早的雏形;美国印第安纳州,欧文呕心沥血,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电视片就这样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大胆实践。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刻而精到的诠释。并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等形式,全面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宏伟历史画卷。

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其所谓"大道",即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历史不仅蕴含着人类的"大道",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将会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兴替得失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深入回顾,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电视政论片佳作。

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赫然刻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亿万人民群众同样需要认识自己,即要认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在干什么,该怎样干。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被困难所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不为各种流言蜚语而心神不定,不因暂时的低谷而惊慌失措,《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这部电视片以翔实的史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还将继续走向远方,我们的事业是人类最宏伟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以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来励志,以艰难创业历程中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为楷模,将有助于我们明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激励我们为完成历史使命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并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说,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挖掘提炼,艺术地再现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既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发展、气势如虹,也毫不掩饰地记述了我们曾走过的弯路、付出的代价。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一方面发扬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坚持被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不再重犯过去犯过的错误。我们就能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完成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写下21世纪的辉煌篇章。就像该片主题曲所唱的那样:"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条路越走越阳光,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二)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

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列宁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啊!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合历史要求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总要代替过时的旧事物,不可阻挡地为自己开辟出前进的道路。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螺旋形上升、波浪似发展,走着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性的曲折,局部性的倒退,都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过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在英、法等国还是都发生过封建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种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的伟大革命。它诞生以后必然会遇到一切剥削阶级的拼死抵抗,再加上缺乏经验,人为失误,所以出现一些波折是不奇怪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总规律、总趋势。所以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个事实,为邓小平同志的预言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明。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汇总篇


【第1篇】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采用的历史叙事涵盖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设想与探讨、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的成功直至苏东剧变、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当代的发展,内容丰盈,气势磅礴,思想厚重,形态鲜活。

继北京卫视黄金强档播出后,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又于近日开始在中央二套晚八点热播。系列片分六个部分、总计50集,生动地再现了500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西方到东方,从一国到多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论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系列片采用的历史叙事涵盖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设想与探讨、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的成功直至苏东剧变、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当代的发展,内容丰盈,气势磅礴,思想厚重,形态鲜活。系列片对人类社会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历程做了精彩呈现,并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做了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预测。系列片一经播出,即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社会主义产生于人们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无情批判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据马恩理论,资本主义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达到鼎盛,然后逐步走向衰亡。而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政至今尚不足百年。其鼎盛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并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鼎力之势。然而在70余年后的1991年,社会主义强国苏联轰然倒塌,除了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诸国,其他社会主义均选择了西方“自由民主”,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这被西方学者视为资本主义的重大胜利和共产主义的失败。著名日裔美国学者福山甚至声称“历史的终结”,即西方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第2篇】

继北京卫视黄金强档播出后,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又于近日开始在中央二套晚八点热播。系列片分六个部分、总计50集,生动地再现了500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西方到东方,从一国到多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论证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产生于人们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无情批判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据马恩理论,资本主义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达到鼎盛,然后逐步走向衰亡。而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政至今尚不足百年。其鼎盛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并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鼎力之势。然而在70余年后的1991年,社会主义强国苏联轰然倒塌,除了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诸国,其他社会主义均选择了西方“自由民主”,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这被西方学者视为资本主义的重大胜利和共产主义的失败。著名日裔美国学者福山甚至声称“历史的终结”,即西方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系列片采用的历史叙事涵盖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设想与探讨、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工人运动在欧洲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的成功直至苏东剧变、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当代的发展,内容丰盈,气势磅礴,思想厚重,形态鲜活。系列片对人类社会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历程做了精彩呈现,并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做了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预测。系列片一经播出,即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纪录片观后感


【观后感1】

不久前,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在央视和北京卫视同步播出,并配发书籍和DVD同时发行,使我们得以完整观看或阅读,形象而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细细品来,本人对其中几集感触极深。开篇第一集的《乌托邦岛》,其中篇头的解说词被我重放了好几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一直引以为豪!中国的发展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的成就——这份完美的答卷也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第六集以《哲人转身》为题,生动地介绍了从哲学领域里开始的这一伟大革命。19世纪40年代,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学说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她甫一诞生,就立刻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巨大威力和无与伦比的思想魅力。与此同时,她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曲解、非难和挑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她是时代的产物。逐集看来,这部巨作是一部强大的理论和实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增强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纪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篇一】

从系列片内容看来,古代中国人的“世外桃源”早于西方人对“乌托邦岛”、“太阳城”、“法郎吉”美景的幻想和勾画,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更早提出者,但很不幸的是它却被长久停留在文人诗情画意的原始空谈层面上,被世代中国人一笑置之,束之高阁了。其情形如同火药被长久停留在鞭炮的水平上、火箭被长久停留在烟花的水平上、指南针被长久停留在阴阳先生手里骗钱的道具水平上、风车被长久停留在走马灯的水平上……中国没有出现旧式富贵人像西方的“欧文”那样在英国成功探索遭遇挫折之后,还能够呕心沥血,倾其全部私有,跑到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更没有过大批旧式中国人闹出具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色彩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西方,不但有人能够提出一些空想性的美好东西,而且还会有人顽强、执着地忘却自身的“现实”,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美好的东西,甚至能够像建筑师一样脚踏实地,一步步积小成大地完善自己的空想,使其成为可以论证可以操作的理论、以至于非要不顾一切做具体的试验和实施……那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人还在监狱里,记录他思想的文字却能够传出高墙,出版成书,并且公开发行。这与“极为理性”地暂不实行过于超前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西方国家,却还能够大体上允许马克思主义继续传播几乎是一脉相承。在当代,即使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举复辟了资本主义,西方中上流社会的精英群体,也没有像中国部分“精英”这样激烈、无耻地否定并且长期围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制度;当代西方在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方面,照样出现了中国亿万富豪群体中出现不了的比尔.盖兹、巴非特等人物……这些也许只是东、西方民族文明内涵根本不同的外在表现,可见西方民族的文明内涵显著不同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应该正视历史事实,联想并且认真找出自身的根本问题。

本系列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历史事实,这就是西方教育所取得的重大成功。西方学校教育是从集体化的教会学校演变而来,重来就有重视学生信仰教育上的“传道”,从世界观、人生哲学、人生目标等方面培养学生较好精神状态的优良传统。从系列片中几位执着倡导、追寻“空想社会主义”的人物,直到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再到把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列宁和斯大林,大都是当时西方社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富人。与他们同时代在自然科学技术上艰辛探索、大力宣传普及、并且及时转化成先进生产力的人群当中,属于中高级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官僚者,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这类很生动很显著的社会事实说明,是西方较为良好、进步的系统教育内容和形式,才造就出了如此众多具有良好甚至高尚精神品格的优秀人才,以及广泛而辉煌的历史事迹。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观后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观后有感1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在北京电视台开播后,以强大的历史穿透力震撼着人们的视觉,更震撼着人们的思想。500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段啊!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社会主义不就是一两百年的历史吗,这五百年之说是从何讲起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正道沧桑》第一集“乌托邦岛”在讲述了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写作《乌托邦》的经过和这本著作的核心内容之后,已经做出了回答:“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就是说,电视政论片《正道沧桑》中所说的社会主义500年,是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这样讲,有什么依据和意义呢?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经过认真深入的讨论,得出了以下广泛认可的共识,即: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俄国诞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是社会主义运动,这是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后工人阶级兴起的解放运动,至今有了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三是社会主义思想。这里讲的社会主义思想,当然首先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同时兴起,互相作用,其留下的历史轨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界限不可能像实际运动那样具体可观,截然分明。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贡献有多大呢?《正道沧桑》第三集《叛逆贵族》在讲到圣西门的时候指出;“圣西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第一个提出社会阶级划分的思想,第一个提出按照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第一个把‘满足人民需要’视为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第一个用历史的观点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他还提出了资本主义只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在未来社会对人的管理将代之以对物的管理。这些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然情况是这样,电视的编导把空想社会主义也纳入到“社会主义500年”的框架之内,使人们在历史发展的对比中认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之所在,应该说是采取了对历史负责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篇一】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是一个很好地创新。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方式。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观后感(1)

第一集《乌托邦岛》首先讲述的乌托邦一词的来源。严复在《天演论》中将其翻译成中文,首创乌托邦一词。乌托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同时它又是完美、空想和追求的代名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而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会主义起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提出了公有制。乌托邦这个在我之前看来是浪漫自由的代名词,却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息息相关。我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社会主义从思想萌芽到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这段沧桑岁月,为变革新的社会制度,人类进行了哪些探索,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是什么让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先驱们在一贫如洗甚至锒铛入狱的条件下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为此不懈的与宗教、皇权做斗争。

第二集《太阳之城》讲述了自由思想者托马斯.康帕内拉的一生。25岁开始进入监狱一直到老态龙钟。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阳光对他是奢侈品,但是仍然坚持完成《太阳城》,呼唤光明和新世界的诞生,他的精神支柱是那个代表光明和希望的太阳,是来自于挣脱黑暗的强烈渴望。我觉得康帕内拉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相对布鲁诺来说的。最少他还有机会著书立著,传播他的思想。康帕内拉叙述的太阳城的居民是穷人又是富人,他们不为财富所奴役,认为劳动光荣,劳动有益健康。这些观念如今看来是多么的正确,感谢伟大的先驱们带给我们这些思想,让后来人受益无穷。

第三集《叛逆的贵族》说的是克劳德.昂利.圣西门的故事。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的改变,下层社会的人们不再沉默,发出了变革的声响,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圣西门一直在研究人类理性的进程以便为将来改进人类的文明而努力。圣西门通过给拿破仑写信没有得到回应认识到建立一个新社会,建立一切人民都要劳动、一切特权都要铲除、人人都将得到幸福的社会是无法通过皇帝建立的。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社会的改革同样如此。看完这集我脑海中一直回响他的一句话:如果脑袋里有颗子弹,我还能思考吗?也许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个时代我们周围没有动荡,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的大脑已经懒惰了,已经很少去思考了。每天在代码和文档之间游离,我们的脑中没有子弹,能思考吗?会思考吗?

2018年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观后感


全片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理论史实变得让观众乐于接受,让全国观众从中了解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2016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观后感1】

近期,昭苏县地税局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了《正道沧桑》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共50集,每集只有短短15分钟,片子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用词条式的表达方法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1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通俗易懂,意犹未尽,这本纪录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

看了这部记录片,让我再次觉得人类历史的发展绝对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的。只有人民群众产生了渴望,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影响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程。

当年马克思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他通过苦心研读划时代的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的辛苦钻研,他所著的《资本论》是文明史上的历程碑,为我们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宝贵知识和思考基础。

同时,他的人生也启发我们,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我国处在色还会主义发展初期,更需要我们每一代人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美德,热爱学习,艰苦奋斗、热爱祖国、乐于助人!

我们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陪伴着我们一起奋斗的还有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人,奋斗在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只要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2016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一集观后感2】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一)

20**年5月6日起,北京卫视、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播出《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50集电视系列片。理论、历史、现实,巨大的冲击力,令人在观看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许多感想。

感想一: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传媒手段,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大众传媒载体,一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渠道(报纸、书籍、 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二是指使用媒介工具、手段的专事传播的机构,诸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广播电台 、影视制作单位、互联网站等等。当下,我们正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媒体融合态势。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

以电视为例,自20**年以来,中国各城市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基本维持在3小时以内。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播放视频内容的终端范围扩大,传统电视观众被分流。尽管如此,2011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是166分钟,20**年,达到169分钟。

从观众规模来看,20**年平均每天有74.5%的人收看电视,20**年每天有68.4%的观众收看电视。20**年每个电视忠实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36分钟,20**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47分钟。收视量在增长。晚间收视高峰为19:00-22:00。其中央视在19:00---20:00收视最突出,省级卫视则在20:00---24:00。

再观网络。2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NIC)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至20**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2.1%,手机网民4.2亿。

50集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于5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19:50、北京卫视22:15播出(期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1集,每集15分钟),与此同时,在传播上,制作全媒体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载体,宣讲家网、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优酷网等网络媒体同步播放,此种媒体融合态势的播出,有助于强势传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感想二: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是成功的关键。《正道沧桑》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首都社科理论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创作,吸纳了全国近百位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在片中为观众解疑释惑。该片由专家学者写理论、编辑记者写故事,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将一部跨度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电视系列片搬上了屏幕,与广大观众见了面,这是传播机构的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的结果,是成功的关键。纵观如今许多成功的省级卫视,多是采取了或与国外机构合作、或与企业合作,电视与网站合作、宽频、移动——三频融合,互相借力,实现共赢。平台资源相互嫁接,创作更多更好的令广大受众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大有作为。

感想三:内容与形式统一达成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方式。从内容上讲,这部电视系列片讲述的是社会主义思想史,讲述的是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讲的是社会主义500年的艰辛探索和发展实践。突出了道路的抉择。同时,以事实为根据,充分说明我们今天的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可以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进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也是“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又采用了不同以往电视片的形式,而是采用“具象化”和“词条式”的表达方式,具象化讲故事,突出故事性与知识性,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这也是《正道沧桑》容易被受众接受的重要原因。

大众传播的功能分主要功能和次功能,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次功能为娱乐性和功能性。电视观众是娱乐内容的消费者。今日中国,高雅精英文学和大众消费文化共生存。传媒政治具有六大特征:科技政治特征、文化政治特征、公共政治特征、软政治特征、多元大众主体政治的特征、国际性政治的特征。受众对节目内容、节目形态等方面提高了心理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讲好故事,推动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正道沧桑》是一个很好地创新。

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故事,要尊重事实。新闻传播在近代中国一落地生根开花就突出了宣传教育性。但是长期以来的单向性,使之效果较差。当下的新闻传播更注重遵循传播规律。新闻报道最讲究的是:“用事实说话”。这分两个层次。一必须是事实,这是基本要求;只能是事实,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二是指报道者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但只能通过事实来体现。根据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外界对一个人的态度上的影响可以通过说服、感染和暗示来产生。在许多情况下,感染和暗示比说服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感染和暗示是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进行。通过大量的事实来感染受众,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来暗示某种意图和倾向,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正道沧桑》就体现了这样一种选择。它每集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基于史实,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集权威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客观地述说,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带着受众以今天的观点来理解500年,力争对500年社会主义进行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系列片是一个很好地创新。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方式。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二)

近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 年》在电视上开播。为响应党支部的号召,我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积极收看了该片。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全面生动、深入浅出地帮助观众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它较好地把社会主义500 年各个阶段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用生动的画面、多彩的背景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完之后,我的感触颇多,下面具体谈谈我收看该片得到的一点感悟。

这部电视剧以500 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按照“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论断”的形式,通过讲述一个核心人物的一个完整故事,用词条式的表达方法集中说清一个理论观点。该片基于史实,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诠释。

自1516 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 年的历史。500 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真正擎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两位先导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开始为他们的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中国人民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在这短短的几百年间,社会主义从一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人们对美好幸福的渴盼和期望中终于来临,他的出现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影响,它使整个世界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给人类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社会主义必将取得成功,迎来新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要求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该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鲜活史实,雄辩地说明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前进方向;并有力地批驳了各种泼向社会主义的污水。该片是理直气壮的辩诬之作,大义凛然的正名之作,用事实说话的拨乱反正之作。实现当前“中国梦”就要求我们,不能躺在一时的功劳簿上裹足不前,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人民的梦”。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三)

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在北京卫视和北京新闻频道热播,随着电视的热播,网上对该片的评论也是热火朝天。以史为鉴,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实践,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印象深刻的是,系列片第六集《哲人转身》讲述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不懈追求中“转身”创建科学社会主义,从而深刻改变人类思考方式和生活。那么,影响科学社会主义发轫的是怎样一种“转身”呢?

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活“转身”。富裕律师家庭出生的马克思和出身纺织实业家族的恩格斯,放弃了富裕、有前途的社会地位,主动到工人阶层和穷苦民众中去,体味悲惨生活,鞭笞资本血腥。他们走的这条红色之路,比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坚实,也与之前的生活决裂得更彻底。他们追寻真理的脚步,没有在物质和名誉面前停留。历史由此少了两位知名的律师和能干的实业家,却多了一对并肩而行的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领袖。

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年代,社会精英普遍惊叹于生产飞速发展和财富的惊人积累。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却超越了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他们关注劳动者的贫苦,关注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尖锐地指出“资本每个毛孔都带着血”。20余岁的他们从“转身”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历史的前列,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历程。

如今,马克思、恩格斯为之“转身”前行的理论,在中国人不懈追求中开花抽穗,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成为现实。回望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追逐梦想而坚定“转身”奔向真知的历史,更能激励中国年轻人接力奋斗追寻“中国梦”。

《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


《社会主义有点潮》,当我从网页新闻上了解到这档电视理论节目的时候,眼前顿时一亮。因为当下,正值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革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约,导致西方社会迟迟走不出困境,而国内正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恰好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以前上学的时候,曾学习过一些社会主义方面的内容,但是那时候学得是课堂知识,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不够系统、深刻,我想,这个《社会主义有点潮》肯定能够大大深化我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马上就在网站上找到了《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视频,并认真的观看起来。第一集,介绍了托马斯·莫尔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目睹了英国圈地运动给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于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写作了《乌托邦》,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二集,欧洲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催生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三集,列宁在沙皇俄国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标志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其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苏联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但因为意识形态上防线松懈等原因,最终苏联走向了解体。第四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以后,党始终带领着全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五集,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指明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促使中国近四十年以来取得了西方一百多年才取得的成就。第六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中国梦的提出,一方面凝聚了大家的共识,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
看完《社会主义有点潮》,使我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视角下,全面、系统的了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和意义。社会主义不是空穴来风,他是一代代伟人、先贤深刻洞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坚持和发展而来的。理论指导了实践,实践也推动了理论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梦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实现全社会、全人类梦想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这个梦想。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更应该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