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2018年建党95周年纪念片大火种观后感4篇。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2018年建党95周年纪念片大火种观后感4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建党95周年纪念片大火种观后感一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正于全国各大院线热映。影片作为建党95周年献礼之作,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孙敏等众实力派明星联袂奉献。有“最帅军装男星”之称的白威,此番大胆突破,颠覆出演蓬头垢面的老农民。粉丝看后纷纷表示“完全认不出来”,大呼“还我男神”。

《大火种》是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影片。影片区别于大开大合的历史正剧,以平凡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讴歌齐鲁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白威突破以往荧屏上“军装男神”和“荧屏硬汉”的军人形象,挑大梁出演男主角刘忠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不仅造型大玩颠覆,为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全程地区方言对白。影片拍摄时条件非常艰苦,白威更是被折腾的完全认不出。他坦言,以往的角色大都以军人形象为主,出演老农民还是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这个角色不论从心理上还是造型上,都有很大挑战,但现在觉得很值得。

白威凭借《火蓝刀锋》中战神向羽一角火爆荧屏,之后与吴宇森合作《太平轮》献出大银幕首秀,再度出演军中硬汉。此次出演老农民受到导演苗月力邀,白威大学毕业的第一部戏便与苗月合作,苗月不仅是白威的伯乐,更是白威演艺事业的见证者。此番再度携手,苗月导演信心十足,她对白威真实动人的演技赞许有加。白威表示,此次与导演合作更加默契,希望观众走进影院支持这部呕心之作

建党95周年纪念片大火种观后感二

《大火种》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根据作家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北京海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全国发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1)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仪式并为影片开机。

此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著名演员陈瑾等主演。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昔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2016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2)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在京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片根据山东作家铁流与作家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礼仪》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陈瑾领衔主演。

《大火种》故事的真实发生地在山东广饶。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其中的真义,百姓们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终于让革命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保存下了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导演苗月介绍,《大火种》的制作班底主要来自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天上的菊美》主创团队,影片前期筹备长达3年,从题材、表现形式到创作班底等都有周密的考量。苗月称,要拍好《大火种》着实不易,“一是影片的政治体量非常大。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党的政治性纲领,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拍好影片不容易;二是它的艺术体量大。因为影片要对老百姓当年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原因进行寻根,不光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还要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来表现,希望让80后、90后甚至00后们都能喜欢。”据苗月透露,他们选择了先为观众讲好故事,“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是从宏观层面记录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来折射山东革命的全貌,我们是将政治理念融在故事里。”

2018年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


2016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1)

作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开机,导演苗月,主演陈瑾和白威亮相。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的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

《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爱国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陈瑾饰演的女主角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她不知道风声早已走漏,省警察厅马厅长纠集一班人等在广饶只等瓮中抓鳖。敌人抓紧围剿,共产党员却依旧在各个农村活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

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群众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50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橱窗里的书感慨万千。

曾出演《校园先锋》、《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作品的陈瑾表示,这次她在片中扮演的是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丈夫是党员,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富有层次,这个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非常有挑战。”

白威在片中扮演农民形象刘忠良。白威透露自己在学习方言,领会角色,希望为观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建党95周年《大火种》观后感(2)

向建党95周年献礼,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故事片《大火种》日前于北京宣布开机。该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2018年建党95周年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激发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岗的热情,“七一”当天,横栏镇组织机关3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大火种》,以特殊的方式为党庆生,铭记党史。

横栏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劳国南在观影前讲话中提出2点要求:一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要切实增强党员意识,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提振精气神,增强进取心,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做一名合格党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影片《大火种》全景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为了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

在观影过程中,党员们情绪高涨,深受鼓舞,仿佛置身于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大家认为在“七一”建党节这个重要的日子观看红色影片非常有意义,并纷纷表示一定要传递和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横栏镇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为感谢老一辈党员的贡献,“七一”前夕,横栏镇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进村入户慰问老党员,与他们促膝长谈,重温党史,追忆艰苦奋斗岁月里的不朽精神,了解老党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并叮嘱他们保重好身体,继续为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

2018年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


【第1篇】


6月27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大火种》上映。该片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90年前的真实而悲壮的革命故事:1926年冬,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

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拨通影片导演苗月的电话时,她正在四川成都拍摄新农村建设题材喜剧电影《我的村民我的村》。她说她正坐在一片橘子树下接受采访,自己的这两部作品,一北一南、一悲一喜、一旧一新,“它们相当于让我见证了中国农村近百年的‘前世今生’,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两场化学反应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农民找地主要工钱。这里我用了一个长焦特写镜头——一只只特别苍老的手伸过去,接过一点点的钱。画面的张力让人心痛,当卑微者生命的尊严被剥夺时,革命必然会发生,他们不革命谁革命?”

对于一年前拍摄的《大火种》,苗月有一句直抒胸臆的评价:《大火种》主题是关于土地,关于卑微者的生命尊严,关于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久远的历史,该回头看看。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国家记忆》从宏观层面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与《共产党宣言》之间的故事来折射山东革命的面貌。

只不过,一边是外国人写的、理论性极强甚至晦涩难懂的政治纲领性文件,一边是偏远山村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这两个貌似不沾边的物、人是怎么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2015年春节,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正重写《大火种》剧本的苗月却在家里“苦哈哈”地咬着牙钻研《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政治理论性很强,不好看懂。”读了一遍又一遍后,苗月终于觉得“找到了支点”——《共产党宣言》和村民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在于这本书能够满足他们对生命最本能的诉求。

2018年纪念建党95周年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6纪念建党95周年《建党伟业》观后感1

看完了《建国伟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有很多闪光点,如群星闪耀、如细节精致,如将伟大领袖,革命元老都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表现出来等。里面润之对学生运动的点评、陈独秀对工人同志的演讲将我党早期主要依靠发动学生和工人闹革命表现的很到位。

北伐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还原这样真实的历史场面于观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在以失败论英雄的中国,能够还原一些真正的史实,对于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时望着一脸病容的少帅,不免内心潮湿,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爱国志士抛家别子,恩断红颜。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宋教仁遇刺临死时跟他的好朋友托孤:家贫,老母望照顾。此时,我已是泪水盈盈。时年,他年仅31岁。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那群年轻人为了国家民族救亡的呐喊,我被那个场面深深震撼了,甚至汹涌澎湃、热血沸腾!同样让我肃然起敬和钦佩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就连召开个会议都要东躲西藏的政党,谁又想到在28年后这个政党却成了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相信《2018年建党95周年纪念片大火种观后感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