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守护明天第一集读后感 > 地图 > 守护明天第一集读后感

守护明天第一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党史札记》第一集有感15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或许"读《党史札记》第一集有感1500字"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党史札记》第一集有感1500字

智慧超人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

近期拜读了龚育之先生的《党史札记》中的第一集,《党史札记》是在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而著,以轻便、不拘形式的札记形式来叙述党的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事迹。其中一集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源自于三点,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望请海涵。

其一,以非伟人的事迹,阐述党史成就。

龚育之先生在书中提到党的伟大在于在关键时刻像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等拥有敢于勇立潮头的伟人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不可忽视的是在这段历史中并不著名的人物也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伟大就在于她是集体力量在发挥作用,我们党的理论、方针、创造来自于人民,来自于集体智慧。书中我比较钦佩的有胡绳先生和冀朝铸先生。

胡绳先生是我们党历史修订者的重要参与者,《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4年《宪法》的起草者,是伟大的坚定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其八十自寿时,戏作一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有惑。惑而不解垂三十载。七十八十,稍知天命。二十一世纪,略窥门庭。九十无望,呜呼尚飨。"胡先生为何会有这样的戏称呢?我在他的自述中看到一段话:回顾过去的写作生涯,我一生所写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可以说有或多或少的学术性,但总的来说,无一篇不是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的。可以说是"纯学术性"的文章几乎没有。对此我不后悔。而这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悔,一个关注当时政治的革命职业者的不悔。而前边所称胡先生四十有祸,是因为,四十岁那年,正是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的一九五八年。但是我的理解是,胡先生终生不悔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态度,信仰来自于坚定的信念,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现在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上评论那段历史,但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却对这段历史毫无怨言,甚至笃信共产主义在中国不久的将来实现的美好。这正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另一位是冀朝铸先生(1970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站在两人身边的翻译),冀朝铸先生自小在美国留学,其对英文的熟练程度远远大于中文,然而为了祖国的需要,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做起了翻译,他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进程。最后一位是吴国桢先生,前国民党高官,因后与蒋氏父子闹翻出走美国,然而当他看到中国自三中全会以来的变革后,感慨:对年来施政大纲,实感所见相同。若能照此方针,按步推进,不曲不折,既周且彻。一代坚持,一代继行。不出两代,中华神州,当可成为21世纪中世界上最富强康乐之一国。虽身入美籍,然仍炎黄血裔,实为之欣然。

其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党的历史。

龚先生在《开国盛世的三个细节》中讲到,历史著作要忠于历史事实的观点。为了证实当时读报上的一篇庆祝国庆五十周年的长篇历史特写中关于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文字有差错,他大量调查和翻阅资料详细阐明了关于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原话。还有《如桅在望和船到码头》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中的为了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具体史实。《独木难支、一把头发和两个万岁》中,龚先生详细阐述了毛主席针对九三学社计划解散的问题讲述了对民主党派的态度问题,毛主席当时用了这三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共产党如果没有民主党派的支持就是独木难支,民主党派不是一根头发的作用,而是一把头发。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是万岁。使我们还原了对历史事实的还原。

其三,以独特的眼光,珍视党的著作。

龚先生关于《毛选》的论述使我受益匪浅,他说:"毛泽东著作,大多讲大道理,有大气魄,不妨称之为‘大书’。读毛泽东著作,重要的在识其大。"可能由于我本身还是个牙牙学语的伢子,之前没有接触到龚先生的这段见解,因此对《毛选》确实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龚先生的这段阐述,对我以后再读《毛选》相信会形成巨大的作用。

说到主席的作品,因近期在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里边的一首诗足可以证实先生的话。

也望借此诗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后感阅读:《长袜子皮皮》第一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长袜子皮皮》的第一集。长袜子皮皮既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不过这倒挺不错的,在她玩的最开心的时候不会有人叫她去睡觉,在她最想吃糖的时候,不会有人硬要她去吃鱼肝油。皮皮虽然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但她总会说:“我的妈妈是天使,我的爸爸是黑人国王,只要爸爸造好一只船就会来接我。到时候我就是黑人公主了。”皮皮是个不寻常的孩子,她最大的特点是力气超人,全世界没有一个警察能和她比。

第一集中,最令我难忘的市长袜子皮皮的长相: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梆梆的辫子直挺挺地竖着。她的鼻子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皮皮自己缝的。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皮皮不得不在这缝一块红布,那缝一块蓝布。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皮皮的黑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这鞋子还是她爸爸当时考虑到她的脚还要长大,所以皮皮一直穿到现在,别的鞋子都不爱穿。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

长袜子皮皮的样子真怪啊!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集锦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集锦,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篇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深入下层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看了《骆驼祥子》一书后,我深受启发。

祥子出生于中国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家境贫困,但是他勤劳、善良、朴实、忠厚,注重信用和讲义气,有强烈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但黑暗社会的世道却让他丧失了信心,淹没了他的所有希望,最终,祥子以个人的悲剧落幕。

祥子经历了买来的新车被抢,娶了自己不爱的虎妞,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卖车安葬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并上吊自杀等等,这一连串的事件可谓是“祸不单行”。然而就是这些事件才撕开了黑暗社会丑陋的面目。

祥子的遭遇和命运让我不禁为他感到不公和怜悯;旧社会的黑暗给祥子带来的只是绝望和伤心,而要剥夺祥子的则是理想和信心,这是不公的;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可是祥子的命运却是凄惨悲凉的,始终没逃出黑暗社会的魔爪,这便是我对祥子怜悯的由来。祥子的命运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黑暗的残忍。

在这种黑暗社会中,像祥子的这一类人注定要失败的,但人心险恶之人也未必能生存下来(如刘四),这些沾染恶习的人最终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让千千万万的后人唾弃万年,引以为戒。

旧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谁又晓得今天的喜剧会酿成明日的悲剧呢?嗜杀成性的黑暗社会只会在人毫无警惕的条件下朝前猛然一推,当其爬起来后,生活,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看完《骆驼祥子》后,真正看到的不止是祥子的悲剧,而且还看到了那个操纵命运,酿造悲剧的旧社会。在旧社会里,光明终究未被发掘。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篇2】

喜欢读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文章中的人力车夫老马所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单个的蚂蚱虽然能蹦得很远,但教小孩子逮住了,用线拴上,连飞都飞不起来。”

主人公祥子为我们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旧北京生活,他的人生就像老马说的,是一只被人用线拴住的蚂蚱。虽然他有着强壮结实的身体,充满信心地立志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他依然无法过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骆驼祥子》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述祥子从农村流落到城市后,攒钱买车被抢走,拉车赚钱被孙侦探抢去,娶虎妞后买了车,虎妞难产,又卖了车办丧事,后来小福子也死去。他由一个善良勤恳的车夫变为了“人不人鬼不鬼”的“行尸走肉”。

面对大兵时,他无能为力,虽然最终逃了出来,还牵走了三匹骆驼,但他却失去了自己的车——三年的血汗钱。面对孙侦探的勒索,强壮的祥子只好交出要买车的钱;面对虎妞的肆意欺压时,只能默默承受……

祥子一生都在反抗,始终一个人承受着各种打击,但万恶的旧社会使他流于盲目之中,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健壮的、自信的祥子变成利己的、个人的、不知陪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自己、埋起这堕落的、唯利是图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文中的老马还说过一句话:“蚂蚱要是成了群,一会就能吃掉整顷的庄稼,谁也治不了!”

是呀,坏人若是成了群就难治,好人不成群,如何抵挡住坏人的伤害呢?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篇3】

在假期中,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我十分替祥子感到惋惜,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失败后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慌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和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连遭生活的打击,加之又失去了他喜爱的小福子,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不在像以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出卖他人换钱,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老舍先生虽然是一个幽默大师,但《骆驼祥子》却是一个悲剧作品。他没有刻意幽默,而是描写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品中的人都在走下坡路,从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到曾经威扬一时的刘四爷,都在走向绝路、暗淡。由这些人物的悲剧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大悲剧。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想法。老舍笔下的虎妞栩栩如生,她暴躁的时候好像一只老虎,但安静的时候又像一只温顺的小兔子,各式各样的人都在老舍的笔下活蹦乱跳犹如一个个鲜活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了解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祥子深感同情。祥子的遭遇告诉了我遇到任何事都要硬着头皮去闯,不能气馁。只有你去闯了,你才会知道你的立足之地在何方,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在生活中我会时时记得祥子的悲剧,让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不会轻易被打垮。以后哪怕是天大的麻烦,也不会打断我前行的脚步。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篇4】

骆驼”是他的外号,祥子是他的名字。当我捧起《骆驼祥子》这本书时,一个生活在旧社会低层劳动人民——祥子的形象就在老舍笔下成功塑造。

先说说外号的由来吧!祥子是个车夫,梦想着有辆人力车,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凑到了钱,买了一辆人力车,却因为一场战争,不但车没了,人也被抓去做壮丁。祥子趁夜跑了出来,带走了几匹骆驼,并将骆驼卖了

一笔钱,至此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小说讲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数以万计的人力车夫挣扎在死亡线上,祥子就是其中一个。好胜、要强的祥子凭力气挣钱,买了辆新车后,又被军阀夺走,逃散时捡到几匹骆驼卖了钱,幻想着再买辆洋车。

祥子到刘四的厂子干活,刘四有个女儿叫虎妞,三十七八岁还没有嫁人,虎妞性格泼辣,爱上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祥子,祥子为摆脱虎妞的纠缠,来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车,主仆关系十分融洽。祥子一心还想着买车,不料一个跟踪曹先生的侦缉队员抢走了他的钱。

祥子没有摆脱虎妞的纠缠,最后和虎妞成了亲,过上了有家的日子,可惜好日子不长,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自杀。在多重打击之下,好胜心强的祥子在绝望中走向毁灭,终于被那吃人的旧社会吞没了。

祥子是一个勤劳、壮实的小伙子,他怀着梦想,辛勤劳作奔波,他向往的只是一辆车,一个家,却最终沉沦了……这本书讽刺了旧社会的黑暗。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应该从中有所意识,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已不复存在,作为新中国的少年,社会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拥有了很好的环境,拥有了太多的福利,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为祖国作出我们的贡献。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一【篇5】

读过《骆驼祥子》,我感触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这里,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骆驼祥子》是一本难得的经典书籍,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力车夫令人感到辛酸的故事,同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吃苦耐劳的祥子,粗暴残忍的杨太太,自私自利的虎妞,善良热情的曹先生,可怜的小福子……在这些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故事中,却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做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还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去追求,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文中的祥子是一个老实又坚强的人,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希望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却实现得那么艰难,梦想破灭得又是那么迅速。第一次,他辛苦了三年,省吃俭用终于买了一辆车,却因为战乱而被士兵抢走了,还好他又偷回了三只骆驼,便因此而得到了“骆驼祥子”的外号;第二次,他又好不容易的攒了钱,却又被狡诈的孙侦探给骗去了;第三次,他娶了虎妞,用虎妞的钱又买了一辆车,生活也日渐安定了,可虎妞却又因难产而死了,伤心的祥子只好买了车,来安葬虎妞。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原本坚强的祥子,却堕落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吃喝嫖赌、偷奸耍滑,四处骗钱,甚至出卖人命,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残渣”!

文中还有一个可怜的小福子。她十九岁就被自己狠心的父亲二强子卖给了一个军官,换了二百块钱。小福子在那里备受煎熬,地位与仆人差不了多少,就连房租还要自己卖掉床板来付钱,她吃尽了苦头……她感到了伤心,甚至绝望,想一死了之,终于在一天夜里,自杀在树林里。

通过这两个人物,我才知道:他们是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了绝路,以至堕落、自杀……

所以,读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虽然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并不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不去努力,最终是必定会失败的;只有努力,才能胜利!

党史读后感1500字


党史读后感1500字(一)

翻读《党史》,渐渐被这些历史吸引、打动,思绪翻涌。

从小,我们便会唱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并从历史课本中、从祖辈的讲述中知道了许多关于党的故事,那些故事,让我们见识了党的伟大,也对党充满了敬意。参加工作后,身边一些党员同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行为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党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次静下心来阅读《党史》,如同进行了一次次穿越,回到不同的历史年代,经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和严峻考验,感受着党的坚定执着和无私无畏。

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有几点让我感触颇深:

一是唯有奋斗才能成功。党的九十年,虽然坎坷多艰,却壮志不改,虽然历经沧桑,却勇往直前,在九十年的岁月里,从血风腥风的抗日战争,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从建国后如火如荼的发展生产,到改革开放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产党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伟业,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2020,是勇敢、坚定和执着的象征,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让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还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这样的党员,正是他们的无私奋斗,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可以说,在短短的九十年里,共产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政党最强大的生命力,谱写了人类社会最壮丽的奋斗史。奋斗铸就成功,现在不少电影电视都在讲奋斗,提倡奋斗,其实,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奋斗精神就蕴含在党史中,学学党史,更能懂得奋斗的意义。

二是唯有跟党走,才有新生活。我们的祖辈感谢党,因为是党的领导,让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人民抬头挺胸做了主人;我们的父辈感谢党,因为是党的领导,让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劳苦大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我们这一代人感谢党,则是因为我们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刻能感受到国家的进步和强盛,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无论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都让我们看到了党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说,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事业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共产党用九十年的时间证明,她是一个坚强无畏、志向高远、能带领13亿人民走向幸福的伟大的政党,她用九十年的时间,谱写了一首精神的赞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发扬这种精神,继续党的优良传统,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新的历史,铸就新的辉煌。


党史读后感1500字2020(二)

我读了一本红色革命经典作品:《党史》。

1919年至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工人运动也继续得到发展。从1920年起,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920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就是现在伟大的共产党。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第一,表明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后,开始有了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一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它使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从此,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新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这九十年中,革命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这其中不仅有党内接二连三的阶级斗争矛盾,还有面临祖国被侵略的危急关头。好在党内老一辈革命家果断地解决了内部矛盾,而且也在抗日战争前率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革命片段,了解它的人都知道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1934年中国红军开始长征,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蒋介石调集的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之极:在最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要靠吃野草和皮带过活。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让他们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终于见到了终点胜利的曙光。

如今,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重重风雨后已经走过了整整九十个年头,她依然保持着宝贵的革命精神,一步一步踏实地带领人民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出更加动人的风采。我在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后,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虽然是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未来的主人翁,也应该去发扬中国共产党那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学会先苦后甜并在如今物质条件好的时候知道忆苦思甜,这样才不枉费那么多革命先辈用生命去作斗争换来的革命成果。


党史读后感1500字2020(三)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干工作是学党史的追求。

一是要强化自身学习,切实明辨是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对党的理论学习,党的理论也是一部发展史,学理论就是学党史的延续和深化,深刻理解这些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真知的内涵,积极探索产生理论真知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隐藏在底层的共产党人生生不息总能找到正确道路的本质所在。明辨我们党现在面临的复杂局面中哪些是时代属性固有的缺陷,哪些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社会强加在我们党身上的欲加之罪,哪些是网络社会虚拟化炒作吹起来的不利的泡泡,又有哪些确实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不足。越明辨越客观,越客观越能做到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会越坚定。

二是善于用自己掌握的党史知识和对现状的客观分析说服影响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使其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不再人云亦云地编排中国共产党的不是;敢于与各种偏激、不正当、别有用心的思潮作斗争,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扞卫党的舆论阵地。

三是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说实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那些历史遗留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难题。但透过历史去看,这些事是过去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实不足为怪。过去的时代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遗留问题,现在和将来的时代同样孕育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条件,只要严格遵循法规制度,只要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积极探索具有敏感时代特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保持主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问题终会得到圆满解决。

学党史的普遍意义,我想无非是两点:一是明史,二是鉴史。所谓明史,即明辨历史,知道何为真何为假,知道什么是历史主流什么是哗众取宠,客观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展示出且延续至今的伟大的进步的价值典范,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认可和感情认同,进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凝聚人心。所谓鉴史,即借鉴历史,总结我党光辉历史进程中的诸多积极经验,吸取因成长和探索曾经犯下错误的消极教训,真正做到问计于史、寻策于史,为促进国家建设事业更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和智慧。

学党史,对我们年轻人而言,除了一般意义,还具有更为紧迫的时代意义。为什么这么说?我注意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学史说到底是一场争夺接班人的斗争。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我隐约觉得这句话主要是针对80后、90后的年经人而言的,言下之意,现在年轻人中存在着忽视历史、误判历史、进而有可能犯下历史错误的巨大隐患和危机。联想到近期发生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等中东国家的所谓茉莉花革命,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丧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地牢固地认知,进而被西方哗众取宠的民主思潮所欺骗、利用和误导,在信息网络工具的推波助澜下,一步一步推演开来,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地演变成了政治灾难。所以,我个人觉得,学史,既不是耸人听闻的盛世危言,也并非可有可无的无病呻吟,而是年轻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及时雨。

学党史,对我个人而言,还有一个具体的现实意义。那就是自己参与的工作中有不少的历史遗留问题,学史有助于自己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坐在窗前,合上书,感受到阳光照在脸上那暖暖的感觉,我想起了你,妞妞。

妞妞,你一定不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在得知有了你这个小生命时的激动与欣喜,你还未出世,他们就已经习惯和你天天对话,小DADA,你妈妈在你还没出生时是这样叫你的。名字只是一种称呼,但若是从爱自己的人口中说出来,那种幸福一直可以蔓延到你的心底。

似乎听到了你的第一声啼哭,妞妞,又嫩又亮,一点没有悲伤的含义。是啊,没有悲伤,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被这个世界浸渍久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快乐的滋味。也许你真的是天使,真的具有化解悲伤的力量。你在哪儿,哪儿就有欢笑。倘若没有你,这个世界是多么沉寂。

还记得你刚出生的那段时光吗,妞妞?那可能是你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黑暗的压迫,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看地,看世界,还有最爱你的父母。那时的你记清他们的样子了吗?妞妞,没有谁能预料到将来,此时你的爸爸妈妈,正体会着初为人母人父的幸福和充实,一大家子都围着你转,你的一小点动静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当一切都沉浸在温馨中时,谁都不知,病魔把手伸向了你

你妈妈一个无心的发现却带领你们这令人羡慕的一家走向了一个无尽恐惧的深渊。眼底恶性肿瘤,那是种什么感觉,就好像是你正为你买了高层新房而欢喜雀跃的时候,却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你的父母的内心世界已经崩塌,因为他们都认清了一个事实你活不长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与对峙,不知让他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妞妞,你看,世界多么假,他多会开玩笑,而你,依旧在爸爸的怀抱中甜甜睡去,梦中传来你清脆的笑声

妞妞,不得不承认,你的爸爸和妈妈真的真的很爱你,刻骨铭心的爱,爱到骨子里去了。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哀痛和绝望,在你面前逗你笑,在你背后却偷偷掉泪。当父母看着自己的心肝宝贝一天天被病痛折磨着,过着倒计时般的日子,他们的心在滴血啊,那种想把痛苦转移到自己身上而无能为力的悲痛可想而知。

命运从来不在我们的掌握之内,人只能在这种无力感中放任自流,并且为自己的渺小卑微和缥缈无形而深深自怜

但你不知道,纯洁幼小的你不知什么是病,更不知自己离死亡的距离越来越近。你还是那个调皮可爱的妞妞,你总是拿爸爸的眼镜,你总是欺负珍儿,还那么小,你就练就了一张伶牙利嘴,伴着的,还有你的欢笑声,毫无杂质的,天使般的笑。

随着你一天天的长大,你从你的自说自话渐渐成长到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爸爸妈妈这是你最先学会讲的两个称呼。虽简单,但他们作文的分量在你心中却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我几乎可以想象从你嘴里吐出的这两个称呼是多么甜美,你边叫还拍着小手,咧着嘴笑,而你的爸妈那时肯定激动的要跳起来,多么幸福的定格啊。你叫的那么起劲,倾尽全力似的,仿佛在宣示着他们是你的,谁也抢不走,我想你的爸爸妈妈再喊你妞妞时,一定也在宣示着他们的所有权,谁也不能把你夺走。可是在疾病面前,任是再强大的人类也束手无策。一声声的爸爸妈妈带给他们的,是兴奋和喜悦,有谁能说不是痛苦和折磨,多么可爱的骨肉,终将离他们远去。

现实干涩地叫人流泪。

妞妞,在你爸爸的书中,你俨然成了一个小音乐家。你一个劲的说听音乐,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的听着同一个调子。音乐是心灵的旋律。你拥有那独特的音乐天赋,对音乐这个朋友的依赖,更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即便在病入膏肓之际,你依然不忘听音乐,在昏睡中依然可以准确的说音乐没了。你就像是音乐的天使,不是一首插曲,却深深改变了爱你的人的生命旋律。

幼小的你不会喊痛,只会学着妈妈的话说磕着了、痒、妞妞痒死了,睁着眼睛已经不能看到亮亮了,令我痛彻心肺。特别是看到书中这一幕的时候,我蕴含着的泪终于不自主地流了下来:

有时候,她轻轻喊一声爸爸,我也轻声应答,然后又是寂静。轻微的一呼一应,宛若耳语和游丝,在茫茫宇宙间无人听见,不留痕迹,却愈发使我感到了诀别的分量。

可是我又听见了妞妞的轻声呼唤:爸爸。

我俯下身,她伸手抓摸我的脸和嘴唇,把小手伸进我的嘴里。

爸爸心疼。她说,声音很小,但我一字字听得分明。我流着泪舔吻她的小手,那只沾满我的泪水和唾沫的温柔的小手。

懂事的可人儿,妞妞,还那么小,你已经学会如何去爱人,虽然只是简单的表达,但是我却不得不为这种父女间的真情对话所打动。一句句的爸爸疼妞妞哭,起初还不明白你的意思,后来才知道,你说的是倒装句妞妞哭,爸爸疼。

再一次潸然泪下。

离你离开时隔九年了,虽知这么做已经没用,可我还想把我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妞妞,死是不存在的不是吗?

抬头看天,蓝蓝的,白云相间,多美啊。现在的你一定是那朵最美的云朵。看着它,我笑了,远处仿佛听见银铃般悦耳的欢笑,夹杂着幼稚的娃娃声灯灯亮了,灯灯灭了。

看见你的身影,忽隐忽现,在阳光下变得透明,亮亮也在呢,小小的眼睛又圆又亮,像是亘古的明亮,永远都不会黯淡下来。

想你了,妞妞。

好想好想你

读《妞妞——一位父亲的札记》有感


暑假前,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妞妞——一位父亲的札记》,读完之后,我深有感悟。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仅活了一年半的女孩——妞妞的一生。不幸的妞妞由于母亲在孕期照射了多次X光,导致妞妞出生后患有绝症。父母在知道妞妞的病情后,既不忍使妞妞永远离开光明的世界,又不忍她稚嫩的生命承受手术的折磨,于是在纠结中妞妞的病一拖再拖。直到妞妞的父母下定决心要给妞妞动手术时,已经太迟了,任何行动都无法挽救妞妞的生命了。但她的父母在悲痛悔恨中并没有抛弃妞妞,他们依然像抚养健康孩子一样抚养妞妞,给她过生日,陪她逗乐。而妞妞呢,她看不懂大人眼里的悲伤,只会欢快地笑着,一遍一遍地听着她所热爱的歌曲,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只知道“妞妞哭,爸爸疼”。妞妞这样一个无知可爱的小女孩,在常人不能承受的病痛下,不断地叫着,念叨着:“磕着了,磕着了,疼死了,痒死了……”直到嗓子喊哑了。终于她两天不曾醒来,在摇篮曲中松下了母亲的手,去了另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有一个故事叫做乌鸦反哺,有一份亲情叫做羊羔跪母,有一份责任叫做孝敬父母。父母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我的身上,这足以让我无条件的回报父母。读了这本书后,我更能感觉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浓浓的爱。父母的爱如坚固的群山,默默无闻的在后背支撑着你;父母的爱如明亮的灯火,悄悄照亮你前进的道路。这更足以让你无条件回报父母。人生在世,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千万不能忘记最平凡的幸福一起陪在你身边,那就是亲情。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亲情。亲情是这世界上最温暖的东西,有了亲情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我们受伤时,是父母一直陪着我们;在我们委屈时,是父母静静地、耐心地倾听我们的苦楚。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理由等着你去发现。现在就让我们从滴水之恩回报父母的涌泉之爱。


《党史--红船》的读后感1500字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的最大优势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经典。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这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诞生在一只小船上。最近我有幸借到了一本有关党的历史发展的书,名叫《党史》其中有一篇写关于党的诞生专门写到红船的文章,深深触动了我。我想象着这只小船,上网搜索着有关它的图片,细细观察之,欣赏之。因为它是党史的起点,这只小船现在被称为红船,称为党史上广为传颂的红色经典纪念物之一。因为我觉得它是个传奇,是神圣,所以特地找了很多有关这只红船的资料,便萌生写这篇有关红船的文章以纪念党的生日的到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她的夫人王会悟是南湖人,是她提议到南湖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下它一只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搂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飘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

历史沧桑烟雨茫茫,我们今天回望,真不敢想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当初是那样艰难。那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百姓利益的党,当然也就没有可落脚之处。距南湖不远是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当年孙中山过此,观潮而叹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共产党在此顺潮流而生,合乎天意。

西方人心上帝,我们认马克思主义。也许是马克思冥冥中的安排,专门让我们这个大党诞生在一只小船上。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再也离不开船。一大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当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大巅大声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楑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只木船,穿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了百万雄狮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

90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3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当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年,2000年江泽民视察浙江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他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三个代表。时至今日,当红船航行到第90年,2011,年,面临着如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中东北非动乱,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触即发,拆迁时间频繁曝出。政治,经济,民生,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考验着我们党继续掌舵的能力。浪里飞舟九十年,心忧天下四代人。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相信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会在党的领导下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南湖边上停着的那只小船,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二,被封面读上可爱的插画所吸引,翻开书本遍未再合上。


周国平是个大家,学术上的东西被大家所称道,但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他那颗温柔而深情的心。他饱蘸着爱与深情的笔触令我忍不住一次次落泪。
妞妞是周国平与第一任妻子生下的女儿。文章从妞妞的妈妈——雨儿的孕期讲起。满怀希望与憧憬的一对年轻父母正在等待小生命的诞生,温温柔柔的笔触让人沉浸在美梦中不愿醒来。当然,美梦终有大醒的一刻。这对磕磕绊绊的小夫妻终于迎来了小生命的到来,一个长得“很像妞妞”的妞妞。两个人高兴得忘了所有的艰难与困苦一心扑在小婴儿身上。在此处,作者的描述实在让人动容。我不禁想到,当初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小生命,被一对年轻夫期盼且深深爱着的生命。原来,父母对子女的爱一点都不平淡,不是温水,而是空气,包裹着小婴儿的每寸肌肤,每段生命。这种爱静静在胸膛里燃着大火,熊熊烈焰,一直燃烧着,直到生命尽头。如周国平所说,“极度无私又极度自私。”我终此一生,也是回报不了这样厚重而热烈的爱的。在一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亲情比爱情厚几厘米。我也这样感受到了。有一天我也会像我的父母爱我一样,去爱别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生命的奥秘,于我们像是海洋深处的鱼,闪着幽光,在无形中指引着我们一生的轨迹,也指引着人类前行的轨迹。

讨论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之深厚,继续讲这一家三口的悲情故事。真的是一个悲情故事,而故事成了真事时,就显得上天尤为残忍。我是个不喜欢小孩子的人,小婴儿的哭闹令人心烦,“熊孩子”则是种种恶行都令人无法容忍。而周国平笔下的妞妞,却是如此一个令人心生怜爱的妞妞。聪明伶俐是个俗气的夸小孩的词,但放在书中妞妞的身上这个词便立刻贴切鲜活了起来。是“父爱滤镜”的加持也好,是真的小孩子都如此可爱也罢,妞妞曾一度成为我心中第一可爱的小孩子,她让我重新燃起对小孩这种生物的喜爱。言归正传,妞妞是如此一个贴心而可爱的小天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啊。很多“俗气”的话都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原来一点都不俗,原来每字都是真理。对,妞妞是个小天使,可爱又可亲,令父母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这里,周国平便成了一个“女儿奴”,然而被爱奴役,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非常希望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妞妞那种可爱,在一种非常微妙的程度,不单纯是视觉上可爱,也包括心理。读者很容易和周国平达成一种共鸣,感受到那种血缘上的羁绊。我常常读着读着就产生一种妞妞是自己的女儿的感觉,渐渐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读到后期妞妞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时,常常泪眼滂沱。

妞妞开始表现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这是无药可救的绝症,梦境从此开始破碎。刚开始时只是概念性的打击。绝症。“我小小的女儿得了癌。为什么会是我的女儿?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也感受到了大人的伤心。“如此善解人意的小女儿,为什么偏偏得了癌?”病情开始恶化,眼底的肿瘤开始长大,压迫着神经,也压迫着雨儿和周国平战战兢兢的心。小小生命开始承受着成人也难以承受的痛苦。一家三口开始了奔波,一刻不停地在与死神进行着拉锯战。在治疗期间,周国平夫妇渐渐遇到了许许多多与妞妞病症相同的孩子,其中不乏比妞妞病得更严重的。为什么见到的都是孩子?因为得了这种病的都是孩子,而一旦得了这种病,活到成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种疾病的残忍程度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小孩子的眼睛非常漂亮,眼白泛着幽幽蓝光,亚州人大都棕褐色虹膜,而我们的小孩却有着纯粹的黑色眼睛,而今,眼底却生出来无法控制的肿瘤,破坏着眼球,破坏着神经,向四周扩散、蔓延。生病的小孩就已经很可怜了,那些被父母抛弃而未得到及时救治的小孩就格外凄惨。

这里描述到了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免费收治了数名被遗弃儿童。即便是无药可救的绝症,即便是无亲无故的流浪儿童,这名医生也用力拉了一把,告诉他们,你们没有被世界抛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个把妞妞、把这一家三口推入深渊巨怪口中的高材生医生和那几名冷漠狠毒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并不都是白衣天使,前面提到的几个,说是恶魔也不为过。这里,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便得到了深刻凸显。(这里,我再次诚恳地推荐广大医学生去看一看这本书,思考一下“性命相托”的真正分量。)
那名高材生在妞妞患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件事里可谓是“功不可没”。在此,我想用没齿不忘来形容这种恨意。我完全不能理解这名医生的动机。为什么要让一名孕妇接受X光的照射,并且是以一种完全不合理的频率和时间?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漠视?我甚至要怀疑他是蓄意的。在作者感性而充满隐喻的描述里,他仿佛一个魔鬼,硬生生地把小妞妞从母亲的腹中剖出,夺走。一个家庭,自此离散。其次,雨儿怀孕期间患上肺炎去医院就诊遇到的医护人员的刁难实在让人心寒。“今天我就是不给你看!”这得意的话语像一枚淬了毒的钢钉,生生钉在患者的心中。这是怎样一名医生啊?这种人如何做得了医生?病人的苦苦哀求换来的是怎样的回答?在此也无需多言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医生,不配做医生。
妞妞死了,死于人生的开始。妞妞最后用药安乐死,父母做出最后的挣扎,下了这个决定,让小女儿走得不那么痛苦。我们没有资格更没有立场去批评他们。最爱妞妞的是他们,最痛的也是他们。看到妞妞最后在病床上挣扎的那一段,心一直揪着,实在是令人难受。医学的意义,就是努力、尽力去减轻像妞妞这样的遭受疾病折磨的人的痛苦。医学生誓言中一句“除人类之病痛”是如此简略,却又如此的艰巨
文章十分浓墨重彩,不是词藻华丽,而是情感深厚。这本书里,爱也爱得深,恨也恨得切,而最令人铭记于心的,则是痛,是妞妞承受的病痛,是周国平夫妇看着心爱的小女儿饱受煎熬时的切肤之痛,是浓重的绝望。希望广大医学生、医院体系的建设者都可以想象一下这种痛和绝望、这种对生的渴望、对明天的渴望。语言苍白,无法言及万分之一,有机会还是希望大家找书去看,看一看,什么是爱,什么是痛。

文字来源:李想

观《第一书记》有感1500字


观《第一书记》有感1500字

田 莉

沈浩,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2009年11月6日凌晨,于凤阳小岗村党委书记任上心脏病突发去世。他是大写的人,是全社会的好榜样,更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楷模。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再现了沈浩在小岗的生平事迹,将一个伟大的党员干部形象,演活了。在场的观众,望着荧屏上的沈浩,无不潸然泪下,他无私奉献的品格,不是谁想做就做得出的。他在影片中放光,升华;这是他共产党员的本性使然,坚定的、博爱的、负责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大小事,他做好了他自己。他的人生是光荣无悔的,我们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艺术的大洗礼,于是也幻灯片似的反醒自己,感觉惭愧。相比之下,那么多人成了"渺小的苟且偷生者",我的脸也在发烫,觉得自己很卑微。身为党的一员,而没有施展开自己,没有发掘出自己。

2004年2月,沈浩作为安徽省财政厅副调研员,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许,这正是他光辉人生的开始吧?在这里,他获得了许多赞誉,比如,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及"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称号。他珍爱自己的荣誉,一分荣誉,代表的是一分耕耘,甚至更多的付出。

从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写意的党员人生,是的,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密度。村里的人由开始的不信任,到犹豫和迟疑,再到佩服和尊敬,这是一个较量的考验的过程,也是"漫长"的过程。沈浩的心"冷"过,这"冷"是看到小岗的落后而着急的"冷",是责无旁贷的"冷",是他到来的第一天,就把"让小岗富裕起来"当成了使命;把工作当成了事业。是他看到了内心真正的自己,在这一宏大愿望和召唤下,他横下一条心,铺下身子,扎根基层,实实在在地为小岗做事了,小岗人好感动。

终于小岗发展壮大了起来,村子存在多年的矛盾也由此化解了,这是沈浩的作用和成绩。到2006年,是小岗起色的第一个台阶,是他为小岗的进步殚精竭虑的第一季,小岗以他为荣,小岗人要挽留他。他们都说:沈浩是小岗发展变化的第一人!小岗不能没有他,他"舍小家,顾大家",他是小岗的恩人。他来了,小岗才开始前进。过去的小岗是死气沉沉,他好像专门为了小岗才来,又好像他的个人价值在这里才得以实现。现在,小岗活了,活色生香,小岗人也活泛了。沈浩是这一方沃土的带头人,开掘了大家的潜质,凝聚了大家的力量。

三年很快过去,他们舍不得他回省城,乡亲们要摁手印留下他。他们的日子眼见得好转起来,气氛多么融洽呀,他们在心底里暗暗感激他,至此,他成了小岗的一个重要支柱。甚至,在春节,人们也舍不得他走,大家要留下他吃年夜饭啊,这是小岗的心意。

在小岗有一句话说得响: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坎儿。改革开放三十年,沈浩的到来,是小岗的福气,他的公仆精神在这里浩气长存。2005年他在日记中就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如何度过怎样才能使这有限的时间里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这是要好好思考和努力去做的!2008年,他又在日记中写到:母亲一再嘱咐,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不花公家的钱。

那几年,他不断地写着日记,不断地勉励自己。对于他来说,肩上的担子很重,事业也才刚起步。第六个年头,他打算回家了,妻子需要他,孩子需要他,年老的母亲更需要他。妻子也有许多怨言,孩子的功课需要辅导,母亲需要照顾……妻子身边没了依靠。2009年,他考虑了一下,真想回家陪陪家人,但更多的小岗人按了手印,他觉得他走不开,可还是想回家看看。时日如剑,只是,只是这一次,他真的回家了,他太累了。要知道六年来,沈浩从没动摇过啊。一心扑在小岗上,当妻子埋怨时,他就说"就当用小岗的荣誉弥补了吧".其实,家人只是心疼他,他深深懂得若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就不会有他的功劳。

步入小岗的那一刻起,他就用实际行动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走访了每一户。他想尽力做得更出色,他要做出点样子来。他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影片给每个人上了一堂政治教育课和人生哲理课。人生短暂,嘱托我们要好好善待它,珍惜自己的事业、工作、友谊,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时日渐远,你回望,或会发现,曾以为不可放手的,只不过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与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可变精彩。什么是无悔的人生?沈浩是。他让我们淡然面对,积极把握,在有意义的选择中做自己。

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他是踏着时光铺就的一段路走的,但他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现实中来,以别一种方式返回人间。

作者简介:田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书画学会会员,中华精短小说学会会员。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800字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800字

作者 刘丹青

之前多次听身边的朋友推荐。当第一次翻开周国平先生所写的《妞妞》,就被他细腻的情感所感染泪湿眼眸。作为一个男人,一名父亲,他用感性的笔触去书写对于早夭女儿无尽的爱与怀念,记录的点滴美好瞬间让人为之动容。

在字里行间,感受着周先生与妞妞相处一年几个月时间里的幸福甜蜜,随着厄运来临,妞妞病情恶化,伴随着悲伤与痛苦。妞妞早夭后,周先生又设想了许多假设,遗憾自己的犹豫不决,悔恨当时未能早早的下定决心给妞妞做手术。纠结、无奈、自责、自我安慰、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妞妞的眼睛如此美丽清澈,可替代的是视力下降的眼盲。""妞妞天资聪明,可天公不作美,如此小却承受着成人无法预知的痛苦。"回忆、现实、交织在一起。周先生的思绪在妞妞来回之间,假设、幻想、现实场景,失女之痛透过文字直击人心。

这何尝不是一本聊以自慰,自我疗伤之书呢?妞妞已逝世,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以此来给自己和雨儿信心。可最终,他与雨儿分离。文中写出因孩子早夭分离的家庭占百分之二十。直至文末,才感伏笔之深,也深感遗憾。周先生又得一女,可她终究不是妞妞,更不是和雨儿的。伊人已去,美好尽留心间!

如果说,天灾带给孩子的病痛,让人倍感悲痛。那战争炮火中受到创伤、甚至失去性命的儿童,更是让人痛心疾首。最近网上盛传一段"叙利亚战争中儿童的追问",炮火中拍摄的视频,孩子们被采访中还能听到那背景一声声炮弹的响声。伴随着失去亲人之痛,维持生存之艰辛,谈论战争,回忆不应有的平静,又看到惊恐、不安、哭诉、无助的眼神……但给人震撼的是,饱经战争有的孩子脸上还依旧带有一抹纯真的笑容。还有那个一直带着灿烂微笑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如果我长大学不了医,我的梦想就破碎了。"的女孩,祈祷她能梦想成真。看到这些,比起孩子们放声痛哭更让人心痛。世界和平,善待儿童,希望不仅仅是一个梦。

想到这些,愿每个孩子平安度过此生,愿天下子女能常伴父母身旁!

读《生命第一》有感


读《生命第一》有感

李颜敏

读完《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这本书,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安全意识。安全为了谁,谁是安全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己。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是在面对"生命"这个关乎个人最大利益时,我们却忽视了。安全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矿党委书记郑培兴所说:"上班干什么?挣钱为什么?如果没了安全你还有什么?"

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80万起,死亡人数均超过13万人,稳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安全事故而丧生。要是您还不能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那我给您打个比方:假如您每天睡眠8个小时,也就是说,在您眼睛"一闭一睁"的时间内就将有3840个人的眼睛从此"一闭不睁"。这难道还不足以给我们敲响沉重的警钟?或许有人说:"相对于全中国13亿人口来说,这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比例,或许是几十万分之一",但是当这几十万分之一落在你身上的时候,那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把任何可能发生的事,当成百分之百发生,那么我们就能提高警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一句话,安全不存在侥幸,生命不能重来!

读《学生第一》有感


和学生结伴成长

——读《学生第一》有感

作者:吴惠锋

一直认为,生命是一段旅程,在旅程的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一些特殊的人陪伴着你,也总会有一些关键的事件影响着你。而教师,将陪着学生走一程,在学生求知欲最旺盛、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阶段;而结伴同行的路上,教师的学识、修养、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等,必将带给学生一定的影响,或保护或损害,或促进或阻碍……

常忆起自己的学校生活,一些性格鲜明的老师总会跃上我的心头。记得上幼儿园大班时,我趴伏在矮桌上午睡,酷热难耐,辗转难眠,突然感觉一阵阵凉风吹来,原来是长辫子的小朱老师摇着蒲扇挨个儿为我们扇风,我在幸福中渐渐入睡;上二年级时,我为了早一点交完作业出教室玩耍,作业做得马马虎虎,一向慈祥的老夏老师第一次板起了面孔,狠狠地批评了我,使我从此再不敢懈怠;进入中学,从部队转业到学校,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的陈老师,在学完《荔枝蜜》一文之后,将一本《杨朔散文选》借给了我,由此我开始盼望每月一次的借阅图书……虽然老师的容颜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但他们陪伴我一路走来所给予我的温暖、智慧、力量令我感念。

自己当了老师,便像我尊敬的老师那样,在陪伴学生走一程时,努力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爱自己,爱他人,爱阅读,爱美好的事物……前些年,这些都还行得通,高年级学生还比较单纯,低年级学生还很天真,教师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可以营造一个师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的世界,自己也颇有些成就感。然而,当我连续教了五六年低年级孩子之后,突然与一群活力四射的高年级学生相遇,我发现,一切不再那么顺利。尽管我不时地跟学生讲述身边的真善美,煞费苦心地为学生添置了图书,组织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设计了一些微型课程,然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我也因此难以真正地接纳和喜爱这批学生。我遇到了瓶颈,苦恼着,并寻求着破解之道。这时,重读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豁然开朗。

之前初读这本书,感叹的是十一中学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露才华,丰富体验,提升自我,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今重读这本书,读出了活动背后的真意,李希贵校长写在卷首语的一段话令我反复寻味——“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努力诠释着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找寻成长的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这种教育理念就是‘学生第一’。”

叩问自己之前的教育行为,一切似乎都是源于“我喜欢”“我以为”,我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活动是出于好心,出于对学生负责,却不知我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未真正践行“学生第一”;当我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我并未以朋友的角色介入,而是在无形的讲台上控制着学生,规划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也是没有践行“学生第一”。良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帮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过程。否则,我们就会离良好的教育越来越远,甚至南辕北辙。学生自然需要改变,而改变,必须从我开始。

因此,接下来的一段生命旅程,我应当和学生结伴成长。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要掌握的技能也有很多,例如,去和学生交朋友,去聆听学生,去了解需求,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引导学生设计活动而不是由我来规划活动……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我将以此鞭策自己。

札记《春》有感


札记《春》有感

《春》这篇课文是朱自清写的,读了这篇课文,我仿佛真正看到了春的美。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词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连续用了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人们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心情。后面把春天比作人,把时间临近写成脚步近了,把感受实质化,写出了人们在期待中的焦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望。还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的偷偷钻出来两个词把句子写活了,作者拟人手法用得恰当好处,嫩字写出了初春的季节特点,表现出作者的观察细致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篇课文使我想到: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我爱春姑娘!

读学生第一有感


读学生第一有感(一)

濮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张九玲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李希贵

有幸拜读此书,认识了一位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教育者,看到了一个教育大家的睿智与创新。

66个小故事,闪光的创新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中学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作为教育者,我们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学校活动"百科全书",又可以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教益就更深远了。

李先生的《学生第一》像一缕清新的阳光,映射进我的内心,扫清了多年来"惟教师是从"的阴霾。辗转思索,李先生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做十一学校的校长?是什么让他如此大胆,将校务工作交给学生?人说:经历是一种财富。丰富的阅历成就了一个教师的梦想—做语文老师,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做校长,他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他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感动于李先生对待学生的尊重,他说: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产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来,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十一学校,学生

是自己的主人,学校所做出的几乎每一个规定都是在学生参与下完成的。创造性的请学生参加校务会,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由学校来帮助他们实现,校务会上响起学生热烈的掌声,源于学生自己的议案得到与会师生的认可;花坛内向我们微笑的花草树木,来自学生精心设计无声的提示;处处可见、精彩纷呈的宣传海报,是学生们创作能力的积极展示;师生共编教材,成为学生们爱不释手的教材;自习室里学生每一次精心的研讨,每一项社团活动的开展,昭示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校园机会榜"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校日

程管理工作的机会,更是一种全新的成长体验,是展示和锤炼学生能力的舞台;学生票决餐饮公司去留,将焦点问题——学生食堂的决策权还给学生??走进十一,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年轻的笑容充分展示了十一学校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李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他秉承这种思想,努力创造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的幸福。

读学生第一有感(二)

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第一位,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这就是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努力探索和践行的教育理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这应该是学生第一的精髓吧。

在这篇文章中好多细节都体现了李希贵校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比如 " 开学护照" 魅力无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学护照" ,这一有创意的活动,把开学典礼用有趣的、适合孩子口味的活动来装饰,把老师、学生、家长这三个要素,都融合到" 新学期伊始" 这个事件中来,掀起了校园内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动的热潮,增加了师生相处、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传达感情的机会,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再比如学生影院、 模拟国际组织等富有创意的活动,无不折射出思想的灵动 、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者",这在十一学校是真正做到了。李希贵把所有老师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老师们感受到:我就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责任!" 敬人者,人恒敬之" 、" 尊重、信任、理解、发展,是人本管理的要义" ," 每位孩子都是好的" 、" 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理念和做法,在这本书中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出来。十一学校的活动尝试,激活了学校教育这" 一池春水" ,为十一学校的师生们提供了" 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让更多的师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励着他们不断上进,不断成长,十一学校成了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其实,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第一中的好多模式也都是一致的。比如,我们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比如我们让孩子们自己编排的英语小对话展示。但是,作为教育着的我们还应该大胆的放手,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展示、发挥的空间,给他们更大更绚丽的舞台。那样的话,孩子们一定会比只学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的受益终身的。

读李希贵学生第一有感(三)

寒假期间读了《学生第一》这本书,作者是早有耳闻的李希贵校长。这位教育大家,让我在书中不断感受着他的智慧与创新。不禁感慨:十一学校的学生太幸福了!

"学生第一"是教育的方向,它预示着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第一"更是一种教育的指向和梦想,让学生成为主人不难,让他们学习做主人则需要多么大的教育智慧。

感受一、学生第一,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主角

最吸引我的是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快乐地拿着手中的"开学护照",满校园的活动起来。为了收集黑色的"老师见证",至少有十位老师"被明星".为了收集黄色的"家长见证",开学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孩子自己的向往……

撇开了主席台、校长致辞、新生代表发言,这样的开学典礼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自己舞台的主人。新同学对于学校的陌生其实并不是通过校长介绍,新生表态就可以完全化解的,这种无形的奔跑和交流所带来的化学变化将意想不到。校园的处处在寻找中熟悉,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在签名中了解,在家长的祝福下进入新学期,在班主任见证下写下成长的梦想。"学生第一",让我明白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因为"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在活动中处于什么位置,每个环节、每个创造是否尊重他们的存在和呼应。"

这是一种美好的了解,我们不想让它停留在阅读之中,上学期开学我们的校园里,我们的同学也拿到了开学祝福卡。同学之间的美好祝福、老师对学生的美好祝福,在相互的签名中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比起以往的开学典礼学生更喜欢。这些美好的祝福,得益于学生第一所带来的灵感、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所带来的欢乐。

感受二、关心 理解

关心学生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关心,更是对其心理健康的关心;理解学生不仅仅是对学生某些做法的谅解,更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我感叹李校长对教育细节的关注,他通过开展"我喜欢的十大校园活动"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对活动细节和自身存在的关注,从而创新的设计了"开学护照"、"校园泼水节"和"每月百星"等活动,满足了学生对师生情感的需求,对接受关注的需要和对适时放松身心的需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仁爱情怀,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试想自己的教学,作为一名从初一到初三年级的教师,是否也可以为每位学生创立一本属于自己的"成长足迹",把每一次点滴收获与活动都记录在这,以此纪念。若干年后,当孩子们重新翻阅曾经学校生活的那些年,是否也会怦然心动?

感受三、尊重 信任

学生虽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尊严和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与需求,这时沟通的渠道便非常的重要。李校长很巧妙地寻找到了这样几条沟通渠道——师生共编教材、与学生共进午餐、让学生参与校务会等。多么直接有效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理念就在这几条沟通的渠道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试想自己如果每天能够嘉奖一个有进步的学生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共进午餐,学生们会不会更加信赖我呢!

再者李校长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让我非常的吃惊,他居然让学生在校园里办出版社、开公司,甚至接待世界各地的来宾,这些在我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十一中真切的发生着,事实也证明了孩子们自负盈亏的小商店可以办的红红火火,学生大使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说明学生身上的潜能远超于我们所能想到的水平,我们需要及时大胆的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舞台,尊重他们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来激发这些惊人的潜能。

感受四、服务 引导

一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行业,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以后能够在社会上谋生,为社会创造价值。那怎样保证服务质量,便显得非常重要。李校长在职业与人生规划方面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邀请名家大师讲解人生经历,开设社会职业考查课程和学生职业咨询与辅导,以学生的职业与人生规划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而明确人生理想,帮助他们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才能的领域。我想这种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服务教育方式,势必会培养出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的人才!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只是一味地进行我教你学的模式,哪怕是再聪明的学生也怕只是个会读书的书呆子吧!从这里,我读到了"赏识"二字。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为每个学生的将来谋划,赏识学生的闪光点,才是真正地把学生放第一。

虽然看完了此书,但其中的妙招却值得我消化许久。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学校、教师不懈的追求。读李校长的书,我发现,好的教育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正如他语录中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我联想到我们求实校长正有着和书中作者李希贵校长一样的办学理念,学校开设的"厨艺课","舞蹈课程"、"劳技课"、"泼水节""趣味运动会"等等精心为孩子们设计的活动,都能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话剧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站上舞台,看到孩子们那张张笑脸,收获成功后的喜悦,让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在求实校园里学习生活的快乐,求实这块沃土会成为孩子们放飞理想,追逐幸福的起点!

相信《读《党史札记》第一集有感1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守护明天第一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