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香肠事件读后感 > 地图 > 香肠事件读后感

香肠事件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新宿事件影评。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书籍就是我们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一篇故事一篇心得,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你印象深刻的读书心得是哪一篇?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新宿事件影评,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新宿事件影评(一)

回顾尔冬升的导演生涯,他在情感剧领域才华出众,收获无数好评。一直到新世纪初,他在港片不景气的背景下进军帮派片领域,此番拍摄《新宿事件》更是港片近年少有的大制作和重头戏。更多的明星汇集,更凶险的异国他乡,更加火爆和残酷的暴力冲突,尔冬升显然是想在《旺角黑夜》和《门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

自投拍开始,影片就新闻不断,在成龙浮尸东京湾等标题轰炸下,万众期待的《新宿事件》成了一颗没炸响的水雷。笔者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看了Ⅲ级版,目前在香港院线上映的是ⅡB级的版本,相比之下可能有少许镜头的改动处理,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下面行文以Ⅲ级版本作为最终依据。

情与义

铁头偷渡到日本,身份见不得光,只能投靠已在新宿的阿杰。一帮人打打黑工只为生活,似乎没什么追求。挽回爱情无望之际,他决定放手做点事情。

出来混的兄弟一场,情义二字值千金。有情有义,话说这情与义不就一回事么,但分析《新宿事件》里的情义,它们可以拆开来看待。不同于其他人抱有发财梦或者想撞大运,铁头漂洋过海的目的显得比较崇高他要去找心爱的女人。多么纯洁的理想啊,铁头的人物设定里仿佛有天生痴情的因子,一旦发作就无法消去。

听起来尔冬升还要把爱情拍得煽情无比可歌可泣,然而这是部帮派片,爱情只是点缀的花骨朵,他的情感被常规处理。内敛的秀秀、活泼的丽丽,性情截然相反的两个女人,跟铁头挣扎于涉黑和洗白的痛苦选择实在太过相似。最后的结局回到了最初的开始,这段千里寻情直接把铁头带上了绝路。然而想要藉此打动观众,那只能说抱歉。

铁头的弃情取义换来了丽丽一记耳光,相较之下,影片在义字上的表现是更加的百般滋味无从说。华人帮派的戏份是片中大头,围绕在铁头身边的人物虽然众多,然而莽撞胆小的多,鲜有饶勇善战之士。中间他们有团结一心的时候,却更像是铁头一人的付出换来了众人的奢靡。铁头身边缺乏能和他真正并肩战斗的家伙,更没人理会他的理念。唯一一个比较正面的老鬼也只是个和事佬,不想还死得比谁都惨。

开拖拉机的铁头和想卖栗子的阿杰,慢慢入水和被拖入水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刚硬坚毅和懦弱怕事,无非人物性格上各朝一边倒。如此看来,《新宿事件》是部无情无义的片子,爱情没好收场,兄弟情更是死翘翘。

黑与白

上世纪90年代,三池崇史就以新宿歌舞伎町为背景,接连拍摄了多部亚库扎题材作品(Yakuza,日语里帮派份子的称呼),包括后来更加臭名远扬的《杀手阿一》。三池的黑社会三部曲第一部就名为《新宿黑社会》,可见新宿乃是日本黑帮的必争之地。

合作与对抗,三地黑帮的利益至上可以从《古惑仔之胜者为王》找些影子。不过人在异国的黑帮斗争更容易让人想到北野武的《大佬》,日本黑帮闯荡美国,迎来了不同帮派势力的角逐,最终败在更强势的黑手党手下。影片都有血淋淋的暴力场景,主人公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尔冬升的帮派片总少不了黑白两道的对比表现,《新宿事件》更不例外。刑警北野和铁头意外相识,不想欠下了人情,此后屡次相助,一心护他。虽然黑白有别,北野是跟铁头走得很近的一号人物。竹中直人曾在《日本黑社会》里大讲没人听得懂的上海话,这次他有了更多机会去表现语言实力,一路下来很是出彩。

铁头属于见好就收的那类人,他极力想远离是非同时还希望手下人照办。只是人心隔肚皮,兄弟不买账,他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兄弟的对立面上,引出厮杀高潮。从一开始的黑到努力想洗白,最后还是被那只黑手给拖了回来,铁头选择兄弟要紧不如说是无奈地接受命运安排。

回顾铁头的发迹过程和内心转变,影片用两场刺杀和开拖拉机来匆匆交代,轻而易举的刺杀实在有别于观众的既定假设。他接管台南帮地盘后放手不管,时间上做了一笔带过的处理,导致铁头与北野合作进而矛盾集中爆发变得相当突兀。在黑与白上的来回踱步,铁头变来变去说到底正是他的悲哀所在。

血与夜

没有成龙的拳脚,《新宿事件》的看点在于暴力,以残酷暴力来揭示华人在新宿底层的生存艰难,看点有增无减。影片的动作戏份被压缩到较少,即便是成龙,直到高潮部分也仅有一斩一捅一射等表现,加起来不到一分钟。作为补救,片中有多处惊人的血光一现,暴力往往来得十分突然,直露程度大有恐怖之嫌。栗子青年梦想破坏、台南老大自食其果、香港仔反戈一击,几处关键场景都处理得血腥无比。

高潮火拼中,渡边组为了消灭江口与华人帮,联合台南帮进行黑夜袭击。尔冬升没有一味采用大排场和人海潮来营造紧张惨烈的气息,过程推进极慢,几次起落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发出袭击的信号不是枪声也不是刀子,而是一颗破窗而入的石头。随后的乱石阵架势更是一大亮点,众多暴徒直接攀墙爬窗,如同展开现代都市的攻城模式。在铁门一边,台南帮死命硬拆,在杀红了眼的敌方面前华人帮无力招架,楼道肉搏节节败退。灯盏突然熄灭,现场打斗停了下来。

尔冬升这一处理明显有受到专业户杜琪峰的影响,遗憾是张力稍有不足,短暂的平静后现场很快陷入混乱。应该说杜琪峰侧重密闭空间内的写意抒情,尔冬升要在写实的打斗中加入写意内容,点子不错可惜呈现出来的效果一般。你能感觉到导演有心去尝试些改变,想做好每个方面却只有尚可的感觉。

侥幸逃脱的铁头再次钻进了别人设好的圈套,他茫然狂奔,以为能挽救什么却不曾想过秀秀那边的情况。铁头为了这个女人而来,终因她而去。他在下水道救了北野一命,对方只能目送他沉入水底消失。这个编剧形式上的圆,无疑带有命中注定的成分。不满足的江口和适可而止的铁头,都没有逃过人生捉弄。

得与失

华人帮由一盘散沙到占据地盘,一时强大却难逃被灭。新宿不光有本土地头蛇,还有鱼龙混杂的各路人马和官方势力。华人帮派有善始无善终,问题不在华人好内斗的劣根乃至农民眼光的局限性上,失败之必然可以简单归为一句强龙难压地头蛇。更何况这还是失去了招牌打斗的成龙,他的普通人面目,早远离了打不死的形象。

成龙这次的表演有往深度里去的趋势,只是塑造铁头这个人物依然不够,他的爱情、他的选择时常站不住脚,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敬佩乃至复杂点的爱恨交织。

铁头的理念并不新鲜,出来混迟早要还更不算觉悟。那《新宿事件》是在重复走投无路的古老传统么?可以说尔冬升把视线放在了揭露华人群体的弊病上,如秦沛饰演的老华侨,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再有持续堕落、不成人样的阿杰,他的逃避跟香港仔的翻脸更是两种极端。也可以说末尾的闪回重现了一群人同甘共苦的好时光,共担当的友情岁月值得怀念但上不了台面。

《新宿事件》值得指出的优点在于配角群光辉闪耀,多少挽回一些成龙不打的缺憾。无论是角色功劳还是演技所决,吴彦祖、高捷还有上面说的竹中直人等人均有上佳发挥,徐静蕾和范冰冰完全不同的演绎方式,同样会引发争论比较。

一向水平稳定的尔冬升,情节点都埋得恰到好处,起落有致。无论真实出发点是什么,故事紧张感十足,带有些黄金时代港片的熟悉影子。

两个小时看下来有如风雨扑面,一阵猛烈。只是待得雨过天晴,多少会觉得只是寻常。


新宿事件影评(二)

我们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看著枪战片长大。那时候的影片吧,那些个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总是身中数弹还能动手从胳肢蜗里摸出个入党申请书或者几块大洋说句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而日本鬼子总是一枪就呜呼毙命。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长大,小时候吧,总感觉我们的民族是多么多么的伟大,那时候也穷,就是穷,也感觉是那么的快乐和满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眼界开阔了,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也知道其实日本人很看不起咱们,更知道在西方很多旅游景点用中文写著:禁止大小便。

其实平时尽量不去想这些,毕竟作为一个中國人,好像自欺欺人地保持著那份可怜的尊严,虽然自己也知道也许仅仅只是貌似,今天感觉颇深之缘由也就是看了尔冬升的大作《新宿事件》(盗版光碟),其实那情节很老套,没有什么新意,但其中有许多细节却可能是让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忘记的。例如

场景一:吴彦祖他们在日本街头大摇大摆的偷店铺东西的时候,刚偷渡去日本的成龙表示很诧异,吴彦祖他们就说了:日本人很笨的,他们自己不偷东西,就以为别人不会偷他们东西了。其实吧,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我們中某些人的德行。我们不想去面对这樣的场景,但是它却的的确确地在发生,而且还会再发生。

场景二:日本黑帮成员对于成龙他们接管一个地盘时候说:老大叫你们接管,我也不敢违抗命令,但是我真的很看不起你们支那人。这在日本不是个别现象,诚然有历史原因在里面,但是这么多年来咱们那些合法的非法的移民去日本的中國人都干了些什么,都在干什么,会让人家还是从骨子里看不起咱?

场景三:成龙去给吴彦祖报仇的时候,台南帮的人在说:三合会老大的女人其实是中國人,之前是在某某舞厅做小姐的!说话的口气中透露著鄙夷,同時成龙女朋友范冰冰原来也是那个某某酒吧的陪酒女郎。看看,这就是那些偷渡去日本的中国女人、或者说中国女孩在干的事儿,真的不是个别现象。

整个影片都在血淋淋地讲述著那些日本华人非法移民群体和他们的最为底层生活,呈现著让人深思的又带有深刻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手法所展现的场景,不得不深深触动著國人那敏感的神经。透过笔墨铺陈那社会底层华人移民的求生历程的厚重,展示著事实和真诚。

影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敢于勇敢地将自己至于尴尬,理智地看待著事实,而不去偏袒任何一边的政治层面。影片是成功的,至少它做到了这么一点:让中國人深思,让日本人反思。这部值得思考的影片,估计咱們這会禁止公映的,当然这樣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毕竟,文化监管部门似乎故意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國特色。


新宿事件影评(三)

终于又看到成龙大哥的影片了,新宿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成龙由动作向情感的表演的转移。

这部戏是由尔冬升异演的。我喜欢这个导演,当年《新不了情》刘青云和袁咏仪的演出让我记住了他对情绪和道德思想上的扑捉。

《新宿事件》,新宿是日本的一个地名。故事讲一个东北汉子铁头(成龙)到日本寻找未婚妻徐静蕾,而变成了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外族,一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阴差阳错的卷入了日本黑社会的斗争。就像《无间道》中的梁韩伟一样,注定是以悲剧收场。这种情况下生活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已经成了一种利益平衡下的棋子。

吴彦祖饰演阿杰,本来是一个纯朴的人,胆子小。遇到黑道躲之不及的人物。可是就偏偏那么运气差,每次都是被人欺负。而成龙是一个相对来说大哥样的人物,他有着敢承担的优秀品质,他会把别人的事揽在身上。所以为了夺回公道,为阿杰报仇,卷入了黑社会的内部夺权斗争,同时所有的华人由于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当有一个人出头的时候,大家把受气变成了一种争取权益的动力,团结由此产生,看上去是以成龙为领导核心的华人集团。当成龙一方胜利后,成龙把权力分配,自己退在二线,做正道生意和认识的女朋友范冰冰过着他想要的正常人的生活。可是权力到手后,华人的集团变得和当初欺负他们的日本黑社会一样,去用权力期负其他的人,他们不再弱势。他们的人品,也由团结善良,变得可恶。眼中只有利益,连曾经的朋友都变得陌生。当成龙被警察朋友说曾经的朋友已经变质的时候,他还天真的以为可以用自己当初的领导人的身份去改变什么?但是范冰冰说的对。他什么都不是。与其说当初承认他是领导者,不如说是当初华人大家们承认了一种利益。当成龙把权力下发到各人的时候,他就已经什么都不是了。他只能陪着大家一起陪葬!

《新宿事件》以一个暴力集团由无到有,到消亡的发展过程,诉说了人性的演变。也一理通百理的说明。任何事任何人的团结都是相对的。就像传说中的饱暖思淫欲!在没有吃饱的时候,大家都团结的想要吃饱,这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可是当吃饱了以后,人类的品性会千差万别。有像成龙一样,还是心地善良,别人不欺负我,我也不欺负别人,权力的争取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有像其他人如阿杰一样,变态的以另一种思维生存,那就是当初别人怎么样欺负我,我就怎么样再欺负别人,权力的争取,是为了让自己变得为所欲为。也有如香港仔一样的,权力在手,任何人也不能再去把他夺走,即使是大恩人也一定要干掉。

道不同,不相为谋。当没有了共同的理想后,自然也谈不到什么团结。每个人都像一个力量团向各个方向使劲,最终只有分裂。

帝王之道,政道,商道,甚至连结婚的情道,都同此理。政权取得后,如果不去制衡,最终只会败落。这时候就看谁先下手为强了。如朱元璋,赵匡胤之辈,似乎总觉得这些帝王对开国元勋似乎过于残忍。但是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江山成就了几百年。

在人生的路上,渐渐的变得麻木,渐渐变得不再去想谁更自私,谁是黑,谁是白。因为每个人活着都有他的道理。只要记得该逍遥时切逍遥,遇苦难时也笑着面对就好。别去埋怨别人对你如何如何?只要抱着自己的心,坚持的说:这个世界很美。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延伸阅读

校花诡异事件影评


校花诡异事件影评(一)

恐怖电影《校花诡异事件》相比之前其他恐怖片都用精神分裂和做梦来解释为什么片中有鬼,这次导演独辟蹊径,用女主角的灵魂出窍来解释她所遇到的一系列诡异事情。不过,电影后半段突然变成了小清新校园爱情故事,这转折让观众有点接受不了。

《校花诡异事件》讲述的是国民校花苏苏在学校以及在郊游时遭遇到的一连串恐怖灵异事件,最终苏苏发现事情变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失控影片的前半段吓人点的确比较密集:深山老林里的客栈,无处不在的恐怖公仔,还有面无人色的年轻母亲、孩子,还有夜半三更坐在床头的红衣女鬼这一切都让校花苏苏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大家逐渐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苏苏灵魂出窍的原因,所以影片的后半段就突然变成了校园爱情故事,让原本打算来看恐怖片的观众有些失望。而对于灵魂出窍的展现,导演采用了医生解释的说法来表现,这部分的处理也比较枯燥,没有什么亮点。倒是女主角苏苏的扮演者赵奕欢,这次在电影中牺牲不小,除了有性感的沐浴镜头,还要穿着吊带睡衣去冒险,符合宅男观众的口味。

《校花诡异事件》的风格属于唯美的韩式惊悚片,因为穿着清纯校服的在校学生们是影片的主角。其实,我更愿意把这类型的惊悚恐怖片定义为一种表情型惊悚。也就是说,观众在被影片里的恶鬼惊吓之时,很多关键时刻还得被主人公的表情给吓着。

特别是影片中面色清纯的女生,柔顺的披肩长发、空洞失焦的大眼睛以及神秘无常的眼神和皮肉紧绷的脸庞。从表情到神态、从眼神到气场、从说话的语气到语速,她的一切都要承担着制造恐怖的重任。而这,就要求着女主角超强的演技。

网络剧《青春期》系列的走红,成就了新一代人气女星赵奕欢,她的长相和身材虽不是校花中最出众的,但她身上有着一股特别气质,还是男女通吃那一类。《校花诡异事件》也是大胆启用了这位新人担当女主一角,从影片呈现来看,欢爷的作业完成得还算不错,赵奕欢把女主的无助和精神崩溃演的很到位。在没有过多的血腥镜头面前,以她的心理恐怖表选出来的一惊一乍、再配合一些慎人的音乐和阴森的环境,也蛮让人感到恐惧的。

影片的故事从头至尾都被一个强烈的悬念牵引着,我们的思维如同赵奕欢饰演的校花苏苏一样,被困在一所诡异的旅店里,百思不得其解这儿究竟发生过什么?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历?这所大房子里究竟有什么秘密?。苏苏在故事中一直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又带点惶恐不安,她的眼神大部分的时候都神经兮兮,我一开始还怀疑过她是精神分裂之类的。影片中间还有很多细节颇有迷惑性:旅店老板和老板娘没有恶意,但一开始也会怀疑到他们有什么阴谋,两位老人的眼神总是闪闪烁烁,一问到关键的地方就躲躲闪闪;还有那位面相恐怖神出鬼没的住户李淑佳,导演在其间安排这些细节一直干扰着我们的注意力。

而谜底一经揭晓,便如醍醐灌顶,竟然这种结局,我想很多人都没有猜到完整的结局。而知道了谜底后再细细一想,发现原来自始至终导演都埋了伏笔,只是没有人会把所有的细节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人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想象。导演靠一丝创意、悬念和气氛完全控制了观众的心理和情绪。而真正的恐怖片,就是要做到心理恐怖。

从一开始的惊悸、恐怖、到最后的安心,苏苏一直在寻找自我,或者说是她的一个自我认定过程。其实,看完这部片子,反而让我对死亡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人类对于活着这种感觉只是相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死亡,而生与死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定义。对于相对的两种物质状态,我们的定义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改变,就像生物上的正交与反交。影片为了剧情的需要,使得死后的鬼魂能够如常人般生活,这种阴阳平行的时空概念,还是蛮新颖的。

人之所以害怕鬼,是因为对鬼的未知,以及默认鬼的超能力,然而这些都是仅存在于人类的想像中。也许鬼并不能感应到人类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人与鬼其实是平等的,他们只是各自独立的活在这个三维空间中,通过共用物体的改变而感应到彼此的存在,但是并不会对对方造成什么伤害。就象片中呈现的那样,在彼此互不会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人和鬼可以和平的存在于同一个空间。

虽然,那只是电影人的一个梦!

随着7月12日上映档期的临近,由北京泽西影业独家出品、影坛黑马关尔执导,网络大红大紫的青春期情侣档赵奕欢、王一携手出演的中国首部校园恐怖灵异电影《校花诡异事件》的映前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许多院线经理昨日在京看完《校花诡异事件》的试映场后均纷纷表示看好本片,预估本片即使是在恐怖片林立的暑期档中,亦有望成为类似杨幂《孤岛惊魂》那样脱颖而出的现象级恐怖片黑马。观赏过《校花诡异事件》试映的资深音乐人、媒体人兼知名评论人士徐高栋也表示,该片以独特的视角为低迷已久的国产恐怖片杀开了一条血路,不仅能带给观众超级刺激的惊悚快感,同时它还有《人鬼情未了》似的可贵温存柔软观众的心房,相信会在这个酷热的署夏为院线观众绽开一份鹤立鸡群的奇葩盛宴。

是什么给了这些经理们这么大的信心?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靠《青春期》系列、《上位》和《女人公敌》引爆全网20亿点击率的赵奕欢目前人气丝毫不弱于当年刚播出《宫》之后的杨幂;二是《校花》抛出了一个猛料:在处处是禁忌的国产恐怖片中,首次在片中惊现主角在阴阳两界、人鬼殊途的世界里穿梭的戏份,并首现人类灵魂出窍的情节,当属华语新派校园恐怖片的开山之作,特别适合暑期学生观众的口味;三是观众看完本片不满意可以找导演报销,观众破天荒享受看电影售后三包服务。而以上三点完全可能促成一部现象级神片的破壳诞生。

人气女神为爱痴迷,为爱穿越阴阳两界。

自从在去年网络大火的《青春期》系列成功塑造90后少女程小雨形象之后,赵奕欢获封全宇宙最红无敌人气女神的称号,星途一路看涨。戏约不断的她将自己的大银幕首秀贡献给了《校花诡异事件》,为了彻底与《青春期》程小雨的形象区别开来,赵奕欢这次饰演的角色是我见犹怜、楚楚动人的国民校花,不但要隐藏锋芒独自面对女同学的嫉妒和非议,更是难以忘怀自己的初恋男友。

《校花诡异事件》中除了神秘红衣女鬼、变色惨白的黑衣女人与诡异的小男孩这些层出不穷的恐怖元素外,片中最重场的桥段就是赵奕欢在生死界限模糊之时难以忘怀初恋男友时的心碎黯然,而赵奕欢亦成功将情感戏码演绎得令人不胜唏嘘,潸然泪下。

导演自信本片足够恐怖煽情,拟挑战自己创下的记录。

去年暑期档的黑马导演关尔曾创下国内无明星领衔主演的小成本影片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这一记录迄今尚未被人打破,但是今年这个记录却因赵奕欢加盟出演《校花诡异事件》而显得岌岌可危。仅凭6月17日赵奕欢主演的《女人公敌》刚上线播映,第二天就取得百度电影搜索排行榜第4名的佳绩这一点,就充分证明欢欢女神的实力在竞争激烈的七月确实不容小觑。

据悉,《校花诡异事件》的数字拷贝目前已经制作完毕,即日发往全国影城,7月12日将正式登陆全国影院,届时观众将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内地尺度最大的校园灵异恐怖作品带来的深深颤栗与心灵感动。

冰棍影评


冰棍影评

冰棍是什么滋味呢?像水果还是饼干?

比它们好吃100倍!

英才这样回答道,于是背着小白狗的石圭开始幻想,那遥远的月球上冰棍的诱惑。暑假来了,英才开始了漫漫假期,这个假期很特别,因为一切与冰棍有关。

这是一个细腻而感人的故事。影片细腻流畅地展现出一幕幕生活场景,无论是细节的设计,还是背景的安排都有很缜密的考虑,让观众深陷影片所营造的故事氛围中。应该说这是一个家庭喜剧片,可整个故事的却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气氛,让人在笑声中又含着泪水。生活总少不了插科打诨诙谐的镜头,但挥之不去却是心头淡淡的哀伤,就像背景中远远飘去的那一抹云彩。

应该说此剧非常鲜明地体现着韩国电影的特色,细腻,画面唯美,温暖。但却少了很多矫揉造作,像是一个洗去精致妆颜的女孩,质朴地呈现在你我面前,眼神真挚,贴近人心。就像你我的故事一样。

很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小演员的表演,自然真切,让人喜爱,难以忘记。

诸如此类寻找父母题材的儿童片其实很多,巴西的《中央车站》、日本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寻找,只是童年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把寻找和儿童联系在一起很有一种象征意味,其实儿童就是成人,而成人也是儿童,本质上都一样。儿童片的观众不仅是儿童,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曾经是儿童的人。好的儿童片早已超过了儿童片的限制,往更远更深的地方延伸,面孔却依然单纯,像一个对着太阳露出白牙傻笑的孩子。

梦想是该片的主题。一个孩子为了寻找自己的爸爸,依靠自己小小的力量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即使承载梦想的是微不足道的冰棍,可却依然拥有甜蜜的味道。为自己的梦想单纯地努力着,即使拥有无法预料的未来。不去想不去想,只要有梦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小或大,或近或远,承载梦想的或许是一幢房子,一辆车,一个人,一本书,一棵植物,或者,仅仅是一根冰棍,这都是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情,它让我们幸福。

英才、松秀、仁博,还有背着白狗的石圭,傻乎乎的喜顺这些可爱的人将一个共同的故事留给了那个暑假,让小镇上炽热的阳光温和起来,有一种温暖的味道,这个故事与冰棍有关,与梦想有关

英才捧着冰棍,开心地笑着,冰棍的沁凉的甜汁在心底浓浓地流开

窗户影评


窗户影评(一)

这是卡洛斯的另一部简约化的电影,没有任何圈套圈剧情的限制,以最平凡的摄影和表演叙述一个带病老作家最后时光的生活故事。无论是台词还是影片长度,都很简化,拒绝了任何夸张式情感戏份和特效渲染,就事叙事。结尾处变缓的调子,隐约而优美地给老作家划上生命的句号。圣胡安郊外的孤宅,一位期盼康复的老者,一次诗意化的田中漫步,带着如梦般凄美的回忆,完整地合上了简洁的篇章。

或许简约式的电影最能贴近生活,没有复杂的台词和俚语,没有绕口令和笑点,没有哗众取宠和意识主流,更无巧妙生花的剧情和炫丽无比的特效,带出来的感触往往深刻而长久。商业大片是制造大众梦想的原子弹,一旦投放,效应轰动,各种的人生激情和梦想壮志相互融汇,摩擦,彼此碰撞,相得益彰。简约电影的魅力是以生活为起点,论及大小人生事,再配以散文式的叙事装点,恰当地赋予了唯美的光面,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无非就是荧幕上发生的生活片段,平淡而深刻。

《迷失东京》带给人暖暖的冬日迷茫,话语成了一种次要的表达,影像里的情感忽然变得含蓄而朴实,魅力焕发到新的高度。《奥霍顿的新生活》更以轻幽默的手法来装点退休工程师的生活,人生的无常变幻很快转化为一种超然的领悟,枯燥一扫而光。《与海共生》用生活的行动架构起浓浓的祖孙三代情谊,海上日出的光辉燃点起亲情的火把,小小漂流瓶的结尾延伸了爱的寄托。简约叙事的电影有很多很多,其魅力可见一斑。

《窗户》中的窗是写实也是一种隐喻,残年卧病的老作家多次望向窗外,生命的依恋感透过这个窗户流露出来,既是菜园和田野,也是儿子和钢琴,更是对生活自由与自尊的捍卫。梦一般的开头,是掀开了尘封的回忆,而这个漫长而短暂的回忆之窗,最后为老人写上了剧终。离世的伤感化作了晚风,暖和而温柔的晚风,吹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老作家在金色的田野上的漫步,肆意挥霍自己剩下的气力,草原上热洒一泡尿,向死亡敬一杯好酒,在风光无限里慢慢褪去一辈子的年华外衣此时此刻,至少唤醒了我们正忙碌而奔波的一生是否需要停顿一下,做自己最喜欢做的,我们不需要到晚年空闲之时,疾病缠身再考虑这种愿望。

《窗户》让我想起了《秋天的春天》,也是讲述了一位老顽童在暮年的精彩故事。不羁的性情奔放如狮子,带出的感动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窗户影评(二)

阿根廷导演Carlos Sorin的从影经历有点像杨德昌,42岁了才拍摄出自己第一部电影作品,1986年的《国王和电影》,此片一鸣惊人,获得了威尼斯处女作银狮大奖,并被评为阿根廷80年代十大佳片之一。

在第52界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遇到Carlos Sorin还挺意外的。这小老头拎着个公文包,土黄咔叽布夹克上都是雨痕,里面的衬衫领子胡乱翻出来,脸上笑出一朵花。电影《窗》开场前被请到台前讲话,开口先抱怨旧金山的大陡坡他竟然从市中心一路翻山冒雨步行过来紧接着抛出些拍摄过程中的轶事笑话,整个影院哈作一团。

比起他的热络,电影《窗》收敛得让人意外极了。如果电影艺术中也有简约主义,那这部《窗》就是电影简约主义的胜利,仅32页的剧本,几乎为零的情节,少到不能再少的对话,但我的眼睛就是挪不开:宛若风景油画一般的摄影,人物细微而稍纵即逝的表情,巴塔哥尼亚高原荒芜的风,还有干净的像冰一样的蓝天。毫无疑问我是一个来自疏远国度的旁观者,但这些陌生的人物所表达出来的却都是令人熟悉而温暖的情绪,我似乎一直都认识他们,宛若旧邻。

故事从一位老作家安东尼奥儿时的梦讲起,八十年前遇到的年轻保姆的脸突然出现在八十年后的梦境深处,安东尼奥说记忆真是件奇怪的事,而这一天,他多年未见的钢琴师儿子终于要回来探望刚因心脏病发而卧床输液的父亲。照顾安东尼奥的两位家庭护士,玛丽亚卡门与艾米莎,从清早起便开始忙碌,要给安东尼奥做早点,打针吃药,理发,找琴师来调几十年都没人弹的德国钢琴,侍弄菜园,还得对付老头子的健忘病;而完全不听话的安东尼奥硬要人取出珍藏四十多年的香槟以备迎接儿子。

这些琐碎而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唯一的调剂是安东尼奥的逃跑老头子拎着自己的输液袋子,要调音师帮忙系好鞋带,披上外套带着帽子一个人偷偷跑出门去看昨夜风暴过后一片凌乱的蔬菜园子,然后又在大片金黄的茅草地上巡视。除了这个小小的高潮,故事从头到尾都是静止的,就如同影片的名字窗一样,仅仅提供了一方观察视角,一帧人物剪影,一个生活片段。来龙去脉是否必要?一个故事,一部电影,是否该向读者观众传达一条清晰明了的信息?

电影结束后我问Carlos Sorin这两个问题,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要传信儿的话,该去邮局而不是电影院吧。

实质上,Carlos Sorin对好莱坞套路式的夸张剧情是相当反感的。他在电影结束后的问答时段半开玩笑的说自己这种以刻画人物见长叙事为辅的表现手法也是迫不得已所有讲故事的故事早被好莱坞拍完了,而他去年想购买某书的电影版权,也因为资金不足被好莱坞的大公司抢了先。Carlos Sorin的夹缝生存既是无奈,却也塑造出他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人物往往具有极强的带入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通过生动的语言表情或小动作让观众了解他们,窥视到他们的内心。这些人物都不入模式,性格圆润丰满,既有可爱之处,也有可怜的暗角。Carlos Sorin的极简主义正是要把阐释权交给观众自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他所描绘的小小侧面折射出对生命独特的领悟,他不传达信息,也绝不回答自己的电影究竟在表达什么的问题。

这样抓细节讲细微的表现手法很有日本电影工笔临摹的意味,但又没有很多日本电影为了唯美而唯美刻意做作的毛病。《窗》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片段不过是安东尼奥在金黄茅草覆盖的荒野里有点惘若迷幻的凝视篱笆那边一匹面悬白色条纹的高原红马,但这一切都发生得自然而真实,没有画外音、心理独白,甚至连烘托情绪的音乐都没有,只有隐约的风声,似呜咽,又似轻吟。对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入殓师》中主人公在郊野拉琴的唯美一幕,Carlos Sorin的处理坦然坦荡,诚恳诚实。

我尤其欣赏Carlos Sorin对信息传达的见解,这几乎也是我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不传达信息并非故事中不包含可领会言传的信息,而是作者想通过故事表达的信息具有复杂的层次与侧面,任何阐释推理总结的做法都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信息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诚实的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截取生活的一个平面忠实的记录才是更为明智的表现手法,这好比我们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大象无形,无声胜有声,无与有在极致的层面对称转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以少胜多的简约主义理念在操作上会要求任何展露在屏幕上的细节都完美无缺,而这除了要依靠精湛的布景摄影外,还要求表演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有意思的是饰演安东尼奥的Antonio Larreta是乌拉圭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及戏剧导演,以86岁高龄第一次触电,其表演的精度与张力却实在让人惊叹这真是才华无年限啊!

Carlos Sorin的《窗》影如其名,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他内心创作理念的窗口;而他的电影人物与人生片段就如大多数评论所赞誉的那样,是一颗颗荒野中的宝石,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静默的折射出柔美的微光,不张扬,不焦躁,朴素沉静,只待有缘人。

念念影评


念念影评(一)

记忆像鱼穿行在脑海中,童年的创伤,带来磨灭不掉的记忆,不断闪回的过去见缝插针,疼痛、伤感、困惑与迷茫接踵而至,人生选择中,慢慢找回曾有的点滴美好,都是曾经深爱的印记。张艾嘉执导的《念念》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育美是一个画家(梁洛施饰)与拳击手周永翔(张孝全饰)是情侣关系,育美的哥哥育男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台东导游(柯宇纶饰),他们各自生活在诺大的台湾。然而,儿时的阴暗的记忆一直带给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大都市台北给予创伤这一话题一个非常大的展现空间。不论是战争,还是屠杀等,这些都能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影片一开始,望着天空、不断呢喃的育美,一直在找寻某种逝去的温暖。然而,天空并未下雨,也未出现颓靡的情绪渲染。人经常跟自己说话,不仅是一种心理的解压,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宣泄。育男来到台北,试图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与妹妹,缺失的母爱在他的心中不断加深,以致于总会认为是母亲的偏心,才选择带着妹妹离开。儿时的周永翔一直被灌输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手,却屡次失败,甚至因为视网膜的严重恶化而面临禁赛的问题《念念》在思考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

两兄妹的心理困扰源自于父母的离异,内心的缺失让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育美喜欢低喃自语,用画作抒发内心的情绪表达,在地铁上,她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急速画下,却在意识外,察觉到与童年记忆相关的画面。育男整天奔跑在台北与台东之间,用很少的时间吃饭,却意外遭遇到穿越时间的酒吧,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却是久违的快乐,现实本身与梦境的相互堆叠,更像是人的镜像的自我表达,当现实环境已经缺失的人(母亲)与事(玩乐)没有得到满足,在梦中便会变得甜美而幸福。现实的电话铃声则是一碗醒酒汤,将育男拉回到现实之中。父母的离异,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女走上了人生不同的轨迹,却因为创伤记忆,变得有点另类。有时给人一种想要了解自我生命的感觉育美下地铁后,差点掉落,周遭的人会对她产生怀疑,在回家的小路上疑似看见男人;育男没有轻生的念头,却与朋友的相处有着隔阂,没有真正摊开心扉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到,育美与育男与人的格格不入正是创伤记忆的影响所致。

全篇过去与现实相互穿插,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母亲(李心洁饰)成为最为核心的人物,是她导致了育美与育男记忆的创伤。父亲只想以卖面为生,在一个小地方安静的生活,而母亲一直远离绿岛去更大的环境生活,与父亲(陈志朋饰)在观念上产生差异。执念之间,所有的平静被打破,一场分别在所难免。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的离异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自孩子记事开始,所有的记忆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堆积,以至于在长大后,碎片的记忆便会蜂拥而来。张艾嘉擅长用意念化的镜头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走向,不断出现的水中美人鱼的童话故事与水中不断游弋的女人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意念的具象表现。相比较创伤带给人以噩梦、闪回等方式的重复逼真化的出现,这些拍摄于水中的画面则显得更加梦幻与美好。影片并没有给人以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的心理机制上的叙事的颓靡表现,反而带给观众一种超乎想象的内心表达。

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个体,就算是亲兄妹,更别说是从小励志成了国家拳击手的阿翔(全名周永翔),影片后半段将镜头转向了这个更为孤独的个体。尽管他有自己爱的女朋友育美,却一直没法实现成为正式拳击手的梦想。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眼睛问题。对他来说,有限,只能用极少的时间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些逝去的时间,却如流水一般幻灭。他需要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弥合,他看见了自己去世的父亲,与父亲对话聊天,与父亲比拳,所有的一切却仅仅是他内心迫切需求的幻象,其实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表现。因为他儿时记忆的缺失的父爱,让他不敢成为一名父亲。这是内心深处最私密的部分,却以一种缓慢的人物对白方式进行处理,更易于走近这个人物本身。正像张艾嘉《心动》中的初恋故事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舒缓表达。当然,这三个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是亲人的关系,一方面都是记忆创伤的受害者。创伤是具有社会的属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童年有关缺失的经历,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于是,导演让我们能看到这三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便将这种见证与证词更为形象化。

影片《念念》一直贯穿着母亲讲给育男与育美的一个小美人鱼的故事,最终,这个故事渐渐弥补了兄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再次遇见;阿翔与育美生了一个乖巧的女儿,组建成幸福的家庭,很大程度上让阿翔的内心得到平衡。不得不说,张艾嘉在这部电影中的所有处理温暖而深情。作为一部文艺片,《念念》值得你慢慢体会。最后想说,一部好的文艺片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拍了四十多年的电影的张艾嘉,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理念,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不被市场所影响。

念念影评(二)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

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娟娟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

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

念念影评(三)

文/表江

看多了质量一般的国产青春片和爱情喜剧,偶尔来个台湾文艺片,感觉也满清新的。《念念》比张艾嘉(微博)以往的作品都更文艺,之前的《心动》、《203040》、《不一样的爸爸》相比之下甚至都显得有点商业了,不过好几年没当导演的张艾嘉,看重的也许就是《念念》的纯粹。但文艺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在《念念》这里,算是中性的,它并不文艺得十分自我,但也没有文艺出新高度。

《念念》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柯宇伦扮演的育男在意识中穿越回去遇到母亲,让母亲再给她做一次蛋炒饭,母亲离开后和父亲一起生活直到父亲去世的育男性格变得沉默安静,再次看到母亲时情绪才略有激动。另一处是育男再遇妹妹育美(梁洛施饰),两人经历少年时期的痛苦终于成熟,情绪平静。家庭的破碎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长期的,育男和育美都执着于母亲更疼爱谁这个问题,母亲出走后当第三者的行为也给育美留下了很大的困惑,育男在父亲的重压之下性格内向压抑,多年独自生活,育美在和阿翔的恋爱过程中也出现很多无法控制的情绪问题。阿翔也一味背负着父亲的期望而在为并不适合自己的拳击奋斗。

基本上《念念》的三个主人公成长时期的问题主要都来自于父母,中间张艾嘉采用了几处超现实的手法让他们和父母对话,并且在对话后基本上解决了内心的心结。育男是穿越回去,阿翔是想象和父亲钓鱼,育美是女性则是通过生育孩子来使内心变得强大。超现实的手法并不高级,也不值得鼓励,张艾嘉对这种手法的甚至有点生硬,尤其发生在育男身上的一些穿越戏,非常莫名其妙,即便有些有戏剧张力的段落,也完全赖于柯宇伦表演的不错。张艾嘉想表达的是年轻一辈和上一辈需要好好对话沟通的主题,但其实难沟通的是上一辈,基本上是他们的强压、自私,给了下一辈并不正确的人生方向。不过《念念》的励志在于三位主人公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都解决了,成长的痛苦就是当时作天作地,回过头云淡风轻。

张艾嘉最好的导演作品,我个人认为还是《心动》,可能因为《心动》跟个人经历有关,感受更为切身,而《念念》有点说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心动》颜值更高,那算是金城武最好看的时期。

本能影评


本能影评(一)

社会名流,前著名摇滚明星约翰尼被发现死在自家床上,全身赤裸,双手被缚于床头,显然死前和什么人发生过性行为。约翰尼死于被利物刺穿颈部大动脉,及其所引起的大量出血和窒息,凶器是一柄冰锥。经过调查,警方将目光锁定在死者的女友,凯瑟琳身上。

凯瑟琳是名作家,巧合的是在决翰尼死前,她出版了一本小说,情节与凶杀案十分相似。警官尼克及其同伴盖斯奉命调查此案。他们发现凯瑟琳是个非常棘手的角色,她漂亮、性感、直接、智慧,充满了神秘感及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尽管她没有任何不在场证明,却可以镇定自若地接受警察局里的轮番轰炸,甚至在受盘问时都不忘展现魅力,诱惑警察。她竟然可以通过测谎仪的测试这样一来任何指向她的不利证据,都在这一结果面前缺少了说服力。尼克两次试图驾车跟踪她,最终都无功而返,其中一次还险些赔了性命。

尼克断定这宗凶杀案与凯瑟琳脱不了干系,因为几番周旋下来他发现,凯瑟琳的生活里充斥着死亡的气味,先是她的父母意外死亡,再就是她大学一年级时的导师,死于谋杀,症状与之前的约翰尼如出一辙。而围绕在她身边过从甚密的朋友,也都是有过杀人前科的人,其中一个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另外一个,罗西,曾经用锋利的剃刀割断了自己弟弟的喉咙,关于她,后面还有事情发生,很显然,她和凯瑟琳是恋人关系,也就是说,凯瑟琳是一个双性恋者。

尼克去找凯瑟琳,想通过正面较量寻找线索,却被她反将一军。原来,凯瑟琳正在调查尼克,知道他因为值勤时的几起误杀事件,正在接受警察局内部的心理辅导,凯瑟琳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辅导报告上的内容。尼克怒不可遏地回警局去找心理医生,也是他现在的女友贝思,因为那些报告是绝对私密的,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唯一的可能就是贝思将它们泄露了出去。在尼克的再三逼问下,贝思承认是警署里的同事尼尔森以断送尼克前程为要挟,威逼她透露了报告的内容。而之后不久,尼尔森被发现死在自己的车里,头部中弹,凶器为一把口径点三八的手枪。糟糕的是这之前不久,尼克曾被很多人看见和尼尔森产生了争执,尼克被停职了。

凭借本能,尼克觉得这一切肯定是与凯瑟琳有关系,而那厢凯瑟琳已经毫无顾忌地勾引起他来了,她说接近他的目的是为了下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杀过人的警察。尼克决定加入这个游戏,从中寻找线索。这是一场智慧与耐性的较量,男女二人表面上不动声色,暗自实施着勾引与反勾引,暗地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上演着一出活色生香的情欲暗战。

这一切都被凯瑟琳的女友罗西看到了眼里,妒火中烧的她竟然打算撞死尼克,幸而被尼克机警地躲开,罗西驾驶着凯瑟琳的车,跌进施工的大坑,当场车毁人亡。尼克赶往凯瑟琳处,梨花带雨的她哭倒在尼克怀里。她忧伤地告诉尼克,自己一向没什么同性缘,和同性往往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早在大学时,就因为和一位同学有过一夜风流,而被其不断纠缠。

尼克按照凯瑟琳的话到大学去寻找那位女同学的线索,经过曲折的调查,尼克发现原来贝思就是凯瑟琳提到的同学!震惊中的尼克找到贝思,问她为什么要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又为什么要隐瞒和凯瑟琳认识的事实。贝思的回答虽然入情入理却并不能让他满意。

此时尼克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倾向于凯瑟琳。即使盖斯指责他是被凯瑟琳的美色所吸引。

尼克开始调查贝思,原来贝思的前夫也死于非正常死亡,死法类似于尼尔森,被人由车窗外射中头部,凶器为点三八手枪。而贝思曾作为嫌疑犯接受过警方调查这一切除了尼克,就只有尼尔森知道。尼克头脑开始混乱,现在所有的疑点都指向贝思:她对于凯瑟琳一直没有停止纠缠,因为嫉妒约翰尼和凯瑟琳的关系而杀了他,又因为尼尔森知道了她不光彩的过去而杀人灭口。这一切都说得通!盖斯说尼克简直是疯了,连这么荒诞的事情竟然也想得出来。但是尼克却一意孤行,与此同时,他和凯瑟琳的感情也越来越超出了原来的游戏规则。

盖斯为了推翻尼克推论,找到了凯瑟琳和贝思大学同宿舍的室友,当晚他兴奋地载着尼克前去找那个室友,为了证明尼克的推测是滑稽的。盖斯独自一人上楼去,留在车里的尼克,隐隐觉得不安,等到他冲上楼去的时候,盖斯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尼克又惊又怒,这时从楼梯间传来了脚步声,贝思出现了。尼克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贝思感到很震惊,她说是有人通知她来见大学的室友,愤怒中的尼克不听她的解释,拔出盖斯的枪指向贝思,随着两人对话的逐渐激烈,贝思步步紧逼走到尼克面前,她似乎要从兜里拿什么东西出来,处于崩溃状态的尼克,扣动了扳机。贝思倒下了,临死前她对尼克说的一句话是,我爱你。尼克翻捡贝思的衣兜,里面竟然是贝思的家门钥匙,尼克表情错愕。

警车来到案发现场,当同事问及他何以确定贝思是杀盖斯的凶手,并且要向他开枪时,尼克沉默了。随后警察在搜查贝思家里时,发现和杀死约翰尼的同一型号的冰锥、一大叠约翰尼与凯瑟琳亲密接触的剪报,以及一把,点三八手枪。案子到此真相大白了,警察可以断定,原来贝思才是真正的杀手,她一人竟犯下了三起命案。

还没有从惊愕中恢复过来的尼克,恍恍惚惚回到家,凯瑟琳安慰他,两人再一次共同达到了性爱的巅峰。最后伴着结尾揭幕的音乐响起,令人惊讶的场面出现了,镜头逐渐下移,凯瑟琳的手伸向床下,好像想拿起什么东西,但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而就在床下,躺着一把锋利的冰锥,闪闪发光。

由保罗。范霍文于1992年执导的影片《本能》,以其精湛的剧情设计,大胆出位的性爱描写,成功地成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情色类型片的经典代表。影片同时更使得男、女主角一鸣惊人这与他们投入、激情的演技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影片最为观众所乐道的,自然是其中的激情镜头。当时年届三十的莎朗。斯通在好莱坞藉藉无名,当年的迈克。道格拉斯也被指责顶着家族荣誉到处混饭吃,人到了绝境总是能迸发出一种力量,两个背水一战的演员,一股豁出去的劲头,全情投入的演出,最终成就了一部卖座片,也成全了他们自己。

如果说片头凯瑟琳与约翰尼的那段床上戏还只是一碟开胃小菜的话,那么尼克与凯瑟琳第一次做爱戏可谓全篇的一个高潮,两位演员表现得非常投入大胆,激情沉醉的程度令观众乍舌。此外最经典的,也是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场,应该就是凯瑟琳接受警察轮番审讯那一场戏了。演员将凯瑟琳那种优雅、野性,充满诱惑力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头到尾她都镇定自若,甚至还表现出几分对警察的不屑一顾,等到警察拿她没有办法的时候,她的身份和警察发生了换位,由她主导了整个局面,甚至还好整以暇地诱惑警察,那个著名的交叉腿动作,相信不仅使在场的警察,也使观众跟着一起摒住了呼吸。

但是如果仅止于此,仅凭大胆出位的情色镜头,我想《本能》也仅仅是一部水准正常的色情片,会在当年众多同类影片中被迅速淹没,而不是脱颖而出,被人们津津乐道。

可以看得出,影片的编剧、导演非常的具有野心,将性与暴力结合到一起,并且复合了包括毒品、同性恋、心理学、女性主义思想在内的多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才造就出了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情色电影佳作。而这其中突出强调了女性的智慧、情感及对性的看法。

影片其实是讲述了一个女性智慧凌驾于众多男性之上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全都在凯瑟琳的算计之中,罗西的妒火,贝思对于过去那段经历的难以启齿,贝克的冲动及其之前过失杀人的经历,一切都是按照她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着,直到影片结束,如果不是镜头的揭示,就连观众也不知道真凶是谁,始终蒙在鼓里。而且请不要忘记在影片的结尾处,男主角的命运悬于一线,他的生死,完全取决于凯瑟琳一个女性瞬间的决定,而这些,作为一个男性,一般意义上的事件主导者,尼克竟然毫无察觉,我想这点,男性观众在观后回味的时候,肯定会觉得有些微的不舒服。

既然是讲女性,就不能不特别提到本片的女主角凯瑟琳的扮演者,莎朗。斯通。在《本能》之前,她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为了争取凯瑟琳一角,她努力吸引导演的主意,最终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个曾打算邀请米歇尔法伊弗、金贝辛格等一线女星(二人因暴露镜头过多而委婉拒绝)出演的角色。这对于当时的莎朗。斯通来说,可以算是背水一战。最终她凭借狂放大胆的表演,对人物的细致表达,成功塑造了一个集魅力与智慧,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使凯瑟琳的经典形象留于影坛。


本能影评(二)

是男人几乎没有不喜欢电影《本能》的。虽然事隔已经14年了,《本能2》也在一片骂声中登场了,但《本能》所给我们带来的经典效应依旧没有丝毫衰减,当时的莎朗斯通依旧是许多正常男人的意淫对象,其中自然包括我。

大概是第三次看《本能》了,第一次纯属感官需求,传闻中那个邪恶的美女火热的身材还有激情的情爱场面对我是极大的刺激。但因此也看得是云山雾罩,忽略了故事。第二次则是将整个故事看明白,随便重温了一下莎朗斯通的裸体。第三次,也就是这次,心情却是复杂的,从电影角度,试图寻出它的经典所在,但从男人的角度,一方面回忆一下十多年前的青春冲动,另一方面却因为《本能2》而感叹一下莎朗斯通的岁月。

闲话说了许多,再看看本片吧!

大凡一个被人能够称作经典的影片都少不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创意,创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主题上的,一种是故事上的。对于本片来说,关于主题上的,暂留到后面去说,而故事上则就是讲述了一个女作家是如何构思悬疑作品及将作品变成现实的。

许多悬疑影片中杀人者的动机都是参照于某些书籍或某些历史理论的,近期的《达芬奇密码》便是一例。而本片中的凯瑟琳则是以自己的小说为蓝本从事着杀人计划。其实,这个创意并不算独特,但作为1992年的影片来说,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创意将故事的悬疑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

前提如此了,当开篇时的性爱镜头转瞬变成了一场屠戮的时候,观众的心理已经开始拧紧上了发条。性爱,是这部影片最被人乐于提起的东西。

单纯的性爱给人的可能只是简单的冲动,但当性爱+暴力谋杀的时候,人的欲望便变得更加强烈了。从一些精神论的观点来说,性本身就是一种征服,是充满了暴力意味的东西,当这种准暴力被红红的鲜血所进一步强化的时候,征服的欲望便达到了极限。于是,本片成为一场男人与女人间的较量。

尼克是警察,从影片所表现的背景来看,这是一个很强势的警察,多次开次令他不得不接受心理评估,从行为举止来看,尼克自我为中心,性格时常表现得极为暴燥,这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适合与女性较量。

反过来看凯瑟琳,性感自然不必说了,女人征服男人有两种手段,性感与母性。在影片中强调的是性感。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这是智慧的表现,这样的性感而具有高智商的女人往往都是男人追逐的目标,但往往也不易占得先手,所以,在这种女人身上,男人的征服欲会表现得极为强烈。同样的道理,这样的女人天生就有种征服男人的手段。

于是,尼克与凯瑟琳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两个强势碰在一起,这是戏剧冲突的一个必要条件。影片按照尼克对凯瑟琳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坚定不移的怀疑,怀疑+被引诱,完全陷入。

作为一个探长,尼克十分敏锐地知道这个凯瑟琳是不容易对付的,一个小细节可以表明这一点,那就是尼克清楚的意识到凯瑟琳不可能找律师,事实上凯瑟琳的确没有寻找律师。这绝不是简单的猜测,而是意味着尼克与凯瑟琳的较量刚刚开始,暂时分不出伯仲来,而此时的尼克属于一个坚定不移者。

但这只是片刻,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性感会将这种清醒的意识轻易击垮。尼克开始被欲望所俘虏,偷窥,这是男人试图占有女性的前提。可笑的是,被偷窥却恰恰是女人征服于男人的手段之一。于是,尼克对心理医生贝思上演了一场近似于残暴的性爱,这场戏意味着警察与小偷的游戏变成了男人与女人的正式较量。

果然,经过偷窥与被偷窥,男人与女人终于实质性的发生了关系。但此时的尼克却根本没有放弃自己的怀疑,他还能将性欲与工作分得很清。凯瑟琳当然知道这一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征服他如果仅仅依靠性感是错误的,也会注定失败的。于是,凯瑟琳在智力上采取了主动。

尼克的怀疑对象被引导了,凯瑟琳的同性女友罗茜,还有心理医生贝思。尼克也慢慢地放弃了对凯瑟琳的怀疑,而且在这个时候,凯瑟琳提出了分手,原因是书写完了。这对于尼克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洗脱罪名的证据。自己没有出任何意外,而凯瑟琳关于探长与女罪犯的小说也完结了,这样一来凯瑟琳似乎根本不是那个照着书籍杀人的凶手。于是,尼克更加怀疑贝思了。

此时的尼克似乎已经完全被征服了,但他最大的打击却是来自于贝思,一个和他有过情感的女人竟然是凶手,而且杀死了自己的搭挡。在这种意识下,尼克终于开枪了。枪手,是凯瑟琳对其的爱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女人对男人的称谓。

开枪后的尼克彻底失败了,虽然一切证据似乎都表明贝思是真正的凶手,但潜意识中,尼克并不相信的,但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曾经自主的男人,尼克已经是毫无主张了,于是再一次面对凯瑟琳的时候,他剩下的只有欲望,无理性的欲望,简单而冲动的男人。

胜利却属于那个哭泣中的凯瑟琳,这是一个巨大的嘲讽。

影片的主题似乎在这场男人与女人的较量中慢慢地终于体显了出来,这是讲述一个女人如何征服男人的故事,是讲述一个女人如何毁灭掉男人的故事。说得更富有评论性就是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

当尼克那张老脸在凯瑟琳跨间徘徊的时候,他被彻底击败了。

什么是欲望,征服!什么是本能,性!但性的征服却并不是全部,而是手段之一,是男人与女人间较量的必要手段之一,谁最终能胜出呢?


本能影评(三)

很奇怪为什么许多人把它单纯的当作情色片看,虽然这部影片包含了情色的成分,然而它所引发的人的思考却是无限而价值非凡的。

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让你去怀疑你身边最信任的人?又有谁能让你亲手杀死你最爱、最信任的人?这会是多么的令人毛骨悚然,如果所有亲友爱人似乎都在背叛你、谋害你!然而一位金发女郎做到了一位外表艳丽,思维缜密,实为恶魔的变态。但令人惊奇的是,害死所有人的人是她自己吗?不是,她是一个诱因,勾起你本能的欲望,等待着愿者上钩,而之前她会百般提醒你危险即将降临。却偏偏有无数的愿者自投罗网,因为所有人都被她洞悉透彻,冷艳的目光背后是对人性的弱点的掌控:自大,好奇,欲望,嫉妒,怀疑

不能对女主人公作任何褒贬的评价,只能定义她为变态,极度的心理变态者。人们总是在怀疑别人而却不曾怀疑自己。这部影片并不一定非要警告你:我们要控制欲望!我们要控制本能!但它所带来的越想越不寒而栗的联想却是真实的,把所有认为美的、关于爱的扼杀在你的面前。

观完此片后,心里有的是无尽的酸怆与遗憾。其中一个遗憾就是那位美丽的正常女医生不应该死,她成为了游戏环节的一部分,成为了变态报复的对象。凡是清楚自己,清楚事实的主要人物都成为了刀下鬼;而混沌的自以为了然的人却活得自在而潇洒这些,不也是极其可怕的真相吗?

如果要深入挖掘,片中还有许多发人深思的环节,即便是一点蛛丝马迹也会延伸出无限的探讨。

既然有人拿它当情色片,是的,不否认它是情色片,那就来谈一谈情色的部分。美一个字足以道明片中关于情色的部分,那是一种欲望的最美化的表现。每个正常人都会有性欲,实属人之常情。然而若有人单纯的只看激情不顾剧情,可就真是件憾事了!

同时,因为第一部《本能》太天衣无缝,无论是从构思上还是美感上,所以要想在第二部上有超越实属难事。着实《本能2》引发了骂声一片,它败就败在没有美感上。但剧中的主题的点明,甚至是升华确是值得褒奖的杀人者并非金发女作家,而是被害人自己。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足以让人利用的致命弱点,那么惨剧还会发生吗?由此可见,编者已经抓住了上部影片的灵魂,把握了真正的思想。然而这最大的优点也正是《本能2》最致命的弱点:有时观众只要看冰山一角,何必给大家整座肃穆的冰山?过于直白化的主题,以及纪录片一样的拍摄手法已然让影片毫无美感可言了。

心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活动状态,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非正常人。然而我们去探索心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健全的真正的人,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和给予爱。它也可以是最有威慑力的武器,历史上不乏无战而胜的事实。但一旦有谁只视之为武器,滥用其行,沉溺其中,便会引发无限的悲剧。心理,可以让矛盾爆发,也可以让矛盾消解。心理,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值得研究的课题。

读书心得《新宿事件影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心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香肠事件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