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菜根谭读后感大全。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对于读书心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写比较好?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菜根谭读后感大全”,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篇一:菜根谭读后感】

学而时习之,读了一些内容之后,我仍会经常翻读过去的东西,有些句子很喜欢,所以读几遍有几遍的赞叹。

昨天读到这句,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视一档普法节目,一男司机与公司女总成婚,婚后小人得志升为副总。蜜月中男带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机,男乘醉应之。女因无空职不应,遭男人耳光,此后因此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终女将男起诉,二人以家庭暴力离婚。所以看到这前三句,我就联系到这个悲剧。

开始时,两人未必不是以相爱开始,但此后因为男人一跃升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带关系升职,这本身就很危险。再者,传统的中国男人从心里不是很能接受女人的能力高于自已,这就为这场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升得快往往会飘飘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为这下子女人连同公司都属自已囊中之物,可以任意操纵之,但女人是个有手腕的女人,一个百依百顺的女人想当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观的女人是不会任这个没有定好位的男人为所欲为的。关键是他们婚前都以为爱情可以高于一切,但婚后都以为对方可以无条件为自已着想,但事实是他们都高估了爱情,也高估了对方。

乘喜而轻诺,人的本质发挥了根本的作用,高兴时一切好商量,人们总会乘着合适的时机谈条件,合适就是高兴的时候,高兴起来平时绷紧的神经会放松,掌握的度就和缓许多,规矩靠边站了,事情往往就好办。因醉生嗔,酒后,人就容易趁着酒劲做些平时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实是以酒盖脸而已,情绪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绪的能力,虚荣嫉妒狂妄偏激这些恶劣的本质大概谁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但当它们毫无节制的释放时,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于瞬间以催枯拉朽之势,摧毁一个人积攒了N年的光辉形象,甚至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镜,基于这种状况,个人认为还不如素面朝天,平时就呈现一个基本真实的自我,别太绷着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与第一句雷同,春风得意之时,就难以检点,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基于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质使然。如果故事中是个天性懂得怜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绝不会出现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随便原谅了他的第一记耳光,也就没有此后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请记得,男人的第一记耳光绝不仅仅是唯一的一记,而它仅仅是第一记而已,如果想原谅他,那么就等于默认了接受他的第N次施暴,这也貌似男人的出轨,如果你打算原谅不忠的男人,那么就请做好下半生即将面对自已N次照一个变形了的破镜子的准备。

【篇二:《菜根谭》的读后感】

《菜根谭》是明代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它勉励人们在平淡乏味的菜根中体验人生的滋味,进而充实自己,发愤图强。

《菜根谭》提倡抱朴,即有一颗朴素的赤子之心。要经得起各种考验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特别提倡家和万事兴,没有三纲五常的死板说教,却可以处处感受到作者为保持家庭和谐而涌动的爱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学问

菜根谭劝告人要脚踏实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有一股傻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机。

在处世方面,菜根谭主张处世应该高立一步,有一种大局观。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是一种觉悟,心有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是一双透视人间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体会。

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平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极大地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篇三:菜根谭读后感】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篇四:菜根谭读后感】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 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修身,乃人之始也。书中有言: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生命的底限与高度,在于生,在于立。唯有生存,万物方可拥有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直立,万物才能顶天立地,尊严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善待周围的事物,善待生活中的你我,以一颗质朴的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去享受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一个人才能树立起敢为天下担当的气概,去承担天下为公的责任。

养性,人之升华也。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这更是一种崭新的境界。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生活并不缺少喧嚣浮华,我们所缺少的,是漫漫红尘中,那一份心灵的淡定与坚持。现代社会,处处弥漫着物质财富的欲望和地位名望的渴求。忙碌的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吧!平静喧哗的灵魂,回首曾经的过去;放下沉重的负担,重新定位未来的道路。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却是新的人生启程。

正确地对待世间万物,自古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天地之间最妙之境,非荣华富贵,非高官厚禄,亦非梦想成真。自然万物之所美,入之以眼,感之以肤,悟之以心。此刻的美丽,定然不是最美的。但是如果我们保持一颗感悟的心,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享受美的心,我们就能在大千世界中领略到无尽的美,享受更迷人的美。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性定菜根香。

【篇五:《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篇六:《菜根谭》读后感】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 。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篇一:《菜根谭》的读后感】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篇二:《菜根谭》读后感】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篇三:《菜根谭》读后感作文】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篇四:菜根谭 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系列的书来看!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当然了,我还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议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篇五:《菜根谭》读后感 】

《菜根谭》 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篇六:菜根谭读后感】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篇七:《菜根谭》读后感 】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由于之前曾对于糊涂处世方面的有关书籍有过较长时间品读,读罢《菜根谭》后,对于其中所阐发的处世之学让我对于糊涂处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子曾经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喜?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则与人。有德司契,天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即使能够化解掉人与人间之间的恩怨,也必有余怨,两人之间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所以抱怨以德也不算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之道,最高明的交往策略就是根本不给别人怨恨的机会,能放开手则放手,糊糊涂涂,大家皆大欢喜。

修身之味

修身,无疑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品行的高洁,待人的真诚,处世的智慧及良好的自我审查评判能力。古人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高尚之士,犹如极地未被踏足的角落,处处都是毫无瑕疵的亮,洁。但是,时间的转轴早已将一切改变,先祖们可以遗世独立,可以采菊东篱下,但是,我们不能!我们必须融入到这个社会才会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交往早已成为社会中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拥有高尚纯洁的情操固好,但是,过分的清高会使自己独立,那会是一个可怕的后果。在现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灵活,智慧的修身。

谈及智慧,糊涂生活乃是一种极好的在纷杂社会上修身养性的方法。《菜根谭》中谈及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看的圆满,放的宽平则是一种正心之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人会热心的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淡忘了古圣贤一直教诲的修身之道。由此导致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态度都有了严重的扭曲的变化。这种社会在一个道德素养高尚的人的眼中是一个缺陷的,混沌的世界。但要活得自在,则,就要正心。首先要自心看得圆满,自心放的宽平,也即是所谓的活得糊涂一点。

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要耐的住寂寞,就要自觉的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礼记》中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动,然而,此时正是各种污物对你进行考验的时候。很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毕竟在社会上真正的找到一块清净之地实属不易。近而不染则为至高处世之道。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那一份纯洁,宁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待诱惑的一种本心,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耐得住寂寞,更清醒,智慧的对待喧嚣的尘世。耐得住寂寞,糊涂待世,道德修为自然不俗,人格的魅力也会展现无遗!

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涉世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的曲径在夜阑人静时,放下手中的作业,沏上一杯清茗,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性定菜根香。

【篇八:《菜根谭》的读后感】

宋朝汪信民有句名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朝万历人洪应明受此启发,作《菜根谈》。这本书,明、清两代多次翻刻印刷,流传至今,在当今日本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读书之一。据说毛泽东同志生前非常喜欢此书。

《菜根谭》是本哲学著作,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后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本土哲学著作。菜根书名的形而上在ci gēn两音,春秋笔法直至明万历还能被保留,如果本书确实为明朝万历人洪应明所著作,看来明朝还是有才俊的。自明朝万历,即公元1620年后至当代,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哲学著作中,再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当代人究菜根之意说,菜根坚硬多筋,只有经过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真味。而且菜根一词本身,就有贫困生活之意。本书强调:耐得贫苦生活,才能创造人生百般事业。其言谬矣。如果耐得住清贫,如果这样,我看就用草根作书名更合适。

明朝万历人洪应明作《菜根谈》,受了宋朝汪信民莫大的教益。宋朝人的文治武功虽然不怎么的,但宋朝人可以说是最有灵性的中国人了。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几乎呈现出蔓延之势,造就了中华文明璀璨的明珠宋词;另有朱熹的理学,被明清两朝当做镇国之宝。可惜朱熹的水平,差就差在把春秋笔法做实了,做的无法变化了,我认为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来评价朱程理学颇为恰当。我看朱元璋的小聪明很多,一个出生叫化子的人,在制定开科取士的八股文法时,谈得头头是道;可惜的是,朱元璋追求的,却是错误的东西,因为朱元璋想用严刑峻法灭了人的愿望、怨气,大兴文字狱。春秋笔法渡过了元朝异族统治的寒冬,本可以引来春天,终于还是葬送在朱元璋的文字狱手中。

宋朝汪信民,名革,字信名,只活了四十岁。宋朝周彦约说:汪先生,名革,字信民,临川人(先生本越国公之后,自歙迁临川),性孝友,家贫而好学。三举于乡,绍圣四年试礼部第一甲科。常以为科举坏平生志气。分教长沙,帅张公芸叟待以异礼,从而受学。丁外艰,同寮醵金为赙,辞不受。令家人毋持官下一物,行见其妻所置锡水壶,愀然日:以是污我。投之江中。蔡氏当国,欲得知名士附己,以周王宫教召不就,曰:吾异时不欲附名奸臣传。复为楚州教官。卒年四十。其学欲明善恶,别是非。再次,他思想多禅宗境地,正是此书最大的特色,如《宋元学案》作萦阳学案表中云:(汪革)先生笃实刚直,惜不免坠于禅学,则侍讲之所夹杂也。故其诗云:富贵空中花,文章木上(?);要知真实地,惟有华严境。不得入圣人之室矣。我认为,《宋元学案》对汪革的评价一语中的:笃实刚直,惜不免坠于禅学,不得入圣人之室。《菜根谭》为什么不得入圣人之室,我在后面的文字中会详细论述。

《菜根谭修身篇》的总领之文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后,才谈到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能轻富贵只是本文一个涉及的极不重要的一个分枝,全文几乎再没有提起,我不知道当代人为什么谈学问总要与富贵挂钩?人活着真的只是吃饭吗?

《菜根谭评议篇》的结尾部分说: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处牖其衷;祸淫不在幽渺,即在动静语默间夺其魄。可见人之精爽常通于天,于之威命即寓于人,天人岂相远哉!结尾以天人岂相远哉结尾,全篇再次以韵母ai音结尾,虚词哉训诂为载、裁、采三字后,归集到这三个字器。

采这个字,文人最向往,那个文人不期望自己有文采?孔子评价其学生斐然成章,不知所裁,孔门十哲,子夏的文学是很不错的了,在孔子看来,子夏却少了文采。这就关系到我们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的重新认识了。没有子夏读《诗经》的读后感《毛诗序》,后人几乎无法由跨越秦帝国而探春秋笔法奥妙,子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诗经关雎》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中的荇菜,可以做为《菜根谭》中菜字的根本来源。荇菜是什么菜?孔子用荇菜镶嵌《关雎》,除孔子外,还有谁懂得什么是荇菜的哲学意义?子贡不懂,所以有子罕言性与命的感叹,子路不懂,所以子路得到了孔子由也登堂,然不入室 的评价?谁懂荇菜,战国时期孟子懂、子思懂、子夏懂、荀子懂。当今世界,还有谁懂?《尚书皋陶谟》云: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这段文字的重点,就在采采, 采采两字的重要性,就在十五有志于学,十五在哲学意义上,决不仅指十五岁年龄,尚书在这段话下面做了解释,有十五个形而上之道,孔子敏而求之,作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在本诗歌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采采、周行中的两个字器采、行反映出来的两个xng cǎi。《卷耳》是《诗经周南》里面至关重要的一首诗歌,《关雎》谈乐道,《葛覃》谈亲本,《卷耳》谈礼仁。我们菜、采之cǎi道,就来到儒家最神圣的学问乐道、 亲本、 礼仁上面,这就是《菜根谈》中菜根两字的根本,故《菜根谈修身篇》总领之文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后,才谈到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我们仔细究察《菜根谭》全篇,谈到最后,由儒家的积极入世转入了道家的消极避世,作者本意要柔和儒、道、佛三家来自成《菜根谈》一家之言,可惜才力不逮,成了四不象,搞了个不得入圣人之室,可谓不儒、不道、不佛、不才。世人本此学问,反反复复犹如小人。我是不主张把《菜根谈》当成中华圣典来读的,因为它不配称之为圣典。不过,通过本书可探源春秋笔法,从这点上说,为我们提供了作文、思考问题的一个崭新的方法。

我读《菜根谭》,最大的收获在:不能启发智慧的文章,不能指导实践的文章、不能提供哲学思辨的文章,没有文采,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叫习作。看当代作家的文章,基本上都只能称之为习作,无病呻吟罢了。故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为垃圾文学,此言恰当得很。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近六百年,中国没有任何文学新成就。子曰:后生可畏,孔子怕的是后生不知耻、不后勇,关起门来成癔统。(癔,一种精神病,患者平时喜怒无常,感觉过敏。此病多由心理上剧烈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引起。亦称歇斯底里。)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编辑推荐

有关菜根谭读书心得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菜根谭读书心得”。

菜根谭读书心得【篇1】

今天有幸拜读了美文《菜根谭》,读后,心中澎湃,思虑万千。遇事让一步,这展现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也展现出他良好的涵养,别人也更会敬服你、信任你。待人宽厚一分,这也是为自己积下福祉。善待他人,更是为善待自己奠定了基础。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在我们热电公司这个大家庭中,也需要这种境界这种思想,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碰到困难,我们共同攻关克难,排除隐患;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所以,不会去在意是谁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有没有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没有越界,有没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也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让我很没有面子,这个人让我太难堪,所以我要对他心怀芥蒂。只要抛开这种心怀,一心为工作,没有解决不了得问题。就拿我刚到检修部分管热工班来说,热工班人员从建厂的6个人到现在的1个人,人员严重缺乏,夜间值班都没有人;而生产现场设备仪表老化,外围系统测控点增加,隐患增多的情况,生产任务重,工作压力当时确实很大;但我和组员张绍峰一起不等不靠,沉着应战,排计划找根源,加班延点,一心扑在现场,不明白的就查资料,向同事多请教多学习,查找一个又一个问题,排除了一个个隐患,现在基本上把以前积压的消缺单消除掉了,在热控工作方面,可以说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供暖打下良好基础。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古人还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因此,我们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忍让、宽容,把心胸放宽些,这不但是人格涵养,也是一种处世哲学,这样,看起来是吃亏,实是利己、积福。在工作中就是这样,不要精打细算,认为干多了就吃亏,有问题就躲开,有利益就伸手;实际上这是害人害己,要想想多干一点,就能把工作多做好一点,就能为公司的发展多奉献一些光和热。

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生活中宽厚待人;遇到危险勇敢无畏,遇到摩擦主动退让。为公司的发展增砖添瓦,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菜根谭读书心得【篇2】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书心得【篇3】

乍一看这本书,感觉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常听的提议,但经过仔细阅读,让我越来越着迷,这些道理往往被我们平时忽视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尝就有它的独特。这是古往今来前人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例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谋划策,这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获得了千古一帝的称号。

楚怀王死在异乡也因为不听屈原的劝告,置屈原的劝告于不顾,最终陷入了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成功与失败的比较,这无疑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诠释。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劝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轻易展示自我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锋芒,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为自我很聪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还把话说了出来,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说杨修聪明他很聪明,可是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却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样想,大臣们几乎都明白,只是觉得自作聪明的杨修不明白,因为他不明白才招妒。所以,智慧似乎是愚蠢的,伟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们从生活的规则中吸取教训。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化的人生哲理,充满诗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人生准则。

菜根谭读书心得【篇4】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读后感

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三个词:“不二”、“中庸”和“中道”。你让我详细说说这三个词,貌似很难说清楚,不过在过去几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确实是有些感触和收获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工作电脑上贴了两个词叫“止语”和“少欲知足”,那时候对于自己也很苛刻,在工作上不要和同事讲太多的工作之外的话,也不会去关注同事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衡量一个工作成果的时候,只有自定的一套标准,不去考虑同事的实际情况,抱有很大的期待。整天都是脸上紧绷着,出了很多褶子,不愿意多笑几下,也不愿意给人和颜悦色,总会感觉是在讨好别人,其实是自己处在一种心理上的亏空状态。分享的精神就更别提了,没有影子的事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好不好又能关我有何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持续折磨开始了。

最开始来昊天雅居时,被墙上写的“空杯心态”四字以及对这个词的解释折服了,再到后来接触到情绪管理中,意识到已固化的处理模式:“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我就很会讲道理,用这种生硬的方式去沟通,整个人处于防御状态,构建讲道理不会伤害到我的小城堡,用理欺人太甚”。用语言去沟通,只会说个不停,而用心去沟通,要换位思考,让别人舒服,有些好的感受,并不容易做到。

后来尝试着做了一些训练,一日晨时,重复抄写海灵格《我允许》中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和自己相处,来清除自己的凌乱思绪和不满情绪,对于别人,事情,自己的表现要能够容纳,能容纳一些就能撑开一些心量,有点心量了,脸上就会能挂着些许笑,不是很勉为其难的那种,而是放过了自己。

到后来读到“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之时,要想悦人心,能否先愉悦下自己呢,让自己轻松些,放开些呢,别人和自己相处时也要舒服一些,这样不是更好吗?眼里要有人,不要“目中无人”,心里面要有人,不要“乾纲独断”,过刚易折。

后来尝试着和同事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儿,然后尝试分享一些好用的物件。谦让怎么写?谦为言兼,让为言上,能让人说话,做个安静的倾听者,承认别人说的对,多说句真心赞美人的话,这样慢慢跳出“老挑别人刺”的死循环,从“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中走出来,走出自己的小城堡,和更多的人接触,结善的缘分,探索新世界收获更多。

把这一段经历分享出来给有缘人,最后以“对事情对世界对别人轻松些放开些,笑的一定是我”共勉。

菜根谭读书心得【篇5】

《菜根谭》是明代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它勉励人们在平淡乏味的菜根中体验人生的滋味,进而充实自己,发愤图强。

《菜根谭》提倡“抱朴”,即有一颗朴素的赤子之心。要经得起各种考验“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特别提倡“家和万事兴”,没有“三纲五常”的死板说教,却可以处处感受到作者为保持家庭和谐而涌动的爱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学问”

菜根谭劝告人要脚踏实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有一股傻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机。”

在处世方面,菜根谭主张处世应该高立一步,有一种大局观。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是一种觉悟,心有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是一双透视人间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体会。

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平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极大地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1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2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3

句话叫: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菜根谭》是我国古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关于人生体验的奇书。

记得妈妈给我买得那一天晚上,由于缺乏亲身体会,我还以为《菜根谭》就像人们所说的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但在我认真阅读以后才知道,这真的是一本教育意义深刻的书。上面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它把我引入了一个新天地。从我阅读得第一天起,我就把它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里面的故事更是让你如痴如醉,回味无穷。里面有名扬千古、无欲则钢的王安石;有两袖清风的于谦;有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他们的清正廉明是我久久不能忘记的。里面还有人人皆知的磨杵成针、凿壁偷光、孟母三迁........它们都是鼓励我前进的航标灯。

看了这本书会让你感悟人生,拥有赤情侠心,还能让你返朴归真。作为一名小学生,你难道不应该阅读这本书吗

从《菜根谭》的开始,经历了几百年世事沧桑,但《菜根谭》将永远谱写着它那永垂不朽的文化。正如学者洪应明所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4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

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

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

《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5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5篇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下面是关于读《菜根谭》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1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2

闲来无事,我翻翻书,或是在网站上读读书,特别是喜欢读些有关修身立业的书。《修身,在专业上增进知识是立业的基础;而立业又为修身增进专业知识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谭》正是一本关于修身立业的书,借这次谈读书心得体会的机会,笔者想说说自己读过这本书后的一些个人感受。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是一本格言体写成的集子,关于书名的由来,有人认为语出 性定菜根香 ,有人认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 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这句话化用出来,另外也还有一种说法,明朝孔兼为《菜根谭》所作的题词中有这么一句话: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这句话大概意思说:这本书以 菜根 命名,是因为作者在人生清苦历练中悟出道理来,而且悟出的这道理是作者经历风波、坎坷的体现。 菜根 是一种清苦的东西,而菜叶的苦味却全由菜根提供、生长出来,可见人生的乐境由苦境出来。

《菜根谭》这本书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谓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达的精神。比如其中说道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 就是要求我们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隐讽之;今日不悟,候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也是要求我们要有豁达、大度、平和的精神。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3

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

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4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5

总的说来,《菜根谭》在本质上是一本有关安身立命的书。正如《菜根谭》序文里头讲的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有一个处于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里边居于要职。他经历了许多人生世象,在不断的升迁与贬官过程中,得了一场重玻在病难中,回想往事,无论是人生险境,还是人生乐境,世事总是匆匆忙忙,最后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当中,总是随着外在事情的变化或高兴或愁闷,心事总被外物牵拌,不免心神疲劳,所以导致重病一常这说明我们需要有一种达观甚至有些超脱的思想,常言说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我们要做好计划,但当计划无法在经过努力后实现,我们当然需要反省;同时,出国留学网还应有一种豁达从容的态度。

读一本好书,虽不花多少钱,也不花多少时间,但书读过之后,我们对于人生、事业、家庭会有更多独到见解,因而生活也更丰富多彩。

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网友们搜集和分享了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在你初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词句是那么的优美,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文学的创作都是需要融合自己的灵魂的,这样的文章才接地气。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篇1】

在人间撷取一片词香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是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之一。捧一卷《人间词话》,与王国维一同发现中国古典美学上的星座与宇宙秩序,洗涤心灵陶冶情操,重拾初心,焕发活力而整装出发。

《人间词话》一卷读毕,再回顾,便明白为什么周公度要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一句情诗来概括词之美学境界的王国维了。整卷的语言精简而不失华丽,遣词造句别具匠心,体现了王国维先生独特的欣赏风格以及深厚的美学功底。《人间词话》名副其实,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提炼的一片清香,散播各方。香远益清,在于那引人入胜的语言,更在于革故鼎新的思想。

王国维先生跳出了以风格界定词的美学鉴赏,便陷入了狭隘之见的思维惯势,在本书第二十六则里从更高层面,概括词的美学。即为“古今之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最后的亦是最重要的第三境界则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是《人间词话》中最最核心的思想。王国维所说的“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由名句”恰好体现了这一核心。一二境界努力追求,第三境界醍醐灌顶得到领悟。

掌握事物本质,才能更好地领悟它的意义;秉持精益求精,才能深入研究拓展学术。王国维先生在词的美学方面的卓异,源于他学问的周到和认真以及不懈的探索,车马前驱,万人随后。通方知类,蔚为大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少不了对事物精益求精的钻研“月下僧敲”的贾岛;“春风江雨”的王安石······炼字锻句,苦思冥想,终铸成一诗。

于词如此,何而为人!不断变更的世界中,屹立不倒的是梦想和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又怎能少得了精益求精,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又怎能少得了对事物静心观察的过程?

王国维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殉道者之一,他纵身一跃,将最后的生命寄托于了昆明湖畔的一汪春水。“至诚即是趋真,至真即是至善。而“美”则在“真”与“善”之间。抓住“真”与“善”向王国维先生学习。时间流逝,冲洗历史长河,春花秋月何时了,万物更替,不变的是《人间词话》,它将永久的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不会历久弥新,将永驻人心。

愿每个人都能读一卷《人间词话》,感“境界”之奇,会词中妙意;守一份初心,嗅人间芬芳。

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篇2】

《人间词话》分两半读完,前一半是这样的:看了一半发现实在是知识储备太少,手边一个度娘一本书,边看边查,坎坎坷坷能啃到一半对我来说已是不易,之后果断被一句“兴趣不如境界直指根本”说带跑读《沧浪诗话》去了。后一半是这样的:准备演讲时飞速粗读了《审美教育书简》,顿时感觉《人间词话》满满的《书简》即视感,当时顿时觉得《词话》整个是一王国维的席勒研究小论文,主题就是“由席勒美学思想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于是又在这种莫名的喜感中捡起来好好读了另一半。

好吧,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王国维既然被尊为“吾国之希勒(即席勒)”,受席勒的影响之深显而易见。20世纪初王国维通过自学西学,了解了席勒的美学、美育思想,还以席勒“游戏说”为理论基石,肯定艺术的游戏本质,强调文艺功能的“无用之用”,批判传统“文以载道”思想;依据席勒对艺术创作手法的区分,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创新传统意境论,可以说是席勒的铁杆粉丝,这也难怪在《人间词话》中处处可见席勒影响的痕迹。

我认为《人间词话》其核心思想在于“境界”说,"境界"说的主旨主要有三个要义:第一,诗词以"境界"为本;第二,境界的核心内涵是"自然与理想结合";第三,境界的构成原理是"有我与无我的统一"。这样归纳起来,脑海里第一时间跳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王国维的境界说可以说是对诗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而席勒一开始即提出是依据”是自然”还是“追求自然”划分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再来,素朴的诗:诗人就是自然或体现自然,反映现实——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感伤的诗:诗人离开了自然,追求自然,投射理想——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于自然外写自然,以自然投射情感。两相对应,可以说是严丝合缝。

而至第五则:“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则更可看出来自席勒"自然与理想结合"的诗学观念及“游戏说”的影响——"因此,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分别代表了人性的自然(经验)和理想(理性)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分裂,也就是人性的分裂。"席勒认为,感性阻碍理性,理性压制感性,都是人性的损害和缺失,只有两者统一起来,人才是完整的,他认为这种统一,是真正的自由,是审美游戏。"在这两种倾向的结合中,人将实现最高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与生活的最大限度的完满的统一;同时,他将在身处现实的无限景象时,把世界纳入他自身、使它服从他的理性的统一,而不使自身迷失于世界。"他认为在审美状态中,人通过游戏冲动消除了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和分裂,并且将两者自由地结合起来了。这两种冲动在审美活动中的结合实现了人性的完整自由的状态。王国维的“境界”说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既求"生气"、又求"高致",追求自然与理想统一的诗学精神。在《词话》中不仅符合这种强调自然与理想和谐统一的精神处处得到强调,王国维更是直接在书中提出了“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由此足见其对“游戏说”的接受与认同。

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篇3】

王国维的“境界说”可谓是中国美学方面的重要审美方法。他提出的境界创造的两种派别和两种境界以及境界的核心“真”开创了审美的新理念。“造境”与“写境”是从创造艺术的角度所作的分类,但表现在作品中的境界,不论是“造”的还是“写”的,是没有差别的。境界作为诗词的追求目标,其本身必然是作者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又依赖于自然景观,依赖于自然材料。艺术作品之所以会由境界,则是因为大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锈之文字”。

因而境界说尽管是对艺术美的概括,但从根本上看,它是本源于自然界的。当诗人对客观事物关照时,其审美形式被诗人所感受,诗人将这种形式以文字形式表达,这就是“写境”。诗人观物后有“遗世之意”的审美感受,并将对象准确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同样获得“遗世之意”的审美感受。所谓造境,是指诗人在生活当中有了某种“遗世之意”的感受,尽管可以嗟叹一番,但这种嗟叹则难以传达给读者,为了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读者,或者说是完全为了表现这种感受,诗人就要造境的抒情。造境是诗人联想的结果,当一些综合因素使诗人产生了某种感受,而这些因素不以用来直接表现时,诗人就可以用他联想到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造境和写境是从创作方式上论境界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则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而论的。王国维又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归为“宏壮”和“优美”。王国维的壮美和优美的区分是从“关系”方面考虑的,结合审美主体的美感特征而产生的,他认为一直由此而被忘却的“无我之境”是由美,而意志由此而破裂的“有我之境”为壮美。王国维强调创造“境界”必遗其关系,这关系既可看成物与物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物与我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物与我的关系。“无我之境”正是物我同构的无“关系”的境界,它的形成是主体的心理结构与外物的结构和谐地统一的结果,在这统一之中,物我的关系也融合了,即形成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的物我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即由动变静。在由动到静的过程中,美呈现给主题,主体就可以看到境界。“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我观物”是把外物纳入“我”之中。外物的一切属性都不再是漠然与我的,从外物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可能和从“我”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上统一。“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本无高下之分,只是它们给人感受不同,在其结果上又统一于“静”,使人超越了“我”,摆脱了意志。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而“境界”的核心是真。《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强调要用作真实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而不必雕饰。王国维所提得真可以概括为三种真:景物的真,情感的真和语言的阵。要求创作者反映真实的自然和社会,使王国维对“真”要求的第一个层面。在创作中,往往要通过真实自然景色的描摹,来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纳兰容若能“以自然之舌言情”。通过真实的物体传达人们的感情,显得无真情也真。在真景的基础上,注入创作者自己的真情,才能架构起境界。王国维要求:“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而这里的“赤子之情”就是创作者的真性情。只有在真景物中注入自己的真性情,才能达到另一个真的更高境界。体现在创作者的作品中就是语言的阵,通过语言,展现出一个真诚的文学世界。用以体现文学作品的特点,实现文学作品的功用:呼唤读者心中的真性情。在《人间词话》中,就成为通过艺术评论来传达对人生真义的思索——对“真”的不懈追求。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境界”说以及境界的核心——“真”。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境界的内容,使词的抒情功能提升至美学境界的高度。《人间词话》还是中国古典诗学终结的标志。

关于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大全【篇4】

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作品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写读后感也是二度理解角色和这本书含义的一种思考。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 篇1

在著名侦探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的笔下,歇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位断案如神的、大名鼎鼎的私人咨询侦探。在伦敦的各式各样的离奇案件中大显身手。今天我又津津有味地拜读了这本《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一位性格古怪的绅士,他爱拉小提琴,对化学实验很疯狂,又很孤僻。但在一桩桩离奇的案件面前,他又是一位推理专家,破案能手。他接手的案件几乎样样都离奇,诡异。其中的一个,充分的向我们展现了福尔摩斯的超强观察能力。

这个案子名为“诺伍德的建筑师”。案情是这样的:一日上午,一名叫约翰·麦克法兰的小伙子委托福尔摩斯帮助他,因为警方误认为他是杀死了奥德克先生(一位很有钱的建筑师)的凶手,要将他逮捕。于是,福尔摩斯便去搜集证据,来证明委托人的清白。他拜访了委托人的家属,得知了他的母亲与奥德克的仇恨。又去搜查了现场,但没有什么收获,直到苏格兰场警官发现一个指纹,并确定指纹是麦克法兰时,福尔摩斯就找到了破绽:麦克法兰昨日在狱中,不可能跑出来,福尔摩斯昨天的观察中却没在同样的地方发现指纹,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福尔摩斯的敏锐的观察力,他那鹰一般什么也瞒不过的眼睛着实让我佩服。他还发现一楼的走廊比二楼短六英尺,根据这些现象,他假装大叫救火,把躲藏在密室的奥德克先生“逼”了出来。原来,他是因为委托人的母亲拒绝嫁与他而想出的坏招,——让旧情人的独生子被送上绞刑架,幸亏福尔摩斯看穿了他的诡计,没让他的阴谋得逞。

可惜,事实上世上没有福尔摩斯。如果有,他便是英国最伟大的护法卫士!最严明的维和者!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 篇2

自从上周阅读《福尔摩斯探案故事》,我学到了很多。书中的两位伟大的研究者,华生博士和福尔摩斯先生,最值得我研究。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第一章《血字的研究》中,中国人和福尔摩斯刚刚认识,不久就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在故事中,他们到达了现场。福尔摩斯环顾了一下尸体,发现到处都是。在墙上,他发现了一个用血写的英文单词——。侦探根据细节判断凶手非常高,大约6英尺高,一步可以走4步。5英尺,穿着方形靴子,是个中年人。经过日复一日的调查,杰弗逊终于被抓获凶手。希望。凶手也说了实话,成功破案!

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女士收到了一封里面有珍珠的奇怪的信。这位年轻女士的父亲几年前失踪了,想向侦探寻求帮助。信上说:“晚上7点在大剧院外面等着。”晚上7点,这位年轻女士准时到达了大剧院。一位绅士走出来说:主人在等你。福尔摩斯告诉这位年轻女士,她的父亲心脏病发作,如果他没有生病的话,他可能还活着。这位年轻的女士非常伤心,希望福尔摩斯能找到她的父亲。神奇的福尔摩斯终于找到了她的父亲,这个案子成功地解决了。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是:聪明的福尔摩斯,简单的华生医生,他们成功地以从聪明到聪明,从简单到简单的方式解决了200多个案例。他们仔细观察、仔细考虑并成功了。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和大家学习。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 篇3

每天阅读半小时,品质生活一辈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两句句子都是很经典的。 毕竟,书是人类永远离不开的东西。

我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又去“洗劫”书店了。我一边转悠一边选书,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让我让我应接不暇。突然,我的目光锁定在一本书上——《福尔摩斯探案集》,一看到这本书我就已经目不转睛了。我这个侦探迷怎么会没听说过福尔摩斯的鼎鼎大名呢?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它带回了家。

这是英国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写的。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爱不释手了,每天晚上都要看几十页才肯松手。

这本书的主角是夏洛克·福尔摩斯,一位名叫约翰·华生的军医经过老朋友小斯坦福的介绍,成了与福尔摩斯的合租人。他被福尔摩斯的冷静、勇敢和超群的智慧与惊人的观察力给深深地吸引了,随后就成了福尔摩斯的助手。

那一个个令人心惊胆跳的故事,无一不触动我的心弦。福尔摩斯与华生总是出现在危险与神秘的场合,帮助人们伸张正义解决案件。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情节把我带入了书中,让我成为了一个小侦探。

还有,福尔摩斯的惊人的观察力图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就拿它与华生第一次破案就拿他与华生第一次破案来说吧(也就是《三号惨案》)他连门前的小路也不放过,能用那不起眼的小线索推导出种种结果,最终完美破案!

其中让我感悟最深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福尔摩斯说的:“看到了吧,要破获一个案子就得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要注意每一点一滴和每一个细节,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这本书是是我最喜欢的书,我把它视为珍宝,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 篇4

这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是我最喜爱的书籍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福尔摩斯和一名医生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破了不少非常奇怪的案件。

这本书教会了我不少东西,其中在写法方面使我受益不浅——

作者柯南道尔,在写文章的时候,有大量的心理活动、神态变化、对话、动作细节描写,使读者看得津津有味,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心理活动方面,作者把自己的一切想法都全部写出来,不做一点保留,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一块儿推测判断;而神态变化的描写则引人入胜,那一个人的表情仿佛就在你眼前上演一样;动作细节非常细致,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被作者捕捉到了,没有一个遗漏。这让我知道,写一篇优秀的文章,是少不了细节描写的。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如要向福尔摩斯一样,仔细观察身边每一样事情,一样东西,哪怕是那么微不足道,只有这样,你才会在生活中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问我,看完这本书后有什么话要说,那可是多着呢!

我很佩服福尔摩斯,因为他观察任何事物都非常仔细,决不留下一点东西,而且他机智聪明,能在危急时刻冷静地想出好办法。就像医生给福尔摩斯手表,要他推测出手表的前任主人是谁,和这主人的性格的事情来说吧。福尔摩斯拿放大镜仔细瞧了瞧手表,便知道这是医生哥哥的,而且医生哥哥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而这一切竟然全都推测对了!你肯定很好奇他是如何猜到的吧,其实,他是通过自己仔细地观察,从手表上一些非常小的字母和刮痕去联想、推理,才得出结论的。

瞧,这位大侦探怎能不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福尔摩斯探案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充满了思维逻辑的书。这本书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是这本巨著中的主人公,他是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的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对其中的一个比喻始终记忆犹新。福尔摩斯说:“人的头脑最初就像一间空荡荡的小阁楼,不能碰到什么破烂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应该选择一些有用的家具。同样,杂乱的、没用的装多了,那对他有用的知识就会被挤出去了。凡是善于工作的人,始终要谨慎地选取有用的知识装进大脑这个阁楼里,别的一概不要,这样才会设施齐全,有条有理。所以,为了增加新知识,你必须学会忘掉,不能让没用的知识占据了有用的空间。”

福尔摩斯在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方面,他的学识渊博,他精通化学、较准确地掌握了解剖学,对惊险文学了如指掌,小提琴拉得很好,掌握了英国法律中充分实用的东西,对刀剑拳术也颇为精通。但是,他在文学、哲学、天文学、政治学这些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

福尔摩斯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观察研究及不怕死的胆量与犯罪者斗智斗勇,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

《福尔摩斯探案集》告诉我们:要想成功,我们就要多开动脑筋,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真观察周围事物。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和勇气,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

喜欢《菜根谭读后感大全》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心得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