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唐山大地震读书笔记 > 地图 > 唐山大地震读书笔记

唐山大地震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一)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二)

今天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三)

今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直都很期待的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达到5亿,就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一定要去影院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影院好腹黑,比平时多了要了我15块,穷啊,穷啊~众:没功听你哭穷,快写!偶:你们更腹黑)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无论是从场面,还是剧情拿捏的都非常的到位,甚至那些特效,我看到了还以为是真的。(一定花了不少钱,这倒是值得一看哦)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谨此影评像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也希望大家可以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观电影唐山大地震有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能让你掉眼泪的片子肯定是大片,但未必是经典。

这部片子唯一的主题就是催泪,为了催泪,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奇迹,为了催泪,每个人的人性都要经受生死考验。

我也得恭喜徐帆演出人生最倪萍式角色,一标准催泪弹,整整按摩了你的泪腺150分钟,至于其它演员,也都比着谁更能让你流泪,那就男人女人哭吧哭吧都不是罪,你流下眼泪,我算算票房,都是一场娱乐而已。

我得承认著名贺岁喜剧片导演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把我给弄哭了,我得承认自从做了父亲后,我对母子离别这样的感情戏缺乏足够的免疫力,这也是我给片子四星的理由。太多中国电影不能让我哭也不能让我笑,更别说思考了。

在中国的导演能让我笑又让我哭的,还就是冯小刚这家伙,为这事我还粉了他围脖,顺便为他和孙海英的嘴仗煽风点火,这当然是冯导喜欢看到的事情。

要说张艺谋曾经也很不错,可是他也没做到让我哭让我笑,不过我得承认他时不时能震撼下我的眼球,比如最近的2008奥运会,当然《三枪拍案惊奇》也让我很掉眼球。据说马上要出来的《山楂树之恋》很不错。

不过放心,经典大片永远是灾难主题的多,悲剧在情感上的震撼胜过喜剧,生死在人性上的深度胜过初恋。张艺谋不管怎么选静秋,只怕还是要输给(张)静初。

但要说冯小刚就此脱胎换骨成为一流大导演,我还是有点保留意见。真让我觉得有点遗憾,《唐山大地震》这么好的题材,全部拍成催泪弹,至于特效,见惯了好莱坞的灾难片,咱们中国人就别谈特效这个事了,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假,适合忽悠上世纪末的没见过世面的群众。

中国人玩大片还是得要么玩笑点,要么玩哭点,可是这片子哭点也忒多了点,到最后你就明白冯小刚拍什么片子本质路数都是一样的,原来是5分钟来一笑点,现在是5分钟来一哭点。

影片一开场就是地震后生死离别的煽情戏,然后是奶奶和母亲之间的儿子争夺,这边是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那边是养父养母的无奈人生,等孩子大了,这边是身残志坚的创业致富,那边是未婚先孕退学养女,再之后这边是婆媳冲突,那边是父女重逢,(观后感 )到最后还没忘了把汶川大地震给带上,来一场姐弟偶遇,再续前缘,母女心结打开,皆大欢喜。

从头到尾,催泪到底,我想冯小刚就差说:这片子你他妈的看了不哭你就不是人。

这种片子当然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我们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这么多年了,总是难得拍出一部让人能笑的电影,更难拍出一部让人能哭的电影,我们总是在拍一些苦大仇深一脸正气的电影,我们把这个叫主旋律,以致我们现在都以为拍出一部电影能让人哭,能让人笑一定是好电影。

这多让我想起《妈妈再爱我一次》,当年也是电影院大叔阿姨们哭成一片,不哭的大多是人生体验不够丰富,表情控制力空前叛逆的不大不小少年郎,事过多年现在可没有人会说催泪弹《妈妈再爱我一次》是电影史上的经典。

我不是贬低冯导的能力,在中国这个现实环境,一名商业片导演要特别注意地做足主旋律功课,冯导能把片子拍到这个地步不容易,至少把这种灾难片上把视角从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伟大政府光辉业绩转移到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角度,这总归是一个进步。

都说徐虹演母亲演得好,最后那一幕跪求道歉情感迸发,我觉得陈道明坐在沙发上的一拍:这么多年你都到哪儿去了啊?也力度惊人,仔细一想,其实两个老人说的意思大同小异。

我总觉得一个经典大片,不能只让你掉眼泪,不能只让你看见生活中善良的一面,还得让你看见人性的千百面,现实的千百面,这才是深度,这才是来自真实中的艺术拔高。《唐山大地震》挖掘的全是人性善良的一面,最糟糕的矛盾也不过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7月22日是《唐山大地震》的开映,我和妈妈来到了横店电影城。

影片中两个孩子和父亲在车里看见一群蜻蜓疯狂的低飞,四处逃窜,众人惊奇不知道要发生何事,父亲以为会下一场大雨。父亲是货车司机,母亲是纺织场的工人。一个小电扇让母子三人幸福得享受着。70年代是重男轻女,仅剩下一个西红柿却给了弟弟,母亲说明天再给姐姐方登买。

地震开始的时刻,人们纷纷四处逃窜,房屋崩塌的速度就像在冰河上裂开一条缝越来越大,人们不顾其它,有的甚至从三楼上跳下来,不会想到摔死只是希望能够逃生,最终也没难逃离灾难。这样的场面惨不忍睹,让人揪心。

奶姐方登在石板底下用石头敲打着声音,听到母亲说救弟弟牺牲掉自己的性命,眼泪和绝望已然万念惧灰。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内疚自责地说着对不起。不幸中的万幸,方登居然从废墟中醒来,父亲的尸体躺在身边,经历了地震亲情的方登,一方面恨妈妈选择了弟弟,然而又渴望着亲情,那种复杂的心情只有当事人心里才清楚。

在08年汶川地震发时,众人纷纷来到四川当志愿者。方登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要求踞断双腿时,即使将来以后恨母亲也希望他活下来,没了之后才觉得没了,深意不言而寓。方登与弟弟在汶川相遇、相认,她决定回家看望母亲,并开始觉得对不起母亲。

电影中最催人泪下的就是母亲与见面相认时,向女儿方登跪下请求原谅。作为一个母亲,给女儿下跪,就算是天大的罪也不能这样,哪个父母不是希望子女好?那一刻苦,母亲的心情也许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了解她心中的痛苦,最终两人解开多年心结。在父亲的墓前,女儿也不断母亲倒歉,并说一个女人有多少个32年,还在一遍一遍地说着对不起。

相信这部电影在震区的同胞们看后,也一定能找到共鸣,他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那些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们是不是也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呢?一切就如电影中经典的台词所说:没了之后才觉得没了。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坚守 奋斗 感恩——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伊犁华子

电影《唐山大地震》每看一次,心灵被洗礼一次。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留给我的却是对生命珍爱、对生活热爱的无尽思考。

闭目深思,《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要坚守精神上的高地,要在事业上不懈奋斗,更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

影片主人公元妮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女儿生死下落不明,只留下了失去左臂的儿子方达。地震后,当她的婆婆千里迢迢来唐山,含泪要把她们母子俩接到山东时,元妮没有答应,因为她放不下被地震夺去生命的丈夫和下落不明的女儿,她要坚守着这块承载着她精神之魂的地方,哪怕面临着灾后生活的重重困难和精神上的创伤折磨;当她的儿子当上公司老总,有车有房有家有子,接她到杭州安度晚年时,她谢绝了儿子的"孝心".就连儿子在唐山给她买套楼房,她也没有同意。她对儿子说他的"爸爸"和"姐姐"还在唐山,要给亲人永远"留着门";当邻居中年男人向她表达情感时,她拒绝了。伴着挂在墙上的丈夫和女儿的遗像,她坚韧地生活着,就是在这种岁月漫长的锥心思念中,让我们看到了元妮身上那种精神上的执著坚守和亲情的忠诚捍卫。

经历了这场天崩地裂的大灾难,活着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唐山新家园的恢复重建上,更体现在了人们对事业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奋斗上。失去左胳膊的方达起初对生活有些悲观,但每当他回想起地震那天他和同胞胎的姐姐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母亲无奈地选择救他而放弃姐姐时,他都暗下决心不让妈妈失望。于是,他选择了到外地打工经商。从艰难地蹬骑三轮车接送车站旅客开始,一步一步奋斗,最后成为了一家药材公司的老总,可谓事业成功。而他死里逃生的姐姐方登在经历大学退学的挫折后,仍然对事业执著追求,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后移居加拿大,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灾难余生的姐弟俩,虽然人生历程不同,但都昭示和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只有拼搏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大灾有大爱,大爱感天地。曾被地震严重创伤的人们不仅对生活无限热爱,而且更充盈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影片跨度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后,弟弟方达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员工成立医疗救助分队前往灾区救援,无偿提供急需药材。姐姐方登在加拿大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当即从国外飞回祖国,参加救灾行动。姐弟俩都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灾难,亲眼目睹了灾难带给人们生死离别的人间悲伤,奋战灾区挽救生命是她们姐弟俩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她们精神上的一次战役,更是她们书写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至美画卷。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朽之魂。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更是一部励志片、一部教育片。

《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地震灾难的强烈震撼,留给我们的是对精神的执著,对事业的奋斗,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德的弘扬。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四(3)班 吴越轩
晚上,我与爸妈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有个叫方达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来袭,孩子们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在轰隆隆地响,工人叔叔还在加班,恩爱的爸既无还在说笑,路上的行人你来我往。这时,天空一片紫色,整个城市都在抖动,屋顶的瓦片在飞舞,电线短路,到处都像在放烟花,睡得正香的孩子们被惊醒,哭喊着叫妈妈、爸爸。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方达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达和妈妈相依为命了两年,方达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达遇到了认为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姐姐。姐姐亲身体验了另一位妈妈的无奈和痛心。这时她意识到自己怎么和妈妈选择弟弟的无奈。跟着弟弟回家,跪在妈妈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的困难等着我们去面对,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三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三

什么叫大片,所谓的大片不是找了多少明星大腕、不是有多少漂亮的脸蛋、不是你请了多少专家评点,更不是花多少钱宣传片,而是你的故事能不能打动观众的心。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部灾难片,它更像一首赞美诗。经历过地震的阵痛,让我们对人生要了深刻的感悟,对情感有了生动的解读。该片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为载体,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诠释了人间的真爱,血浓于水亲情不仅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忠贞的坚守。

对于自然灾难的发生我们是多么的弱小,然而在面对它的残酷时我们又是多么的顽强。全民自发形成的自救组织在第一时间解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我们的党和人民子弟兵更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通过两次地震我们的救援队伍不断地壮大,我们的救援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这不得不取决于我们的国家强大,和抗震救援精神的延续。

看完后有些片段总是历历在目,犹如一把尖刀深深刻在了心头。在震前方达和方凳为了吃仅有的一个番茄,作为姐姐让给了弟弟。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最为父母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孩子,为了孩子,父亲想到了妻子。在这种抉择中都包涵这一份真情、一份爱、一份责任。

为了维系这份忠贞的爱情,为了弥补对女儿的歉意,为了儿子美好的未来,元妮坚守了32年。正如她女儿所说:一个女人有几个三十年正如他儿子所说:倒得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在母女相认的时候元妮为她女儿准备了洗好的西红柿仿佛时间一下有回归到地震前的那个晚上。并说:妈没骗你。作为母亲给女儿下跪是为了弥补对女儿的那份善意的歉意。

假如没有那次唐山大地震也不会有他们的骨肉分离,假如没有汶川地震也不会有他们母女相认。其实历史不能有太多的假设,但是电影给我假设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现在的子女对父母还存在误解的化,要赶快纠正来弥补这份注定的情感,来感谢他们的生育之恩。因为我们不想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因为我们这份亲情和历史一样,是不能假设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二

以前总是知道唐山大地震这个悲剧,现在人们又把它以电影的形式放映出来,我看了以后,觉得人世间只要活着,就很好,因为人活着就是希望!

当时的地震的场景看的是触目惊心让我觉得现代科技的发达!能把当时的场景做的如此活灵活现,真是不经让我觉得现在更要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了!故事里的妈妈在地震后失去了最重要的爱人,那种痛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或许是永远不能理解的!而且还要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要儿子还是女儿,我想当父母的要是突然遇到这种难以抉择的问题,又会怎么做呢?事实难预料,妈妈最终还是选择了较小的儿子。但从此失去了自己的女儿!让一个女人来承担那么大的痛苦,真是闻着伤心听着流泪啊!不过造化弄人,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没有死,并且被一对好心的夫妇给收养了,女儿被养父母收留后日子过的很充实,但是夜里梦中看到自己亲生父母带着弟弟骑着车从她身边走过,无论她怎么喊,他们都不理她,因为她一直记着当时母亲的决定,要弟弟!这个问题,让她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看到这里我总觉得女儿对母亲的那种偏见,是现在大众年轻人的想法!什么叫亲人,亲人就是永远可以在你身边保护你的人!如果保护不了就不是亲人么?不是的,因为当你遇到难以选择的时候,你也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的,所以说我们要善对自己的父母,哪怕父母拒绝自己的一些要求,也不要怨恨他们! 故事中还谈到汶川地震!当电视报道汶川地震时,许多爱心人的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特别是经历地震的唐山人,更是义无反顾的去当地救灾,帮忙!他们对那种失去亲人的感觉,更是深刻!剧情中的姐姐和弟弟看到地震,纷纷去前去支援!而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就是姐弟,而是弟弟在和别人谈唐山地震的时候才知道他是自己的亲弟弟,特别是知道自己的母亲一直在为他们的死,过着一种活死人般的生活,心里终于软了下来,决定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而自己的母亲得知女儿回家看她时,心里的又是无助的伤心,因为她后悔当初说的那句要弟弟的那句话!以至于女儿躲到加拿大,那么远的地方都不肯回来见她,要不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汶川地震,她或许永远也见不到女儿了,所以汶川这次地震还是做了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的!不过这贡献希望不要再发生!女儿看到母亲后,什么也没说!可是母亲看到女儿后,那种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说当时都是她的不对,害得你一直记恨于我!不过此时我相信,他们之间的心结已经当然消失了!还带她去看她父亲和她的墓地!在女儿的墓地中挖出了每年给她买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书!那种无微不至的爱真是让人看的眼泪流不停啊!

看过这篇电影让我知道了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要珍惜,因为在你拥有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们又多么的可贵!但是你一旦失去的话,你就知道他们对你的爱,是多么的真诚。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二

宁静的唐山上空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炸雷,闪耀着疯狂刺眼的蓝光。紧接着是天塌地陷,山崩地裂,一座安详熟睡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眼前顿现一片落寂的开阔。废墟下的人在呻吟,废墟上的人在哀吼。

短短23秒的地震,使元妮的一家四口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在了两头。可救援人员发现石板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的回答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两个只能选择一个。

老天爷,你个王八蛋!无奈母亲喊出了令人撕心裂肺怒吼!那声音让人心酸心碎,让人潸然泪下。

从小女孩听到妈妈说救弟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眼泪就流了下来,嘴里还喊着妈妈,这部影片最感人,最令人深思的思考就开始了,我认为电影的主题就正式进入观众的思维。很震撼,很令人回味和深思。

贯穿整个影片的是如何演绎亲情之间在生死考验中人性变幻,亲人永远是亲人,相隔32年才能缓解母与子心里的隔膜,达到相互理解。

看到小女孩的眼泪流下来,以前的天真活泼,已经离她远去了,接下来就是注定一生的思想挣扎。考验亲情的事情发生在生死离别之中,尤其是活着的人之间的感情纠结,不论年龄大小心里上都要承受一定的打击,以后会深深影响其一生的命运。

事情发生往往都在一瞬间,注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母亲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独过32年,不想改变任何环境。思维停留在对丈夫的留恋,对女儿的悔恨中,永远活在分开的记忆中。女儿在小小的记忆中留下一辈子难以忘却的母亲的抉择,为什么不选择我,这让她非常珍惜生命,哪怕失去了美好的爱情。感情纠结贯穿整个影片,每个观众都沉寂在心里和现实的考验中,其实这感情纠结谁都把握不了,只看命运如何安排。

多少人,多少幸福被抢夺,多少生活在一瞬间被埋没,一切变沉默......其实痛苦在每个人心中挣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这种感情,亲情,爱情的变故,不管是在地震,洪水......还是在日常生活变故中生离死别,这种感情的考验都痛彻心扉的。经历过的人,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天灾人祸,我们没法避免,但人生的抉择却能够掌握,难道除了遇到天灾才能考验我们感情吗?不是,该你所爱要在平时尽心尽力去爱,尽力的用心付出。父母不在我们身边,你是否常常给父母电话,是否问寒问暖,敬一份孝心呢。这部电影关键唤醒人们的良知,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实感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懂的去培养,去爱护。一旦意外发生,要遗憾一辈子的。

父母情是天下最真的感情,电影把人性演绎的很透彻,母亲刻画很到位,表现了一位母亲在经历大悲之后,所有的感情起伏,甚至给女儿下跪道歉,看到这一刻,我向全世界伟大的母亲致敬,母爱伟大!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奉献给儿女的是一生。任何母亲都这样。所以年轻的一代都必须看看这部影片,感受一下父母情,平时父母是悄悄的关心我们,不奢求任何回报,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心里感受不到深刻。通过这部电影的观赏,让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一下,要多多关心一下身边爱你的人。

许多爱是需要交换的,惟有母爱永远没有条件。

许多爱是需要回报的,惟有母爱永远只是付出。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谢谢,所有给我这次灵魂洗礼的人们,谢谢领导的安排,谢谢冯小刚导演!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500字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之前,心里是有一点点抵触情结的。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无一不提到一点,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自带纸巾等等语句。好似看完电影不滴上几滴泪、不用上几张纸巾便是没有人性似的。好吧,我承认我是眼泪比较浅的一类,每每看韩剧都能看的稀里哗啦。如果自带纸巾的提醒是善意的,我不是不能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拿它来作为一种宣传的筹码、炒作的卖点,那就有点做作了。为了流泪而流泪,为了不是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没有人性而流泪,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大胸怀而流泪,那我不得不说,同志们,你们被冯导涮了,就是你们的所谓的"人性"的眼泪,拿来被制片方用作下一次宣传的卖点。

抛开一切附加内容不说,但就这部影片来说,从一个并不十分专业、甚至谈不上业余影迷的视角来看,确是值得一看。

内容上,亲情贯穿影片始终,元妮对一双儿女的亲情,丈夫对元妮的亲情,方登对方达的亲情,养父母对方登的亲情,方登对女儿点点的亲情,唯一与通篇主题相悖的只有陆毅饰演的学长在面对自己的爱人、孩子时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这一道冷漠的色彩在全片温情的大背景下虽然无足轻重,但给人的感觉总归有那么一点点遗憾,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缺憾美吧。

手法上,时间的流逝可谓飞速,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再一眨眼,五年过去了;这时间过的,我都来不及眨眼的。可是话又说回来,在时间的安排和断点的衔接上,一点都看不出做作的痕迹,顺其自然就过度了下去,好像三年过后就是五年,五年过后就该演完。名字是叫唐山大地震,可相当大的篇幅都在说余震,地震过后的余震,对家园的余震,对人心的余震,这一震就是一生。

细节上,个人认为有几处把握的非常到位,细腻、真实。

镜头一:地震来临后,余震不断,面对丈夫的离去,一双儿女的取舍,元妮撕心裂肺的一声惨叫: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这是一个女人竭尽所有的气力发出的对上天的控诉。一双儿女她无力保护,丈夫她无力挽救,面对灾害更显出女人的软弱。于是,满腔的悲痛化作对这灾害源头的愤怒与憎恨,化作对老天爷极度的控诉。可是,在自然面前,这样的控诉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这让我想起了祥林嫂,同样是面对人世间最惨痛的事,同样是女人,不同的只是表现方式的差异,但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性质都是相同的,那是纠其一生的灾难。

镜头二:时隔数年后,与本以为已死去多年的女儿方登相见,在厨房忙碌的元妮透过窗户看着推开门走进院子的方登,没有奔出去迎接、然后拥抱,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进来吧。我曾设想过元妮情感的流露会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就像许多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飞奔、拥抱、喜极而泣?都没有。那是我忽视了一个细节,32年,元妮一直在赎罪。想起方登,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不是想念,而是愧疚,那是一种犯罪的心理,这32年,她觉得自己在偷生,苟且偷生的活着本不该属于她的生命,为了她,丈夫生死相隔;因为她,女儿生生"死"在自己面前。所以,她才会说,只有自己过的越不好,心理才会越安心,如果她花红柳绿的活着,只会更对不起丈夫和女儿。基于这样的心理,元妮才会在第一次与方登见面时,不是拥抱,不是欢喜,她跪下了,跪在自己的女儿面前,这一跪,是纠结32年的赎罪;这一跪,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灵魂深处的涤荡。(真没用,写到这儿,我又忍不住流泪了。)

影片中,元妮有一句台词曾反复出现: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是一种欲罢不能的伤痛,"因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所留下的泪,是洒在墓碑上最悲痛的眼泪"(深山如是说)。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有;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样的伤痛,像插在心上的刀子,拔不出来又忍不下去。

也有一些小的地方让人感觉如同鸡肋:陈道明饰演的方登的养父去学校看望两年未回家的女儿,敲开宿舍门,看到的却是衣冠不整的方登和陆毅饰演的学长。个人感觉这一情节带的太过牵强了,如果说是为了突出方登在经历重大灾难后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从而导致行为的变异,那这一情节显得太过突兀,因为张静初的表演实在是太过机械,在这里我们不做那种无谓的假设,如果换成周迅或范冰冰会怎样,单就张静初的表现而言,确实整部戏里演技单薄从而显得表现过于机械,不圆润。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400字


7月29日,妈妈和我一起来金源星美国际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这是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家四口人在唐山大地震前后的故事。地震时这家的姐姐和弟弟同时被压在了一块水泥板下面,救援人员对妈妈说只能救一个,妈妈就一直喊着说:“俩都救,求你们了,求你们了!”救援人员还是坚持说只能救一个不然俩都救不成。妈妈让救援人员救了弟弟。妈妈以为女儿死了,结果女儿意外地活了下来,而且她没有找妈妈被别人收养了,她恨她妈妈恨了32年。四川大地震时,姐姐去救援。看见一个女孩的腿被压在了水泥板子下面,救援人员对女孩子的妈妈说:“要是把水泥板拿开上面的东西就塌下来了,那样的话在下面被压的人员都全救不了了。”妈妈只能让救援人员把女儿的腿给锯掉。女儿被抬走后妈妈一直喊着:“我女儿的腿呀,我女儿的腿呀”这时姐姐才知道她自己的妈妈这几十年过的有多苦。看完这部电影我和妈妈都很感动,但我还是强忍着没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动物们表现的与平常大不一样,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处乱飞,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把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惊醒了。大地剧烈震动起来,天边一片紫色,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地震了!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的爸爸为了救妈妈而牺牲了。人们发现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选择救一个,可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孩子都想救,但是余震又来了,没有时间再考虑了,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被压在水泥板下说不出话的姐姐清楚地听到了妈妈的选择,心都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妈妈也以为姐姐不在了,可是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后来,姐姐方登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地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这才相会、相认……看这部影片时,我哭了很多次,真是太感人了!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电影主要演了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地震仅仅23秒,一个繁荣的城市灰飞烟灭,一片废墟。有一对双胞胎姐弟被压在同一块楼板的两端,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条件下,救出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会被压死。在大家的催促下,痛苦的妈妈选择了救弟弟,放弃姐姐,妈妈的话被压在石板下的姐姐听到了,她伤心的哭了,她也恨她的妈妈。弟弟得救了,却失去了一只胳膊,而他的姐姐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20年后姐姐考上了医科大,弟弟也从一个蹬三轮的车夫干到了一家公司的老总。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参加了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姐姐感受到了,在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微小,他彻底理解了母亲。在救援中他和弟弟相知相识了。他们一起来看妈妈,32年的风霜换来了母女重逢,年迈的妈妈跪在女儿面前请求女儿原谅她,母女抱头痛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天灾是多么的无情,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理解父母好好学习。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前几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唐山大地震》。电影用特技把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短短的23秒钟地震,却令24万同胞永远的离开,震撼人心的场面,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眼泪。

1976年的某一个晚上,整个唐山都进入了梦乡。突然,大地颤动起来,房屋开始倒塌。山崩地裂。人们在惊恐中被吓醒,然后在落下的墙砖,崩裂地面的街道上逃窜,哭声、喊声、尖叫声汇成一片。人在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哭喊着盲目地奔逃,也不知前面是生路还是死路。幸运的人逃了出来,而不幸的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世界。女主角是幸运的,克对于她来说也是不幸的。她的丈夫被空中掉下的断墙给砸死了,她的儿女也被压在了同一块房板下。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但却只能就一个孩子,女主角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两个都要救!”救援人员告诉她,如果再犹豫不决,她的两个孩子都会离开。万般无奈下,她选择了还能发出微弱声音存活率较高的弟弟,可她不知道的是姐姐也活了下来。几十年后,唐山的废墟上盖起了一座座繁华的大楼,而那对分离的命运多桀的母女也在2008年重逢。

我一边观看影片,泪水一边在眼眶中打转。女主角为失去丈夫和女儿而时时悲痛欲绝,但她为了幸存的儿子,没有工作过的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坚强的挺了过来。她的儿子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可他身残

志坚成为企业老板。她的女儿更是经受了重重打击,被母亲“遗弃”,失恋,独自生下小孩抚养,可她也以坚强的意志扛住了一切的磨难。主人翁这一家其实就是灾难中幸存下来唐山人的缩影。现在繁华热闹的唐山就是唐山人涅盘后的重生。

从这部影片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幸存者们的坚强的品质。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力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创造了唐山现在的奇迹。只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希望大家也去影院感受一下唐山人的坚强品质。

篇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篇五:《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继《阿凡达》后大半年没去看电影了,不过确实也没听说啥好片子值得去看,这次听说《唐山大地震》反响不错,碰巧又遇上影院团购优惠,就和老公一起去了。

之前已经在新闻里听说这部影片让纸巾销量很好,所以提前有所准备,确实,让我很震撼!

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展开。恩爱的夫妻,漂亮机灵的孩子,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活着妻儿,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被一场地震毁灭了。

一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兽,一个个倒下。

看到孩子被困在房间里,无助的喊着妈妈,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男主人公不由分说的把女人拦住了,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结果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一块水泥板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一行眼泪流下来,恨、委屈、绝望……充斥着这个才几岁的孩子,不巧的是,她偏偏没死,而且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孩子真的伤心了,以至于之后她宁愿装失忆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其实她是在逃避自己,因为她接受不了母亲那一刻的决定。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了学校一样成才。母亲绝不再嫁,她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俩一同参与救援时候重逢,俩人一同回家看母亲。

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

也许是自己当了母亲,看不得孩子受苦,特别是看到小女孩受难时更受不了,可能因为自己有女儿的缘故的吧,登被压在水泥板下听到妈妈说“救弟弟”那行无声的泪,汶川地震那个被锯腿的小女孩,感同深受,那种痛真是痛彻心扉啊。

真情,大爱,人性,亲情

看过这部片子,就觉得活着就好,能和亲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650字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颊划过,一家人都哭了。此时此刻,我心里赞叹着:《唐山大地震》震得并不是地面,而是人们的心!

“只能救一个。”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让元妮不知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无奈之下,元妮只好选择儿子。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里。王登后来被解放军所救,但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创伤,父亲死了,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她,她长大后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她恨她的亲生母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医疗队来到汶川,偶然听见弟弟王达跟别人讲述母亲这三十二年怎么过的:原来母亲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不肯搬离,她总是念叨着:“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对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达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学要买书,母亲都买了两份。王登跪在了母亲面前,“对……对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声,她的亲生母亲也失声痛哭起来,“32——32……年啊!”王登的母亲说道。看到这是我早已泪流满面,是呀,整整32年。

我相信,王登的亲生父亲一定很高兴,过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亲忏悔了32年!母女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我心里想:她的母亲当初也是迫不得已,一块水泥板压着两孩子,翘着头就压到姐姐那,翘着头就压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没办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亲,觉得母亲偏爱弟弟。我觉得元妮是无奈的,当母亲的有什么办法?我觉得王登有些过分了点,再怎么样,也是母亲啊!再怎么样,亲人永远是亲人啊!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唐山大地震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