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感谢您的参阅。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非常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种力量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作者:苏涵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所谓“读书笔记”或“读书札记”,简言之就是读书时将心之所得手录之于纸,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少时颇不以为然,总觉得凭着自己的记性即使达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是泛泛而读,留个大概印象的自信还是有的。而今年岁与日俱增,又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总有各种各样的翻书机会,所翻看书籍的种类逐渐增多,范围也相对扩大,脑袋里杂七杂八的装了许多连自己也无法辨识的东西,行到此时方才知道动笔读书的重要性,胡适之讲读书有“四到”,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到近一二年里才有追悔之意,实在可惜可叹,现在也只能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来安慰自己了。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读书笔记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很久没有读书了,现在懒惰的都开始听书了。一边听一边睡觉,然后根本记住的内容还没记住几个。正赶上当当网卖书打折,想把之前没读完的书捡起来。

我买的是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作者是老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他的生平哦。我就知道他死在1966年,沉湖而死。还获得过诺贝尔提名,投票也是第一,但由于他已经去世,那届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川端康成。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我高中时候在我家找到了这本书的下半部分。我在没有上半部的情况读了下半部,读书时间是语文课,而且我就坐在老师讲台旁边,老师既没有没收书也没说过我。不知道当时,是老师也觉得语文课很无聊,还是已经放弃我了。不过,我觉得那时候语文课确实无聊,要不然我不能连故事内容都不知道就开始读下半册。为了圆我的上半部,我买了一套这部书看看。

我还读过老舍写的《月牙》。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不如他的《茶馆》、《骆驼祥子》有名。但这个《月牙》,曾经拍过电影,主角是宋丹丹。大家没事可以搜下这个电影,宋丹丹当时非常好看,给我都惊着了,我以为她只会演白云呢。嘻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惶惑、偷生和饥荒。我目前读到第一部分,惶惑。

书一开始就介绍了住在这个北京胡同里的几大家人,四世同堂的祁老爷、有些怪异的钱老爷一家,还有带着两个太太的冠老爷。他们遭遇的时代背景是北京城被小日本占领,北平沦陷。然后围绕这几家人,看到当时不同的人对于亡国不同的看法。

看到现在,最深的感触就是老舍的文笔真好。你通过他的文字,就能感觉自己置身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这不同于现在我们去北京那些南锣鼓巷旅游圣地,而是真实的老北京的场景。读完他的描述,我就能感觉我坐在一个四合院里,喝着老北京的瓷瓶酸奶,听一位老人讲了过去的故事。

比如:他描述北平被日本占领后当时的环境。在我脑海里,或者说受到现在影视剧影响,一定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可他描述的却是:

“头上已经没有了飞机,城外已经没有了炮声,一切晴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最后五个字,完全震撼了我。是啊,当人们面对这亡国状态,一定是安静的,因为突然让人手足无措。这也是一定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的写出来的东西。

还有一段,是冠先生的两个太太吵架,姨太太桐芳赢了大太太大赤包。而大赤包在屋里咒骂桐芳,而桐芳当时的心理活动被描写的特别可爱:

“可是桐芳已经躲到自己屋里去,像得了胜的蟋蟀似的在盆儿里暗自得意。”

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只得意的蟋蟀,也出现了桐芳不经意得意的脸。不禁自己笑了起来。这种比喻,就是作者本身很有生活,同时他又懂得大家所理解的生活。你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吵架得胜,然后在内心暗自得意的时候。写出来,肯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并觉得他比喻的生动活泼。所以,文章要想写的好,要有生活,同时要善于比喻,善于联想。

在第一部分的第六章,上来就用了四段写出了不同年龄段对于战争亡国的看法。由于字数太多,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祁老爷子这样的老人,期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打破了他的梦想。想去打仗,可身衰气败,上不了战场。

像祁天佑这样半老的人,事业固定,精力不多。也想享享清福。背井离乡逃跑,也不知道跑到哪里。

像祁瑞宣这样的中年人,有家有业,有爱国心。可上有老下有小也不能扔下家人奔赴战场。向日本人低头,却心有不甘。

想瑞全这样的年轻人,一腔爱国热血。可他们的手里是空的,没有办法抵御日本的侵略,想投靠组织打仗,可还不知道组织在哪里。

用了祁家四个年龄段的人,来写出了我们对于日本的恨,也写出了百姓们的无奈。这种写作方式就很好,用不同年龄段来写出同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侵略者的恨,还有我们无力施展力量的无奈。以后,我要是写作,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现在我还没读到100页,等我再读读,再来交读书笔记。

我不太喜欢读现在的人写的文章。

比如,那些鸡汤文。类似找个什么老实人就嫁了、女人再不爱自己就不行。里面固定会有几个小故事。没有人物描写,就仿佛从天而降了一个悲催老娘们,在那找不到对象唧唧歪歪,结婚不幸福就和闺蜜唧唧歪歪。每次看到这样的,我就能想起来,《无心法师》里岳绮罗剪的小纸片人,一点生命力都没有。

还有一些职业者写的文章,比如我读过法医秦明写的书,里面专业术语肯定是准确的。但是文章一点不吸引人,因为文笔还是差了一点点。感觉读完就跟看完法制频道的故事一样。就是你知道了一个案例,但你从里面没得到一点艺术的熏陶。

还有一些网文,能支持我看下去的就是想知道结局。我能一目十行的读下去。都不如我大学时期读的言情小说,你要读席绢的言情,还真能读到一些很不错的描写。

所以如果可以,还是读点好的小说,同样是消磨时间,为什么不读点好的。不读点让自己大脑稍微可以思考的东西呢?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从中兴到末路。从一个家庭的艰难岁月,到一个胡同里的形形色色,到一座城的苟延残喘,看一个国的国殇史仇。《四世同堂》一本书在肯定了中国人气节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提醒生活在当下这一光辉时代的中国人不要因祖国蓬勃的发展而被冲昏头脑。我们应当从国人的角度去反思那造成种种惨剧的原因,更应该去发现、赞美在抗战斗争中做出伟大牺牲的烈士们的高尚品德。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四世同堂》没有相当精巧的雕工与细细的修饰。整本书用相当朴实的语言传达出最痛心疾首的呐喊。或许这部书没有《围城》那样精细的描写,没有《九三年》那样宏阔的场面描写,但这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是那样的鲜活,那样传神。这就是一个亲身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作者,用心写下自己的感受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时老舍三十岁,七七事变时老舍四十岁,等到抗战胜利后舒庆春老师已经将近五十。从小生活在北平的老舍——曾经写下北平的四季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的他,面对侵略者对北平的蹂躏,最使他痛心疾首的不是日本人在华夏土地上犯下的罪过,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冷漠。确实,刚刚从帝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人已经过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固然不会像旺代的农民那样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自己的王上,也固然不会像斯大林格勒的工人那样开着自己刚生产出的坦克,高喊着“为俄罗斯母亲”冲到前线上和敌人拼命。他们之中很多人人是像祁老人,祁天佑,以及天佑太太那样的觉得一家吃饱,天下太平的“经验老人”;他们之中也存在有见识,知廉耻的知识分子,可这些人中许多也变得像陈野求那样为了过活不惜苟且偷生,或是像主人公祁瑞宣那样被家庭拴住了手脚,空有报国之心又不能为国效力。

但在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中,从来不乏铮铮铁骨的仁人志士,他们支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让这个民族和侵略者们看到了中华人民的骨气,他们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光明。他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奉献到与敌人的斗争当中。这其中包括了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祁瑞全,老诗人画家钱先生,以及有侠客气质的女豪杰尤桐芳,受爱人影响的高弟等人。他们固然只是一些普通的人,但他们亲眼看到,或听说了自己的孩子的去世,爱人的离世,看到同胞们遭受的苦难,他们醒悟了。这便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一点——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公然地或是暗地地反抗,持久地反抗。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华民族还从未被哪个国家彻底地殖民,彻底地抹去。所以,只要你是一个有心肠,有感情的活人,你便能在一个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觉醒起来,为这个民族奉献你的力量。

但反观冠晓荷、大赤包夫妇,祁瑞丰、胖菊子夫妇。他们分别代表了油滑、狠毒、趋炎附势和懒惰的恶劣性情,他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里也有如此令人厌恶的毒瘤。包括蓝东阳、李义山等流氓形象在内,他们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批人。他们的丑恶使得纯洁的少女堕落成无耻的妓女,一腔热血的英雄倒在皮鞭和血泊之下。

《四世同堂》中也有许多对日本人的描写。比如山木教官,一号的老奶奶。他们的亲人也被卷入战火之中,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但令人气愤的是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不能清晰地看到战争的罪魁祸首。“我的儿子山木少尉在河南阵亡了!这是我最大,最大的光荣!中国,日本的兄弟之邦;日本在中国作战是要救中国。中国人不明白,日本人有见识,有勇气,敢于为救中国而牺牲生命。”这是山木的儿子死后,山木教员说的一段话。他的话确实是发自内心,但他不明白,日本不是世界的主人,中国也不愿叫一个外族的国家来做主人。中国的抗战是要让这些人明白,世界的和平是要由民族间的平等做基础的。

另外,对于招弟这个角色而言,她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的形象是具有可变性的:她似乎是一块柔软的橡皮泥,她的性情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时时刻刻发生着改变。而事实上高弟也具有着招弟这样的特点,但由于高弟在家中低下的存在感,使得她更加的叛逆,在加上钱先生和仲石对她的影响,让她拥有了一种和招弟完全不一样的思想高度。反观招弟,“假如北平陷落后,她能常常和瑞全在一处,凭着她的聪明和热气,她一定会因反抗父母而表现出一点爱国的真心来。可是,瑞全走了。她只看到了妓女与父母所作的卑贱无聊的事。”正是因为她生在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家中,又被大赤包当作交际的工具。才会使她被李空山、蓝东阳这样的流氓团团围住,最后堕落成日本人的特务,惨死在自己初恋的手下,真是可怜又可悲。

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人物和情节不仅存在于小说之中,他们都是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等的缩影和写照。战争的烈火不仅会烧毁被侵略的人的家园,也会烧毁侵略者的希望。而在这种无情的时代中,人民——最手无寸铁的人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侵华战争中,无论是中国的人民,还是日本的人民,他们都遭受着战争的侵害。可悲的是有些中国的人民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了国耻,而有些日本人只知道自己受到战火的伤害而忘记“纵火者”的原本面目。作者:黄嘉祥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该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写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写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后来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

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写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己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因此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读后感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一不小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