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名人故事有感500字 > 地图 > 读名人故事有感500字

读名人故事有感5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读《华夏文明故事》有感500字2024。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读《华夏文明故事》有感500字2024,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夏文明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上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以一个个人物故事的形式和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顽强拼搏精神。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给我讲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看完了《华夏文明故事》这本书后,我才理解了为何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我国远古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大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鲧和尧先后都没有能够制服洪水,历史的重任落到了禹肩上。禹是鲧的儿子,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接受了舜的命令,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认真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禹决定改革父辈们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禹在外面奔波了十三年,三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有进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解除了水患。

大禹治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我悟出了两个道理:其一,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是因为他艰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治水,他能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忘了自己的小家一心为了国家的工作精神正是我们国家走上富强之路所需要的;其二,大禹的工作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很聪明,能够把水治好,就是因为他采用了变堵截为疏导的方法,把洪水成功的引向大海,我想我们每个人做事情都不能蛮干,好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余秋雨《文明苦旅》有感500字2024


自从我上初中以来,从来没有在随笔中写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然而今天,我思考良久,终于提笔,郑重地写下这个题目。我写文章总是随心所欲,东拉西扯,权当发表一下看完书的看法吧。

首先这个题目就把我难住了。想来想去,我惊异发现,余秋雨老师取得名字真是太棒了,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概括。我想了半天,怎么也跳不出“文化”二字,没办法,凑合着用吧。

文化千年。中国是千年的古国,我们的民族,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一代代传了下来,历经千年。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华民族的古国文化快被现代人渐渐遗忘。那历史的残骸,在风中化作尘土。

所幸,我们还有余秋雨,还有《文化苦旅》。读者它,我游走在中国大地,去探访一处处古迹,一个个故址。敦煌莫高窟的飞天、沙漠里的月牙潭、阳关冬天的飞雪、天一阁里的珍贵古籍,都在我的眼前浮现。中国大地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处处留下先辈的足迹。那些文化古城,在前人诗词的描绘下,成为后人心中的圣地。那些从小耳熟能详的词句,把千里之外的古城变成了我们的故乡。

真的很感谢余秋雨。他唤醒了我的记忆,我从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纵使我们的民族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的文化历经千年,已然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那种毫无理由的民族自豪感,足以让我激动地热泪盈眶。

静下心来,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如此自豪。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真是太幸运了。我没有把中国和外国做比较,只是由心底散发出来的感动和震撼,一次次敲击着我的心。

想起《莫高窟》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读《文明苦旅》有感800字2024


多年前,一次偶然读到《信客》,于是我知道有一个人叫余秋雨,有一本书叫《文化苦旅》。那时的我年少浮躁,根本没办法读一篇散文的耐心,但对于《信客》却百读不厌,很喜欢。

暑假里,我买了一本《文化苦旅》,重读余秋雨的散文。余秋雨的散文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竟使浮躁的我也能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细细的品味,深深的思考。阅读《文化苦旅》,我依佛踩着余秋雨的脚印,走过万水千山,游览古迹名胜,品位风土人文,思考历史,人生……

《道士塔》之思

在《道士塔》中,我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为中国人的愚昧落后而羞耻,为外国列强的掳夺而愤怒。一篇《道士塔》令我们反思。

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文化的保护虽然比百年前好,但各式各样的“王道士”依旧存在。他们一味地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赶到门外,又一面欢喜的引进别国的糟粕。那些热爱韩国服饰,热衷日本动漫的人真了不起,把王道士精神发扬光大了!

有谁真正地了解中国文明?有谁自觉地保护它?又有谁继承发扬它?这样的人不多吧。你我做到了吗?我们应当反思,不要再让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哭泣,不要再让王道士出现,不要再让中华民族的心滴血。

《风雨天一阁》之愧

那座历经千年风风雨雨依旧屹立的藏书楼——天一阁,我面对它心中有愧。

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怀着一颗虔诚敬畏的心,义无反顾地守护着它,视它重于生命。在这义无反顾的背后,分明是一份对书籍对知识最朴素的热爱,一份沉甸甸的爱。千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人,都如此重视知识,重视教育,而我呢,指挥虚度光阴,不用心学习,在他们面前,我愧疚得无地自容。再者,我也辜负了先人们和天一阁的苦心,如此辛苦留存下来的宝贵书籍,却不堪愿意去读。

想到天一阁在狂风骤雨,硝烟战火中,坚持了一千年的屹立,而自己做事却没有毅力、恒心,什么事情坚持不了两三天。一对比,我心中之愧又多一层。

我真该向天一阁向护阁之人学习。

《千年庭院》之悟

那个动荡的年代——“文革”,是个荒唐的年代,容不下知识文化,容不下文人。而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庭院,仿佛与世隔绝,外面的一切动乱都影响不到它,没有谁敢对它无礼。于是它成了文人的避难所,成了迷茫之人的精神家园,包容着疲惫之人,安抚着一颗颗幼小的心。

岳麓书院到底是用什么化解这些混乱的呢?是包容。就像千年前那样,包容朱熹的学说,包容各派学者的思想差异,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它是千年的智者,是早已领悟包容的力量,于是它包容了人们的无知无理,包容了人们冲动荒唐。其实,包容也成就了岳麓书院。

我也悟到包容的伟大,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处世。

对于文章的感悟到此止。由书思及人,我心中又多了一些收获。

为了写这些文章,作者余秋雨定是走偏了大江南北,翻卷古籍史书,还要无数夜灯下苦思,才得以完成此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不改变,余秋雨还如此努力才得以成功,我们应当加倍努力。

一本《文化苦旅》,使人受益匪浅,真实不虚此旅。

读文明苦旅有感600字2024


今天我和妈妈到书店买《文化苦旅》这本书。以前经常听老师说起这本书,而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它的书名中要有一个“苦”字?

来到书店,我在茫茫书海中发现了这本书。令我惊异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并不豪华漂亮,褐色的封皮,用无数的文字组成的奇妙图案,我心中为之一振,仿佛是作者仍然没有述说完他的故事,他激动的内心汇聚成千万文字喷泻出来。

这本书是要静静地去品味的。翻开这本书,我一下子被一个个故事吸引。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书卷气息,如茉莉般淡雅,不过分修饰,而朴素之中却带着丝丝动人。跟着作者的笔触,我欣赏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神秘莫测的莫高窟、风景秀丽的江南小镇,美丽动人的西湖......浅浅地读,似乎仅是作者的游览记录,然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多很多。合上书,我闭上眼睛,细细回味起来。历史的足迹,一个名族的真正魅力,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要寻得这一份财富,要靠人们的深切努力。余秋雨先生说过:“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现在的一切一切,无非是历史的缩影,而留给后人的,却有很多很多。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开篇的这篇文章——《道士塔》。为何要把它放在开篇?因为它讲述了我们中国的一个极大错误。这篇文章写了一个道士看管敦煌石窟,而一些外国人,用几句现编的童话和几个不值钱的物品,就换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真是可耻,这样的买卖难道很划算吗?余秋雨先生在文中说,这好比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我们中国的光辉历史是远远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我们愤怒,我们呐喊,而面对那个无知的道士,我们只能无奈。我们都在为历史而骄傲,但历史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可笑的悲剧。而那些外国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发表了学术报告,轰动了他们的国家,同时,他们也在笑话我们中国无能,但作为中国人,只能低头默默无语。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条崎岖的道路,那我们的历史也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路。余秋雨先生真正找到了这笔财富。起初,我幼稚地认为“苦”只是旅行太多的身体疲劳、劳苦,但读这本书,我才感悟出这个“苦”字的真正含义。只有内心“苦”,才真正是“苦”,只有学会心“苦”,苦涩中才会有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思索。

余秋雨先生漂泊了半个世纪,留下了苦涩的回忆。历史的蜕变,我们应去苦苦寻求。

读《文明苦旅》有感600字2024


【第1篇】

再也看不到翩翩青衿吟赏烟霞诗酒趁年华,再也看不到扬州十年一觉梦醒多情酬红颜,再也不见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慷慨遗恨,再也不见无奈归隐闲云野鹤的生不逢时。历史的风沙淹没了繁华盛极,埋葬了枯死白骨,凛然安坐的万古湖山下沉睡着一条名为文化的古旅,深长且艰阻,途有芳草萋萋风景如画,亦有沧桑血泪彻骨恸哭,蜿蜒曲折一直通向五千年文明的深处。

古旅有美。“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江南美,美在水墨淡雅,美在淡泊安定,美在诗词古韵。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古朴精致的苍老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浣洗单衣的女人。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缕缕炊烟如清晨的残梦,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河边的石栏那里看着过往的船只。江南有安详疏淡的面容,都说人淡如菊,而江南清雅的镇邑无不如是。人生不如意的失意人在此蛰居,感悟到喧嚣官场钟鸣鼎食中难以寻觅的清空安然;早年离乡远去的游子登高远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无不是心心念念着江南小镇的美色,远离故乡后他们方知世上纵有美景三千,然江南之景只有此弱水一瓢。

古旅有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诚然如是,读《文化苦旅》最受益之处莫过于余秋雨先生的忧思深思漫思。写藏书之忧,余先生从嗜书如命的中国文人一生倾尽心血与钱财拥有丰富藏书,在其死后藏书却随意流散无人问津,感慨“社会上多的是随手翻翻的借书者。而少数好不容易走向相对完整的灵魂,随着须发皓然的躯体,快速地在书房中陨灭”。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居之有书,便是窗外时过境迁或是凄风苦雨,仍可心无旁杂,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文人爱书如是,但生时却饱含对他人借书之忧,死时又为藏书不得善置而心神难宁,读来竟也有些许悲凉与叹息。

古旅有恨。敦煌莫高窟,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为它耗尽终生,无数中国的荣耀与耻辱由它吞吐。这里闪烁的本应是无尽荣光,但在外国人用微薄的财物从王道士那里运走成千上万的无价文物时,衰老的民族匍匐倒地,深至血脉的伤口再滴着悲哀的鲜血。我好恨!可是恨又有何用?即使重回当场,渺小的我们仍是无能为力,纵使拦下斯坦因的车队,截阻下祖先给我们的馈赠,可是偌大的中国官场腐败竟也是存不下这几卷经文的!那个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不过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腐朽的封建车轮吱呀而过,它已无力再支撑这大好河山绵延江山,它也无法再现那千里锦绣万里升平。一个时代的毁灭总会有物为之陪葬,只是这次,代价昂贵得让后世遗恨了一代又一代。

这是一条古旅,有过风轻日薄桃花十里,也有过万径踪灭暮雪千山。这是一条苦旅,它隐没在字字珠玑句句佳文里,唯有你读破万卷行万里路,你方懂得文化柔美的微笑和哀痛的血泪。

古旅深深,苦旅侁侁。

【第2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学习就讲究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广袤的书海中,我认为更以如此。只读讲述大道理的书,实际作用并不大,所以我喜欢读游记。用或浅或深的文字述说一次次旅行,让人沉醉其中并受益匪浅。

游记中,我极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起初,仅仅是名字吸引了我,而当真正翻开此书时,我如痴如醉,仿佛在这些精妙的文字中同秋雨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旅行。观赏世界风景,经历人生风雨。在书中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天时间,我便读完此书。可却读不到自己的感悟。遂我读第二遍。仿佛重新开展了一场旅途。这次旅途我放慢了脚步,仔细观察身边风景。读毕,我认为《文化苦旅》主要写了四种元素,即:风景,历史,文化,人生。自古以来,华夏文明有许多文化皆是隐匿于山水之间,可以说山水本身就是文化,它包含着人生真谛,见到它也许我们就会想起一段历史.而秋雨先生并不大张旗鼓的描写山水,而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不经意的角落亦或者是一副整体的画面,令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与秋雨先生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再自然地引出这处风景的历史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令读者在陶醉中丰富了历史知识,领悟生活哲理,提高文化水平。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使我不禁感叹大师的功力。这次文化苦旅对我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高,更有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读了《文化苦旅》,我认为真应该出去走走。旅行是对一个人的历练,它使一个人趋于成熟,洞悉人生百态,使一个人增长见识,了解各地文化,使一个人逐渐沉稳,领悟人生真谛。而我们却常常两三天闷在家里,坐着无聊而重复的事,想挣脱这种现状而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去旅行吧!看看那巍峨高山,看看那湛蓝大海,看看那荒凉沙漠,看看那辽阔草原,看看那祖国大好河山,看看那世界各地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充满了太多未知,而知识就是这场旅途的必需品,在旅行中收获知识,领悟文化,体会人生。我想这便是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用意,也是人生的一大真谛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美德故事》有感500字2024


书,我有很多,也看过好多,其中一部分被爸妈称为‘杂书’,‘好书’也有一堆,这里我就介绍下我曾经读过的一本——拼音版《美德故事》。

这本书大概是在我上幼儿园时妈妈送我的,妈妈经常讲里面的故事给我听,我只是觉得好听、好玩,不过当时更喜欢里面花花绿绿的图。有时我根据插图依葫芦画瓢地画,就是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了绘画。《美德故事》是陪伴我成长的好朋友。

当我学会汉语拼音以后,我就可以独立看这本书了。嘿!你还别说,他对我学习汉语拼音帮助也很大,真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最厉害的是我在看里面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很多结构比较简单的汉字。《美德故事》又是陪伴我学习的好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我对故事内容也有些自己的理解了。例如:我开始看《愚公移山》的时候,我就认为愚公移山的举动确实很傻,特别是他全家人还都纷纷赞同,而且第二天就真开始挖山了,我感觉他们全家都很傻,如果没有老天的帮忙,真不知要挖到什么时候。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有想法是好事,但她说愚公移山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方便自己,更重要的是方便大家,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我听了决定长大后要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

在《美德故事》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很多道理。《孔融让梨》能使我们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孟母教子》不但让我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更是能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或许在多年以后,我对这本书又会有更深的理解。

《美德故事》这本书陪伴我成长,陪伴我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同时又提醒我要做好人,做好事。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读《西湖故事》有感500字202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语句描写的都是杭州西湖的美景。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杭州西湖的景色,无论春夏秋冬,皆各有姿色,宛若天然画卷。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湖,流传着许多动听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就在《西湖民间故事》中。《西湖民间故事》是由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组成的,它为我们展现了《明珠》、《寻太阳》、《呼猿洞》、《吴山第一泉》、《豆腐桥》、《白娘子》、《宋嫂鱼》等49个精彩故事。读着这些美丽的传说,我深陷其中,被书中所描绘的故事所投入、更为生动的情节、通俗的语言所吸引。

书中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故事《寻太阳》。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湖边的宝石山下,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刘春,女的叫慧娘。有一天,太阳突然被东海海底的魔王抢去,刘春于是随金凤凰去找回太阳,不畏困难冒死寻太阳,但不幸死在路上,仅管刘春没能寻回,但他变成“启明星”,指引着人们。刘春的孩子见风就长,一阵风吹来,会说话啦;二阵风吹来,会跑路啦;三阵风吹来,就长成一丈八尺高的彪形大汉!于是慧釀把他取名叫保俶。保俶长大后继承了父志,继续寻找太阳,他紧随金凤凰,踏遍妖魔变得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魔王,抢回了太阳,让世间又恢复了和平与安宁,让大家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但保俶再也回不来了。西湖边的“保俶塔”和“来凤亭”,就是后人为了纪念保俶和金凤凰建造的。刘春和保俶的这种牺牲自己造福他人的精神,真让我由衷的敬佩!

书中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内容都是那么丰富、情节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给人以正义,给人以勇气、给人以智慧,

随着西湖申遗成功,西湖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身在西湖,住在西湖,相信西湖—东方的明珠将会更璀璨迷人。

读《刘胡兰的故事》有感500字2024


今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有着耀眼红色封面的书,我翻开了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的是烈士刘胡兰的故事。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月12日,敌人和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不许任何人出村。刘胡兰的奶奶说:“胡兰子,你先躲到金忠嫂子家里,那里不会有人去。”原来农村有个习俗,妇女刚生下小孩后,会在门环上系根红布条,一般人就不进去了。当刘胡兰来到金忠嫂子家,屋里已经有很多人了。刘胡兰想:如果留下来,满堂的乡亲都要受到牵连,不能连累他们!于是,刘胡兰离开了金忠嫂子家。

不一会儿,几个匪军来到刘胡兰面前,说:“你就是刘胡兰吧!我们长官有请。”刘胡兰被带进了大庙,审讯刘胡兰的是阎军连长张全宝。张全宝问:“你就是刘胡兰?”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你给八路军干过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的,什么都干过!”“你们区上的八路军都到哪去啦?”“不知道。”“以后你会不会为共产党办事?”“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服务到底!”张全宝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共产党的小姑娘居然会如此坚强。张全宝走到刘胡兰面前,吼到:“你投不投降?”刘胡兰愤怒地瞪着敌人,喝道:“你说,我咋个死法?”张全宝阴沉着脸,吼道:“用铡刀!”说完,刘胡兰昂首挺胸地向铡刀走去……

当我看到刘胡兰牺牲时,我热泪盈眶,这个15岁的小姑娘对敌人毫不畏惧,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壮丽牺牲了!她的坚贞不屈深深感动了我。相比刘胡兰,我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今年我也11岁了,但是在家里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变得垂头丧气,只会哭鼻子。为此,爸爸还给我取了个名字叫“爱哭猫”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英雄刘胡兰这面镜子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要以她为榜样,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李大钊的故事》有感500字2024


201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开始当家作主。党的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每个孩子去学习和铭记,我们更忘不了那些为共产主义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这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学过了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对李大钊烈士已经有所了解。阅读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故事李大钊》这本书后,我对李大钊更是崇敬不已!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他一直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着马克思主义,即使面临遭暗杀的危险,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没有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在艰苦的环境中,李大钊不畏反动势力,不受诱惑,坚定地奋斗在革命的前线。直到就义的那一刻,这位共产党人依然高喊着:“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以前,我总是在思考,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像李先生这样的革命烈士能够承受敌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那样的岁月中,无数先烈都像李先生一样,有着铮铮的铁骨,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美好的憧憬。看完书,我终于明白,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支撑着共产党人进行不断斗争的最主要的动力。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温室小花,我们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在和平、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这一切都是像李先生这样的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得来。看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故事》后,我深受教育,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那些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要学习和继承先烈的精神,给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伟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英雄,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代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我们才可以看到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才可以看到祖国现在的飞速进步与发展。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人物,永远铭刻在我心里。

点评:文章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手,联想到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从教材中的课文到课外书籍,步步深入,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叙述清晰,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爱戴。字里行间中小作者流露了要继承党的事业,珍惜美好的生活,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文章生动感人,值得一读。

读《女儿的故事》有感500字2024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女儿的故事》。这本书从题目来看算不上很新奇,不就是讲讲自己女儿的故事嘛!可当我打开书的第一页时,我立即打消了先前的念头。

故事的一开头,我从梅子涵写的前言中我就感受到了梅子涵的开朗,乐观与自信,感受到梅子涵是一个很富有童趣的人。我想,一个富有童趣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很好看。于是,我便饶有兴致的读了下去。果然不出我所意料,我越往下读,就越感受到梅子涵是一个富有童趣,乐观,随时关注女儿的好爸爸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梅思繁作为一个学生一路走过来的成长过程,以及父母、同伴一路相随的欣喜、艰辛和无奈。这本书从头一直到尾都像一条宽广的大河,滋润着人心。 她的女儿的确很出色,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会弹钢琴。幼儿园上了音乐幼儿园,小学上了绿色学校,中学和高中都在市重点上的,大学后就去了法国。 这本书以幽默为主,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女孩成材的故事。也许,是有了这样一位好父亲,才教导出这样一位好女儿。 梅子涵先生用特别的文笔,讲述出成长中多么丰富的故事。女儿的点点滴滴,父亲的细心体贴,都融洽在这本爱意浓浓的书中。 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很有趣,都很精彩。他笔下的“数学数学数学”、“曹迪民先生”、“体育的故事”、“我不再哇哇乱叫了”等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 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是:这本书的作者——梅子涵,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记述了我们当代少年生机勃勃、聪慧调皮、天真善良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之一。 

梅子涵在《女儿的故事》中认为:应该还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所以在女儿梅思繁厌倦弹钢琴的时候,梅子涵同意女儿停下钢琴的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女儿喜欢看书,作文写得特别棒,但数学成绩就恭维了。梅子涵并未放弃女儿的数学学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女儿对数学的一点点兴趣,直至女儿不讨厌数学为止。 在女儿的兴趣爱好方面,梅子涵是任其自然发展,女儿从弹钢琴到学习舞蹈,然后是昆虫爱好,这一系列的兴趣转移并未让当爸爸的梅子涵失望或痛心疾首,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所以,女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着,但是,爱读书却是梅子涵对女儿的精心培养的兴趣,女儿能够走向成功,喜欢读书是不可否认的一大利器。

《女儿的故事》让我不忍释卷,也助我怎样对待学习,生活。对于现在、将来,我要学会心平气和,不必刻意追求完美。对于需求,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愉快地简单生活就满足。与此同时,我也呼吁做家长的,让我们走自己的路,不要逼我们走你们要求的路,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错误中成长!

读《文明美德,伴我生长》有感800字2024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800字2024

寒假我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从书中深受启发。这里面的每一课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第七课讲述邓亚萍姐姐的故事。

我先把邓亚萍姐姐的故事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邓亚萍姐姐是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获得奥运会冠军,赢得4枚奥运会的金牌。也是我国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项目获得金牌的人,还被我们称为乒乓皇后。但是邓亚萍姐姐由于忙于训练所以学业并不高,只上过二年级。1997年邓亚萍姐姐退役后,以英语学科进入了清华大学,但她只会26个字母。在平常人看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并没有难倒她。从此以后,邓亚萍姐姐就加倍努力,发奋图强。她的成绩也在悄悄不断进步,进步,更进一步,最后终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戴上了博士帽。但是,邓亚萍姐姐眼睛的视力从1.5降到了0.6。邓亚萍付出了多么大的辛苦和努力呀!

邓亚萍姐姐的故事让我从中深受启发,我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还要有平常心。正是因为她不懈努力、勤奋好学才能创造出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名人也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比如:王羲之练字练的池子变成了墨池;白居易写出的诗稿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直改到她们也理解诗意;曹雪芹写《红楼梦》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亚萍这四个优点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先给自己定好目标,朝着目标有计划地努力。不要放过平时一点一滴的时间,脚踏实地地多努力多积累。想要取得成绩就要自强不息,就要吃得起苦,敢于在逆境中经受磨练,练出坚强的意志,就如那大诗人郑燮笔下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的,就要像这竹一样宁折不屈,勇敢顽强。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不对自己失去信心,下一次继续努力。正如我想起的一句格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同学们,你们也和我一样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付出辛勤的含水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喜欢《读《华夏文明故事》有感500字2024》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名人故事有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