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3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3000字读后感

红楼梦30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流光又借白露去。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流光又借白露去,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曾经在晚秋苍茫的暮色里对窗看高渺的蔚蓝,母亲唤我喝粥。端了粥坐回窗前,白瓷勺搅一搅,再舀一勺送入口中。那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呵,就着暮色,染了些廖落。粥喝完换作茶,但我迟迟不忍拧开灯驱逐暮色,一直等到天全黑下。桌上红楼泛黄的纸页配着暖黄的灯光和杯里茶,再加一支紫苑香,宣告夜的来临,宣告夜像一头海兽,舐尽十二里的晚霞。

《红楼梦》让我有种错觉:是不是合上书之后,它还在那里,在另一个时空,安静地演绎世事无常?所以我总会随便翻开一页,看看什么事又发生了。

我又看到了林黛玉。

毫端蕴秀临霜写呵,口角噙香对月吟呵。我也曾在春红半谢时,半卧于杨柳岸,想那照水娇花扶风弱柳,江山无限天上人间。也曾在风雨敲竹时,怔愣于小阁楼,想那翠青银红莺黄柳绿,烟罗软缎萧索修竹,也曾在雨雪纷飞时,吟诗于冰湖畔,想那鹿皮红靴滑缎红袍,陇头白骨帐底鸳鸯。

那个叫做林黛玉的才女,那个独立世间不屑红尘缭乱的女子,她也凄凄惨惨地去了啊。

说甚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也许我所坚守的一切,终究都会归于无常罢。

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宁荣二府倒了,清朝亡了。然后是列强,是国民党,是抗战,正如余光中所说,我们是阅历春秋的蟪蛄,我们阅历的,是战国,是军阀,是太阳旗,是弯弯的的镰刀如月。

那如秋水般的盈盈眼波,那廊下的春花秋月小意柔情和那积尘的小轩窗,淹没在世事里了淹没在战火里了,淹没岁月和历史里了。像一阵袅袅的烟来了又散了。如台上的戏子,轻轻缓缓叹一句:原来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残垣。

想千年前,宋朝刚刚起始罢。想一千四百多年前,唐朝刚刚起始罢。想一千八百年前,三国刚刚起始罢。街上是绿罗裙的女郎持红牙板唱柳咏的慢词,而苏东坡出现后,女郎的身边,又多了手执铁板铜琶的关西大汉。在那个摇摇欲坠的舞台上,多少人演过了荡气回肠与柔情似水。早些,长安驻第八世纪的纽约,皓首的苏武典多少属国,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百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盛唐便是这般。再早些,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缭,郁湖苍苍。可如今呢,情人改名玛丽,你无法再送她一首菩萨蛮。年少的学生早已习惯了穿着洋装的小乔,女性的荆轲,浑身铠甲的墨子还有像小孩一样的蔡文姬。过去的盛唐气象,过去的精致文化,过去的刀光剑影,消弭在无人翻阅的泛黄的史书中了罢,消弭在一代又一代一代的更迭中了罢,消弭在越来越多的尔虞我诈中了罢。

世事的更迭怎么就那么快呐?一乎一个王朝起了,一乎又灭了。原本万国来朝,后来怎么就叫人打得落花流水了呐?叫人家打了,后来竟然又站起来了。真是叫人惊叹:生命力好顽强呵。种族是这般,人可就没那么顽强了:本来金银满屋,后来却什么也不剩了;打小穿绫罗戴金钗,后来却流落在烟花之地。宦海浮沉,有人掉了脑袋,有人又上去了。黄巾之后有董卓的鱼肚白有安禄山的鱼肚白后有赤眉有黄巢有白莲。

乱哄哄呵,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此际,正此际。在北方骑马射雕的秋日在楚客兰舟扣弦的秋日,在林黛玉贾宝玉吃过了螃蟹喝烧酒的秋日,我潜水于历史的河。

我朝下看,我看见了在长安街上喝酒的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李白,看见了驻守漠北的兵士独守五十载怎敢忘大唐的兵士,我看见了浅斟低唱的柳永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的柳永,看见了看吴勾拍栏杆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的辛弃疾。

我看见了江南啊,春风十里芥麦青青的江南,看见了玉京啊,曾忆繁华万里王家的玉京。我看见了塞北啊,铁马秋风边关冷月的塞北,看见了江河日月啊,新翠照眼亘古不息的江河日月,古往今来将军兵士提刀驻守的江河日月。

我看见了一条长长的路,从先秦到晚清,从刀剑到炮火,从关雎到红楼。我一步步走来,走过咸阳走过易水走过吴江,也走过宋,也走过唐,走过葬花的林黛玉,走过放着四季调的闺房。

我走在似水的流年里啊,节令轮转岁月翩然。初秋的暖云纤纤软软,宜题杜牧的七绝绘唐寅的扇面。每个九月的纤凝想来都是这般的罢?所谓白云千载空悠悠。夏末的月华皎皎盈盈,当入秦观的幽梦染曹植的南风。每个下弦的素玦想必都是这般的罢?所谓清辉不减河汉路。寒塘渡鹤影呵,冷月葬花魂呵。每个看云看月的人想必看到的都是同一片云同一个月罢?月不老云不老风不老水不老,人却一个接一个一代又一代地老了。

在我弥留之际,我会想什么呐?想诗经里的北国楚辞里的南方?想老人星是否会垂下白髯为我守坟?想今生坚守归于无常灵神亦将灰飞烟灭?还是呢,想好久之前仲春暖煨煨的一团风吹过我稚嫩的颊和眉,还有孟夏撑着油纸伞穿着木屐走过石板桥的记忆?(就像贾宝玉在少年时代与姐姐妹妹们连诗,与林黛玉看《西厢记》那般的。)

我再抬头看看月亮,月亮有盈有亏,此时正是亏眉。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那么月亮,以多少岁为春多少岁为秋呢?那么遮蔽了月亮的战火,以多少岁为春多少岁为秋呢?

是无常吗?真的是无常吗?还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呢?

世人的坚守真的会归于无常吗?先人曾经历过的就无需再经历了吗?人类的本能真的只有负面吗?盛唐晚清之于我们,就仅仅是历史吗?我这样问月亮,月亮报以光华。月亮也曾将光华慷慨地分给商鞅,分给嬴政,分给李世民和毛泽东吧?也曾分给苏轼,分给陆游,分给爱因斯坦和牛顿吧?

月华如水,淌过叶子流入窗子,淹没了我的头顶。月亮给我给我温柔的淘洗,浮起了我的头发,让我呼吸带着紫苑香味的氧气。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好像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里,浮在羊水里,温温暖暖。

经过月华的淘洗,我逐渐变得清醒,如同火山脚下,一块纯白多孔的浮石。

我的眼睛里闪过了一道流光,原来我就是那条路,从先秦到如今,从刀剑到炮火,从关雎到红楼。美丽的卵形里诞生了光,诞生了我,亦诞生后稷和海伦,我就是无常。我的瞳孔里所映射的,是历史和未来。历史上人们的创造和精神融入我的骨血塑造我的灵魂。我的坚守我的爱我的付出,都将为历史和时间增砖加瓦,让它们的车轮更加浩荡的滚滚向前。每个有所坚守的人都是这样。许多人都说,岁月催人老,时间改变了我们。但在我看来,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现在的我们拼凑了历史和时间,是那许多的人们给予我们的岁月以文明。

这无所谓国籍与人种,无所谓古典与现代,无所谓年龄与个性。就像赫尔曼黑塞所说,这是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是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梦碎红楼_读曹雪芹《红楼梦》有感1000字


梦碎红楼_曹雪芹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文/董泽钰。一直不懂“红楼”,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只因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可它写的却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实在勾不起年少的我的兴趣。因此,我早早的就将它束之于楼阁之上。再读“红楼”,已过了六年的时光,这六年中我渐渐成长,慢慢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当我在收拾东西时,无意间打开这被我尘封了的《红楼梦》时,我却不由得被那一串串如罂粟花的文字吸引,沦陷……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夜深人静,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这一个个精灵般的人物在我脑海中盘旋,他们上演着一曲“怀金悼玉”的红楼碎梦。一次次午夜梦回,每次惊醒,都为宝黛间没有结果的爱情唏嘘感叹不已,而他们间的爱情只是缘于一个“懂”字。

是的,黛玉懂宝玉,自始至终,黛玉都懂他,她从不拿考取功名,为官从政这类道貌岸然的“混账话”来哄宝玉,她清高自傲,因此她更懂他的“厌世”。因为懂他,她才会在宝玉没有开口之前将早已临摹好的字帖送给他去交给父亲;因为懂他,她才没有像宝钗、袭人那样自以为是的把他推向黑暗的深渊。

而宝玉亦懂黛玉。只有和黛玉在一起时他才会流露出自然而然的亲昵,只有他们之间的误会才会让他不知所措,悲哭落泪,只有黛玉才能获得它全心全意的照顾和付出。因为他知道,他的颦儿自傲和才华的背后是她的无助,她的孤独,她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凄凉冷落,因此他更要用自己的全然付出和爱来温暖她,融化她,即使被父亲打的臀上作痛,如针扎刀剜一般,可当他转醒看到黛玉心疼的啜泣之时,便只记得记挂她顶着烈日赶来会中暑,还哄她说自己是装给老爷看的,其他都是假的,不疼。

因为相知,所以相爱。可相知相爱的他们却不能相守到老。在远方噼啪的鞭炮声中,无知的宝玉欢天喜地的娶了自以为是他心上人的宝钗,而黛玉在冷竹环绕,凄凉空寂的潇湘馆中垂泪焚烧着她和宝玉定情的诗帕。她的脸上流着不尽的泪,她的心里滴着无边的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直叫着:“宝玉,宝玉,你好……”便愤然离世,她终还是还了这一世的眼泪。

当宝玉知道这一切的真相时,他却只能空对着黛玉的灵柩,忍受绝望的折磨。他心中的悲痛我已无法切身体会,只知道几年之后飘荡的小船上,有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着一领大红斗篷回归青埂峰之上,只为当初一句似是玩笑的承诺:“……你若死了……我做和尚……”

奈何,红楼一梦终成碎!

点评:一个“懂”字,写出了自己几年时间断断续续读《红楼梦》的真实心理过程;一个“懂”字,道出了宝黛爱情相互吸引不可取代的真谛。虽然谈不上文采华然,但真实的感受,动情的阅读就是最好的解读,这样的阅读,伴随心灵的成长,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经典,哪里是一次就能消费得了呢!(指导教师:郭志荣)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3000字-人生之病


本回目标题为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脂砚斋批评本)周瑞指的是周瑞家的。本回目有两件大事送宫花、秦钟宝玉初会。两件大事中却包含着很多小事,作者繁笔简笔齐用、大事小事精彩纷呈。

一、送宫花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禀王熙凤接待刘姥姥事项,王夫人不管事,却是掌事人。

周瑞家的送宫花,牵连出英莲的应怜、宝钗的病与药、惜春的佛缘、王熙凤的房事、林黛玉的敏锐,宝钗落选的结果也朗然,如此钗黛矛盾也发芽了。

1.宝钗、黛玉之病之药。

宝钗、黛玉都有胎带的病根,都曾寻医问药,也都白白花了不少钱。

秃头和尚给宝钗了海上方,药料易得,却难在巧得,但是宝钗却有药缘,周瑞家的觉得十年也难得的药剂,宝钗却一二年间全得了。冷香丸,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雨水之水、白露之露、霜降之霜、小雪之雪,大自然之造化也,药必定包含寓意,一时还难以理解,但是隐隐觉得,这是警示宝钗人生要脱俗。我觉得宝钗陷入世俗太深,所以作者想以冷香丸来提醒她,时不时回归一下自然,活出人的自然的本性,不要那么热衷世俗,不要那么热心进取。

癞头和尚给黛玉的药方或者如同妙玉一样出家,或者回避所有人。两个药方一样的内涵:超凡脱俗。黛玉一株仙草,人界自然难以生存,可是她却偏偏要来人世走一遭,这就注定她的人生悲剧。不过,这与宝玉是一样的,宝玉无才补天的石头,本该在青埂峰下接受自然风雨的浸润,却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说的红尘里的荣华富贵所动,执念到人年。宝玉、黛玉前身相仿,今生自然投缘。可是却也有不能克服的阻碍,爱情是人世间的附属物,两个世外之人,自然无法享有,木石前盟的悲剧实乃命中注定。

这一回,黛玉刻薄周瑞家的,看似是不满贾府众仆人乃至部分主子对自己的不厚道,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实则是金玉良缘的隐忧的外化,刻薄王夫人的陪房的目的不过是想护卫自己的爱情。宝玉自然明白黛玉的小心思,立即命人去探望宝钗,明确告诉宝钗不舒服的自己与黛玉在一起,宝玉此举一则化解了当时场景的尴尬,二则向黛玉表明自己心思在于黛玉,更向宝钗言明自己与黛玉的形影不离。

2.周瑞家收到的不同待遇。

周瑞家的走进宝钗的房间,宝钗正在做女工。宝钗见周瑞家的进来,便放下笔,转过身,满脸堆笑让坐,随即,两人闲聊。宝钗对周瑞家以礼相待又有能聊天的亲近感。

周瑞家的见到迎春、探春,二人正在下棋,周瑞家的说明原故,二人忙住了棋,欠身道谢。这既是对薛姨妈的致意,也是对周瑞家的致谢,尊重周瑞家的实则是尊重王夫人。而惜春却与之开玩笑,心无芥蒂,简单明净,无亲疏贵贱。

王熙凤这边,平人代为接受了宫花,而平儿对周瑞家的先是质问又跑来了做什么,这表达出的是对周瑞家的引见刘姥姥的不满,再是接花及借花献佛,次后才是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一个命表明了凌驾于周瑞家的之上,平儿与周瑞家的同为丫环,不知道平儿这个命的权力来自哪里。

到了黛玉这边,花儿由好奇心强的宝玉先接了,黛玉不过是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花是怎样配送的,随即再看了一看,两个看了一看,黛玉的不屑与高傲跃然纸上。随即的冷言讥讽更将指责与不满宣泄出来。

不同的人对周瑞家的是不同的礼数与态度及方式,周瑞家的对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心思与态度。人人平等只能写在纸上,何况这写在纸上的人人平等那时还只在国外,在国人的思想中尊卑贵贱长幼秩序才是行事为人标准。就算宝玉也不过是抬高了未婚女子的地位,对于那些已婚女士,他也是看不上眼的。

与人相交,坦诚相待即可,可社会强加的各种桎梏慢慢地囚禁得人 生了不同的心思,也就有了不同的病。

3.贾府的运数。周瑞家的送花与惜春,见到了尼姑智能儿,聊天交代出贾府的一项支出为各庙月例银子及特殊时日的香供,这项支出的掌管人是余信,余信谐音愚信,各庙贵族人家对神佛普遍撒网,支出也非小数目哟。家族兴衰靠求神拜佛,神佛到底庇佑何家何族,那就要看各自的幸运数了。庙里的师傅本该在庙里清修,却奔走于朱门讨要银钱,也是够讽刺的。惜春开玩笑自己要出家,后来玩笑成真,惜春远离尘世,宝玉赌气狠时也扬言自己要当和尚,后来袈裟批身,这两件事儿是供佛的贾家始料不及的吧,不过这也算是供佛的一种结果吧。家族在劫难逃时,谁来医治呢?药方是什么呢?

二、秦钟宝玉初会

第五回,宁国府梅花盛开,尤氏宴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赏花,可卿吊起了宝玉与其弟秦钟相见的欲望;这一回,尤氏单请王熙凤到宁府逛逛,玩心重的宝玉随熙凤到了宁府,可卿巧妙让秦钟宝玉会了面。

这里自然牵出贾府的家塾,一个家族,家塾是十分重要的,家塾的情况昭示家族的未来,可卿深懂这个道理,临死前托梦熙凤重视家族教育,可是此时的她却不知道贾家家塾的混乱与不堪,安排其弟与宝玉同入家塾,没成想却闹出了风波。

1.初相见,互相折服,心生爱恋。

风景在别处,是不是人类的通病啊,得到了不觉得好,得不到的总是很好。

宝玉被秦钟的风姿气质折服,心有所失,痴了半日,还起了呆意自惭形秽:出身侯门公府,穿绫锦纱罗,食美酒羔羊,而自己整个来说不过是泥猪癞狗,分开来说身体是死木,肠胃则是粪窟泥沟,总而言之自己不过是白白糟蹋了衣服粮食,百无一是。与张爱玲的低到尘埃里,不一样的是表述,一样的是自惭。

而秦钟呢,羡慕宝玉的金冠绣服、娇婢侈童,仰慕宝玉的形容出众、举止不浮,却遗憾自己出身贫寒,深感贫寒限人,这是人间的大不快。

宝玉、秦钟两人一见倾心,遗憾门不当户不对之余,话越说越投机,协商做同学,两个人的谈话条分缕析,文邹邹,正儿八经中藏着个人的小九九,急切的欲望掩盖于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看似体谅父辈,其实不过是打着读书的幌子寻找玩闹的机会罢了。贾母没有看透宝玉的心思,现如今的父母能否看透自己孩子择友交友的小九九呢。华丽语言之下的真实目的,是要耐心寻味的。

痴情是一种心病,这病终会带来祸患。

2.焦大之骂。焦大的无礼,是对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反抗,还是对贾府儿孙不能子承父业的愤懑呢?焦大曾忠心侍奉贾家太爷爷,对太爷爷有救命之恩,这样的人应该被如何对待呢?贾家的太爷爷们是另眼相看,此时则是按照奴才对待的。焦大对这种待遇表达不满,也是人之常理,以德报德是我们历来的价值观,再依仗着自己年长,有点为老不尊也是可能的。但是焦大作为贾府荣衰的见证者,醉骂贾珍、贾蓉等众人,更像是爱之深恨之更深,贾府的荣耀焦大也是有份的,可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这份荣耀被贾珍等蛀虫败坏,他又无力去改变,他只能喝醉,从而借着酒疯发泄内心的愤恨。众儿孙只知道安荣尊富,却不知道维护家族荣誉,一个奴才却在此忧心忡忡。君恩三世/五世而斩看似绝情,其实是针对坐享其成危害的一种预防。焦大的骂,是上文熙凤调戏贾蓉内容的再补充,也是后文可卿死因的暗示之一。

心有所念,行有所应,执念也是病。

3.熙凤之闲。王熙凤本来是应尤氏之邀,来消遣消遣的。一天与尤氏、可卿及宁府其他姬妾闲聊、喝茶、品点心、摸骨牌,看似没有处理什么公务,挺悠闲的,其实呢,会见了秦钟给了见面礼,接下了向贾母替宝玉秦钟求情担保的任务,又听了焦大的一通骂。王熙凤贾府有事她要忙,悠闲时光也难得闲。此回也为她协理宁国府埋下伏笔。

忙得停不下来,最终身心都会抗议的,疾病缠身是对闲不住之人的惩罚。

人,天生带病,这病或是生理的或是心理的,病症各有不同,病情也各有所异,有的人无需医治,有的人可以医治,有的人无从医治,无论哪种情况,自己才是自己的良药。

倦倚红楼_《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倦倚红楼_《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总喜欢在午夜之后,夜深人静。在幽暗的灯光下,捧一杯香茗,拿一本古典书籍,沉醉这被茶香与书香氤氲了的夜色里。和它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哀叹。灯盏里飘逸出的是风干了的桂花沉香,萦绕在幽蓝昏紫的光边,就这样,呷咂着一本叫做《红楼梦》的书,整晚,整晚……

轻叩红楼之门,逐那桩百年来漫远轻悠的梦。《红楼梦》中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但从来都是重口难调,亦从来都是雅俗共赏。

林黛玉,如月光下的小湖,幽静、明澈。她娇柔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只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悲惨命运的酿成。由于宝玉祖母和母亲为了家族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便促成了宝玉和宝钗的成亲。这一切的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只留下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贾宝玉,如月光下的丛林,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黛玉,他们的思想情趣想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贾母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于是,宝玉和黛玉也从此相断天涯。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啊!

薛宝钗,如月光下的山川,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体现了长者风度。她能从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在酒令中察觉出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失语,“兰言解疑癖”,让黛玉免受了谤议,那一番“识礼守分”的说教,更是让黛玉以下叹服;读后感

身临其境之时,我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随月光一同倾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太多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安排,才会凸显出它的鲜明个性,让它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倦倚红楼,入睡……作者:方靖茹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流光又借白露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3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