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本色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本色读后感800字

本色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是真名士自风流——《本色》读后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本色》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说是读后感,其实又可以说跟原书没有直接关联。因为即便没读过《本色》的人,也可以看明白我下面要讲的东西。首先旧事重提,可能是出版的小纰漏,第一次到手的书,从18页开始,缺了30页,其后乐嘉先生命人专程送了一本签名新书给我。这里,再次对乐嘉先生、工作室以及出版社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有一段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的对话:还记得吗?全都记得。现在呢?已经忘却了一小半。啊,已经忘了一大半。不坏不坏,忘得真快,那么现在呢?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正由于前述原因加之目下工作、生活环境嘈杂的因素,本书是间断跳跃着读的,所以如同张无忌一样,文中内容具象非常之不明晰,以致这些文字,也无法一蹴而就写成,我只能从脑海所存中挖掘一些遗留的痕迹来浅谈辄止。

一梦想欲望、证明攀比

如果有人问我:你有什么不想做的?我会很坚定地回答。早在我对职业这东西,仅有一点点概念的时候,便真切地认定,在这个活着已是艰辛的年代,绝不可从政,亦不欲做传统的学校里的老师。这第一,自身的性格占据了主导原因。我自恃没有海瑞同志那么高尚的节操和冥顽不宁的精神,也不想做个狗腿子祸国殃民;至于老师一职,我本身是充满敬意的,心里一直很感激多年来教导过我的师长们,但我这样会为他人之风光心生不甘的人,要去做中小学教师的话,实非我的本意。当然了,不想做什么,就好比我有个朋友他不喜欢吃香菜一样,如果没了那股味,也许便不会不喜欢了。

至于梦想,对还有几天恰好满22岁,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我而言,要说去回顾往日的什么完成、未完成,未免有点扯淡。明确地说,往日所谓的想法都很局限于当时的生活,并不能称之为梦想。那时候只是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于是有的做到了,更多的则没做到。时至今日,我以为,做到一件事情最猛也有效的动力,即是欲望,我没做到的,只能说是达成那件事的欲望及我能得到的还不够、或者是我不能发觉体会到它的好处。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一个熬夜的好习惯,常常在周末的时候,或者一个人对着某个游戏、或者集结几个人对着一桌扑克牌干到深夜(当然,少数时候也会对着第二天要交的作业),然后第二天便和枕头、被子长相厮守,直到中午起床去吃饭的时候依旧昏昏沉沉。我虽没这么彪悍,但也时常晚睡,有时候是因为写点东西,有时候是因为玩手机、看电视。时间长了,出于内心深处的自责以及对第二天白天精神不佳、到半夜忽然精神抖擞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感到的不安,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小子,你不能这样了,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结果却往往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心爱多年的姑娘在一起了。姑娘和我不在一所大学,平常只能用短信或者电话来互诉衷肠,又因姑娘是早睡早起型的、且白天她要忙着准备考研,所以我只能在她早上去图书馆之前仅存的这段时间,给她道一声早安。于是乎,我一直想改变的陋习,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为什么说一定程度呢?因为早起是早起了,但依旧晚睡。

举此例子,不再是来回忆那一段过往,表达自己有多么的心爱,事实上,姑娘对我付出的心力则更多。我想说的是,动力的形成除了欲望之外,还有一种热爱,出于人性本能的热爱,喜欢你没道理。然而单纯的热爱,只能是引子,仅仅单纯的热爱,未必会付诸行动。我曾经喜欢玩一个游戏流星蝴蝶剑,因为这个游戏还结识了不少好朋友。这是一个热血江湖的搏击格斗类游戏,所以和朋友们一边在打打杀杀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友谊,一边又互相竞争,将对方视为对手,今天你打败我、明天我KO你。这种竞争的本源,我称之为良性的攀比。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往往正是你行,我也行我要证明我行等思维在捣鬼。所以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证明者,给毁我的人证明:你是错的,给鼓励我的人证明:You are right,给强我的人证明:我不比你差。

大学有过挂科经历的朋友都应该有感受,很揪心,特别是一群同学围在一块查成绩的时候。只听坐在电脑前的同学就像主刀手似的,一个一个报着名字:张三,过;李四,过;王五,杀咯...生怕下一个会轮到自己。而当王五被砍了之后,一种矛盾的心理便会从心里生起,一方面希望其他同学都过了、一方面又隐约期待着还有人来和自己作伴。这种区别于害人之心的邪念,撕裂着我们的内心,妄想再抓一个或几个人到自己的阵营中,然后大家一起携手,步入补考之路,风萧萧兮易水寒。

对于一个不明白我在深层挖掘内心的人来说,必定会以为上面种种阐述,都与功利、势利挂钩。实则不然。前些天曾给乐嘉先生写信求收留,却如石沉大海。不过,这也是我起先的预见。诚然,我的欲望不是被收留而是实现自我,若相信,我便肝脑涂地,若此路不通,我便另寻他途。平日里,诸多方面,我都容易迁就别人,具有的另一部分性格里,很想寻一个如花美眷,过自由自在、平静安逸的生活。然必须一提的是,我愿意像张无忌与赵敏那样遁世,却不想同天梯老人这样隐居。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和一位大朋友聊天时我说的话:自由往往伴随着寂寞,寂寞便想要有归属,有了归属又往往有了牵绊,那又转而想要自由。人生,哪有绝对的自由,人生哪能真成风一样去追逐。当沧海化作桑田,当时光轮转、当岁月沉淀,当一切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最后的追逐,不还只是反反复复吗?一人一世,造化在作祟,走一步、做好一步,看一场风华烟雨、寄一份心事情怀。有激情自有落幕。我只愿有一份功成,能让我身退,如此便好。

所以在梦想之外或说之上,我隐约觉察到有另一种人性的渴望,暂且将其命名为追求。之所以不同,我认为,梦想是你要完成的东西:趁着年轻,去做几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追求,也许是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一辈子的情操。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我的梦想,而是我的追求。同时,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追求个人成长、精神喜悦,有梦想有抱负的人,都必须正视诸如欲望、攀比、自私、证明等此类的情绪,并将其化为动力,最后终于绝顶及至升华。在你终于证明了自己之后,要做的,不是炫耀、不是报复、不是嘲讽,而是回报与感恩,指导更多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怎样合理使用、超度内心的魔障!

一剑在手,天下我有!可我却不要天下。

二自尊自卑、自我自强

现在我要扮演一个几年前的我,并把所谓自尊自卑,发挥至极致。声明一下,以免误伤朋友。

假使未来你无法达成目标,我也不在乎,我们可以去流浪。这话若是出自我女朋友之口,可能要分情况。若心情好时听到,会是一种浪漫和莫大的温馨;可要是在遭受挫折、失败、在苦闷感非常强烈的时候,这话在实现自我之性格极其强烈的人听来,似乎就会变成一种可怜的安慰,可怜的。因为我们是这样一类生物,宁愿一个人孤寂、落魄萧条死,也不愿自己最心爱的人跟着自己过如此卑微的生活。因为心爱,也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这个时候,再多的话不如一句你还有我、不如一个深情的拥抱。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绝对自我的人。这种自我是指主见,而非自以为是、任性妄为,旨在大事大非、内心深度、精神喜悦,而非今天吃什么、明天穿什么。我自觉在眼下所能触及到的各色人物、事务当中,大体能够明辨是非、看清本质,却往往又发现结果还是无法掌控。有时候觉得做对了的比做错了的还要难受,那便打算什么都不做,可又容易招来质疑。平日里谁都嫌弃拿着鸡毛当令箭装腔作势的人,自己做班委的时候,却发觉很多同学在接到班级任务时候的不作为,是多么令人恼火的一件事。因为你觉得你在对大家负责,你觉得你有使命感,别人却可能认为你太较真。

这些天,我跟乐嘉工作室的主页君沟通时,留下过自己的QQ,可主页君比较忙,婉拒了我的好意。于是乎,我就想:你这是看不起我么?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有你的骄傲,我有我的高贵,我的空间,从未转过一条说说,我的微博没有关注任何人,我加的朋友,更要经过我的审视和认可...同样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且自命清高的我,却又无法真像那些桀骜孤高的世外高人一样可以藐视一切活着的生灵,以百姓为刍狗。这样的我,最在乎别人的认可,也是最累的。这种累,源于责任,源于自己,源于对自身成长的苛求也源于过份在意外来的目光。其实主页君什么都没有做,人家本来就忙,人家可能见得多了像你这样自以为了不起或者这样来套近乎的芸芸大众。所以说,理解万岁。

一个读者同仁说自己低自尊,走在街上觉得众人都在看我,议论我。想起一段旧日的文字:说来也奇怪。每逢阴雨天气,我独自一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好似不属于这个人群。觉得所有人的动作、神态,都在自己眼中;而自己却不存在于任何人的瞳孔中,甚至于任何一个角落。就这样,每当与他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我都会怀疑那是一种错觉,一种喧闹与宁静的交替。恍如隔世的我,静静地听着今时人的话语;又像是时空与时空之间的摩擦,然后我便能看见那缝隙中迸射出的一道光芒,在灰暗色调中的一抹亮丽的洁白。然后我依旧前行,没有思想,或者思想早已飘远,身体慢慢变得有点不像是自己的,就像是背了一个人一样,有点负累,有点沉重,仅靠一点意识维持着在前行,直到抵达归处。

看似两种极端,一个是被关注感,一个是不被关注感。然而细想一下才发现,其实都一样,而且这两种情况很容易转变。一个像只刚从草丛中探头的老鼠,畏首畏脚,迅速而胆怯的钻入墙洞;一个像是头跟错队伍的小羊,怯生生、无力地呼喊。无一不是内心深处掩藏的空洞和深深的自卑。暴露在阳光下的过街老鼠,只有带着惶恐不安,终于爬进自己的小洞才能感觉到一丝安全,放下维系持久的警惕;跟错队伍、误入他群的小羊,也只有带着担忧煎熬,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大部队,才能平息纷乱的内心,绽放应有的光彩。

不知从哪天开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出门前除了洗漱外,都要洗下头。提这件小事,是因为我好像从中窥探到了一些东西。我认为这个习惯的原因,除了爱干净之外,或许还有其他。有时,前一天晚上洗了澡,第二天早上同样会洗头,仅仅是因为头发睡得有点像超级赛亚人。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作了深刻地反省和严峻地分析,于是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其时正值初二,由于皮肤干燥或者其他原因,很容易有头皮屑。有一天在教室,一位名为佳的女同学,突然指着我的头顶,我有点茫然,问她怎么了,只见她仍旧指着我头顶,然后用那种带着咦的眼神对着我说:海洛因。说实话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海洛因是什么东西,末了回家我才明白她是说我头上有头皮屑,为此我还特地翻字典查证了一下海洛因和头皮屑这两东西。后来,我用过一段时间药用去屑洗发水,加上经常洗头,这个毛病似乎没再出现,这件事情,对我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当我用心回忆,却发现初中的事情忘了很多,有些却一直记得,包括这件。也许我不得不承认,当时这位女同学一句很随意的话,误伤了我幼小的心灵。

对自身形象的重视,某种程度上来说,源于对他人于自己看法的在乎。所以我很佩服那些不修边幅之人的勇气,不过也许这种勇气说得有些盲目,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做如此的事,需要勇气,而很多其他的人,却会觉得每天早上都洗头多么有耐心、有毅力。于是乎,猛然发觉,乐嘉先生弄个光头,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是的,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行为准则,你要做的是你自己,不懈进取的自己。将你的内心,化作力量的源泉,把自尊的容器填满、把自卑的泥淖风干。用最好的方式,接纳最美的自己!

尾声等待一个英雄的到来,或看着这个英雄拯救世界、或加入到英雄的队伍当中!

上诉两个分节,是在看完本书的一半内容后写就的,本拟看完全书,再如法炮制,借乐嘉先生之刀,行自身之事。然而当我真正看完之后,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部分,只记录一下我在读完书中后半一些章节时候的真实感受,《崇拜》《人性》两章,具象来说,讲偶像、粉丝以及微博中的嬉笑怒骂、众生百态,我觉得先生还是碍于一些话不好说,有些话又说得太多。

于我看来,所有所谓粉丝对偶像无非就是盲从,当然,这要看你怎么定义这两个词。人世间最美好的家庭、婚姻,莫过于父母是你的榜样、伴侣是你的知音。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种想法太过理想和天真,事实上,任何你觉得的理想和天真,都是你希望获得或者已经失去但却难能可贵的东西。其实我是一个现实的人,永远无法在虚幻中意淫。假如我是一名士兵,要我去崇拜素未谋面的老总,我更愿意崇拜带领我冲锋陷阵、铁血豪情的班长。每当我开始欣赏一个人、尊敬一个人、爱一个人,其必要不充分条件是必须和我有过真实的交流。也许这是一种看重自我的表现,但我理解为这是不盲从。

在这么一个纷纷扰扰的年代,在大众刚刚获得开口却还不会合理、健康地使用这个权力的时候,还是保持缄默为好。作为渺小草民,公众人物所能给我们看到的一面极其有限,可能他很好却被误会、可能他很锉却被包装。保持距离,感谢你看到的好,同情你看到的不好。有幸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他的签名、一起合了个影,作为一份珍贵的回忆珍藏、或作为一份可以镌刻历史、融入成长的礼物来增进你和家人彼此的感情、朋友彼此的友谊,远比拿出来炫耀来的有意义。

历史长河无止,生命之水有终。很多人拒绝谈命运或者大谈命运,我以为都不应该。命运这东西,真实存在。上天所能赐予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际遇机会等等,这些都无法否认。人力能做的,实际上是选择。选择你从事的行业、选择你交友的对象、选择你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与否。待明白这些,才会明白尽人事、听天命,才会活出潇洒、活出豁达!

谢谢《本色》的最后一句话:祝你活出本色!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杨绛先生《走在人生边上_自问自答》读后感


杨绛先生《走在人生边上_自问自答》读后感

1、神与鬼的问题

在世界主宰的问题上,杨绛先生是这样说的:“大自然想必有神明的主宰,物质按他的规定运动。所以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是由积累的知识,进而成为信念,而这个信念,又经过合理的反证,好像不能推翻,只能肯定。”

关于神与鬼的问题,杨绛先生举了一些她生活中遇到的听闻,得出结论:“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是否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这句话不属于迷信吧?”

的确,完全没毛病。用理性推不翻的感性东西,还真不能轻率地以迷信待之。神鬼如此,神明的主宰亦是如此,俗语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所以最后问题还是归结在信念上,然而信念是由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但是,个人觉得吧,知识的积累无止境,信念不能推翻,但未必就能肯定。但必须承认,有信念比没有使人更感到幸福与宁静,那是一种美的感受。

2、有关人的问题

对于人的问题,杨绛先生说的很好:“首先,人有灵魂,此处的灵魂应该指的活人的生命,死尸只有肉体,就没有生命。其次,人都有个性,个性是天生的,到老不变,人的体质不同,性情迥异。除去个性,人都有本性,即人性,全人类共有的本性。”仔细解剖一下自己,这种提取法完全没有毛病。

那么,什么是人的本性呢?

杨绛先生这样解释:“首先是‘食色性也’,食与色,人之大欲。其次是灵性良心,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食与色是就肉体层面来讲的,但是除了基本的生存和繁衍,人还追求美味和情趣。这也正如杨先生说的:“人之大欲,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和后代的生存,还都图享受呢。”但个人觉得,在追求的过程中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了,也就是灵魂层面了。至于杨先生说的灵性良心的本性,这就应该完全是灵魂层面的吧。也许就是我追求人性之澄澈的一面吧!尽管一直在追求着,不过我想不明白,这人之本性“食与色”、“灵性良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当然,人既然有肉体和灵魂两面,辩证地考虑,必定满足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相互联系的发展规律。这也正是杨先生所说:“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灵和肉是不和谐的。不和谐的双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斗争,斗争可以不断,但矛盾必求统一。”

3、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

既然有斗争,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斗争的呢?在灵与肉的斗争中,“我”站在那一边呢。

杨绛先生是这么说的:“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不依仗本性以外的任何支持。灵性良心不争不斗,只是屹立不动。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和肉体是一伙,自称‘我’。灵性良心是斗争的对方,是‘我’的敌对面。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显然是在肉体的一面。这是肯定又肯定的。”

这里的“我”,杨先生说的是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形成的一条人命。个人理解,“我”应该就是灵和肉统一后,内在感觉到的,所谓的“意志”或“意识”_最终做决定的东西。

杨先生还说了:“肉体的欲望,和人性里的灵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个躯体之内,矛盾得不到解决,会导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统一。”

如果是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复考虑,仔细斟酌。如果只是欲念的克制,斗争可以反复,但往往是比较快速的。如果是一时一事,斗争的结果或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每个人一辈子的行为,并不是一贯的。旁人对他的认识,也总是不全面的。尽管看到了他的一生,个人所见也各不相同。

然而,“灵与肉的斗争,灵性良心完全占上风的不多。血肉之躯吞没灵性良心,倒也不少。而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协。我们往往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就是说,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极少数的。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以为已经克制了“小我”,超脱了私心,不必再为难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他们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看透自己。”

是的,不为难自己的妥协没有程度,心安即是标准。所谓的自欺欺人其实也无关痛痒,只是大多数都不知道着他们的不知道。不过个人觉得,能够自知有不自欺的淡定与宁静,然而不能看透自己的也有着另一种的激情与欢乐,只不过这种物质主义上的享受追求,不足以像信仰一样长久地支撑我们维持心安,也易让人患上精神分裂。

4、天地生人的目的

讨论了人的肉与灵后,不禁让人去思考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什么呢?且不论“天地”如何生人,在我看来,杨绛先生志在引导我们考虑如何看待人生这件玄乎的事,以及其意义又是什么。杨先生从几方面否定了人类文明是天地生人的目的,最后得出结论:“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虽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从长远来看,实在不好说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人的一生本来就毫无意义可言。人生的确没有意义,然而生活却有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于过着你认为有意义的生活。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人的可贵在人本身。是的,毫无疑问,如果修身的愉悦幸福感让某些人感到有意义,那么自我完善对这些人来说就是人生的目的。

5、受锻炼的是灵魂

既然人有肉和灵两面,而且自我完善是天地生人的目的。那么修身,修的是谁呢?

杨绛先生是这样说的:“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而且“肉体和灵魂是拧成一股的。一同作恶,也一同为善。一同受锻炼,一同不受锻炼。灵魂接受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

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但是又是谁让“我”坚持接受锻炼呢?也许就是意志吧,意志也许是联系肉体和精神的纽带,受锻炼也是意志的体现。

6、人生的价值

写此书时,杨绛先生正值“人生边上”,正如她所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洗尽铅华,最后还得归于人最根本的问题上: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想,为什么非要寻找人生的价值,也许是经过人生各种经历后,是灵魂在发问,求的是内心深处的安稳。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生的确是没有价值的。尽管我们上千年的儒学教我们士人的最高价值是明德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文化属性,的确形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及中华民族超常的凝聚力和韧性。但得承认这内化到个人,就是承认声名为人生最高的价值。但是“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杨先生看的很明白:“聪明的年轻朋友们,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气。那么,默默奉献的老实人,以及所有没有留下名气的人,活了一辈子,就是没有价值的了!有名的,只是绝少数;无名的倒是绝大多数呢。无怪活着的人一心要争求身后名了!”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400字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400字:

看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感悟深刻,启发很多,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原来它是一本来自芭学园内部的《教师手册》,书的内容既有对教育理念说明,也有对教育者的要求,还附录有芭学园的课程结构以及一日流程,书不是很厚,读完却令我回味良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芭学园的教师守则》,它对老师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要求。比如,守则中有一条说:不可以因一个活动而催促活动慢的孩子,而是要发现孩子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切实的帮助。回想自己平常带班,总是比较着急,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状况常常会禁不住急得质问他们:“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遍,你还是做不到呢?”孩子茫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试想,如果我能静下来不急于催促,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允许他们一时的遗忘或是突然出现的小错误,给他们多花几分钟去做准备,多一点耐心,自己多提醒一遍又有何不可?作者:吴珊玲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名取得很实在,如果一双鞋子不合你的脚,你会觉得舒服吗?当然不会,就如同教育,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如果你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就不会舒服。

通过阅读,对于爱孩子,我有了重新的定位,爱孩子不只等于喜欢孩子,以前觉得爱孩子就是喜欢孩子,其实这种喜欢是为自己服务的,也就是孩子成为自己享受的资源:觉得孩子可爱的时会喜欢他,感受到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也许会不喜欢他,这种其实是在享受孩子,所以这种爱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孩子,所以不是爱孩子,而是用孩子爱自己。读后感

·

真正地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和不可爱之分,如果你把帮助孩子当成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孩子时,你的眼睛就会无意识地被吸引,那么肯定你已经爱上孩子了,这才是真爱。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幼儿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作者:陈冬冬

《我是猫》读后感作文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早期的代表作。既可以说是抒情的写生文,也可以说是结构松散的小说。

本文的主人公是猫。是以猫的视角来看人类世界的。刚生出来的时候因为长得太丑,被人唾弃,捡得一命,后被被人称为“苦沙弥”的初级英文老师收养,自此开始了观察人类、品评人类的生活。直到某日因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猫》中的这只猫,虽然还没有名字,平时也没少受主人家女仆的气,却能够在人猫两个世界中来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帮朋友——梅亭、水岛寒月等的对话则尽收耳中。而其中,又属梅亭最能折腾人。苦沙弥老是被他折腾得够呛。例如他刚出场时,带着一副金边眼镜,认认真真地要苦沙弥画画——他自称是位美学家。苦沙弥对画画可是个外行,正要向梅亭讨教,梅亭便一本正经的说:“是啊,不可能一开始就画得好嘛……从前意大利画家安德里亚曾说过:‘余作画者,莫过于描绘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华;飞者为禽……’怎么样?假如你也想画出像样的画来,画点写生画如何?”

于是,苦沙弥作恍然大悟状,对安德里亚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事实上,安德里亚压根就没说出这话,是他的朋友瞎编的。

苦沙弥和他的朋友就这样,在小猫的眼中如此不堪,实在是可笑。相比于这只无名的小猫,它的主人真该感到汗颜。相比于许多人,这猫很富于哲理,善于词辩。对人类的弱点有精细的研究,就连抨击社会,也很有见地。它说:“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并由此最终得出了“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的结论。虽然有些滑稽,但却也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在《我是猫》中,苦沙弥和他的朋友应该属于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之列。正如本文译者所说,“他们面对新的思潮,既顺应,有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我是猫》中作者所描写的景象,应该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空虚的真实写照,这也无怪一只小猫会将人类世界看得不过而而了。

总而言之,这只无名小猫虽然神通广大,却又时而自作聪明,虽然看多了人类世界,却又因为一时好奇,最终还了性命。也许正是因为好奇,才使得它对人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也就有了这本《我是猫》。

《我是实验王》读后感作文


《我是实验王》读后感

·这个暑假看了不少书,其中的《我是实验王》这本书是我看的书中给我映像最深的。这本书我最喜欢了,它是一本关于科学知识实验的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而且蕴含深刻科学知识的科学实验。由此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很多科学知识。下面我就从中选一个实验给大家介绍下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煮熟了的鸡蛋。或许你可以打破所有的鸡蛋,知道找出水煮蛋为止。但是看完这本书后,就能学到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去区分:那就是利用物体的惯性。

· 现在我就和大家说说怎么能在长的一模一样的鸡蛋中分辨出水煮蛋和生鸡蛋。首先,用绳子将两颗鸡蛋绑紧,并吊挂在适当的地方。然后,双手紧紧握住鸡蛋,以相同次数扭转绳子后再将双手同时放开。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个鸡蛋会快速旋转很久,另一个则会晃动一下立刻停止。由此可知,旋转较久的就是水煮蛋,先停止旋转的则是生鸡蛋。

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水煮蛋的内部是固体,生鸡蛋的内部则为液体。两者在运动中产生的差异性便可以用惯性来区别。在上述实验中,煮熟了的鸡蛋的外壳和和内部皆为固体,就会以相同的运动状态旋转很久;但是生鸡蛋则不一样,外部旋转时内部由于是液体会保持静止,不可以同步运动,因此会以不稳定的方式旋转,并且没有多久就停止下来了。

· 这些都是我从《我是实验王》这本书中所学到的,可见这本书里是有很多科学知识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什么,让我明白了很多科学小窍门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本值得大家有空看看的书哦。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本色》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本色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