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百万富翁读后感800字作文 > 地图 > 百万富翁读后感800字作文

百万富翁读后感800字作文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书之《百万富翁快车道》读后感30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书之《百万富翁快车道》读后感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之《百万富翁快车道》读后感3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一、财富增长三条道路,分别是人行道、慢车道和快车道。

1、人行道,没有可助力的交通工具——龟速,没有能遮风挡雨的屏障——不抗造,风吹日晒雨淋,而且永远抵达不了财富之城。

它的终点是贫穷。

人行道财富公式=工作收入+消费债务

依赖工资生存,通过借债过上自己负担不起的生活方式,为了还债,不得不工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既没有存款,也没有自由,更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他们的人生脆弱不堪,只要遭遇失业、生病、事故中的任一种,生活随时可能崩盘。

为什么很多刚毕业的人都会走上人行道?因为他们认为赚钱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公司应聘一份工作,而且在还没有赚钱的能力时,就先学会借债(刷信用卡)去购买自己负担不起的物品。他们的追求是“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啦”,他们的名言是“钱是赚出来,而不是省出来的”,他们的错觉是“终有一天,我一定能赚大钱”。

殊不知,走在人行道上就好比用一个破了洞的钱包装钱,就算是“大钱”,也留不住。

要远离人行道,首先得改变对金钱的态度,不论是何种收入水平,都量入而出。金钱不仅仅能用来消费,它也可以用来生产,钱生钱是最伟大的创富。其次,消除消费性债务,奢侈品包包、鞋履、豪车,整容,如果现金支付不了,那就是负担不起。最后,改变依赖工资的单一收入模式,寻找除了工作之外的赚钱方法。

2、慢车道,有可助力的交通工具——慢速,有适当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依靠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辛苦工作、省吃俭用换来的,有躲避风雨的屏障,但因速度太慢,在有生之年不一定能到达财富之城。

它的终点是平庸。

慢车道财富公式=工作收入+市场投资

我们所熟知的很多理财观念都是在鼓吹慢车道,去找一份稳定、福利好的工作,不要随便辞职,拿出工资收入的30%作为固定储蓄,去进行稳健的市场投资,那么30年后退休了,六七十岁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慢车道比人行道更好,不仅没有了“消费性债务”,而且新增了收入方式“市场投资”,放眼望去,我们周围很多“过得还可以”的人都是走在慢车道上的。他们依然是靠出卖单位时间来赚取收入,拼命加班争取加薪,严格控制财务支出,牺牲当下换取未来财富自由的可能。至于这种“可能”实现的时间,犹未可知。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走“慢车道”呢?如果说走“人行道”是因为年轻无畏,那“慢车道”其实是有意识的个人选择,他们的追求是“这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顺遂”,所以选择大多数人走的路,不会多辛苦,不会多危险,当然也不会多富有。

3、快车道,是一种赚钱的能力,需要与之匹配的是优秀的交通工具,限速高,加速快,安全稳定,它们将会去往的地方是财富之城。

它的终点是财务自由。

快车道财富公式=净利润+资产价值

快车道优于慢车道的地方在于它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创造财富。它赖以赚钱的不再是单位时间价值,而是一个能源源不断创造净利润,且拥有资产增值能力的系统。快车道是一条风险偏好较高的路,在真正走上快车道之前,需要付出的心力、机会成本、失败的后果都远远大于慢车道,参考“创业”。

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抓住手中已拥有的(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他们惧怕风险(失败时一无所有),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创富的能力(别人都一样),所以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而走上快车道的人,再也不用通过出卖单位时间来换取劳动收入了,或者说他们的单位时间再也无法用确切的金钱计算。他们有能力按自己的意愿过生活。

二、快车道之旅:改变受害者思维,先承责,再问责

生活中遇到很多人,选择一份工作时,不主动去搜集、咨询更多信息,只是根据HR的片面之词和自己的主观理解做决定,上班后才发现实际与设想差距太大,读书笔记他们只会大呼上当受骗;选择一段婚姻时,不遵循自己内心标准,不全面了解对方,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责怪父母逼婚,对方骗婚;选择一支股票时,自己不做功课,而是去相信那些所谓的内部消息,被套牢时,就开始咒骂那个推荐人……

怎么,做决定时,是有人拿着刀架在你脖子上吗?

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都是别人的错,我才是受害者,我没错,大家都应该来同情我!他们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抱着这样的思维模式,自我是得到了安慰,但踩进同一个坑的几率非常大。一个人的选择模式是受思维模式指导的,不去深究自己做错选择的根本原因,下一个坑就在转角等着。

只有转换思维模式,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要告诫自己,自己选择自己承担,不管是事实上还是心理上,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不会轻易地“信任他人”,不会把主动权交到别人手中,任人宰割。

选择走快车道的人,就要彻底改变“受害者思维”,被骗是自己的错,失败是自己的错,先避免再次犯错,然后再去追究他人责任。不做搭便车的人,不论何时,都把“控制权”抓在自己的手中,为自己负责。

三、快车道之旅:转变“消费者思维”,建构“生产者思维”

人从一出生,就自动成为一名消费者,吃穿住行用,都需要买买买来达成。所以,大部分人的主动思维模式都是“消费者思维”——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好看的衣服,我要花钱去吃,去玩,去买。而“生产者思维”恰恰相反——去做好吃的东西,去创建好玩的地方,去做好看的衣服,提供给消费者去吃,去玩,去买,从而赚取财富。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通过网络买买买,有人通过网络卖卖卖;有人刷抖音哈哈哈,有人当网红发发发……这就是“消费者思维”和“生产者思维”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它们的本质在于一个“花钱”,一个“赚钱”。

走快车道的人,已经建构了“生产者模式”,能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挖掘更多商机,创造更多赚钱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富有的人,越能赚到更多的钱。

四、快车道之旅:5种摇钱树的种子

1、租赁系统(被动等级:A):比如购买一栋房子出租给别人,或者获得一项专利租给公司使用从而获得收入的方式,这个系统一旦建立,就是“睡后收入”,躺着也能够赚钱。

2、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程序(被动等级:A-):比如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等等就属于这个系统,赚钱效应已经有目共睹了。

3、内容系统(被动等级:B+):随着社交网络的发达,人人都是自媒体,都能产生内容创作收入,时尚博主、网络红人、作家都是属于这个系统。

4、分销系统(被动等级:C):创造一个品牌,并且建立一个经销加盟系统,净利润来源于品牌自营+加盟收入,同时提升了品牌的内在价值,很多国际品牌比如kfc也都开启这种模式。

5、人力资源系统(被动评级:C):创建一家公司,雇佣员工创造财富,就属于这个模式。

以上分享的读书笔记,是我感触比较深的部分。文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为了个人升值,要不要去读个研究生”、“做喜欢的事到底能不能赚到钱”等等。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或真的原意选择快车道。对我而言,比较遗憾的是,20来岁时的我并不真的知道自己选的路是永远不可能走上“创富”之旅的。选不选是一回事,但无知更可怕的,当机会来临时,都不懂得伸手去勾住它。

如果还没有看过此书,确实值得一读。作者:Ariel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书之《创京东》读后感赏析3000字


读书之《创京东》读后感赏析3000字:

原文:身在历史潮流中,不允许犹豫,快速决策比决策正确与否更重要。

笔记:领导说,那怎么能行呢,重要的是标点符号不能搞错,这才能体现机关最基本的素养。

解读:可惜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来检验和纠错,恰恰幸运的是我们确实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否则那背后很可能是一条条鲜活而无辜的生命。

原文:京东早会有事说事,抓取公司运营、管理细节,短则5分钟、10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

笔记:这能行吗?不应该是少则一小时,多则大半天吗?要不怎么能起到会议的作用?

解读:那句话我不想引用,否则就痕迹就太明显了(请原谅我原笔记里有那句话)。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说一句:不管什么时候,其实我都有事儿。

原文:一次,他要求200%的增速,该业务的负责人说有难度,开始陈述理由,刘强东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说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怎么不能增长。后来,徐新在管理层例会上再也没有见到此人的身影。

笔记:传说中的霸道总裁?

解读:请原谅我当时思路跑偏了。这里面有两个方面问题,第一管理者能不能问出像刘总一样有见地的问题,能不能像刘总一样有能力;第二到底有没有合适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不是像报告中说得能者上,弱者下?

原文:很多优秀公司的创始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往往颇具个性,棱角分明,对下属要求苛刻,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时,会用尖锐的话语刺痛你,用粗暴的态度伤害你,与他打交道未必觉得舒服,不像很多职业经理人,被一套职场规范培训得温和、有风度,与他相处如沐春风。矛盾的是,这些或多或少身上有着独裁者特性的创始人,又是富有领导魅力的人,很多人心甘情愿地跟随他,被他的光芒吸引。为什么?

他有远见,能够洞察商业趋势,能够快速反应做出一个接一个的正确决策,带着团队打胜仗,凝聚力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里强化的。如果不能打胜仗,他对员工再好也没用,员工跟着他干,没劲,没有成就感。他能够给员工越来越大的舞台,能够让员工自我价值得到满足。

笔记:可能不止创始人需要这种优秀气质吧。

解读:平时要求他温顺地像个绵羊,难道需要他成为狼的时候真得立马能成为狼?

白岩松讲,现在中国人没有血性,没有敢跟领导拍桌子的。连跟领导都不敢拍桌子,真得敢跟敌人叫板?

再讲领导魅力的问题,别说魅力了,如果一旦听说谁有问题,不落井下石算是善良的了吧。如果没有党国赋予的权力,除了会对年龄有一点点客气之外,真得有任何佩服和魅力的吸引在里面吗?

原文:秦朔写《大变局》,提出一连串问题:中国有多少企业真正建立并实践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多少企业的员工具有持续奋斗的激情?为什么激情消失得那么快,敬业精神培育得那么难?为什么无力感、牢骚抱怨就像感冒一样容易传染?为什么大企业有官僚病,小企业也有小富即安、习惯经验思维的小企业病?为什么企业内部、总部和地方总是充满政治和人事斗争,导致企业内部沟通成本比外部更高?

笔记:秦朔胆子真大啊,像极了那个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儿。

解读:先回答秦朔的问题:因为那是中国的企业,是中国人在企业里。再顺着秦朔提的问题,不可谓不深刻,不可谓不透彻,然后呢?某领导节后第一天上班就组织关于某弊病的调研,七个为什么振聋发聩,可最终事实证明自己就是那个最大的不忠诚。

原文:企业文化可以升级、可以拓展,但它从来不会脱离原点。

笔记:多么痛的领悟,多么宝贵的经验之谈。领导说,吃别人的亏成长是幸福的,可是……然后……

解读:这也是一个新单位自组建之初就要建立良好氛围和文化的根本之原因所在,否则以后再想改变堪比李白之行路难。在这点上其实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可能走过很多单位很多地方,一个单位的整个风气跟最初组建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尽管很多单位组建时到底什么模样我们甚至已经无据可查。但我们可以感受,这个单位好像很正规?那个单位过得很舒服?这个单位人际关系比较和谐?那个单位等级观念比较明显?而这可能不会因某个人甚至某部分人的去留或者改变而改变,不管你是不是主官。所以这更突显了草创初期的重要性、艰难和可贵。

原文:价值观是生长出来的,不是规定出来的。很多公司的价值观只落实在纸面、贴在墙上的原因,因为老板说一套、做一套,高管看着老板如何做,中层看着高管如何做,基层员工看着中层如何做,上行下效。

笔记:如果每一句我都写一段想法的话,那我还看啥,干脆也出本书好了。作者你有完没完了。

解读:有两句古语放在这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梁不正下梁歪。

原文:对于公司来说,给员工洗脑,洗出新的一套价值观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表面的,嘴巴上认可的,没法触及内心深处。一个价值观能够保持一致的公司,是因为加入进来的员工本身就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公司需要做的是创造出一个环境,一个让员工与公司价值观互相有共鸣的环境,一个让员工能将价值观坚持下去的环境。

价值观是建立团队的基础,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使整个团队在讨论很多事情的时候变得简单,以价值观为判断的准绳,能够清晰战略方向,也让大家知道力量往哪儿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主要力量往哪儿投,哪些环节必须加速,哪些环节可以慢下来。

企业的价值观发生变形、扭曲、断层的话,团队扩张就会失控。

笔记:这一段一段的文字描述随便一句都能成为教育的范本,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得而知了。

解读:扪心自问,最需要价值观,也是强调价值观最多的大集团,到底我们的价值观建立的怎么样,传承的怎么样,保持的怎么样,发扬的怎么样,跟你我都脱不开干系。

原文:2009年以前,京东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看业绩,刘强东意识到这种考核是片面的,需要引入价值观考核,他自己借鉴了通用电气的人才评价模型,搭建了框架:纵轴是业绩能力,横轴是价值观。

笔记:我就想知道怎么考。

解读:如果我说有个集团连绩效考核主要看业绩这事儿还整不明白,那我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

原文:公司到底好不好,不是看外面的宣传,而是从这些直接跟基层打交道的经理、主管们身上体会到的。

笔记:一个单位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惜领导是看不见呢,还是装聋作哑?

解读:不知细心的看官有没有发现,其实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我已经不自主的抛开自己的责任,而总是怨天怨地怪领导。当然此处的领导是个宽泛的词汇,不是我个人的领导,而是很多领导。扪心自问,我们在牢骚、埋怨的时候,确保我们自己不会活成自己嫌弃的样子(关于这个话题我还会单独撰文),或者成为嫌弃的帮凶?

原文:庄菁菁的故事说明,通过主动服务,是可以给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

笔记:“主动”这两个字我不是很喜欢。

解读:不知是职业习惯,还是惯性使然,在工作的周遭环境已难见到“主动”的身影了,包括我自己在内。说实话,个人意见并不是特别需要主动,真得,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分内的事儿干好就够了,不需要别人主动。即使想主动也是想创造性的完成工作,是属于自己的行为和成绩。问题就在这里了,很多人连分内事儿都干不好,甚至不干。似乎问题又回到之前了,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何在?一直强调“主人翁”意识,用我以前某个领导的辩证思维看待这个问题,之所谓一直强调这个问题,核心原因是否是因为所强调的内容已经成为弱项甚至荡然无存了?

读书之《一个人的西部》读后感3000字


读书之《一个人的西部》读后感3000字:

答应过朋友要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于是,此为开篇。没有明白的时候,总是觉得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凡事总有掣肘。每一次突破都是最内心的一种清理。每一个阻拦我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影子。最后拦住我成为自己的,其实还是自己。当体会到每一个我爱我恨的人都如同自己的影子一样、都如同自己的镜子一样时,就离心如明镜,更进一步。

不要否定别人。发现别人的好,说出来。也请避免提太多的建议。人都很聪明,不需要我的建议来彰显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继续鼓励别人去发现更好的可能。

成就我的,不是别人的祈愿,而是自己的行为。曾经看似迷乱嗔痴的过往,可能是走向得证之道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不必按照别人的教导活成别人的样子。这就是常说的,用智商高来度人,其实就是一种智慧上的强盗。

往事不可变,来日犹可追。记忆是不牢靠的。但吸取其中的营养,不压迫别人。有时候我的活,是一种别人记忆里的活。所以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活成别人记忆里的风景。或许可以留传后世。

高中时,许多如我的人。也在做同样的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天资或者蒙昧也没达到很高的高度。其实现在想来,再后来的生命里,坚持下来,是有改变人生的机会的。只是后来被太多诱惑改变了,随波逐流,追逐生活里太多的新奇事物,最后也迷失了。

自己并没有找到被世界迎合的理由。主要是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理由吧。更多的是俯首在世界面前和独立在世界外为其服务。因此对于被世界迎合的这种感受,并不很明白。

作家能代入许多人物,品味每种人生。也许拙劣的作家是粗暴的把每个人大致分开。高明的作家能给每个人赋予灵魂。但这并不代表作家个人的境界。这艺术化的过程里,不可避免的注入了作者本人的习气。以至于每读完一个人的书。都会感觉在他的习气里洗了个澡。也许是很独特的味道,却始终不够尽兴,于是还想读些别人的,更多人的。来沾染更多人的精神,最终吸纳成独有的自己。

多几种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人会变得更成熟,的确如此,佛是种眼光,道是种眼光、儒、法、科学、信之信、不信之信也是种眼光。

有时候行为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一种态度。的确如此,比如追一个姑娘,买了礼物,鲜花,钻戒。嫁不嫁你是一回事,买不买又是另一回事。行为是自己的,结果是姻缘铸就。随他。挺好。

有时候会听说一些神奇的事情。似乎并不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也许真的有吧?看到那神奇东西的人,对信仰的印证又加强了。不信的,写下来,满书都是疑问。字外,多是自己又踩实的信念。

能平等看待其他教派,不抬高和贬低任何一方,是很宝贵的品质。认定有一种至高存在是很糟糕的。境界,是没有终点的。只是在一个个体有限的存在时间里能达到的高度有限。未来人会站在今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因此个体努力达到更高,对整体是有意义的。读书笔记每个人都是过客,拘泥于一些形象是很浪费生命的。当然,为了节约生命,让自己好看还是好的。说的形象也不是妆容,服饰。而是说人前的伪装或者人设。不需要人设,做自己,然后做更好的自己。

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忠君爱国,大的意义小的意义都是意义,不同层次的意义破灭,都可能导致轻生。轻生多是活着没意思了。每个个体认知有限,活头也不同。

很多艺术家有超人的才华。这种才华,有太多是荆棘鸟之歌。从这种痛苦里得到解脱,是活者的遗憾,死者的幸运。作者宣扬的是死者的幸运,能够福泽更多人。就像庸人反衬了才子,众生度化了佛。总有一些反面让人懂得正面的可贵。当然更多的是不上不下。大凡到了极致,总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嘅其叹矣。

身体是本钱,智慧在生者时的保养,是需要肉体支撑的。

辛苦健康,幸福病患,也许应该研究一些希腊。那时的人是智慧与健康并存的。

能否让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大心。正在犹豫,自以为的好,是否是他人需要的好。

小盼头是活着的劲儿,没有了盼头和想法,活着就颓了。艺术家那些凑合的活法,不明白。不知道那种生活里的盼头是什么?为什么能那么随意的用时间。我懂得,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很多人的浪费时间,并不是无常影响。而是自己懒,活的随意。即使告诉一个女人不用化妆,对方也多半不会听的。对一个男人,不要玩游戏和戒烟也一样。除非他们真的明白。

在修行路上不断尝试,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现在以为,在未来看来才知道好与不好,但眼下必然是做的不够好的。

这个世上神奇的确存在。这种神秘和神奇,不能求证。除非归因于偶然,或者相信有“超能力”,或者“神异”。

生命每延长一天,都是一种赐予。或者说梦中能醒来就是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昨日姻缘如前世因果,今日的事又是新生。用这种思考方式生活,看事物,做事,眼光会有不同。

距离上的远,对于证得的人是一种在一起。因为本来就在同一种意识形态中,类似于“同志”。对于未有共同信仰和境界不同者,距离代表了六识不畅,有隔膜,也就远了。其实都对,在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那些形体上的美,自然是好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是代表美的一种,只是这美与浪漫无关了。对浪漫的理解与需求不同。造成了满足方式不同。

追求变成固执和执着,求而不得陷入囚笼和失落。梦想由可实现变成可能性,看不到希望。在困境里需要一种支撑--灵魂的支撑。常见一种看法:“你不懂”。似乎读了点书,就比别人知道更多,更高级。这种高级的感觉,诞生不了自信。反而是认清了自己的弱点,会很自信。但是还不够,也许应该也认清自己的优点。对于钱壮怂人胆是真是假就不确定了。

许多生命里的坎坷与折磨。在另一种眼光看来,真的会不一样。这也很神奇。大约是不断

每个人都会长大,会老,会死。过程里会产生每个年龄的人会有的感觉。这种变化会影响一些行为,但可以选择不影响心理,或者准确的说,不对心灵产生坏的影响,而是一直滋养她。

跳出不适合自己的局限,去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始终奔向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向更高的智慧靠近。剖析洗净和提升自己。

隐瞒和欺骗自己是得不到正果的。即使想对每一个人都是真心,还是应该破除对可能性的执着,专一做自己的爱或者秀什么。

妻子儿女也是人生旅行的一个伴侣。每个人都在各行各路。为自己和别人留一个好,胜过留一个坏。做自己,并且越来越作好就可以。

如果权力,金钱,可以用到死亡,那么与心灵的信仰一样,不是幻觉呀。假如没有来生,没有死后,每个人都至死万事休,生前个人的心灵,意志,权利,金钱。都能有一些遗事的影响啊。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万物到了极致,都能遗世百年。恶也好善也好,金钱,名利,也都如此。千百年前的圣人、恶人、巨贪、一些发明者、诗词作者、传说人物都遗留至今,并将继续遗留下去。在我看来,令今古震荡,撼动未来的人,都遗存了啊

很感恩生命里没有这样的人:会在别人努力的时候嘲笑。这就是北京这座城市,或者说所有大城市的魅力,没有人会嘲笑你的努力。那些活得更悠闲却能过的很好的人,才是不能理解和感到压力的缘由。应当见一些这样的人,去明白他们的生活和经历。

男女之间,做守护者或者探索者都因人而异,修行的任何状态下都可以。

做一个珍惜时间,独立的人。

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顺从期间和其后的结果。不去控制他人,还是把控制理解为影响?嗯,该影响。有时为了做事需要强制那又该如何。是否该强制?暂时以为该

写公众号也是这样,想用的经历来证明一条路,走通了,就有更多的人可以一样走。

也许时代变化了还会再变回去。古人的农耕城读,国盛国灭,也有治乱之间的祥和。归结起来,民心思定,环境有支持,那种和谐安宁,还会回来的。活成一个古人并不好到哪里,当然也坏不到哪里。只是这种延长的意义在哪里呢?最终落点求一个安宁而已。

有的人的智慧能直指人心,难以想象他们经历了何等经历才有那种能力。那些神奇,很向往。

有罪大恶极,也有光耀千古,的确都能千古留名。但终归是要选择一个做。本能的善?本能的恶?

读到这里,作者从西部的沙漠里,走到了我的眼前,走到了现实世界里。这给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这种从书里走过来的经验,从书的第一页走到书尾。从作者的从前,只是那么一步就跨到了伸手可及的时下。这种冲击感,新鲜又活泼,很好!

以上为读书时的全部读书笔记。

感谢所有在这数月中出现的人.感谢所有的经历.感谢那些被用过的金钱和物质.感谢载我浮沉的情绪和情感.惟愿能不负诸人诸事诸物,终得解脱.

以上。作者:燚酒剑

读书《极简生活》读后感3000字


读书《极简生活》读后感3000字:

我们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白天在职场上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并需要不断地去面对解决;下班后要去参加大舅家儿子婚宴;9、10点钟回到家,打开灯,一堆杂物堆在门口,到处是孩子的玩具和散落的书本;明天还有一篇课件还未完成,晚上要赶着写出来。可能每个人遇到的情形不一样,但是有家庭孩子后,我们需要兼顾工作和生活,时间会越来越忙碌。日复一日,忙碌的生活,使我们的耐性开始慢慢磨掉,有时候会变得开始焦虑,压力日积月累,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大部分人都想要有一个舒适、干净、安全的犹如棉布般惬意的环境,而人吃的是五谷杂粮,俗世凡尘不可避免,我们总会被各种错综复杂的事情所围绕,若放任不管,难免会和真正重要的事情失之交臂。如何能够使我们轻装上阵,而又能合理地安排好我们的生活,在《极简生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大部分人都极其羡慕和向往的,因为很难,所以向往。我们能做到的是做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能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极简生活--将生活过得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对行为改变、人际交往、财务计划、生活态度等的改善,使我们变得更加地有掌控感。当我们对生活有掌控感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环境等会产生安全感,状态会更加沉稳。

行为改变:

内在改变需要长期的过程,而通过行为、环境等的改变,形成习惯。当习惯成自然,再逐渐地来影响我们的内在。

有人说:女人的衣柜永远缺件衣服。我们不断地买买买,开心买,不开心也买,直到衣柜塞不进去,每天早上起床纠结今天穿什么。接下来,试着开始“极简”的购买习惯。我们试着不添置、大胆扔、巧收纳。

不添置:不再胡乱地看见便宜的衣服就买,一件便宜,如果十件,二十件,这也是不少的钱。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件衣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试着坚持1个月、2个月、3个月,不买新衣服。不添置时,我们就需要启动我们的搭配技巧,去翻翻时装杂志,看看色彩搭配,然后去归纳总结,百搭的黑白灰色系衣服,简单大方的ONEpIECE连衣裙,颜色鲜艳适合轻松场合穿的上衣等。在周末,可以把衣服进行分类,试穿搭配,为避免忘记可以拍下搭配后的照片,从周一到周五的着装,周末的着装都有了。画个淡妆,穿着合体的衣服出门,对女性来说,带来了一天美好的心情。

大胆扔:还是拿服装来举例。我们整理衣柜,发现角落里的10年前的钉珠上衣,豹纹裤子,或是已经小了2个size的衣服,虽然这些衣服可能是有你某个很珍贵的回忆,或是你真的很喜欢这件衣服,但是通常来说,你2年都没有穿过的衣服,在未来你也不会再去穿了,接下来,请做一个有勇气的动作:扔!

扔掉已经不适合的衣服,不会再用的家具,小孩的玩具,让你家里的空间被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衣柜空间,使你寻找衣服变得更加快捷。解放出来的客厅角落,你可以放个舒适的垫子,孩子就能坐在地上阅读或玩耍。

人的负面情绪也是一样,一段时间后,需要观察我们的内在并清理,心灵才能才有空间注入新的能量来好好对待我们的生活。

巧收纳:经常整理我们的物品,现在很多工业设计的产品都能够实现人们的收纳需求。大部分人装修时,小户型的关注点更多地是在收纳柜的设计。将家中不常用的物品或扔,或放置在某一固定地点,购买几个不同类型的收纳箱,将物品归类,通常能节约不少的空间。

不随意添置、舍弃不再需要的、巧妙地收纳,已经初步让我们变得开始轻松,后面就是固定时期的整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让我们的生活理念变得更加高级。

人际交往:

大家都知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所以我们要关注对我们重要的人,在乎的人。把我们有限的精力放在去维持我们所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经营”这个词,通常会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人会忽略掉一个情况,其实家人、夫妻、朋友等的关系也都是需要经营的。关系,是各种个体间相互联系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需要互动,经营。只有你用心去经营的关系,才会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我们需要花时间在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认真地对待你的学生、学生家长、你的同事。去花时间挖掘上课的技巧,如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我们的表达;观察学生的行为,与家长碰面时,将学生情况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家长形成良好地互动,让家长更加能够理解教师的工作。校家合作,让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提升。

大部分时间我们会觉得很忙,朋友都各忙东西,去维系朋友关系也来的比较奢侈。前段时间有个文章,做了个小测试,让测试者看下微信朋友圈中有多少是可以删除的联系人。大部分人的朋友圈有几百人,多的几千人,他们被加进了各种群,有些都是僵尸群。测试者开始一个个去翻看时发现自己有好多人都不认识,于是对于不认识,或者今后不再联系的人都删除。有好多测试者从几百个的联系人,最后删除到最后就剩下二十多个。原来,我们真的有很多人不用联系或是不再联系,生活圈看起来很大,其实很小。

空闲少看点手机,花时间去陪伴家人,或和亲朋好友来一次旅行,增加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

不花多余的精力去迎合无谓的人,关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

财务计划:

财富收入按照每个人能力不同,会有差异,不管是富人也好,普通人也好,我们的收支都需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年轻的时候可以刷爆信用卡,支付宝每月“巨额”还贷,但是我们的消费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还是要有计划的支出,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上面提到的“不添置”也是一个节约的途径,不购买不必要的物品,节约金钱。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在意外到来时,能够有一道屏障。

有规划地安排我们的金钱,花在合理的地方,不为钱多而虚妄,不为钱少而焦虑,心所安,人自在。

生活态度:

时间,很少人会觉得够用。儿童期,觉得都来不及玩,舍不得睡。少年期,春眠不觉晓。青年期,一堆的证书文凭来不及考,只争朝夕。中年期,恨不得自己有分身,能处理好各种事情。时间都去哪了,鬓角斑白,转眼已至暮年。

极简,从日常饮食开始。古人崇尚食啖,越来越多的人也推崇古人的简单生活,现在很多人开始辟谷,经过几天的断食,让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得到新生。清淡的饮食,加上运动,让很多人越来越健康。前几天有个新闻报道了香港老牌美女周慧敏活动现场,她50+岁仍然保持少女的体态和容貌,让吃瓜群众叹为观止,岁月未曾在她身上出现过。大家纷纷探讨为什么她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网友们经过整理答案出来了,她们注重饮食,经常喝广东靓汤,运动保养。我们普通人的条件不允许像女神那样的不食人间烟火,但我们可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周末煲个靓汤,做个喜欢的点心,隔三差五在咕咚上打个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有时候也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

极简,也是一种空杯心态。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能认为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足够让我们胜任工作,有很多人会不再想要学习,不想再接受新的观点和方法。但是在漫长的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作为教师,始终肩负着育人的使命,我们要更多地本着空杯的心态,不断吸纳优秀的知识和方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俗世繁杂,我们本着“极简”的心态,将关注点放在重要的事件上,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让时间、空间、金钱更加的富余,才能让我的心变得更加的富余。

愿千帆过尽,归来仍少年。作者:杨芙蓉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碎碎念:最近看的书都很少写读后感了!有两个原因:1.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省略了。2.是觉得看一遍知道大概内容就好不必写了。现在回头想想这两个原因都是借口啊!借口啊!为什么呢?

你看吧:1.感觉时间不够,也没多看多少书啊!2.不必写读后感,那为什么要读呢?总要有所收获的吧!

所以针对这两个情况需要改进:1.只读自己想读的书,觉得有必要的书,有必要的书就有必要写读后感。2.读后感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一个记录。

2018年阅读第16本《文心》。

这本书是很多写作大咖必推的一本书,因此它也很早躺在了我的必读书单里,但因为要读的书太多,加上中间还有插队的,所以排到现在才“翻了她的牌子”。

这是于1934年第一次出版的关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本书,到现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依然是每一位写作爱好者的“座上嘉宾”。这莫非就是大家所说的“经典”吧。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具有典范和指导意义。

整本书共三十二课,除了“词”“戏剧”这两课不大感兴趣外,其他每一课对我都有收获和“触发”。下面将从收获和“触发”两个方面记录我的想法。

一、收获

读完整本书,我收获了写作的基本知识:从一个字怎么用,一句话怎么描写,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修辞,到如何组织段落,文章。由小到大,由深入浅。

01、一个字怎么用?

在第二课“方块字”里面王先生说:“我国文字是方方的一个个的,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的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上就会发生错误的。”

当看到“语尾“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语单词的词缀,的确跟咱们的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学习英语的一个硬伤,在词性上经常出错,现在想来汉语的词性我也没弄明白啊!真是惭愧!

02、一句话怎么描写?

在第十课“印象”乐华的父亲枚叔说:“从前我在学校里教课,一班学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他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他们的文字就比较可观了。”

“印象”这课直戳心窝啊!因为我就是那个接二连三用‘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的人啊!说到底问题的关键还是词汇量不够。

03、那么如何积累词汇量呢?

在第十七课“词汇与语感”里面振宇同学分享了他作文进步的原因:“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个人默想时,每遇一词,常联想到这词的相似或相近的词,使我在胸中做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窄?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

振宇同学的方法特别像是我画思维导图的联想开花,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发散。不同的是他放在胸中,而我们画在了本子上。

积累词汇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我最近上的一个写作课里面提到的方法——换词法就是使用近义词的一种方法。替换上不同的词去体会不同的意思和意味,从而积累词汇并把这些词打包成一个词汇库形成自己的词库。

现在看来写作课老师讲授的方法跟振宇同学的方法如出一辙。这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方法,值得实践与运用。

04、文章如何组织?

在第二十七课“文章的组织”中锦华做了详尽的演讲:“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的说法就很多,其中比较繁密的,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些组织法的由来当然也根据着说话和作文的经验;但是,如果认为一定的公式,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不是我们说话、作文,却是让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和作文了。所以我们尽可以不管这些组织法,单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应该怎样组织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讨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则;原则去世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

“根据平日的生活经验来讨究,那么,组织文章的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寻常。就同我今天到这里来演说一回一样,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做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锦华关于《文章的组织》的演讲特别好,内容朴实、真诚,即使搁在现在也绝对是打动人心的‘干货’。

二、“触发”

01、“触发”是第十三课枚叔写给乐华的信里面提及的:“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看到“触发”,让我想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认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在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这也是“触发”的一种。读到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就像现在看到《文心》这本书里“触发”这一篇,联想到之前读过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是“触发”。

“触发”就像春天里的野菜,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想挖,就能挖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日本作者写的,不知道他看过《文心》这本书没有?在“触发”这一个点上,他们是有共鸣的。“作文贵有新味”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新味吧!

02、第二个“触发”是读第十九课“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有感。

这一篇写的关于乐华停学去当工人的故事,从前面关于父亲两手空空从四川归来,就预示着乐华因家庭的变故而不得不转变了人生的角色,从初中学生到铁工厂学徒工。我的心情也随着乐华的这种转变酸楚了一番。

好在父亲的一句:“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让我回到了现实。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乐华的这些境遇,也是很多贫困家庭必经的一道坎吧!有一点区别的是在校时间因为国家的福利“九年义务教育”而延长到了高中。

乐华的同学和老师们为乐华开了一场特别的送别会,同学们的发言感动了乐华,也感动了我这个感性的读者,王先生说:“一个青年被境况所限制,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这不过与大多数人同其命运罢了,就全社会看来,并不是怎样重大的问题。重大的问题乃在大多数人的知识怎样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怎样改进。如果忘记了这些,逢到一个青年中途退学,他自己和旁人便看做天大的不幸事情:那只是中产阶级以上阶级自私心的表现,实在不足取!”

“退学不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就是这样,乐华带着父亲和老师同学们的寄语与希望,开始了在铁工厂当学徒的生涯。乐华到铁工厂的当晚,“在寄宿舍里就寝,嗅着母亲手洗的被褥上的阳光的甘味,想着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的分界线,他好久好久合不拢眼。”

03、写完这篇读后感,我记住了关于写作的点滴,但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几个初中生的故事却像看日历一样飞速的翻篇了。有趣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我们如今的社会很多现象有着很多相似,就像时尚是循环的一样,历史也会重演的,只是变成了螺旋状的循环罢了!作者:Jenny静

相信《读书之《百万富翁快车道》读后感3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百万富翁读后感800字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