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00字 > 地图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优秀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今天摘抄和理解关于书中爱之“爱的定义”的读书笔记。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爱是一种意愿。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与心灵成长——《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000字


与心灵成长——《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000字:

2012年对于我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好多大事件,但都与我无关。我的“世界”从在这一年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来的思维大厦轰然倒塌,不知是复活还是新生,从此开始建设我的新“世界”。

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幸运的是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道口前辈的指点,向我推荐了《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著)这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我忘了读这本书时当时的内心痛苦,回忆起来确实为一种幸福。此书关于人性的刻画让我至今难忘,也许,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人性的表象,每一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而我们自己就是创作自己的艺术工作者。

“这年头谁心理没点病啊,那都是白活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或多或少每一个人都有点心理问题。尴尬的是,我们的社会对心理问题的轻视,甚至是无视。人们往往关注的是结果,对一切现象的原因与本质并没有兴趣,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心理疾病。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字,有意义的事情永远难做”。

《The Road Less Traveled》全套分为四册,第一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即指出这样一个现实:人生苦难重重,问题与痛苦伴随我们成长,直至我们老去。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以至于人们不愿意正视,更不愿意接受,本能的保留着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天真状态,殊不知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困扰,同时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是人性的第一弱点——懒惰。懒于发现问题,懒于改正问题,逃避痛苦可能会带来两种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神经性官能症和人格失调(自行百度之)。唯一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两个务必”。

是什么让帮助我们战胜邪恶呢?首先是我们自己,自律是克服一切自身苦难的开始,是放弃与新生,是保持平衡的诀窍。其次是爱的力量,如果不清楚自我界限的人是不会真正爱人爱己的,相反,会以爱的名义去作恶。爱,同样不是感觉,那些陷入情网无法自拔的人们根本上模糊了感觉与实际,读书笔记忽视了爱人之间的界限,最可悲的是丧失了独立人格,事实上这不是爱。爱是对自己的保护,是对别人的欣赏。最后是信仰,这里的信仰简而言之就是三观,三观不正确要么多看书学习,要么多栽跟头,这个好办。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我们内心深处,一不留神就会输掉整个战斗!

第二册《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对谎言》用大量的实际病例展示了人类的通病:撒谎。正所谓“女人虚荣,男人虚伪”说的就是这回事吧,事实上无论是虚荣还是虚伪都是我们难以根治的顽疾,谁敢保证自己一直谦虚谨慎?谁敢保证自己童叟无欺?谎言,是我们身上最低级、最丑陋的表象。那些自以为是的、自作聪明的人啊,殊不知谎言最大的恶果就是自欺欺人。当你满嘴跑火车时,最可怕的是自己信以为真,无法明辨是非。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阳谋不要阴谋,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1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100字
《少有人走的路》的前言部分,作者M斯科特派克指出我不属于任何精神病学或者心理治疗学学派,也决不单纯地拥护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或者行为心理学、形态心理学等任何一家的学说。我不相信通过单一的治疗方式、单一的解决方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单一的心理治疗形式或许有帮助,因此我们不应予以轻视,不过,它们提供的帮助,显然不仅肤浅,而且乏力。
结合我最近读完的《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日本的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本书诠释阿德勒思想),仍然能看到M斯科特派克和阿德勒的一些共通之处。
因为二者的思想同样充满了积极和鼓励。
比如《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指出: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指出: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因为缺乏勇气而放弃自己力量的人很多。有多少人对现状不满,常常会期望自己换一种活法,但是觉得自己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其实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缺乏勇气。即使人们对现状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若要前行,就要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还有很多让我如坐针毡的句子:作者指出:就懒惰而言,它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人们总是觉得,新的信息对他们是有威胁的,他们不得不做大量工作,修改关于现实的地图。他们会本能地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他们宁可同新的信息较量,却不想吸收它们。他们抵抗现实的动机,固然源于恐惧,但恐惧的基础却是懒惰。他们害怕不得不做的大量工作。
由此我想到一个普遍存在的育儿问题: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是源于父母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而父母带着恐惧和不安全感来督促孩子学习时,效果往往不好。他们不信任这个世界、害怕未来、不相信自己,因而也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需要孩子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做父母的成功。身为父母,无需把目光紧盯住孩子,需要成长的恰恰是父母自己。父母是否能克服懒惰,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骄傲。父母是否有勇气让孩子如他所是,给孩子更多选择,让孩子成就自己的人生?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父母课程,所有的课程最终都殊途同归:都指向父母的内在,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教养行为的。
而这一切,同样需要我们克服懒惰,鼓足勇气,成就更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7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700字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初读无趣却耐人寻味的书。内容上毫无铺垫一针见血,语言上简单明了,但逻辑缜密层层深入,读起来更像教辅书。
开篇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这真是一个我不喜欢的论调,潜意识里我喜欢阳光的、充满爱的、积极乐观的语言。随即作者讲: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正视人生的苦难。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提到自律蹦进我脑子里的词是:苦行僧般的修行。也许正因为这种频繁的碰撞,让我饶有兴趣地继续较真儿。作者讲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这四条的解析是我反复读每次都会非常受益的部分。1、推迟满足感,绝不仅仅是先苦后甜式的自我要求,还有如何看待问题,首先问题永远存在层出不穷,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不能幻想问题会很快解决,也不能寄希望于问题自行消失。推迟满足感就是要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2、承担责任,任何问题得不到解决都会像山一样横亘在那里,阻止心智成熟。唯一的办法是:承担!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躲开这种痛苦。我特别喜欢作者举的自己加班的例子,没有所谓的不得不,一切行为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3、忠于事实,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道理很简单,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能持续到绘制地图、修正地图、丰富地图。尤其是当修订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恐惧的时候。绘制地图的关键是保持学习和反省。4、保持平衡,这部分是我在感情上最易接受的部分。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的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他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放弃会带来痛苦,但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痛苦!平衡被我视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貌似和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后感)
如果要我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微信表情,自律应该是[奋斗]第二部分爱则是[坏笑]。第二部分用了很多笔墨在说坠入情网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并不是真爱而是一种幻觉,呵呵。我喜欢这论调,像一位智者用最简洁的话传递真相而不管对面那些在荷尔蒙作用下的人怎么想。当然我喜欢这章更重要是因为它为我解惑。人生苦短为什么我不能活的更肆意?更自我?更任性?难道只有有钱才能任性吗?为什么要自律?作者以一贯的简洁告诉我: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因为爱自己,所以觉得自己有价值;因为自己有价值,所以珍视自己的一切;因为珍视自己,所以会珍惜时间、会千方百计丰富自己、会想方设法充盈人生。那么,就必须自律,必须有目标、有行动、常反思。爱,不是意愿,是行动。自律当然更不能停留在想象,应该落实到点滴实际。追求人生的多姿多彩当然没错,但只有自律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是很落地的一章,我们都不是超人,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在脚下,抛弃狭隘的人生观。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似乎不做任何改变更符合我们的惰性。我们更容易保持现状维系旧地图。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可能因为宗教的原因,第四部分《恩典》并不是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章节。但其中熵与原罪部分却是我特别喜欢的。作者直言,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无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我们的人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忙!忙!忙!但只要用心观察,你一定可以看到自己懒惰之处。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无关,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无关,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恐惧感。我们害怕改变,害怕失去目前拥有的一切。想起之前章节里我喜欢的一段话: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意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勇气。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成熟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爱的重要性:

从《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可以得知,自律是人们心灵净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

是因为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到底有多重要呢?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你、认同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生活没有乐趣,你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毫无光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

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喜欢和爱,有的人绞尽脑汁,甚至不惜放弃自我去讨好别人,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至于那么黯然失色。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自带动力。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不需要用妥协来获取任何东西,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更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好友,生活过得井然有序。

爱帮助他们找到自我:

什么是真正的爱?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是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还是朋友之间的仗义之情,又或是陌生人之间的慷慨解囊?斯科特·派克对爱下了一个自认为不是很完美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真正的爱,不是浪漫的爱情神话,也不是依赖,而是一种强化自身和他人成长的力量,是通过努力不断拓展自我的一个过程。以前的我总是不明白,杜子建初中毕业,在监狱待了六年,但是却写出了《活罪难逃》这样的作品。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全国著名的眼科专家、美国眼科学会会员叶子隆还在一场面试中表示,自己比较喜欢杜子建随性的风格。

我想,杜子建能得到这些评价,并不是靠取悦他人,而是却取决于感受到了关怀和爱。在监狱里,杨指导员理解并尊重他,并且为了救他不惜被砸成重伤;在出狱后,他的妹妹借钱为他开餐馆,支持他写作,只希望他坚强地活下去。

真正的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而无关于我们成功与否,但是它会鼓励并引导我们突破自我界限,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消极性依赖:

生活中,我们也常见那么一类人。他们只在乎别人能为他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他们苦思冥想如何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却没有精力去关注和爱别人。

很遗憾,曾经的我就是这一类人之中的一个。在缺乏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内心也始终缺乏安全感,在他们心里,世界无情并且混乱,

患有消极性依赖的人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别人认为对的、好的事情,或许在某一个时段里面,他们可以为了去获取关注而尽力将事情做好,但是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更不能一不小心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意志去解决困难。你们谁见过,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极致的人是被迫的呢?可能有,那他肯定要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

自尊自爱:

追求独立自主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因为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才放弃外人对自己的看法,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否认就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因为遭遇低谷,就自暴自弃。对一件事情,我们敢于持有自己的看法,也无条件地接受可以促进自己成长的意见。因为我们爱自己呀!我们希望自己更好。

自尊自爱也是接受挑战的动力,是勇气的来源。因为能感受到周围的人给予的爱,我们不惧怕去探寻未知的领域,也不惧怕失败降临,我们只需要去经历就好,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经验,拓展自我界限,从而完善自己。

现在我很感激我遇到的一位老师,他曾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告诉我:你去经历就好了。作者:芦苇

相关: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4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