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青山不老》600字读后感 > 地图 > 《青山不老》600字读后感

《青山不老》6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请关注小编青山不老读后感栏目。

《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一】

你可知道晋西北地区?那是一片风沙肆虐的黄土高坡。你可知道晋西北老人?那是脸上刻满皱纹、手上长满厚茧的饱经沧桑的人们。其中,有一位81岁的晋西北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块青山不老的奇迹。今天,让我们去拜访这位老人吧。

出现我们眼前的这位老人,他在晋西北地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盘踞之地。而就在这如此凶险的地方,却是一位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Mei.cn苦叫累,就连他唯一的女儿接他去城里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倒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土的普西,创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挠,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努力植树,保护树木,总有一天沙漠也会变绿洲。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青山不老》有感400字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顿时明白了许多道理:人要有一颗热爱祖国领土、造福于他人的心!这样的人是伟大的!

窗外是苍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这么美丽的地方简直不亚于人间仙境。但是,在这之前,这片土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大风常来肆虐、还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盘踞之地,狂风大作时,能使牛马往后倒退,甚至还可以把牛马们吹到几十米高的地方,然后重重地抛下来;或者把我们吹下悬崖!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拥有如此大的力量,让他努力地来创造着一片片的绿洲呢?是老人热爱祖国领土、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向老人这样默默付出的:清洁工是一个很普通的岗位,在世界这个大机器上相当于一个渺小的螺丝钉,但一台大机器就是需要螺丝钉,如果没有螺丝钉就组不成一个机器,一个社会!清洁工的活虽然累,但是却在为人民服务!这种人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这种精神,是真正的螺丝钉精神:让别人快乐,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雷锋叔叔曾经说过: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这句话,说的是多么地铿锵有力、字字珠玑!我明白了青山不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老人这种热爱祖国领土、对人民着想的思想品质,在社会上已经少之又少,希望你会成为下一个老人!

《青山不老》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山不老》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霜冻。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在生活中像这样为了保护环境,放弃享清福的人还有很多,我要像他们学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因为老人创造出了这块绿洲,给了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永远是这样永远是充满生机勃勃,永远都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说它是不会老的。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那么,我们的生活不知该有多美好。早上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睁开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满生机的绿,那将是多么美好!

想到这里,不仅文中的老人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我的表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环境意识力很强,她从来不伤害树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这时,看见了一棵小树被人家连根拔起,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妹妹对我说:“姐姐,你看,它在流泪.“哪有啊,别多管闲事,快走吧!”我说.“不行,姐姐,我们应该保护树木,做一个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话吓了一跳,想: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能这样想,我怎么就……!想到这里,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树扶起来,我跑回家取水。经过我们的一番抢救,小树终于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兴极了!

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导语:《青山不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课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1】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瘦小的教养创造的奇迹,主要写了四个部分,一,老人以前身边恶劣的环境;二,老人居住的地方。老人居住在一个小院里,一排三间房,但只有他一个人居住;三,老人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片绿洲;四,和老人一起看树,老人种了许多树,有柳树,杨树等,都长得非常壮实。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位老人真的很了不起 ,他年龄那么大,手脚也不灵活,但是,他坚持着,努力着,把一座几乎是一毛不拨的小村庄,在那里创造了一片绿洲,他们所在的村庄,环境那么恶劣,但他只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还用种村的收入给所有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我们都做不到的,一个奇迹,竟然是一个骨瘦如柴,弱不经风的老人,他靠的是自己永远不变的信念,他是那么伟大,那么坚定,那么有恒心,我相信,这位老人一定能创造更大的奇迹!

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2】

《青山不老》讲的是一位老人所创造的奇迹。围绕这个中心,文章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老人原先身边的环境;二,老人住的地方;三,创造了一个奇迹;四,陪主人公看树。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老人创造的奇迹,他在15年之内,竟然绿化了八条沟,千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的林网,还用林业收入的钱为每家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希望一直种树,直到爬不起来为止。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原来是当兵的,他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只好回家,在那段时间里,他花了钱来买树苗,在村里种树,每天拿一把铁锹,刚开始一天只能种上一棵树,后来一天能种几棵树,别人问他累不累,他说,自己虽然不在部队里,但自己仍然军魂在,希望自己能一直种树。其实,他和那位老人差不多,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范文【3】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


导语: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视乎他如何实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者梁衡《青山不老》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青山不老读后感【1】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青山不老》,让我感动不已。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住在一个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面对这艰难的环境去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五年里老人共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奇迹。

一位老人居然能把一片沙漠化的土地化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他?是因为他一心向着祖国,觉得自己能为祖国做贡献来体现他的价值,这精神我们多么因该学习,我想只有老人能在十五年中支持下来,因为其他人都怕苦怕累。但老人在十五年里没有一次叫苦叫累,就连他唯一的女儿接他去城里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倒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土的普西,创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挠,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努力植树,保护树木,总有一天沙漠也会变绿洲。

青山不老读后感【2】

我读了作者梁衡写的一文《青山不老》,并深有感触。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15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3】

读了《青山不老》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青山不老》写了: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把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与环境作斗争,绿化环境,保护环境。老人不容易才绿化了青山,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儿几次让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老人一定想,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不顾自己为别人着想。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800字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忘不了那位山野老农的背影,也永远忘不了那节感人至深的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

“同学们,当你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里,响起了语文方老师甜美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课,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团”.“青山不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当方老师叫我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后,每个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为那位山野老农的精神所感动。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都踊跃对课题的理解发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胆地发了言,觉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实是讲老伯的这种坚持不懈为大山做出贡献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样永远不会老去的。接着,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步对课文中一些体现出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老师问道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字面上看来很难理解,但结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种东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将心血倾注在了茫茫树海中,而“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指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这样就知道了作者写这句话想告诉人们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伟大。

整一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气氛使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因为老人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生命的时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参天大树上,他也许某一天走进大山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与大山的命脉紧紧系在了一起,他这种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已经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诉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信念去拼搏!

青山不老读后感600字


你们知道中国的晋西北地区吗?那个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的代名词,是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你可知道那个晋西北老人?他的脸上爬满皱纹,经历了沧桑岁月的他,面对同伴、老伴的相继过世,他并未一蹶不振,从65岁开始,直到81岁,创造了“青山不老”的奇迹,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他在晋西北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那一片片绿色,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奇迹。在他八十一岁时,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女儿反复多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都拒绝了。

《青山不老》里的这位年迈的老人与《种树老人》里的那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许他自己不懂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奉献,但是根植在骨子里的勤劳和吃苦耐劳,让他在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出一片绿洲,实现了他自己都未必很懂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这个老人为了栽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他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保护环境,绿化家园的精神。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是人们悔恨的眼泪。让我们的世界,不再有雾霾,不再有沙尘暴,不再发洪水,闹旱灾……“我们就是爱心的低碳贝贝,伸出双手使地球越来越美。”相信不久我们抬头看到的还是蓝天白云;听到的还是小鸟的欢叫;闻到的还是浓郁的花香。(孔紫涵)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青山不老》读后感4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青山不老》6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