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弟子规总序读后感 > 地图 > 弟子规总序读后感

弟子规总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读后感范文,更多文章尽在小编。

《弟子规》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2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弟子规》伴我成长


学龄前,我和其他小朋友们就一起诵读过《弟子规》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我是多了记性,少了悟性:我虽然把它全背完,但是却并不知其义。妈妈告诉我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的,《弟子规》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上了小学,我又开始重读《弟子规》,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涵义,真是受益非浅。妈妈说现在的我是多了悟性,少了记性:从书中让我知道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美德也需要我们传承。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还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我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鞭策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了尺度、增进了自己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它还教了我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使我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的同时,我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品位,这才会赢得别人的赏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规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规观后感【2】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

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

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

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长幼有序尊卑各异。

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

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

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

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

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

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

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

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

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

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

》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弟子规家长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

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

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

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优秀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下面是挑选较好的优秀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优秀弟子规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二:优秀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学后感悟题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弟子的我们剩下的还有多少?最近,公司组织学习了国学经典《弟子规》,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弟子规》,可以说是事无巨细的描述了人生在世的应遵循的规则,这部在清朝作为儿童学前启蒙的经典,如今我们这些成年人似乎比那时的孩童都要落后的多。而在这部清朝秀才编著的《弟子规》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在现今社会中,责任二字仿佛离我们日益渐远。无论是对自己,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社会,对公司,我们似乎更多时候是在避免承担责任。首先,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千年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而如今,这样一种传统美德却开始需要法律的约束,虽然我们说法律是道德的基础,但是似乎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现在,养老这个问题逐渐成了社会的一大问题,在古代社会,经济水平比现在落后的多,但是几乎没有人敢弃父弃母,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因为古代的学习,主要以国学儒家经典为主,这些经典的一大中心就是孝。所谓百行孝为先,在古代人们对于父母责任的承担,是现代人该向古代人认真学习的。其次,对待兄弟姐妹。不得不说,现如今提起兄弟姐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语竟然是争,争什么,争房子,争遗产。好像我们在,慢慢忘记曾经孩童时期一起成长的日子,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即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我们好像在慢慢遗忘这句话,对于财物的过分倚重,也让兄弟姐妹之间。感情越来越淡。最后,对于社会对于公司的责任。如果说前面两个方面我们已经在社会的进程中缺失过多,那对于社会对于公司,我们剩下的道德就更少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在道路上摔到的老人开始讹人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偷懒开始变成工作的主导了。明尊敬爱护老人是社会的传统美德,明明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对社会对公司的责任,我们作为他们的成员之一要承担的还有太多。

学习《弟子规》后,思考了很多,也明白了自身的许多不足,认识到了自己需要改善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也一定遵循《弟子规》中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先并不叫《弟子规》,而是叫《训蒙文》,一个名叫贾存仁的人将教书先生李毓秀编的《训蒙文》加以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如果说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学习,那么《弟子规》则偏重于规矩。

《弟子规》提出的第一点就是规矩熟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要博爱大众,亲近任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提出的第二点就是孝,《弟子规》的第二部分四次重复父母二子,就是要提醒我们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是当得起的!

《弟子规》提出的第三点就是兄弟情,其实,孝与弟是一回事,就是对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爱的原因就是1.贪婪钱财2.言语不善。所以我在这要提出1个观点1.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吵架等。

《弟子规》提出的第四点就是态度,他强调的就是穿、吃、站的态度,穿要强调自己会穿,吃强调吃相,站强调站如松。

《弟子规》提出的第五点就是诚信、真诚、守时,要戒1.奸巧语2. 秽污洞3.市井气。还要记住1.只比该比的2.学会接受批评3.清楚的认识夸奖与批评

《弟子规》提出的第六点就是关爱、仁慈,要懂得内在美,要自信、谦虚,要端正态度,对坏事说不,摒弃不良习惯。

《弟子规》提出的第七点就是仁德,仁,就是心灵美,以人为本。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规》提出的第八点就是读书的习惯,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向书里提出的这八点学习,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感悟《弟子规》


篇一:

从我开始背诵《弟子规》开始,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我的礼仪方面,《弟子规》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现代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的良好环境。再加上父母都是上班族,小孩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更减少亲自教导子女的时间。一旦进入小学,过集体生活,都容易发生适应困难。例如:个性太强,不知道说话的时机,做事不能负责,常常和同学发生争执,所以引发不良行为以及心理的困扰。《弟子规》重视礼的教化,我认为有必要从小就学习在无形之中,给大人以及孩子们一种启示。

在《弟子规》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而兄弟姐妹之间要如何相处才能和睦?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应该要尊重哥哥和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了。兄弟姐妹之间和睦了,父母的心中就有了快乐,那也是作为子女的一种孝顺吧。这点我觉得韩国的礼仪和文化就很好,他们之间的那种彬彬有礼的相处方式,让人很羡慕。

现在,人们都追求物质的享受,把财务看得很重要,对孝顺父母以及维护亲情就疏忽了。很多的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原因大多来自对财产看得太重。我们在世间活着,若能视富贵如浮云,那么,我们也会减少很多的烦恼。

有时候,我们只要一句话,就会和自己身边的人脸红脖子粗,与人相处一发觉言语有火药味道,就要学着忍让,不管对方如何,心要柔软下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孝顺父母开始,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再推及到善待所有你身边的人。这种从近到远,由亲而疏的行仁方法,使亲情更亲,友情更厚,这样,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安定和谐了。

篇二:

今天下午四点钟,我们在乔登美语要进行一场背弟子规比赛。

比赛开始了,老师先说明哪个班先进行比赛,在别人背弟子规时,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的,生怕到自己时会忘了,表现不好没得到好名次。在不安中过了好久的时间,我都不知道别人背了什么,背得好不好,终于到我了,我心怦怦直跳。我先自我介绍后,开始认真的背诵,虽然心里很紧张,但我还是放慢了速度,完整的背完了。背完之后,心中的那颗大石头终于着地了,接下来我就放轻松了听别的小朋友们背诵。

比赛到了最后的环节,那就是颁奖了,我心里又开始紧张了,当一个个同学被叫到名字,我是既紧张又高兴,到最后说不定就是第一名呀。老师最后一个叫我了的名字时,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听到那个响亮的掌声我真开心呀!

今天真是好紧张好高兴呀!

《弟子规》读后随感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为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下面是挑选较好的范文《弟子规》读后随感,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让《弟子规》牵引我实现梦想——《弟子规》读后感


从小我就特别愿意别人夸我!不论谁夸我,我心里就跟蜂蜜似的,那个甜哦!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梦想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做一个大家都会夸的孩子。

要怎么做呢?我常常托着下巴,望着窗外呆呆地想着妈妈知道了我的梦想后就告诉我:妞妞,读读书吧,书会帮助你的。我开心地接过妈妈递来的书,大声地读出书的名字:弟子规。

就这样,我天天读,慢慢地我就会背了,虽然不知道书上的字是啥意思,但是就觉得朗朗上口挺好玩的,而且我背书的时候总有人夸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夸我,我忽然就觉得《弟子规》真好!是它让我变得人见人夸啦!

上小学后妈妈仍然让我坚持读《弟子规》,慢慢地懂得了很多道理。

《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最早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名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后来又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编写而成。主要讲的是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现在我已慢慢长大,也慢慢地懂得了《弟子规》所包含的意义:

幼儿园的我经常是妈妈喊我吃饭要喊好几遍后,我才磨磨蹭蹭地去吃饭,但是现在我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只要是妈妈的合理要求,我会马上付之行动。说来也怪,妈妈的骂声越来越少,夸我的声音倒是不知不觉地多了许多,连爷爷奶奶也夸我:我家妞妞到底是长大了!真懂事!我好开心,我离梦想又近了!真要好好谢谢《弟子规》!

不仅在家,在外面我也总能听到夸我的声音!因为我明白路遇长,疾趋揖,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的道理,所以出门遇到认识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总会甜甜地喊他们一声,虽然只是喊一声,问一声好,但总能换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一阵夸奖。我又成了小伙伴的学习榜样,大家嘴里的好孩子。

原来梦想的实现也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在一次又一次的夸奖中我总结出了经验,也更让我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顺利地走向梦想,它就像一面明镜,折射出我做的还不那么好的地方,它更像一位朋友,一直陪伴我健康、茁壮地成长。我想:有这样一位伙伴的陪伴,我会一步一步走向梦想,实现梦想!

牛通社记者 王静一

濮家小学万家校区 五(4)班

有关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下面是挑选较好的有关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经典诸如《论语》、《弟子规》、《史记》等文章传诵久远,寓意深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在这些经典文章中我最喜欢《弟子规》的信篇。

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有一天是星期五,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经过爸爸同意,邀请一位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我家做客。他同意了,并且跟我说好,在我家早上8:00不见不散。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吃着我准备好的零食,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怎么还不来?我嘟囔了一句也许因为路上堵车吧,应该马上就会到了。我自我安慰道。光阴似箭,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我打了一个哈气,抬起头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钟:已经是9:30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不会不来了吧?不可能!最后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得知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他去别的同学家玩了!令我忍无可忍的是,星期一,当我怒气冲冲的找他算账,他不仅不承认,还反咬我一口,只见他彬彬有礼的说道:你并没有邀请我去你家玩,你这属于诽谤行为什么?我火冒三丈,结果他把我气的一个星期都没理他。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表示人要遵守与别人的约定,不能失去信义。如果人人都像这位同学那样不守信誉,那么世界岂不是乱了套?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喜欢《《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弟子规总序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