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路遥人生有感 > 地图 > 读路遥人生有感

读路遥人生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人生的开关有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读了《人生的开关》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缺钱上学,张叔就让我替他把矿上的柴过磅计数。大毛让我给他多记一点,但我拒绝了。

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到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人生中有很多道德的抉择,你选择了正直,人生道路就会很顺畅。如果你选择了昧心的一面,人生道路就会坎坷不平。正如文中的我一样:如果我拿了大毛给我的昧心钱我就会进入黑暗的境界;如果我没有虚报冒领,我就会到光明的境界。

读了文章,我想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和妈妈去一处风景优美的景区玩,我在地上捡到了一个粉红色的发卡,很可爱,我见了很喜欢。但妈妈告诉我,说,要把它放回失物招领处,因为这个发卡的小主人也一定非常喜欢它。我听了,就知道了应该做个诚实的人,不应该虚报冒领,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应该把那个发卡还回去。

是呀!人生中有许多这样的诱惑、陷阱。我们要坦坦荡荡地做人,避开这些陷阱,走进光明的境界。

【篇二: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最近我读了《人生的开关》这本书。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人的善与恶有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自毁人生。

主篇课文主要讲了主人公为了挣钱上学去砍柴,后来因为老板的信任他做上了过磅计数的活儿,有个叫大毛的家伙引诱他让他多算一点,多出的钱大家平分,但是主人公没有答应,结果老板更信任他了,他终于可以挣到读大学的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两个开关,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只要轻轻一按便会把人带进光明或者黑暗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恶两种念头,我们要把心中那个名叫贪婪的念头按止住,自己便会来到光明世界,而一旦恶念占了上风便会万劫不复自毁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曾经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报导,写的是一个工程竞标承包的事,一个官员收了一个工程队的红包让这个工程队竞标成功,结果最后事败自己锒铛入狱,前途尽毁。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人生的开关,那个贪官选择了收红包帮包工头办事,一念之差最终前途尽毁。如果当时他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贪念,多想想后果,那现在他的人生将会完全不同。

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在人生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守原则,做一个有原则、有坚持的人。

【篇三:读人生的开关有感作文】

我读了《人生开关》感到无比羞愧。

文章讲:我要上学,可又没钱,就去当砍柴工,老板张叔知道我力气小,就让我去记磅数,邻居大毛知道了让我帮他多记点磅数,钱平分,后来我没理会大毛,从此我的人生走进了光明境界。

我觉得我这种做法很对,而大毛那种做法只会把他带进黑暗境界。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变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读了《人生开关》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件事。那是下课的时候,我去上厕所,结果在女厕所捡到15块钱,我想:啊!我终于可以买我梦寐以求的《查理九世》了!可我又想: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失主丢了钱一定会很着急的。最终我把钱给了学校保安叔叔并找到了失主。

是呀!人生有许多像金钱等等的诱惑,要是人人都禁得住诱惑世界上就没有走进黑暗境界的人了。

【篇四: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我读了《人生的开关》后,让我记忆犹新!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以前在山上给柴过磅记数。大毛找作者,叫作者给自己多记一点儿,然后一起分。但是,作者最终并没有理会大毛。

读完以后,我觉得作者很了不起。因为,他能拒绝诱惑。向前走去,就会是光明的大路了。相反,要是他虚报冒领,他就会进入黑暗的境界。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像这样的道德难题。有一次,我拿了十块钱去书报亭买书,但找多了我两块钱。顿时,我心里出现了这样两句话。钱不还,老爷爷又不知道!,钱,必须得还,这是道德的问题。我在心里挣扎了半天,终于把钱还给了老爷爷,我心里高兴极了!

如果,当初我不把钱还给老爷爷。那我就进入黑暗的境界,所以,现在我就可以坦坦荡荡做人啦!

【篇五: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人生的开关》。

文中主要讲:张叔让我把矿上收到的柴过磅记数。大毛诱惑我多记一点钱,拿到了钱分给我一半。可我没有那么做。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叔,张叔告诉我,如果我当初虚报的话那我就分文不得。

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在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常常会一个叫贪婪的东西拉去黑暗的境界里。

记得又一次,我在一张长凳上捡到了五十多元钱。我紧张的看了看四周,嗯,没有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有些心虚。正当贪婪把我带进黑暗的境界时正当我把那些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使,忽然,我想了想,边自言自语道:不行,我不能这么做,我应该交给保安叔叔,让他来处理!

现在想想,那些钱对于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虽然我没有拿到那么多钱,但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光明的境界!

【篇六: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最近,我读了《人生的开关》。

故事是这样的: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就去砍柴。张叔让我替他把收到的柴过磅计数。大毛让我给他多记一点,钱分我一半。后来,我并没有理他。

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昧心多拿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遇到诱惑要放弃。我情不自禁想起一件往事。

老师让我们课代表在各课上把一些违反纪律同学的名字在本子上,交给老师,老师就会处罚他们。一次美术课,小依让我登名。于是,我就等了几个,其中,有小何的。下课后,小何因为不想被老师处罚,就偷偷拿了一百块钱走过来,对我说:小张,我给你一百元,你把我的名字擦掉好吗?哇,一百元,对于我来说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但想了想,对小何说:对不起,我做不到。于是,我并没有理会小何。

钱,不可以使一个人幸福,诚实和道德在人的一生中,是很有分量的。如果让我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给我钱的话,我一定不会去做。

【篇七: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读了《人生的开关》后,使我感触良多。人生道路上的开关只要轻轻一按,便把人带入光明与黑暗。

这篇文章写了大毛诱惑作者,帮他多计一点柴,拿到钱分我一半。作者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没有理会大毛,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故事。

当我读到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时,令我受益匪浅。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诱惑人的事,只要在诚信的是与非中做出选择,要么把你带入光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生活美满充实;要么把你带入黑暗的境界,让你走上歧途,成为一个贪小便宜,甚至依法犯罪的人,遭到世人的唾骂和惩罚。那年,我挣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读到这里,让我明白了作者在这个开关中选择了诚信,所以他生活愉快,拥有顺畅的人生。如果作者没有选择诚信,他会惶恐不安地过日子,最后还会被张叔发现,生活从此走向黑暗。

人生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道德难题就像一个个开关,如果开对了方向就能获得成功,但开错了,就会误入歧途。

就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有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上,在奶粉中加入过量的三聚氰胺,许多婴儿吃了后都长成大头婴儿,智力发育缓慢,还有肾结石。我不禁想起文中的大毛用金钱诱惑作者,但作者选择了诚信,选择了光明。而这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不但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还受到应有的惩罚。

德莱说过: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们不能失去诚信,也不能让那些不诚信的人祸害人间,让诚信带我们走向光明。

【篇八:读人生的开关有感】

最近我读了《人生的开关》这篇课文,它主要讲了我小时候很穷,考上了大学却没钱读,只能去砍柴。张叔把一份美差给我,我没有虚报冒领,后来人生的道路十分顺利,我相信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开关,轻轻一按就能把人带入光明与黑暗的两种境界。

我十分赞同这个说法,我们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良心,那样是不道德的。如果你的利益一些不道德和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的,想必你也不会安心吧!

这篇课文不由让我想起一件往事:一天放学。我在学校大门前,捡到了一张无人认领的十元钱。那时大家都想快快回家,就算掉了钱也应该不知道,那我到底该不该把钱自己拿着呢?有了这十元,我就可以买游戏卡了,可别人找不到钱也会着急的。我思来想去,还是交给大队部来处理吧,游戏毕竟只是游戏,是不现实的的,而这十元钱是真的。于是,我把捡到的十元交给了大队部,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做了一件好事了,所以我走进了光明的境界。

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能把人带入光明和黑暗的两种境界。这话我也信,因为我曾经碰到过一个这样的开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人生开关读后感


人生开关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人生开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家里穷,考上了大学却没钱上,加入了砍柴民工的队伍,张步知道我家里穷,让我过磅记数。一天,大毛,让我给他多记一点,发工资一半。我没有答应的事情。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万千,心想:大毛想钻张叔的空子,幸亏没有听,要不然,还不知道他现在是如此落魄的地步泥!对于大毛这样心术不正的人,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否定他。要不然,就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了哟!从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胡乱听信他人馋言,如果你和他们同流合污,必定误入歧途,受到法律公平而又严厉的裁正的!我们更不要像大毛一样投机取巧,做些不正当的事。

书中说得好。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是的,只要我们开启光明的道理,我们的前途会更加灿烂无比!

今天,我阅读了《人生的开关》这篇课文,深受教育。文中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深深地影响到他的未来的故事。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挣钱上大学,他替矿上来收柴的张叔过磅记数。过了几天,和他一起来的大毛要他给大毛多记一点,还说拿了钱后会分他一半,并告诉他张叔是不会发现的。他的心开始动摇,他的娘坚决反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他没有理会大毛。那年他挣够了上学的钱,从此他的人生道路很顺畅。其实,柴拉回矿里,张叔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如果他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考验,抱着一颗真诚的心,选择正确的答案,未来的道路一路顺畅;倘若一不留神,昧着良心做事,可能就会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在这篇课文当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的娘说的那句话: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虽然这句话只有区区11个字2020,语言也没有诗歌般优美动听,但饱含深意:人,不能为了利益而昧了良心,不能赚亏心钱,否则不但不能得到利益,反而会对自身受到伤害。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今天,我无意中在网上读到了一则小故事:作者与同窗阿林大专毕业后,到佳美工艺品公司做了一名熟练工,一个月的俸禄只有区区400元,很不甘心。两个月后,公司的告示板上有责消息,要从现有员工中招聘一名业务主办,保底月薪1000元,业务提成单独计算。一番功夫下来,只有他与阿林进入决胜阶段,二选一。他俩毫不留情,拼命加快竞争角逐的步伐。到了月初发薪的日子。他俩领导工资后,发现多了100元。这100元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是一个月的伙食费,是三个月的住宿钱,但他仍然将100元还给了出纳员。而阿林却十分贪心,把那100元留在的身边。一周后,他正式调入营销部当业务主办。原来,那100元是女老板特意叫出纳员多发的,来试探诚信。

时时不忘做个老实人,时时恪守诚信的原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能把人带入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是《人生的开关》里的一句名言。

我的心开始动摇:这么好的事,挥挥笔就能来钱,不能不做!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我把这事说给我娘听,娘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听了娘的话,没有理会大毛。看到这里,我真为作者捏一把汗:差一点就误入歧途了,真险啊!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渔夫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同样,选择一条正确的、道德的路也十分困难。

记得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路上,有人从我身旁跑过,一个黑色的东西从他身上掉下来,正好掉在我身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朝那个东西看了一眼,吓了一跳:一部手机!我想不理它,但总觉得不踏实。我看了一眼那个人,然后我下定决心,把手机还给他。当我把他的手机递给他时,他十分惊讶。他一边接过手机一边感谢我,这让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会拉肚子的!不是我的东西我不会要,再者,如果我真的不管那部手机,不知道失主会何等着急。

啊!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这开与关正是道德的选择!

选择——读《人生的开关》有感作文500字_五年级读后感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能把人带入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是《人生的开关》里的一句名言。

“我的心开始动摇:这么好的事,挥挥笔就能来钱,不能不做!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我把这事说给我娘听,娘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听了娘的话,没有理会大毛。”看到这里,我真为作者捏一把汗:差一点就误入歧途了,真险啊!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渔夫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同样,选择一条正确的、道德的路也十分困难。

记得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路上,有人从我身旁跑过,一个黑色的东西从他身上掉下来,正好掉在我身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朝那个东西看了一眼,吓了一跳:一部手机!我想不理它,但总觉得不踏实。我看了一眼那个人,然后我下定决心,把手机还给他。当我把他的手机递给他时,他十分惊讶。他一边接过手机一边感谢我,这让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会拉肚子的!”不是我的东西我不会要,再者,如果我真的不管那部手机,不知道失主会何等着急。

啊!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这“开”与“关”正是道德的选择!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上善若水

关于了解这本书,还是看到朋友的推荐,到手之后还沉睡了几天,直到开始阅读,爱不释手,深深吸引。完了之后开始着手写读后感,正如徐老师所说,如果读书只是简单的读完而已,不加以思考并实践的话,相当于没读。但是第一次也不知具体怎么写,只有简单的写写了,希望多加指教。

这本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人是什么, 即 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 ;第二是人有什么,就是财产和各种所有物;第三是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人是什么?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金钱总有散尽之时,唯有性格始终不渝。”发现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人拥有什么?衡量一个人的幸福若只是看他拥有了什么,而不结合他想要得到什么一起做参考,这就好比计算一个只有分子却没有分母的分式,是无效的。一个人若是从未想过要得到某样东西,那也就不会感到失去,有没有这样东西,他都一样高兴;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使人倍感痛苦。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若不能在自身内在本质和外在财富资源中找到幸福,而硬要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寻求满足,那真的是太不幸了。我们存在的整个基础,人生幸福的基础,首先是我们的体格健康,其次是可维持独立自由生活的能力。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财富犹如海水,喝的越多越口渴。”

“当一个人不需要害怕对方,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时,他会如何贬低别人。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他人的看法确实与我们本身没有关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读《人生的标点》有感


《人生的标点》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它充分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人生必须具备的善、信、顽强、进取、创造这些条件,才会使人生丰富多彩。人生不可能得到句号。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争取句号,那么,将会赢得一个树立起来的感叹号。

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就不会克服困难,得到成绩,我就有这样的体会。

就说那次《读写天地杯》的阅读选拔赛吧。赛前,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没有认真地去做准备。比赛时,我来到考场,只见来了很多人,便暗暗一笑这些人都将成为我的手下败将。我走进考室,显示出自高自大的气势,一位自己很厉害,差不多全会了,便作文盛气凌人地坐在了位置上。老师把考卷分给了我们,我把考卷倒扣在桌上,以为考卷考得十分简单,喘一口气再做也不迟。过来一会了,同学们都已做了不少,我翻过考卷一看:第一题就把我难倒了,我连续看了几题,有许多我不懂的问题,让我顿时傻了眼。这时我才明白自己太高估自己了,一点儿顽强进取的精神也没有。

第二天,学校发布成绩,上榜的竟然是我眼中的那些虾兵蟹将,我名落孙山。当我拿自己的成绩和第一名对比,简直掺不忍睹啊!这成了我人生中的一次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我的人生留下遗憾。

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对待人生,人生虽然没有句号,但是经过努力,可以梳理起来一个感叹号!

《幸福的开关》读后感250字


《幸福的开关》读后感250字
这篇文章是林清玄爷爷写的,写的是因为小时候家中贫困,所以他认为喝汽水喝到呕气是一种幸福。为了达成而不顾一切,长大后想起辛酸的往事,心中便百感交集。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王子成天闷闷不乐,国王想让他幸福,大臣们说要找一个幸福的人的衬衫给他。国王的使臣们找了好多,不是贪图权利的就是看司似幸福的,其实并不是幸福的人,最后国王找到了一个人,但那个人根本没有衬衫。
再想想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幸福无非就是玩电脑,父母很有钱,长大当白领等。但为什么我们对幸福的定义那么高呢?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是因为生活环境。幸福并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有些穷人,他们的幸福可能只是吃饱一顿饭,孩子上了学了,有些富人看似很幸福,但可能他们心中对幸福的定义并不是这样,但有些人不幸福,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心把幸福拼命往上顶,把幸福顶的遥不可及,怎么抓也抓不住。
从清玄爷爷的文章可以看出,幸福的人可能绝大都是不富有的人,因为他们容易满足,因为生活环境差,所以他们把幸福的标准放低,更容易到达。
能否拥有幸福关键在于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把幸福的标准定的多高?其实就像荡秋千,有人认为能坐上秋千就感受到幸福了,微微摇晃享受午后阳光的静溢,多么舒服悠闲,何必要荡的那么高,那么远呢?
幸福是什么?它可以是躺在田园享受静溢的阳光,可以是亲友团聚,齐乐融融,可以是升官发财,儿女安康,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心满足了,也就幸福了。幸福的开关其实可以用心掌控,有时将幸福的标准放低一点点的话,你就会更幸福的,并不是需要当大官,有权有势才叫幸福,平凡的幸福反而可能会更加幸福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作品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
人生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作者通过《人生》,剖示改革进程的艰难,透射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结构的整体变化,特别是思想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变化。而高加林就是在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用自己的笔尖触动着处于人生道路口的青年。
他是农民的儿子,却又是不同于父辈的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对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的不满和对城市生活现代文明的向往,构成他心中巨大的骚动。他是黄土地的儿子,又渴望挣脱黄土地的束缚,是农民的后代,又渴望跳出农门,用自己的只是和文化建设这个社会。他聪明,能干,英俊,充满活力和灵气、正气、才气,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时代、对他人的责任。他的行为动机中,包含着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蔑视,他的奋斗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他的负心也该遭到道德的谴责。
人生只有一次,高加林的每一个决定汇聚成最终悲剧的酿造。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人生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一生都走对路,可能正确而安全,但绝对没有奇遇和惊喜。走错了路,可能把你引入一片意外的风景,有如仙境。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作品探讨青年人生道路,特别是农村知识青年人生道路、人生要义。通过城乡“交叉地带”几名青年男女见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了他们面临人生选择关头的希望、追求、痛苦、困惑于迷惘。我想,这就是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正处于七彩的二十岁的青年,在闹铃的喧闹中不情愿但心想吾梦甘心起床;在匆忙的早餐过后心想吾梦,保持饱满的精神步入课堂;在繁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品一本好书、喝一杯好茶。这样的二十岁人生,应该是人生最美的时候。
或以教书育人为己梦,或以文思渊博为己梦,亦或以笔尖胜利器为己梦。能在这茫茫天地间找到自己清晰的坐标、避免庸碌已是不易。要是在有心无意间改变他人乃至改变社会和世界,倒也不枉此生。正如海子曾说,人“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诚然,人生难免会遇荆棘,不要害怕,不要退缩。真正的人生需要激情,任谁不想在混混沌沌中度过我们的人生,在睡眼朦胧中迷失了自己,在迷茫的爱情道路上受伤哭泣,在不知不觉中挥霍了我们年轻的生命。人生唯有脚踏实地,亦不忘仰望星空。
需要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方式,人生是需要奋斗。人生的独特在于赠予我们美妙的同时也附带着考验,岁月的河流伴着坎坷,我们不应该做那个在岸边观看的逡巡者,要坚定地迈着前进的步伐,勇敢地穿梭在人生的长河里。铭记曾经为了人生拼搏付出的那些人,相信未来,追溯勇者的足迹,靠近人生的光环。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在一条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说它是用来绊人的,只有被绊后,人们才能发现道路的价值。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这就是我的《人生》。

《人生》,是路遥先生198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完成于1981年陕北甘泉,经过三次改稿同年定稿于北京,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从《人生》到《姐姐》、《风雪腊梅》、《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路遥先生这一生都在关注着黄土地,关注着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那些极具生命特性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前进。他的每部作品都像陕北号子一样,缠绵悠长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真实故事。

而在他诸多作品中,我看过次数最多的就是《人生》。这本书我看过三遍。第一次是在2012年刚参加工作后,在街边地摊上花了10块钱买的盗版书。起初自己对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概念,但随着慢慢阅读和学习,渐渐发现路遥先生在描写环境和人物很是细腻,并在主观意义上觉得自己又读了一本大师级的名著,自己的学识又增加了几分。第二次是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时,那时的自己完全成了路遥的忠实读者,白天看着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晚上看着孙小平和孙少安他们真实而又平凡的世界。也就在那时自己开始懂得了,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这一生总要越过几道坎、转过几次弯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这个道理。第三次也就是在分公司组织“阅读,开启下一个五年”好书推荐交流活动通知下发后,自己很快再次将它捧读。虽然故事的概要我早已熟记于心,但每读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认知。如果说前两次的阅读,让我领略到了路遥先生那优美的文字艺术和对书中人物多舛命运的唏嘘,而这次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选择的意义。我甚至一度怀疑,究竟是岁月辜负了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辜负了岁月,或者说是高加林辜负了巧珍和黄亚平。也许真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在一定程度上讲高加林的悲剧人生,体现出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悖的矛盾的奋斗生活。很多人对他不解,有人说这是他错误选择所致,也有人说这是他不懂珍惜的代价,然而通过几次阅读,自己却逐渐能懂得甚至理解他为了摆脱贫穷的束缚,拼尽全力地想融入城市生活的现实意图。当然,高加林只是作者在那个特殊时代下塑造出的一个悲剧人生,但仔细反思,这又何尝不是作者意味深长地对他后生辈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殷切警告呢?

借着对《人生》这本书的理解,我认为无论何时我们一定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我们不是演员,不可能在每个舞台上都可以得到喝彩;更不是神仙,不是每件事都能信手拈来。我们只是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融进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圈子,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不思进取,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用硬着头皮的“进取”换回的是高加林式的人生,我情愿过着普通的生活,享受着真实的人生。

宁肯清贫自乐,也不浊富多忧。这是自己在阅读完《人生》后最直观的感想。也让自己这颗曾经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变得平静。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固然重要,但绝不要为了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盲目的攀比迷失了存在的意义,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做事、认真生活、认真做人。理想远大固然是好事,但好高骛远终究只会是水月镜花。正如故事结尾,德顺爷爷对落魄回到农村的高加林说,“听说你今天上午要回来,我就专门在这里等你,想给你说几句话,你的心千万不要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这山乡汔崂了,他用枯瘦的手把四周的山川指了一遍,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代的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再说,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

是啊,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一切都会有希望。尽管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波折,可仔细想想,人这一生若总是平平稳稳,不经历一些跌宕起伏,又怎能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精彩!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回首追忆自己曾经筑梦的道路时,我们不仅不会感到委屈,反而会庆幸那时的我们没有虚度、没有放弃,才会有这般精彩的人生。

读《人生的试金石》有感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就是试金石,态度决定我们能不能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不断地追求。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的穷学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当他知道“试金石”的秘密之后,就到海滩去寻找“试金石”。但是他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于是拿起一块鹅卵石就往大海里扔。可是当他找到一颗真正的试金石时,他已经养成了“到手就仍”的习惯——把那颗真正的试金石给扔到了海里。可是在一次比力气的擂台赛上,他获得了冠军,也不再是一个穷学生了。

这个学生不放弃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最大限度的办好;在学习上,我们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这样我们也才能对学习有兴趣。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奋斗到底,我们迟早会成功。反之,如果我们只会抱怨,不把某一个行动落实到底,这样就算机会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也不一定抓得住,那就更别提成功了。那个穷学生瞬间成为伯爵,并不是靠运气的来的,而是经过了多年的锻炼而来的。所以,当我们努力了很久都没有看到进步的时候,不要气馁,坚持下去,或许成功就在眼前呢!

挣脱人生的枷锁_读《人生的枷锁》有感1500字


那天他被女佣抱着,送到母亲怀中,接受母亲温柔的爱抚。他是她的孩子,先天残疾,自幼丧父。

不久,他连这点温暖都彻底失去了。

而在之后,遭受苦难时,他常安慰自己,这不过是一场漫长的梦,醒来后,说不定自己仍在母亲怀中呢。

但,这也是虚无的呢,他的幻想本身,就是一场待醒的梦。

菲利普。跟着他,缓缓步入他的世界。

这个并不擅长表露情感的人啊,偏偏如此爱逞强。明明那么想得到别人施与的爱,他也尽自己所能地付出了,可偏偏,得不到。

父母双亡后,他被大伯抚养。威廉大伯是个牧师,却对任何人都冷酷无情。因为跛足,他受尽奚落嘲笑,甚至挨揍。在他的大伯的影响下,菲利普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上帝身上。他无比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治愈他的残疾。为此,他不惜光着身子睡在地板上,渴求上帝的怜悯信念能移山,对万能的上帝来说,这个小小的请求应该很容易实现吧?可这一切最终化为泡影。苦与痛,泪与笑,一遍遍在菲利普幼小的心中缠绕着。他只是期盼着能实现这个愿望,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他向大伯请教,为何诚心向上帝请求某种事情却未能实现,大伯却说:这只能说明你的心还不够诚。

他隐约觉得,或许,谁也无法心诚到足以挨近上帝。就像女仆讲过的,只要在小鸟尾巴上撒盐就能将它逮住的故事一样。他头一次感受到了宗教的虚妄。而在之后的经历中,他越来越深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暂缓去牛津深造,选择前去德国学习。

这是探索的开始。于他,世界充满了新奇,正等着他启程。

可是,在命运这条船上,面对阵阵涌来的波浪,人们总是无处可逃。

菲利普的法语教师,日内瓦的公民迪克罗先生,早年为了自由到处奔走。他曾是一位有理想的青年,战斗、下狱、放逐直到最后,他被疾病、饥饿、衰老而压垮了,终于发现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原来并不值得探求,他精疲力竭,理想尽遭破灭,只得靠给穷学生授课苟延残喘,静静等待死亡。

在巴黎学习美术的菲利普认识了穷学生范妮普赖斯。她热爱艺术,却偏偏没有绘画才能。在得不到家人援助、山穷水尽之后的她只得带着未完成的艺术梦悬梁自尽。

放弃成为牧师,当会计师助理,前去巴黎学习美术,开始学医父母有限的遗产无法支撑他的梦,而爱情却渐渐开始萌芽。菲利普爱上了一家点心店里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她或许不是菲利普的第一个女人,却绝对是他最爱的一个。

可是,他得不到她的爱。

他并不是一个甘于示弱的人。骄傲的他将自己的语言化为毒箭,射向那个冷漠无礼、粗俗至极却偏偏为自己所爱的人。可是她毫发无损,因为不在意。可他,却更加痛苦。

米尔德丽德为着自己的虚荣心,嫁给了她所认为的、能使她过上好日子的人,却被无情抛弃。她怀着孕回到菲利普身边,又和他的朋友一同背叛了他。再度被玩弄后,衣食无着的她只得从事那种最为古老的行业。菲利普因同情接纳了她,但她始终不能理解他的好意,认为他的目的不过是欲望支使罢了。和菲利普的矛盾激化后,她像泼妇一样大闹了一番,最终仍以卖笑为生,淹没在伦敦茫茫的人海之中。

菲利普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中跌得头破血流。他为了虚幻的爱荒废学业,耗费金钱;投资股票失败,沦落为服装店里的顾客招待员。因为一次意外,他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以怜悯和饶恕的心看那些使自己痛苦的人。他明白了,生活就像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实质上却毫无意义。他最终摆脱了情欲纠缠,勇敢地面对责任,得到了自己的爱,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重重枷锁,不仅束缚了曾经的菲利普,也束缚了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们。他们在这个一切都逐渐解体的社会环境下,感染了爱金钱、讲虚荣的社会风气,对一切,甚至包括自己,都已不再关心。他们只能被命运所玩弄,盲目地追求那些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的东西。

作者着重将苦难与悲哀,一一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却没有点明如何挣脱人生的枷锁,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桎梏。其实,人世间的深重苦难,大多都由社会环境造成。如何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社会环境,才能阻止不幸之事的发生,使人们不再沉沦,不再身不由己。

挣脱人生的枷锁,于自身而言,摆脱不幸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纯净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了纯净的心,就能学会怜悯,学会饶恕,学会依靠自己寻找幸福;而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会为他人所动摇,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只有摒弃一切虚无的幻梦,彻底挣脱人生的枷锁,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心至清至净,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那天他...

人生的思索——读《我最初的人生思索》有感


“‘还 有点烧,谢天谢地,好多了……’她说。在半明半暗的灯光里,一妈一一妈一朦胧而一温一柔的脸上浮现出一爱一抚和舒心的微笑。”这是冯骥才《我最初的人生思索》,读到了这里,我的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流了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一爱一。母亲的一爱一是无私的,母亲的一爱一是一温一暖人心的,母亲的一爱一是无微不至的。

这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著名作家冯骥才发了高烧,而带着病的母亲却竭尽所能的找医生去治疗冯骥才。终于,在母亲的努力下,作者才得以治疗。在病好后的晚上,写出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歌颂母亲的伟大。
读了几次文章,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母亲,她也像文中的母亲一样伟大,她把我看得比她自己更重要!

记得那一天,睡眼朦胧的我从一一床一一上爬起,不觉得有此腰酸背痛,头脑发一热,为了不打扰还 在熟睡的父母,我悄悄地量了体一温一后才发现发了高烧,躺在一一床一一上后晕晕乎乎地睡着了。醒来后,一妈一一妈一为我端来了早餐,原来,她已经察觉我生病,并暗中为我量了体一温一,还 喂我吃了药。她为我安排好中餐,还 叫一奶一一奶一来照顾我,便急匆匆地去上班了。当得知我依旧高烧不退时,她顾不上吃午餐,从单位远远地赶了过来,带着我去了医院。那时一妈一一妈一的背也很痛啊!因为她长期坐在电脑面前,右肩一直带有旧伤,但为了我,为了她心中最一爱一的人,她忍痛将我从七楼背下。从医院回来后,一妈一一妈一时不时问我好点了没有,还 摸一摸一我的额头。终于我的烧退了下来,一妈一一妈一这才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一妈一一妈一,我是多么想对您说:“是您的一爱一让我成长,您的一爱一推动了我向前进的脚步。”也难怪冯骥才在文章的结尾说:“一个深奥而难解的谜,从那一个夜晚便悄悄留存在我心里。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最初在思索人生。我想我的最初的思考人生也会是在那一天,一爱一的最高境界是一爱一别人,母一爱一便是这样。

读路遥《人生》有感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轻就意味着被原谅吗?年轻就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吗?人生有太多的抉择与取舍了,若不是曾经因难以抉择而跌倒过,曾经因不懂取舍而挫败过,人哪里会有成长,人生哪里会丰满起来?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难免会有高加林的影子。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我们会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会退而求其次,我们会因为抓着一根浮木而感觉心安理得。当我们重获辉煌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抛弃浮木而登上豪华邮轮,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吧。因为我们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会当凌绝顶”,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生仅仅需要辉煌吗?抛弃那些曾经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给过我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觉得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仍旧站在我们的身后做我们最坚实的支撑的他们吗?难道这样的付出,换不回我们对于名利的取舍吗?

人生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抉择和取舍。谁敢保证失意的时候做出的抉择都是经过思索的,谁敢保证当名利摆在眼前时我们做出的抉择是理智的?或许我们都在一直做着错误的抉择中成长,或许我们都因为难以放弃名利而曾伤害过别人迷失过自己。但是这种错误看似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但是我觉得这种错误让我们品尝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变得更加的坚强,变得更加稳重踏实。

读《人生核算》有感


曾国藩如何核算人生

——读《人生核算》有感

邓木

人没有不算账的,特别是没有不算人生账的。

《人生核算》的作者,从一个时代的宠儿,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用十年的铁窗生涯,终于学会了算人生账。问题是,人为什么非得身陷囹圄才会认真算账?每年数万名官员被查处,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人"前腐后继"?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才是价值最大化的人生?换言之,人到底该如何算人生账?

这是一道老命题。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却又是一个新命题。

所幸的是,几千年来,古人对此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可以供我们参考和学习,进而思考自己这一生该怎么活,怎么活出一个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有品位的人生。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注意一个人物——曾国藩——如何算他的人生账。

翻开厚厚的历史黄卷,我们会惊人地发现:千古以来,因挽救一个王朝而成大功、享大名最终依然能够善保者,大概仅有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和清代扑灭"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郭子仪因功被封为"汾阳王",并与当朝皇帝结为亲家。"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尽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人生五福(郭氏在世84年),可谓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为有福之人。曾氏虽未封王,但那是因清朝从康熙帝之后不准封汉人为王。在白手起家,以一介书生带兵,攻取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完成清政府正规军未完成的重任之后,曾氏被封为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衔,殊荣达到汉族大臣的顶峰。此前,曾氏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节制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四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此后又担任直隶总督,清代八大总督中最有权的两大总督他都当过,可谓权倾天下。曾氏死后,朝廷为之辍朝三月,追封其为太傅、谥号文正,给予了他汉族大臣最高的礼遇(满清一代,仅有三人被谥为文正)。曾氏不仅自己成为当时"中兴第一名臣",而且"荐贤满天下",晚清的封疆大吏如左宗棠、李鸿章、李翰章、彭玉麟、刘铭传等,以及著名科学家、改革家、实业家如郭嵩焘、李善兰、徐寿、容闳等,无一不是其部下、幕僚或是被其推荐者。曾氏的子孙也"代有才人出".不像其他豪门家族,"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综观曾氏一生,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在短短一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达到几近完美的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曾氏虽然后半生军书傍午、戎马倥偬,却留下了一大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曾文正公全书》,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圆满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事业的人。从而成为当时及此后知识分子膜拜的对象。梁启超称曾氏为"全世界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蒋介石奉曾国藩为人生偶像,终生研读《曾文正公全书》,称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毛泽东称自己"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贪渎成风的形势下,曾氏却做到了清廉自守。而他的弟弟、战友曾国荃,却因为大发战争财,获得"老饕"的恶名。反差之大,颇为耐人寻味。

曾氏的清廉是自始至终的。他27岁中进士入翰林,10年间连升十级,37岁即官居正二品,而且清朝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他当过除户部外的五个部的侍郎(副部长),发财机会不是没有,用现在的话说,面临的诱惑相当大。此后,在带兵期间,他集军、政、财税、司法大权于一身,弄钱更是比不弄钱还容易。但曾氏"从三十岁始,便以做官发财为耻",发誓"此生绝不靠做官发财,为子孙敛集财富。神明作证,决不食言!"曾氏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晚年时,他在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信中欣慰地说:"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

一个人要做到一生廉洁自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贪婪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修养"的学问,即修正错误的、低级的、短视的思想、行为,养育正确的、高尚的、远见的观念、情怀。因为这既关系到个人的安危荣辱,也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存亡。曾国藩也是一个凡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的欲望的神仙。我们细细品味他的《家书》、《日记》等原始资料就知道,在舍与得、名与利、荣与辱、贪与廉等困惑我们的每一个问题面前,曾氏也会仔细地算账。只不过这些账他算对了,算清了,算明白了。曾氏的出污泥而不染,是在多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属于多因一果。择要而言,有如下方面:

——树立高远的目标。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的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东方人非常重视集体意识,这一点在古代中国尤其明显。因此,中国人非常崇尚"利他",认为"利他"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一个"利他"的人,就会受到社会的一体尊敬。这一点,儒、道、释三家的认识惊人的相似: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无一不是以是否"利他"为评判标准;道家认为"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庄子·骈拇》),亦以是否"利他"为作为圣人和小人的区别;大乘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救众生为己任,重视布施等菩萨行,更是认为"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甚至诸子百家亦均以"利他"为共识,如墨家"摩肩接踵而利天下";法家的韩非子主张"欲富而家,先富而国",等等。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无不以利益国家、社会、他人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如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励;杜甫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勉等等。曾国藩作为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自称"以禹墨为体,以老庄为用",其人生目标自然不是自己的一己之利,而是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念。这从他在咸丰元年敢于冒着杀头的危险给新皇帝上《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皇帝一事就可看出。为了国家利益,他甚至不怕背恶名。镇压太平军时,有人因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但他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依然不改初衷,"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他对精于为自己打算者,常常嗤之以鼻,甚至对于自己才干出众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因其官瘾太大格调不够高,也开玩笑地批评他"拼命做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立志向圣人看齐的人,怎么会去偷鸡摸狗?所以曾氏的清廉,与其志存高远有决定性的关系。

——培养慈悲的情怀。古代官员称自己为"父母官",初看似乎有作威作福的意思,其实不然。大概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是慈悲为怀、无私付出的。如果一个官员真能以民之父母自居,那真是老百姓的福分。我们现在以"公仆"定位,考察来源,应该是始于中华民国,一直沿用至今。初看似乎谦卑,但仆人对于主人的感情和父母对于儿女的感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对于一名官员来说,名称并不是那么绝对的重要。重要的是他对于百姓的情怀。事实上,一个清廉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郑板桥的情怀,郑板桥是清廉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李纲的情怀,李纲是清廉的;"吾貌虽瘦,必肥天下"是周恩来的情怀,周恩来是清廉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官员的收入总比一个普通百姓多,如果能以百姓疾苦为念,大概每一个官员都会知足常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曾氏就是一个对百姓充满感情的人,在他身上,流淌着"为民请命"的传统可贵血液。在他任刑部左侍郎期间,他直言不讳,向皇帝上《备陈民间疾苦疏》,反映货币贬值问题、治安问题、司法不公问题等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表现了他对官场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和对百姓侠骨柔情的一贯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情怀,曾氏没有眼盯着那些通过非正常手段暴富的官员而心理失衡,反而在生活上始终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保持简朴而恬淡自乐。他平时每餐只吃一道菜,故而被幕僚戏称为"一品宰相"("一品"即一道菜的意思)。

读《智慧人生》有感


读《智慧人生》有感【一】

《人生的智慧》一书的原作者是德国着名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他是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这本书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着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我是2019年5月份在亚马逊中国买到的这本书,同时买的一本书是《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书到了之后,先翻看的《人生的智慧》,刚开始的时候看得很迷糊,感觉思想混乱,没有静下心继续阅读,只是心里隐隐约约觉得原作者写得很高明,但是译者水平太烂,有些语句重复罗嗦,句读没做好,以为自己是白买了。

于是,在看了不到一章节的内容,就把这本书放下了,转而去看的《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那本书看的津津有味,看完那本书后,自己的心也平静下来了,于是重新捡起了《人生的智慧》。陆陆续续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被装在了自己的背包里,跟随着自己出差,在火车上、地铁上、床上都会被拿出来翻一翻,每当看得投入后,自己的内心都很平静、踏实,深深地为作者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为作者精辟的思想所感染。

在书中,作者主要讲述的是教人怎么平静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它是一本哲学上关于幸福论的着作。作者系统严谨详细的分析了幸福产生的来源、分类以及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以及译者附录的作者生平。

第一章节,作者对决定人的命运的因素进行了划分: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和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二、第三和第四章节分别就这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被作者认为是人幸福与否先天性的决定性因素。

人所拥有的财产和所展现的表象是次要性的。作者认为,人拥有的绝对财产不是人感觉自己富足与否的条件,这个条件是人拥有的相对财产。因此,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而如果由于别人比我们更加幸运而内心不安,那我们将永远不会快乐。所以,这一因素还是由人的自身决定。

人所展现的表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它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作者对这三类看法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广泛的论述。他认为人的名誉是否定的,名声是肯定的。名誉是表明这个人不是例外,而名声却表明这个人是个例外。人们通常过分看重了我们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其实他人的看法就其本身来说,对我们的幸福并非至关重要,它对于我们并不直接存在。如果有人将这种非直接为我们所存在的东西作为直接存在来加以看重的话,那就是这个人虚荣的做法。

第五章节作者讲述了在人生中会遇到的一些具体的情形,以及给人提出遇到这些情形时的抉择建议。这是全书最轻松的一个章节,也是作者传授的最具体的内容。他解答了人的一生中所会遇到的种种情形应该要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以及如何如何对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作者在这里讲述的内容在任何时代,对绝大部分的人都有着益处,我们能够从其中学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第六章节作者纵览了人生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建议。尤其强调了人年轻时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对人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次强调。读完本书后,我感觉到好好锻炼身体的紧迫性了。

全文通读下来,让人有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在全文持述幸福是否定的,灾祸是肯定的观点。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亦即还能勉强忍受的生活。他劝诫读者要珍惜已拥有的现在,这才是人能够真正能够把握的,而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对过去,也和我们想象当中的过去有所出入。

另外,这本书中,作者的语言平实简朴,再加上作者经常性的对观点的注解(作者认为人的后半生更多的是对前半生的注解),因此读起来不觉得费力,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作者提出的思想。

读《智慧人生》有感【二】

这是一本阐述什么是幸福的书,叔本华认为,幸福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内在因素,财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响幸福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之所以渴望财富,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内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间接影响。

对于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个肤浅的笨蛋可能觉得只是小事,不足为奇,但一个有思想的人也许就能看的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歌德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大众,不分贵贱,却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如果是这样,那我大抵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的个性实在不大好。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这句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是来源于叔本华么?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但生活中能称的上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有思想的人还是多的。比如一些阅历丰富的驴友,他们大多喜欢交朋友,与人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就说他们是平庸的。我们不必成为伟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种人,他们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辈。当这一类人无法获得外在的快乐的时候,便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其他学科,但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兴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的天才,才会全身心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让我思考一下,我学习艺术是因为缺乏了外在的快乐么?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学习的,但的确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段很有意思。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过最轻松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如何理解这两个矛盾的命题?

穷人与富人: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挥霍金钱,更守不住钱财,但同时也更能够忍受贫穷,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请不要再抱怨你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虚荣和骄傲的差别: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则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使人沉默。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虚荣的一种,事实上别人的看法对我们幸福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尤其是当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无视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让我们继续磨练吧。

传达所见较之于传达所想要难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说:一个人去旅行就能讲故事,但是当我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个结论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变换气候而已,他们并不曾改变思想意识(贺拉斯)。大概是说,他们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资料,或许还对资料做了一些组合,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开发新资料。所以读万卷书应该在走万里路之前,而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别忘了思考。

读后感范文|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作文|四大名著读后感|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人生海海有感


《人生海海》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16日出版的图书。

《人生海海》是麦家在时隔8年之后的首部长篇之作,故事讲述了一个浑身是谜的“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麦家对这个词的解读又深了一层:“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

《人生海海》中,上校一生经历坎坷,但也有过辉煌。作为乡下人,上校投身行伍后居然凭借聪明才智当上了军医;作为特工,他潜伏日占区,足智多谋;作为军医,他救人无数,其中还包括共产党一位大领导。他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立一等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环刺眼的英模人物,因为难以抹掉的刺字伤疤,长期生活在郁闷的阴影之中。郁闷成为他最大的隐痛,这也是他努力外在包装的原因所在。他后来受刺激发疯,正是因为有人揭了痛处。再后来,即使智力退化至相当于七岁的小孩,他对自己的伤疤依旧念念不忘,居然天真地通过画画等极为幼稚的方式,试图掩盖身上的这块心病。

上校始终是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他战功累累,按理说完全应该生活在光环下;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他身上的刺字,将他钉死在民族大义的耻辱柱上。那两只猫,与其说是上校的精神寄托,不如说是上校的精神镜像。上校通过对猫的昂贵施予,人为制造出一种特有的高贵与纯洁,试图以这种方式洗涤身上的污渍,还自己以清白之身。

虚无的高贵终究会坍塌。后来,上校身边再没有猫,精神的镜像被彻底击碎,命运从此急转直下。没有猫的上校虽还活着,但过去承载荣辱的精神早已抽离了他的肉身。略感遗憾的是,麦家忽略了猫的寿命。猫的正常寿命不过20年,纵使它有九条命,但从解放战争年代跨越至“文革”时期,这么长寿的猫兴许可以载入史册。(高渐离)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人生的开关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路遥人生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