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 > 地图 >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读后感600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我缓缓地合上《坏脾气的玛格丽特》的末页,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把书放入书柜,而是情不自禁地在回味中,回味故事中动物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和谐画面。

书中,一对对生活很讲究的新婚旱獭夫妇,偶然听到一位因脾气太坏而被哥哥姐姐遗弃的一户人家的第九个女婴在森林里发出的哭喊声,被旱獭夫妇发现并收养后所发生的故事。

在收养与不收养这个问题上,善良而仁慈的母旱獭菲比和一贯对生活讲究的丈夫弗莱德发生了意见分歧。突然增加一个人来打扰之前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后,是多么不适应呀!尤其在收养后如何养育上更是矛盾丛生!因为,人类的食物和动物们所吃的食物种类是不同的。

幸好,母旱獭的爱心浓浓地,完全像带自己孩子似得那样关切,在试过很多食物都不是玛格丽特爱吃的食物之后,很多动物们都来帮助菲比“妈妈”,或出主意,或者直接送来不同的食物尝试……..

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之下,终于找到了可以养活玛格丽特的方法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动物们才是有真情怀和好品德的。不同的动物在一起生活的和谐画面就好像今天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似得,互帮互助,讲友情,讲宽容。

说起宽容,书中也描写了一段:玛格丽特来到这个家后,这个家从此就变得一团糟了,舒适的小房间被新收养的小婴儿弄得乱糟糟的、玛格丽特喝了弗莱德送来的水后居然把水泼到弗莱德的脸上、给她食物吃还把食物扔在地上或者吐到他们的脸上、她把弗莱德心爱的祖传的椅子毁了、一些极端自私自利的行为那么令人生厌。但是,即便这样,旱獭夫妇竟然还在玛格丽特失踪时组成了一个森林公寓里的所有成员的搜寻队去寻找她。最终一直反对收养玛格丽特的弗莱德也被菲比那温厚宽广的爱所感动。

可见,对自己难以接受的人的帮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对自己难以接受的人的宽容,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啊!

生活里,不也是这样的吗? 比如我们国家的孤儿院或收容所,对那些被丢弃的孩子和犯错误的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上,岂不是同样的给予帮助和宽容吗?

其实也像我们每天生活的家园,只有人人伸出手去创造,去互相扶持,那才是一个和谐的家!就比如,一条河流的清澈,需要多少人们的自觉守护;也比如,建造一栋房屋,需要多少工种的工人们的配合;更像汽车行驶在狭小的地段人们互相礼让……

所以,当所有和谐的家园组织成一个大家时,那才是国家;只有每一个小家和谐才会有国家的大和谐。

看了《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这本书后,我愿把自己做成“旱獭菲比”它们那一群成员那样的家庭成员。因为和谐,需要像书中这些互相帮助、体谅、宽容、感恩的情怀精神的。

等我回过神时,一篇“有感”就跃然纸上了。“大和谐”概念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读后感500字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坏脾气的玛格丽特》的吸引人的书籍。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是美国作家托尔·塞德勒写的小说,主要讲了一对新婚的旱獭收养了一个人类婴儿。这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婴在家排名老九,由于爱吵爱闹、脾气不好,被哥哥姐姐“遗失”在树林里。善良的母旱獭菲比决定收养她,但菲比的丈夫弗莱德却忍受不了玛格丽特的坏脾气和捣蛋,但是他为了心爱的人一直忍着,还到处帮玛格丽特找吃的喝的,只是因为那是他爱的人所喜欢的,哪怕自己再不喜欢的事情都会去做,这就是爱的力量。但对于他们来说,大胃口的玛格丽特实在不太好养。于是,树林里的动物们——花纹蛇、臭鼬、蝙蝠、松鼠也加入到了收养大军之中……故事中,菲比用爱包容着一切,用爱改变着身边的人,让大家凝聚在一起,体会家的温暖。

爱是什么?它无影无踪,却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真正的爱是接纳和包容。当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玛格丽特的坏脾气,是菲比的耐心和坚持,让大家认为无可救药的玛格丽特学会了尊重和善待!

看完这本书后,我决定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对别人发脾气。我们要学会理解、宽容别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对待无条件爱我们的父母,更应该用爱做回报。互帮互助,处处有爱的世界更美好。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爱,爱可以感动一切,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读《坏脾气的玛格丽特》有感500字


有这样一本书,让我知道了爱的力量;有这样一本书,让我懂得了感恩;有这样一本书,让我学会了要善待他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有关爱的书——《坏脾气的玛格丽特》。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是美国作家托尔·塞德勒写的小说,主要讲了一对新婚的旱獭收养了一个人类婴儿,这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婴在家排名老九,由于爱吵爱闹、脾气不好,被哥哥姐姐“遗失”在树木里。善良的母旱獭菲比决定收养她,但菲比的丈夫弗莱德却忍受不了玛格丽特的坏脾气和捣蛋,但是它为了心爱的人一直忍着,还到处帮玛格丽特找吃的喝的,只是因为那是它爱的人所喜欢的,哪怕自己再不喜欢的事情都会去做,这就是爱的力量。但对于他们来说,大胃口的玛格丽特实在不太好养。于是,树林里的动物——花纹蛇、臭鼬、蝙蝠、松鼠也加入到了收养大军之中……故事中,菲比用爱包容着一切,用爱改变着身边的人,让大家凝聚在一起,体会家的温暖。

爱是什么?它无影无踪,却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然而真正的爱不是自私,不是索取,而是接纳和包容。当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玛格丽特的坏脾气,是菲比的耐心和坚持,让大家认为无可救药的玛格丽特学会了尊重和善待!

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小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疼爱我,我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想玩什么,他们都二话不说,全都会满足我,而我却经常还不知足,偶尔还会和他们顶嘴,可他们除了好好和我说,却从来不会责怪我的任性……以后,我一定要像玛格丽特一样,学会感恩!

《坏脾气的玛格丽特》就是这样一本充满童趣的书,但其中流淌出来的意义却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爱,爱可以感动一切,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600字


《大师与玛格丽特》中译本又名《撒旦狂舞》,我觉得《撒旦狂舞》这个名字更好。小说一开始由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来到莫斯科考察人心变化引出情节。由于魔王的到来和活动,小说中频频出现魔幻的场景,如剧院里下起了卢布雨,公寓里开起了撒旦舞会,凡人涂上魔油后变成了会飞的女妖。这所有的事都与沃兰德有关,拍成电影沃兰德的戏份最多,而大师不过是个配角而已,甚至都没提到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救赎人类的不是耶稣而是撒旦?因为有一种力量,它总是想作恶,又永远在造福,他就是它的一股。!上帝在人们心目中是完美无瑕的,他不能做出任何不符合上帝形象的事,而魔鬼沃兰德是上帝的化身,他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观察莫斯科市民的人性和人性。通过魔王沃兰德一系列的作恶,人们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品质恶劣的文联主席、贪污受贿的房管主任、贪图钱财的小市民等等。同时也看到了一位纯洁善良追求真爱的女性玛格丽特,为了大师他受到舆论的攻击,所有人都离她而去,为了大师她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不畏惧任何艰难去拯救他。她是是完美的俄罗斯女性的化身。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形象就是流浪汉,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大家都以为他疯了,他在疯人院里反省了自己认识到自己以往写作的荒谬和盲从,他终于明白许多道理,不在是精神上的流浪者,他找回了自己。疯人院里的人和外面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外人看来大师和流浪者伊万是精神病,殊不知这群人才是真正的疯人。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_2600字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2600字

我曾经脑袋里有过这样的想法。
我的身体里大概住着很多个李嘉欣。
三岁的。
五岁的。
十二岁的。
他们看起来完全不同。
但确确实实都是我的一部分。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小镇。
身体里住着不同的你自己。
他们或互相支持着。
或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但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
而当你爱上一个人。
我想你就接受每一个不同的他。
“有时候,我们会言过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说一些不是那么真实的话,暗自希望说出来后即会成真。”
“这或许是入夜的信号,也可能是破晓的迹象,全看各人的不同视角。”
“当一个女人说她‘被诅咒’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她的话。”
“我对于她的了解,正是她所希望我了解的;我对她的了解,就像世上任何人对他人的了解一样。而爱情伊始不就是对彼此的好奇心吗?”
“一个人为什么会坚持读一本书?书的第一句话?还不错。第一章?也还行。等你快读到第三章时,为何不干脆读完呢?”
“床上说的话,不能太当真。”
“别人说什么你都不能相信只要是在床上。”
“每个人都会有点自由发挥,说自己从不自由发挥的人是在撒谎。”
“在这一生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认他人为亲人。”
“如果“平凡”的意思是诚实、不张扬且意志笃定的话。我一直希望自己拥有这些品质,只可惜并未实现。”
“人们常说,恋人通常都是小偷,的确,爱一个人就很难不从对方那里盗取某些东西。”
“你可能会说真正的爱是不会盗取任何东西的。你可能会说真正的爱让一个人保持完整。那你就错了。爱情就像一个学步的贪婪孩子,只认得两个字,那就是“我的”。”
“夜半时分,我们都会变成无措的孩子啊。”
“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必须了解对方的一切,这是一句谎言。爱情当中必须时不时保持距离。”
“所有故事都一个样,不是吗?男人和女人相恋或失恋。有人出生,有人死去。不是幸福收尾,就是悲伤结局,只是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各不相同。”
“我们的梦境总是这样,幼稚得令人汗颜。”
“没有记忆的人拿起笔时也会成为饱经世事之人。”
“所有故事唯一的开场方式就是真的开始讲这个故事。”
“我们都只擅长确定自己的年纪。其他所有人看上去要不是太老就是太年轻,或者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比我们老的或是比我们年轻的人都算不上纯正的人类。”
“我们有时是没法控制思想的。”
“事后怪罪从来都毫无意义,尤其是怪罪天生就喜欢自责的女人。”
“某种程度上,你在一个地方认识的人,定义了那个地方对于你的意义。”
“回声是一种很好的陪伴,每当我感到孤单时,总想找个人说说话。回声可比镜子好多了。镜子会说你坏话。回声则很配合你。它们觉得你说的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
“小孩子在作弄彼此这件事上,向来是最为卖力的。”
“无聊与幸福的感觉其实相差甚微。”
“世界上没有哪个女人身体里没藏着另外几个女人。”
“孩子一般都是痛苦且残忍的,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如此。第一,他们那么矮小;第二,孩童时期一般都非常痛苦,尽管大人们总说孩子总归要比他们自己更幸福。”
“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会理解给孩子编故事的重要性。孩子会把你说的关于她的一切都当真,所以在这方面你要特别当心。”
“每个人都是不开心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命中注定的男人,只是凝视他的双眼,一生便已定下。”
“每个地方都喜欢在你初来乍到之时卖力讨好,然而到了离别时刻却难免冷冷清清。有时当你离开一个地方,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
“即使你保证只娶一人,但每一句话(无论富裕!无论贫穷!无论患病!无论健康!)指代的都是你将与之结合之人的不同的侧面。”
“即使每件小事都全然不同,没准我们还是会相遇的呢。”
“人们说事情‘就只能如此’的时候,心里总是希望情况恰恰相反。”
“在爱情里,总是越新鲜越好。”
“爱情比任何事情都更讲究先来后到。”
“酣畅淋漓地大吵一场可能会让人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离开一个人比你想象得要难很多。”
“知道自己还能如此爱一个人,我很高兴。爱一个纵使你知道不可能爱上你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痛苦让我感觉真真实实地活着,就像他们说的那样。”
“不过感情的事有什么道理可讲?”
“对初恋的执念从来都跟对象无关,都是人们对自己的怀念。”
“结局通常比开端更有韵味。可惜人们只痴迷故事的开场,即便它们千篇一律。”
“正因情节相同,人们才爱听——在别人的故事里回味自己的往昔。”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端倪,却故意选择视而不见。”
“命中注定,是厄运,是好运。只不过是你看待的角度问题。”
“不知为何,人们似乎很乐意打探别人的死因。”
“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消失,她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死亡是非此即彼、迟早到来的事情。”
“人们说肥皂剧不真实,但事实上,肥皂剧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比如,肥皂剧和现实生活里的人,都会在同样的错误面前犯傻无数次。”
“向旁人描述你的痛苦是毫无意义、枯燥乏味,且很不礼貌的。”
“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真正学会如何去爱。”
“失去心爱的人,不只是失去那个人,而是失去你无法想象的更多东西。”
“失去似乎无止无休。”
“东西只有在要用时,才会发现它不在了。”
“期望是虚空的,谁也不能预料将来会发生什么。”
“日复一日,我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变成哪一个你。”
“有人说,人是一成不变,我完全不同意。在漫长的生命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地点看似永久不变,但实际上它们却远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恒久固定。”
“生命行至终点时,人总觉得必须把自己毕生所学分享出来。”
“我们不仅仅用心灵去爱,还要用大脑去爱。真爱不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意志。它远不只是生理的反应、眼神的交汇和心跳的加速。”
“你的余生都将和同一个人一起入眠、一道迎接清晨,即便你渴望离开却还是留在这个人身边——这些才是爱的体现。”
“爱,不论何种形式(浪漫的、柏拉图式的、自私的、婚姻的、家族的等等),都是让人愉悦的,全身心、无保留的愉悦。”
“有一天,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你会开车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然后一天,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你会拐错方向。路的尽头,在你最绝望的时候,他(她)会在那里等你。”
“自我们有记忆以来,我们就知道父母是会骗我们的。他们这样做或许是为了保护我们,或许是出于某种自以为是的善意。”
“有些时候,就是需要尝试两次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人生中最有趣的事,往往发生在你正准备做另一件事的时候。”
“爱情通常都有尽头,但在它尚未消逝的时候,仍然是值得拥有的。”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1000字


《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1000字

鱼粉

很久没有完整的读一本书,也没有写字的冲动。

又是一年春节,回顾过往收获寥寥难免自惭。趁着这股心血来潮,在没有任何剧透的情况下,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玛格丽特小镇》。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呢?31岁的大学哲学系助教N爱上了25岁的留级生玛格丽特,并且在她的手指上系上了象征订婚意义的、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绳子。玛格丽特告诉N,自己是一个“被诅咒的人”。他们到达玛格丽特小镇后,N发现在她的家乡还有五个的“她”,所有这些人都是同一个玛格丽特的不同年龄的分身。

N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玛格丽特,天真可爱的梅、青春叛逆的米亚、最初相遇的玛吉刻薄独眼的马琪,以及神神叨叨的老玛格丽特。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所有,N在经历过一番挣扎后向玛格丽特求婚,开始了有点折磨的婚后生活。N深爱着玛格丽特,而玛吉却因为无聊而发生一段婚外情,并在发现怀孕后选择离家出走。后来,玛格丽特把3岁女儿简送回家中,并在简6岁的时候自杀,而N也在5年后因感染而死,去世前,他将这段爱情写成信札,留给自己还没有长大的女儿简。

怎么说呢,这个故事没有完全看懂,究竟是N的讲诉太随意,还是这本身是就是人格分裂的幻想呢?婚前的经历是N的视角,婚后的折磨则是玛格丽特的视角。同一段感情,不同的视角却似乎是不同的深度,N可以接受不同阶段玛格丽特,并且爱得日益浓烈,而玛格丽特却因为无聊追寻更为刺激的婚外情,而且是一段失败的婚外情——对方更爱自己的妻子。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因抑郁自杀的格雷塔。每一种人格的形成似乎也是有迹可循,每一个人生阶段似乎也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每个人看、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镇,年龄越大,镇上的人越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漫长的生命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女人的变化更甚于男性,也许是因为女性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月经、人”

“抵达玛格丽特小镇的最佳方式就是尽力让自己迷路。”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便会出现许多无法融合的人格,不同的想象诞生不同的自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哪一个,想要逃避也想要毁灭。而当我们内心变得笃定时,内心那些全部的人格都得到了解脱,变成了一个人。

我们不知道哪一件是会让我们变成一个怎样的人。初中的我充满戾气和反叛,而后来,我却遇到了一个温柔的人,并且也变得温柔。

“你的余生都将和同一个人一起入眠、一道迎接清晨,即便你渴望离开却还是留在这个人身边——这些才是爱的体现。”

现在的我来读这句话,只觉得充满期待和想象。我时常感到幸运,遇到这样的一个人,让我如此笃定,也如此庆幸。我们有可能遇得上,也有可能会错过,或许那个人比你槽糕,也或许会更加幸福,但是我都不在乎,只要那个人是你就好。

但是,又是什么让人渴望离开却还是留在这个人身边。或许就是那份神秘吧,N想要了解玛格丽特,却终其一生都未曾真正了解他,玛格丽特难道真的只有这几种人格吗?不尽然。 究竟有多少种人格,或许要到这一生的尽头才会明白。只希望你爱上我的时候,不是只爱我最美的玛吉、也爱我任性的梅、也爱我孤傲的米亚、爱我毒舌的玛琪,也爱我年老的玛格丽特。

婚姻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甜蜜,真相总是会在点点滴滴中浮现出来。令N着迷的红发原来是“染”出来的,而玛吉也会经常性的变成玛琪,当平淡的生活冲淡了当初相爱的激情,你还爱我吗?

想到生命的尽头看一看,我们是不是果然白头偕老了

读后感《《坏脾气的玛格丽特》读后感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玛格丽特小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