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夜莺之歌有感400字 > 地图 > 读夜莺之歌有感400字

读夜莺之歌有感4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母爱之歌_读《马哈鱼之歌》有感10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母爱之歌_读《马哈鱼之歌》有感10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但游子千层底内流动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最耐人寻味,是它让我相信什么是超越一切的母爱,母爱是马哈鱼用自己的血肉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把大伞。那平凡的故事,每每想起,都会激起心中的一阵巨浪那永恒美丽的故事大马哈鱼的故事。

在非洲的某一个地方,生长着一种大马哈鱼,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每一年,在母鱼的阵痛之中,无数小鱼降临世间,当一群小鱼张开小嘴嗷嗷待哺的时候,母鱼毫不吝啬的送去了自己的肉体。于是,在小鱼们啜餐吞咽的同时,母鱼痛苦的翻滚着,扭动着自己的躯体,而那双瞪得大大的眼睛,仍凝视着抢食自己肉体的孩子们,直到生命结束。

这是大马哈鱼一生中的最辉煌的时刻。生殖完毕筋疲力尽的大马哈鱼,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悲壮的给予,残酷的奉献,为了最崇高的执着,完成了自己延续下一代的使命,谱出了一曲伟大的生命的悲歌。

我知道,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她无法自控的张开自己的嘴和腮,搅得周围一片猩红,任凭疼痛折磨着自己却不逃生反抗,忍受着孩子们的细咬叮啄,但她的内心却是无比幸福的,为了孩子的生存繁衍,奉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这就是母爱。

思及此,我的眼睛模糊了,回想起了我那亲爱的母亲,虽然没有那样的悲壮的事迹,在平凡生活中,却无一不流露出对我的爱:出门时千叮咛万嘱咐,回家后的一句轻轻问候,温热的牛奶被放在床头,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流露出母亲对我的爱意,让我倍感甜蜜。

是啊,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受着母亲的爱,母亲一直像天使一样守护在我们身边。不论是孟母三迁的佳话,还是母亲从熊口救出自己孩子的事迹,或者是在地震中母亲用双手刨除自己子女的奇迹,她们的精神和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喂食自己的血肉之躯让孩子生存的大马哈鱼是一样的。

可赞的是母老虎为了自己死去的孩子不让其他动物吃掉,忍痛将小老虎的尸体保存在自己体内;可颂的是母狼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向猎人求救;可泣的是流泪的羚羊像猎人做出下跪的姿势,为了保全自己肚中即将出生的小生命。

太多太多的例子,证明了无论是人或者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每一位母亲都会极力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看了那一幕幕有些残酷有些悲壮的画面,我可以说,亲情往往可以超越极限,发生奇迹,每一位母亲都是美丽的,每一位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个母亲都像雪天使一样守护者自己的孩子。

母亲用伟大凝结了我的血肉,用永恒塑造了我的灵魂,她用她一生优美的年轮,为我们编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小草之歌》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首诗歌,深有感触,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首诗歌的名字叫《小草之歌》。

虽然小草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微不足道,但是小草不灰心、不计较要为大自然做一些奉献,小草能帮我们防洪、固沙还能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它虽然在这么多的地方做出了贡献,但在人们的认识当中仍然默默无闻,可它毫不在意,静静地生长着,不畏严寒酷暑,不惧石头压身,我们应该向小草学习。

我想起了另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虽然不高不美,但它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动,小草虽然毫不起眼,可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前行。小草不择环境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小草不屈的身影,或一株,或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小草却始终坚强地向下扎根,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我们在什么地方感觉到困难,就越要积极向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大进步。

记得三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下滑了许多,被老师点名批评了很多次,回到家后我感觉心灰意冷,认为我的能力就这样了,再努力我的成绩也没办法提高了。有一天我偶然从书上看到了这首赞美小草的诗歌,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小草看起来很渺小,微不足道,在大自然中很弱小,读了这首诗歌后,我的认识彻底改变了,小草真的弱小吗?不,我认为它真的很强大,因为它有一颗坚强的内心和不屈的意志。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真的很努力了吗?我的成绩真的无法提高了吗?不,我还不够努力。我要改变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上课比以前更认真听了,回家减少玩耍的时间和看电视的时间,看书写作业的时间多了,感觉原来不懂的东西变少了,成绩慢慢提高了,终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了好的成绩,还评上了三好学生。

读了这首关于小草诗歌,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坚强,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只要自己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关键是能不能有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读《幸福之歌》有感


《幸福之歌》里没有甜言蜜语,亦没有风花雪月,只有隐藏在生活中一个个朴实的点点滴滴作为音符,令人深思,令人感动。读罢全文,不禁想起我的幸福之歌,那是以书套为曲的一首令我感动不已的美妙歌曲。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一个下午,我们的老师心血来潮的检查了我们的书籍保护情况,可当老师看见了一本本饱受摧残的书后,便大发雷霆,叫我们明天上学之前备好书套不然后果很严重。我们面面相觑,最终大家都领命回家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想着可以买一个漂亮的书套,一边傻笑着走向家。回到家后,我兴高采烈的把老师的意思告诉了老妈,本来以为可以追赶潮流买一个最漂亮的书套让同学羡慕嫉妒恨,却没想到妈妈却准备用一些旧日历亲手帮我做一个。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像被点了火的火药桶,开始大发雷霆。我冲妈妈喊道:“为什么别人都买新的书套,只有我用旧日历做的书套,难道我么家就那么穷吗?”妈妈显然没有想到我的反应如此激烈,一下子愣住了,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只做了一半的书套也趁机从妈妈手中逃脱。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上前一把抓住仍在空中飞舞的书套,用力的撕了个稀巴烂。妈妈顿时没有反应过来,我却早就赌气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哐当一声砸上了门,一个人坐在床上生闷气。

入夜了,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既觉得说话太冲,又始终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当我决定出去喝口水时,却看见客厅中还一闪一闪的亮着小灯。我仔细一看,只看见妈妈正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的缝起我撕烂的书脊。

我藏在门后偷偷的看着,连时间的流逝也不在意,直到妈妈做好了我的书套,我才重新钻进被窝,嘴角也不知何时撩起一抹微笑。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悄悄地溜进教室。“叮铃铃”早读铃响了起来,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书,生怕被别人看见。纸总是包不住火的,果不其然,同学们看见我手中异样的书套,眼里纷纷露出了惊讶与羡慕的光芒。我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我在下课时却明白了同学们对我的羡慕。为什么?因为只有我的书套,包含了妈妈的爱,同学们的书套只是父母毫不在意的小玩意,用钱打发了他们。我不禁骄傲的笑了。

书套曲,母亲唱,幸福之歌永不散!

读《落叶之歌》有感


阳光直射入我的小窗子,我手捧着一杯热乎乎的奶茶,端着一本名叫《点点虫虫飞》的书,读到了《落叶之歌》这章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便坐在书桌旁,写下这篇读后感。

《落叶之歌》主要写了大树上的小叶子非常害怕一阵北风过后会使它跌下地面,它不知道飘落的过程是不是很恐惧,可是害怕有什么用?既然跌下去是它的命运,就要勇敢地接受。

读到这里,我被小叶子的勇气所震撼了,小叶子勇敢地松开双手,落下了。这时下起了雨,小蟋蟀拿小叶子当雨伞,拿它当被子

原来,飘落的一刻是那么美好,可以让自己变得勇敢,还可以帮助他人。

像小叶子那样勇敢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我非常怕黑。有一次,晚上自己在家,突然手机铃声响了,吓我一跳,客厅太黑,不敢上前去取,听这铃声是特置的,是妈妈来的电话!真想快点接呀!如果不接,妈妈会着急,可是又太黑了!犹豫半天,我的脚才向前挪动一点,最后我鼓起勇气,快速拿过手机,又跑回卧室,我的速度快到连监控放到最慢也看不到我的身影。

我发现,原来黑并不可怕,只要能鼓起勇气去面对就不那么可怕。

想一想,小草为什么能够顽强地破土而出,是因为它有生的勇气;临近死亡的小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那是因为它有生的意念,如果只遇一点儿挫折就打退堂鼓,那你永远不会成功。

生命中不能缺少勇敢之心,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一路乘风破浪;一路过关斩将,拥有勇敢之心,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

读《青春之歌》有感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一、革命的白雪公主

《青春之歌》的宠儿,就是那位白雪公主般的林道静。

首先,林道静有着与白雪公主一样“高贵”的出身(当然,为了林道静日后的觉悟,她的母亲的命运比较悲惨)。然后,她们都有一个会虐待她们的继母和一个不幸的童年。这是公主被拯救的前提。必须先陷入困境,之后才有王子的出现,带着完美的光辉把公主从沉睡中唤醒。

杨沫从此开始了她的玫瑰色的革命童话。

林道静首先逃家,自杀,继而遇救,与余永泽同居。她就像是走入了森林,被七个小矮人所救。她在这个地方隐居,但是同时她又渴望与外界接触。这个女孩在30年代早期由一个耽于空谈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谨严的地下工作者,对她的情人渐渐增长的轻蔑主宰着她的生命和行为,她先后热烈地献身于两位党的宣传工作者。在作者为她安排的革命工作者必须经历的炼狱中受到的囚禁和拷问(她精神成长的巅峰状态)甚至也被高度浪漫化了。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依靠奇遇和王子而完成自我的完满。比如卢嘉川,就是拯救这位“白雪公主”的王子——

“呵,他是多么勇敢、多么能干呵!”一想到卢嘉川在“三一八”和“五一”这两个日子里的许多表现,她心里油然生出一种钦佩、爱慕、甚至比这些还要复杂的情感。她自己也说不上是什么,只是更加渴望和他见面,也更加希望从他那儿汲取更多的东西。

“是马克思主义对她的思想产生了根本的吸引吗?不是,是对于卢嘉川的爱慕。作者不自觉的陷入了言情小说的路子,但是又非常希望这是一部政治小说——不协调的地方由此产生了。

整部小说洋溢着童话般的色彩,主人公和她生活斗争的场景都是那样的温情脉脉。让人感觉都是作者个人的想象,缺乏斗争的残酷。如果作品要描写一个纯粹的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那么,知识分子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从灵魂到身体的、彻头彻尾的、脱胎换骨的、不断的“革命”。只是可惜,这场革命,太温情,而且透着做戏般的假。

是白雪公主的童话。

二、一定要走出书斋吗?

《青春之歌》中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被批判得最厉害的人物,是林道静的情人余永泽。工农的爱情可以光明正大地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爱情描写则要有批判性,要将这种爱情同他们的革命追求和政治道路的选择联系在一起。《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爱情就是这样。当她追求个人解放的时候,找的恋人是余永泽,而当她要求民族解放的时候,她的恋人就应该是*员卢嘉川和江华了。

在小说中,作者反复强调余永泽的胡适主义的思想背景以及他对胡适的崇拜。所以,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决裂,亦即意味着一位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与胡适主义(以及“五四”精神中的非左翼的部分)的决裂。

但是历史还是给予了余永泽存在的合理性。

他固然没有参加革命,但是他也没有反革命。他固然没有关注时代风云,但是他传承了文化发展的历史链条。很难说这样就是有罪的。以当时余永泽的身体状况,那么孱弱而参加革命上战场,未必是他的选择。

林道静式的青春冲动和余永泽式的平庸实用,都是社会所需,都无可厚非。

当时的写作环境和左的思潮的影响,才是这样塑造这个人物的原因。对于当时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政策的积极响应,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本革命言情小说的价值取向。它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杨沫的作品在出版后不久的一场重要讨论中受到批评,因为她的理想化的重要女主角的资产阶级立场,尤其是她的想法、语言,她整个的对革命行动的思考,都和群众的生活有着差距。杨沫令人感动地响应了这一批评,在修改版中加进了新的篇章,增加了林道静在农村的七章和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改动了关于林道静“小资产阶级感情”的许多东西,虽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但其艺术性大为降低。真实的、“小资产阶级”的林道静,变成了具有高度觉悟的革命者,面目严肃,言谈必是马列主义,活生生的人物变得血肉全无。而余永泽,则是不平的做了牺牲品,被抹杀了他生存的意义。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梦之歌——读《边城》有感


平凡而宁静的话语。喜欢这种淡漠的美。落日,渔舟还有流水。美丽的让人感到沉重。

站在白塔下,飘飞的白云,河底的石子。像梦。走近才发现,清澈的河水之下其实有着另一个诡秘的故事。

夜深了。那些凄美的歌儿也随着我的梦走近。可是,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淡淡的凄凉。我还在寻觅,带着梦走向远方。

其实,那是一种旋律,一种情愫,更重要的还是人性。

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青春之歌有感

我在初中时就读过杨沫写的《青春之歌》这本书,记得当年我的父母不让我看这种“闲书”,怕影响我的学习。后来,我利用好几节晚自习课的时间争分夺秒地把它读完,甚至和林道静一起喜欢上了卢嘉川。近期,我又重新品味了一遍《青春之歌》,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如此的坚贞,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书写了壮美的乐章。

林道静,一个出生在地主家庭的女子,为了逃离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当时的林道静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常常流露出来。在共产党员卢嘉川、林红的帮助,给了她深刻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教育,终于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经受了铁窗血与火洗礼,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作品生动地描述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写出了一个革命青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更从林道静的身上透视出了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作品除了描写林道静之外,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有叛徒、特务,更有自甘堕落的青年。那时的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展示,使得小说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虽然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而我也并不曾亲身经历过,但是从书中我可以感受到革命前辈们火热的激情----为全中国人民获得独立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奋勇斗争的激情!

书中说:“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就会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这样巨大的生命是不会死的,永远不死的!”让我懂得了:在一定的环境中,理想和现实会发生冲突,而信仰,则能抚平人内心因冲突带来的困惑和迷惘,它可以支配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

书中还以重点笔墨描写了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命运只有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光明和前途,也才能有真正的青春。如:“党的工作要是不和群众相结合,那就是没有根的草,不会有生命,有力量。可是群众运动要是不和党的领导相结合呢,那就是无头的鸟,永远不会搞出什么结果,永远不会找到正确的道路……”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国家危亡,矛盾激化,造就了一大批的历史英雄。而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也一定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追求。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是必须要有目标的,否则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同《青春之歌》中的革命青年一样,我们也能为自己谱写一段美丽的人生,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迷惘,我们需要热情,需要勇气,即使一切都不能如你所愿,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之歌才是深思熟虑的,是理性的。

读《少年小树之歌》有感


《少年小树之歌》是美国作家瑞斯特.卡特写的一本巨作。本文主要讲了小树儿5岁时父母去世,爷爷奶奶收养了他。爷爷是一个印第安人,他们生活在山区里,整天和大自然打交道,时常发生一些稀奇古怪,奇妙有趣的事,让小树儿

感受到了山间生活的乐趣。在他眼中大树是有灵性的、小鸟是有灵性的、小狗也是有灵性的。

虽然山里没有学校,小树儿没能从学校学知识,但奶奶教他认字,让他了解了查里几人的历史。在和爷爷奶奶相处中,小树儿学会了如何捕鱼,如何卖威士忌,如何收割小麦学会了一切生活本领。并从爷爷奶奶那明白了许多大自然

的哲理,做事的方法,懂得许多人生道理,这些比书上,学校学到东西多得多,有趣的多,让小树儿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与珍贵。

小树儿只有5岁就已经掌握了生活的本领,即使后来爷爷奶奶去世,小树儿依旧很好生活下去。再说说我5时,还在幼儿园,只会哭、只会闹,就是现在11岁了,比小树儿整整大了6岁,我的生活能力还是不如5岁的小树儿。整理

书包时把书忘记在外面了;课桌洞总理不干净;把衣服穿反了这样的事不计其数。

记得有一次,妈妈上午去学校上班,我还没开学和姐姐只好待在家里。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5个小时过去了,都12:50了,妈妈却迟迟没有回来。我和姐姐心急如焚,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还一直咕噜咕噜唱空城计。我来到厨房,看到一样一样生的食物,但又不会煮,怎么办呢?一直等到13:20,我实在忍不住了,心想:妈妈还没回来,我就自己煮吧!学着妈妈的样子烧好了饭,煮好了菜。妈妈也回来了,知道我把饭菜做好了,又高兴又吃惊。盛饭时,大吃一惊,饭还是生的,原来我煮饭时忘记在电饭锅内加水了。笑话还

没完呢,正当妈妈盛菜时,发现西红柿炒鸡蛋大半是汤,原来是我放水太多了,西红柿炒鸡蛋变成了蕃茄蛋花汤。

在生活中,像我这样不会做饭的人还不少,甚至有许多初中生连洗袜子、煎个蛋都不会。我们21世纪的孩子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只会索取,不会动手,一点自食其力的能力都没有。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爸爸妈妈只求我们把书读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学各门兴趣班。虽然很多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他们忽视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此时我想起了爷爷对小树儿的话:给一个人一条鱼,不如教他怎么捕鱼。如果你教一个人如何自食其力,

他可以活得很好。但是如果你只是给予他现成的帮助而不教他什么,那你可能一辈子都得供养那个人。

我们之所以会成为只会吃的饭桶,不全是因为我们懒,也不是我们天生不会做,而是我们有时没有机会做,我们要学太多的兴趣班,家长们只求我们读

好书,给我们各种鱼吃,并不要求我们去捕鱼,更不教我们如何捕鱼。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母爱之歌_读《马哈鱼之歌》有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夜莺之歌有感4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