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地图 >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24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推荐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共 6477 篇)

  • 1、 高二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阅读石悦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笔记了!如何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篇一】

    这个学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儿》。刚开始,是因为在书架上翻书,偶然间发现了这已有9年历史的书,我对历史很有兴趣,你让我说说各个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历史书籍”这四个字就激动起来,翻开书皮又看见“明朝”这两字就更激动了。看一本历史书,犹如穿越到古代,与古人对话,看尽这个朝代的名人故事与兴盛衰败,真是棒极了!我立刻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了一章,觉得耳目一新:哇,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历史书吗?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贪污,我又气得牙齿磨得沙沙作响;看到喜欢的忠臣被设计害死,禁不住扼腕叹息,难过好久......记得每个朝代都有几位正直的君王,可是这个明朝倒好,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就愣是一个正直的君王都没有,还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让我感觉这几百年明朝没白活。

    我还注意到本书作者了,作者名叫当年明月,当然这是他的网名,读了这本著作,真是对他的文笔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一改人们对历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历史成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身边故事。对这本书,我还有几个细节感受:第一:幽默,充满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来,好钱好色不管国家大事的皇帝、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臣、以及好斗的蒙古人......这些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演绎着他们那个朝代的故事。当年明月还特别喜欢跟古人打交道,一会儿称兄,一会儿叫弟,一会儿还攀个i“老大”,轻松诙谐的语言,让我不时捧腹大笑。第二:严谨,这些故事很多都是经过作者查阅资料得来的,有凭有据,不是想象,也不是贾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统又连贯的文章。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写出自己的文章特色来!

    高二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篇二】

    在这个暑假,我抽空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彻底明白了“时势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虽有过人之处,但总体上不算是“奇人”,和历史上许

  • 2、 明朝那些事儿

    最近,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推荐给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一听名字就知道里面讲什么的,当然也就是当年明月(笔名,这可不是日本人:)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讲述的历史上明朝的事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大概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也就是土豆朱元璋(朱亮宇给他起的外号)。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全是数字,因为如果这些人都不能去上学或者当官的话,只能以父亲的出生日期或是年龄相加起来。比如朱五四、朱重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陈九四等等,那登记户口的人就会眼花缭乱了。朱元璋这个名字也起得很特别,璋是元朝一种锋利的器具,所以朱元璋就是诛元璋,把他比作诛灭元朝的璋。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就像《明朝》(简称)里面说的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是血腥的,不是说说就行的。作战要学会两副面孔,一副是凶暴的,一副是温和的。凶暴的用来对付敌人,温和的用来对付服从自己的人。也有人曾经说过的:这个社会上,只要是敌人,是不存在退让的,不可以一味的谦让,否则的话,别人就把你打倒 历史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可是当年明月就用幽默的话语来使它变得让我们更想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我时不时还可以笑一笑,放松一下。

  • 3、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一个酷爱历史的小孩,家里的历史书当然也多的数不清,比如:《汉朝那些事儿》、《唐俗》、《中国上下五千年》但我最喜欢的还非《明朝那些事儿》不可。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经不起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洪武大帝》。 买回家后,我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就读完了,对明初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主要讲了1344年朱元璋出生,到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朱棣即位。本书已开始介绍了元末时,百姓生不如死,各种宦官贪污现象十分严重,将皇帝发下的粮食贪了一大半,朱元璋全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哥哥,其余人全部被饿死。最后,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 童年时的阴影笼罩着朱元璋,他对元朝有着深仇大恨,后来在好朋友汤和的介绍下起义。

    他占据南京,不断扩大势力,除掉张士诚、陈友谅,并进攻北京,灭了元朝。他死后,建文帝即位,朱棣极其不满,因为它比朱允炆强得多,他开始造反,打退铁弦、盛庸等人,攻入首都南京,定年号永乐,即皇位。

    这本书的语言描述十分生动形象,并且加入了小说成分,使整本书都增加了趣味性。来吧,你也来读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 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看了几个章节,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了,随后酣畅淋漓的读完了整套书。当合上最后一页时,不禁慨叹:中华数千年 朝代更替哪家优?世界几万里 邦国兴衰何国雄? 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当年明月采用了流行文学手法,如幽默、推理、悬疑等,关注人物命运,介入个人情感。虽然一样是说史,但他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 )版的明朝通史",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好几次动容变色,泪流满面,因为被感动。大明王朝,是专制到极致、黑暗到极致、残暴到极致、腐败到极致、堕落到极致的集权政治的标本,但是,即使是在这样一个专制、黑暗、残暴、腐败、堕落的夜空下,仍不乏有埋头苦干的人,不乏有为民请命的人,不乏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先生称这些人为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在《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笔下,给予了极高的尊重和礼敬,作者让他们身上的人性的光辉在黑暗中熠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读到了许多人的死亡,这些人有为知己者死、有为气节者死、有为信念者死、有为尊严者死,这些人的死亡或许对挽救大明王朝的灭亡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挽救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堕落的灵魂却有着无限深远和重大的意义,他们让我们这个民族有了一种可以值得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文天祥所谓的“正气”吧。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文笔幽默而生动、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他讲给我们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在书的最后谈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其实在整部书中,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中,他都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感悟,他说,在人的生命
  • 5、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是能让人受益终生的,特别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更为难得,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多年前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就甚是喜欢,而今重新翻开依然是爱不释手。这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独特的写史风格引人入胜,更打动我的还是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品评,也许这些品评未必都是“正确的”和“客观的”,但是透过这些观点,你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感悟,并由此窥见并体悟到生命的普世价值与永恒意义。在作者入木三分的描写下,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像话剧演员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以点带面地连缀起大明王朝历史长廊里承前启后的历史事件。对于他们,作者有褒扬、有贬斥,不过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理解。

    无论何时读这套书,心里总有一种独特的直观乐趣,在作者的笔下,历史不再是一篇篇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它也开始变得通俗化,走出了高高在上的学者书橱,变身成为了普罗大众的精神食粮,也许正如前人所云,历史本不在帝王将相的家谱中,而在坊间巷里乃至荒冢野地。每每读起,颇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个中人物仿佛呼之欲出,自己与他们的距离感也渐渐消弭。有时仿佛会觉得自己是长着第三只眼睛的二郎神,用第三只眼去窥视着里面这些人物的命运沉浮,让自己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们的命运而波动,于是一时笑,一时流泪,一时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

    然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都是关于勇气、气节、理想和信念以及人的真情实感,因为它们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在不同的人身上,理想和信念有不同的演绎方式。“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守仁知行合一的信念;“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这是于谦挺身而出的信念;“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这是杨继盛视死如归的信念;“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这是杨涟舍生取义的信念。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明代两位姓杨的人物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最让我震撼!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凭着自己对正义的坚守,勇敢地和阉党魏忠贤作斗争,杨继盛位低官卑,却勇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书弹劾奸臣严嵩,两人都在狱中受到了严刑摧残,最终杨涟用他的死向全天下揭露了魏

  • 6、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202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202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一个酷爱历史的小孩,家里的历史书当然也多的数不清,比如:《汉朝那些事儿》、《唐俗》、《中国上下五千年》但我最喜欢的还非《明朝那些事儿》不可。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经不起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洪武大帝》。 买回家后,我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就读完了,对明初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主要讲了1344年朱元璋出生,到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朱棣即位。本书已开始介绍了元末时,百姓生不如死,各种宦官贪污现象十分严重,将皇帝发下的粮食贪了一大半,朱元璋全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哥哥,其余人全部被饿死。最后,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 童年时的阴影笼罩着朱元璋,他对元朝有着深仇大恨,后来在好朋友汤和的介绍下起义。

    他占据南京,不断扩大势力,除掉张士诚、陈友谅,并进攻北京,灭了元朝。他死后,建文帝即位,朱棣极其不满,因为它比朱允炆强得多,他开始造反,打退铁弦、盛庸等人,攻入首都南京,定年号永乐,即皇位。

    这本书的语言描述十分生动形象,并且加入了小说成分,使整本书都增加了趣味性。来吧,你也来读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 7、 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薄雾在梦境中散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辨。耳边传来古老的钟磬之音,辉煌的大明王朝展现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城内,宁静安详,静谧幽深。深宫大院尽处,只传来一串沉重的脚步声。他——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纵是一国之君,然而走近他,却不难体会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与不尽。

    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这些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史学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壹)。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这本书讲的是从朱元璋出生到永乐夺位的事情,朱元璋是一个贫农出生,是一个布衣皇帝,他当过和尚,也讨过饭,后来由于元朝皇帝实在是令老百姓难以忍受了,老百姓就组成了一个个部队准备造反,朱元璋也加入了一个部队,他有勇有谋,为部队频频打胜仗,可他的上司容不下下他,赏他了一些钱和人马,让他走人,朱元璋离开后,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与别人作战,他战胜了张士诚、陈友谅等竞争对手,与元朝作战,他们打得元朝落花流水,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当起来却像个屠夫,他通过当时一个胡作非为的丞相,来废除丞相之位,但也牵扯到了很多人,他们统统被朱元璋杀掉,达上万人,读更可怕的还有,朱元璋时分恨贪污,但他给官员的俸禄却根本难以给他们养家糊口,他们被逼无奈,只得贪污了一些老百姓的粮食,但都被杀掉了,杀的官员官员们提心吊胆,整天怕鬼来敲门。

    我读了这本书,我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的面目,他智慧、狡猾、残忍、武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比如人要坚强如果不坚强就成不了大业,任何事都要忍辱负重,要能屈能伸,不能因为一点点小的事情就大发雷霆,这样对别人不利,更加对自己不利。我还学到了人做事要经过头脑,而朱元璋有时候似乎经常头脑一发热就稀里糊涂得杀了人,他虽然是在杀那些恶人,但他也杀掉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员,他也不搞清楚,他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违我者,斩!

    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决定做一个坚强、冷静的人。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先兄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

  • 8、 读明朝那些事儿(优质范文)

    园城小学六三班马晧哲“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我喜欢看历史书,历史是什么?历史无趣吗?是那些纸都发黄了的书本吗?不,并不是。在那些尘封的历史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中那些人物,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崇高人格、才高识远的智慧,熠熠闪光,成为历史中一个个耀眼的亮点。《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喜欢的一本历史书。此书主要讲述了从朱元璋建立明朝至崇祯自尽明朝覆灭,300年间的历史。书中记载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于谦是我最欣赏的一位。于谦,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少年于谦就把文天祥作为自己膜拜的偶像,“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是他对文天祥的赞词,也是他对自己一生行为的承诺。他敏而好学,却不拘泥于书本知识,食古不化,他十分喜欢阅读,读了大量的史书、兵法,为自己报效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政绩突出,清正廉洁。于谦三十二岁时,官居三品,出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等地,在十九年的地方官生涯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百姓中威望很高。重要的是,虽然他权力很大,却不贪一针一线,清正廉洁。“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成为广为传颂的千古名句。无畏无惧,力挽狂澜。在国家出现危难时,于谦无所畏惧,坚毅刚强,勇担重担。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位如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正是有了他们,我们伟大祖国才能在经历一次次风雨、磨难后,发展、进步,走向光明。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从于谦的身上,我学到了要为一个长大后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要胸怀大志,从小要有为国争光的雄心,志当存高远。其次要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了本领才能报效祖国。第三要有为国献身的勇气,在祖国需要时能挺身而出,无所畏惧,面对困难、挫折,坚毅刚强,百折不挠。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世

  • 9、 品味《明朝那些事儿》

    品味《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在它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时间里,诞生了一个个伟人,发生了一件件奇事,这是一个伟大的王朝,一个人才辈出的王朝,一个无与伦比的王朝。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劳模”朱元璋、“造**家”朱棣、懦弱的建文帝、贪玩的朱厚熙,不求富贵名利的政治家、野心家姚广孝,以诸葛亮自喻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等等,他们一个个从书里栩栩如生的走进我的视线,并让我记忆深刻。

    个人见解,我认为明朝里最伟大的皇帝是朱棣。他自幼随父亲四处流浪,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小小年纪就展示出超人的军事才能。为了争夺政权、夺取皇位,不惜一切代价,却任用贤才,他打来的江山,有一半是姚广孝替他得来的。姚广孝那句:“我要给大王送一顶白帽子”,让朱棣即兴奋又恐惧,要知道朱棣除了自己的父亲再就没有第二个害怕的人了。当然他的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打败了n多个人之后,却与铁弦、盛庸等名不见经传,但宁死不屈、非同小可的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是一个成功的藩王,也是一个伟大的藩王。

    更是他,在成为皇帝后,为国家献出了一切。为了大明朝的江山,他不顾自己的辛苦劳累,一次次亲征,打败了久久困扰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蒙古各部落。战争总是残酷的,但对享受它的人,或许是一个展示自己命运的机会。一代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开创了“永乐盛世“,使大明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朱棣的一生,生于兵荒马乱,又亡于御驾亲征的途中,或许他喜欢这种金戈铁马的生活,或许这是他的命运,也或许这是他最好的归宿。为了皇位,他不惜一切代价,违抗圣意造**,不顾他人安危。他实在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这个伟大的帝王如流星般陨落,大业未成,他的遗憾、他的坚持不懈、他的忧国爱民,实在是让我感到可惜、可叹、可敬!

    历史已经过去,但当年的明月,依旧挂在那高高的天空,明朝那些事,却留在我的脑海的深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指引着我、警示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 10、 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感

    我是一个对历史没多大兴趣的人。在我看来,所谓的史书,不过是破旧书页上印着无趣而又难懂的文字的书。最近,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尝试着读了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史书有了兴趣。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语言十分生动有趣,偶尔随意翻翻,我也会被逗得捧腹大笑。在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中描写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明朝的全过程,当然也正是这一段朱元璋当年的英雄史,让我对这个相貌极其丑陋的古人的印象大为改观。

    朱元璋的父母在他十七岁时被双双饿死,他也许是家中唯一幸存的人。放牛讨饭做和尚造反当皇帝,他的一生,概括起来就这么几件事,却那么与众不同,让世人为之震惊。朱元璋或许是史上出身最为贫贱的皇帝之一,他并没读几天书,却靠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每每想到这里时,我对他的崇拜感就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本书也许并不像许多小说那么精彩,也不如真正的史书记载得那么全面,甚至对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帮助并不大,但它却深深吸引住了我。在作者的笔下,朱元璋是一个有能力而且幸运的人,命运之神总是垂青于他,给他无限的机会。而我认为并不完全是这样。难道一个放牛娃就是依靠好的运气成为君临天下的霸主吗?绝对不是!他的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也同样是十分伟大的人,也应该有他那样好的运气,为什么就没有成功呢?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朱元璋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自己超乎想像的努力,(备注:书中也没有完全说是靠运气),也许这一份努力和坚持正是我们许多人所不具有的。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遇到一些自己认为无法战胜的困难就畏缩了,认为自己被残酷的现实逼到了尽头,已经能够没有退路了。但事实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命运女神同样也会对你微笑,向你招手,为你指出一条明路坚持!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有趣的知识,它同样教会了我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命运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放弃我们的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懦弱、胆怯的自己,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持久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同样可以做自己的霸王!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1-08-02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0

  • 2021-10-0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2-12-28

  • 2019-09-21

  • 2019-10-20

  • 2023-01-11

  • 2022-04-06

  • 2019-09-20

  • 2022-01-21

  • 2023-01-29

  • 2019-09-25

  • 2019-09-21

  • 2023-01-07

  • 2023-02-22

  • 2022-04-1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1-11-1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01-19

  • 2022-12-30

  • 2019-10-29

  • 2019-10-11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高二读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