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苍穹之下观后感 > 地图 > 苍穹之下观后感,2024苍穹之下观后感
苍穹之下观后感相关栏目
苍穹之下观后感热门栏目
苍穹之下观后感推荐
苍穹之下观后感

(共 7325 篇)

  • 1、 《穹顶之下》观后感汇编七篇

    在观看一部影片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观看完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优秀作品中永远不会缺少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作品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汇编七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

    柴静的《穹顶之下》最近一段时间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同名的美剧和斯蒂芬金的小说原着恐怕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关于她所讨论的问题,我在此不想多说,留给更专业的人士以及决策层讨论更合适。仅从网络传播角度来阐述一下我的部分观点。

    很多人说她有局限性,我认为不准确。从纪录片讨论的雾霾这个话题来说,她无疑是想对最广大的民众以及国家决策层发声的,但是从一部100分钟的纪录片本身来说,它的传播不能是没有精准目标的。说这部片子的观点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的视角和利益,我非常认同,但是我觉得这不能说是局限性,而恰恰应该是这部片子的传播策略,也是它能如此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仅是视角,看看它的形式,这种剧场演讲式的风格,我看了大约10分钟就想起某手机品牌的那位罗老师,(当然,从片尾的鸣谢名单里面我也得到了验证);再看现场ppt的风格和穿插的一些哏;看现场邀请到的观众;看她使用的传播渠道……无疑,她选择的种子传播群,就是城市中产。包括用自己的女儿的遭遇来引起共鸣,没错这就是煽情,但这种煽情,就是传播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它瞄准的群体,就是和柴静一样,大约是28~40岁的城市中产,这些人大部分组建家庭不久、准备有或刚刚有孩子、收入较刚进入社会时有所提高、生活趋于稳定、开始更关注生活质量和家庭、是网络生活的主力人群,明显他们非常容易认同柴静记录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在社交圈形成传播。

    我觉得这种定位无可指摘,作为一部不长的纪录片,它的目的就是传播,是打开缺口,是启发更多思考以及更专业的行动,而《穹顶之下》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上,本身很难站到一个高大全的位置,有自己的立场和定位反而是件好事。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

    “在人们没有发现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这是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对于雾霾简介中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进入了一个了解雾霾的世界。

    对于雾霾一直是一无所知的我,这一

  • 2、 小编推荐: 《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270字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写过各种各样的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将自己观看作品之后的感受写成的范文。每当我们观赏完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少心得。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去欣赏一部优秀的作品。在观看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编推荐: 《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27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

    天使穹庐,笼盖四野。

    天像个盖子一样,将大地笼罩。曾经盖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蓝如洗的天,偶尔有几朵许闲云飘过,在天之涯有几只野鹤点缀。而现在,在社会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笼罩华夏的已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天,还有霾。它死死的扣在头顶上,无时不在,却又无可奈何。

    柴静对此做了一年的调查制作,进行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霾的范围,危害与原因。

    或许,在我生活的这个地方,自己觉得这里应该没有霾,那应该在北方多,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重工业。但是我想我错了,我忘记了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我们相距并不远,这里早已被霾入侵。

    初时感觉并不明显,只觉得经常感觉视线模糊,前方的东西也总感觉被挡住了。抬头看天,也不再如小时候一样湛蓝,因为天经常是满满的白,还透着一点淡黄色,晚上也经常看不见新鲜了,从前以为是因为近视了,所以看不见,可我告诉我不近视的人时,他们也说没看见多少了。原来那不是云,是被一片邪恶的东西掩盖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蓝天,原来霾离我如此之近。

    尽管如此,即使有许多人在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车薪,在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社会现实与这样的中国人。为了利益,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确实中国需要发展,可发展之后呢,留下满目的疮痍无法抚平,到时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片哺育我们的天地?

    我们生活在“穹顶”之下,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只有当环保的观念是从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挂在嘴边,也许我们的蓝天白云,才会重新露脸。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我们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雾霾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害、应该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雾霾、知道该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静提出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我看到了雾霾的可怕,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穹顶之下”的人到有这种感觉,以前觉得模糊的忽远忽近的雾霾原

  • 3、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简短 4篇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

    柴静的《穹顶之下》最近一段时间无疑是炙手可热的,同名的美剧和斯蒂芬金的小说原着恐怕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关于她所讨论的问题,我在此不想多说,留给更专业的人士以及决策层讨论更合适。仅从网络传播角度来阐述一下我的部分观点。

    很多人说她有局限性,我认为不准确。从纪录片讨论的雾霾这个话题来说,她无疑是想对最广大的民众以及国家决策层发声的,但是从一部100分钟的纪录片本身来说,它的传播不能是没有精准目标的。说这部片子的观点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的视角和利益,我非常认同,但是我觉得这不能说是局限性,而恰恰应该是这部片子的传播策略,也是它能如此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仅是视角,看看它的形式,这种剧场演讲式的风格,我看了大约10分钟就想起某手机品牌的那位罗老师,(当然,从片尾的鸣谢名单里面我也得到了验证);再看现场ppt的风格和穿插的一些哏;看现场邀请到的观众;看她使用的传播渠道……无疑,她选择的种子传播群,就是城市中产。包括用自己的女儿的遭遇来引起共鸣,没错这就是煽情,但这种煽情,就是传播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它瞄准的群体,就是和柴静一样,大约是28~40岁的城市中产,这些人大部分组建家庭不久、准备有或刚刚有孩子、收入较刚进入社会时有所提高、生活趋于稳定、开始更关注生活质量和家庭、是网络生活的主力人群,明显他们非常容易认同柴静记录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又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在社交圈形成传播。

    我觉得这种定位无可指摘,作为一部不长的纪录片,它的目的就是传播,是打开缺口,是启发更多思考以及更专业的行动,而《穹顶之下》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同时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上,本身很难站到一个高大全的位置,有自己的立场和定位反而是件好事。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

    " 看了这个记录片,给我的感觉:不是让我如何做,而是呼吁和加强大家的环境忧患意识。如果明明知道这个靠污染而发展是不正常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在进行。如果发展初期,因为要发展要温饱不得不屈服,那么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习惯了屈服站不起来了,还是应该慢慢壮大自己顶住站起来与污染做斗争呢。

    因为就业问题,政府取缔不了也惩治不了这些煤油污染企业。难道这些企业就可以把污染当成理所当然吗,在这片同呼吸的天空下,我不知道获利的具体是哪一些人,

  • 4、 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第1篇】

    柴静的视频看完之后,深深地感觉到柴静的一团一队真心专业,其中有一个动画片介绍pm2.5视频做得非常好,让普罗大众能看懂,再加上柴静的一妈一妈一身份及非常感一性一的一面,调动了更多的女一性一用户,她弱弱地听了很想哭泣的声音比过去的任何很死板理一性一的pm2.5科普文章都来得更有效果,反正这次我朋友圈里的几乎所有一妈一妈一都转发了这个视频,并发表了感慨。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牺牲了环境,但带来了高速的文明发展,柴静就是这样成长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有点讽刺也有点无奈不是吗,柴静作为比较有资源的一员,站了出来,对她来说选择这个时候发布她的言论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时机:前几年的雾霾基础教育及最近几年的社一交一网络也给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没有这么几年的雾霾影响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新闻平台大力推动这个视频;大家没有体会过雾霾的痛苦也不会在朋友圈疯狂地传播;而且国家正在转型期,正在大力推动产业改革,同时政一府也正在寻找方法解决雾霾问题,正缺柴静这样的事情出现。

    综合以上各种条件,这件事必定会发生,只是机会放在柴静这里了,她不站出来,会有别的柴静站出来,我想这其实是历史选中了人,当然同时人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

    话说回来,我们也在吃着社会快速发展的红利,是社会网络的建设者,也消耗着社会资源,这真是一个很混沌的社会问题,感觉会有一个大问题摆在面前--没有快速发展就没有互联网,没有快速发展就没有各种社会资源和柴静的成长,更不会有这样的《穹顶之下》。

    当然,社会体制还 有很多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如果现在开始投身环境问题的治理产业,可能会有不错的经济效益,看了视频之后,我又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你去看看美国,所有货车都要在排气系统上装上空气过滤器,如果有这样的设备商出现,也会赚到不少钱,一开始冶理,就相当开始了一场革命,很多老旧的产业要被淘汰,新型的产业及人才会涌进,经济也会出现一种叫“治理经济”的东西,治理带来的机会并不难发现,又比如,如果工厂大量需要优化或者转型,面向这类工人的培训或者教育机构,或者招聘等平台都有大量的机会。

    我想历史是这样发展的: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柴静等人过上文明生活

    大量能源消耗产生空气问题

    文明生活的人们始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了解到雾霾和pm2.5的危害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中国走向文明社会,并有了互联网及快速的网络能瞬间加载3个小时的视

  • 5、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第1篇】

    看完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个黑黑瘦瘦的大眼睛男孩形象马上浮现在我眼前。他曾经是一妈一妈一班里的一个学生,我只能从照片上见到他,因为,他已经在前年暑假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死因是肺癌晚期。当我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仅11岁的孩子,家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吸烟,怎么可能得这种病呢?看完这部片子,我想也许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雾霾!

    《穹顶之下》为我们深入解答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柴静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给我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深受震撼。

    片子看完,我忽然有一种不敢呼吸的感觉,连杭州这样的人间天堂每年都有两百多天雾霾天气,难以想象其它城市的情况会怎么样?从片中我了解到,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一烧,它们在燃一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导致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这些都是引起雾霾的重要原因。同样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在“伦敦大烟雾”时间后能够痛定思痛,短短的十年间就收到了显著成效,为什么我国就不行呢?想到柴静说的“空气中里飘着的味道就是钱味”,我心中就涌起阵阵苦涩。那些工厂的老板为了挣钱,把金钱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自己也是这“穹顶之下”的一个生命,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污染环境不就是在毁灭自己吗?

    再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其实我们很多人既是雾霾的受害者,也是雾霾的制造者。有些人不管路途长短,以车代步,任由马路上一交一通拥挤,排一出更多的尾气。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放“开门鞭炮”,欣赏美丽的烟花绽放,可是你是否注意到浓浓的年味中那令人窒息的黑烟?如果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换来的却是环境的破坏和家园的毁灭,那么我们宁可选择暂时停步。

    在这“草长莺飞二月天”的一陽一春时节,我们多么盼望着到郊外踏青,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可是望着那灰蒙蒙的天空,想到可怕的pm2.5,我只好打消了念头。

    【第2篇】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 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 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

  • 6、 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

    小学生《穹顶之下》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看了关于柴静的《穹顶之下》,讲了关于雾霾的事情。

    在视频中她说,雾霾在2003就产生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都以为雾对人类没有伤害只是自然现象,可我们认为错了。雾和雾霾是两种情况,雾霾是没有清洗过的煤烧出的烟,加油站汽油泄露等导致的雾霾现象。柴静还说:“如果我们的好煤用完了,我们就要用劣质煤,劣质煤燃烧的时候有一半可以燃烧掉,另一半则会变成黑烟。”英国伦敦以前也有雾霾,可是在他们的改正下,他们也见到了蓝天,白云和星星。视频上有一位专家说,如果我们在燃烧煤之前,先把煤洗一遍,然后在燃烧冒出的烟就会减少原来的一半,柴静还亲自出去调查,有些地方配合调查,有些地方不配合调查反而还把他们赶了出去。所以我们要努力。柴静的演讲就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以后要保护环境,不能燃烧不劣质煤,不能随便丢垃圾,看到有破坏环境的人要及时制止,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查。我希望这样做了以后雾霾就不会再出现在我们中国。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分两次看完柴静《穹顶之下》,这个山西老乡为空气清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作为资深记者对事情的影响,应该说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两会之前,如同把一块巨石抛向这个前行疲乏进而经济转型的社会生活中。也或者说是大河涌动之中的抛下一枚深水炸弹,激起的浪涛足以撼动一些既得利益者和习惯势力。但愿在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层面对解决污染有所推动,有所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给了人类影响自然的无限可能。对物质进一步需求和贪婪,使人们误入歧途。其实人们的生存条件,无需那么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农经济下,人们的需求无非是温饱要求的一点食物和衣物,简单的洞穴或房舍。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宝库可以毫无限制地增长,而对于保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质,不管变换了多少花样,升级多少代,用以提供给生命的能量永远是那么一点就足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体力行,如同那些现在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隐者,不管出于哪一种思想渊源,对物质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状态,追求的无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满足,恐怕这是人类文明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质和资源,无限的生活和内心”表达了最初的这种心情。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个人幸福安宁的途径。贪婪会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不愉悦,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物质的富有、财务的自由并不会完全对等地赋予自己精

  • 7、 《穹顶之下》观后感2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代丝雨 五.三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我看完这个片子最想说的是:和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同时,也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尾气,带来污染环境。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 8、 穹顶之下观后感400字

    【第1篇】

    今天在高老师的推荐下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非常震撼,引起了我的思考。

    柴静从她女儿的病开始,引出了她和空气污染的这段私人恩怨。通过列举大量的图表、曲线,以及大量院士、专家的话语,向我们揭露了在雾霾背后是中国政治、法律法规以及从上到下层层渗透的黑色行业潜规则。中国人与雾霾的战争已经打响,而想要结束这场战争,将是一盘很大的棋。

    中国经济腾飞的背后是环境的牺牲,但是我想,如果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一穷二白,就算领一导一人能看到现在的情况(我觉得每个国家走的发展之路都大同小异,只不过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一百年),他们也仍然还 会义无反顾的走这条能源和工业铸就的道路,因为这是经济发展最简单的方法,人们都是会有些目光短浅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少开车乃至不开车;对于我,我一直都对化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学好了化学就要在未来为环境作我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总觉得自己有这么一份社会责任。

    【第2篇】

    今天,我看了“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和崔永元的“自一拍纪录片”行为,是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很有价值的努力,值得尊敬(虽然我对崔永元转基因片子的结论并不赞同)。十八大之前,我认为体制内的媒体,虽然戴着镣铐跳舞,但还 有可以拓展的空间,但这两年下来,我已经看不到这种希望……所以,柴、崔二位的努力,实际上,在是利用体制外的某种“自一由”,在帮助整个新闻行业实施“突围”。当然,所谓“明星效应”肯定是存在的,但这本来也是有效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明星、资本、权力……哪个对媒体行业不构成影响?但毋庸过分焦虑——崔的片子,其取材和论证逻辑也受到强烈的质疑,这就是舆论场的自我制衡、纠偏的结果。

    《穹顶之下》这部长达一小时四十分钟的视频中,柴静讲故事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也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传播变得有效、而不是类似官样文章般的无聊,这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传媒人学一习一的!柴静“雾霾”的专题,我认真地看完,说实话,我做了近八年上海市政一协委员,而且深入调查过污染问题,但是,我承认自己对雾霾问题的认识程度,远比不上柴静——柴静的沉静、理一性一、对材料掌握的充分与展现过程的淋一漓尽致……很有说服力。对这个国家的改变,知识分子是有责任的,但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只能服膺于真理,而不是金钱、权力、还 包括容易导致“文人相轻”的自我的虚荣心。

    【第3篇】

    今天,我观看了《穹顶之下》,柴静为我们讲述了

  • 9、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第1篇】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一团一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一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 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一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一性一,我想政一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一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第2篇】

    昨天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带领我们看完了这部视频《穹顶之下》。看完这部片子后,我相信全班同学肯定都会很震惊。从那一条条就算决定了要管理好雾霾,但一次都没执行过的、透明的法律、从那些影片中展示出来的恶劣天气、从那些顶着官职,却从没有对雾霾所行动的空头官员来看,中国就算外表再强盛又怎样,中心也是腐败的,单单从治理雾霾这方面来看,中国就不行。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中国人都绝望的名词,它不单单是在伤害着我们的身一体,也威胁着那些即将出生的孩子们。在“雾霾穹顶”下,柴静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视频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己花费约100万元,并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

  • 10、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850字(一)

    近日,一部由前央视记者柴静自掏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引起了剧烈反响,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

    一部环保记录片居然能引来如此大的争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就在网上认真地看了一遍,并且把网友们赞美与批评的意见都大致地浏览了一下。对此,我觉得对此部记录片有了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那就是:对于帮助国人认识雾霾的成因与危害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科普片。但对于如何治理,柴静开出的对能源产业市场化的药方却绝对是极其片面和肤浅的!

    一、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苍穹之下》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记录片开篇就点面结合,以自己得肿瘤孩子的遭遇实写,再以中国大地虚描。一片恐怖而又肆虐整个中国的雾霾就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据柴静介绍,2013年初她怀孕之后,未出生的孩子就被检查出患有肿瘤。这让她对空气污染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使她不能回避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个调查。为了一探究竟,柴静实地探访了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她还查阅文献,拜访各方面专家,并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通过这不纪录片,柴静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就是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环保和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大家都希望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显然,面对无视环境保护,面对违法排污,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作壁上观。对于环境污染,不存在整体解决方案,为了自己与孩子的健康,我们只有挺身去制止,我们只有及时去举报,才能维护我们的共同权益,才能永远拥有"apec蓝".

    应该说,作为一名知名记者,柴静知道如何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切入和适度的煽情,激发了每一个观看者内心的共鸣和对雾霾污染治理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这部记录片是成功的。

    二、市场化绝不是治理雾霾的良方"

    雾霾--人民公敌,怎么声讨都不错。

    怎么办?柴静给出的药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2-06-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2-02-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4-08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苍穹之下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苍穹之下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苍穹之下观后感、2024苍穹之下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