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 > 地图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2024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范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相关栏目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热门栏目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推荐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

(共 1720 篇)

  •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系列(10篇)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系列(10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篇1)

    时间滴滴答答地从我的眼前,从我的笔尖流过。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离去,我便执笔写下此刻的思绪

    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起;大腿和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结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一个丑八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卡西莫多曾多次说到自己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是人,也不是兽,一个比石子更坚硬、更遭人践踏、更难看的丑八怪。驼背、独眼龙、鸡胸、脚瘸、耳聋,集一身于他。处处遭到嘲笑,处处遭到践踏,被人们当作把戏来耍弄。这时划过我思绪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正传》里的阿q,还有《虽然上帝给不了卡西莫多英俊的美貌,却给了他一个善良无比的内心。他因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而感恩戴德地报答这位在众人都在嘲笑他、辱骂他时不计前嫌地给他送来的生命之水的爱斯梅拉达。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顿时显露出他善良的本性,留下那一滴感恩的眼泪。在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台时,没有人敢站出来解救爱斯梅拉达,只有这个长相其丑无比的卡西莫多用其巨大无比的力气,单枪匹马地劫法场。他的形象在那一刻是那么的光辉伟大!他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他们同样是人们嘲笑戏谑的对象,都是被封建制度所吞噬的悲剧形象。

    我的思绪飘向了美丽动人的吉卜赛姑娘身上,爱斯梅拉达。依稀记得她出场的时候,在一张随便垫在脚下的旧波斯地毯上翩翩起舞,旋转着,就这样飞舞着,两只滚圆净洁的手臂高举过头上,把一直巴斯克手鼓敲得嗡嗡作响。头部纤细、柔弱,转起来如胡蜂那样敏捷;身着金色胸衣,平整无皱,袍子色彩斑斓简直就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尤物。美若天仙般的吉卜赛姑娘,是千万人眼中女神。卡西莫多在绞刑台救出爱斯梅拉达的时候曾说了这么一句:您说一道阳光,一滴露珠,一支鸟儿的歌!一句短短的话语中道出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美貌和纯洁。然而也正是她的美貌给她带来

  • 2、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的资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都有哪些优点呢?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篇1】

    我在周日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巴黎圣母院,里面讲的是18世纪法国一场伟大的悲剧性爱情。它的女主角名叫爱丝梅拉达,在这个可怜的以卖艺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罗洛给盯上了,而最后却被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相救。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么的悲惨。还好,弗罗洛最终遭到了报应,被卡莫西亲手推下高楼而死!我真为她感到可怜。看电影时我不禁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爱丝梅拉达斯死后,卡莫西抱着她的尸体死去,也算是得偿夙愿了。

    电影中总是有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少女的热情和纯美,残疾的`身体和善良的心灵。看完这部电影,我反复回想着那美丽壮观的场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远印在脑海中,以填补我那时对美肤浅的认识。

    在那美丽而神圣的教堂中,竟影藏着如此丑恶的故事,更体现了当时社会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道理是无穷的,它的价值更是无穷的巴黎,尤其是那时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时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从圣母院的钟楼顶上眺望,景色真是灿烂多彩,绚丽迷人。让我们闭上双眼,默默为卡莫西与爱丝梅拉达祈祷吧!爱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后留下的仅仅是一缕尘土。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篇2】

    这个假期,我读了法国作家雨果写的著作《巴黎圣母院》。我很喜欢看这本书。

    这部著作一面世就轰动一时!书中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哈尔达被有名望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及迫害,最后竟亲手将她送上了绞刑架。外表丑陋、由副主教一手养大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最终将副主教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了下去。

    自从读了《巴黎圣母院》后,我的心灵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它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一时期的历史真实,让我们看到了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可是自从读了它这刻起,我明白了:正直善良并不是个人特有的,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的一种美、一种本能!只是在这个弱肉强食、兵不厌诈的社会里渐渐被金钱、权力这些过眼云烟般的利欲淹没了而已。有谁不想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受到别人的喜欢、爱戴,但由于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原因而被迫将自己善良的一面隐藏起来,令自己蒙上凶恶、残忍面具。幸好的是,这个社会仍然拥有许多善良、诚恳待人

  • 3、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作文4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作文”,敬请访问。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作文【篇1】

    人们时常感动于《巴黎圣母院》中相貌奇丑敲钟人卡席莫多对吉普赛美妙少女爱斯美腊达谦卑的爱情,而我却被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对爱斯美腊达孤独、霸道而绝望的爱所深深震撼!

    作为一个教士,弗洛德性情温润、清心寡欲、时常沉醉在主的教义中。但自从他偶然看到在街头跳舞的爱斯美腊达之后,她颀长的身材,优美的舞姿,无与伦比的美貌深深地征服了他,唤醒了他沉睡三十多年的爱情,他深深地爱上了她!

    噢!作为一个教士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他只能默默地关注她,深深地沉沦,疯狂地迷恋她!教士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注定了他的爱是无声的,是孤单的。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爱情伤痛的人,一旦爱起来就是疯狂的!这句话在弗洛德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十多年的爱情禁锢使他爱她爱到骨子里了。为了得到她,他深夜潜入爱斯美腊达的房间,面对着爱斯美腊达的咒骂,反抗他深情表白:开恩吧!但愿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是火,是熔化的铅,是千把钢刀剜我的心啊你就糟践我吧,打我,使坏吧!你要怎么样都行!可是你开开恩,爱我吧爱我吧,爱我吧!我求求你了!这么深的爱情,让我动容!

    但是爱情是自私的。弗洛德的爱情更是如此,他始终坚信:得不到就该毁灭!所以他不能接受爱斯美腊达不爱他的事实,亲手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给她,致使她被判死刑。在刑场上,他伏在她的耳边那句:那好吧,你就死吧!谁也得不到你!令人感觉自己的心被硬生生地剜去,深深地疼了。但是在爱斯美腊达登上死刑车,驶向生命最后一站的时候,他于心不忍,匆匆离开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只是机械性的想要逃离。他一遍遍审视自己的心灵,一遍又一遍回想他们的过去,不停地悔恨:是她毁灭了他,又被他毁灭了!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作文【篇2】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1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围绕着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悲惨命运,叙述了一个个奇异的故事。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纯洁与肮脏的较量,是一副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美与丑,本是一对意义毫不相干的反义词,可在这部书中却让我深切体会到美与丑的完全统一。

    本书人物个性鲜明。克洛德·富洛娄,身为神甫的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最终由神甫变成了魔鬼,他

  • 4、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范文欣赏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由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著作的小说,相信由不少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看过,该书主要讲述了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了救一位女郎而舍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巴黎圣母院》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说起名著,大概就是知道它很优秀,但永远不会去读的书。这本书是一位好朋友赠送的,它在我的书架上积攒的整整八年的灰尘终于被我抖落。

    读完本书我不禁感慨,所谓名著,就是无论多少个世纪的灰尘都无法消减掩盖其光芒的明珠。

    维克多?雨果在本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巴黎乃至世界的建筑,以表现他对建筑术的热爱。这个将要杀死那个,书籍将要杀死建筑。这句话反复在书中出现。起初看到这句话,我感到费解,到底谁要杀死谁,杀人动机又是什么?耐着性子继续阅读后,我找到了答案:自从世界起源直到基督纪元第十五世纪(包括该一世纪在内),建筑术是人类的大书,是人类的力量和智慧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表达形式。在世界的最初六千年,从印度斯坦远古的宝塔直到科隆大教堂,建筑术一直是人类的巨大笔迹。这一点确凿不移:不仅任何宗教象征,而且人类的任何一种思想在这本巨书里都有自己的一页,有相对应的丰碑。

    作者谈到:任何一种文明都以神权开始,以民主告终。自由取代统一,这条法则也写在建筑术里。西方世界曾长期处在神权的统治下,到处都是不容置喙的强权,教堂作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宗教思想保存和传播的载体,其建筑风格的变化体现着神权的强盛与衰败。时至今日,西方世界吸引无数游客参观的著名景点,大多都是经久不衰的宗教建筑,譬如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梵蒂冈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俄罗斯莫斯科的圣母大教堂,当然也少不了本书故事的发生地法国巴黎的圣母院。神权统治下建筑的罗曼风格无处不散发着权威、统一和绝对,同时彰显着森严的等级,神父无处不在,从不见人;种姓制度无处不在,从不见人民。然后,十字军东征,权威动摇,大一统的局面分崩离析,人民不可避免地登台出场,而且人民总会得到最大的份额。从此,建筑这本大书不再属于僧侣、宗教、罗马,它属于想象、诗歌、人民。自由取代了统一,艺术家们在建筑上充分展现其想象力和才华,人民也随心所欲地在建筑上表现其天才,那个时代写在石头上的思想享有的特权,完全可以与今天的出版自由相比拟,民众建筑取代等级

  • 5、 读后感: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文范文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为大家提供了读后感: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文模板,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假如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往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的,你对它布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由于假如你想刺痛那些***,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痹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尽,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往了平衡,失往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

  • 6、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2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一)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围绕着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悲惨命运,叙述了一个个奇异的故事。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纯洁与肮脏的较量,是一副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美与丑,本是一对意义毫不相干的反义词,可在这部书中却让我深切体会到美与丑的完全统一。

    本书人物个性鲜明。克洛德·富洛娄,身为神甫的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最终由神甫变成了魔鬼,他让我憎恨;侍卫队长菲比斯,外表英俊却是个势力小人,薄情寡义,为了权与财不惜欺骗、亵渎一个纯真少女的爱情,他让我感到可耻;而加西莫多,他的丑达到人类的极至,而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却使我深深震撼。

    在这部小说中,我对加西莫多产生了莫大的尊敬。加西莫多天生一副怪相,四角形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右眼完全被一只大瘤着遮住了,参差的牙齿……却有令人生畏的强健身体。加西莫多在见到爱斯梅拉达之前,他的生活如一潭死水,以恶报恶,冷眼看世界。当爱斯梅拉达遇难时,是加西莫多勇敢的救了她。可他却不敢面对爱斯梅拉达,生怕吓坏她。因为他知道美貌只能爱美貌,阳春不理睬寒冬。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并不知道他救她是因为他的心里爱着她,是可以为她赴汤蹈火的人。故事的结局是悲哀的,当爱斯梅拉达死后,加西莫多抱着她的遗体也死于隼山。他拥抱着爱斯梅拉达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种高尚感情使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加西莫多的心灵美已完完全全地掩盖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们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让我了解了人类最纯正的心灵与勇敢的品质。 谁是最美的人?在读了《巴黎圣母院》之后,已无须我们再去争辩……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二)

    静静地,回家的路上。迎着瑟瑟秋风,踏着一片片枯叶,沿着弯弯小路,我沉痛地苦闷地默默地走着,回想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那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感人片段,我哭了。

    《巴黎圣母院》它让我看到了不仅是当时的历史,而是世间最深沉的灵魂,最深沉的呼唤。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却舍身救助爱斯梅拉达。小说揭露了宗教

  • 7、 寒假《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寒假《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读完这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 8、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美与丑,极致演绎
    美与丑,极致演绎 我相信人性伟大之处,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可以坦然面对。 我也懂得,善恶之间纠缠,终究在整个人世皆是这般,难以抉择,且又必须抉择。 没人体会他,没人了解他,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他最爱她,也最想保护她。即使最后结局他们永远相守灰飞烟灭,但爱斯梅拉达究竟是否心甘情愿呢?无人知晓。 可是世人皆是以貌取人,我承认我偏执,抛去小说所展示的社会背景和所要反映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偏执地喜欢克洛德·弗罗洛这个有双重性格的人。他可恨却又可怜,只是为了自己所失去的人间欢乐,偏执狂般地爱着爱斯梅拉达,用同样偏执的手段爱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所有人都爱爱斯梅拉达,到他的身上却变成了贪图美色。可他终究在这部作品中是最邪恶的代表,他的丑,被卡西莫多的美反映得淋漓尽致。 但世人也是向往心灵之美的,我不得不被我的道德之心所束缚,这个可爱的钟楼怪人,奇丑的外表下体现的是一颗纯洁美好极致的心灵,他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梅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 他无奈,他抗争,可终究违抗不了这命运,也终究逃脱不了这个可怕的社会。正如《红楼梦》中“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卡西莫多对自己心爱的人亦是将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这是他极致的美。 戏剧性的场面给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让我叹为观止。这些场景栩栩如生,我仿佛身临其境。 至此,热泪盈眶。

  • 9、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光暗交接,冷暖自知
    光暗交接,冷暖自知 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出生的人,对于光明幸福的生活有着比任何人都执着而不可割弃的向往。他们就像在黑夜中四处飞行、到处碰壁的鸟群,奢望着黎明的到来,却又不得不忍受黑夜的侵扰。于是他沉默了,于是他爆发了,于是他用自己锋利刚劲的笔尖,写下了震惊世界的佳作,把自己对美和丑的理解,化作一笔一划、一勾一点,直击人们的心灵,叩问读者的心灵:“在你的心中,还向往着美吗?” 雨果,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以一席《巴黎圣母院》,向世界宣言——人,生而活,慕而往,美丑同享,冷暖自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没有答案,人们也没有答案。浓妆艳抹是美?冠冕堂皇是丑?普爱众生是美?孤芳自赏是丑?似乎是,又似乎不是。美与丑,向来就没有成文的划分界限,也没有既定的评判标准。其意义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不过类似于:“拼尽一切去爱,是否值得”的答案于不同人。 如果某一天,我给你一百元,另外一个人给你一万元,谁更好,或者说,谁更“美”?大概你会说,给你一万元的人更称得上是“美”。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万元比一百元远远有着更大的用途和意义。但你不知道的是:我总共只有一百元,而另一个人有一亿元。一个人给了其他人两颗糖,却只给你一颗,你会觉得他很小气,针对你,殊不知:其他人曾经都给过他一颗糖,而你,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东西。 你看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恶言相向,你看不见的是他帮助另一个人避免了一场偷窃;你看见为人父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撒谎,你认为他实在教坏孩子,你看不见的是他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安全,用爱编织一场美丽的捉迷藏,只身涉险。 所以到底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 答案,向来肉眼不可见,只有用心,方可识得。 于我而言,心善,性暖,热情,值得托付,即为美;心恶,阴暗,自私,不能始终,即为丑。 雨果在沐浴过美和丑交织的时代骤雨之后,有感而发,心向而至,用笔尖记录了自己的思维风暴、内心起伏。我不过是一个凡人,没有五车八斗的才学,更不会华美辞藻的叠加,只是在此发表自己的一点感悟。 所谓美丑,光暗交接,冷暖自知。 黄秋

  • 10、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不过一线之间; 美丽与丑陋的距离,不过一念之间。 美丽是什么?美存于内而显与外,春天的花红柳绿是美,夏天的倾盆大雨是美,秋天的硕果累累是美,冬天的暗香红梅也是美。好有各好,美有各美,美是多样的,各有各的美丽,不可取代。它没有固定的定义,没有官方的标准,大千世界,美丑并存,春天融化的冰雪、夏天火辣的骄阳、秋天的萧瑟、冬天的死寂在文人的眼里也可以很美。 美丑在于心灵而不是外表,昭君不出嫁,谁知有昭君?谁知其美?玉环不嫁君,谁知玉环?谁知其丽?外表给人的美与丑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价值,美和丑因为相互对比才能展露无疑。庄子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丑中有美”,“美中有丑”,他既欣赏赞美“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美丽,更重视和追求那超然于形体之上的灵魂、技艺、情操之美。 美和丑只在一念之间,若要给它立个标准,那它应顺应自然,不要立于人为。万物在我眼中,于我心之所善,自以为美;于我心之所否,自以为丑。一样东西, 自觉得它美时,就把它留在身边,若遇自认为不美的东西,自可置之而去,这顺乎自然,不谓之过。只是有时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美,这正是各自的人生经历、自身修养不同造成的。但终有大家都认为美的东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人有太多的欲望,得之又舍不得放弃,所有得失之间的行为,也定义着美与丑,拓宽了美与丑的外延。若人放下所有的欲望,心无所求,如刚出生的婴儿,享受天地之育,父母之爱,一切见之为所见,无须言语去标签,去定义什么?美丑亦会消亡。 美与丑没有界限,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曾子眙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0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7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1-09-03

  • 2021-09-11

  • 2023-06-28

  • 2019-09-20

  • 2019-10-19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2024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教您怎么写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高中,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