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 > 地图 >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2024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相关栏目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热门栏目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推荐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

(共 3888 篇)

  • 1、 最新!百鸟朝凤观后感怎么写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作品,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最新!百鸟朝凤观后感怎么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一】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

  • 2、 [跟我写观后感]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90字)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您也许正在观看作品,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我们的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跟我写观后感]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89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一】

    当唢呐声响起的时候,传承工匠精神的故事开始了......

    父亲强迫不愿当唢呐匠的天鸣拜师焦三爷,而焦三爷也因一滴泪收下了天赋不足的小子天鸣当学徒。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对他的怨恨变成深深的依恋时,

    唢呐便在天鸣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是父亲的期望也是传承的开始。

    在天鸣和蓝玉的比较下,师傅放弃了聪敏活泼的蓝玉,而选择诚实稳重的天鸣。在望着蓝玉倔强离去时的背影,天鸣发现自己成为习得“百鸟朝凤”唯一的接班人,传承唢呐的重担就落在了自己的肩上,这是长大的责任也是传承的继续。

    “智者无言宿儒泪,余音绕梁青松心”,当师兄弟因时代的变化和生活的艰辛而放弃唢呐时,天鸣却坚持对师傅的誓言保持着对唢呐的执着。在师傅的墓前,他高声的吹着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为师傅送行,在云雾中他又看到师傅严肃的面孔和放心离去的背影,这是他技精而通灵的表现也是传承有序的肯定。

    伴随着百鸟朝凤的唢呐声和师傅渐行渐远的背影,故事结束了,却给人无限的思考。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我看到了焦三爷技艺的高超以及对传承唢呐的执着,看到了天鸣骨子里对唢呐的喜爱和高尚的人格以及对初衷的坚持。天鸣高喊“我吸上来了,我吸上来了......”,这是他坚持不放弃的必然结果,也是努力有了回报后的喜悦,也是天鸣成为“百鸟朝凤”接班人的映照。焦三爷高呼“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对“中国不能没有工匠精神”的呼唤,也是我们血液传承的一种品质。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正如焦三爷所言:“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像天鸣一样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加勒股份正是秉承着“不造假,不作恶”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不断创新与进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 热门精选:百鸟朝凤观后感汇总6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一】

    以前曾看过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当现在老师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它。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陕西的无双镇里,吹唢呐已被运用到丧事中——道德平庸者只有独奏,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给吹“百鸟朝凤”。年幼的游天鸣拜整个无双镇中唯一会吹“百鸟朝凤”的人——焦三爷为师,并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凭借肯吃苦的劲头与高尚的人格脱颖而出,习得了“百鸟朝凤”。但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适逢大事,人们都选择新颖的西洋乐队;众多师兄也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只剩游天鸣在一个以卖艺为生的唢呐匠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他没有放弃,在师傅的目前吹响了“百鸟朝凤”。

    看完整部影片后,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感情线索的安排令我震惊。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强大的,例如,焦师傅为了不让唢呐没落,带着病也要吹响唢呐,只为让徒弟可以接过他的担子,将唢呐传承下去。

    当今的世界文化多样化,我国也不例外:外国的文化在国内落根发芽,中国本土文化得以保留。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国外文化,反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各种外国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越来越火,无论大街小巷都人山人海;国外的科幻片、动漫受到人人追捧,而国内的电影却被叫成“烂片”……

    对此,我们应做好保护与传承,不让文化遗产流失。影片中,焦师傅身患肺痨却依然吹响唢呐,吐出一口鲜血,这是对艺术的坚守,也是对文化的坚守。正如焦师傅所说:“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自己的文化,决不能让它毁在自己手上!“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方能拼了命地把这活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以热情与坚定地信念面对它,我们一定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二】

    “你拿上这根芦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吸不上来就别回家。”男孩看了看手中的芦苇,又望了望师傅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把芦苇的一头放入水中,用劲的吸了起来。一次、两次、三次,脸已经憋红,“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紧接着,男孩又站了起来,手里握着芦苇杆。

    从烈日高照到明月高照,已经过去了一天,男孩也吸了一天,肚子也饿的是饥肠辘辘,急忙跑回了家。在师傅追问下,男孩——天鸣吓的是一动也不敢动,当师傅得知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更是火冒三丈,一把就拿走了师娘给天鸣的饭,把一半的饭都倒在自己的碗里……

    此后,天鸣每天都早早地跑到河边用芦苇杆吸水,就这样

  • 4、 【必备】百鸟朝凤观后感范文汇集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一】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观后感【篇二】

    “你拿上这根芦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吸不上来就别回家。”男孩看了看手中的芦苇,又望了望师傅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把芦苇的一头放入水中,用劲的吸了起来。一次、两次、三次,脸已经憋红

  • 5、 《百鸟朝凤》观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百鸟朝凤》观后感”。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观赏作品时从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节中带来了新的启迪,写观后感时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观后感结合自身的真情实感可以增强我们对电影本身的记忆。你是否正为写观后感而发愁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百鸟朝凤》观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百鸟朝凤》观后感 篇1

    《百鸟朝凤》是吴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都认识这个导演吗?先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追悼会上说,吴导演的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除了拍摄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导演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安推荐《百鸟朝凤》 :希望大家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吴主任,我想你可以安息了。我们都非常感谢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支持这部电影,但在李放下跪事件之后,看这部电影真的很迫切。我不希望一代宗师的遗产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吧,不辜负期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到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定到背景音乐,都无懈可击。一言以蔽之,故事以唢呐在黄河沿岸土地上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

    唢呐是唢呐匠的基础。唢呐从来不离口,盛则衰。电影在引导情绪方面太聪明了。

    徒弟和师傅聊天说唢呐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本有点伤心。但大师却以这二十年收藏的酒为媒介,奏出了一曲极其欢快的曲子,并以一句唢呐不是给别人的,是给自己的作为结束语。然后他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剩下的十秒钟悲伤的感觉更强烈了,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唢呐文化正在衰落,它在没有任何观众支持的情况下与管弦乐队对抗。双方有肢体冲突。老师和爸爸拖着病体掀翻了桌子,留下一片空白,只弯腰捡起被踩烂的、认不出来的唢呐。这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请了一个短裙豹纹女和一个电吉他鼓唱歌。坐在电影院,他忍不住笑了。他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抢购几十万个包包。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把无知当乐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大的礼貌就是送走最善良的人。唢呐队一盘散沙,老师和爸爸都很无奈,老了。唢呐带血吹,难以维持。交给弟子,回荡着鼓声。深深记得那一幕,老师父亲的嘴角沾满了鲜血,手边的鼓点依旧不变

  • 6、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字

    《百鸟朝凤》观后感 这个观后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了,博客却好久不写了,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可能微信已经代替了一切吧? 只为了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制片人那屈辱的一跪,我难得走进了影院,去看【百鸟朝凤】。看完,心中满是无奈的愤懑与无奈。。。 先深深感谢制片人那屈辱的一跪吧,不怨人家不肯放映发行这个电影,40岁以下的人几乎看不懂,40岁以上的人,能看懂的也很难统计,除了赔钱,看不出第二个结果,就如影片中那个得了师傅真传的叫做天鸣的徒弟,不也是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生计,吃不上饭,找不上媳妇,众叛亲离,最后在师父的坟前,孤独无助、满怀心酸,双目含泪的吹着最高规格、凡人不予、世代单传掌门的曲子【百鸟朝凤】。。。而地下的师父,在导演的安排下,是怔怔的听着,未完,就怅怅的离去,不曾回头。。。 这一刻离去的不是师父,是导演心中的悲沧和对现实的不接受,以及离去的决心,因此成为这个导演一生中的绝唱,而那个读懂了戏里戏外故事的人,只好无奈地憋屈地对现实跪下,为了一场阳春白雪的落下。。。 谁能读懂师父的凄凉?谁能知道传承的艰辛?谁能感受身怀和氏璧却被砍去手脚的悲哀?
  • 7、 《百鸟朝凤》观后感700字

    《百鸟朝凤》观后感 观看完《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游天明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的事情,在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游天的严厉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吹奏唢呐,将唢呐传承下去,而父亲对游天明去学唢呐的初衷是在那个年代学好吹唢呐可以光耀门楣,也可以养家糊口,殊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下,在农村的这种红白喜事上,唢呐渐渐被淘汰,落后,但我们对唢呐的传承不仅仅是它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这门乐器,而是一个对传统民乐的继承精神和认同感,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影片也是围绕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展开情节描述。 《百鸟朝凤》出自《唐书》及《太平御览》,百年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在死后享有这首曲子,影片中有三处是关于吹不吹百鸟朝凤演奏的问题,第一次是给一个不好的干部,他的家人哀求焦三爷为其家父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在那个年代,焦三爷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因为那个人担不起这首曲子,他的家人也被狠狠的打了脸。第二次是一位好干部,焦三爷当着很多人的面总结了这位干部的毕生,此等德高望重之人担的起这首曲子。第三次则是游天鸣对师父焦三爷献上一首百鸟朝凤,在影片的最后,焦三爷的魂魄伴着这首《百鸟朝凤》向远方走去,焦三爷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对唢呐的热爱和对唢呐传承的决心。 影片中还有一处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节,在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一户人家在丧事上既请了西洋乐队,又请了民族乐队,当然,那个时候的中西方文化还没有融合,结果两队人马就打了起来,这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唢呐匠,吹唢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天明刚开始学的时候一直在吹芦苇杆,我有很大体会。也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吹竹笛的时候,每天只能吹笛头,吹响才能练指法,其中的艰辛非常了解,努力就会有收获,游天明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继承焦家班发展为游家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游家班最终还是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一大遗憾,但也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些较之传统,落后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成为宝贵的遗产,若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也只落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 关于此影片,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对于人情世故,影片中讲述了师徒情,友情,父子情,
  • 8、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刚看到《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名的时候,并不了解百鸟朝凤是什么。甚至对于这样一部,一眼让我想起沈从文笔下边城的那个年代的电影,怎么也不可能让我兴致高扬地把它用心看完。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看了影片才知道百鸟朝凤是传于鲁、豫、皖的唢呐曲,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死后才配奏此曲。这部影片讲述了看似无情却心地善良柔软的焦三爷和他的徒弟游天鸣坚持不懈地传承唢呐的献身精神。

    从未有一部影片让我全程噙着泪,哽咽着看完,它的每一个情节和片段都触碰到了心灵最脆弱的那个触角,那是人性最纯洁最善良之处,是人性的体现。他以游氏父子拜见焦三爷为开篇,烈日当头,父子俩都显得有些疲惫。父亲见到焦三爷那一刻,激动得上前递烟,不料却被石阶绊倒磕破了脑袋,游天鸣心疼得用手轻轻给父亲擦拭伤口,眼里还噙着泪花。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更是被这个孩子的孝心所感动,可焦三爷依然冷冰冰,拿了瓢水考验游天鸣。天资愚钝的他并不被焦三爷看好,焦急的父亲为了把自己未完成的唢呐匠梦寄托在孩子上,更为了孩子能够有出息为家族增光,以暴打孩子的苦肉计暂且让焦三爷收下了天鸣。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表面上父亲的冷酷残忍让人无法接受,然而他却是本着一颗为儿女有出息的心而出发的。只是方式不能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样有技巧罢了。我们身边又何以缺少这样简单粗暴式的爱呢?看到这就该试着理解那些不被我们接受的爱了。这样一对辛酸父子再一次让我为他们心疼。

    游天鸣就这样入住师傅家,天资愚钝的他几次不能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而遭到师傅的冷落。师娘担心天鸣被罚没吃饱,把一大碗红薯送到天鸣房里,天鸣不禁觉得备受关爱,感动得热泪盈,之后的日子便奋发努力终于实现目标。这样的母爱,紧紧系着我的心弦,感动,泪水,勾起我对母爱的回忆,顿时一种共鸣由然而生。随后蓝玉的出现,他们之间纯粹、干净的友情,让我脑海里更是时时出现天鸣冒火为蓝玉抢唢呐,蓝玉为天鸣辩护的场景。每一个画面都是直面人心,就像焦三爷说的"这是吹进人骨头缝的曲子",没错这是深入骨髓的动容。

    重点当然是焦三爷这个对吹唢呐要求极高的焦班主了。为了找出德行兼备的接班人,他设置了重重考验,最终选择了游天鸣,这位天资不高却善良勤奋踏实的孩子,作为接班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焦三爷更是上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在焦三爷的细心耐心教导下,游天鸣果然不负众望正式成立了游家班。好景不长,面对西洋乐队的传入

  • 9、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当民间艺术遭遇21世纪

    文/张新帆

    5月23日晚,东青山西同志们一起学习了电影《百鸟朝凤》,观后内心波澜,久难平静。当民间艺术遭遇现代科技,珍贵艺术逐渐被遗忘;当传统文化遭遇信息时代,文化精神不再受重视,身为炎黄子孙,身为民族的接班人,该作何思考?又该如何应对?

    感中华师承文化

    真正的老师,会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绝对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而真正的学生,则会谦卑受教,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个人得失,继师之志,将老师所教发扬光大。电影里,焦老师是这样的老师,天鸣是这样的学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尊师重道,传承道统,是学生的本分。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如此一脉相承,才会有好的教育。电影中,针对天鸣的疑惑,焦老师叮嘱他说:别盯着手里的那几张票子,得盯着手里的唢呐;天鸣在人群中迷失,焦老师一句话,唤醒梦中人;临去世时,焦老师依然不忘唢呐的传承:我卖牛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你把唢呐传下去。在焦老师那里,唢呐的价值超过了金钱的价值,唢呐的重量超过了自己生命的重量。唯有这样的情怀和热爱,唯有超脱了利益的桎梏,真正的教育才能落实,文化的真正精神方能得以传承。

    另外,对焦老师选择学生的原则与标准,印象深刻。相比于聪明,更注重德行,因为德行才能真正让让师者放心,让一个人走得长远。独具慧眼,善于识人,才能选对接班人,这也应是一位老师必备的能力。

    民间艺术传承之困

    时代浪潮滚滚而来,浪潮中夹杂着利益的诱惑、信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权威".电影中,面对如此浪潮,师徒二人显然因势单力薄,完全招架不住了。人们对于唢呐匠越发的不重视,相比于唢呐老套的表演形式,人们更喜欢看美女,听流行音乐。不是唢呐落伍了,唢呐还是那个唢呐,只不过是世道变了,人心变了。世道变得利益至上,人心变得浮躁不堪。唢呐是一门艺术,浮躁的时代下浮躁的人们,哪还有心思欣赏这唢呐?不再像以前那个时候,婚丧嫁娶,首先重视的是唢呐,人们的眼神中透着敬畏,仿佛唢呐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神圣,过世的老人,如果能配得上《百鸟朝凤》,则代表着他德行厚重,功德圆满。于是,唢呐不是简单的乐器,成了老百姓的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信仰!世代延传,这种信念便约定俗成,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就是这几百年的传统啊,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竟然显得如此"弱不禁风",时代发展,新旧交替,本是无可厚非,但在这巨变和聚变中,人们是否丢失了比

  • 10、 《百鸟朝凤》观后感400字

    今年寒假,我随妈妈又重温观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记得初次观看是在上学期音乐课上,老师和我们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民乐—唢呐。这部电影令我感触很深,它讲述了民间唢呐的传承。

    无双镇民间艺人焦三爷是位吹唢呐的高手,方圆几百里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唢呐曲。但焦三爷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将唢呐传承下去,而淳朴踏实的徒弟游天鸣在历经辛苦,努力学艺之后,继承了师傅衣钵。可好景不长,随着西洋乐器的出现,唢呐逐渐被取代,让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鸣在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艰难生活中仍然坚守着唢呐,强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让人心疼。

    在时代的变迁下,传统艺术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更多的人选择了西洋音乐。时代的年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像焦三爷这样的匠人渐渐走远,这样朴素有傲骨的传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唢呐,也许现在已无人愿为它奉献了,那些死死守住这份艺术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或跟随他们心中的传统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渐渐冲远。

    电影的最后,焦三爷临终前对游天鸣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我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是,最后,在焦三爷坟前吹唢呐的竟只有游天鸣一人了,百鸟朝凤凄婉的声音伴着呜咽的风声,飘飘渺渺,悲伤与凄凉,在唢呐的笛眼中潮起潮落。百鸟朝凤,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让我理解一个老匠人的执着和精神的传承。

  • 2019-09-20

  • 2021-08-07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2-12-10

  • 2023-04-20

  • 2023-05-06

  • 2019-10-11

  • 2019-11-03

  • 2019-11-04

  • 2023-01-06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3-04-19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2-12-16

  • 2019-11-08

  • 2019-11-02

  • 2023-01-08

  • 2022-12-18

  • 2023-01-07

  • 2023-05-05

  • 2023-05-10

  • 2023-01-23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03-21

  • 2022-01-07

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2024百鸟朝凤观后感30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